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

2024-08-22

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精选7篇)

1.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一

(1) 颐和园的长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画廊。

(2) 他们夫妇俩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佳人。

(3) 他们患难与共,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4) 干部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名副其实的公仆。

(5) 昆明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6) 中美合作所是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7) 这种“实用”牌收音机,真是名副其实,用了声音也一样不变。

(8) 正如我听说的,你们是名副其实的勇士。

(9) 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

(10) 济南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泉城。

(11) 你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好人啊。名副其实造句。

(12) 济南真是名副其实的泉城。

(13) 他们一定得与英国名副其实的优秀作家比个高低。

(14)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15) 听了他的演奏,感觉他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家。

(16)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糜烂不堪。

(17) 他做的诗清新脱俗,他诗仙的美名名副其实。

(18) 海洋,是名副其实的风雨的故乡。

(19) 九寨沟真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风景秀丽极了。

(20)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

(21) 家乡的大枣真是名副其实,吃起来又香又甜。

(22) 这顿饭真是名副其实的盛宴。

(23) 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

(24) 反动派烧杀抢掠后,真是寸草不留,连绵几百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25) 毛主席是我们近代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领导人。

(26) 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

(27) 经过这件事,看来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算。

(28) 这部机器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省时装置。

(29) 骆驼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舟”。

(30) 经过这次伊利工厂的观察之旅,我知道了伊利的牛奶质量是名副其实的。

2.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二

一、全面薪酬的构成因素

全面薪酬,也称全面报酬、薪酬福利包、弹性薪酬、自助式薪酬等。埃德·劳勒于1971年提出全面薪酬的概念,将员工薪酬与组织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明确组织所有的资金和奖励计划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变得更有朝气、有干劲。美国的薪酬协会也十分重视、强调“全面薪酬”这个概念,甚至将其名称改为“全面薪酬协会”。它将全面薪酬定义为:所有能够吸引、保留、激励员工的可行方案,它包含使员工从雇佣关系中感知到价值的所有东西。2006年它又将全面薪酬进一步归纳为五个部分:货币报酬、福利、工作—生活、绩效管理及认可奖励、职业发展与职业机会。

乔治·米尔科维奇和杰里·纽曼于2002年在其《薪酬管理》一书中指出:全面薪酬体系主要由薪酬(工资、佣金、奖金)、福利、社会交往、保障、地位和认可、工作多样性、工作任务、工作重要性、权利和控制、晋升、反馈、工作条件、发展机会、授权等因素构成。

我们对全面薪酬((Total Compensation)的理解如图所示。

1.外在薪酬

外在薪酬主要是指为员工提供的能量化的一些货币性收入,它主要是满足员工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等。它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基本工资。组织以当前市场的基本薪酬水平为依据,按照员工工作的价值和市场竞争情况给予员工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公平合理的工资。二是短期奖励。它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员工的综合表现,以及组织经营业绩情况给予员工的现金或物质奖励。它一般包括季度或年度奖金、收益或利润分享计划等。三是长期的股权收益激励。股权收益是让员工作为组织一部分产权的拥有者分享的一种剩余收益。主要包括组织的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公司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等。四是一些显性或隐性的福利,即员工以组织成员的身份而享受的优惠待遇,这种待遇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无关。这种福利一般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两种。法定福利是根据国家政策而支付的福利,这种福利具有强制性和保障性,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企业福利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支付的福利项目,具有个性化和激励性的特点,它一般包括基金补助型福利、带薪休假型福利及生活福利型福利等。

2.内在薪酬

内在薪酬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或更多的机会,它主要是满足员工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工作体验,是指富有意义的工作所带来的好处,具体包括:工作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创造力的发挥,能够参与决策而有的权威感、责任感及成就感等。二是自我实现,主要包括晋升机会,表彰与嘉奖,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和培训学习等。三是文化氛围,主要包括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令人愉悦的协作氛围,具有良好办公设施的舒适的物理工作环境;可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富有弹性的工作时间等。

二、组织实施全面薪酬理论的策略

全面薪酬作为一种全新的报酬机制,是组织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一种战略性工具,它不仅有利于节约组织的经营成本、帮助组织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敬业度的人才管理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组织和员工之间从单纯的雇佣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相互承诺的合作伙伴式的“双赢”关系。组织在实施全面薪酬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薪酬的设计必须要坚持内外兼顾的原则

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具有各自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全面薪酬体系。因此全面薪酬的设计必须要注重员工的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的完美结合,偏重任何一方都是不平衡的。为此一方面在外在薪酬的设计上要注意保持酬薪水平的市场竞争力。组织要确保自身薪酬足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因为较高的薪酬一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如果员工发现他们的薪酬水平低于业内同行,就有可能会跳槽离开。因此组织要定时监测市场薪酬变化趋势,并根据市场趋势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保持自身薪酬体系的竞争力。此外,在组织收益或利润大幅增加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高员工的薪酬,以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否则可能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组织承诺。另一方面组织要重视内在薪酬。著名的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曾做过一项员工离职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成长、对薪水不满、公司没有提供成长学习的环境和公司福利不佳是员工离职的几个最主要的原因。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由只重视物质需求向重视物质和精神双向需求发展,同时也表明内在薪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等来执行内在报酬,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2.全面薪酬的实施必须要以组织的文化建设为前提

实施全面薪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要以和谐、吸引人的组织文化建设为前提。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文化,全面薪酬就会因缺乏适宜的“土壤”而难以“生存”。正如伦敦商学院教授杰伊·康戈尔对组织文化的比喻一样,“文化非常像鱼缸里的水,尽管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不易被人重视的,但是它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中能够支持生命的元素却深深地影响着鱼缸里的生物。”如果没有适宜的组织文化,全面薪酬中的内在薪酬对于文化氛围及环境等的相关要求就根本无法实现,全面薪酬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一个组织要想实施全面薪酬制度,就必须首先建设一个符合组织自身发展的和谐文化。

3.全面薪酬的建设必须要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

全面薪酬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增加组织的竞争能力,提高组织绩效。但并不是所有组织都可以随时实施全面薪酬制度。全面薪酬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因为全面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货币形式的物质报酬,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激励等方面的内容,比如表彰与嘉奖、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晋升和培训机会等。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备上述条件,例如一些初创企业或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如果企业不顾组织的发展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战略, 贸然实施全面薪酬制度, 则会大大提升组织的运作成本, 最终会严重影响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全面薪酬的实施不仅要与组织的文化相适应, 还要与组织的业务、人力资源等战略相匹配, 最终通过实施全面薪酬, 发挥其对员工的吸引、激励及保留作用, 使得员工产生满意和敬业, 进而促成组织获得期望的绩效和结果。

4.全面薪酬的应用必须要与组织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全面薪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实施全面薪酬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留住和有效地激励员工,因此员工是否了解组织的薪酬体系,是决定其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在具体实施推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员工提供一份薪酬单子,注明企业的全面薪酬都有哪些项目,那么大多数员工都会难以理解其真实用意,同时也就失去了实施全面薪酬的重大意义。而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员工解惑,告诉他们组织都提供了哪些对他们有益的报酬,以及达到什么绩效标准就能获得这些报酬,而且还能强化员工对组织实施全面薪酬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无数组织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恰当运用全面薪酬体系,就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进而提升组织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著, 李业昆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59.

[2]薛琴.全面薪酬理论及其对企业员工激励的启示[J].企业经济, 2007, (8) :27~29.

3.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及其实现 篇三

关键词:社区教育;理念;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实现

在我国,早在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之后,国家对于社区教育又出台了宏大的规划和各种支持的政策,各级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不少的规章、草案、条例,社区教育在全国各地蓬勃的开展起来,试点经验不少,但作为社区教育组织、协调、实施的教育、民政、社会劳动保障、财政等政府部门,往往只做一些短暂的、表面的文章,并没有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长久的利国利民的事业来对待[1]。这与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还不清晰又很大关系。

一、重塑我国社区教育的理念——“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有不同的发展理念。纵观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社区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理念:1.北欧的人文主义理念,以“民众教育”为主的社区教育模式,体现了福利国家的特征,民众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尤其体现在关注广大弱势群体方面。2.美国的实用主义理念,体现在着力于人力资源培养的社区学院;3.日本的民众教化理念,教育内容上侧重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注重“教化”和“教养”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强调了国家对社会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4.新加坡的社区文明理念。新加坡的社区和社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开展思想文化建设、传播儒家文化的主要基地。5.以“社区发展”为主的理念,社区发展是联合国于20世纪5O年代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从1948年开始,联合国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法规推动社区教育发展。6.以“居民意识唤醒”为主的理念,巴西成人教育家弗莱雷(P.Freire)是倡导这一理念的学者之一,此理念将社区教育当作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工具,使弱势阶层认识其自身所处的不利境地,以帮助他们争取个人解放,改善现有生存状况。[2]

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呈现出“全能化”的倾向[3]。表面看起来好像社区教育办得红红火火,实际上社区教育面临如何深入开展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对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不清晰,职能定位模糊。我国应立足实际,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势下,倡导社确立以“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使社区教育纳入到社区管理、构架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

1.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中,竞争加剧、社会分化、矛盾增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化、商业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健全民主与法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与规范;但不可替代的,还要依赖提高全体现代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公民意识、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以重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社区中大量有益的教育活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因素不应被漠视,社区教育应当成为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重塑新时代的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也加快了转变的步伐,社区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单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居民自治主要体现为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知组织。从理论上讲,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功能主要是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利益表达等[4]。但实践中,社区管理中往往行政色彩掩盖了自治的内涵,这当然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与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社区意识、参与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社区教育既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社区管理良性互动运转的重要因素。联合国1955 年的《社区发展促进报告》指出,通过社区组织和群众教育,从社区共同利益和需求出发,引导社区居民和组织共同参与,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内容和形式恰当的社区教育能够激活的居民群体意识,使拥有不同背景的居民在社区的平台上进行情感沟通、思想碰撞、文化交流,意见表达,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旨在通过提高人的知识素养,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适应社会转型中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当然,以“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为我国社区教育的理念并不排斥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学历、职业教育及各种技能培训的功能。相反,这些学历补偿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就业、改善民生,尤其应将失业人员、失足青少年、老年人等弱势社会群体纳入其服务范围。这些教育活动与“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因此,这些活动的举办不能是“任务导向型”的,也不应与正规教育系统、社会盈利的培训机构展开不必要的竞争,而应形成良性互动。

二、“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理念的实现模式

“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模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涵走向现实。

(一)政府主导

我国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管理体制凸显了政府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作用。社区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和合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介入,是无法推进的。因此,社区教育应该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主办,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社区教育的真正的社会功能是,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公平推进到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把幸福惠及于百姓,对于人和社区具有双重的价值和功能。各级政府应充分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及长期性,通过法规、政策等正式及非正式文件对社区教育沿着“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轨道发展予以确认;并将其融入政府工作制定的框架内,形成专人统筹负责的责任制度。因此,制定政策,出台相关指引文件是政府扮演宏观角色的主途径。如,2016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社区自治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社区教育应作为当前社会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推进,通过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参与、社区和谐和社区发展。

3.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一直是社区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要发展社区教育,跟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经费充足是根本。由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在目前国内大部分社区教育建设以及国外成功的社区教育案例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经费的模式比较常见。政府投入保证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可以按常住人口为基数讲财政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二)社区大学主办

社区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办一所学校本已不是容易之事,社区教育还承载了社区管理与文明建设的功能,因此不宜大一统,全国统一一个模式,也不宜遍地开花,各个社区各自开展,而应由各地级市组建社区大学,统筹地方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教育活动。广东省教育厅2016年2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省将委托广东开放大学承担全省社区教育具体组织指导工作”,并指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系统各级办学机构要承担牵头开展本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任务,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赋予各级电大社区教育职责。

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为“开放大学)是从中央到基层的一套办学系统,系统基层组织机构发达,承担社区大学的功能有明显的优势。社区大学进行社区教育内容规划,决定活动项目,协调各方人、财、物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社区教育由社区大学主办并不是社区组织把所有教育项目和活动组织全程包揽,而是让社区大学统筹管理,配合政府掌握社区教育的主动权,让社区教育更能面向社区成员,并把社区教育融入到社区自治当中,实现良性发展。

(三)社会参与

社区教育是社会大工程,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而“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也正是期待通过小社区教育活动的正面意义扩散到大社会中,同样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广泛的,既需要社区内居民的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又需要社区外的人员、机构的专业指导、分享知识与经验;既需要人力的投入,又需要财力、技术等的加入;既需要有偿的服务购买,又需要无偿的志愿者服务支持。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为“社区文明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服务的。从内容上,它不拘泥于职业培训,而广泛涉及到养生保健、疾病卫生、环境保护、旅游娱乐、自我成长、婚姻维系、母婴教育、亲子教养、家人相处沟通、人际关系、社会现况分析、国际形势发展等,以知识传播引发理性思考,融合科学态度与人文关怀;从形式上,它包括研习、讲座、读书会、观摩、亲子活动、网络学习、集体旅游、地域性社会庆祝活动、绿色环保小组、儿童之家、才艺教室、互助组等,还可以基于鼓励居民解决社区问题的角度开展调查、讨论、听证等各项活动,以便居民透过共同学习来探讨共同的问题,这些活动使来自不同背景的个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互动过程中,融入团体,既提高素质修养和能力,也促进了地域社会文化的交流和社区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李士杰.郝美甍论我国区域性社区教育的发展[J].学术教育月刊.2009(9).

[2]参见:郝美英,桂雪梅.国外社区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欧斯玛尼·张.国外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10(01);郝美英.北欧、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社区教育理念探析[J].2010(12).

[3]杨晨,李娟.我国社区教育“全能化”现象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4]薛育余.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我国社区管理主体的变迁.决策探索.2010(22).

4.障碍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四

No.2, 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No.3,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

No.4, 青蛙在荷叶上溜冰,或是走路,散步,100米障碍,跳芭蕾……

No.5, 财富——是得救的道路上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富人通常有一个过于肥大的肚子,进不得天堂的窄门。如果他要向这方面努力,他就应该吃斋,或者把自己交给教士;教士善于取掉他的脂肪,使他瘦削,从而挤进得救的小窗户。霍尔巴赫

No.6,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会出现交际的障碍,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的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No.7, 信心能战胜人生道路上所有的障碍,也许连死亡它都不会放在眼里!拿破仑·希尔

No.8, 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方向和着力点,那又怎么能击破障碍。

No.9, 生活就是面对真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

No.10, 生活就是斗争,就是热情地克服危险和障碍。维尔哈伦

No.11, 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No.12, 不要过多考虑前进路上的障碍,有时“无知”也会产生绝处逢生的壮景。

No.13, 自卑心最伤害自己,是最大的障碍。

No.14, 学会求人之前要学会帮人。山路太直障碍就多,人性太率对头就多。

No.15, 天才寻找障碍,障碍创造天才。

No.16,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其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No.17, 突破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

No.18, 人可以跨越自然的障碍,却无法跨越人自己用智慧设置的障碍。

No.19, 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No.20, 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用小步而不是迈大步越过一个个障碍,你就会走向成功的巅峰。

No.21, 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动多次受阻而产生的绝望感,是自己在自己心中滋养起来的障碍。

No.22,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No.23,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No.24,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No.25, 冬天,雪花飞舞。这时的大柳树则像一位老爷爷了。那树干则像老爷爷的躯干;那树枝则像老爷爷的苍老的胳膊;那凹凸不平的树皮则像老爷爷的皮肤。下课时,大柳树则成了同学们打雪仗时的躲避的障碍物。

No.26,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坏习惯是我们打不开的心锁;坏习惯是我们转不过的弯;坏习惯是我们看不见的障碍……好习惯要保持,坏习惯要改正,永远别让坏习惯左右我们的未来。

No.27,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戴尔.卡耐基。

No.28,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卡耐基

No.29, 母爱更像寒冬中的一个暖炉,那是温暖的爱,是最好的礼物。当炉火映照在你的脸庞,你是否感到了温暖与关爱?那是世间最伟大最有力量的爱,它可以熔化一切,除去所有前进的障碍。母爱无边,生活处处有母爱。

No.30,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No.31, 虽然我现在置身在这些战士们的`中间,我并不愿做一个和平的敌人;我的意思不过暂时借可怖的战争为手段,强迫被无度的纵乐所糜烂的身心得到一些合理的节制,对那开始扼止我们生命活力的障碍做一番彻底的扫除。莎士比亚

No.32,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No.33,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No.34,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No.35, 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

No.36,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No.37, 成功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要被面前的雾迷住了眼睛,即使出现了再大的困难,那也是暂时的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就在雾的后面。

No.38,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No.39, 有了自信,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障碍;有了自信,人才会虚心讨教,诚恳学习,场长避短;有了自信,人才会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No.40, 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No.41,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歌德

No.42,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No.43, 只要瞄准了大方向,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够扫除挡在梦想前面的障碍,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

No.44, 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No.45, 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No.46, 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热情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扫除障碍。我认识到,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我永远沫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No.47, .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No.48, 面对困难,首先需要我们克服心理障碍,即战胜自己。

No.49,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No.50, 人生会遇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就像阻挡我们的布帘子,我们要勇敢地掀起它。

No.51, 春天的时候,荷叶从淤泥中探出头来,尖尖的小头刚伸出水面,就惹来蜻蜓驻足于上。那丛小小的竹笋突破泥土的障碍,向着父辈的头顶拼命生长,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No.52, 人的认识上的障碍好比一堵墙,如果不能及时超越过去,就等于把自己关在墙内打转,不能翻过这墙,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No.53,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爱迪生

No.54, 也许个性中,没有比坚定的决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

No.55, 每天只看目标,别老想障碍。

No.56, 踏平坎坷成大道,推倒障碍成浮桥,熬过黑暗是黎明。

No.57, 梦想是一把利剑,能帮你扫清障碍;梦想是一盏明灯,给你照亮前程;梦想是一座丰碑,帮你见证辉煌。

No.58, 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怎样避开障碍。

No.59, 渴望成功对销售人员来说,很在程度上就是对高薪有着强烈的渴望,知足常乐的人是不适合做销售工作的,销售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销售员将不断地遭受拒绝与失败,如果没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无法激发起突破重重障碍的雄心。

5.伤害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五

他常对小明进行人身攻击。

夏天在日光下照射的时间太长会损害皮肤。

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便不顾大局而做出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活动。

一次适度的行军并不会使军队这个工具受到什么损害,但是连续几次这样的行军就会使军队受到损害,如果是连续几次困难的行军,那么军队受到的损害自然会更大。

如果一个人受到侮辱损害而又没有力量对罪人直接施行惩罚,这实在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

即使你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你也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

11、他的妻子是一个很柔和的女人,百依百顺。

12、小白兔的绒毛非常柔和。

13、画家画的是一个雍容闲雅的贵妇人,形象逼真,色调柔和,令人惊叹。

14、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6.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六

1、城市住区环境现状

20世纪后半期, 工业污染、人口密集、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使人类逐步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居环境系统, 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城市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从物质环境入手, 而要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出发, 上升到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去认识。

今天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经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不少社区的规划设计只顾经济利益, 片面追求图面效果, 不考虑居住者的真实需求, 结果图纸上光鲜华丽的种种“设计”无法落到实处, 甚至给居住者带来诸多不便……凡此种种,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究其原因, 对人们真实的生活需求缺乏深刻认识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在城市住区设计中, 重新审视人类的基本需求, 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环境,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A.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

生理需要, 如对食物、水、氧气等物质的需要和相应的特殊心理需要;

安全需要, 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两方面;

归属与爱的需要, 人需要自己被集体接受, 需要从他人处感受到被爱;

尊重需要, 包括自尊和被别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 发挥个人潜力, 求得自我的完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如同分层的金字塔, 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 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各种层次的需要连续的波浪式推进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以此观点来审视人居环境, 也可把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划分为从最低级的物质空间的需要到最高级的对建筑的精神满足需求, 如图1。

3、人的需要层次与住区设计

3.1生理和安全需要

在住区环境中, 新鲜的空气, 充足的阳光, 良好的通风, 要求冬暖夏凉、舒适安逸的建筑空间等条件, 是生理需要的具体表现, 也是住宅建筑设计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对此人们已经作了很多研究探索。

安全需要, 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 避免人身和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等, 在住区环境中, 表现为良好的生活功能分区、适当的安全防卫措施。

住宅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私密生活的场所, 在解决了“分得开、住得下”的问题后, 更多的心理需要如追求个性空间和功能多样化等也是必须满足的。因此好的住宅设计应当能够适应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严格区分户内公共、私密空间, 实现“动静分区”、“食居分离”、“居寝分离”要求, 解决“住得好”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高标准住宅的空间组合, 避免将高标准变成简单的面积扩大。

对于住宅中的厨房、卫生间, 应适当提高面积标准或数量, 以满足生活水平提高后厨卫设备增多的要求。为使家务劳动变得更轻松, 厨房、卫生间设计应当在人体工程学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 降低劳动强度;为满足保护家庭内部私密活动的心理需求, 卫生间中的洗漱和便溺功能宜分开布置;还应为增加炊事、干衣等设备留有余地, 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保障操作安全、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各类管道应集中、隐蔽敷设。

住宅还应当更多地体现对老人的关怀, 因为中国正在快速老龄化。据统计, 在中国总人口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在2040年将达到22%, 2055年达到25%[3]。因此, 住宅设计应当更多考虑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生理特点, 尤其是楼梯、电梯、过道等公共交通设施应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提供无障碍居住环境。

3.2归属与爱的需要

家庭生活显然并非居住生活的全部, 在户内生活之外, 人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归属与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等, 这些需要只能通过社会交往、公共活动等群体生活中得到满足。所以邻里关系, 人际交往是居住生活中不可少的。这也是为什么购房者越来越看重社区户外环境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证明, “孤独”、“自闭”等心理疾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离群、缺少社会接触和不参与公共活动所致。因而, 在社区内建立促进人际交往的环境, 对于维护居住者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

目前, 城市居民普遍邻里意识淡漠, 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社会问题从物质环境设计来看主要是因为缺乏交往空间或空间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对单体住宅而言, 住户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宅前入口、楼梯间走道及屋顶平台, 是从私密空间到半公共空间的过渡, 可以通过增强空间尺度的亲切感, 以鼓励驻足停留和日常活动, 形成交往场所;也可以结合建筑的退台设置用于交往的绿化平台, 解决高层居民不愿下楼的问题。为了体现对老年人、残疾人的关爱, 在室外环境中设置适当的无障碍设施如小区道路系统中专门的路线, 坡度不超过2.5% 的步行道;在公共场所设置盲道, 高度变化处同时布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休息场所设置轮椅位等, 鼓励老年人、残疾人的户外活动。

以组团为规划单位的居住区中, 由于视线干扰大、空间围合感和私密性较差, 不利于交往活动, 应借鉴中国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对组团空间进行再划分。与小区内完全开放的公共空间相比, 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 具有围合性、向心性且尺度合宜, 有助于形成“守望相助”的交流氛围。

对于居住区公共空间, 许多环境设计偏好大草坪、大水面, 景观虽美但却不允许进入, 人们只能远看而不能亲近, 实际上丧失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其实人们对大面积室外空间的使用需要“化整为零”, 为居民的健身、聚会、交往等日常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如在场地设计中使用多种形式的铺地、种植高大乔木形成疏林、场地高度适当变化、设置花池绿篱等以增加空间趣味性和吸引力。

3.3自我实现需要

在物质生活丰足之后, 人们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希望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完成社会角色, 以此获得自我的心理满足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在居住环境中, 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适当的物质环境或独特的建筑形象等手段, 来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现代社会中人们闲暇时间增多, 将闲暇时间投入社会交往、身心锻炼和自我塑造活动, 可以给人们带来丰足的物质生活所不能提供的心理满足。因此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当考虑配置足够的社区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如“静态”空间如阅览室、茶室、棋牌功能;“动态”空间如健身体育活动、演艺活动等的活动场地等。

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也表现为对住区内、外环境的个性、文化品位的追求。文化品位高、个性鲜明的居住环境, 除了带给人感官的愉悦外, 更是区别于其他社区的明显标志。人们在对环境个性品位的追求中完成了自我实现的心理过程, 这似乎可以解释以独特地方风格为标志的“新民居”如北京菊儿胡同、苏州桐芳巷小区、成都清华坊和芙蓉古城等在各地广受欢迎的现象——它们承载着厚重历史, 发思古之幽情, 满足了人们在多变的信息时代的心理需求。

城市居民是一个集合概念, 不同个体有不同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 而他们对居住环境却不能自由地加以选择, 这使他们的个性不能充分发展。目前, 居住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室内环境, 但对于整个居住区的环境和空间就无法施加影响了。为了使社区环境具有个性和特色, 鼓励居民参与规划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1970年代, 西方就有这样的实践, 如法国伏曼茨住宅区的改建设计中, 建筑师克罗尔引导住户参与建筑外观的创作[4], 个性化的建筑外观为这一混凝土大板建筑住宅小区带来了生气和活力。住户参与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按照自己意愿塑造生活环境的心理需求, 不仅有可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合乎人性的建筑环境, 而且能使他们在参与公众活动、进行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

4、结语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 居住环境设计的目标应该是为人创造“心灵的家园”。正如在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中指出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这里所说的生活质量不仅在于物质空间的好坏, 也在于对人的高层次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人类需求层次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使城市住区的设计立足于物质空间但不能仅止于此, 要以居住环境为载体, 融合人文、历史、艺术等精神层面的心理需求, 去营造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 程朝翔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2]陈锦富, 刘晖.小康型城市示范小区规划设计评议, 南方建筑[J], 1999.03:56-57

[3]刘松、安置房规划设计中的公众参与, 小城镇建设, 2012.8:55-58

7.其实的近义词及造句 篇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施

生活实际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留心观察,记录在心,同时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更新,进行讲解,给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模拟现实的情况,学习知识。如何具体的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呢?

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在课堂之中,教学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不应当是简单枯燥的教学,还要与多媒体结合,灵活运用电视、电脑等,给儿童展现逼真的现实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用现实的情景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学习节假日活动的课时,我播放了数种节日的影像和图片,再给出各种节日的名称,让儿童去一一对应,猜测这是什么节日。香喷喷的月饼、滑溜溜的元宵、崭新的衣服和热闹的鞭炮等等,这些节日的习俗自然而然就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能拘泥,要多种形式并存。听音乐、看视频、小比赛、角色扮演等,都是活跃儿童的思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好办法。而且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贴近儿童的生活,利于他们接受。

例如,在学习良好习惯的课时,我让儿童分别扮演闯红灯的人和交警,让他们自由的进行对话,儿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童趣,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都积极地要表演。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恶性,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表演和体会,他们会了解这一行为的害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很重,对于教室外面的空间很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必将儿童活动的空间局限于教室、操場、活动区等地方,而是将空间扩大,扩大到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区域之中。

例如,在儿童与自然方面的学习,就可以组织儿童和儿童家长进行野外春游、踏青、植树等活动,让儿童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在游玩的行程中培养与自然的友好关系,教育儿童要对自然友善,要感恩自然,从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自觉遵守各项自然法则,不去破坏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活动时间的灵活性

儿童的教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定要灵活安排和合理分配。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难得的周末,一个恰巧的节日,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儿童和家长进行游戏活动、外出活动、互动活动等,都很适宜。

例如,在一次偶然得知一位学生的家长是消防员之后,我便联系了该家长,约定了第二天下午的时间,让该家长给孩子们演示解说了许多的消防知识,认识了许多的消防指示标志,并且熟记了火警电话119以及该电话的播出,该家长的解说很是详细生动,还带来了不少的用具,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消防课程。

五、活动环境的民主性

现在一直是提倡人本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不只是说说而已,更应该付诸行动。儿童的判断能力差,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情感比较强,在学校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不过我还是在各方面尽力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和想法,让他们可以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玩耍学习。贯彻人本理念、民主性理念,儿童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要同样的尊重。

例如,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之前,我都会将策划好的地点一一展示给儿童,用图片的形式,然后征集孩子们的意见,“这次的活动,大家想去哪里呢?”根据孩子们的支持率,最终决定这次出行的地点。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民主的表现,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这种理念已经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必定影响深远。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日常中处处体现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人员,一定要从日常的生活做起,留心观察,从中提取教学素材,加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如此,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才能让儿童感受实际、学习实际,理解什么是道德,明白什么是法治,从中体会教育的真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时期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真实认识自己、认识外界,树立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意义非凡,应当引起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7).

上一篇:突破企业持续发展的五大拐点下一篇:在快乐关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