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2024-10-1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7篇)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一

一、注意字的大小、整洁、美观。三个要求各1分

二、按要求写字词句 (23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每个字0.5分)

(奴 役) ( 昏 庸) (诠 释 ) (颠 簸) (鸦 雀 无 声 )

(秩 序) ( 蜡 烛) (融 洽) ( 挣 扎) (负 荆 请 罪)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同音字,使其与另外一个字组成词语。 (每个字0.5分)

bó (薄)雾 (搏)击 lí (犁)田 巴(黎)

jiāo(胶)带 (礁)石 jù (惧)怕 电(锯 )

3.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4分) (每个词1分)

悲愤欲(绝 ) 指气息中止. 与世长(辞)辞:告别

负(隅)顽抗 角落 生死(攸)关 所

4.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每题1分)

(1)( B )期中考试了,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

A.邻近B.临近C.靠近

(2)流浪儿童冰冷的心终于被福利站阿姨的爱( B )了。

A.溶化 B.融化 C.熔化

(3)下列与蒙古族族有关的是(B )。

A.泼水节 B.那达慕大会 C.竹筒饭

(4)“华山自古一条道”是说( B )。

A.华山陡难以攀登 B.华山险不易攀登 C.解决问题只有一种方法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黎的解放,画家( C )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和平鸽》。

A. 徐悲鸿 B. 齐白石 C. 毕加索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每句2分 共6分)

1、对于学过的成语,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和理解。(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理解”与“运用”对调)

2、(仿写)爱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爱是 , 。

3、鲁滨逊觉得在这里饿死。鲁滨逊行动起来战胜困难。(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0分)(每个横线0.5分)

1.我们爱你——傣家 竹楼 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 布达拉宫 的巍峨,吐鲁番的 葡萄 、哈密 的瓜,大草原的 羊群 、戈壁滩的 骆驼 。 (3分)

2.在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被哈尔威的精神所打动,你看——“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 忠于职守,履行 做人之道 。面对 死亡 ,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 英雄 的权利。”(2分)w

3.我们被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所折服,“无论如何,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清清爽爽 的剪纸声,我的 心境 与 梦境 就立刻变 有声有色 。”我们忘情于那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中,“每一个舞姿都 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 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 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战栗 在 浓烈 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5分)

五、按要求答题。 (计11分) (每个横线0.5分)

1.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白蛇传》、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 。

2.我非常想读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 《悲惨世界》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和霍金的 《时间简史》 ;想听肖邦的 《革命练习曲》 。

3. 俗话说:“_上有天堂、下有苏杭_”,真幸运,我出生在天堂般的故乡——吴江。虽说苏州地区爱听评弹,但也有喜欢京剧的,票友会上,演员们总是___粉墨登场______ ,____锣鼓喧天__,他们唱得__余音绕梁(字正腔圆)___,演员们的表演真是__惟妙惟肖__。

5.我们领略到了诗圣杜甫的爱国情怀,他说:“__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我们感叹于陆游对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他说:“___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像这样的爱国诗句还有很多,如__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阅读短文

(一) 课内阅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片断)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 着 )羊皮短衣短裤,腰间( 别 ) 一把小锯,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 背 )着一个筐子,( 挂 )一支鸟枪,头顶( 撑 )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1.在文中补上适当的动词。(每个横线0.5分)(计3分)

2.读一读描写鲁滨逊外貌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鲁滨逊想象成这个样子?

因为这样的描写才能生动形象地写出鲁滨逊是一个创造者,发明家,冒险家。

3.这本书是爸爸送给我的,爸爸送我的仅仅是一本书吗?说说你的理解。

不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二)课外阅读:___米兰花___(10分)

小小的米兰花,细微得像碎玉米的米兰花。你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看见你,我总是想起小学时第一个老师,那个美丽、和蔼,像大姐姐一样的老师。她总是把着我的手写字,她的手总是暖烘烘的。有一次我生病了,她把脸紧紧贴着我的面颊,轻柔的发丝抚爱着我,我心中(洒入、注入)了永存的暖流。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她还送我回家,背着我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至今,那条小河还常常从我心里流过,我分明看到小河的浪花飞溅到老师那美丽而和蔼的脸上。

为了山村小学的明天,她散发出全身的清香,飘进农家的幢幢木房,了解我们学习中的疑难,帮助我们攻下一道道难关,直至夜深人静。此时,她却压住阵阵发痛的腹部,拖着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挨、一步三回)地返回在乡间的小路上。啊,敬爱的老师,我多么想放声为您高唱一曲颂歌!

岁月的波涛冲走了我许许多多关于花的回忆,可是小米兰那淡淡的清香却永远(飘溢、飘洒)在我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1分)

2.将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用“——”划出。(2分)(每个括号0.5分)

3.写近义词: 颂歌( 颂扬 ) 疑难( 疑问 )(1分)

写反义词: 高唱( 低吟 ) 细微( 显著 )(1分)

4.用“~~~~”划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1分)(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5.本文表面写米兰花,实际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6.读完短文,你想起了哪些赞美老师的语言?请写两至三句。(2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附加题(20分)

《白鹿洞》的作者是 唐 (朝代)诗人 王贞白 。其中“读书不觉已春深”的下句是“ 一寸光阴一寸金 ”告诉人们时间像金子一样宝贵。(3分)(每个横线1分)

2、《己亥杂诗》的作者是 清(朝代)诗人 龚自珍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 (4分)(每个横线1分)。

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 关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赤壁之战 。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 诸葛亮 ,“凤雏”是 庞统 ,“小霸王”是 孙策 。(10分)(每个横线2分)

5.《城南旧事》作者是中国 台湾 (地名)作家 林海音 写的,主人公最喜欢吃 八珍梅 。(3分)(每个横线1分)

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二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三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四

(一)古诗文复习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两首。

题目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 作者______

作者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此物最相思。(6)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7)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8)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2、补充下列有关“惜时与勤奋”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2)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青天。

()

2、莫愁前路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四、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1、描写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夏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山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歌颂情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映边疆将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想一想,用《登鹳雀楼》一诗的每一字填出一个成语。

白()黄()欲()更()日()河()穷()上()依()入()千()一()山()海()里()层()尽()流()目()楼()

六、补充诗句,并写出作者和诗题。

1、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

3、_______,燕山月似钩。

()___《_______》

4、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___《_______》

5、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

6、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7、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___《_______》

8、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

()___《_______》

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___《_______》

10、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___《_______》

11、本是同根生,__________。

()___《_______》

12、谁知盘中餐,__________。

()___《_______》

13、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___《_______》

1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

()___《_______》

16、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

()___《_______》

1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___《_______》

18、十指不沾泥,__________。

()___《_______》

19、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

()___《_______》 20、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

()___《_______》

2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

()___《_______》

22、大江东去,__________。

()___《_______》

2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

()___《_______》

2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27、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

28、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

29、粉身碎骨全不怕,__________。30、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

3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3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

33、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

34、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

35、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

36、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

37、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

38、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____。

39、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40、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

4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

42、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

4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

44、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

45、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

46、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

47、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

48、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

49、__________,人间能有几回闻。50、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51、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52、__________,八千里路云和月。

53、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54、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55、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56、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57、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58、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59、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60、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61、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62、__________,欲饮琵琶马上催。63、__________,不教湖马度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__》 65、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____》 66、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______》 67、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____》 68、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______》 69、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___《_______》 7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二)古诗文知识测试

一、读诗句,猜猜谜。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

2、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

4、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

6、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

7、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

8、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9、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

三、解释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四、古人常睹物吟诗,盛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像这样的咏物诗你能写出多少呢?请任选下面这些景物中的3样赋诗,注意把诗名和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为下面的图配上合适的诗句。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六、给下面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

1、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边野草花,()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七、按诗意填空。

1、《商山早行》这首诗,作者是___ 朝诗人___。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的情景,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虽然没出现一个“早”字,但却通过___、茅店、___、人迹、板桥、___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2、唐代诗人___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八、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恰当呢?

1、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认真品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诗后练习。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树,绿杨阴里白沙堤。乱花渐欲迷人眼,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浅草才能没马蹄。

1、这首诗共4句诗。每句的后半句被打乱了顺序,请反复品读,用连线的方法使它正确相对。

2、这首诗是()朝著名诗人()所写。此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

3、反复吟读,仿佛自己也正随诗漫游西湖。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把此诗改写成一篇精美的小散文。

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五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8分)

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4、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5、(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6、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7、(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8、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9、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10、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11、(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1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13、(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14、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互助合作)关系或(敌对)关系。

15、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分解者)。

16、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

17、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跳跃的青蛙(机械能)

人跑步(动能)

融化的冰(热能)

电脑(电能)风筝(风能)

太阳(光能)

人的食物(化学能)

水利发电(水能)

18、列举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你经历的能量转换过程。

(1)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光能);(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或电能)→(热能);(3)吃饭后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动能)。

19、火箭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是利用了(物体与空气的摩擦力比与水的摩擦力小)的原理。

二、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对的在()中打“√”,错的打“×”。(24分)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4、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5、化石就是生物。(×)

6、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7、沙漠中没有生物。(×)

8、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9、凡是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10、如果植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遭破坏。(√)

11、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12、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三、简答题。(30分)

1、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答:个人卫生、营养与饮食卫生、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充足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等。

2、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中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3、在家可以怎样节约能源?

答:随手关灯、关电器,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尽量利用耗电量比较小的电器,比如将白炽灯换为节能灯,将功率较大的家用电器换成功率较小的等;节约烧煤,有条件的还可以转变为烧沼气。

四、分析说明题。(8分)

印度洋南部某岛屿上经常刮风暴,那里生长的植物都很矮小,甚至贴着地面生长。你能试着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吗?

6.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篇六

(一)家乡的骄傲---万湾梅子

我的家乡在丹凤,在那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万湾,它因出产李梅而出名。那儿家家户户都栽种了梅子树,少的十来亩,多的达百十亩。万湾它地处县城城西14公里处的棣华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生产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勤劳的万湾人大力发展李梅等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栽植李梅1500余亩,挂果500余亩、年产优质李梅500余吨。所产李梅个大、肉厚、核小、酸甜适中,色浓味纯,远销宁波、广州、温州、福建等11个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李梅已成为为丹凤特色品种。2003年10月万湾李梅生产基地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无公害果业类生产基地。

阳春三月,几阵春雷,梅子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下,跳起优美的舞蹈。几阵春雨,使梅子树枝上绽开了一朵朵小白花,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地披上了银装,不时,还发出一阵阵清香呢!放眼望去,整个万湾村就笼罩在绿海黄浪之中;一到夏天,家家梅子、户户飘香。我的家乡也插上致富的翅膀,奔跑在小康的大道上……

暑假来临之际,我邀请几位同窗好友到万湾散心,这次我们亲身感受了一番果农采收梅子的喜悦场景。

从县城出发,沿着312国道向西行走,清凉的微风引领我们一路欢歌。初升的太阳照在粼粼的河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远远望去,河堤上、田野里、山腰间,甚至村民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栽种着梅子树。梅子树,它有着白杨高大的身姿,桔树婆娑的枝叶。枝枝叶叶浓荫覆盖,每一株果树都高大蓬松,像一把撑天的遮阳伞,整齐划一的万湾新村就淹没在梅子树的绿浪中。

走近梅子林,只看见,一个个梅子好像青中带黄,黄中透红的乒乓球挂在树枝上,上面还结有一层“白霜”。猛然一望,仿佛成千上万个小灯笼挂在树间,放射出火红的、金黄的光芒。成熟的梅子在微风中摇摆,露出甜甜的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只见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正在收梅子,有的搭梯子在树上采摘,有的在树下捡拾,有的忙着将果子按等次分类„„同样红褐色的脸上洋溢着自足的微笑。见到我们的到来,热情好客的果农捧出最好的板栗请我们品尝,我们欣然接受,分享着果农们丰收的喜悦。摘下一个梅子,使劲咬一口,哇,好甜啊!从嘴角一直甜到心里。厚厚的果肉、甜甜的汁水,果肉和果核都已分开了。听一位大妈说:这种梅子叫空心梅,是梅子中最好吃的一种。如果你吃了这种梅子,那种甜甜、脆脆的滋味你一定忘不了。不大一会儿我们不由得也加入到这热闹的摘梅行列之中,同伴们个个喜上眉梢,小鸟般雀跃而去,欢笑声不时在梅林回荡。站在梅林放眼四望,整个万湾就像婴儿睡在摇篮里,任凭河风荡漾,安稳舒适地睡着,脸上还挂着笑呢!是的,家乡的人们是该喜上眉梢的好的生活,这么好的政策,不舒心才怪呢!

有些麻利的果农已经将梅子拿到市场上去买了。市场上好多地方都摆着一筐一筐的大梅子,人们不停地吆喝着:又大又甜的梅子,快来买呀!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上街的人无论是拿兜的、拿筐的,还是拿方便袋的,都要买几个带回去尝尝。一个个成熟的梅子肉厚核小,香甜可口,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不愧是丹凤的特产啊!

如今,万湾李子,它已小有名声了。它不仅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家乡人的果篮,还源源不断地登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迎得了普遍欢迎。它岁岁月月为丹凤人民造福,是丹凤人民的骄傲。

现在,人们把梅子送入加工厂制成各种食品,梅子干是最普遍的,香、甜、细、嫩,什么口味都有,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口味。梅子制成各种食品,如梅子果酱、梅子果汁、果醋„„ 包装也十分精美,有瓶装、盒装等等。

梅子是家乡人民取之不尽,吃之不厌的好水果,是家乡人民的致富希望,它能让家乡人民走上幸福的小康之路。暮霭初升,我们一行还久久不愿离去,临行每人竭尽所能地拎着各自的战利品,如孩童般蹦跳在万湾宽阔的水泥路上,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我还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祝愿家乡乡民们的日子过得犹如梅子,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幸福绵长!

(二)最爱家乡的柿子

东街小学 六年级二班 代妍丽

我的家乡,在陕西丹凤,它坐落在丹水之滨,冠山脚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家乡的房前屋后长满了许多果树,有桃树、杏树、柿子树和苹果树。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几棵长在老家门前的柿子树。

柿子树的树干并不高,但长得很茂盛。它的树枝粗壮,树皮很粗,大的枝条任意的扭曲着,向外四面伸展,生出无数条交叉重叠的小枝。它的树冠很大,冬天是光秃秃的;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的长出淡黄的嫩叶;到了夏天,无数条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简直就像在天空中撑起了一把巨伞。

柿子花是在春天开放的。它小小的,淡黄的,一簇簇,一朵朵,点缀在密密的绿叶中,就像夏夜里闪烁的繁星一样。它的花香清幽而淡雅,引来了无数的蝴蝶和蜜蜂。

柿子花的花期很长,花谢了,小小的柿子就挂满了枝头。它小小的,圆圆的,挺着骄傲的、圆嘟嘟的肚子,坐落在莲花一样的花座上。

到了夏天,树上挂满了圆圆的青柿子。随着季节的变化,柿子一天天的长大,由青变黄,由黄变红,由硬变软,由涩变甜。到了秋天,柿子熟了,树上像挂满了无数个精巧可爱的小红灯笼。秋风吹来,被柿子压弯了的枝头果实累累,在秋风中摆来摆去,就像要掉下来似的。

到了深秋季节,柿叶在秋风中纷纷落下,只剩下黄灿灿、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成熟了的柿子,皮薄而红,肉软而鲜。摘下一个用嘴一吸,一直甜到了心里。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各种维生素及钾、铁、钙、钠、镁、碘等矿物质,甚至超过了苹果、梨、桃等水果。

柿子的吃法也很多。软柿子去皮和面,烙成柿子饼,香甜可口;破柿子可以做成食醋,真是又酸又香;硬柿子可以把皮削掉,用线串起来挂在屋檐下,风干后把它压扁,就变成了干柿饼。我们老家每年过春节,都是用这种干柿饼来招待客人的。

7.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毕业 篇七

《郑成功》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 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台湾和建设台湾的事。文本赞颂了郑成功的爱国情结与充满民族精神的品格。全文没有一处写到人物的外貌, 所以人物形象的初始化印象并不能感知。但作为写人的文章, 我们又确实需要凸显人物形象, 这形象从何处来, 形象的根源最终回归到人物作为社会人的本质上来, 社会人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 这也最终成为人物形象的根源。教学此类文章, 应该首先关注事情的发展状况, 在事件的发展之中来关注人物形象, 品味人物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物形象及人物品格的确立依赖于事件本身, 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的褒贬措辞, 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给读者的品味空间。

基于《郑成功》的教材解读:

一、抓拓展, 体验形象

《郑成功》这篇课文中, 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 在学生头脑中只有“民族英雄”四个字, 并无其形。因此, 如何让“英雄”二字放大, 并将其形象、品质等立体展现出来, 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 让“英雄”的概念及标准真正深入学生头脑中是我们必须做的, 但现在学生只能感知不能表述。何谓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为民族或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 这仅仅是逻辑的推断, 而真正反映出来, 必须立足于文本所透露的事件, 在这里事件就是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不幸被荷兰侵略者所侵占, 民不聊生。郑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 看到这种情况又气愤、又激动, 立誓要收复台湾。于是, 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修造船只, 聚集粮草, 操练海军。”在“严明的纪律下, 整肃的军容下”充满“必胜的信心”, 阅读之中, 想象之中, “爱国、严明、有信心”的郑成功出现了, 这是在开始阶段建立起来的人物的初始形象。但文本在这个地方没有详细叙述, 所以要真正感悟这初始形象必须抓住关键处有效拓展, 比如, 当郑成功看到自己训练的海军时, 会说些什么?这样, 模拟他的话语, 其形象也就在模拟中不知不觉生成了。

二、抓字眼, 感悟形象

“信心是胜利的前奏, 真正的战斗在海上。”文本第五小节主要写作战的过程, 也是展现人物的最佳段落。可细细一读, 第五自然段并没有直接写到郑成功, 而是写到了郑军官兵, 写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及作战的机智。其实, 这就是作者描写的巧妙, 通过官兵的英勇作战, 衬托出郑成功的英勇、机智及指挥有方。另外, 通过荷兰侵略者失败时的狼狈与郑军胜利时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更能展现郑军的精神面貌, 为郑成功真正“民族英雄”形象的树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次战斗中, 敌人“企图负隅顽抗”, 写出了敌人即使拥有铁甲舰和大炮等先进武器, 但面对郑家军的“训练有素”, 仍显得“畏惧不堪”, 敌人面对舰船被“炸”时的“惊恐”与郑家军乘胜时的追击, 有力地再现了郑成功所率领的部队的强大。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反过来“强兵之上有强将”, 也正衬托出了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英勇无畏、机智及其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抓细节, 生成形象

收复台湾的过程通过战场的描述到此可以说是结束, 其“英雄”造型渐已露出, 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罢笔。如果说正面战场给予郑成功的“勇猛无敌”的“英雄”的话, 那后来台湾同胞的迎接无形又从另一侧面———“爱民, 亲民”展现其人物形象。如果是一员“暴将”, 人民是否会欢迎他, 经历了殖民侵略的台湾最怕就是军队, 而此时对郑家军的迎接礼节却如亲人般, 不正是对“爱民如子, 惜民

雄”的承认吗?文本从正面写到酋长的迎接, 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 以及那迎接的群众自发放鞭炮, 载歌载舞, 无不诉说着台湾同胞内心的欢喜, 无不体现英雄人物形象的延伸与拓展, 不仅收复了台湾, 又收复了人心。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是郑成功的“民心工程”, 真正架起了大明王朝与台湾的沟通桥梁, 从而使台湾同胞与明朝人民融为一体, 这样的“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又是什么呢?

收复是体现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 建设台湾是后续, 但这个后续又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将郑成功完整的形象展现, 不仅是战场的英雄, 爱国的英雄, 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英雄, 略写主要是为了体现文本在结构上的“详略主次”。

综观全文, 全文依着一条主线“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 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并依次展开事件场景, 在事件的叙述中道出“民族英雄”的本质, 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关于苏教版第十一册《郑成功》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引进“英雄”主线

(1) 板书“英雄”, 请学生述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 谈论何为“民族英雄”就是在为本民族或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 并出示人物“郑成功”。

(3) 请学生谈谈对郑成功的了解。 (初步建立第一印象)

(4) 本文主要讲了郑成功的什么事?

引导说出基本内容: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 再建设台湾的事。

(5) 问: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都做了什么?面对这种情况, 郑成功都说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问卫兵……”指名朗读并找出不同点。“郑成功一听是台湾, 便慷慨激昂地说”与“郑成功一听是台湾, 便说”相比添加了修饰词, 感受加修饰词的好处。

(6) 郑成功是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的一句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 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内容,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生活体验的迁移, 让“英雄”概念初步植入学生心中, 但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完善, 需要通过一定的场景来让学生进入议论场面, 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 郑成功的“民族情感”在学生心中被点燃, “慷慨激昂”语调及内涵自然领悟。)

2. 展开“收复”场面, 呈现“英雄”本质

(1) 为了收复台湾, 郑成功将怨恨与愤怒放在心中, 他先做了什么?引出第四小节, 学生自由读完后, 说出自己的收获。

(2) 准备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想象一下, 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郑成功在修造船只遇到困难时, 心里会想些什么?

最后胜利, 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 离渡海远征不远了, 你作为一名士兵, 你会想。 (出示“渡海远征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感悟“终于”一词, 体会收复之心急迫;操练时准备时间之长。)

(3) 过渡:瞧, 这就是郑成功的军队, 出示“绵延十几里, 风帆蔽空, 战旗招展……”模拟采访, 采访郑成功:看到你训练的这支军队, 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演示, 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门, 让历史的车轮再现, 感悟必胜的信心, 让“严明, 信心足”的郑成功形象得以展现。)

然段。

(5) 概括:此时, 在你的脑海里, 郑成功给你怎样的印象? (英勇机智)

(6) 战争结束, 郑成功来到台湾, 看看, 台湾同胞表现又怎样?

出示: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 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郑军官兵到台湾的场面 (第六小节) 。

同是军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突出郑成功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的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字词的感悟, 从辨析的角度看出郑军官兵的英勇, 有效地引读文本, 这样, 让学生在自我体会中确立郑成功真正的“民族英雄”形象, 在朗读中升华成自己的内心情感!)

3. 略谈建设台湾, 体会结构之美

(1) 过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从此就坐镇台湾, 他为台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自由朗读)

(2) 谈论“把台湾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的目的是什么。

(3) 郑成功仅仅收复台湾行不行? (不行, 长年的战争使台湾人民的生活艰苦, 光收复不建设, 这种现象不能根本解除。)

(4) 为什么不详写建设台湾呢?

总结:一篇文章要真正展现人物的形象, 面面俱到是不行的, 只有抓住典型, 才能真正展现人物魅力, 这叫详略得当。

上一篇:办公室第一季度工作小结下一篇:小学生本教育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