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大全

2024-09-18

辨析题大全(共8篇)

1.辨析题大全 篇一

辨析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答:错误。(2分)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相对于社会资产的总体而言的,并排除在个别部门、个别地区非公有资产占数量优势;(1分)公有制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1分)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分)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解答:正确。(2分)第一,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综合。(2分)第二,文化的作用,调节人际关系,死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第三,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分)

3.台湾问题决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解答:正确。(2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大陆同宗、同源、同根。(2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2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就是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解答:正确。(2分)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要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分)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分)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答:正确(2分)a.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2分)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其根本目标和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2分)

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也有观点认为党只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解答:错误。(2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分)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创造性地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2分)

7.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或者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非公有制经济能够繁荣城乡经济,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分)。只要在国民经济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不会威胁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解答:此观点正确。(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意思是,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2分)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2分)

9.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解答:此观点正确。(2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分)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论”。(1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2分)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2分)

1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解答:不完全正确。(2分)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2分)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分)

12.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解答:错误。(2分)第一、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分)第二、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2分)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2分)

13.新的社会阶层属于资产阶级。

解答: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即使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工商业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解答: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的。” 解答: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1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分)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2分)

17.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和谐社会开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分)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地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2分)

18.“一国两制”中“两种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等同的。

解答:.此观点错误。(2分)“两种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方面,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但它们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同时可以容许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因此,“两种制度”在“一国两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为主,香港、澳门、台湾保留资本主义在次。(2分)

19.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

2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解答:正确。(2分)“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分)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分)

2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

解答:错误。(2分)和谐社会并不简单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分)和谐社会并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2分)

22.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解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2分)

23.新民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解答:错误。(2分)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2分)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2分)

2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解答:正确。(2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问题。(2分)

25.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所以,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解答:错误。(2分)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思想,又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范畴。(他的正确言行和科学著作,(2分)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创造,而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2分)所以,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地等同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应当说,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大厦。

2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解答:错误。(2分)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2分)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2分)

2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说明生产要素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解答:错误。(2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劳动包括一般工人的劳动,又包括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非劳动要素包括资本(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技术和知识本身。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即创造财富,也创造价值,因而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生产要素中的非劳动要素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2分)财富的源泉是指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是不同的概念。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使用价值的贡献分配。这是因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1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才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1分)

2.辨析题大全 篇二

一、认识辨析题的要求

辨析题既要求辨, 又要求析。辨就是辨别题中的观点是否正确, 是否全面;析就是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 (说明为什么正确) , 把错误的观点改正过来并分析其原因, 对片面的观点 (不全面的观点) , 要补充完整并分析原因。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这些年来, 河南省中招考试所给出的辨析题答案不需要去判断, 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或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或者“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而是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二、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步骤

1. 辨明是非即是什么。

找出题目中需要辨析的“辨点” (一般是关键词) , 辨点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如果有多个辨点, 要注意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然后对你找出的“辨点”进行判断, 哪些辨点是正确的, 给予肯定;哪些辨点是错误的, 给予改正;哪些辨点是片面的, 给予补充完整;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某辨点正确, 在什么条件下某辨点错误等等。简而言之就是, 你要辨别的应该是“是什么”。

2. 分析事理即为什么。

对自己肯定或改正或补充的辨点, 进行阐明自己的理论依据。你认为题中观点正确的,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理由;认为题中观点错误的,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错误的理由, 并纠正错误。简而言之就是你要分析清楚“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或者“为什么是片面的”。分析说明时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正确的观点可以从意义、影响、作用、地位等角度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分析;对于错误的可以从错误的地方、原因、危害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分析。注意做到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全面透彻、有理有据。

3. 概括结论即怎么做。

在辨明是非、分析事理的基础上, 做出总结评价, 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 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 以达到照应题目, 深化主题的效果。换种说法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什么, 应该怎样做, 或者你的正确观点的结论是什么。

4. 升华, 提高觉悟。

此点要根据辨析题的需要去答, 属于延伸部分, 使考生的思想觉悟达到提高, 是考题的用意所在。

三、解辨析题在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 多角度思考, 找准找全辨点。

2. 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符合逻辑。

3. 字体工整, 分点答题。

4. 大胆答题, 不留空白。

学生通过对辨析题要求的认识, 解题基本步骤的了解, 头脑中初步知道了该如何解辨析题, 但是与真正地会做辨析题还有很长的距离, 必须要通过多次实践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做辨析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辨析题要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而且要求学生在解辨析题之前, 必须先想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一:某某同学是个大坏蛋。 (这是学生上小学时经常可以听到或者在墙上可以看到的一句话。作为辨析题让学生分析时, 学生特别感兴趣, 所以听课认真, 全神贯注。从中轻松体会如何做简单辨析题的方法。)

解题思路:

1.“某某同学是不是个大坏蛋”给出你的观点。 (答案可能有三种: (1) 是个大坏蛋; (2) 不是个大坏蛋; (3) 有时好, 有时坏) 。 (是什么)

2.此同学为什么是个大坏蛋的原因, 或者为什么不是个大坏蛋的原因, 或者在什么时候好, 在什么时候坏的原因? (为什么)

3.某同学是大坏蛋时, 要改正哪些缺点, 或者是好人时要发扬哪些优点? (怎么做)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 不要学习他什么? (升华, 提高觉悟)

例二:甲:我们现在年龄小, 需要帮助和照顾, 谈不上自强。

乙:人生当自强, 我们要从小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解题思路:

1.人应当什么时候开始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是什么)

2.为什么要那个时候自强? (自强的作用。) (为什么)

3.怎样做生活的强者? (如何培养自强。) (怎么做)

4.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升华提高觉悟)

例三: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 又是公民的义务。

解题思路:

1.受教育是不是公民的权利, 是不是公民的义务? (是什么) (由学生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所学的知识, 可以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为什么)

3.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 (为什么)

4.面对权利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义务我们该怎么做? (怎么做)

要想做好辨析题, 在解题前必须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 然后才有答案, 切忌想一点, 就写一点。但是解题思路可以在答题之前, 列一下思路提纲, 思路可以想起一点就写下一点, 最后整理思路, 让它符合前后逻辑关系。

编辑/牛萌

3.如何做好成语辨析题 篇三

高考成语命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考点:

一、望文生义

【例1】(2009年重庆卷第3题A项):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此题考查的是熟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运用。该熟语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有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地久天长。本句中熟语的误用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

【例2】(2007年山东卷第4题c项):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慷慨解囊”的字面含义是毫不吝啬地掏腰包。但它的隐含意是帮助别人,而该句中的食客是自己消费,所以使用不当。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师出无名、期期艾艾、涣然冰释、闻过则喜、细大不捐、不足为训、文不加点、倚马千言、不刊之论、海外奇谈、空谷足音、具体而微、五风十雨、旧雨重逢、七月流火、六月飞霜、瓜田李下、火中取栗、风声鹤唳、高山仰止、坐地分赃、如沐春风、久假不归、目不窥园、无出其右、可罔可点、差强人意、绿肥红瘦、十室九空、上下其手、万人空巷、洛阳纸贵、梁上君子、路不拾遗、薪尽火传、城下之盟、罪不容诛、别无长物、危言危行、坐而论道、从长计议、石破天惊、尾大不掉、马放南山、不经之谈、求田问舍、登高自卑、不尴不尬、金针度人、罚不当罪、穿云裂石、登堂入室、对簿公堂、枕石漱流等。

二、似是而非

【例3】(2009年山东卷第4题D项):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很显然,命题人意在考查考生能否区别“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这两个仅有一字之别的成语。类似的成语有很多,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相差很远,大家不妨积累一下下面的这些成语。

目不见睫/目不交睫,不以为意/不以为然,目光如炬/目光如豆,不负众望,不孚众望,无所不至,无微不至,得意忘形,得意忘言,瓮中捉鳖/瓮中之鳖,海底捞月/海底捞针,不胜其烦,不厌其烦,如鱼似水/如鱼得水,一泻千里/一日千里,不忍卒读,不堪卒读,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一得之功/一得之愚,一触即发/一触即溃,不容置喙/不容置疑,临危受命,临危授命,一文不名/一文不值,无足轻重,举足轻重,动人心弦/扣人心弦,前仆后继/前赴后继,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俾昼作夜/俾夜作昼,自食其果/自食其力/自食其言,一字千金/一掷千金/一诺千金,不期而遇/不期而然,不期而至,刮目相看/侧目相看/另眼相看。

三、褒贬失当

[例4](2009年江西卷第3题c项):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贯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能用于歹徒表示贬义。我们知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我们一定要依据语境,准确判断。再如:

【例5】(2002年全国高考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例6】(1998年全国高考题)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例7】(1997年全国高考题)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j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5“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属褒义词,不合语境。例6、例7均为贬义词,使用不当。

在此我们再列举几个生活中容易误用的贬义词,像:因人成事、上行下效、趋之若鹜、无所不为、不堪设想、首当其冲、随声附和、亦步亦趋、弹冠相庆、死灰复燃、一丘之貉等。

四、张冠李戴

【例8】(2009年安徽卷第16题B项):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而题中误将其理解为大做文章。我们知道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再如:

例9塔利班基地分子接二连三地制造恐怖事件,美国人民惊恐不已,真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的是鲁国公庆父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该成语字面义是不除掉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它的隐含义为罪魁祸首是制造内乱的人。此题中塔利班基地分子不是美国人。

[例10]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年在择偶标准上与他们的父辈已是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去。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但它所指的是“同一个人”。而该句中涉及两类人——当代青年与他们的父辈。

【例11】(2003年全国高考题)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例12】(2000年全国高考题)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例13】(1997年全国高考题)电视剧《苍天在上》引起轰动,以致每晚节目播出时万人空巷。

例11“如数家珍”意思是“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例1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这里误用指人。例13“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而例句的意思是说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用它来形容显然是不当的。

五、謙敬误用

成语的使用还要和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说话的目的联系起来,考虑谦词、敬词的使用。

【例14】(2009年辽宁卷13题C项)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是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敝帚自珍”指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常用作谦词。再如:

【例15】(2001年全国高考题)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例16】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的建议。

例15“蓬荜生辉”是谦辞,一般用于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感到光荣。这里显然用错了。例16“抛砖引玉”也是谦辞,不合语体色彩。

六、不合语法

【例17】(2009年重庆卷第3题D项)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本句中成语的使用乍一看好像对,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例句中整体语境强调的是老张被不法商贩“缺斤短两”坑骗了。“偷工减料”强调的是暗中掺假或消减工序和用料,它意在“已假充真,以次充好”,不能用来陈述“对虾”,因而使用不当。此类题需要考生静下心来仔细比较词语的含义,看成语与其他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是否存在语意重复等相关语法问题。

【例18】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例19】(1997年全国高考题)这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例18“贻笑大方”含有被动义,“被人”属多余。类似的错误还有“正方兴未艾”,“现在的当务之急”,“浑身遍体鳞伤”等。例19“莘莘”形容众多,与句中“一位”矛盾。

七、自相矛盾

【例20】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大家都在奋勇拼搏!

“踌躇满志”是對自己取得的现状较为满意,与后文的语境矛盾。

【例21】艺考面试前,有些不能陪孩子前来的家长们仍不忘利用手机给孩子们面授机宜、

【例22】(2002年全国高考题)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例23】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例21“面授机宜”是当面传授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和前文的利用手机矛盾。例22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从全句意思看,是这一次群众评议时对机关作风很不满意,相信下一次大家会比较满意的,而“有口皆碑”往往只用于已经存在、既成事实的事情上。此处使用明显不当。例23,既然设计“有些缺点”,就可以指责,“无可非议”是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不符合语境事理。若改用表示“不可多加非难”的成语“无可厚非”就可以了。

八、一语多用

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例如:

【例24】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他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这道题当年很多考生误把它当成错误的了,其实“不三不四”有两个义项:①不正派,②不像样子。此题考查的是第2个义项。从生活实际使用的频率看,后一用法并不多见,大多数考生由于没接触过这一用法而选错。再如:

【例25】(2003年全国高考题)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例26】

(2000年全国高考题)“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的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例27】(1 992年全国高考题)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例25中“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这里取第二个意思,使用恰当。例26中“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以指暴露的很彻底,这里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利学的揭露恰到好处。例27中“灯红酒绿”一般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但也可以用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该句成语使用取第二个意思,没有用错。

因此我们今后进行成语积累时,应做到知其常用义,也了解其冷僻义,多注意一词多用多义的成语。再如:秀色可餐、翻云覆雨、不绝如缕、唱空城计等。

九、关注习惯

有的成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特殊的使用习惯,我们一定要多加关注。

(一)一般不能带宾语

【例28】大家司空见惯了校园里的破坏公物现象。

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家对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已司空见惯了。”

有些词语类似英语中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像“漠不关心”“津津乐道”“求全责备”“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虎视眈眈”“司空见惯”等。

(二)只用于否定句

【例29】(1998年全国高考题)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英项背。

“望其项背”是望见他的脖子、后背,指赶得上,一般只用于否定句。而例句用于肯定句中,不恰当。类似用法的还有“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等量齐观”“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相提并论”“等闲视之”“善罢甘休”“吹灰之力”“一蹴而就”“空穴来风”等。

(三)注意时态

【例30】父母离异各自成家后,小强成了“两不管”孩子。他终日逃学旷课,打架斗殴,吸烟饮酒,长此以往,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大多数考生只知道“长此以往”用于不好的事情却忽略了它的时态。梁启超早在《少年中国说》中就写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由此可见,该词只用于将来时态。类似的像“曾几何时”就只能用于过去时态。

总之,在成语辨析这一考点的复习备考中,大家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平时勤查词典,并做好归纳整理工作,随时分门别类地补充完善自己的成语库。再结合近年来成语题的命题角度,并配置适当的实例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肯积累,巧积累,成语题并不难。

4.辨析题大全 篇四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分率在语言基础题中往往是比较低的,这应当多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病句的类型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两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语序不当,如“考试才进行了30分钟,就有人陆续交卷了”,这一句中,“有人陆续交卷”是什么意思?是“有人”一会儿交一张试卷的意思,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它语序不当。应该说成“就陆续有人交卷了”。

2.语法性病句

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

(1)搭配不当。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例1:①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本例前一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新产品”是可以与“研制开发”搭配的;而“新技术”却不能“研制”,只能用“研究”;“新工艺”也只能用“研究”,而不能用“研制”。句句也有搭配不当的毛病。“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是正确的;而“21辆消防车”“放弃休假„„”便是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是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这是指缺主谓、谓语和宾语这些骨干成分,而不包括修饰成分;赘余,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重复累赘。

例2:①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②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训练班。

③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解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祟。本例句①的主语是“工厂”,它能不能作“三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这一分句的主语呢?显然不能,这里缺少主语“产品”。从全句说,是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句②“全面推广”什么呢?“推广喂猪”这是说不通的,句中缺少了动词“推广”的宾语,应补上“(的)”经验“(的)做法”之类,以作为“推广”的宾语。句③犯了成分赘余的毛病,应该删去“在作祟”这三个字。

(3)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也称为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表述方式糅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例3:①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这两句都有结构混乱的毛病。句①的主语是“学员”,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即“短训班除„„参加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而句①把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用,势必造成了结构的混乱。句②也犯了杂糅的毛病。我们可以说“深受„„欢迎”,也可以说“深为„„所欢迎”,而句②把这两种表示被动的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

3.逻辑性病句

“不合逻辑”就是指逻辑性病句。通俗说来,所谓逻辑性病句就是不符合事理。主要有概念使用不

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个分句的意思就不明确了。B项的毛病是结构混乱。全句如果保留“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则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将”之前加上“是”;如果不添加谓语,就应将“进行的再创作”中“的”改为“了”。C句的毛病可以说是成分残缺,或结构混乱。全句主要问题在“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一句中,“包括”后面应加上“在内”。这三个有语病的项全是语法病句。本题的答案是D。

2.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这是2003年全国卷第6题,答案是B。本题考查辨析“语义不明”的病句。A项表意不明,关键在“令”的宾语部分两个动词关系的理解。一是动宾关系,即明令禁止“取缔市场”的行为,也就是不要取缔药品交易市场;二是“禁止”和“取缔”并列,即不让药品交易市场存在。C项“看不上”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故表意不明。D项的警方究竟对什么“表示愤慨”不明确,可以理解为对报案人“称”的表示愤慨,也可对“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故语义不明。

四、解题的技巧

辨析病句,主要有方法和技巧: 1.凭借语感

平时对语言敏感并有良好的语言习惯者,对有些病句可以直接凭语感作判断,如上面举到的“政府有关部门明令„„”一句;又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放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一句,一读就会发现“防止„„不再发生”是不合逻辑的。

2.紧缩语句

这种方法就是对句子作结构分析,提取主干,寻找是否残缺或赘余;再分析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寻找是否搭配恰当等等。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一句,其主干是“文件作了规定和说明”,可见没有残缺和赘余,也无搭配不当。再看修饰、限制成分。“对„„问题”这一作状语的介宾短语没有毛病。“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这一状语,孤立地看也没有语病。但是,一旦把它与“详细”和“深刻”联系起来看,就发现前后不照应,搭配不当,应该把“理论”和“政策”互换位置,使前后照应,搭配恰当。

又如“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一句,它的主语是“巨著”,“巨著未及完篇”没有语病;可是让“巨著”作“就过早地离开我们”的主语就说不通了。紧缩语句法主要用于辨析语法病句。

3.依据事理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辨析“不合逻辑”的病句。譬如“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条件”一句,机器质量好可以保证生产安全,机器质量坏也能保证生产安全吗?可见本句判断不合事理。又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一句,“日前”与“正在”自相矛盾,“日前”指今日以前,“正在”表示现在正在做。这两个词语连用不合逻辑。

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说了。

五、练习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新千年到来后,互发短信的沟通方式成了人际交流的新宠,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风行开来。C.把孩子逐出校门,实质上等于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甚至可能一辈子进不了主流社会。

D.尽管我怎么发问,怎么催促他指出我可能存在的错误,可是他还是闭口不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

答案及简析

1.B(A项残缺,应在“深沉”后加“特点”、“艺术境界”之类作“具有”的宾语;C项在“可能”后面加上“使他们”;D项把“尽管”改为“不管”,表示条件)

2.D(A项“开发”前缺主语;B项语序不当,“大量”与“出土”就调换位置,“古代”与“传说”重复,删“古代”;C项“重大”与“深运”应换位)

3.D(A项“我”应放在“不但”的后面;B项语序不当,“文化”与“语言”应换位,以与后文照应;C项“建立”与“保护资金”搭配不当,“发挥”后缺宾语“职能”、“作用”之类)

4.C(A项结构混乱;B项动宾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5.C(A项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B项应在“泰达队”后加上“一样”,再去掉“双双”;D项主谓不一致,删去“对„„演出”,再将“给予”改为“得到”)

5.辨析题 篇五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分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新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此观点正确。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3)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4分)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革命。中国革命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6.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

1在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不能采取没收的政策,而必须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年的土地改革、“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3、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主要矛盾,因而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然而,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对于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内在要求。

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民族化、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此观点不全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总结:虽然承认中国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是,它无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正在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严重事实,认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天然“的,因而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取得并实现革命的领导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分)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1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

【原题】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大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极性。(3分)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辨析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答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答案: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组成部分。

3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答案: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发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4“现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胜利。”

答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未能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加以区别一概加以反对,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是“左”倾错误观点。

5、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答案: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因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承认《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政策,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国计民生起有积极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在财政经济上国家面临着严重困难,因此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合理调整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才有利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2随着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在全国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

第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第三,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随着土地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

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可以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同时,这一时期还有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团结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这一任务的完成。论述题: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义。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的当代意义: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

2、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的稳定,正确处理建设、改造和稳定的关系。

3、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和谐。比如在对待民族资本家的政策上: 给利益:四马分肥、定息

给位子:两才适用、适当照顾

给牌子:原有民族企业品牌不变,如“全聚德”、“东来顺”等。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这是借助一句古语来考核应试者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把握的怎样。因此,要从三个层次上解答: 一是此古语有一定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

二是必须指出,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此点乃是答好本题之关键。

三是结论:搞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需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1.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2.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6.思修辨析题 篇六

1、有人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大学生只要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就能成才。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2、信念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就是说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请判断此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3、有人说,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为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政府去卖命,不属于爱国主义。请问:此观点正确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4、当今社会有人将个人财富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准,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现象。请问: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能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为什么?

1、(1)此观点不正确。

(2)知识的作用有正负之分,关键要看掌握知识为谁所用。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又可以成为谋取私利、欺世盗名、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

(3)“德”统帅“才”,起主导作用。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培养。这样,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造福社会与人民。

2、(1)此观点不正确。

(2)信念由于有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加上情感和意志的强烈支持,因此远比一般认识更加稳定。(3)信念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精神现象,信念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4)大学生掌握信念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树立科学信念具有指导意义。

3、(1)此观点不正确。

(2)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3)爱国主义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链条中,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去进行评价,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既充分肯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又看到这些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历史局限性。

(4)在封建社会里,忠于国家是对每一位真正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在那个历史阶段,岳飞的“精忠报国”就是爱国主义。

4、(1)个人拥有金钱的多少不能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人们的价值观处于多样化的变化交替状态,既有对权力、金钱的追求,也有对奉献的追求。

(3)奉行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生的标准的人为金钱而疯狂,为私利而焦忧,陷入了拜金主义无底的深渊。近年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加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7.辨析题大全 篇七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此题的讲解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的老师采取的是“词海战术”,搜集大量的近义词,注上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猜题、押题,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大串理论来,往往看似全面有效,实则在运用当中由于其过于繁杂使学生难以真正掌握。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答此类题目呢?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取造词扩展法解答此类题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针对一组近义词的意思的辨析扩展引申到对不熟悉词意义的揣摩,尽可能做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达到对未知词语的理解,达到一种知识迁移的目的,揭开其神秘朦胧的面纱,露出其本来面目,再用具体的语境当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反过来佐证自己对词语的揣摩理解的正确与否,最后对一组近义词做出正确的理解与选择,从而达到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飞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辨的完美结合。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疾病。

(3)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看第一句两个选用词“窜改”与“篡改”,相同之处在于“改”这个词,都有“改动”之意,不同之处在于“窜”与“篡”这两词根。我们可用扩展法来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词,“窜”可组成“点窜”等词,侧重于“修改”、“删改”之意;而“篡”则可组成“篡位,篡权,篡夺”等词,这些常用词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般都知道其中有一种用作伪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有明显的贬义词的意味,由这些词类推,学生对“篡改”一词应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结合语境分析,1题中明显出现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用作伪的方法来改变历史,掩盖他们的侵华罪行。这样一来,对词语的揣摩在语境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佐证,使揣摩推测不只是主观感受,而是成为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分析,那么第一句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以此法类推,第二句两个选用词“驱除”与“祛除”相同之处在于“除”这个词根都有“除掉”之意,不同之处在于“驱”与“祛”这两个词根。用扩展法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成常见词,“驱”常组成“驱赶,驱逐”等词,意思偏重于“赶走”之意;“祛”常组成“祛病、祛邪、祛魔、祛祟”等词,这些词学生知道它们往往多侧重于民间习俗或迷信方面,以这些词语类推,“祛除”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再结合语境,出现了“端午节”及“民间习俗”等字眼,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第三句以此类推,也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井冈山、遵义、延安、西 柏坡 , 是中国革 命的几处_________。

(2) “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____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3) 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

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少、抑制

第一句两个选用词“胜地”与“圣地” 最大区别 在于“胜 ”与“圣”这两个词根,而学生调动有限的知识积累,可以很清楚体会到“胜”可组词“名胜”“胜景”等词,多指风光优美之地;而“圣”可组词为“神圣、圣洁”等词,多指一种在精神上意义重大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句中明显表现井冈山等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是意义重大之地,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1题的正确选项为“圣地”。第二句区别在于“小”与“少”两个词根 , “小”与 “大”相 对 ,“少”与“多”相对,结合具体语境,重在“差距”两字,指差距多用“大、小”而不用“多、少”,故选“缩小”。

例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_____,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2) 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 动画学会 签订了合 作_________,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3)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协议不日

B、质对协约翌日

C、质询协约翌日

D、质询协议不日

第一句中“质对”与“质询”区别在于“对”与“询”这两个词根,而“对”可以组成“对证,对质”等词,“询”可组成“询问,咨询”等词,重在“质疑、询问”,结合语境,应用“质询”。“协议”与“协约 ”不同在 于“议” 与“约”两 个词根 , “议”可 组成“计议”、“议论”,而“约”组成的“条约 , 约定”, 这里应该 用“协议”。第三句也可用此种方法解答,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8.“五看”巧解词语辨析题 篇八

2009高考除上海、江苏、福建、安徽四省市外,其他省市都考查了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大多为(D),题型均为选择题,由此可见,这一题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此,笔者以2009高考词语(熟语)辨析题为例,谈一谈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本考点的考查范围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词语(熟语)命题时,往往从望文主义、错用对象、误用褒贬、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等方面设置疑点。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

一、看意义理解是否正确

熟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其词义往往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组合,因此,我们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词义,比如“落花流水”不是“鲜花凋落河水流淌”的意思,而是形容“春景衰败”。也不能曲解成语中的关键语素,比如“文不加点”的“点”是改动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1.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09高考四川卷)

“失之交臂”:交臂,胳臂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机会,含有遗憾之意。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09高考江西卷)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中可改为“高屋建瓴”。

二、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

不同的熟语,感情色彩常常不同,若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运用不当。有时我们会误把褒义用做贬义,例如“在某些国家,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一句中,“蔚然成风”是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是一个褒义词,这里用来形容青少年吸毒成风,明显有误。再如“最近发生的伊朗客机坠毁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一句中的“叹为观止”,是用来形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句中的感情色彩明显不符。

3.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09高考山东卷)

“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此处用来形容“破坏制度与规则者”明显不当。

4.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09高考江西卷)

“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的有价值,有意义。这里是把褒义词误用为贬义词。

三、看对象是否适用

熟语大多有固定的使用对象,若弄不清楚就会张冠李戴,出现错误。例如:“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子,而“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不仅年龄偏大,而且还有“男中学生”。

5.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09高考全国卷Ⅰ)

“春秋鼎盛”比喻人正当壮年。用来形容时代强盛是不合适的,犯了用错对象的错误。

6.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09高考湖北卷)

“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行,行事。指保持高尚的品行,不随波逐流,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一般用于人,这里指历史的某一阶段不妥。

7.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09高考湖南卷)

“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完成。不能用来指工作。

四、看语境是否适合

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熟语的固定意义决定了它使用的语境。如“力挽狂澜”是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这里的“力”指巨大的力量,一般指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或政治势力;“挽”,挽救,挽回,隐含局面得到一定的控制之意;而“狂澜”比喻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就不能使用这个成语。

8.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09高考广东卷)

“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这里指“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所以不合语境。

9.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09高考山东卷)

“左右为难”是指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选项强调的是“判断和预测”的困难,该词明显与语境不符。

五、看前后是否矛盾

10.既想尽力为布什集团辩解,又想尽量保住自己的公众形象,赖斯左右为难,她的作证发言真如骨鲠在喉。

“骨鲠在喉”比喻心中有话,不说出来不痛快。“骨鲠”就是比喻非常想说的话;“在喉”说明非常想说,但并没有说出来。而文中指赖斯的“作证发言”,很明显前后矛盾。

11.武汉首届梅花展在解放公园举行,展出的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鲜花可以“似锦”,但不能“如花”,前后矛盾。

1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水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09高考北京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有高有险,一个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既然深谷“怪石峥嵘,水流湍急,无路可通”,又何来关口?

上一篇:中考古诗词赏析题技巧下一篇:月到中秋分外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