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精选8篇)
1.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一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推进服务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专访
采访背景: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银行,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走过了60年风雨历程。多年来,济宁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植根农村,肩负支持“三农”重任,与地方经济唇齿相依,风雨同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济宁市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为济宁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是如何支持“三农”发展,又是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呢?本报记者就此对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济宁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广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王主任您好,去年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济宁市农村信用社的规模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王主任:60年来,农村信用社几经波折,曲折前行,谱写了一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的华丽篇章,这其中饱含着几代农信人奋斗的足迹,可以说六十年倾情“三农”,才铸就济宁农信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勋章。
多年来,济宁农信依托覆盖孔孟故里的11家县(市、区)
1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农村合作银行,358个营业网点,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并在全市率先存款突破500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4亿元,成为全市首家存款突破500亿元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1亿元,存、贷款总量稳居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首位。2011年全年实现各项收入34.80亿元,实现考核利润13.5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07亿元,各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已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
记者:王主任,在我们平时的采访中,听说咱们农村信用社不仅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您可以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一下吗?
王主任: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全市一家根植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承担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和服务覆盖任务,全面承担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面向广大农户的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发放,是农村地区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能力,全市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加强营业网点规范化建设,提升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快电子银行发展速度,顺势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加大自助设备布设力度,建立了营业网点、自助服务渠
道、电子化服务网络相辅相成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的农信服务品牌。
为拓宽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农信银系统、行内汇划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和ATM、POS机具布放力度,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点,打造良好用卡环境,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目前,已累计布放ATM机215台、POS机3758台,进一步畅通了支付结算渠道。
济宁市农村信用社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科技优势,成功研发了适合农村特点、全天候服务的农金通,填补了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打造了农民家门口的“便民银行”,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与布设在城市中的ATM等传统自助设备相比,该设备功能齐全、操作简单,除具备余额查询、取款、转账、修改密码等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了惠农一本通、信通卡、活期存折小额存取款、定活期互转、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等功能,能够进行代缴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安装农金通553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结算渠道。
记者:王主任,据了解,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1年推出了“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业务创新手段,“三大信用联盟”的特点是什么?又是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
王主任:2011年,济宁市农村信用社新班子成立以来,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我们在学习其他地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济宁实际,开展以集中评级授信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联盟、商户信用联盟、中小企业信用联盟的“三大信用联盟”贷款营销主渠道建设,并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作为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联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大信用联盟”不仅解决了担保难题,还为信用社拓展了新客户,占领了市场,扩大了贷款投放,降低了信用社的放贷、管贷成本,实现了多赢。为规范信用联盟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并组织全辖信贷人员对„三大信用联盟‟建设操作流程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完善“三大信用联盟”建设,并以集中信用评定为基础的信用联盟作为全市贷款营销的主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信用联盟贷款营销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建立“信用联盟”这一第三方组织,将农村信用社、信用联盟、客户三方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将小微经济体之间的互助合作由“点对点”模式转化为“点对面”模式。信用联盟将分散的信用个体集结成更为紧密的信用共同
体,实现了信用升级,突破了由于抵(质)押物缺失等因素带来的融资瓶颈。
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共组建信用联盟1103个,发展联盟会员42250人,授信金额59.03亿元,用信金额33.14亿元,其中农户信用联盟970个,授信30.37亿元,用信14.55亿元;商户信用联盟103个,授信9.83亿元,用信6.71亿元;中小企业信用联盟30个,授信18.82亿元,用信11.89亿元。
记者:看来“三大信用联盟”确实是咱们客户与信用社实现双赢的创新品牌,王主任,咱们济宁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的呢?
王广明: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脉搏,以市场为导向,以“三大信用联盟”建设为抓手,按照地域或行业,筛选信用度高、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相互之间了解的农户、商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组成自律组织,建设“联盟+小联保体”的贷款营销主渠道,让优良客户参与进来,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中发展壮大,将“三大信用联盟”贷款打造成济宁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品牌,密切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实现信用社、客户双赢。今年计划组建三大信用联盟1500个,总数达到2000个,支持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10万户,新增授信100
亿元,新增用信余额力争达到60亿元。同时,把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自助设备、POS机具、农金通等的布放力度,计划2012年布放自动柜员机110台、农金通317台、POS机7600台。
201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二
一、服务观念创新
在档案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做好档案征集,管理好档案,当用户上门查阅时能够服好务,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档案人了。这样的观念看似无可厚非,却严重阻碍了档案服务的转型,因为这样的观念决定了其服务只能是消极的、被动的,没有人来利用档案资源也仍然心安理得,泰然处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试想如果大家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服务转型又从何谈起?
在观念的创新中还要培育服务的经营观。人们的印象中,档案馆是公共服务性质的,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一般不应收取费用。这样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部分服务项目进行有偿服务是完全正常的,比如将某些解密档案编印成册或制成音像制品,再对外销售,让客户可以把档案当纪念品买回家里,便于随时查阅,这样不仅扩大了影响,同时还解决了经费问题。对于某些具有收藏价值的馆藏可公开档案还可以考虑批量复制,向社会公开销售。
观念的创新还体现在对用户的态度上,很多档案人有“眼睛朝上”的习惯,党政机关的人来了则笑脸相迎,企业和社会团体的人来了也能热情接待,平民百姓来了则态度冷淡,甚至在想他们来干嘛?这一问题究其原因还是观念问题,档案资源是属于全社会的,不是属于哪个部门的专利,任何人都无权独享,因此对于所有用户均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尤其是个人用户,更需要我们的热情帮助。
二、服务内容创新
服务内容创新是指开发研究新的档案服务项目并付诸实施,是档案服务转型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点。服务内容创新必须从研究服务需求入手,弄清需求对象、需求内容以及需要的服务方式等,再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服务内容。另外,开展特色档案服务也是内容创新的一个好方法。特色档案因特点突出,非常便于有相关需求的人员利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
三、服务对象创新
(一)加大“潜在用户”的开发力度。这里所说的“潜在用户”是指有利用档案的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确定会利用档案的用户。如果我们努力争取,潜在用户完全可能转化为真正的用户,反之则可能与我们的档案擦肩而过。档案利用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和充分发掘潜在用户,导致用户数量上不来,档案利用率低下。开发“潜在用户”也要从改变观念入手,放下身段主动联系用户。
(二)实现信息电子化、集约化。
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让那些不会动的“死档案”活起来,变成便于采集的电子信息,并结合当代先进技术研究推出各种载体和平台来承载这些信息,实现信息电子化、集约化,给用户采集提供最大的方便。信息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一旦信息化做好了,用户自然会多起来,档案利用率自然会大大提高。试想如果信息化已经到了网上可以查询档案资料的程度,用户在家里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查询,用户还会感觉有什么不便吗?他还会犹豫不决而放弃查询吗?到那时档案馆的网站的点击量会大幅增加。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届时我们将可以真正实现服务转型,只保留一少部分人在档案馆中值守,更多的人从事信息化、编研工作,更多的人可以走出去上门服务,更多的人从事新的档案服务项目。新世纪的档案工作必然会有很多创新,我国的档案工作者是一个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团队,我们必将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全新的档案服务。
四、服务团队创新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熟练的工作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如果没有服务意识,又怎么会有创新服务?服务意识是前提,它决定了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从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成败。一个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二)培育创新能力。
3.优化服务 引领创业创新 篇三
一、引领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
近年来,中关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率先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对此,李克强总理5月7日视察中关村创业大街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以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蓬勃兴起
在原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基础上,以2009年创新工场成立、2011年车库咖啡入驻海淀图书城为标志,中关村形成了一批具有“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等六新特征的创新型孵化器,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活动的聚集交流空间,而且为其按需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增值服务,助推形成了新一轮科技创业热潮。目前,创新型孵化器已达30余家,它们为来自于全球、全国以及中关村的创业者服务,其中中关村之外的创业项目约占六成。中关村已成为我国的创业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业活动空前活跃
仅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并有实际经营活动的科技创业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40%以上。這些年涌现出小米科技、京东、乐视、汉能等一批领军型创业企业。小米科技成立不到5年时间,2014年已实现销售收入743亿元人民币。
同时,创业新特征日益凸显。一是高校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大本营。北大创业训练营、北大1898咖啡馆、清华X-lab、北邮零壹时光等以高校为依托的创新型孵化器蓬勃兴起,吸引一批有梦想有才华有技术的青年学生投身创业。比如,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中7.54%(107位)选择创业。二是三类创业者成为创业主力军。90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三类群体组成了新的创业大军。形成了百度系、微软系、金山系等创业系。创业者呈年轻化趋势,2014年中关村有13位创业者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三是天使投资人、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形成创业新生态。中关村聚集了近万名的天使投资人,全国天使投资人中80%投资了中关村企业,中关村天使投资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的60%。很多仅有创意的人,在这里实现了“从概念到公司”的创业梦想。
(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关村已经形成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活动源源不断地产生。
(四)高度活跃的科技创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关村创新发展
2014年中关村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增加值4954.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北京市GDP比重2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占全国将近40%,其中80%辐射到全国。产生了一大批面向市场的重大产业化创新成果,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引领了我国高端产业发展潮流。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总结中关村能够率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简单地去争取政策优惠、构筑政策“洼地”,而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束缚、释放活力;没有为改革而改革,而是遵循创新创业的规律,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中的现实问题,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新需求;没有就问题说问题,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和新型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通过市场、社会与政府联合行动,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一)深入推进政策先行先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中关村开展了“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一系列政策先行先试;围绕人才特区建设、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试点。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充分肯定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取得的成效,将10项政策推广到其他地区、乃至全国。此外,北京市也出台了“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等政策试点,广大创新创业主体的内生动力、内在活力得到释放。
(二)树立创业服务新理念,培育市场化、开放式创业服务平台
一是改变政府“赤膊上阵”的做法,支持市场化的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将30余家创新型孵化器纳入中关村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并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二是支持创业孵化模式创新,形成了以领军企业为主的创业微生态、天使创投、股权众筹、创业咖啡、创业社区、智能硬件供应链等多样化、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形态,共同构成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推动创业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优化创业服务政策体系,降低科技企业创业门槛
一是制定实施支持创业服务体系发展、创业孵化集聚区、高校科技人员和学生创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兴办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工商注册便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一个工位就可以注册一个公司;鼓励高校教师成为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人。二是设立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信息对接、产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务。三是支持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共享。比如,支持易科学和创驿网等开放实验室平台。四是分类建立创新型孵化器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创新型孵化器差异化多样化发展。
(四)完善政府引导创业投资新机制,支持投资机构聚焦早期项目
修订完善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资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贴制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45支,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出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政策,合作设立14支天使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3亿元。
(五)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培育有鲜明特色的中关村精神和文化
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中关村精神,无论成功与失败,创业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合作、分享、融合、极致”创客文化、极客精神。支持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引导和支持创业服务机构举办各类创业竞赛活动等。
4.知识产权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篇四
企业要发展,知识产权工作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企业提交专利申请、授权和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度的提高。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力度。
产业要升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自主创新、支撑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某些省份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必须不断深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全民发明创造与科技创新,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面向东盟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上新台阶。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就可以为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
目前,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首先要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优秀知识产权生力军,重点对专利实施奖励,鼓励专利研发的力度,推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体制建设,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要利用东盟博览会以及地区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从而促进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培养和创新。
5.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五
蒋鸣和,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教育宏观规划及咨询、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际国内重大教育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三等奖两项,全国教育科研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 关键词:★ 大创项目申请书
★ 大创项目申请书范文
★ 团队策划书
★ 项目策划书参考
★ 项目策划书范文
★ 如何写项目策划书
★ 大创项目计划书范文案例
★ 大创的项目方案范文
★ “三级联创”工作汇报
6.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六
辽宁省誓做新阶段急先锋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产业峰会圆满结束
2011年 7 月 15日,“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产业峰会”在沈阳市辽宁大厦圆满结束。本次峰会由辽宁省政府主办,新希望集团、厚生投资、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协办,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艾格农业• 国际农商俱乐部承办,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大力支持。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副省长赵化明带领辽宁省14位市长、44位县长出席,峰会成功邀请了ADM、邦吉、来宝、中粮、益海嘉里等海内外知名粮商,三井物产、丸红、双日等国际综合商社,摩根大通、世界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公司、联想控股、复星产业集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同创伟业等知名金融投资机构,荷美尔、日本火腿、恒天然等世界500强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代表,还有以新希望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明星企业精彩亮相,其强大阵容包括了雨润集团、通威股份、北京二商集团、六和集团、辽宁中稻等大型农业及食品企业。各路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农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中国农牧企业如何登上世界舞台、农业产业化升级之路等当前焦点话题。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中华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黄连贵介绍,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十一五”期间,全国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有25万个,到目前为止,其中有龙头企业10万家,带动了全国1亿多的农户进入市场,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在2000年,每一户农户通过参加产业化经营,额外增收900块,到2010年已经达到2100块钱。
本届峰会紧密围绕农业产业化主题,开设了三场专题论坛,首场以“打造世界级中国农牧企业”为题,由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中华主持,政府与企业代表针对“十二五”
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政策支持、大企业成长的土壤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开场主题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上靠政府,下联农户,中间团结企业,联合求发展”的成功模式,分享了新希望的宝贵经验,为与会农业企业提供了借鉴。
另外两场专题论坛,围绕“破解农业企业投融资难题”与“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两个议题,深入探讨了各类金融资本对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政府与投资机构如何建立良性互动、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风险与化解之道、龙头企业在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发展瓶颈与破解之道等话题,以期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大步跨向世界舞台。就资本对农业企业发展的作用,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先生形象地指出:“被投资企业更着重于埋头拉车,投资机构抬头看路,投资企业可以参与到市场资源或者要素的最有效的配置中来。”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先生认为,中国农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迫切需要实现规模化,而且是快速的规模化。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工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提升不能是小步慢跑,是要快速地跑,而快速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充分的资本支持。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艾格农业总经理,国际农商俱乐部创始发起人黄德钧先生,在总结专题论坛时表示:“各位嘉宾在风险控制、制定清晰的战略、政府的扶持、资本市场的对接、怎样使用国际化资源、创造适合于自身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发表了比较到位的看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使在座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更了解农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实现我们提倡的跨越式发展。”
借助本次峰会,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还特别会见了部分参会企业代表,共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计。陈政高省长指出:“辽宁要下定决心建设中国第一农产品大省,在‘十二五’期间,要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要形成南有广东,中有江苏,北有辽宁的格局,这就要求辽宁的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更高的发展,形成更大的规模。我们抓农产品加工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全局的思考,是战略布局。通过抓农产品加工项目,带动‘一县一业’的发展,实现农民更快致富。在利用外资方面,去年辽宁利用外资207亿,在全国排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增长39.7%。外资正在涌入辽宁,商业机会也必然迎来一个高潮。现在中国的投资高潮、开放高潮、发展高潮都在辽宁,这个时候到辽宁发展是最好的时机。”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补充说:“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实现了第一个县域经济三年倍增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经营成为支撑,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针对农产品的加工建设,辽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先提供公共基础
设施服务,重点项目给予专项基金扶持,对10亿元以上的加工项目,给予固定投资10%的资金补助,由省市各承担50%。扶植政策获得强烈的反响,目前全省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已经超过了30个,尚在洽谈推进的还有18个,预计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辽宁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本次峰会还通过设置项目洽谈交流环节,为农业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有效促进了双方合作。最后,新希望集团在辽宁建设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开启了峰会的签约仪式环节,将本次峰会推向高潮。本次峰会共实现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380亿元,为会议画上了圆满句号。本次峰会不仅为辽宁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也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建议、优秀的模式与宝贵的经验。
艾格农业
7.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七
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现代社会进入服务产业与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同时,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技术创新活动说到底就是一种高端服务业。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科技,三网融合是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信息服务社会需求推动形成的必然趋势。无论从广电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或从科技改变生活的源动力考虑,都要求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应用服务来规划广电未来的科技创新路线。
浙江广电集团的“十二五”科技规划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在进一步发挥广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顺应现代传媒发展趋势,抓住三网融合契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以应用服务引领技术创新,拓展新兴业务,全面提升广电实力,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型传媒集团以及可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技术平台和事业基础。
战略转型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手为应用服务,核心理念就是用户满意和用户忠诚,以实现有效的科技创新。笔者结合浙江广电“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工作内容,从应用的角度,以个人的观点谈谈推动战略转型的应对措施。
1 以观众体验为出发点,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合,加快推动高清电视
高端品质是服务提升的重要保障,广电在视音频内容生产上的独家优势要进一步发扬壮大。高清电视作为广电的独门武器,其战略意义毋庸自疑,现阶段最迫切的是如何推动高清电视迅猛发展。
分析目前高清频道的现状,高标清同播的长期并存、高清制播效率亟待提高、数倍增长的信息对大容量存储的考验等,无论在质和量上都对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电视播出机构对高清建设不断追加投入。而高清频道目前未见直接效益,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比例,这也是当前高清推动最大的困难所在。
在高清电视建设管理报告中,我们也提出了政策及行业指导的建议,包括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措施,减轻电视播出机构的经济负担;在整体转换时直接发放高清机顶盒,进一步深化免费收看高清节目的政策;电视剧、动画片审批时强制要求高清拍摄制作;将高清节目列入收视率调查统计范畴;在节目评奖中, 凸显高清节目的比例和权重等。
首批高标清同播的卫视频道,基本上还以标清频道作为主阵地,所以在高清节目储备不足的现实条件下,为确保收视率,编排上就无法达到100%的高清率。即使台内制播能力加强后实现所有自办节目的高清化,也只占每天24小时播出量中极小的比例。以浙江卫视为例,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花大代价确保了晚上黄金时间6小时的高清播出,却无法填补白天及深夜时段大量的二轮电视剧重播;这还不包括因受限于社会制作机构的投入而导致的广告的高清空白。
浙江广电集团正在实施的播出系统整体改造方案中,将调整卫视播出以高清为主,卫视标清频道则从高清频道下变换后播出。这意味着我们继续坚持100%高标清同播的基础上,逐渐将主阵地转移到高清,而标清频道将成为高清频道衍生的副产品。同时我们将适时跟进高清的宣传推广活动以及继续完善高清制播体系。
我们关心的是,在高标清同播的阵痛期,频道如何在保持标清频道现有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从高清频道获取增量。这里笔者有些不成熟的建议:
1.从收视习惯考虑,改变现行高清机顶盒的菜单布局,不要把仅有的几个高清频道单独列出,而是依旧穿插在原有的标清频道序列中,从集群效益中突显高清优势。对标清机顶盒用户来说,保持原有序列不变;对高清机顶盒用户,只要是批了高清的频道,在原序号上就直接播出高清频道,既方便用户收看,也引导督促各卫视以高清频道作为主阵地。
2.在现行的经济政策下,对标清电视剧一刀切显然有失偏颇,只能随着高清电视剧的储备增多,逐步稳妥地替换。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利用高清频道中的标清节目开发增值服务,实现在有限屏幕资源上的时间复用。如在4∶3画幅的两侧黑条中植入频道宣传片、预告片、挂角广告,甚至是观众对正在收看的节目发表评论,如实时互动短信、微博等有机结合。当然,这些都需要相关产业跟进。
2 以云媒资为核心,以新介质与云计算相结合,打造广电私有云,优化节目制播流程,实现多终端接入、多渠道分发的台内云服务
现在各电视台内部都建设了新闻、收录、综合制作、媒资、主干等林林总总、大小规模不一的网络系统,包括硬盘播出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无非是采集后以文件形式流转,每个系统都配置了大容量存储及数据流磁带库,一大堆迁移、合成转码、管理等服务器,以及大量的编辑工作站,而主干网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把文件等信息从这个子系统搬到那个子系统,资源冗余、成本昂贵,即使单系统内实现服务器集群,效率也很低。试想,一个文件从A网搬到B网,除了巨大的迁移工作量,A、B网还都要有相应的存储空间,特别是到了高清节目,海量的数据导致存储容量巨增,计算、转码、迁移的时间开销数倍增长,编辑工作站点配置再高,也无法满足日渐复杂的包装特效实时渲染。
云计算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云计算的技术体系结构(如图1)可看出,在云架构的系统中,以大规模集约式的软、硬件资源,松耦合面向服务的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灵活、高效的资源及网络通讯管理中间件,动态分配各类资源,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的规模经济性和高效安全性,为文件化趋势日渐明显的广电内容生产、播出、归档实现一体化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视音频的文件化是构建集制作、存储、管理、交换、发布全业务的台内广电私有云的前提条件,“云化”将海量的数据存储、复杂的数据计算、业务工作站等都构建在“云”中,并要求软件产品在线化、终端在线化。
首先,蓝光、P2等新记录介质为实现输入终端在线化提供了可能,经济、便携、即插即用的驱动器,配备USB、IEEE 1394及以太网接口,可实现随时随地的云端数据汇聚采集,且分布式可扩展。
服务器虚拟化集群,根据业务需求转变功能,实现转码、合成、迁移等角色互换;后台集群渲染,将复杂的特效处理需求灵活分配到所有可调度的计算资源上, 为实时渲染等大数据处理提供支撑。这些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制作域,也为迎接云计算时代打下基础。
云媒资是广电媒体面向内部应用的媒资解决方案,汇聚整合多级生产媒资、播出媒资和归档媒资,实现智能编目检索,完善全台文件化备播功能,并融合新媒体业务发布,各种工作场景下均可安全快捷地访问“云”中的媒资应用与服务。
相信不久的将来,编辑记者们期待的办公桌面剪辑不再是个梦想,而且随着未来云技术的发展,台内私有云演变为广电互联云甚至公有云,还能实现更多的异地协同编辑,甚至大家都做SOHO一族,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编辑、检索、编排、发布。
3 利用广电频率资源,打造有线、无线、卫星相结合,全程可控可管的立体传播网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升级迫使电信和广播电视改变其传统的运营方式,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消费模式,满足人们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设备接收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下一代宽带网除了有线、光纤,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移动宽带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等移动多媒体的风靡,就是很好的见证。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周期。
华盛顿邮报报道,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5年内将无线宽带覆盖扩大到98%国土确保美国人民的安全,每个第一时间反应人员都能够使用全国性的无线宽带公共安全网络。为达到这一目的,联邦政府将寻找更多的无线频谱来建设国家无线宽带网,以克服互联网堵塞问题。
分析国内的现状,其一,相比电信、移动运营商,广电的无线频谱资源最丰富。广电拥有470MHz~806MHz广播电视频率的规划权,且覆盖和楼内穿透性好。充分利用广电频谱资源,发展NGB-W,包括接入段和家庭网络,开发面向NGB的无线技术编制天罗地网,广电有着独特优势。其二,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4.08亿电视用户中,至少还有53.8%、高达2.19亿户以上的电视用户主要是接收地面无线电视信号。作为最早、最传统、最普及的电视覆盖方式,无线电视在覆盖城乡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设想,把有线网络的节目通过CMMB作为传播渠道,实现双向化的无线移动电视;我们甚至设想,在每一台机顶盒内配置无线路由器,实现以每一个家庭为单元,移动设备和Wi Fi相结合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广电“十二五”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新传播方式,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协调发展,构建快捷传输、可管可控、全领域覆盖的现代传播体系。
浙江广电集团列入“十二五”重点项目的传输覆盖体系建设内容包括:推进省干线网技术升级,提高业务承载能力、交互应用能力和网络管理水平,建成全省安全高速、双向互动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巩固和扩大无线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增加无线发送节目数量和发射站点数量,提高无线发送质量;跟踪研究卫星传送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和技术政策,提高卫星传送业务能力,扩大卫星传输节目数量和覆盖范围。
具体实施的工程有:加快省骨干网格网建设,加强省干线网的业务开发;分布全省各地的28个转播台升级改造;完成省级模拟微波干线的数字化改造,实现节目信号的多路备份;推进地面电视无线发射从模拟向数字高、标清过渡,构建地面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开展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试验。
无线传输发射前景充满挑战和诱惑,我们努力巩固现有的频率和地域资源优势,期待NGB无线技术成熟的那一天,开展空天一体化有线、无线传播。
4 以应急广播为抓手,推进地铁、隧道覆盖
应急广播体系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发展。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利用广播传播应急信息是世界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危机时,应急广播可提供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在第一时间起到告知和联络、组织和动员、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重要作用。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在日常状态下,应急广播还可以提供即时、互动的公共信息服务,搭建政府与百姓沟通桥梁,满足民生服务需求。
应急广播体系能够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快速反应,依赖于完善的应急信息采集发布调度平台和“无孔不入”的强大覆盖传播功能。如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能够在大地震8秒钟后自动启动紧急地震速报,4分钟后直播灾区户外云台摄像机信号,正是得益于其完备的应急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抓住当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的契机,以应急广播为抓手,从公益性和城市应急角度来获取政府支持和推动。
杭州正在进行地铁工程建设,作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作为人群十分密集的公共场所,地铁的应急广播体系包含着多重意义。一方面,通过数字音频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列车内和地铁站的应急播出覆盖;另一方面,在车厢和地铁站内设置应急信息采集点,并通过各种传输途径传送至应急广播信息制作播发平台。在正常的情况下,地铁传播的移动性、强制性和独一性等媒介特性,对确保到达率传播有独特的优势;而地铁的人群流动汇聚,每天都可以提供丰富的动态新闻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地铁的线路、车辆、人群、站点资源,研发关键技术和设备,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集成优势与轨道交通的渠道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汇集公共信息、城市应急服务、百姓生活资讯为一体的综合资讯服务平台,构建贴近市民、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新型移动传媒。
同时,随着城市交通日益繁忙,隧道在城市交通网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由于传统广播的传播技术等原因,广播信号在隧道等场所的收听效果很差,信号断续不清,甚至成为盲点,这给通过收听广播了解交通资讯的广大交通人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城市交通安全。我们希望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隧道信号覆盖,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主要城市、高速公路的主要隧道信号覆盖。
5 加快建设数字媒体版权管理体系,挖掘广电内容资源收益
优秀的电视节目作为广电的拳头产品,倾注了广电人太多的心血和成本投入。然而,这些宝贵的财富却像尘封的金矿,这么多年来,广电人乐于耕种,辛苦产出却大多止于一次性使用,填充完播出时间后即束之高阁。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传播通道不断增多,原创内容成为媒体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不经意中发现,随意转载我们的知名电视节目并谋取广告收益的网络视频比比皆是,特别是数字媒体因为容易拷贝,免费分发散布于互联网中更是轻而易举。我们突然意识到,在信息化浪潮的全新消费模式下,我们的版权保护手段严重不足。
一方面,我们要盘活广电内容资源,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拓宽发展空间,利用尽可能多的传播渠道实现一鱼多吃,谋求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建立良好的数字媒体内容的消费环境,保障数字媒体产业链中所有参与者的权利。数字版权管理(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应运而生,为数字化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一整套从内容制作、分发(发布、传输)到消费各个数字产品链环节的版权管理和保护体系。
DRM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是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和共享数字资源,更重要的是允许授权用户能更便捷地访问更多高质量的数字资源,提供用户“期望”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为数字资源的创建、分发和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
技术为节目服务,节目为观众服务。用户的需要就是科技创新与战略转型的催化剂。以应用服务引领科技创新,建设广播影视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摘要:本文提出了以应用服务引领广电科技创新的观点, 结合浙江广电“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工作内容, 从高清推动、广电私有云、立体传播覆盖体系、应急广播、数字媒体版权管理体系建设五个方面, 畅想推动广电十二五战略转型的应对举措。
8.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 篇八
会议由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金陵图书馆原馆长严峰主持。江阴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蒋青,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全勤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江阴市移动图书馆正式开通,标志着我省又一市县图书馆步入移动数字化时代。目前,我省开通移动数字阅读的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询、图书馆最新资讯浏览、以及电子书借阅等服务,享受全新的“随身图书馆”体验。
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副院长申晓娟和北京世纪超星公司副总经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叶艳鸣分别就主旨报告作了精彩的发言。
申院长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及热点领域”的主旨报告中,用细致详实的数据介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并围绕我国的文化政策、社会需求、技术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呈现的特点,她认为:在文化政策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已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在社会需求上,一大批图书馆正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履行着信息保存与传承、社会教育、信息传递、促进阅读、休闲娱乐等职能,不断健全完善着图书馆的服务架构;在技术发展上,已有相当多的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实现海量资源的整合,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便捷多途径地满足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在报告中,申院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国当前图书馆面临着的发展不均衡、服务效能低、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不够等问题。最后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空间改造、新媒体服务、真人图书馆、发现系统与资源整合、文化记忆、馆藏资源开发与展示、阅读推广等八大热点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展望了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叶艳鸣总经理以独特视角解读了移动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内涵,他以公共图书馆精神和使命畅谈了图书馆的5A梦想,从信息论的信源、信道、信宿的角度解读了图书馆变革动因,并结合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时代环境,围绕资源、需求、技术探讨了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的必然之路,指出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移动时代的数字阅读将引领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实现图书馆人的5A目标,满足读者无所不在的信息需求。
在专题报告中,江阴市图书馆馆长宫昌俊、超星移动事业部总经理翟东亮、南京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吴政、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分别围绕“移动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主题作了专题发言。宫昌俊馆长在报告中认为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新载体,基层图书馆不仅要更新理念,也要在技术上不断跟进,通过新技术应用来为读者提供合适的阅读平台、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此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翟东亮总经理在报告中演示与讲解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理念与服务。吴政主任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的视角,概述了移动图书馆的特点和应用管理。邵波副馆长以当前全球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为背景,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智慧城市与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四场专题报告观点敏锐、新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在座的各馆领导与代表们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扩展了工作思路。
与会期间,代表们还用手机、Ipad等亲身体验了“移动图书馆”的全新便捷服务,参观了江阴市图书馆、江阴市图书馆华士分馆、华西村,感受了江苏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专业化服务引领企业创新】推荐阅读: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08-30
美容院服务专业化营销策略11-04
老年服务管理专业08-09
专业信息安全服务资质06-26
2018年公需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答案10-02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11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2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简历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