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

2024-10-03

初中语文古诗(通用8篇)

1.初中语文古诗 篇一

中考古诗主题理解积累题盘点

达州

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6分)

(2)大灾之后,有的亲朋离散,至今仍无音讯,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来为他们祝福吧。

(3)只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就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建美好家园,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6分)(填正确一处1分,有错漏添字该处不给分)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龙岩

5月13日,奥运圣火传递途经红土地龙岩,老区人民打出了“燃烧圣火,传递梦想”、“

,不亦乐乎”、“汶川挺住”等横幅。(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7)有朋自远方来 泉州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⑥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三明市

根据语录境默写。(4分)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分)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

湖北常德

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古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水村山郭酒旗风→

如:半卷红旗临易水;仍怜故乡水;郁孤台下清江水;白毛浮绿水 风正一帆悬;风雨不动安如山;风烟望五津;风掣红旗冻不翻(错字、添字、减字均不给分)黄石

用一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根据相关提示用初中古文了出现的成语补全文段。(2分)

当前行中暂时落后时,我们是选择沉沦退缩还是奋勇向上?吴下阿蒙说说我们应当努力向上,总有一天让别人发出“ ”的感叹。在道义面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凛然地死?孟子说我们当

对一对。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他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 “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岳阳楼对联)(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人物)昆明

1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 的语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 中,用“,”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2“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含有“水”字的句子,请你任意写出连续的两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2示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符合题意均可)临沂

古诗文默写。(6分)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 ②恤民情怀: ③道德情操: ④理想信念: ⑤责任意识:

⑥民族气节:

.提示:本题共6分。每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其中4句得5分,答对5句得6分,多做不加分。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太原

1.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8分)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mò生。①“亲朋无一字,”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③“,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僵卧孤村不自哀,”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2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1.①老病有孤舟 ②谁言天地宽 ③塞上长城空自许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⑦竹杖芒鞋轻胜马

(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8分)浙江金华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_”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2)附加题。(4分)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金华八咏楼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⑴①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濯清涟而不妖

⑵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资阳

1.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3.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1得广厦千万间 2寄愁心与明月 月如钩 明月几时有 烟笼寒水月笼沙,3济无舟楫 野渡无人舟自横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万里送行舟

2.初中语文古诗 篇二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 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即“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 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 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 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 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 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 不重视诵读教学, 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 不注重理解, 记不熟, 记混, 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 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 面对句子, 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 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 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 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 字面上的理解, 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 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 兴趣不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 重视诵读教学, 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 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 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 学习古诗词, 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 所谓‘三分诗, 七分吟’, 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 非吟不足以入其境, 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 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 要读准节奏, 正确停顿,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 读出音乐美, 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 领悟文本内容, 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 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 而要长久记忆, 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 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 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 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 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 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 必须不断“温故”, “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 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 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 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 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 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 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 反对死记硬背, 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 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则记忆内容更准确, 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 就盲目背诵, 一方面机械记忆, 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 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 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 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 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 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 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 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 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 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 见得多应该是重要原因。因此, 除课文外, 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 详细书写作者简介, 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 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 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 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 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 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 深入浅出, 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 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 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 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 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 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 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 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 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 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 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 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 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 可作名词, 意为“长度”, 例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 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 这样梳理归纳以后, 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 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 比如, 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 编成几句顺口溜等, 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 学会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3.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篇三

关键词:古诗教学;联想;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86-01

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想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3、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

4、想象激趣。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1、变身诗人,感同身受。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離,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诗人李白空有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在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刻,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

2、纵情诵读,情意皆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4、巧用媒介,身临其境。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4.初中语文古诗词 篇四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5.初中语文古诗、名言、警句积累 篇五

一、古诗名句分类集锦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古语集锦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8、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4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4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49、—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5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三、名言警句录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信

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耻

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

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易论第九》

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读书录》卷十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厚仁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97、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贵和

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

敦亲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求新

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197、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198、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6.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 篇六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7.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难点解析 篇七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激发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星,而当学生崇拜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方法去了解挖掘这个人的资料,同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想要了解当时作者是以一个什么社会背景以怎样的心态去写的这篇诗词,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

(二)培养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形成了无数的文学体裁,而诗词凭借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独占鳌头。诗几乎成为了美的代名词,我们甚至会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一件事物有意境有美感。因此,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一)学习过于机械化,缺少感悟

我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教育部也不止一次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然而,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应试教育的魔爪仍然死死地抓在我们和学生们的肩膀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每天思考的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也是终日埋头在无尽的题海中苦不堪言,这导致古诗词的教学也变得机械化,教师无限制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包括诗句的中心思想甚至精细到诗句中的每一个字,而学生只负责在下面疯狂的记笔记。下课之后再要求背诵全文就万事大吉。这种应付考试的教育方式让古诗词缺少了原本的美感和魅力,同时教师过多讲解让学生没有时间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不理解古诗词含义,为了背诵而背诵

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发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总是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盲目地记笔记,是不足以深刻了解古诗词的含义的,学生没有自己对于古诗词的感悟,就被盲目地要求背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学生浪费的时间,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诗句感悟不深,不懂诗句含义,就盲目地背诵,反而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这种强制性的记忆方式不仅会增加学生背诵时候的负担和时间,而且这样即便是背诵下来也不会记得很牢靠。这样的做法很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策略

(一)增加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兴趣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因此,一定要增加或者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首先用PPT制作了一小段动画来描述杜甫面对自己那被秋风吹破的茅屋时万般无奈的情景,以此来加强对诗词的渲染,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杜甫崇高的忧国忧民思想。

(二)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定要加强学生与课堂的联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能力。比如九年级上册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会让我的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这篇课文中的哪句话体现出了作者苏轼的哪方面个性,并且总结苏轼到晚年性格的转变[3]。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教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否定学生的观点,如果有问题可以补充,但是否定只会让学生今后更少的思考。

(三)朗读全文,了解诗词的含义

背诵几乎是每篇古诗文都被要求的,但是教师千万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很多教师在上完一节课甚至提前预习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去背诵,然而,这个时候的学生对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思想还没有很深入了解,勉强背诵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这种背诵方式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全面了解诗句的表达思想,并进行多次朗读,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四、总结

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一块精粹。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古诗词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周围,古诗词正在悄然离去。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保护中国古老文化,将古诗词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使命。

摘要:古诗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古诗词在文学上的地位之高,在语文教学上自然也是重点,然而,教学重点一定会伴随着教学难点,古诗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它充满着魅力,但是,由于教学的方法有问题,导致古诗词变得韵味全无,学生也更像是在应付学习,根本无心品读体会,感受不到诗词的魅力[1]。本文详细阐述了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古诗词教学难点的原因,并且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8.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生

真挚的情愫、丰富的想象、凝练的语言,使得中国古诗千年不衰。面对这样一件文化中的璀璨瑰宝,我们应该怎样去研读和教学呢?

一、重视诵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很好地说明了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是教授古诗文时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让他们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节奏。古诗文教学必须要遵循现阶段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先要开发记忆、大量积累和诵读,然后指引学生品味和理解,最后使学生真正悟出含义。当然,提倡诵读,并不是排斥讲解。尤其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文言文的知识积累太少,需要进行重点字词的落实和必要的串讲。在讲解文章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害怕漏讲知识,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大胆地进行质疑和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面对古诗文的生涩,学生很难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间接的學习兴趣。现在初中生爱玩、好玩、天真烂漫,不妨利用这一点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比如说,在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这一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恩爱故事,燃起学生对于真爱的向往和渴望,进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女词人的《醉花阴》到底写了哪些内容。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音频和视频软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词。

三、扩大学生的古诗典籍阅读面,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由于初中教材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名篇都收录在内。但是,中考出题会有一部分的课外阅读题目。比如说,在教学辛弃疾的《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一节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讲辛弃疾的生平,让学生对辛弃疾一生的波折点有清楚的认识,然后就可以真正地走到作者的心中,领略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再带领学生欣赏一首辛弃疾被任命为“建康通判”时,登赏心亭,面对中华的大好河山,担忧收复中原,却又百感交集、一筹莫展而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还可以将辛弃疾年老时被重新启用,但是认识到北伐的无所作为,“壮志难酬”之时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拿来比较。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领悟和把握,还能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面对陌生的古诗文时,不至于紧张、恐惧、无从下手,可以从容不迫地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应战。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古诗词的语言和艺术特点,从“重视诵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古诗典籍阅读面”等三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01).

[2]蒋明松.在自主合作中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J].成才之路,2008(02).

[3]王文忠.文言文教学优化模式“六步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0).

上一篇:小学生班干部培养方案下一篇:拔牙记事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