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2024-07-29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共10篇)

1.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一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过渡与衔接

四川省资阳中学

欧质坤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高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阶段,在这一段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顺利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作为高一普通班的班主任,我在这里仅提出本学期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思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高一新生中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1.行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的人较少;劳动观念淡薄,卫生工作经不起检查;同学间的小矛盾斤斤计较(开校之初,我班上就有几个男生为了踩坏眼镜的事情,追究责任时推来推去,个别当事人之间还不理不睬,折腾了将近两个星期才基本平息);行为习惯参差不齐等。

2.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突出表现在被动学习、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离了老师就束手无策,对老师过分依赖。学习方法上,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突出表现在记忆的机械性、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等方面。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时间,进行有计划地复习或预习。有位学生在半期考试总结中写道:上了高中不久就发现,初中时那套百试不爽的法宝突然间失灵了,茫茫然无所适从,各科考试全线告急。

我想这主要是初、高中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的差异所致。初中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侧重于形象思维;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注重于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好多学校在初中时几乎没有自习课,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成了不折不扣执行教师指令的“学习机”,形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对事物的惯性思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受到较大的抑制;到了高中,白天、晚上的所有自习课都全部交给学生自由安排,教师的“指令”突然消失,这又与刚刚结束的初三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许多已经习惯于执行指令的学生陡然感到被吊在半空中,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一部分学生甚至觉得无事可干。正如长期关在笼子中的鸟,有一天打开了笼子,它反倒不知道怎么飞了。所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是从机械性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过渡,从分析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向全面性、发散性发展,是高一新生的当务之急。

3.高一新生的共性的心理问题,成为他们适应高中学习与生活的绊脚石。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一方面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另一方面一旦成绩不理想或工作、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不如意,情绪就容易波动,耐挫能力较差。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1)失落感:我看过一篇学生作文《高一回眸》,其中有这样一段学生的心理描写:从小学、初中一路杀过来,谁没担任过“一官半职”?想想自己在初中时是多么风光,何等“有作为”:一班之长,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来向全班发号施令。然而,上了高中,我什么都不是,居然连小组长也没捞到一个……不知不觉中,一切都由“主动”变为“被动”,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以前高高翘起的尾巴从此垂落下来了。

第 1 页

这种“失落”心理,在现在的高一学生中真是太普遍了。对于每一位能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都有其可以值得称道的昔日“辉煌”,特别是在特尖班和实验班中更是如此。我试着作了一个统计:我所在的23班是一个普通班,全国65名同学中,曾担任过班委、科代表职务的就有34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就有24人。可以说,他们都曾经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榜样。但对有些学生来讲,学业的优秀往往掩盖了行为上和心理上的“营养不良”,使他们成为心理品质上的“低能儿”:自私、狭隘、偏激、任性、极端敏感、意志脆弱、自我中心等等。

造成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几辈人的娇惯,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稍有不如意,便小题大做。这类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高中后,当学业的光环慢慢淡却,原来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自然也就没有初中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美好感觉了,面对这一心理“落差”,大部分同学还是能以一颗平常心找准自己的位臵,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则缺乏心理准备,很难摆正心态,各方面的缺点也就渐渐暴露出来,甚至于自卑自怜,郁郁寡欢。其实,有这种“失落感”,正说明他还有一颗敏感、自尊、积极进取、不甘平庸的心,这正是大有作为的新起点。现在,很多班主任都在实行“自由竞选、轮流坐庄”的班级管理制度,只要正确定位、大胆锻炼、勇于探索,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的。

(2)失重感:有一位学生在总结中写到:永远也忘不了初三,是我读书以来最光辉的时候。那时大大小小的考试,2/3的冠军都由本人包揽,其余的基本上也为本人以亚军之势占领。所以,自然成长在老师的夸奖中,同学的羡慕里,父母的表扬中。而上高中后,却发现“高处不胜寒”!高中的第一次数学测验成绩,是我读书以来所经历的最低记录54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曾使人伤透心、流过泪的分数。

考进重点中学,对学生、家长、老师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这种荣耀,很快便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成为压在心头的挥之不去的疑虑: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能否成功超越自我,继续保持昔日的辉煌?据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刚进入高中的时候都曾有过这方面的忧虑。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环境等都与初中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在初中阶段,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少而浅,且这一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中考试卷难度不大,或许通过突击复习、突击强化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到了高一,学生一下子要学九门课程,且九门都是考试科目,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又在不断地增多加深,学科授课时间减少,考试难度明显增加,面对新的课程,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再加上学生对高中学习的难度没有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较大的初、高中学习的反差,给学生身心带来双重压力,较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孤立感:学会做人天地宽

从生理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归属的需要。根据我们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处在“想与人交往,却怕与人交往,也不善于交往;渴望友情,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渴求理解,却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尴尬处境。“交往的剥夺”与“情感的剥夺”一样,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学会做人是立足社会之本,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适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融入到群体之中,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学生,因种种

第 2 页

原因导致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走出社交障碍的阴影,融入广阔的天地,也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经常正向自我暗示,激励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坦然接受可能遭遇的挫折;其次,要学习交往的艺术:正视自己、宽容他人、真诚主动、不拘小节、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别人)。

二、本学期的几点做法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对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清楚,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此,我按照学校和年级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的同时,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资阳中学学生八不准》等,使学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班规的执行情况由专人负责登记,期末评优评先,操行评定均与登记情况挂勾,做到奖惩分明,不论奖还是罚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自律,并在班级中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2.选好用好班委干部,变“依赖型”管理方式为“开放型”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动性,自主能力较差。

由于我班学生中有很多人在初中担任过班级干部,因此我并没有立即确定班委会成员,而是先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在介绍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以便同学间的相互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愿报名担任班团干部职务,产生临时班委,然后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放手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只是经常进行一些指导。半学期后,我通过班上学生无记名投票、同学推荐等方式确定班委候选人,让他们上台进行竞选演讲,然后由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每名候选人平时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等,当场举手当场唱票,选举出他们信任的、真正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委干部。从最后选出的新班委成员来看,这些同学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较高,原来临时班委中责任心不强,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同学意见较大的都没有入选,而之前不是临时班委的好些同学这次却被选进了新班委。

通过这两个星期的运作来看,新班委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同学的信任感都有很大的好转,全班多数同学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3.关爱学生,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做一个平民型的班主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平易近人,对学生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总是深受学生的欢迎,也最容易走近学生的心灵。

作为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一些原来在初中是班级佼佼者、教师的宠儿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优势可言。随着地位的改变和课业负担的加重等原因,再加上到处都是互不熟悉面孔和陌生的环境,致使一部分学生一时还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很容易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这时,班主任嘘寒问暖的关爱,或是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第 3 页

会让学生很受感动。再说新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特别希望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厚爱”,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主动地找学生交流。

为此,身为班主任,我处处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注意学生的言行,通过学生的自我情况介绍、语文老师收取的学生周记、学生的阶段总结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常和学生聊天、谈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也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学生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比如贺春华、鲍春燕、陈红丽等。

我们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要温和,随意些,不要过于严肃,场合可在办公室,教室,寝室或操场,总之,不要让学生有拘束感,紧张感。由于我很注意这些,以至于很多学生遇到不高兴的事,都会主动和我交流。可见,只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亲近学生,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能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做学生思想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总之,初、高中的衔接,高一的适应问题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有正视、关注、容纳这些问题的勇气,更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去分析、寻找相应的对策,指导学生走过这段崎岖的心路。

第 4 页

2.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二

一、研究《课程标准》, 找准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切入点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 不难发现, 中小学英语的共同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但小学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侧重夯实基础。小学强调听说, 并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奠定语音和书写基础, 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到了初中, 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 内容逐渐复杂, 难度随之增大, 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 中小学英语各有侧重, 又相互联系, 相互衔接。这就要求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 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衔接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把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切入点, 找出衔接问题, 分析原因, 探究对策, 寻找突破口。

二、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 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 研究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 切实把握《新目标英语》与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之处, 从教学内容中找出衔接问题, 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衔接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让新生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 就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和紧迫感。比如, 可以把语音、音标和词汇方面的衔接作为突破口。

1. 语音、音标教学的衔接

PEP英语教科书的语音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六年级学期结束时, 学生已经学会26个字母的读音;5个元音字母的开音节和闭音节读音;一些常见的辅音和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认读48个音标, 通过拼读进一步掌握双元音。而《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 的语音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在预备篇阶段, 学生要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音标、语调的教学内容没有专门安排, 只在教科书的附录部分编排了语音教学资料以供教学参考, 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词汇过程中, 根据自己学生对音标认读、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进行渗透。

尽管预备篇是为了使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 (零起点) 学生更好地使用本套教材而编写, 它的主要内容为26个英文字母和最基本的英语日常用语。但在预备篇“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的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字母发音不准、不能按音标拼读生词, 小学英语词汇掌握不好, 严重影响英语学习效果。因此, 初一起始阶段的预备篇教学中, 教师必须加强和巩固国际音标, 做好语音、语调、拼读等方面的补救工作, 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和拼读规则的标准化训练, 使学生初步获得语音、语调、句子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注重让学生模仿体验, 强调先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听准, 听录音材料, 再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在模仿中体会感悟。

例如, 可以列举出一系列的符合某一拼读规律的单词 (nose, home, rose等) , 让学生自己来比较、探究和归纳, 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 从而理解这个规律, 掌握和运用这一个规律, 最终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与感悟英语词汇的音形义, 熟练掌握拼读规则。在学生对语音有了感性认识并学会自我归纳后, 让他们使用字典等工具书来解决生词的发音就不再是个难题。这将对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或者少教, 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对各种知识的迁移与整合能力, 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开好头。

2. 词汇教学的衔接

词汇方面, 在小学基础上, 七年级上、下册三会要求词汇各增加了129个和141个, 共270个, 而且许多单词拼读难度大, 不好记。如果在预备篇教学阶段不重视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衔接, 将会极大地影响初一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正式篇阶段, 他们就会明显地感到词汇是阻挡英语学习进步的绊脚石, 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信心受挫, 兴趣锐减,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词汇教学对策, 加强基础衔接。在承上启下的预备篇教学中, 可以适当地展示实物或图片, 示范动作或表情, 创设语境, 提高《课程标准》要求的二级目标词汇的复现率, 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材料和词义的基础上大声跟读、模仿和朗读, 复习巩固, 做好词汇衔接, 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更好地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另外, 《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 教材的每个单元只有一个总体的教学内容安排, 既没有分配具体的课时数, 也没有分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所以,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 合理调整和取舍教学内容。这也为做好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教师可以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能力出发, 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课时数, 妥善分配课时任务, 精心设计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 以及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搭建中小学沟通的桥梁, 促进教学方法的衔接

现实教学中, 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存在很大差异。绝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事实上, 小学英语教学只要求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然而, 到了初中之后, 随着语言学习的内容增多, 学生学习英语时除了感知材料外, 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初中起始阶段的学生学会运用理性的思维方法来学英语。一旦学法与教法不吻合, 学生就难以适应新的理性思维。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主动与小学英语教师建立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尤为重要。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小学阶段的英语教材, 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 而且要有目的地去小学听课, 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常规要求, 与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在教学方法、课堂模式、评估、教案等方面进行交流, 促进初中英语与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顺利衔接。

目前, 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 一般采用“听说为主, 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则有所不同, 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从理论上吸取了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全部动作反应教学法等。这就给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 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问题。初中英语教师一方面应在交流过程中尽量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另一方面要调整方法, 以适应《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 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教材的改变。在课堂教学节奏上逐步向七年级起始阶段靠拢, 提出和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教学方法;在入学阶段, 先进行一段时期的衔接教育, 如, 音标教学、听力训练等, 方法也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尽量采用游戏、竞赛、兴趣小组、小作文等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使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一些图画、声音, 少一些文字;多一些游戏、表演, 少一些讲解;多一些关爱、鼓励, 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自由发挥, 少一些规范, 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长久热情和动力,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扎实基础, 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四、研究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教学要求, 做好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目前,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基本按《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即“……小学高年级的终结性评价也应主要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 合理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查学生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 不宜采用百分制。”但通过对初一新生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学校虽然组织了不同形式的考试, 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参差不齐, 标准不一, 考试流于形式。本人认为流于形式的评价就等于没有进行评价, 不但不会对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反而会削弱英语教学地位。毫无疑问, 目前小学英语测试评价的不规范给初一的英语教学衔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初中英语教师们应积极探究如何在考查方式与评价机制方面, 实现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有效衔接。

小学里没有升学的压力, 且教材难度低, 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厚, 故评价应和中学生相异。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 自尊心强, 自信心较小学生弱, 教学评价既要能保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兴趣, 又要让他们有学习的紧迫感。因此, 评价必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和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 切实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地发展, 并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 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平时考试中, 在初中起始阶段, 英语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 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 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 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同时, 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 及时发现问题, 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 又要注重能力培养;既要训练初中的新知识, 又不能忽略小学的旧知;既要笔试, 也要口试。避免过难、偏易, 分值尽量合理, 考分不宜偏低, 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加重学生负担。

3.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三

一、语音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究竟要不要教语音,笔者的同事们一直都在争论着。但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要教,要潜移默化教,而且要教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笔者觉得小学三四五年级教师就应该注重语音教学的渗透。比如,在三年级字母教学时,可以教授学生拼读字母,比如Bb [b] [i:] →[bi:]; 教授单词boy、bag时,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拼读单词。日积月累,三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从听觉上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音标和简单的拼读方法。四五年级教师逐步渗透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和开音节闭音节之类的知识。小学生模仿力、可塑性强,经过这三年的渗透学习,到了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教师系统的全面的讲授语音知识,学生就会自动梳理好自己已学的语音知识,由以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上来,为学生今后的初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可持续的自学词汇的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强调视听说为主、读写跟上,读也只侧重听读和模仿朗读,但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会接触到各种词汇量大信息量大的文本并且还要理解文本大意,作者观点和态度等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做好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衔接。

阅读方法可以有朗读,精读,泛读和默读。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应着不同的阅读材料。我觉得在小学阶段语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几种方法。

我们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 PartA 为例,在整体呈现课文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几个浅显的问题:what did Nancy do last week? what did Helen do last week?学生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来个学习小贴士(learning tips)向学生介绍像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泛读中的扫读:在浏览全文过程中,要去寻找对自己回答这些问题有用的信息或细节,对与之无关的内容可以暂时忽略不计。再如在回答“what kind of interesting things did Helen and her family do on the farm?”这类有深度的问题时,我们就要采取精读的阅读方法。这时候我们出示精读的方法,同样是以learning tips形式出现:阅读课文时,要关注细节,逐字逐句,深入细致地读。在这些阅读方法中还要穿插猜读。告诉学生在浏览课文时不要因为个别生词而影响了自己的阅读速度,慌了手脚,要勇敢地根据上下文结合常识大胆地来猜测和领悟词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另外适量的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同时又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扩大词汇量,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掌握升降调、停顿、弱读、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技巧。养成有节奏、抑扬顿挫朗读的习惯。

三、语法教学的衔接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六年级毕业,学生在语法上要达到:“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知道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了解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介词;了解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其实这些浅显的语法知识远远不够。

学生在初中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会有预备课程,但是要在半学期的时间内把整个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语法知识都掌握牢固,显然是不太现实。学生会很吃力,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主张,在小学阶段就要提前渗透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但绝不是要求我们跟学生讲那些专业术语,显然他们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7 It’s nice!这一课中就已经涉及到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首歌谣:我的my 你的 your ;他的/她的 his 还有her 。配上简单Rap韵律,让学生朗朗上口,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个初步了解。在基数词变序数词时,我们可以编这样的记忆口诀:1、2、3特殊记,8减t,9去e,f来把ve替,遇到整十将y变ie,后加th要牢记。

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已经由原来三四年级的感性认知为主上升到以理性认知为主感性认知为辅,所以五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在接触到语法时讲解一些易懂的语法术语,但同时要切记,一定要想尽各种方法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这些术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六年级总复习时,可以进行语法专题专项训练,对小学阶段的语法知识进行全面回顾。

四、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

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英语教学的衔接上,对学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多听和多读的习惯

我们的英语学习由于缺少纯正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多听和模仿朗读的习惯,对训练英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输出。

(二)预习复习习惯和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巩固是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课前认真预习可以提前熟悉新知,可以发现疑难点,这样可以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工具书并且养成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上课时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归纳,力争当堂消化。及时复习巩固是最重要的。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规律,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一定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所以我们要在每学完一节课后都要及时复习巩固,可以适当做一些练习题。

总之,做好英语教学衔接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4.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篇四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汤湘萍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篇论文旨意在从分析造成脱节现象的原因入手,初步提出解决这种脱节现象的一些教学对策,以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性很强、完整性很强的教育过程,就以初中语文课本的册数(七、八、九)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而实际上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现行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松散、知识系统性差等原因,出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连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不适应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衔接问题,锡山区教育局在厚桥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学科衔接》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时中、小学教师各上了几堂富有特色的语文课,听后我颇有感触: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从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一转折点仅靠两个月就想顺利渡过从时间上来看尚有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些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还是擅长用孩子那幼稚的处事理论、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但是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妥善处理。当学生进入初中这个新学习环境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这个衔接的难度。

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且内容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就以查桥小学俞霞老师上的《麋鹿》为例: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非常简单: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了解麋鹿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课堂上形式非常多样: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麋鹿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比较麋鹿和其它鹿种的图片,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麋鹿的外部特征;让学生尝试做解说员,通过学生介绍加深对麋鹿的印象。经过以上形式的教学展开,学生对麋鹿已相当了解了,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完成得非常出色。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学科明显增多,特别是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记忆性的知识点(记忆性的知识点难度加深,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语文教学课时紧,教师上课进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再加上学生往往是几个村校和中心小学合并的,所以班额较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太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时间少,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脱节现象。小学教学模式是“全扶”式,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备详案,环环相扣,过渡语言也设计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得很踏实,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强;教师也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扶的比较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这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就以厚桥小学浦海华上的《鞋匠的儿子》为例:本课主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速读、齐读、指明学生朗读、赛读等)让学生理解主题。首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林肯的魅力。然后老师从文章中选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进行赏析,在片段与片段的衔接上老师设计了很精美的语言,给人一种片段顺序不可调换的感觉,而且在几个片段的赏析中,老师也设计了一系列的小问题,题题相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老师的“忠实听众和配角”,老师是一个不错的“演员”。长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一到初中,他们就极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以怀仁中学张老师上的《金色花》一课为例:这堂课是通过多种朗读的形式来体会诗人的感情。首先老师让学生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进而交流;接着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段落朗读,读出自我,交流朗读时的感受;接着老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只不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占主导地位,初中语文课堂给人感觉随意性比较大,但也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一盘散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放得开收得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这两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朗读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却有很大区别。可见,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脱节的原因之一。

这些脱节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过思考和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研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联系,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从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的语文教师也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的“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形成合力。

多一些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展示,特别是多听一些常态课,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如厚桥中学的三节课各有特色:浦海华老师在环节的衔接上使语言精美;俞霞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比较图片这一环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解说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对学生的自信心。该教师板书工整、认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堂好课。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方法的指导,整个课堂体现了民主、集中和新课程理念。但是这三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浦老师的课太过华美,课堂还可以再放开些;张老师的课在中心的挖掘上尚可深入些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老师在各自的课堂上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这次区里组织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活动,在听课、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脱节现象的原因,探索到一些具体的改进办法。在这个新形势下,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继续并深入地开展,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学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如《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小学的高年级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厚桥中学开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交流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小学语文衔接有脱节现象,虽然这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努力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会把这个难题顺利解决。

5.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五

一、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而言,教师的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搞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所有初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所有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理解与关爱学生。其次,应进一步探究与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感受其实质内涵,认真钻研教材知识,有效地应用教材,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材观与教育观,积极地探究科学的教学评价策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渗透新课标理念。最后,教师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与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探究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施英语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只有确保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教师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学生也才能够发自内心地想跟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合师生情感的交流,以使师生情感的发展与英语学习上的成功互相推动。为此,教师需要充满责任心,耐心地鼓励学生,不讽刺和打击学生,尤其是针对学困生,实施分层次辅导的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就是学生寻找疑难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究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的过程。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与培养自身的预习能力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些预习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并且能够实现理想的预期效果。在初中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将指导学生预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务必认真地进行指导,对预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范,且要实施一些检测的方法,以切实达到预习的目的。以预习的内容作为视角,重点是需要学生拓展与记忆单词,浏览文章,了解将要学习到的语法内容,倘若学生碰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留待教师或者是其他的同学来进行解答。这也是新课标自主学习精神与合作意识的良好体现。

四、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与阅读量是非常关键的。初中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能够学会更多的生词,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以及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只是限制于教材的阅读内容,并且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指导学生一些正确的阅读技巧,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平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选读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身能力的英文读物,学生可以随身携带,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而且要做好摘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之后,学生不但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丰富了自己的跨国文化知识。

五、有效地解读和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需要熟练地解读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认真地比较、仔细地体会和虚心地学习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大纲,以更加系统地明确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探究它们的区别点、衔接点和要求搭桥铺路的教学内容。只有如此,才可以把初中英语知识与高中英语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只有夯实学生的基础,才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之间可以集体备课,广泛地采纳意见,有效、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以使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讲解。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搞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就需要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转变教学思想,关爱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初中英语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的区别、联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搞好英语教学良好的预习和阅读的习惯。

6.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六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九中于福义

提要:

由于种种原因,初中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总有衔接脱节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了课程目标,克服了小学和初中的割裂,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本文从笔者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体会出发,以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视角,从教学目标的衔接,中小教法的衔接,师生情感的衔接,学法指导的衔接这几个方面,谈了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

初中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

7.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化, 以及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中新生实际具备基础知识储备及文化素质差异日趋明显, 这种局面给高中低年级数学教师预期教学工作效果的顺利取得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为切实强化高中低年级学生数学学科教学效果, 必须切实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工作。 有鉴于此, 本文针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展开论述。

一、开展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以往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取的有关经验, 结合对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在教材基本内容, 以及知识内容编排体系和呈现方式角度相关特征的对比分析, 不难发现, 高中数学相较初中数学在知识容量及学习难度层次都产生了本质飞跃, 给高中低年级学生群体的知识内容学习领会造成了困难。

开展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与运算处理技巧的学习掌握行为, 本身需要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而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 以及从简单代数运算都较高层次的排列组合运算, 在知识对象的学习认知难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高中学生难免会在适应数学知识对象学习认知难度不间断增长趋势的过程中遭遇一定的困难, 部分在初中阶段具备较好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的学生, 也会因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性降低而出现学习成绩总体水平下降的趋势。 这些事实的存在揭示了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及教学实践方法层次的过渡衔接, 对于帮助高中低年级学生建立高中数学学科的信心, 清楚地认知初中数学学科与高中数学学科在知识体系层次的差异, 建构适合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开展方法, 对提高高中数学学科综合学习成绩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效衔接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 督导学生建构并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适用于初中数学学科学习的突击式学习方法, 在具备较高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的高中数学学科学习实践行为的开展过程中, 已经逐步失去了其应用性和可行性。 有鉴于此, 高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相互衔接行为的过程中, 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方法指导, 具体可以督导学生制订日常预习计划, 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做好课堂笔记, 以及在课后做好复习等。 实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 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在以往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过程汇总建构的知识认知基础及基本学习能力要求,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原则, 培养和助力高中学生数学学科基本学习方法建构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逐步拓展高中学生知识内容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思维宽广度, 促进学生尽快实现从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身份转变。

(二)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急躁冒进取向

从人类基本认知实践能力的建构和发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 学生对特定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积累活动本身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发展过程,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相互过渡目标的过程中, 应当在知识内容教学呈现的进度安排过程中, 充分把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不能急功近利, 贪快求多。

比如有部分教师, 出于对高考升学目标的深度追求, 往往会在学生初始进入高中数学学习活动实践领域的时间节点, 就为学生引入并呈现具备高考命题特征及高考命题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比如在教授关于“函数”章节的知识内容过程中, 直接以高考试题作为范例, 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函数表达式求解值域问题, 尽管“值域”知识是高考数学学科试卷命题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但是将高考难度级别的试题直接引入高一学生数学课堂, 在学生刚刚开展“函数值域”知识内容学习认知活动时就引入这一难度的训练试题, 将会给高中新生实现对“函数值域”知识基本认知要点的学习和领会活动目标造成明显的阻碍。 事实上, 高中数学教师在针对高一新生开展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积极实施“分步走”的教学工作开展模式, 促进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在问题的提出、 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等环节的生动自然特征, 借助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与过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高一新生不断提升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水平充分发挥助力作用。

举例论之, “已知a≤x≤b, 求f (x) =x2-2x+1的值域”这道题中尽管待求值域函数的表达式类型极其简单, 但是因为命题人在试题条件限定方面做了专门处理, 直接导致这一问题在单纯一元二次函数求解问题的基础上, 引入了关于参数讨论的数学思维项目, 造成原本简单的问题出现了多解性, 使得初入高中的学生在开展解题活动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一系列困难。

结语

本文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从开展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以及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效衔接目标的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展开了分析, 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魏书军.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J].科技资讯, 2012, 17:192.

[2]吕重明.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向高中过渡数学教学衔接[J].才智, 2012, 29:70.

[3]申奋生.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措施做好初高中之间知识衔接[J].学周刊, 2015, 24:138.

[4]王家全.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5, 09:25.

8.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八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學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2]郭勤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

9.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篇九

杏陈中学何亚东

一、课题的确立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呢?这就得研究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培养数学习惯、知识、兴趣、品质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头脑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避免走弯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坡度,使教与学的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内容处理要恰当。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内容要认真剖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要转变。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A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B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

接。

3、学习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

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二)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

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2、学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演算、识记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七年级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七年级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在埕英小学、前何小学六年级各取一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进行小学六年级和中学七级的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又能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花三年完成第一轮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分四方面进行:针对我校生源区中小学现状,采用“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与程序

1、第一年(2005.9~2006.2)确定课题负责人员,开展前期观察、调查、积累有关资料等。

2、第二年(2006.2~2007.2)建立实验课题组,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落实配套措施,中期评估。

3、第三年(2007.2~2007.7)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修改有关措施,开展深入研究。

4、第四年(2007.9~2008.7)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实验报告,参与实验成果展示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

1、何亚东、彭国亮负责教学内容的衔接。

2、何顺武、杨龙光负责教学方法的衔接。

3、何荫华、何玉芬负责思维能力培养的衔接。

10.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篇十

数学科

林结英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是使学生顺利从小学适应中学学习的关键。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很多知识都是为初中做铺垫;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和延伸,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数学教师应注重分析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与变化,帮助学生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如何才能准确抓住其内在联系,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衔接呢? 下面就结合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不能衔接的原因

1、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也不愿意承担为学生初中学习做铺垫的教学任务 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甚至也不去想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事实上课程标准六年级教材内容,明显就是完成小学向初中过度。例如,六年级“位置”一单元是为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准备;下册出现了“负数”为初一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做准备;特别是“解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题目列算术式比列方程简单,有些列方程比列算术式简单,更何况两者的解题思路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因此,有些小学老师怕“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的方法越多越容易混淆,担心学生考不高分,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做重点要求,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一下,却不知这正是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铺设的一步。2.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高估了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

正如上面所说,“负数”,“相反数”等一些概念,其实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初一的教师你们都知道吗?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很多教师认为,初一的内容太过于简单,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不会教,学生学习起来也总觉得自己跟不上,差异就开始慢慢呈现。

3.学生不能适应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的因素

刚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不能适应。中学教师也很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要意味着我们要调整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工作。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上衔接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都有义务为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承担起这个责任。下面就教学内容上提以下几点:

1、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就引入了负数,目的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入中学后进一步学习负数搭建了一个斜坡,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领域,这就要求六年级的老师抓好这一过渡。如讲负数的概念时,先通过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负数的作用,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事物,然后再形象的去归纳负数的概念。

2、数到式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

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意义十分重大。其实,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有关字母表示数的问题,也是我们中考的重点,也是学生步入高中学习后的重点。

3、算术式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小学六年级里解决问题已经引入列方程来解决,但多数老师和学生还是喜欢利用算术法。进入中学后,要求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几何上的衔接

小学几何的学习是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测量这四个方面直观的学习,中学有三个方面跟小学是一致的,也是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到中学就明确提出图形与坐标。另外中学跟小学相比有一个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图形与证明。小学侧重于比较单一的图形的计算,对于图形的性质就是基于直观的认识,而中学则要求推理证明,并且要求要有完整的格式。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图形学生在小学到接触过,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实际出发,从旧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这样学生有兴趣也能接受新知识。

5、统计与概率上的衔接

统计与概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小学教材到中学教材每一册

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从最简单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始,目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六年级已经会把收集到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如,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读取有关的信息。但到初中明显对该部分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到有概率,方差,中位数等。只有将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打造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不仅从内容上关注如何衔接的问题,方法上也应该要多加留意。

1、小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巩固,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

赖性。在初中,教师教法发生了变化,此时必须做好教法和学法的衔接,既要耐心讲解引导,又要放手鼓励探究,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2、初中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

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 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能够接受,长期坚持潜移默化,这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甚至比具体个别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4、初中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如

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让他们去研讨;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

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改进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上一篇:护理求职自荐信范例下一篇:反贪处长竞职竞聘演讲稿竞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