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2024-09-24

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精选8篇)

1.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一

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论文

目前计算机已经渗入各个办公领域,在公安工作中也被大力应用,推动公安工作走向科技化和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为公安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相应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自从公安系统引用计算机工作以来,发生了一些信息泄露等情况,为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强公安计算机信息的保密工作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1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

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利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来保护信息系统就是信息安全,它能使电子信息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其更具完整性和可控性。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中不能缺少的一种信息交换工具,它具有开放性、连接方式多样性以及互联性等多个特点,但同时其自身有较大的技术弱点,很容易导致病毒和恶意软件侵袭到计算机网络中,面对这样的网络安全隐患,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是所有人都必须关注和考虑的问题。通常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网络信息所包括的内容。首先,硬件安全。也就是存储信息的媒介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些硬件不受病毒的侵害,能够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其次,软件安全。也就是计算机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要采取保护措施保障各种软件的安全,避免其被网络黑或病毒所侵害,造成网页的篡改、破坏和个人信息的丢失,维护功能的正常使用不会被非法复制。再次,运行服务安全。也就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正常交流。要加大监管力度,监督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就及时的发出报警系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不安全的因素解决和处理,恢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数据安全。也就是在网络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或者是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的安全。要采取的有效的措施保护数据不被恶意的篡改和使用,避免数据的非法增删和复制等,这也是网络安全保障的最根本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目标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保密性。对信息的保护,不能够将信息谢泄露给非授权人和实体,又或者是显示供其使用的特征就是指保密性。其次,完整性。保护信息不被非法的删除、篡改、插入和破坏,避免信息出现乱序和丢失的特性就是完整性,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就是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攻击的最终目的。再次,可用性,主要是指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正常使用,就是合法用户在对信息有需要时按顺序要求进行信息的访问。然后是可控性。主要是指信息的授权机构控制着信息的传播和内容的能力,一定授权范围内的信息的流向和方式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最后,可审查性。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的双方人员,不能够否认自己曾接收到对方的信息,因为网络系统是有痕迹的,由不得抵赖行为出现。

2当前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风险

对于公安保密工作来说,传统的工作一般都是将门锁好、文件柜锁好、将文件保管好,对于自己职责之外的一切事物都不予关注。在计算机网络引用到公安工作中之后,由于其固有的资源庞大性和开放性,使公安内部涉密文件的失泄密风险逐渐加大。

2.1黑入侵风险

通常情况下,黑在入侵的时候都是寻找网络系统中比较脆弱的部位和有漏洞的软件进行下手,利用专业的手段窃取系统口令和身份识别码,或者直接绕过计算机的安全控制系统,非法进入数据库系统,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窃取。虽然公安内网和互联网之间组建了物理隔离,而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利用公安内网和互联网之间进行文件的转接,这也等于将公安内网和互联网又一次联系在一起,就为黑留下了入侵的漏洞。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国家,组建了专门的情报部门,利用黑高手去编制黑入侵程序,主要的目的就是根据各个国家在网络上留下的网络足迹,去研究和侵入系统以窃取各种数据信息。

2.2电磁泄漏风险

所谓电磁泄露,就是计算机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向外发出辐射电磁波。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它的内部会产生向空中发射的电磁波,也会在含有电磁波信息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等传送过程中形成辐射。当数据信息中含有电磁辐射的时候,可以利用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接收,当然在距离范围上是有限制的。

2.3剩磁效应风险

几乎所有的公安计算机用户都认为在计算机中将涉密信息进行删除,就不会发生信息的`失泄密情况,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删除的文件,通常都是只删除了文件名,原文件还是存在储存介质中的。其次,当删除掉储存介质中所存的信息之后,还是会有可读痕迹被留下,就算是进行系统格式化也还会有剩磁存在,而这些剩磁是能够被还原使用的。所以说只要在磁盘上写了文件,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删除,只有对磁盘进行物理粉碎,才能将信息删除掉。

2.4软件漏洞风险

所有的计算机软件都会或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就连技术足够强大的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所属的软件也是会有漏洞存在,黑人员通过软件漏洞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侵入,并窃取内部信息。现在有很多计算机系统侵入高手,这对计算机安全来说是一种威胁。而且,所有的软件开发商在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都会嵌入相应的程序,这样既绕开了监控系统,自己又可以随意进入系统,这样的现象也间接地为软件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为计算机入侵者带来便利和通道。

2.5网络通讯风险

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发送信息时,黑会选择一个信道、一个节点直接进行中截取,一旦截取成功,用户所发送的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被用于其他违法之处。

2.6其他风险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发展水平还不是很先进,存缺陷和不足。一直以来,计算机的核心技术都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不管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还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无论是中央处理器还是内存,不管是交换机还是路由器,大多数的设备全都是依赖进口,这样一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工作的难度。由此看来,只要是用过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交流,就可能会造成信息的的泄密和盗取,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处于风险之中。

3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应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公安计算机信息泄密问题越发严重,针对此现象,公安机关制定了很多条例,比如要求一台计算机不能两用;公安人员不能在公共网络上或者是互联网上发布或传输机密信息;不能使用与公安网连接的计算机传输或存储文件;不能在公共网络上下载公安网内部信息内容;移动设备不能随便插入到公共内部计算机上。上述这些条例与规定,如果都能够明确落实,能够非常好的抵御风险,极大的降低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是目前我国公安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中在这方面做的却不是很好,上级部署了很多任务,但是下级却未能依照相应的规定执行;领导虽然进行了严格要求,但是基层民警管理却比较松懈。

3.1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一些基层公安人员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很重要,再加上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也不高,基本上不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知识,这些人员非常容易成为信息安全风险的源头;其次,比较多的非公安部门在没有通过允许的情况,应用公安网下载信息,而且因为人员流动性很大,纪律性却未能达到要求,所以埋下了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再次,负责公共计算机维修的人员,并没有按时对计算机进行维修,有些故障比较严重,某些人员私自送到个人单位展开维修,这非常容易泄露公共部门重要信息,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最后,一些计算机并没有加强保密工作,比如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开机,而没有设置密码,这使得非公安人员或者怀有不良企图之心的公安人员很容易就进入到公安网中。

2.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二

1. 缺乏安全理论的指导和具体的方法

一直以来, 文件、文档的安全工作都是沿袭了过去最原始的档案保护工作来开展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以档案载体为核心的理论将很难适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需要。虽然有专门机构也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做过一些理论研究, 强化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些理论并不是针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专门理论, 很难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上取得实质成效, 归根结底是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缺乏安全理论的专业指导和具体工作的方法研究。

2. 对于安全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 需要在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前提下, 采取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控制风险, 把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同时增强风险的防范意识, 但是很多人对风险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还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 对于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知识认识不足, 缺乏对安全形势的整体认识、正确的安全风险价值观等。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1. 避免风险的措施

做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就是要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 在风险还没有出现时, 学会规避风险, 学会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有效规避风险。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于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 其中一个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加密, 在电子信息档案加密完成后, 训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样可以避免电子信息资源被外来的因素干扰。还要做好相关制度保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这样可以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授权专业的档案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 明确规定无关的人员无权操作专业的系统。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及时消除风险, 消除安全隐患, 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风险, 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2. 缓解风险的措施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 很多企业采取的是风险转移的措施来缓解风险。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缓解措施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和事后控制。不管是哪种控制方式, 发生风险或意外时, 企业都需要做好及时处理, 这才是缓解电子信息档案风险的关键。

3. 分散风险的措施

分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措施又叫作转移策略, 实质就是把风险转移到其他的地方去, 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减少可能产生的损失。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相应的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制作, 这样不仅可以把复杂的风险简单化, 还可以对原来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进行优化改进。可以与网络的供应商沟通、协调, 让供应商的服务系统更加专业, 也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需求。但是在外包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着风险, 人为的风险是最不好防控的, 所以应要求外包的专业人员进行电子信息操作时, 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发生电子信息档案损坏等严重后果。

4. 评估风险的措施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做好预防计划, 让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对引发风险的多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分析出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当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来临时, 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 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观念, 主动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计划, 控制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认真做好风险评估, 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对潜在的风险要及时的发现, 尽早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而对那些已经发生的风险, 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确定的, 这种不确定性, 很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对于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者来说, 一定要对风险具有警觉性, 提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 在工作的过程中, 把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预防工作看成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科学、有效地制定好风险防范的办法, 进一步的提高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 2005 (3) :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 2004 (1) :36~37

[3]邹生.开放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4 (4) :28~29

[4]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 2005 (1) :38~42

3.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三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运行环境;黑客;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G710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优势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利用网络科技整合,将重要的信息与分布各地的客户、员工、经销商及供应商连接,创造更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优势。

电子商务的特点:第一,交易虚拟化。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无需当面进行,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完成。第二,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第三,交易透明化。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第四,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提升服务的个性化水平。运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手机大量的数据信息,并能依据商务数据的处理系统对企业客户的信息以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升企业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2、提升决策水平。在对数据分析过程中能够快速提供独具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帮助企业成功地占据市场。对客户需求及市场发展进行准确的预测,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提升决策水平。

3、完善并优化网站。企业电子商务的站点能够对其网站的消费者或浏览者的交易数据、浏览信息等进行分析,促进企业网站结构得到持续的完善,从而使企业的结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设置出独具人性化特征的链接以及布置网页,并依此将网站的浏览量提高。

4、提升客服水平。电子商务的站点功能,即客户的数据信息等是实时的、动态的,且能够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的客户群体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偏好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企业实施针对性强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客户满意度。

三、电子商务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

1、安全环境恶化。我国在很多硬件核心设备方面依然以进口采购为主要渠道,不能自主生产也意味着不能自主控制,除了生产技术、维护技术也相应依靠国外引进,这也就让国内的电子商务无法看到眼前的威胁以及自身软件的应付能力。

2、商务软件本身存在的漏洞:任何一种商务软件的程序都具有复杂性和编程多样性,程序越复杂漏洞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这样的漏洞加上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再加上TCP/IP通信协议的先天安全缺陷,遭遇威胁的可能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而越来越大。

3、平台的自然物理威胁。由于电子商务通过网络传输进行,因此诸如电磁辐射干扰以及网络设备老化带来的传输缓慢甚至中断等自然威胁难以预测,而这些威胁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此外,人为破坏商务系统硬件,篡改删除信息内容等行为,也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4、黑客入侵。在诸多威胁中病毒是最不可控制的,其主要作用是损坏计算机文件,且具有繁殖功能。配合越来越便捷的网络环境,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与日俱增。而目前黑客所惯用的木马程序则更有目的性,本地计算机所记录的登录信息都会被木马程序篡改,从而造成信息之外的文件和资金遭窃。

5、网络协议、用户信息、电子商务网部安全性问题。企业和用户在电子交易过程中的数据是以数据包的形式来传送的,恶意攻击者很容易对某个电子商务网站展开数据包拦截,甚至对数据包进行修改和假冒。目前,最主要的电子商务形式是基于B/S(Browser/Server)结构的电子商务网站,用户使用浏览器登录网络进行交易。由于用户在登录时使用的有可能是公共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中存在恶意木马程序或病毒,这些用户的登录信息,就可能会有丢失的危险。有些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在设计制作时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服务器操作系统本身也会有漏洞,不法攻击者如果进入电子商务网站,大量用户信息及交易信息将被窃取。

四、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针对病毒的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计算机病毒。对于病毒,多种预防措施的并行应用很重要,比如对全新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全面的检测;利用病毒查杀软件对文件进行实时的扫描;定期进行相关数据备份;服务器启动采取硬盘启动;相应网络目录和文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等等。同时在病毒感染时保证文件的及时隔离。在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清除病毒文件并及时恢复系统。

2、防火墙应用。防火墙是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网络防护设备。防火墙是在多个网络间实施访问控制的组件集合。其目的是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控制关卡,以“允许”、“拒绝”等选项口令对进出内部网的访问进行审查控制,以此来防止非法用户侵入,保护内部网络设备不被破坏,增强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3、数据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安全采用的主要安全措施。数据加密是把原始数据通过某种算法进行再组织,再传输在网络公共信道上。这样处理之后,当有人恶意接收时,由于没有密钥,非法接受者无法得到文件的原始数据而不能达到其非法目的。而合法接收者则可以利用密钥进行解密,得到最真实的原始数据。目前主流的加密体制分为私钥和公钥两大类:一般用公钥来进行加密,用私钥来进行签名;同时私钥用来解密,公钥用来验证签名。

4、CA安全认证。目前对于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采用CA安全认证系统。CA认证中心是一个受绝大多数人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在电子商务中属于仲裁机构。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所有的實体数字证书都由CA证书授权中心分发且签名。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了技术保障,可以大大降低电子商务中客户信息的安全威胁。但是如果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安全设施便形同虚设。为了保障电子商务正常运行,企业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包括审批制度,维护方法、维护内容测试、维护文档编制的规范化制度,维护用机、测试数据域营运机器、实际数据的分割制度,源程序保管控制制度等。

建立信息系统的访问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员工进行有效地监管。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品行。提升员工的心理契约,把核心人员及其下属的短期行为长期化,使他们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以此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创造积极且寻求进步的、支持性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和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连红军.初探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5)

4.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篇四

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摘 要 在计算机、手机、电话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安全风险成为当下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信息系统安全开发中的引导和约束主体,网络的应用范围无疑是广大的,从最初的游侠网络发展到今时今日的网络区域性,然而在使用网络带来的方便同时人们也面临着网络带来的信息失窃泄露隐患,因此本文针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介绍,对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18-0056-01 信息安全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日益凸显。信息的存在范围是巨大的,大方向可以影响国家政治与军事的走向,小到企业之间的公司机密的安全,个人的隐秘信息安全等。安全作为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作战环境中的信息安全尤其举足轻重。如今,网络快速发展,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保障了人们的信息安全。 1 信息的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人们的不断发明创造,让信息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现代网络技术逐渐的发展取代了人们传统的信息结构,从以往的写信报纸到了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多方面信息的获取,实现了人们异地交流同步的最终目的,虽然网络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其影响力超过现代任何一种信息传递模式,为此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发严重。但是由于网络安全问题所带来的信息非法获取以及私人信息泄露、机密信息丢失等问题频繁发生,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遭到了网络信息窃取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为此不少西方国家率先提出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措施,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收效并不高。 2 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信息安全不仅关系信息自身的安全,更是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信息安全关涉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问题以及文化问题。信息安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信息是国家的眼睛和窗户,为此在我国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就更要注重自身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信息主导着国家的舆论方向,因此一条错误的信息或扭曲的信息都会在网络环境内造成巨大的破坏,这种破坏是多方向的,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现实社会中的不安和动荡,因此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就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负面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损失,各种关于信息安全的侵权行为也开始肆意横行,网络的快速发展也给这些侵权行为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还有各种国家的机密被盗事件的频繁发生等等。因此,信息安全不容忽视,特别是国家信息安全,办公信息系统安全更不容忽视。 3 漏洞扫描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3.1 漏洞扫描技术 网络信息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共享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上网获取信息的同时在一定角度上来讲也属于暴露了个人的信息,因此在网路普及的过程中个人信息的丢失就成为现代人用网安全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了。从网络数据的共享上来管制信息漏洞,防止信息非法获取以及病毒针对系统漏洞进行个人信息的窃取。漏洞扫描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性能的一个评估报告,因此成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最为热门的一个方向。网络实现了交流的平台提供,并且对于一些相关的异地化进行同化信息操作,降低交流困难,但是在日益进步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又成了热门话题以及网络应用人员的安全隐患,信息安全管理不仅需要还需要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政策及制度,而且还需要好的信息安全体系来保障。而在网络技术如此广泛的普及之下,保证上网环境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务,因此针对于这一问题就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梳理,保证上网的环境安全性,第一确保上网系统漏洞的检测,对防火墙个人信息保护软件等软件进行漏洞修复,对上网条例进行所属签订,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检查删除恶意软件。 4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及制度 1)制度的建立过程是从基础开始做起的,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网络使用安全以及相关信息保护措施的到位就必须完善相关监管部门的专业技术,作为问题处理的单位相关的监管人员网络安全技术过硬才能灵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且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识别,此外还需要定时定期的培训以及技术经验交流以适应逐渐发展的网络环境。 2)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遵循如下统一的安全管理原则:①规范化原则;②系统化原则制定安全策略;③综合保障原则;④以人为本原则;⑤首长负责原则;⑥预防原则;⑦风险评估原则;⑧动态原则;⑨成本效益原则。 3)立法保护确保网络安全法的执行力度,吸收西方网络安全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的网络使用安全方案,确保网络信息不出现非法流失。 4)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跟国际接轨的信息安全策略,确保信息最高的安全程度,保障每一位公民能够切实享受到隐私权,保护每位合法公民的财产不被侵犯。更希望信息安全保护能够走到世界的前沿,保护国家信息的绝对安全。 5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 网络安全系统的开发是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 1)系统构建。系统的构建过程属于细致的专业的过程,因此需要系统开发人员有十分充分的开发技术,并且对开发出的安全系统经常性、周期性的进行维护、检测以及漏洞修复。 2)识别信息安全问题隐患。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窃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发多种多样,因此识别这些窃取信息的网络安全问题就十分重要。 3)是安全问题的处理。处理技术是随着网络更新换代而发展变化的,由于网络的发展周期太快因此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不可以局限于时间段而需要及时的针对问题进行处理方式的进化更新,优化相应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技巧。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开始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因此,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它系着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命脉,一定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程。 参考文献 [1]陈媛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 [2]王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05).

5.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五

摘要:无论是来自国家宏观经营还是来自企业的微观经营,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反映了整个企业经济运行的效果,是国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并且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提供的会计信息,改进公司的业务管理方法,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及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对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现状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会计信息在申请中的风险,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应用风险;控制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应用风险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角度揭示的经济活动,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但它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与价值资本相关的内容,即价值运动或资本运动。与公司相关的价值变动或资本变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实际上是指企业的财务(金融)活动。因此,会计信息也称为财务信息。它是企业做出财务决策和做出整体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风险控制的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消除或减少风险 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人减少风险 造成的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实生活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在具体的风险控制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调整。由于客观情况在不断变化,风险的性质和环境将发生变化。在特定条件下选择的最佳管理技术和方法将随时间而变化。

(三)会计信息和风险的关系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各种决策实际上都是在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条件下做出的。这种不确定性是风险。信息是一种知识,是“不确定性的负量度”,而会计信息则是跟公司的现金流、资产负债利润等有关的知识。在不确定条件下,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完全的。这时,人们可以通过花费人力和财力来获得新的信息或增加信息供给,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对事实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降低风险,增加收益。

二、会计信息应用现状

(一)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

现有的公司报告主要反映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范围仅限于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环境和公司本身仍在变化,依靠过去的财务数据来预测公司的未来发展是不够的。此外,现有企业提供的报告主要反映了企业自身的绩效,忽视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的其他方面。

(二)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信息需求是及时和相关的,二者密切相关。根据会计信息披露和非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会计系统现在无法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此外,财政的财务报告不会向公众开放。

三、会计信息运用风险的表现

(一)资本市场上散播错误的会计信息

在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误导性传播。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发生变化时,相关知 可以使用预先通知的信息进行非法投机。上市公司经常与经销商打招呼,以推测公司的股票,通常与在不同阶段释放一些误导性投资者一起。

(二)资本市场上操控会计信息传递时间

中国证券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平等,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在中国,操纵股票价格的另一种方法是控制会计信息传输的时机。如果企业的业绩真实极大上升,经销商可以请求股票上市企业尽可能延迟披露时间,建仓完成,信息披露前,在最终公告附近传播好消息并小幅提高股价,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价格上涨应该越小。因此,该股票的价格开始下跌,形成所谓的“见光死”效应。

四、控制与防范会计信息运用风险相关建议

(一)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信息监管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了共同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中国经济市场健康有序增长。2、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健全公司内部会计监督可以采取:树立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理念;及时监督、促进和管制;定期进行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二)证券监管部门应有效建立监管机制

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也与我们的监管体系存在缺陷有关。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的质量进行抽查,并对会计责任与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审计责任进行区分。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及时,果断地受到严厉处罚。从根本上说,注册会计师将改进他们的实践并增强他们的审计责任感。

(三)财政部应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稳定有序的资本市场,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要的。我国最新会计规定努力和国际规章靠近,可是由于其制度性较强,而可操作性差,使会计人员在操作性方面存在较大主观性。完善披露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公司风险、公司治理、公司前景等信息的制度,从而

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这将使投资者有效地选择,识别和监督发行人,提高监督和控制效率,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不合理行为。

(四)加强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处罚力度

完善审计监督要以公共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相结合,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完善审计监督,要以公共财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相配合。他们有其他任何经济管理部门在提升会计信息可信度这一面上无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6.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六

1.组织工厂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规范公司安全风险管理。

2.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系统安全风险控制表。

3.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单位排查的安全风险,完善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

4.指导、帮助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督促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5.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单位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6.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

7.督导各单位把安全风险管理融入“三标”建设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安全稳定有序可控。

8.负责对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并给予各科室、车间指导。

9.认真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履行本科室职责。

(二)安全质量科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铁路局、多元集团及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对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准确、适用、有效。

2.按照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突出的普遍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不断更新优化,实现风险动态化管理。

3.强化安全风险日常分析,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识别重大安全风险,组织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

4.经常性的对工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向工厂安全委会提供安全风险工作决策材料。

5.按照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组织深入分析,找出成因、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追踪整改情况;

6.按照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建立健全事故故障管理档案,防范事故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7.检查全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将发行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督促其整改。

8.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

十五、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一)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管理职责

1.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路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组织开展和参加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系统排查的安全风险,完善公司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

3.组织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检查指导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督促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4.组织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单位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按照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和督促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建立健全事故故障管理档案,防范事故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6.督促安全风险日常分析,通过日常监督检查,识别重大安全风险,组织针对性的制定管控措施,有效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

7.组织对工厂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按月、季、年定期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有效为工厂领导安全风险工作决策提供参谋。

8.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及总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组织对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准确、适用、有效。

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突出的普遍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工厂层面安全风险控制表进行不断更新优化,实现风险动态化管理。

3.按照路局、多元集团以及公司的相关要求,督促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检查,督促各有关科室、车间及班组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4.组织开展工厂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组织深入分析,找出成因、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追踪整改情况。

6.亲自上手对重要安全信息进行梳理,对突出的“三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单位、部门进行分析,认真分析当前工厂安全形式,及时向厂领导提供安全工作意见和建议。

7.亲自上手抓部门内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监察的安全风险管理专业技能,使监察人员理解风险管理的实质内容和熟悉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

8.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三)安全质量科科长风险责任追究

因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不履行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将依据《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各项计酬分配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十六、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管理职责

1.协助科长组织有关科室、车间健全完善工厂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协助科长组织工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检查指导各科室、车间健全完善本部门的安全风险管理,督促各科室、车间认真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培训、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工作,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3.参加工厂安全风险排查,汇总梳理各单位排查的安全风险。

4.协助科长长组织开展安全风险控制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负责建立完善工厂安全风险控制表,及时进行更新,实现安全风险常态化管理。

6.负责本科室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对安全风险信息的进行收集、整理、报送。7.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车间、班组及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建议、意见。

(二)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以及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强化对各科室、车间的安全风险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落实各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督促、检查各科室、车间及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并抓好安全风险基础建设和应急处置。

4.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

(三)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风险责任追究

因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不履行或责任落实不到位,将依据《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成都铁路起重运输机械厂各项计酬分配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十七、安全监察风险管理职责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安全监察风险管理职责

1.参与制定、修订、完善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指导各科室、车间及班组认真贯彻执行。

2.参与工厂安全风险排查,将排查出的安全风险录入工厂安全风险数据库。3.参与工厂安全风险的研判、分析,对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意见。

4.对各科室、车间及班组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监察,重点加强对现场作业、机动车作业以及消防、防洪、劳安、特种设备等重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促各科室、车间及班组切实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5.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科室、车间、班组及个人严格按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建议、意见。

(二)安全监察风险控制措施

1.及时掌握路局、多元集团以及总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最新指示和要求,指导各科室、车间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加强对工厂各科室、车间及班组的安全风险日常监督检查。

3.严格执行工厂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对工厂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分析、研判,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督促、检查各科室、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并抓好安全风险基础建设和应急处置。

7.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篇七

一、会计信息化安全与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是必须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保密性。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通常涉及到企业的大量财务信息, 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数据不会被其他企业或者个人非法使用, 必须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保密性, 避免会计信息数据被纂改或泄露;二是会计信息数据必须全面完整。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主要是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 因此为了确保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 信息数据能够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满足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需要;三是会计信息数据必须具备可用性。这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方面的要求, 在利用会计信息化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时, 必须确保数据信息文件的格式属于系统能够识别以及使用的格式。

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安全与风险问题分析

1. 会计信息数据管理难度大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开展企业会计管理, 主要是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相应业务流程的处理, 大量的信息数据也主要是存储于计算机硬盘、服务器或移动存储设备之中, 一旦信息数据资料被更改, 又缺乏原始备份资料, 很难还原原有的会计信息数据, 导致会计核算等工作间断或重新开始。此外, 如果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会计管理任务的增加, 也会对后期的财务审计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的发生。

2. 网络病毒对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威胁

当前会计信息化管理突出的特点便是网络化强, 各种信息数据资料的传递、存储以及使用都是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 这就导致企业会计信息极易受到网络病毒的威胁。由于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以及对数据破坏严重的特点, 因此, 一旦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 极易造成大量信息数据资料的丢失或大量的财务数据资料外泄, 进而对于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3.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造成的风险

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业务能力不足,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的操作不当或未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 很容易操作失误、更改数据或误删数据等问题, 从而威胁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4. 会计信息系统的脆弱性造成的企业安全风险问题

会计信息化实现的关键手段便是借助于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等工作业务的开展, 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传输, 进而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但是, 由于系统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尚未处理好的漏洞或运行不稳定, 极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或业务处理出错,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三、强化会计信息化安全与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研究

1. 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做好重要数据资料的保密管理

为了避免企业会计信息数据泄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损失,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规定以及政策要求, 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以及数据保护管理制度的制定, 并通过强化监督检查, 确保会计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得到切实有效地贯彻与落实。此外, 对与企业经营关系重大的信息数据资料, 应该做好加密处理,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可靠。

2.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安全与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安全, 必须完善会计信息化运行模式。首先,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业务程序管理上, 应该建立标准、全面、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业务流程,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其次, 为了避免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出现泄露或者被恶意篡改等问题的发生, 必须强化企业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的权限控制。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工, 明确不同管理岗位员工的职责与权限并设置相应的操作管理权限, 建立具体细化的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安全可靠。

3. 重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工作队伍的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队伍的建设, 由于各种功能齐全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对会计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会计理论知识、工作技能之外, 还必须精通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 能够安全地进行系统软件的操作, 避免由于操作失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安全与风险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部门, 对系统软件的操作流程、使用注意事项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 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业务处理水平。

4. 强化网络维护, 避免病毒的破坏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使用过程中, 应强化对系统软件运行环境的维护。现阶段的网络安全软件种类繁多, 可以择优使用安全防护软件, 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清理与保护。此外, 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期做好数据库资料的备份工作, 以便于在数据库受到破坏后能够及时地恢复数据资料。

5. 做好各项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

齐全的硬件设施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 为确保安全必须做好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首先, 应该在企业内部完善硬件设施管理制度, 对于办公计算机、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的使用管理进行明确规定, 明确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其次, 为了避免由于断电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数据的损失, 对于计算机等重要的硬件设备应该提供稳压电源或UPS为计算机持续供电。通过强化硬件设施的管理, 避免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受到威胁。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手段, 是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与高效化的重要措施。因此, 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确保会计信息安全, 防范会计风险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总结分析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网络维护等措施, 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 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 申自玉.会计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 (08) .

[2]刘明月.浅谈信息化会计安全与风险控制[J].会计信息, 2013 (02) .

[3]蔡梦筠, 朱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01) .

8.担保的风险控制策略 篇八

【关键词】风险控制;担保总额度;单笔担保;程序规范

一、担保业务中的主要风险

担保风险是指企业在提供担保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因素,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担保业务中的风险主要有:

①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全面、不深入,为不符合企业担保标准的企业提供担保,加大发生担保风险的可能性;②担保业务评估不充分或未按程序评估,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③担保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可能因舞弊、欺诈行为而使企业利益受损;④日常监控不到位,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代偿责任;⑤发生代偿后,不积极追偿,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担保损失。

二、担保的风险控制策略

1.在实体上规范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

(1)被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要考察被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要求被担保的单位提供近几年内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以及上年度企业实际的现金流量表,然后由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分析被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并给出相应的意见。此外,企业还要了解被担保单位的领导层成员的经营业绩,审核其主要成员的诚信状况,对其诚信等级加以评定,进而判断被担保单位的诚信情况。

(2)被担保资金的用途及可行性

被担保资金的用途直接关系到被担保单位偿还担保债务的能力,影响着担保企业发生担保风险的概率,因此担保企业要着重审查被担保资金的用途以及可行性。一是对投资性贷款担保的审查,通常来说投资性贷款担保风险较大,还贷周期比较长,担保企业要对这类贷款采取谨慎态度。二是对代理进口业务担保的审查,一般来说委托方提供的业务保证金占比越小,其代理风险越大,另外进口商品的保质期较短,通用性较差,因此担保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担保。

(3)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

企业还可以要求被担保单位提供反担保,即要求被担保单位向企业提供一些物品作为担保,如不动产等的质押等。另外,被担保单位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来进行担保,以降低企业的担保风险。

(4)跟踪分析已经提供的担保

一般来说,企业向被担保单位提供担保的同时就承担了被担保单位不能偿还债务时,担保单位代为偿付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企业要对已经提供的担保进行跟踪分析。首先,企业要实时跟进主合同的履行状况,尤其是对一些有附加条款的主合同进行判断,以了解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否有效。其次,企业要及时对被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一旦被担保单位的财务状况出现大的问题,企业要及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2.从程序上规范对外提供担保的行为

(1)对担保总额度与单笔担保额度程序的规定

企业财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制定出担保总额度和单笔担保额度后,由企业股东大会或者是董事会进行审核,并将其列入企业的年度预算。

企业提供担保要充分考虑自身能力及被担保单位的偿债能力。企业可以以被担保单位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为其提供担保的最高限额,同时,将企业自身净资产的一定比例作为企业累计提供担保余额的最高限额,对企业担保总额度进行控制。

同时,要严格控制对非关联方企业的担保,原则上不对非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特殊情况下,需对非关联方提供担保时,对其提供担保的额度的控制应更加谨慎,占其净资产总额的比例应小于对关联方提供担保时而设置的比例。同时,必须设置反担保条件,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有效的实质性反担保。

(2)对单笔担保审批程序的规定

对于单笔担保的审批程序应灵活设定,可依据企业担保的总金额以及担保的债务形式予以区别对待。一般来说,企业担保金额越大,债务性质越复杂,单笔担保的审批程序就应该更加规范、严密。

(3)担保合同签订程序

企业进行担保时要制定完善的担保合同签订程序,并由企业内部法律部门对被担保单位提供的格式合同进行评估审查。应注意,一般情况下担保格式合同不能用于有约定条件的借贷合同签订。此外,对于一些明显倒向债权人利益的合同,可在格式合同的基础上追加一些相关条款,以保护担保单位的合法权益。担保合同的签订应该由担保单位的董事会讨论、决定,由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审查签字。

3.强调担保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要对担保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企业担保资源要尽量倾向于一些经济实力强、诚信等级高的优势企业,这样可以降低企业担保所承担的经济风险。企业担保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在企业年度预算中进行说明,以保证企业进行担保活动时有良好的资源配置方案。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担保时,要充分了解担保存在的风险,从实体上考察被担保单位资信状况、担保资金用途要求、跟踪分析已经提供的担保,并在必要的时候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在程序上规范担保总额度与单笔担保额度、单笔担保审批以及担保合同签订等,合理控制企业担保额度,优化配置担保资源,进而降低企业担保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洋,许国艺.企业对外担保内部控制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财会月刊(下),2014(1).

[2]宋正.上浅析企业对外担保风险防控[J].职工法律天地,2015(5).

上一篇: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目录下一篇:院墙外的一株蔷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