医药物流体系

2024-07-08

医药物流体系(共8篇)

1.医药物流体系 篇一

医药物流行业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方案,加强了对医药流通的监管,对医药企业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改进医药流通给予了政策支持,医药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因此,中国医药物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多个因素刺激,我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较快增长,商务部的预测,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医药物流项目投资依然强劲

大型医药企业加快建设城市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提高自身竞争力。如国药控股在上海建立大型流中心;九州通在武汉建设全球最大的单体医药物流中心等。

目前资本相继在,医药物流平台、冷库/信息平台等医药冷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资。

第三方甚或第四方物流

医药批发企业成立的物流公司,由于其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限,因而除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外,必然会代理其它企业的产品。它单为自己的零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规模必然受到限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专业化分工才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所以医药物流公司有必要向第三方甚或第四方物流转变。第三方物流作为联结厂家和批发商、零售商的桥梁,通过专业化分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更有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第四方物流完全是以提供信息进行专业化服务的无资产型公司,它一般不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物流网点等资产,而是通过与其它运输业者、仓库业者等企业的协作来开展业务活动,接受综合性的物流委托业务。医药物流公司可以完全不拥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及物流中心,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向第四方物流发展,这是将来我国医药物流总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在我国巨大的医药市场规模下,也带来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将是巨大的医药物流市场。而且现在,人们购买部分医药的途径在逐渐向网购转变,天猫医药馆的数据显示了这一强烈的转变趋势,而目前网购医药规模仍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位医药物流市场的继续扩大提供了保证。

2.医药物流体系 篇二

不像战争, 在战役和战斗打响前后勤保障物资已有充足的储备。在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区, 往往平时没有药品储备, 或储备的药品的数量或总种类有限。从SARS、禽流感、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爆发后, 在应急医药品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被动的局面来看, 浙江省在应急医药机制的建立、应急药品保障、紧急状态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继续对应急医药品的保障机制、实施途径等进行研究, 进而建立起一套合适的应急医药品配置是当务之急。

浙江省应急医药品配置现状

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来临时, 应急药品储备是救援取得成功的保障, 多年来, 浙江省药品配置和储备在满足自然灾害及突发事故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紧急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浙江省的应急药品储备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 其后不断完善, 2001年出台了《浙经贸医药[2001]1413号》文件—《浙江省医药储备管理实施细则》, 此细则明确地指出了浙江省经贸委为省级医药储备主要管理部门, 负责实施全省的医药储备工作, 并指出了其主要职责。此细则还对承担医药储备任务的企业的条件、计划管理、调用管理、资金管理、监督与检查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紧接着出台了《浙江省抗流感药品生产能力储备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从储备企业确定的基本原则、储备企业的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其后还出台了《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的配置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储备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医药品实物储备, 另一种情况是生产能力储备。依据浙江省自然灾害中台风较多的特征, 浙江省医药品实物储备主要设在东南沿海一带, 主要储备在以下四个公司:英特药业有限公司、台州医药有限公司、温州医药有限公司、浙江省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生产能力主要储备在14家医药企业。

目前, 全省医药品储备资金规模达7200万元, 分别由省及省下面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储备的品种均为国家已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浙江省发生较大自然灾害时灾区常见的疾病是台风、洪涝等造成的外伤等挤压伤、各种皮炎、湿疹、脚气等。浙江省在医药品的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等方面主要遵照以上几种疾病所需。

浙江省应急医药品配置问题

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配置企业在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医药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较多医药品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可是有些管理体制使得有些跨部门的东西很难进行相关整合。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开, 有部分承担着浙江省应急医药品储备任务的医药企业面临着程度不一的财政或经营问题, 而政府由于各方面事务的牵扯, 导致扶持或监察有时候不是很到位或很及时, 这直接影响到医药储备应急效能的发挥;最后, 也有部分企业并没有切实履行应急医药品实物或生产能力储备的职责, 把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挪作他用, 在以往的检查过程中, 发现过几起此类事件。

信息技术在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配置企业之间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企业信息之间缺乏链接和共享, 有时候上下级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有时候平行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这会导致各个实物或生产能力储存企业储存的医药品不能进行有效的互补, 同时, 当自然灾害爆发而急需应急药品时, 常常导致有限的储备资源难以共享或出现从远处调运医药品的现象。

自然灾害具有偶然暴发的特点, 而目前我省药品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实物形式存在。“散而全”的状况会浪费一些有效流通缓慢的储备药品的效用。所以, 这些资源的利用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议题。

完善浙江省应急医药品配置体系的基本思路

如前所述, 浙江省已经出台了不少政策促进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的配置与发展, 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政策尚未完全执行或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储备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和企业的参与来进行储备医药品的计划管理、调用和资金管理等工作, 因此, 建立一套相关的应急医药品储备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

另外, 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的储备资金的拨付方式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目前, 储备资金以一次性全额拨付为主, 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不能按要求履行储备职能时, 政府难以进行相关调整。建议政府建立相应的资金拨付与监管方式以降低储备资金风险。

浙江省人口比较密集、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 医药应急物资的配置规划更应具有针对性, 在规划时, 政府应做到统筹规划, 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引导。从目前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配置的情况看, 医药品配置主要集中在台风比较集中的台州、温州、杭州等地, 这种规划有利于形成一个全省性的自然灾害应急医药配置品中心网络系统。建议在大中心网络框架下考虑下一级区域医药品中心的规划, 且两级应达到相对的供需平衡, 以减少流通环节, 解决配送半径过大和配送时间过长的问题。

加强医药储备信息共享, 实现多元化的应急医药品流动信息化。在进行浙江省自然灾害应急医药品储备时, 可在政府和医药储备企业间建立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各级政府可随时掌握和监控企业日常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和储量的动态信息,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进行储备资金和相关方案的调整, 以提高储备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 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应急医药品流动动向的监控, 充分利用企业系统内部、外部的数据资源, 建立动态信息平台, 指导医药品流程运输、加工、整理、配送、车辆调度、路径选择等各个环节, 以进行科学决策、快速准确配送, 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浙江省的应急医药品的储备模式是实物、资金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综合储备模式。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没有规律可循, 所以无法防范, 任何机构和个人对未来要发生的灾疫都不可能有准确的预判。所以, 应该把生产能力的储备放置于相当的高度。也就是说, 一旦有自然灾害发生而需要医药品时, 生产企业马上能拿出相当成熟的医药品生产方案而立刻投入生产, 把灾害产生的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

3.医药物流体系 篇三

1医药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运用

信息化是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前提,也是传统医药物流向现代医药物流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把药品流通环境、流通模式、监控手段等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药品流通企业通过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下简称Eta)实现对药品经营环节的管理,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WMS)完成药品流通作业过程的控制,并且发挥ERP/WMS的系统控制和信息管理功能,建立起庞大、严密的药品流通数据库,进而建立起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和准确、高效、便捷的作业控制途径。

1.1药品验收方式改变

随着国家有关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政府主管部门对药品生产、药品包材和药品标签、说明书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同时,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按合同约定承担各自质量责任的概念逐步清晰,这就使得经营企业在药品验收时采取开箱检查和抽样检验的传统方式逐渐失去其实际意义。相反,如何在验收过程中及时查验、核对和反馈到货药品的信息,对流通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药现代物流企业通过调整工作流程和改变作业方式,以品种申报审核所提供依法批准的文件为基础,以采购合同和实际到货信息为验收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验核对,这一做法既克服了传统模式的盲目性,又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有效的控制流程,即在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批时,将通过审核的企业和品种的基础信息录入ERP系统,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和可采购品种信息,采购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采购业务,订立采购合同。当商流的采购合同正式启动时,ERP系统自动采集整理这些信息,通过电子信息交换方式(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以下简称EDI),及时将全部数据下达至物流的WMS系统,物流部门WMS系统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以下简称GsP)的要求从数据库中导出相关信息,生成并制作预收货文件(Advanced Shipment Notice,以下简称ASN)。仓库质量验收组ASN表单与随货同行的质量文件与实际到货药品的包装标识或说明书进行查验核对,确认无误后输入终端作业工具(Radio Frequency,以下简称RF)。RF将现场检查验收的结论反馈至WMS并及时上传ERP系统。

作业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检查、检验到货药品的内在质量,因为对流通企业来说,不具备药品内在质量检查、检验的技术手段和责任权限。而是着重进行药品质量文件项目和药品包装标识内容的查验、确认,同时根据合同约定进行随机开箱抽查。这一改变为做好进入流通领域药品基础信息和药品包装标识的实货核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2药品储存环境跟踪

药品的质量与药品储存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GSP把药品储存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控制标准作为认证考量的重要依据。要实现药品仓库温度、湿度控制,以及全时段监测和记录,必须借助于现代测量技术和信息化平台。

考察传统药品仓库,对库区温度和湿度的测量、记录及控制主要是通过人工作业来完成的。由于人工作业受到作业人员主观因素的制约,作业过程非标准化和随意性难以杜绝,这就成为药品储存环境跟踪和控制的一大难点。药品流通领域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以及引导药品经营企业向社会化、专业化医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转变,客观上也需要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库区温度、湿度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从上海医药股份物流中心的库区温度、湿度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是完全可行和可控的。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mg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SFDA)颁布的GSP中有关药品仓库温度、湿度控制标准为依据,在相应的库区中按测量装置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设置若干个测量点,得到最高和最低两个绝对数据后对同一区域的各个点的测得值进行加权平均后获得该库区的控制点,作为标准值输入WMS系统的库区温度、湿度控制子系统,由系统按设定的波动区间进行调节和控制物流设备作业系统,并对每次控制轨迹和波动区间进行记录。库区温度、湿度自动监测控制系统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仓库温度、湿度控制及记录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现象

1.3企业信息资源共享

药品流通的过程,既是商品交换的过程,也是企业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传统物流运行过程中,商物流信息的沟通往往处于静态之中,尽管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交流,但是这种交流的信息都是“过去式”的。医药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平台,构建起ERP与WMS两大系统的无缝对接,将运行中的物流信息与当前实际的商流信息对接,流通过程中各类信息资源经过整合后,通过网络向在网客户终端开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特别是医药现代物流开辟的“第三方物流”专业服务窗口,这一根本性转变显得尤为突出。

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在各自ERP系统中建立的数据库,相对来说还是一种企业内部的质量信息系统,当药品的流通借助于专业物流商(即医药现代物流企业或机构)完成药品由生产经营领域向终端消费领域转移时,医药现代物流的信息平台利用WMS与ERP的对接,为进入现代物流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临床使用终端开放可供“检索、浏览、下载”的端口,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公共的信息。生产企业以EDI形式将药品可供量和相关的质量信息直接传输给经营商,医药现代物流又将药品的生产经营信息和物流信息转换成标准化的条码符号(bar code),这些条码符号既可以成为生产、经营、物流三方进行流通信息查询的切入口,又是流通终端单位收货验收信息的采集点。同时利用医药现代物流的药品质量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端口可以为药品流通领域的上、下游客户提供药品质量检验报告及进口药品注册证信息的查询检索,避免了流通过程中单据反复传递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就目前已经建立医药现代物流运营机制的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和上药集团上海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

司来看,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运用,实现了企业间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这样,既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能源消耗。

2物流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推行

2.1规范作业流程,注重细节管理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作业体系的建立,药品的实物转运已被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作业方式所取代。当药品储存过程被程序自动控制后,传统物流中平面式码放、手搬肩扛、单据人工填写的简单繁琐的保管员个体作业概念逐渐淡出。即新的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打破了原有线条管理模式中对传统岗位职能的界定,开始倡导扁平式的模块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现代物流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工序的重新优化组合,建立适应新的物流管理模式需求的现代物流作业规范:

1)药品分类管理。医药现代物流充分运用系统数据库对条码符号的识别、组合、规类能力对GSP所要求的药品分类管理贯彻到底,一方面在系统中实施分类数据库管理,另一方面在现场作业中将分类条码印制在标签上,对运行作业过程的药品进行标识。为了防止作业过程的偏差,以“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以下简称SOP)形式对标签的制作和使用进行规范,规定在需要更替已有标识时,应清除或完全覆盖已作废的原有标识,如遇有特殊保障要求的药品,应设置防护隔离带和警示标识。现场作业人员均有责任避免对药品标识造成损坏。SOP的推行保证了标识的完整、准确、清晰、牢固,保证了药品分类管理的有效推进。

2)药品储存管理,药品储存过程的程序化管理,不仅实现了对库房控温、控湿、避光的封闭式管理,还将库区内(包括作业区和吞吐场所)所有药品的物流作业处于标准化控制环境之中。如规定药品的堆码方式,有效避免了药品直接堆放于地面的不规范行为,防止药品受污染;根据药品的自然属性、理化性能及管理要求,设定分类存放的库区(库位),并按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产地、同一批号的原则组盘,实行状态化和定置化管理;对于特殊管理药品实行封闭式专库管理等。

3)药品在库养护。养护人员接受程序化管理的作业指令,通过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巡查,遵循GSP规程,及时监控库区温度、湿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维护药品储存环境,保障贮藏药品质量的完好性。检查核对药品包装标示信息,掌握库存商品周转情况,依据标准化程序指导保管员合理存放药品,杜绝区(位)混放、横置、倒置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运行管理需要,在系统控制程序中设置常规养护和重点养护模式,及时提供重点品种的质量信息,保证药品质量。

2.2开展体系评审,强化纠错措施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有利于规范体系运行,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合医药现代物流运行的实际情况,在周期性评审的同时,根据组织结构、服务标准、市场结构、顾客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时,调整评审频次。医药现代物流的评审,除GSP规定的内容外,重点应放在质量方针目标的落实、运行过程的测量和监控情况、部门审核及过程管理的业绩和符合性、顾客满意度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等方面。

在实践中,发现已有或潜在不合格项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是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的关键。一般来说不合格项的出现,主要来源于作业过程的不规范或随意性,针对不合格项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来说是强调和重建标准化作业规范。内审过程中的工作检查记录、内部审核记录,顾客投诉记录等,实际上是对不规范和随意性的分析和评判。

分析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下发“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并督促、验证责任部门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同时配套相应的考核措施。完善过程质量控制,制止和避免不合格的发生,既是医药现代物流的标准化管理需要,也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

3结语

4.中国医药物流发展对策 篇四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特点,通过运用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求医药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化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有机整合,提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医药;发展状况;对策

一.发展现状

1.物流观念模糊

至今,国内医药物流在管理方法上很多还仅仅是“仓储”,把现代物流简单理解为运输货物,把配送中心理解为仓库,而没有把它们提到物流管理的高度。人们对医药物流存在以下典型两种误区:一种观念认为医药物流就是医药经营企业,他们认为医药商业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下游,是物流的执行者。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建几个仓库配备几十辆货运车就叫物流,医药物流工作就是药品的配送工作。其实,配送和运输只是医药物流的一个具体环节而已。真正的现代医药物流的核心应该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药品物流网点布局不合理

已构成的物流中心和零售药店大多分布于城市,在农村地区则极为稀少。这种只注重城市的趋势,不符合现代物流网点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放弃了整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因中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是3:7,而城市药品的消费与农村药品的消费比例却是9:1,从销售的比例来看,农村销售仅约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8%,农村的用药潜力远没有开发出来。

3.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认为物流是药品流通企业的职能,与生产企业无关。

我国医药物流建设现状一般物流公司在货物流通过程中,不掌握货物的所有权。所谓的医药物流企业也仅仅等同于原来的药品流通企业或者医药商业企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的阶段,无法根本解决重复运输、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药品流通企业毛利润率仅有7% 左右,纯利润率刚刚达到1%,而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以上。

4尚未实现信息化现代的物流管理需要借助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目前医药行业的电脑化管理仍不够普及,很多企业即使有一定数量电脑,通过网络交流物流信息的仍然很少。很多医药企业的管理软件多停留在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缺乏推行企业资源计划的意识,使企业的信息管理链只能围绕企业内部进行,而对当前企业内外资源一体化联位的趋势则难以适应。由于信息技术落后,不能发挥对物流的指导作用,导致现代物流的高效性也无法发挥。相互间不能形成网络互联,医药供应链的上中下游企业间信息无法共享,物流活动也无法有效衔接,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5我国的医药流通存在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医药行业物流并没有实现行业物流实体,没有形成行业集体或局部区域化的集约式的物流配送中心。

5.1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造成行业物流费用过高

5.2由于政策限制,无法建立真正的配送中心。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5.3医药行业采购不科学,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临时调货、补货的现象较多,造成运输重复、服务不到位。缺货、短货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整个物流活动。

5.4职能不明确。在医药行业,采购部门不属于物流整个系统的一部分,这样也就造成采购的盲目性,有些商品库存过大,有些商品补货不及时,库存不合理,不能很好的配合物流为销售服务。

5.5功能不健全,科技含量低,导致高成本,低效率。目前,大多数配送中心软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管理科学化、作业机械化,更不用谈自动化。6药品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我国医药物流停留在以天为单位的水平,而且节假日往往无配送服务。仅这一点与国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就难以同国外企业竞争。同时,这种状况也不利于政府对医药资源的调控,一旦发生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于不能迅速配送医药资源,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发展对策

1加强对现代物流观念的宣传力度和人才培养

加强对现代物流的宣传力度,除了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外,相关部门还应当与药学会配合协作,组织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讲座、专题研讨会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一方面,建议高等医药院校,可增设药品物流管理课程,培养既懂药学知识,又精通物流技术的人才,大力培养药品物流专业人才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医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教育,配合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2在药品流通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和公司制,组建物流企业集团,吸收一定比例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人股,一方面可以解决困扰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融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以行政区域为主的分销模式向跨区域的集团性分销体系发展。

2.产品从多渠道分销向实行总代理、总经销制形式发展。

3医药物流业务从批发多级分销向直销零售市场发展。

4医药物流建设从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医药分销产业相结合,形成“鼠标+水泥”的先进医药分销企业模式。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

3加强医药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配送运作的设施在规模的大小、数量及地理上的联系,直接影响到对客户服务的能力与物流成本。典型的医药物流设施包括制药企业、仓库、转运设施及零售药店。国家应组织专家制定药品物流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用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推进。医药企业建立网络设计物流管理,采用自动化仓库,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化作业。

4大力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服务实现在途GSP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供应链系统,无线实时仓储管理系统和ERP系统。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改变仓储模式,实现仓库管理的自动化.大大降低差错率、提高劳动效率。融人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识别技术,RFID,EOS和EDI等通过互联网联为一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科学决策、快速准确配送,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实施最优化物流方案。并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使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同步运作、相互配合、共同发展。不但企业要加大投人,而且政府也要努力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和智能化交通指挥系统,使之发挥广泛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5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按照现代的物流管理原则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医药企业之间的整合通过医药企业的重组联合,可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2.流通企业的资源整合医药流通企业之间或与医药零售企业等共同组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按照生产、批发、零售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提高物流资源管理效率。

3.区域性物流整合按照一般的规律,每天的出货量在500万元以上就需要一个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

4生产企业的资源整合6在储存管理中运用ABC分析法

根据储存商品种类、数量多少、价值高低和进出库频率程度加以分类,进行分类管理。确定哪些不准缺货,哪些可以补货的品种。适时采购,同时在使用库房堆垛位置、养护方法及出入库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

7.借助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物流服务水平

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上的一个物流管理环节,完全可以将其药品质量验收、储存、养护和配送等业务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另一家已经通过GSP认证的,又有能力承担第三方物流管理的药品经营企业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适当的时期,将相关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放开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医院必须设立库房的限制条件,才能切实解决现有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资源过剩的局面,实现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华中科技出版社

2.魏际刚.促进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J].中国流通经济, 2007,(3): 15-16.3.小柯论文网浅谈医药行业物流配送的问题与对策

5.医药公司物流配送协议 篇五

托运方(甲方):

承认方(乙方):

为了维护双方利益,实现互惠互利,甲方双方为诚信为本,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根据客户送货的需要及时将送货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转告乙方,让乙方准时派车到达指定地点装货。

(二)将客户货物的送货单交给乙方,配合乙方根据送货单的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附件等进行点收装车。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保证安全、平稳、完整、准时地承运甲方客户的所有货物。

(二)乙方承诺接到甲方的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需车辆开抵装货地点。

(三)乙方得到甲方的通知到指定地点装车时,乙方必须在现场根据甲方客户的送货单逐一点收货物,同时办好货物交接表,对货物做好适当的固定、防碰撞、防雨淋等保护措施。如果是运送的是液体货物,乙方更加需要小心操作,做好保护措施,保证货物及外包装在运输过程不会损坏。

(四)乙方自愿承担整个运输过程的货物保险。货物在装车后至收货单位收货前的损坏、丢失、被盗、被扣等一切责任均由乙方负责赔偿。

(五)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运抵目的地(以收货方签收为准),还要做好货物的交接签收工作。乙方将甲方客户的送货单交收货方签收确认,对有破损或少货的,在签收时注明并双方签字确认。

(六)如乙方不及等待甲方客户当场点验,拒绝甲方客户开箱验收的,甲方客户可以五日内告知乙方破损与少货情况。如确因乙方原因造成的破损和少货,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七)乙方应有专人负责甲方货物的跟踪登记,应及时了解甲方客户货物签收状况,有无破损、丢失,或其他原因的拒收。

(八)双方除不可抗拒因素外,不可随意终止合作,如一方需终止合作,应提前

30天告知对方,以便对方做出妥善安排。

三、货物发错、破损或丢失赔偿

(一)货物破损:

货物破损无法二次销售的,乙方按甲方公司进价的25%赔偿,如甲方可退回上游供应商的商品,甲方可免除乙方赔偿。

(二)少货:

运输途中货物丢失的,乙方按甲方进价全额赔偿。

四、运费与结算:

(一)甲乙双方约定,甲方指定乙方承运的货物,不论大小,不论重量,不论剂

型,江浙沪每件按7.5元结算,文件每件按5 元结算;其他区域另外协商。

(二)结算方式:每月结算一次,中间压一个月费用。结算时一并扣除结算月破损和丢失应赔偿的金额。

(四)乙方在结算运费时必须提供与总结算金额相同额度的正规有效合法的货物运输业发票给甲方。乙方必须保证所提供发票的真实有效合法性,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五、货物送达时间:

江浙沪一、二线城市确保第二天送达;其他城市、乡镇确保第三天送达,最迟不能超过第四天,否则乙方应承担相应的损失。

六、合同有效期:

自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 30日止。经双方代表签字生效。

七、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同意在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甲 方:乙 方:

经办人:经办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6.医药物流体系 篇六

医药物流PEST分析

案 例 分 析 报 告

课程名称:

物流企业管理

小组成员:

郭艇洲、张昊廷、古康华、崔子扬

苏晓青、刘丽婷、易三妹、莫瑞华

完成时间:

2010年5月20日

目录

一、公司简介----------------------------1

三、行业环境分析----------------------3

(一)经济环境分析--------------445“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积极影响----------------------6

(三)科学技术-------------------72、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有了很大改善-------------------------8

(四)社会环境-------------------92、认证资格------------------9五、九州通物流战略----------------

(一)服务与市场--------------

(二)增长向量----------------

(三)竞争优势----------------

(四)协同作用----------------

六、九州通物流战略规划与实施--

(一)九州通物流战略规划--

(二)九州通物流战略实施--

七、结束语----------------------------

一、公司简介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是一 家以西药、中药和医疗器械批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以及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股份制企业。2009年,公司含税销售统计指标为220亿元,是湖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在全国近万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名、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一名,已连续6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09年,公司总资产70多亿元,下属企业70余家。公司拥有完善的品种结构和丰富的客户资源,目前经营品规14000多个,上游厂家4200多家,下游客户67000多家。现有14家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17家地市级物流配送中心及206个业务办事处(配送站),覆盖了国内70%以上的行政区域,形成了国内辐射面最广的医药分销网络。此外,正在筹建安徽、广西、黑龙江、天津、浙江、河北等多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二、九州通物流发展历程

2000年1月,九州通医药集团第一家经营性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2003年底,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组织结构,其战略定位:以医药分销(批发)为主业,以医药物流、电子商务、零售连锁为主要经营模式,并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与国外相比仍然显得十分稚嫩,存在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机制僵化、效率低、费用高、效益差、秩序乱等多种问题。医药流通企业多而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低下。医药行业物流并没有实现我们所谈到的行业物流实体,没有形成行业集体或局部区域化的集约式的物流配送中心。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行业物流还需改变现有的模式,改进不完善的地方,规范物流服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配送零散,物品不集中,造成行业物流费用过高。

由于医药行业现有的特性,以及医疗机构采购管理不规范,造成多家企业供货,供应生产商商品存放多处。造成社会、企业车辆过多运输、仓储费用增大、不能降低物流成本。

(二)由于政策限制,无法建立真正的配送中心。

国家对药品的经营管理,造成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流通市场,必须经过经销商这一环节为自己的产品投放市场。这样增加了一部分费用让利于经销企业,造成产品价格上涨。

(三)医药行业采购不科学,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整个医药行业采购随机性比较强。临时调货、补货的现象较多,造成运输重复、服务不到位。缺货、短货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整个物流活动。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四)职能不明确。

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下,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4)物流项目建设方兴未艾。自2002年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医药物流的建设,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先后批准授额国债贴息医药物流项目11个。

2、从微观企业态势来看:

(1)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但引进外商可有效提高国内医药流通业的运作效率,凭借外商的强大的资金实力,物流管理经验,将对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强大的影响。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

“三低”是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2)物流运作手段较为基本和原始。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因此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配送。同时,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国家在招标时,在质量确定的情况下,首先注重的是医药企业的生产能力,即其药品供应能力。而中、小医药企业的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所以,“新医改”将可能使中、小医药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甚至会导致其破产。

(三)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物流企业开始用技术革新物流服务。通过新得技术开发利用,引用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少医药流通企业在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初步具备了集成供应链管理的能力,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关技术支持。如:信息技术的利用,包括GPS/GIS等物流信息技术;医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互联网的利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外部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如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的建立);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形成了综合的交通网络)。具体表现:

1、现代物流技术在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

现代物流技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高,并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和技

(四)社会环境

1、消费者对快速物流配送需求日渐明显

在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下,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升级,厂商市场需求预测的难度越来越大。需求不断升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仅是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需求,企业对供应商的服务要求亦呈现出类似特征,一站式物流服务和直达配送需求大量增加并逐渐流行。医药产品结构的快速变化和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需要快速响应终端要求,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2、认证资格

国家药监局规定2002年底前全国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必须完成GSP认证和改造工作。在这样的市场准入方面,国家帮助重点医药物流企业获得GSP资格,为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九州通做医药物流就有相关的药品流通经验和操作技术,再上与药品流通有关的物流软件就很容易通过认证资格。

3、税收优惠

对于获得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国家在税收方面有很大的优惠政策,对于加大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医药流通企业还有减免税收的支持。

4、用地资金政策支持

要实现医药咨询的延伸:一是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建立医和药相结合的数据库,主要有药品数据库、用药数据库、医院数据库、疾病数据库、相关医药发展方向数据库。

基于供应链整合和物流整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构建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网络架构平台,实现IT服务。完善、扩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功能,结合供应链对上下游实现延伸服务。

(二)增长向量

市场渗透:切实的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减轻百姓用药经济负担,使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大大增加,业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市场开发:紧跟政策做好随时进军医药流通利润最大的市场医院,特别是高端医院的准备。

服务创新:现代物流建设将带来降低成本,产品及服务多元化战略,致力于将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应用于医药流通领域,将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做的快速响应零售网点的需求,并降低药品配送成本,提升了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信息化与技术水平。

(三)竞争优势

九州通的现代医药物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客户多批次、多品规、小批量、物流量大的要求,在保持较低的物流成本和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的条件下,服务的客户群体范围大大增加,业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并成为九州通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优势:低成本、高效率。降低药品配送成本,切实减轻百姓用药

1当地拓展业务,积累客户与市场资源。

再次,在业务规模能够支撑新建医药物流中心的运营时,九州通会在当地考察选择物流中心的建设地点和建设规模,开始谋划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

(二)九州通物流战略实施

九州通自主研发的WCS(设备控制系统)也已成功实施,标志着九州通已经掌握了电子标签、分拣机、堆垛机、输送线等物流设备控制的核心技术。2009年,集团物流总部已完成九州通最先进、支持业务最广泛、接口最完备的物流系统LMIS6.0的研发。九州通的九大创新: 1.全面提前拣选:

为实现拣货的同步性,在系统中实现了提前拣选的设计,保证了拣选的连续性 2.无线台车系统

收货作业设计了无线移动台车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减少作业动线 3.自动化立库拣选

整货拣选、补货直接从立体库拣选到输送线,降低了搬运工作量,提高了整箱拣选、补货的效率 4.PDA支援拣选

7.医药物流体系 篇七

药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比如疫苗、生物试剂、血液制品等,对储存、运输的环境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家规定血液制品存放温度应在4摄氏度±2摄氏度。近年来,我国发生了数起儿童注射疫苗中毒或死亡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和疫苗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温控不利有关,失效的疫苗没有被及时识别出来,堂而皇之地被当做合格品使用。与冷藏食品变质相比,药品的失效很难直接从感官上识别,因此这也就注定了医药冷链物流问题的隐蔽性。

医药物流作为一种专业的物流形式,是从药品仓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存在和运行与药品的生产流通密切相关。目前总体上处于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的“企业物流”阶段。

据医药供应链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1.6万家药品批发企业,95%的企业都是商贸物流一体的格局,尤其是经过两轮GSP认证,这些企业自主物流的模式已固化。

受社会化分工不断加剧的影响,近些年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广州医药、九州通药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重组和整合,以物流中心为平台组建物流网络,推动医药流通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模式转化,这些企业将物流部门从传统主营业务中剥离,实行集约化经营和内部独立核算。

然而,“企业物流”模式下所形成建立的物流公司,并未能真正地走向广阔的“市场”,无论是对上游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抑或是下游的医疗机构或零售门店,它只不过是镶嵌在其间的运输工具而已,未能与上下游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现有的医药物流作为一种业态,更为准确地讲,其实就是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企业物流”。在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国平看来,“新兴的技术装备和系统软件所能解决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并·没有形成对上游的药品生产、供应商和下游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临床用药的整合,也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企业物流的综合症。”

在按照现行的药政法规将药品流通过程的批发、零售、仓储、配送、运输各环节统统囊括在“药品经营”范畴之内,药品物流不能与药品经营分离,而且具有资源优势的社会物流企业若要涉足医药物流,必须面对GSP认证要求,这样就使企业硬件建设成本负担很大。然而随着医药物流微利时代的到来,医药物流被迫要实现社会化才能生存下去

记者从医药供应链联盟了解到,我国的医药冷库物流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12%,是美国的4倍。在差距和激烈的竞争面前,广大医药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除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物流环节挖掘潜力,是企业“第三利润”的唯一来源。

据统计,早在2008年中国医药物流业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将达2000亿元规模,中国人均医药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发达国家的5%,今后医药行业有着乐观的发展空间。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这对医药物冷链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早在200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60号文发布《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专业分工”的设想。《意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发展,促进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中小药品经营企业剥离仓储部门,尝试企业物流功能外包;鼓励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医药物流为已持有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开展跨地区(区、市)的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服务,推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同年8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贯彻执行国家局《意见》的通知,并在上海选择国药物流和上药物流两家企业开始了药品委托储存、配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试点。

《意见》的出台无疑开了企业物流服务外包的先河,继而引发了药品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兴起。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药流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医药物流资源的重新组合,也逐步显现了布局不合理的弊端。“由于现有的医药物流以中心城市为平台向周边辐射,对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未能有效覆盖。克服这一不足,仅靠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物流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物流的介入。”对此,陆国平解释说。

回顾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历程,经历了仓储服务、物流服务和供应链服务这样三个阶段;就运行模式而言,表现为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化的渐进过程。

未来,医药物流的社会化发展,仍将沿着这一轨迹循序渐进。

社会物流具有分布广、布点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强等特点,这些恰是医药物流的短板。但是社会物流优势的发挥不能脱离医药流通行业的特征,不能忽略医药物流所涉及的领域和对象的特殊性。

医药物流,就保障体系而言,包含库区、货场、仓储设备、运输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硬件技术装备;就运行体系来说,仓储、拣选、运输、配送各环节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要求。

对于越演越烈的药品质量事故和监管缺失,客观上要求对药品流通领域的控制是收紧,而不会放松。现行药政监管体制下,社会物流企业不必全身进入医药物流领域,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与医药物流合资或合作,协同扩展布点,完善药品配送网络,可以采取外包、租用形式为医药物流提供专项服务。

“在对上海药品流通行业的样本分析,医药物流车辆有效使用率低,半空或全空的回程车辆高居70%,是社会物流的34倍。功能细分和专业分工以及利用社会物流提供的服务外包,正是医药物流降本增效的切入点。”陆国平介绍说。

医药物流的社会化发展过程,既是医药物流与社会物流的优势互补的过程,也是社会物流在库区、货场、运输等特定空间充分展示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的过程,如货场租赁、合作组建药品物流园区、运输服务外包等等。

医药物流的社会化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医药流通行业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以及医药物流“功能细分”和“专业分工”;另一方面,社会物流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弥补医药物流的功能不足和服务短板,以服务外包形式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医药物流逐步走向社会化。

8.医药物流:现实与现代的碰撞 篇八

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消息见诸各大媒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消息不绝于耳:华中地区大型医药商品物流配送中心——武汉中原汉康药业有限公司在武汉诞生,其负责人武汉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明森称,配送中心占地20亩,建成后将集团旗下的百余家药房连为一体,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百姓用药提供优质服务;上海国大药房连锁公司和浙江绍兴县浙江亚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浙江国大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计划占地近7公倾,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而在此之前,占地2万多平米的贵州同济堂药品配送有限公司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该公司称,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医药配送企业,将在两年内建立起覆盖全省86个市县各大医药公司、各类医院、零售药店的营销网点,最终形成强大的物流供应体系。

被国家经贸委等授额国债贴息医药物流项目的10家医药企业之一——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正在与西门子合作,现已进行了项目前期的检测、分析、搬迁等准备工作,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药品、器化、零售三个物流中心。它提出明确的口号:先对自己的网络进行配送,之后覆盖整个广东省,再扩大到华南,由华南延伸到华东,最后覆盖全国。

同样被授额国债专项资金的10家医药企业之一——武汉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准备沿京广线、长江、沿海建立7至8家零售药店的物流配送中心。

……

种种迹象表明,现代物流已悄然走进医药商业。

两面夹击之下“另谋生路”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在谈到医药物流投资热风起的因素时,曾说这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只有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才能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趋于协调、有效。另外,财务、人员和物流三大费用都可降费增效。朱分析说,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现在批发行业毛利有12.6%,而费用却占到12.5%;我国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相比之下,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商业的一桎梏。

从根本上来说,医药物流热还是缘于它对零售连锁企业、代理配送企业发展的滞后性。众所周知,医药流通业在大力推进代理配送制、零售连锁制的过程中,现代物流已成为其中的瓶颈。

当然,日益严峻的生存状况才是迫使商业企业不得不另谋生路的真正原因。正如朱长浩所说,外资分销商“入侵”日期就在眼前。显而易见,合资、外资分销商首先抢的是跨国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进口产品、合资产品甚至包括国有大企业的产品都会被这些企业抢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着只有死亡。

在两面夹击之下,商业企业只有铤而走险,试身现代物流。

各自头上一片天

九州通:不是最先进的,却是最合适的

湖北九州通采取了传统的“人海战术”运作模式。这曾经是全国首家运作电子商务的商业企业,由于下游客户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运作并不理想。谈到九州通人海战术的“土模式”,其负责人解释说,我国与其他国家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力资源成本特别低,九州通要充分利用这种比较优势,以低于现代物流企业的成本运作。仅就运作先进设备的人力成本而言,一个现代化的仓库可能只需要2个操作人员,但这2个操作人员或许必须是硕士生或本科生才能胜任,其工资待遇的人力成本可能比现在一层20个人员的成本都高。另外,现化化设备的运作需要供电、配电等与之相配套的东西,成本也较高。也就是说,固化资产一方面确实可以节省很多人力,但另一方面这种资产本身的运作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美国的物流企业采取全自动化的操作,运作成本在美国可能是最低的,但在中国就不一定。地皮、房屋、现代化的装备、设施这种固化资产的竞争力是有限的,它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还很难说。

那么九州通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把客户当作资产运作!九州通为客户提供了一揽子优质服务:客户到九州通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享受到二楼开票、一楼提货的一站式服务。100万元的药品,可能只需要2个小时,这样就避免了原来那种东城开票、西城提货的麻烦,为客户极大地降低了时间成本。不但如此,客户只需把计划一报,开票、交款、付款这样的事情,九州通完全可以代替客户去做。此外,客户都可以免费在公司进餐,外地客户可以免费在公司住宿。

合适的运作模式,使九州通现已形成了以武汉总公司为中心,以北京、郑州、乌鲁木齐、安徽、重庆、上海、广东中心等分公司为结点的大流通、大循环的格局。九州通有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就是,中国的互联网通到哪里,九州通的物流就延伸到哪里,九州通的基本配送点、配送机构就建设到哪里。即一个网络,多个中心,万个配送点。打开中国的地图也可看到,在九州通的供销客户网络图上,北到黑龙江,西至新疆,西南至西藏、云南,南到海南全都布满了九州通的旗子。这是九州通成立以后短短两三年的战果。

三九物流:要成为零售连锁的发动机

自从三九喊出要在三年之内建成一万家连锁药店之后,在大家的眼里,三九就似乎有点“另类”。在物流中心的建设上,三九又一次异乎寻常。不管哪家物流中心正式亮相之前,都会告诉你物流中心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公倾,总建筑面积达多少万平米。可武汉三九物流公司自2000年底就有介入这个行业的想法,至今还在设计物流中心的整体规划。

武汉三九选择了一条“另类之路”。它根据过去一年积累的业务数据,先计算出所应承担的业务量,再考虑公司的经营总量计算出公司的放大量,最后得出物流中心的周转量。在这个周转量的基础上最终进行物流中心的整体规划。其负责人说,“这不是靠拍脑袋,而是通过精密计算得来的。”根据各种数据分析,三九物流公司准备投入6年时间分两期建成一个完整的配送中心。按照其副总经理黄华的说法,这叫做一步规划,分步实施。也就是说,药店发展到多大规模,这套物流体系相应地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在什么时候上哪种设备都是基于数据测算的基础之上。当物流量达到30个亿的时候,三九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三九以这么高的起点进军这个行业,当然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医药流通业在过去三级调拨体系建立以后,物流体系小而全且乱。在其近7000家零售和批发公司中,其下属药店加起来不到12万家。也就是说,每家医药公司下辖的药店应该说不超过20家。而且绝大多数的药店单店产出非常小。按每家药店销售额100万计算的话,平均一家医药公司的年销售额才2000多万。这样一种状况,现代物流行业对它没有太大的意义。三九认为物流行业建设应具有前瞻性。三九物流中心的建设包括它的投资预算、盈亏平衡点等是与三九零售连锁发展配套的一个整体规划。三九认为,零售连锁的物流配送建设,就是把制造业上严格的规范引入物流服务行业。

先行必将碰壁?

不能不承认,传统物流模式的人力成本在目前情况下的确低于现代物流。依靠低成本运作和灵活的机制,传统物流企业在价格上就具有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价格对商业企业又意味着巨额的利润。因此,在传统物流企业的眼里,没有必要如此“奢侈”地过早步入那个还有可能带给企业困境的现代物流。

然而现代物流代表的毕竟是一种先进的方向,落后就要挨打,商场如同战场。虽然有诸多制约因素,但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肯定是前进的探路明灯。如果坐等一切都理顺好之后,也必将坐失发展的良机。

早就闻到了外资分销商“入侵”的火药味,北京医药、广州医药商业企业先行一步夯实基础,于2001年首批通过GSP认证之后,接着引进西门子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提前一步接轨国际。不同于其他行业,外资分销商再有优势,但他们在中国没有分销的网络资源,没有大宗客户,他们打进中国的突破口肯定是合资。先行一步的现代物流企业无疑是其中的最佳选择,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就不能仅限于一时的成本高低。

上一篇:银行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2下一篇:在参加学院党委班子2021年巡察反馈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