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公司简介样本

2024-06-23

物业管理公司简介样本(精选7篇)

1.物业管理公司简介样本 篇一

后勤公司 公文管理制度样本

为规范公司各类办公文件的管理,严格公文处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公文的定义及分类 1、公文定义 :是指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按严格的、特定效力的、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文件。

2、公司公文分类:

(1)公司规章制度及流程文件和表单类。

(2)通知:适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公文、送达有关部门周知和共同执行的事项、发布规章制度以及任免或聘用干部等。

(3)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4)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工作、批准某种要求等。请求要一事一报。

(5)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合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主管或相关部门报请确认事项等。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7)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发言的内容、形成的决议等。

二、公文处理原则 1、公司公文是实施管理、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发布指示、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2、公文处理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3、公文处理应按照行文要求和公文处理规范进行,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4、综合管理部是公司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负责公文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

5、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本部门起草的公文。

三、管理规定 1、起草公文要求。

(1)起草必须使用办公室统一的文件格式。(见附件)(2)公文签发涉及公司全局性重要文件由总经理签批,办公室下发。如涉及其他部门,以公司级文件下发。

(3)发出的公文,必须报办公室审核。审核的重点:是否需要行文,公文内容、文字表达、文种使用、格式等是否符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4)传递秘密公文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确保文件安全。

2、收文管理 (1)公文的收发、传阅登记制度由办公室统一制定,并随时抽查各部门执行情况(收文登记、文件编号、传阅追踪记录等)

(2)公司收文的处理程序为:收文、分文、记录、传送、归档。

(3)公司收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负责:收到发来文件后,应先做好归类、登记,根据文件的内容,分送有关领导阅示和主办部门处理后,收回归档。

3、发文管理 (1)、公司发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编号、存档。有领导批示的,还应附批示件。

(2)、公司制度、规定、决定、决议、纪要、任命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的请示、报告等以红头文件印发,其他文件通常用普通纸印发。

(3)、以公司名义制发的公文,由总经理审批后签发。

(4)、公文正式下发前,综合管理部应当进行复核,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加材料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

(5)、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6)、公司内部文件,各部门应妥善保管。

4、公文的存档与保管 (1)、综合部档案管理员每年 3 月底以前将上的公文整理归卷。对未及时归档的文件、资料,综合部档案人员负责向有关部门清理搜集,各部门应予以支持配合,避免重要公文及资料的散失。对特殊时期形成的档案资料全部收回归档。

(2)、公文的销毁,由综合部档案管理人员编制需销毁的公文资料清单,报综合部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实施销毁。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上诉规定书写公文;凡上报公司的各类报告、请示等,均需按上诉要求办理;凡各部门、各单位在公司内部发布各类信息的文字材料均按上诉规定办理。

2.物业管理公司简介样本 篇二

一、项目背景

美国G Q公司目前为客户M T公司在某手持项目进行合作, 提供几款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的单片机。分别在中国境内的TJ、H Z、SZ三个城市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进行供应和管理, 采用M T公司指定的第三方委托仓库DSF仓储来完成全部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

二、委托供应部分条款

美国G Q公司将制成品存放于M T公司指定的第三方仓库DSF仓储, 由其按M T日生产情况进行配送。

G Q公司生产工厂会按先进先出原则安排出货。

G Q和M T公司双方必须都具备E DI和网络登陆能力 (E DI电子数据交换包括订单输入、更改、反馈, 发票, 预测, 出货通知) 。

第三方物流DSF仓储必须能提供以日为单位的库存量拉动数字报表。

G Q公司与第三方物流DSF仓储在双方的委托合作协议中不涉及M T采购的具体产品明细。

第三方物流DSF仓储必须与G Q公司签署就M T项目的委托合作协议。

三、承担的部分费用

G Q公司相关地区的销售和计划, 全球销售支持和包括货物跟踪、计划等等在内所产生的人工费用。

G Q公司负责支付其印尼工厂出厂至送达第三方委托仓库DSF仓储的所有运费。

G Q公司负责支付第三方仓库DSF仓储的仓管费。

四、供应链模式

由协议涉及的美国G Q公司相关地域销售助理每周按M T公司网上采购预测数生成和调整内部订单并发出出货建议。美国G Q公司印尼工厂按内部系统导出的计划生产制造, 参照出货建议日将货物送达协议所指定的相关第三方委托仓库DSF仓储, 并付随货发票, G Q公司财务部按系统提示生成有关的正本发票递送至M T公司指定区的清算中心。

第三方委托仓库DSF仓储按M T公司即时的拉动要求配送相关货物至有关的M T工厂, 当日在在线系统上更新库存数字和出货记录, 并于月底给出送货报表及清单交M T公司采购人员。

M T公司的相关项目采购人员根据计划安排核对出货量、发票数字和价格, 通知内部清算部门按期付款。

M T的清算中心按付款期限及时清款后, 会以邮件方式通知采购和G Q公司所有付款的明细。

五、案例与解决方案:

案例一:如何提高C产品出货预测准确度。本案的最终产品手机属于大众消费品类, 有销售淡旺季, 原料采购计划变化较大, 使得供应商生产和备料很难配合, 在供应链中的库存和延期交货水平的波动程度较大, 进而导致更高的成本。

M T公司采用网上在线系统生成采购计划, 由新加坡分部的采购人员监控数据, G Q公司上网下载供求数据, 决定出货备料数量。M TH Z分部的收货部门与第三方库存管理方协调配送, G Q公司上海分部配合出货事宜。

C产品的一般交货期为8个工作周。按低于12周交货周期的产品需备12周库存的原则, G Q公司为该产品准备了12周的库存, 自项目开始合作1年多供应稳定。

由于M T H Z公司新进采购没有经验, 对市场估计不足, 也未按交货周期在一季度给出适当的下季度供应预测, 自今年4月30日, 该产品需求量2周内迅速急增。G Q公司没能预测到如此剧增的需求数, 难以调整现有生产计划来满足M T剧增的采购需求, 致使5月最初2周终于产生断货现象, 影响了M T整个手持项目的进度。双方急需解决这一问题和今后的突发量预测课题。

经多方协调, 5月16日M T和G Q公司相关人员组织全球电话会议, 制定如下解决方案:

G Q公司同意内部协调生产计划, 保证在2周内补足短缺供应的数量。

由IS部门尽快设计好内部新版预测系统, 保证即周起G Q公司对委托供应方式的客户M T H Z公司采购的C产品可采用该新系统备料, 提高准确度, 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估计失误。

G Q公司会按M T的每周的生产节拍, 算出安全的出货量, 以固定时间和固定数量发货直至能达到M T公司要求的供货量和备货量为止, 随后再按M T系统实际需求维持原合作方式。

自紧急方案启动后, 6月底逐渐能赶上M T生产计划。经M T确认, 于7月7日该周恢复原有SU PPL Y系统操作流程。

G Q公司的新预测计划流程:

销售助理每周按M T SU PPL Y网上数据更新内部第三方预算管理系统相应的预测数字, 提示工厂出下周货

客服人员据系统提示下新需求的内部订单给工厂

工厂安排出货, 开随货发票

含12-18计划周/日历周, 品名, 数量以及计划状态显示 (计划中/预测中/执行中…)

案例二:B产品消耗期限。

由于环保要求, M T公司4月份提出会弃用G Q公司生产的含铅版B产品, 启用无铅版替代产品。目前正值过渡期, 需要考虑按生产节拍消耗完现有含铅料的库存, 试用新版产品, 并备货。如何执行好这个过程呢?

初步解决方案。

G Q公司提供免费无铅版B产品样品给M T公司试用, 以期尽早同意过渡。

按今年度以往月份出货量估计, G Q公司在7月份一次性出大约3-5个月的供应量给第三方物流DSF仓储, 供M T公司慢慢消耗。

按周勤点库存和消耗, 汇报各有关方, 并提醒及早更换无铅版产品。

从本系列案例, 我们体会到平衡供需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挑战。为了降低成本和提供优质服务, 考虑库存持有和准备成本、提前期和需求预测很重要也很难。需求预测总是难以准确, 而主管人员必须在正确的库存管理中更好的利用预测来进行判断, 满足客户需求。

供应链管理体系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 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和仓库间的一系列方法, 方便客户的第三方仓储会使成本转移到供应商, 但是和重点大客户建立联盟, 采用特别的货款协议又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 G Q公司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措施, 同时兼顾了自己的成本与客户的供货要求, 显示了自己的服务实力, 使公司在历次金融危机时立于不败。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GQ半导体公司的概况, 分析了该公司与大客户的物流协议。进而探讨了GQ公司应对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具体运营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相关企业的运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半导体,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美]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伊迪丝。辛奇。利维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

3.紫禁红:销售公司信息化样本 篇三

了解病痛 对症下药

北京紫禁红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禁红”)以代理华夏长城葡萄酒起家,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已成长为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集团公司,在北京、哈尔滨、长春、郑州、山西拥有分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的漏洞日益显现。目前,紫禁红拥有数十家经销商,几千个终端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庞大,工作操作起来十分繁杂。一直以来,公司员工采用Excel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每人手里一套数据,而且版本众多,数据很难合并集中,可信度无法得到保障。面对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公司急需一套将管理规范化、细化的解决方案。

了解了自己“病”患何处,选型又成为能否对症下药的关键。

据紫禁红总经理陈环的介绍,公司自2002年开始实施信息化,最初公司使用的是自己研发队伍开发的一套管理系统,当他们还在感受着由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之时,随着公司快速发展,发现应用了一年多的软件已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这时,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升级,还是选用新的管理软件来接替?经细心研究后,公司领导一致选择了后者。

由于紫禁红公司事先明确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业务数据的准确及时,能与财务数据有效对接达到一致,实现采购、销售、库存、财务、CRM、HR等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扩展性要跟的上公司的发展,并留有未来的拓展空间,总公司要对异地的各分公司实现远程监控,在经过用友等多家专业公司的产品进行分析调研后,紫禁红的领导们最终选择了SAP针对酒水行业的解决方案SAP Business One(以下简称“SBO”)。

解决问题 按部就班

在SBO上线之前,紫禁红公司里应用着两套帐:A套帐是接收上游供货商的货品供给,由紫禁红转给二级代理商的供应关系记录;B套帐是二级代理商与终端店间的销售记录。原先A、B两套帐在同一个系统的不同界面中,查阅起来需要同时打开很多文档,十分繁琐。

紫禁红原计划将A套帐导入新系统中,但由于旧系统与SBO不兼容,组织结构的变化在权限方面不便调整;再加上新系统上线时正值年末销售旺季,无论从工作量、投入精力上,还是实施难度上,都很难实现。

为了不延误正常的工作流程,经过反复研究,实施人员决定,在新的系统中建立一套全新的帐目,记录新发生进、销、存数据,确保数据清晰准确。这样,业务人员就可以在一个系统中查阅所有需要的信息。如果需要查阅以前的数据信息,也可以进入旧的系统中查找,既简单又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公司销售总监以前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和分析大量的销售数据,现在通过基于SBO之上的SBI总经理多维查询系统,各种个性化的销售统计分析报表轻松拖动即可形成,各类销售排行榜实时产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销售策划中去。

过去,不同的渠道代理商旗下掌管着不同数量的终端店,进、销、存数据都采用手工撕票的方式记帐,存在诸多弊端,如丢单、漏单、票据遗失不易保存等方面问题,最严重的是对渠道上的销售情况无法及时掌控,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回馈:开瓶费、进店费、返利、促销等对市场的投入是否达到预期的回报?这些投入是否用到了正确的地方?以前出现过终端店已经不销售葡萄酒却还拿着进店费,卖出的酒的数量与瓶封兑奖数量不符等等情况,都困扰着紫禁红。

实施SBO以后,渠道商的进销数据全部输入系统中,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渠道商进销存情况,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例如,通过终端店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得到一个终端店的投入产出,可以看到一定期间内在这个店是否有盈利。甚至公司在一个地区做了促销活动,系统通过同期对比及时展示促销活动的成果。由此可以判断出市场投入是否值得,是否需要加大投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严格的审批、核对流程,减少和杜绝了冒领开瓶费、促销费等现象的发生。通过货物的批次管理,系统能够防止窜货现象的发生,规范市场。由于终端店管理系统将终端店的信息快速详实的反应出来,公司的管理更加细化了。

随着紫禁红各地分公司的建立,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团化公司,总公司对各个分公司的管理依然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来了解分公司的经验情况,无法实现远程控制与信息共享。通过加快各分公司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进程,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家分公司顺利实施了信息化建设,使其突破了管理中的信息孤岛,让管理更加透明,实现了远程监控。总公司的管理者只需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调出想要了解的各分公司的运营情况。

把握信息 抢先一步

SBO系统上线,紫禁红利用系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本想工作效率提高了员工就会闲置下来,可情况正相反,非但没有闲置人员反而增加了人员。

操作简单化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但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却更高了。将信息进行统计、数据多纬度的分析、观测效果分析等使公司人员相应有所增加。尽管如此,公司领导也觉得值得。

陈环告诉记者:“公司的信息特别多,但要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却不容易,信息化的搭建使员工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之后,整理出对公司决策有用的信息,这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决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4.公司体检简报样本 篇四

第7期

公司办公室编 2015年4月3日

关爱员工 关注健康

公司组织全员健康体检、职业健康体检

为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提升职工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使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特聘请 医院组织相关专家为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一年一度免费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检。

此次体检自3月25日开始,29日结束;体检内容包括了B超(肝胆、脾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胸透、血糖等综合项目的体检,共完成健康体检345人次,职业健康体检346人次,体检结果为今后职工身体健康诊疗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健康资料和参考的依据。为了使职工身体健康检查工作顺利进行,公司精心部署,制定体检工作计划安排,由医务室、劳资部等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合理安排体检日程,严格体检程序和体检标准及体检汇总等相关事宜。与此同时,公司各部门也高度重视,积极宣传体检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与体检工作“两不误”。

5.公司介绍信样本 篇五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介绍信的情况越来越多,介绍信适用于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工作来往所需,是一种较为正规的具有一定凭证作用的信件。介绍信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司介绍信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司介绍信样本1

____________:

兹介绍我公司员工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前来你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_____天)

________有限公司 (单位盖章)

___年___月___日

公司介绍信样本2

南昌市公安局:

兹介绍我公司员工齐德隆,身份证号码36010019730712xxxx 来你处联系办理申请购买硫酸25%备案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七天)

哈哈有限公司 (单位盖章)

6.物业管理公司简介样本 篇六

关键词:碳会计,碳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一、碳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一) 碳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

低碳经济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并对会计核算产生影响, 进而催生了碳会计这一全新的会计体系。

碳会计信息披露即碳会计信息公开, 是碳会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此处所指的碳信息不是广义的环境意义上的指数指标, 而是企业可用来核算、利用以及比较的碳基的价值信息。同时, 企业需要向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二氧化碳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保证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以及企业进行决策的需要。碳会计信息披露是碳会计工作的最后成果, 也是碳会计核算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 是降低碳排放量、发展生态经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满足决策的需要。

二、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基于CDP调查样本的分析

(一) 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总体情况分析

从2008 年开始, 碳信息披露项目 (以下简称CDP) 在我国进行问卷调查, 由其委托者对我国市值最大的前100 家上市公司 (以下简称CDP中国100) 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气候变化战略等碳信息进行调查, 并于每年2 月发布《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100 报告》。本论文选取的样本为2008-2014 年CDP中国100 的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CDP中国100 的问卷调查于2008 年开始, 调查样本涉及14 个行业, 但可惜的是, 当年只有5 家企业填写问卷。2009 年到2011 年, CDP调查的企业行业分布逐年扩大, 积极回应的企业也持续增加。在2011 年CDP中国100 的调查回应率达到46%, 填写问卷的企业数达到11 家。2012 年CDP中国100 的回应率却下降到24%, 但填写问卷的企业比例上升至23%。2013 年, 在中国100 家受邀的企业中有32 家回复了问卷, 较2012 年的23% 又高出了近10 个百分点。2013年CDP中国100 的问卷调查显示, 69% 的上市公司表示已经设立个人或团体承担气候变化管理工作, 50% 的公司表示已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到公司整体的商业策略中去。并且在2013 年我国开始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启动, 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2014 年, 我国CDP问卷的回复比率已达到45 家, 再创历史新高。

上述的数据和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政策驱动效果以及企业重视水平同步提高并相互促进。但尽管如此, 在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政策的完善和碳交易市场的成熟方面, 中国依然处于上升通道, 存在提升空间。

(二) 上市公司各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比例分析

从CDP中国100 的调查结果上来看, 其调查的行业回应率大致稳定在60%-70%, 填写问卷的比例在2013、2014 年都有大幅的提高。大部分行业均有企业做出回应, 但各行业企业回应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2008-2014年《碳信息披露项目CDP中国100报告》整理而得。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对于CDP调查问卷的回复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内, 而回复率较高的行业基本为银行金融、电信及信息技术等, 行业单一。

(三) 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1.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强, 自觉性不高

在国外, 多数上市公司都自愿并主动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实务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有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摸索出了具有行业特点或企业特色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比较具体全面, 方法相对科学。但我国的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 CDP中国100 的问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直到2014 年, 我国只有45 家上市公司积极回复了CDP项目的问卷调查。虽然与前几年相比这一参与比例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4 年, 大部分国家, 包括新增的拉美、荷兰和印度等国家, 对CDP调查的参与度都在70% 以上。由此可见,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并不强。

2. 参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明显不均衡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战略。但从CDP中国100 的调查结果上分行业来看, 银行金融业对问卷调查的回复表现积极, 工业企业表现被动。银行金融业、电信与信息技术业都属于低碳排放产业, 碳会计信息披露比例却较高, 而碳排放量较高的金属、化学、能源业的披露比例却不容乐观。高排放量的企业由于怕披露较清晰的碳排放信息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给企业社会责任感方面带来压力, 所以不愿披露比较详细的或者说不愿披露碳会计信息。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碳会计信息的意愿并不强烈, 并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研究

(一) 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参与CDP问卷调查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问卷调查的回复率低, 回复的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 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应加强与上市公司高管的接触, 让他们更多的了解CDP,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而有些碳排放量高的公司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但对于参与CDP项目存有疑虑, 对CDP项目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时的价值认识仍有待提高。我国政府要鼓励并积极促进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就气候变化问题与投资者进行对话, 积极参与和认真回复问卷调查。对于碳排放量低的银行金融业来说, 要推动公司深化策略、制定措施、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上市公司应把自身的碳排放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 为进一步实施减排策略打好基础, 并创造新的商业机遇。

(二) 健全并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来要求企业公开环境信息, 并发布各种有利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进行碳信息的披露。在2014 年2 月, 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 (事) 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企业二氧化碳报送体系的建立, 促进企业碳信息的公开化进程。虽然我国政府作出了相关的碳会计信息的要求, 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严格的会计法律法规进行配合。并且对于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并没有将碳信息的核算以及监督作为上市公司必须要进行披露的内容。因此, 我们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通过法律手段强制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的披露。

(三) 积极推动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对碳信息披露项目的问卷调查分析和对国外文献的介绍和借鉴方面, 主要体现为:以定性描述为主, 缺乏数字性论证, 各执己见, 没有统一结论, 难以令人信服。在实践中, 碳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对政府、上市公司还是学者们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包括碳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披露框架、披露内容和方式、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 都急需相关政策、准则、理论上的规范与指导。所以, 我国应在积极制定碳信息披露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 鼓励广大学者从多方面展开对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 用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上市公司对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7.航天科工:外事管理新样本 篇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改革、简化出国审批程序无疑提到外事管理的日程上来。

“出国真难。哎,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出国更难。”这是前些年老张对于自己出国的感慨。老张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一名外事专办员。

老张从事外事出国手续的办理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每年从他手里办理的团组有一百多个。一谈到外事手续的办理,老张首先说到得就是出国审批程序严谨、复杂,但每道程序都不能少。老张介绍,他们单位的人员出国审批采取的是行政线、型号线双线审批,例如一名普通设计师因公出国,要先经过研究室主任审批,再报所领导审批,同时还要报所在型号的主任设计师审批和型号的副总师审批。这一切审批通过后,再报院国际合作部审批,最后报主管外事的院领导审批,这样完成了他们单位的审批后,再要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审批,有时候还要报集团老总审批。如果這个人是身兼几个型号,或者具有型号线职务,审批程序就更复杂了。老张向记者描述,“嘴磨破了,腿走细了,好不容易审批下来,人已经被审批程序走的筋疲力尽,审批单上满满的签字、盖章。”

近年来,随着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方略的实施,中央企业不断壮大,国际业务快速增长,像老张所在单位这样出国洽谈业务,参与国际贸易的中央企业员工迅速增多。由于中央企业员工的出国管理严格按照外交部因公出国管理办法执行,出国程序复杂,要求严格。央企外事管理面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因公出国需要,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需求,传统的外事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办理因公出国审批的瓶颈。

打破出国审批的瓶颈

近年来,航天科工集团随着公司外贸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逐年递增,对因公出国办理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集团领导多次强调外事管理要服务于集团中心任务、中心工作。如何既能严格执行外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又能满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外事任务的需求,是集团公司外事管理工作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集团公司对外事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梳理,精简了外事审批流程,多次修订《集团公司外事管理规定》,并加大对外事专办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针对临时性出国团组,制定了《集团公司临时团组出国管理》,在集团领导“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外事管理”的指导意见下,集团公司为人事管理部门决定在全集团范围建立统一的外事管理信息化平台。该系统已通过了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预评审,并顺利投入使用。

一切为了高效

老张所在单位因公出国面临的网境,2010年7月15日被打破。航天科丁集团公司在营部、各院、基地(公司)和厂所统一使用了一套外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时间大大缩短,老张发自内心的高兴。

据集团外事管理部门的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功能很强大,从运行到现在,已通过外事管理信息系统报批上百个出国团组,完成多个邀请外国人来华团组的审批工作。外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得到了充分验证。办理团组所需的时间为2~3天,比以前缩短70%,甚至可以实现当天申请、当天签发任务批件的高效办公,对于京外单位和多单位共同组团的情况尤为突出。同时,外事请示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也显著提高。

据集团公司外事管理部门人员介绍,外事管理系统按照“一级部署、两级审批、三级应用、多功能查询”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年度因公出国(境)计划管理、出国(境)团组报批管理、团组在境外管理、护签管理、出国绩效管理、外事信息管理等多项功能。

一级部署。结合集团公司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技术开发实力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同时为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方便、快捷等特点,外事管理信息系统采取了一级部署的管理方式,即在集团公司总部设立总服务器,各院、基地(公司)和厂所通过将各单位OA协作办公平台与外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系统的实施应用。

两级审批。外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集团公司第一个具有网上审批功能的应用系统,实现了集团公司总部和各院、基地(公司)的两级审批。在外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级审批中,要求二级单位以电子文件形式递送请示件和审批件,从而不仅显著提升了外事手续办理效率,也使得外事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和严谨,另外针对外事管理服务于外贸业务的原则,在外事审批环节增加了业务部门领导会签的功能。

三级应用。集团公司通过对各类外事审批流程的梳理,以及对报送文件内容及格式的统一,实现了年度因公出国(境)计划申报、出国(境)团组报批、邀请外国人来华三个基本外事审批流程在集团公司总部、院、厂所的三级应用,为各级领导统筹管理外事工作提供了有效手段。

多功能查询。外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功能为出国办手续用户及管理人员浏览、查询、统计和存储外事信息提供了全面快捷的数字化平台,也为领导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以及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集团公司未来外事工作发展的需要,外事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开放式的建设模式,为境外培训、人员政审、国际交流等工作预留了扩展空间和业务接口。

上一篇:提拔高中教师考察材料下一篇:公司举办活动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