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6篇)
1.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篇一
为了迎接这次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计算机的培训,培训中我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并且也品读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他们的教学理念很新鲜,课的设计十分精彩,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过看过之后我也受益匪浅。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三、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步入新的世纪,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坚信通过领导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2.解读新课标 篇二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书面表达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功能之一,是书面表达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写作的水平的提高能带动听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阅读水平的培养。运用正确流畅的英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是21世纪人才整体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运用写作能力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词汇教学强化英语基本句型训练,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多样化的英语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二、浅析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知识结构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各种错误。
1.心理因素方面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持害怕态度占75%,喜欢的只占10%,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影响了写作有效训练的动力。
2.词汇量缺乏,存在词汇记忆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词汇问题。我们知道,英语写作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英语单词组织一篇作文,因此,对学生的词汇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正确的词汇书写,在英语写作中是很难得到高分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反应在写作时,不会拼写单词,还有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词汇量很匮乏,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写作成绩。很多学生在书写时,由于先前学过的单词记忆不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有的学生将“suitable”拼成了“suitble”,将“weather”拼成了“wether”,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拼写出常见的单词。由于词汇量的缺乏,学生只会运用几个简单的单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写作成绩。
3.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存在各种句式问题
英语是一门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在写作中就会出现很多句式问题。首先,存在“中文式”的英语句子。例如,“我很喜欢京剧。”很多学生会思维定势地将这个句子译为“I very like Beijing Opera”。这就是典型的句式错误,英语中“非常”这个单词的用法要比汉语复杂得多,我们可以用“really”直接修饰形容词,但如果用“very”就必须用词组“very much”放在句子的末尾了,这样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其次,学生在书写句子时,缺少谓语。谓语动词是构成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的必备成分,一个句子如果缺少谓语动词,它就无法形成一个句子,而是一些零散的单词。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在书写时会犯这种毛病。比如有的学生在写“我今天非常忙”这个句子时,会按照字面翻译成“I very busy today”。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缺少了重要的be动词。再次,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造成了串句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不注重标点符号的用法,将两个独立的句子串在了一起。
4.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存在语法问题
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写作中,语法知识能否正确运用,会直接反应在文章的结构中。案例显示,很多高中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没有正确对待语法知识,觉得语法知识很枯燥也很难。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语法知识都很欠缺。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语法知识都没有掌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写作。首先,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分。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写作中的单复数概念。其次,不能正确使用不定代词和代词。再次,不能正确运用各种时态。
5.写作技巧方面
学生在写作前不审题不构思的占64%,他们常常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忽视前后句子的衔接,重题不清,段落不分,写完文章后进行修改的不足10%,学生不懂如何修改,导致明显或低级错误较多。
三、结论
3.学习新课标,“活”用新教材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 新教材 教学
新课程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只有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结合我本人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教师要学习新课标,把握新教材,“活”用新教材。下面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教育学生记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信条”。生活中溶液浓度配比问题、储蓄利率问题、工程问题、投币问题等都是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譬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的内容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體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
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列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调动起来了,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研读新课标 解读新变化 篇四
内容安排次序的调整(如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新课标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提前);具体内容的归并(如第三学段阅读要求由原来的11条整合为8条);内容要求的细化(如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分学段对语文教学各个学习领域的评价要求进行了具体阐述);篇幅明显增加(由实验稿的29页增加为80页)。此外,“附录”中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加了16篇(段);“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体现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3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综观新课标,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语文课程性质”这一原点、核心概念的科学、明晰、统一的阐释,衍生出一系列自说自话式的、无谓的争论,使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误区和混乱。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倾向于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习得”,因为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两个方面)。新课标以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4次。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权威性。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特性决定了其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面临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利益格局,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问题,语文作为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该承担哪些任务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比较笼统;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涵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
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贯彻新课标时,要正确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究其实可以理解为始终伴随语文课程的“文与道”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人文内涵,必须始终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绝不能重新陷入两极震荡的思维模式,为了强化“道”,而脱离“文”,“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否则只能是“文”“道”俱伤。
三、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在前言部分,新课标将原来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并在课程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究竟有哪些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呢?当历经十年课改的种种探索之后,人们静心思考这一问题时忽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似乎早已有明确答案、本应不成问题的问题。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必须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具体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作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多读多写,日积月累”“体会、把握”等具体方法,这恰恰体现了对母语教育特点的正确、科学的把握。
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新课标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同时,首次明确界定了“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最主要的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突出了“自然”的朗读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
四、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而且,由于一些人只狭隘地单纯从实用的角度认识汉字书写,认为键盘输入已经可以代替写字,久而久之,不但“提笔忘字”日益普遍,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不但每周上一节写字课形同虚设,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其实,早在199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通知》,此后,1998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2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意见》,直至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中,都对加强、改进写字、书法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思想认识、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社会氛围等种种原因,学生的写字水平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提高,整体书写水平堪忧。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何况“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因而也是最须花费心智的一种活动。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 ——书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 600 ~ 1 800个,其中800 ~ 1 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 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 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 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本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五、增强教学评价的层次性——分学段设定明晰的教学评价要求
对照实验稿,新课标“评价建议”条理更加清晰,提出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和“教”两个方面,语文课程评价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功能——多重;方式——多种;主体——多元和互动;特点——整体性和综合性。具体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既承认语文评价的多种功能,又指出要突出其中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功能各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关注日常评价,多用正面评价,评价设计突出可行、有效);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重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具体体现在5个学习领域和三维目标方面)。
新课标对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的评价要求更加具体,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区分性和操作性。详见下表: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新课标还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1.在学习方式方面,将原来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改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等内容, 明确了学习方式中包含的具体内容。针对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了“联系”“整体”的思想:“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着眼于不同语文学习活动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课内与课外、学语文与用语文之间)、“整体发展”(着眼于三维目标的整合)。提出“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肯定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
2.总目标中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等内容,体现出新课标已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阅读(积累)等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3.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
4.在对教师的要求方面,归纳起来,教材层面:增加了“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表明对教材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予以高度重视,要求教师重视对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教法层面:增加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也可看作是对过于注重教学生成、忽视教学预设的一种反拨)。
5.将实验稿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新课标增加“教科书编者”这一新的对话主体,旨在强调在教学中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文训练,都要注意体会、体现教材编者的意图,要避免不尊重文本、随意“超越”,忽略语文的课程意识、价值导向的现象。
6.新课标专门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作了说明。要点:①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于形成语文应用能力和培养语感,而不在于掌握语文知识本身;②教学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指导和点拨”,而不应是“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③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与具体语言实例结合,而不应是单纯的“记忆”语文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稿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新课标改为“课程目标与内容”,表明新课标的制定者试图回应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课程内容模糊不清的诘难。但笔者认真阅读新课标第二部分之后,觉得与实验稿相比变化不大,课程目标与内容仍不够具体、明确。这是否再次说明:语文课程内容的建设仍任重道远?
5.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篇五
摘 要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体育课程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与前7次的体育课程变革相比,《新课标》在多个角度都进行了变化,如:理念上、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作为实现《新课标》的媒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也必然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更新着。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方法的总结,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此,它是一门体育教学方法的“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课程。主要解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问题 。
三、中学体育教材的发展趋势
(一)教材中的基本技术内容将减少
以往的教材内容当中,我们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内容枯燥乏味,对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比较的难以达到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够重视,只注重片面的发展某一项或几项基本技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这些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一些小型、简易的游戏项目将会成为教材内容的主要项目,这也有利于在走出校门之后终身体育的开展。我们很少看到人们为了健身、提高生活质量而去进行推铅球、跨栏跑,健身的角度来说,动作不标准并不意味着达不到健身的效果。新教材不仅仅是体育课教材,而是更有普适性的大众健身及营养健康教材。
(二)显性的规定性内容将减少,隐性内容的比例将加大
旧的体育教材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定性的学习,弹性小,活力不足,学生的学习被动、机械。《新课标》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对于实现学生健康手段要求多样化,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扩大,弹性加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新课标》的开展,有些体育工作者误认为,弹性大,不规定就等同于以往的“放羊式”体育课,这是需要更正的。
(三)教材的趣味性将明显的增强
通过阅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往的仅仅文字描述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动态、启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图文并茂”的内容,教材内容的转变也充份的体现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理念。
(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教材将会得到大力发展
我国领土广阔,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性的差别,我们的体育教材就更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而设定,而不应当“一刀切”。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不同;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且农村与城市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因此,我们应当在设定教材的时候,应当充份的根据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而设定。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国家设定一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各个州根据各自的特点设定州的《标准》,州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化,相信美国的这一套模式相信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示。
四、中学体育教法的发展趋势
教材与教法是相互联系的嫡系关系,教材的变化必然教法也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同时,教法的调整也会促进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往往“二主”的提出对于不少人会产生疑惑,都为“主”,哪一个更“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或课堂正常纪律的维持,更倾向于教师更“主”;《新课标》要求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起引导作用,从字面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减弱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新课标》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显性变为隐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由隐性变为显性,这对于教师来说,其实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二主”并存的局面。从以往的学生实际地位来看,学生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自由度会明显增在,教法的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的核心外,还应当充份的考虑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强调主体的差别性进行教学,学生各取所需,多样化发展。并且能力的培养范围也更为宽泛,包括生理,心理,生存技巧,营养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是直接的接触者,对学生的影响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对学生心理会有很微妙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举止,微笑、肯定的话语,恰当的比喻会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心理的变化对于动作的质量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突出无形教学的效果
在教材中显性的教材当中蕴含着许多隐性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有形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和品德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只强调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评价。体育教育教学生学习技术只是一部分,心理与社会适应应当穿插其中,体育并不仅仅是“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把有形与无形结合起来,切实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结束语
教育的真谛不仅仅要求我们“教书”,更重要是“育人”,教育工作都不但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研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身和学生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体育教材教法,必将给新世纪的中学校园添加生机、活力。已故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兰迪•波许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演讲《最后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网[J].http://pe.cersp.com/.
[2]陈学海,宫祥辉,刘军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发展趋势[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王春明.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教改探析[J].体育世界.2009(1).
[4]于素梅等.教法、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释义[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5]田成勇.浅谈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J].咸宁学院学报.2004(12).
[6]张力为.中国艺术体操队北京奥运会备战、参赛的心理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学报.2009(1).
[7]许占鲁,姜杰凤.论马云的榜样激励在杭州市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6.新课标初中英语教材的几点探析 篇六
一、强化了语言的功能,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基本功能够在于它的交际性。正是在这样的要求指导下,人教版的教材能够从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出发,弱化了语法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注重学生语言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体现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思想,该套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再现等学习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3)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该套教材使语言形式与语言运用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语言技能得以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have robots?的教材编写上,体现了上述语言功能:(1)综合技能上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表达个人主张和意见;(2)语法要求上,则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一般将来时will的用法和mote,less,fewer用于表示数量的用法:(3)该文本的阅读素材就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科幻类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趣味性,体现了紧扣时代的学习发展特征;(4)学生在学习完毕,则应学会按照英语思维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组织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水平。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该套教材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内容在教材上主要体现在:(1)围绕一个话题,作发散性思考,让学生即兴拓展延伸;(2)注重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进行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3)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进步,大力推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激活自身的潜能。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5 I'm watching TV的教材编写上,编者就通过对话和阅读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语法以及知识结构的运用。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时间观,笔者在讲解该课文时,主要采用了如下的途径:(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文章的大意;(2)同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明白一般现在进行时态的正确用法;(3)小组合作探究:①When do you watchTV in the evening?②How long doyou washTV?③Is it good for your study if you usuallywatch TV?学生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探究,一方面,能够加深对文本语言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注意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该套教材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在语言知识的呈现上,一般是“强化基础、反复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知识结构之间的彼此联系,还能够让他们在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可以这么说,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丰富资源宝藏,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物质载体。
例如,各册后面的单词词汇表,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之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词汇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出来:有的(加*号)要求领会;有的(加△)是因行文需要而出的,不要求记住。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素养,可视自身的学情而定。
【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推荐阅读:
新课标阅读教学解读09-12
夜宿山寺教材解读09-26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09-28
搭石教材解读10-08
高中体育新课标解读07-13
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07-12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10-03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解读教材10-12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