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项管理制度

2024-07-10

十六项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一

护 理 十 六 项 核 心 制

2016年

目 录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03

二、病房管理制度........................................04

三、抢救工作制度........................................04

四、分级护理制度........................................05

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06

六、查对制度............................................07

七、给药制度............................................09

八、护理查房制度........................................10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1

十、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1

十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2

十二、术前患者访视制度..................................12

十三、护理文件管理制度..................................13

十四、护患沟通制度......................................13

十五、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16

十六、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8

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二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病房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参与。

(二)严格执行陪护制度,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主管护士应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三)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应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五)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六)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

(七)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八)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九)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十)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

(十一)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三、抢救工作制度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二)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七)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八)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特级护理:

(一)使用对象: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

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一级护理:

(一)使用对象: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二级护理

(一)使用对象: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级护理:

(一)使用对象: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

(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 过15分钟。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手术后患者、待产妇、分娩后、小儿患者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四)对规定交接班的毒、麻、剧、限药品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

(五)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接班者应提前10-15分钟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手术、小儿患者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七)交班内容

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

(八)交班方法

1、文字交接:每班书写护理记录单,进行交班。

2、床头交接:与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重点交接危重及大手术患者、老年患者、小儿患者及特殊心理状况的患者。

3、口头交接:一般患者采取口头交接。

六、查对制度

(一)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

(三)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

(四)输血: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五)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六)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核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确保无误。

(七)手术查对制度

1、六查十二对:

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八)供应室查对制度

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酶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9、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七、给药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

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八、护理查房制度

(一)护理部主任查房

1、护理部主任每日随时轮流巡回查房,查护士劳动纪律,无菌技术操作,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以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服务态度等为主要内容,并记录查房结果。

2、每月进行专科护理大查房一次,有详细查房结果。

3、选择好疑难病例、危重患者或特殊病种进行查房。事先通知病房所查房内容,由病房护士长指定报告病例的护理人员进行准备,查房时要简单报告病史、诊断、护理问题、治疗护理措施等,查房完毕进行讨论,并及时修订护理计划。

4、每月按护理工作要求,进行分项查房,严格考核、评价,促使护理质量达标。

(二)科护士长查房

1、每日上午巡视病房,查病房秩序和护士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

2、每两周进行一次专科护理业务查房,方法同护理部主任查房的要求。

3、定期抽查护理表格书写情况和各种表格登记情况。

(三)护士长查房

1、护士长随时巡视病房,查各班护士职责执行情况、劳动纪律、无菌操作规程等执行情况。

2、每两周一次护理业务查房,典型病例或危重患者随时查房。并做好查房记录。

3、组织教学查房,有目的、有计划,根据教学要求,查典型病例,事先通知学员熟悉病历及患者情况,组织大家共同讨论,也可进行提问,由护士长做总结。

(四)参加医生查房:

病区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每周参加主任或科室大查房,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和护理工作质量。

(五)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三级业务查房。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方式

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象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三)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十、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护理部定期检查考核。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三)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用后督促医师及时开处方补齐,每班交接并登记。

(四)内服、外用药品分开放置,瓶签清晰。

(五)各种抢救器械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六)供应室供应的各种无菌物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发放。

(七)对于所发生的护理差错,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并上报护理部。

(八)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九)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用电安全。

(十)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内容包括:皮肤压疮、患者跌倒、导管滑脱、意外伤害、用错药、打错针等护理事件。

﹙二﹚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及当事人第一时间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抚工作,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护士长及时组织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组织科室有关人员开展讨论,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记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后果、处理及防范措施,上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

﹙四﹚科室在组织调查护理不良事件过程中,应当专人保管相关病案和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五﹚一般不良事件发生后要求24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报告护理部及医教办。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十二、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一)为了更好地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地完成手术,手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访视。阅读病历,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体重、文化程度等),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入路、各种检验结果,有无特殊感染、配血情况、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三)做好术前宣教工作:

1、向患者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水,勿化妆,去掉饰物、义齿、更换手术衣裤等。

2、介绍手术、麻醉体位的配合方法及重要性。

3、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时注意事项等。

(四)访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护士态度要热情,主动自我介绍,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告知,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五)访视内容要认真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

十三、护理文件管理制度

(一)病室护士长负责管理,护士长不在时由值班护士负责管理。各班护理人员均要按管理要求执行。

(二)医疗文件必须保持整洁,各种记录单应按病历排列顺序整理,不得撕毁、涂改或丢失。用后归原处。

(三)病人不得自行携带病历出科室,外出会诊或转院时,只许携带病历摘要。

(四)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定时检查医疗文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五)出院患者的病历整理后由护士长总检查一次,风进入病案室后的病历不得再借 进行重新修改。

(六)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其病历须按规定装订,由病案室负责保管,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

(七)病室交班报告本,按要求记录,用完后妥善保存1年,以备查阅。

(八)标有医疗机构的病案本、单、册以及处方,各种检查申请报告单,证明文件等,只限于本单位使用,不得转卖、转让和出借,其他医疗机构不得冒用。

十四、护患沟通制度

为提高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等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增

加患 者的健康知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护理安全,化解护患矛盾,更深层次提升护理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一、护患沟通时间:护患沟通贯穿于患者从门诊到住院、出院、出院后整个过程。

1、门诊设立服务咨询台、健康知识咨询台、投诉台。导诊人员负责接受患者咨询,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并行分诊、导诊等。

2、患者入院,由责任护士介绍病室人员、环境、医护人员等。

3、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护士在患者检查、治疗、护理、手术、处置等前、中、后均应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说明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等。并有针对性的做好饮食、卧位、药物、休息等方面的宣教,交待医药费用等情况。

4、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交代休息、饮食、功能锻炼、服药、病情观察、复查及其它注意事项。

5、接受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及电话咨询,负责对重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二、护患沟通方式

1、床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2、分级沟通: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序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沟通,尤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苗头的,要重点沟通。

3、集中沟通:召开患者及家属工休会议、征求意见并进行健康教育

讲课。

4、出院访视沟通。

三、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人员应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技巧,讲究语言的艺术修养,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倾听,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2、沟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和家属的社会及心理状况。

3、沟通语言应通俗易懂、简单明确、避免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句。

4、对有严格要求的注意事项,必须明确无误,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待清楚,绝不能含糊不清。

5、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语言讲究科学性、针对性。

6、对丧失语言能力的、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实施患者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的行为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用书定形式进行沟通。

7、对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一护,护一护之间要求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护士长向家属进行解释,避免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的疑虑心理。

十五、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化验。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 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二)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值班医师,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 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④ 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十六、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片上做标记。

(二)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三)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四)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五)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六)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

负责回收。

(七)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八)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十)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十一)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十二)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等执行相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十三)特殊疾病和感染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2.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二

1 出台农技推广六项制度

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基础。用制度管人, 靠制度管事, 用好的制度保证好的结果。为了督促做好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六项制度的落实, 2009年城厢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六项制度的通知》 (莆城政[2009]295号) , 明确各项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和对象、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

2 有效落实六项制度的措施

刚性的制度执行是要务。明确制度细化、具体化, 提高执行力。城厢区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日常记录,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认真抓好六项制度的执行。六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治理了工作环境, 充实了工作内容, 整顿了工作秩序, 基层农技推广实现了规范管理。

2.1 健全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

为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城厢区不断健全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2013年10月城厢区农业局制定了《关于上报城厢区农业局事业单位第二轮岗位设置方案的请示》 (莆城农[2013]249号) 。2013年12月城厢区公务员局批复了《关于城厢区农业局所属事业单位第二轮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意见的函》 (莆城人[2013]94号) 。同时科学制定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按照年龄、学历、专业资格、技能水平等条件, 实行人员聘任上岗制, 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通过以岗定人, 制定岗位职责, 建立培训学习制度、坐诊制度、考勤制度、工作日志制度、资料信息库制度、服务投诉制度等, 实行坐诊登记制、挂牌上岗制、首问负责制及限时办结制, 促进农技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2.2 拓展服务,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建立农技推广明白卡, 分发到科技示范户或张贴在明显位置, 公开服务电话、服务内容, 做到农技人员人人都有明白卡、科技示范户户户都有责任人、科技示范片片片都有明示牌。

完善农技指导员联村入户推广责任制, 进一步量化工作指标, 实现推广目标。农技指导员从单纯说教转变为理论与田间操作示范相结合, 从单纯的产中技术服务扩展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信息、政策等综合服务, 服务农民实现“零距离”对接。

2.3 拓宽渠道, 完善培训机制

2.3.1 拓宽农技知识更新渠道, 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采取异地研修、市局继续教育培训、区镇集中办班、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 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 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推广服务能力。每年开展集中培训的人数达100名以上。2011年城厢区选派两位技术指导员分别参加农业部第六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进修班、农业部第八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 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为2011年成功开办12所农民田间学校奠定扎实的基础。5年来利用全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系统, 组织区、镇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4 500多人 (次) 参加视频教育培训, 并通过网络问答与专家互动。通过多种方式的农技培训, 城厢区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持续提高。

2.3.2 开办流动夜校和农民田间学校, 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创新思路转变方式, 接地气, 下基层。城厢区组织农技人员利用科技示范户、农民群众晚上休闲时间, 进村入户, 开办基层农技推广“流动夜校”, 通过现场播放农技科教片、进行农技咨询解答、发放农技资料等方式, 并现场组织农技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帮助科技示范户、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高他们科学种田水平。5年来按照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开办了23所农民田间学校, 帮助农民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2.3.3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注重现场观摩与学习交流

5年来, 城厢区先后举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果树栽培培训、村级农民技术员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等多个培训班, 授课专家还现场一一解答基层农技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激发了学员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科技示范户培训上, 由农技推广人员和技术专家组将实用技术培训送到镇 (街道) 、村 (居) 、户, 技术指导员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分类指导。5年来先后组织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农民技术员10 320人 (次) 到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实训。

2.3.4 延伸培训范畴, 拓宽农技推广服务对象

5年来, 城厢区农业局联合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到武警城厢中队建立科技拥军劳动实践基地, 向武警城厢中队赠送空调、彩电、科技书籍300多册, 制定了人才培训计划, 开办了城厢区科技拥军农业主推技术培训班, 为武警学科技、学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5年来协助区残联举办城厢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13期, 详细讲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 鼓励他们活学活用、勤劳致富。

2.4 加强监督, 细化绩效考评机制

有效的制度监督是保障。2010年城厢区进一步完善《城厢区局属公益性农技人员考核办法》、《城厢区镇街公益性农技人员考核办法》, 每年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年度考核。考评采取民主评议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民主评议主要是测评农技人员的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 绩效考核是考评全年规定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农技人员在接受考核时均要提供书面工作总结、工作日志并进行述职。

在此基础上, 城厢区还制订了《城厢区技术指导员考核考评细则》, 组织考评人员进行项目技术指导员量化考评。项目考核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一年度技术指导员考核工作, 将结果与农技人员的报酬挂钩, 对上一年度项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农技指导员进行表彰, 鼓励、促进农技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解聘了职责落实不力的农技推广指导员, 重新挑选合格的农技人员充实到推广队伍中来, 塑造全区农技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

2.5 创新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机制创新是动力。2009年出台了《城厢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2010年制定了《城厢区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度》、《城厢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制度》, 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一是积极发挥科研教学单位技术优势, 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健康发展, 发挥典型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 提高示范社的带动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多元化农技推广的新载体, 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以补助项目带动为契机, 发展壮大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 提高组织化程度, 发挥社会化服务作用。四是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成为增收致富新引擎。五是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12316”农业服务热线、城厢农业短信群发平台和手机热线为群众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 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3 经验和启示

3.1 完善制度, 强化监督

不断完善农技推广六项制度, 进一步明确责任, 对工作目标和任务量化、细化,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定期培训, 提升能力。

3.2 探索创新, 拓展服务

探索创新, 使服务的内容和对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以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 推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转化应用提速。

3.3 转变方式, 提高效能

创新思路转变方式, 增强基层农技推广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 应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城厢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服务热线、流动夜校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平台, 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把农业“五新”推广到村到户到田, 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树立基层农技人员良好形象。

摘要: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城厢区有效落实农技推广六项制度的措施, 总结了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农技推广,制度,落实,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许晨昕, 许建新.莆田市城厢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 2011, 29 (2) :60-63.

[2]许晨昕, 许建新, 郭雪冰.莆田市城厢区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 2012, 30 (2) :89-91.

3.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三

今年,中央组织部将集中推出六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

一是出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规定,进一步提高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的科学化、规范 化水平;

二是出台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的规定,使之成为机关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是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规定,进一步疏通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的渠道;

四是出台地方党委全委会对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充分发挥全 委会在干部任用中的作用;

五是出台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合理设置职级结构,增强职级的激励作用;

4.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四

“一档“即督促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含申证全套资料、有效期内的检验设备检定证书、产品标准或有效备案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委托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备案材料、自查报告及审查等)。

“二书“即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承诺书》和企业内部层层签订的责任书。“十六项纪录“即:

1、生产环境卫生自查纪录(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等进行自查);

2、设备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纪录(企业应定期对必备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

3、停产和开业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纪录);

4、进货验证纪录(如实纪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验证情况等内容);

5、原料领用出库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领用出库等纪录);

6、生产投料和过程控制纪录(生产投料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并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点纪录);

7、产品出厂检验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的每个批次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异议对应的检验报告纪录,包括查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

8、产品检验比对纪录(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产检验的,应按规定到具有资质的检测记过开展比对检验,进行实验室检测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纪录);

9、不合格品处理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纪录,同时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纪录);

10、产品销售纪录(企业应对销售每批产品建立和保存销售纪录,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检验合格证号、交付控制、承运者等);

11、产品召回处理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主动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纪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纪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12、企业人员健康管理纪录(惬意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纪录);

13、企业人员培训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纪录);

14、消费者投诉受理纪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纪录,包括投诉者姓名、联系方式、投诉的食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投诉质量问题、企业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15、风险信息反映纪录(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作出反映,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纪录);

16、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纪录(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立和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纪录)。

一报告企业如现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须立即报告当地质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

5.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 篇五

1、严禁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更不得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2、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个人装束不安全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现场和工作岗位。

3、严禁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特种设备作业和特殊工种人员独立顶岗作业。

4、严禁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聊天开玩笑、嬉戏打闹,分散注意力;上班时间,不准脱岗、睡岗、串岗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5、严禁未经授权严禁进入危险区域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

6、严禁发现事故隐患时不排除不报告,出现事故征兆时不采取措施;冒险作业。

7、严禁用手代替工具操作、攀坐不安全位置和在起悬物下作业停留。

8、严禁使用失效的安全用具、消防器材和生产工具;不得使用无接零、接地、漏保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和手持式电动工具。

9、严禁使用安全附件和防护装置失效的机械设备或受压容器;不得擅自拆除防护、照明、信号、防火、显示仪表和警示标志等安全装置。

10、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改动、挪用、损坏消防设施和防爆装置。

11、严禁开启、关停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12.严禁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

13、严禁在车间内吸烟及穿戴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鞋帽进入车间。

14、严禁在易燃易爆区使用非防爆的电器、电讯与音像设备器材。

15、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必须进行物料安全隔绝。

6.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六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上级法院便民、利民措施,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 设立立案信访大厅,方便广大群众诉讼,实现当事人立案、交费不出大厅。在大厅内设便民服务处,为当事人提供座椅、长桌、报刊、饮水设备、安装磁卡电话,公示法院及各部门职能、受案范围、办案程序、收费标准,诉讼须知等。

第二条 严格落实信访接待、首问负责制和院长接待日制度,坚持分级管理,依法及时办理人民来信来访。改进来访接待方式,接访人员必须着法官服上岗接待。在态度上要做到耐心细致,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杜绝对来访群众的冷、横、硬、推、拖现象。对于申诉来信做到有信必复,并确保在五日内答复来信人;对于来访群众做到来访必接,能答复的立即答复,对反映司法作风方面的问题,要求领导接待的,有关领导要认真接待。对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严重问题或重大事件,要及时汇编摘报,报送有关领导和上级机关。

第三条 健全诉讼指引制度,除在大厅内公示诉讼须知等制度外,实行诉讼风险提示制度和诉讼保全提示制度,确保当事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制定《诉讼风险提示书》向当事人发放,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权利和义务,按照案件分类提示诉讼请求不当、丧失诉讼时效、不按时缴纳诉讼费用、举证不能、举证超过时限、举证不合格、申请暂缓执行、执行不能等方面的诉讼风险,努力使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好诉讼权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立案阶段即对当事人进行诉讼保全提示,以保证案件审结后顺利执行。

第四条 积极推行预约立案、预约接访等项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当事人立案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行动不便又无力聘请律师的残疾或老年当事人,可以提供预约立案或者预约办案服务,方便当事人。

第五条 对当事人的申诉和再审申请,要依法认真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7日内依法受理,并及时组成合议庭进行复查听证,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3日内给予答复。

第六条 严格执行诉讼费收取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扩大收取标准和范围,不允许向当事人变相收取其他费用。第七条 对下岗职工、贫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要按有关规定并经有关领导批准,予以司法救助,可以先缓交诉讼费,结案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减免,同时对此类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并注意减免手续的再次审批和缓交诉讼费的追索,立案庭要建立缓交登记和结案后的诉讼费追索登记。

第八条 认真执行审限规定,及时清理未审结案件。对超审限案件予以高度重视,采取警示、督办等措施清理超审限案件,杜绝边清边超等现象。

第九条 建立和完善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减轻涉诉群众诉累。严格执行最高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采取简化审判程序,争取当庭调解、当庭宣判,加快案件审理速度,提高诉讼效率。

第十条 规范诉讼调解工作,提高诉讼效率与质量。在审判民、商事案件中,努力把调解贯穿于整个审判过程,积极探索庭前调解,强化庭审中的调解,做好宣判前的调解。对于当事人一方有调解意愿的案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努力促使当事人化解矛盾,定纷止争,达成调解协议。在工作中,坚持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不得强制调解,不得以判压调,也不得以调解拖延办案,应从案件本身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处理案件,当事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侵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审查后可以依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同时,积极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的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大力配合司法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第十一条 基层法庭要根据实际,在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在旅游风景区、集贸市场等地及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易发地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流动立案、办案,当即调解,当庭结案,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案件,有罪依法判罪,无罪依法放人,杜绝对被告人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第十三条 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件的审判,制裁职业中介机构欺诈行为和用工单位拖欠工资行为,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促进劳动用工制度的完善,维护劳动市场的正常秩序。对于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劳动争议案件要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纠纷,及时受理,并在准确界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作出公正裁判。对发现职业中介机构存在欺诈或者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予以制裁。

第十四条 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为行政机关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行为提供司法保障。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权,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涉及行政机关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的案件,加快审理,及时结案,防止违法行为者利用诉讼程序阻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只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予适用。在办案中,发现行政机关在整治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中有违法行为或者不规范行为,在依法裁判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第十五条 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在审判中,对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都要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

第十六条 确立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庭,合议庭,审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聘请妇联、教育等部门的同志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法促进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挽救和改造。

第十七条 认真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保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开庭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出庭,并保障法定代理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开庭审理前,必须就开庭程序等事项向未成年被告人做详细介绍,开庭审理时应当充分听取未成年人对指控事实、证据以及自己行为性质的意见、保障未成年被告人行使各项诉讼权利。对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宣告无罪当庭释放。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同时,加大 对家庭暴力引起的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受理因家庭暴力引起的婚姻家庭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在审理涉及婚姻家庭、赡养、继承、抚养、收养等民事案件时,对家庭暴力的受侵害方的合法权益,依法充分予以保护和照顾。

第十八条 加强对涉农案件的审理,打击和制裁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权益。依法及时审理涉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政案件,减轻农民负担。依法制裁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妥善处理承包合同纠纷,及时审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坑农、害农案件,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认真开展人民代表联络工作,设兼职联络员,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络渠道,多方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办理。

第二十条 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把树立司法文明形象和提升司法权威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对司法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在办案过程中,要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群众可凭身份证领取旁听证旁听案件审理。严肃法庭纪律,保持审判人员的良好形象,体现司法文明和司法权威。

第二十一条 实行判后答疑制度。对于我院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判决前后向当事人充分说明认定事实证据、适用法律以及作出裁判的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二条 实行裁判文书公开查阅制度。人民法院应当允许社会公众凭身份证查阅已经生效的裁判文书,并采取多种形式方便社会公众查阅。

第二十三条 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执行难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杜绝执行人员以权谋私。认真执行不预收申请执行费制度。在执行到被执行人财产时,按照已执行财产的比例扣划申请执行费。

在有执行内容的裁判文书上附注申请执行期限,避免权利人在申请执行期限届满时,未能及时主张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平等保护当事人债权,对多个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的案件实行执行标的款向社会公示制度,还当事人知情权,推行重大执行事项公开听证和执行全程公开制度。在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变更执行措施、中止执行前,要组织当事人进行公开听证,确保公开性和公正性。对已全额执行或被申请人部分履行的财、物,应在十日内全部移转申请执行人。实行穷尽执行措施告知制度。对于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在穷尽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等有关情况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

规范评估、拍卖、变卖制度,对被执行财产进行评估、拍卖时,一律以公开方式确定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减少和杜绝中间环节出现的腐败问题等。

当事人提供了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的,应立即采取执行措施,对查封、扣押的物品要妥善保管,严禁动用并及时处理。

定期公布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的被执行人名单,鼓励群众举报和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严格履行回避制度。审判人员、诉讼代理人具有法定回避情形的,一律回避。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不论是否产生危害后果,一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加强法官职业约束,规范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关系,确保司法公正。法官不得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场所私下会见案件一方当事人及其律师,法官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辩护人,不得为律师介绍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业务。对于法官有妨碍司法公正行为的,应当视其情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给予处罚。

7.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七

1 概述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内涵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根据理论上的分析以及文献的表述,可以对医院信息系统下这样一个定义: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手段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并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支持医院全方位的运作,包括医疗、教学和科研。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医院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一个信息高效利用的技术环境,在相应的组织和人的配合下发挥其信息支持作用。医院信息系统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为医院的效益来源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而医院信息系统并不能提供任何医疗服务;医院信息系统能带来的是间接效益,即通过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间接地为医院创造效益。我们可以从电话出现之前、电话时代和计算机网络时代三者的比较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在电话出现之前,医院里的信息交流非常困难,比如说多科室会诊,需要分别跑过去预约各位医生,如果临时有变通知起来也很麻烦,工作效率非常低下;电话时代里,只需打几个电话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医院信息系统比电话系统更进一步,电话只能实现信息的流动,而医院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流动,还能进行信息的存储、加工、分析等工作,在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因此也更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

具体地说,医院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1)管理信息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医院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仅工作人员处理这类事情的速度加快,而且其正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共享性和传输速度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如:门诊病人的一般信息当他住院、出院、付费时,就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传输到相关部门。(2)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数量化提供了技术保证,可以使各种先进的管理控制技术得以应用在医院管理实践中,从而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例如: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监控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成本、医疗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供决策者参考。(3)临床医学信息系统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疗工作更加准确、及时和富有效率。医护人员可以随时从网络中查询病人以往的情况;各种检查报告可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医生手中;远程会诊使得医生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各种会诊讨论;遇到疑难杂症时可通过查询数据库及时得到有益的线索等等。(4)医院信息系统增加了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可以有效杜绝各种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现象,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5)医院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利用能力,从而使医院最高层决策者有可能掌握医院全面情况,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减少内耗。(6)简化医院内外信息传报工作。医院每年都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机构递交大量报表材料,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将大大简化这方面的工作并可以保证其连续性、准确性。(7)促进教学和科研。大医院尤其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往往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医院信息系统将快捷、完善地为科研工作提供资料,而多媒体实时教学将大大增进教学质量。

1.2 医院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般而言,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系统、临床医学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其中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医院每天正常运转的信息处理,如财务收支、物资供应、处方情况、医疗管理、护理管理等;临床医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医务人员提供临床数据通讯支持,以使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得有关的病人数据,支持其临床决策工作;专家系统即人工智能系统。

从结构上来看,医院信息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数据处理层、信息加工层和决策层。数据处理层负责特定对象的信息采集和输入;信息加工层主要负责信息的整理、汇总、分析,并决定信息的流向,是信息系统的技术中心;决策层则根据所传输过来的信息作出相应决策,反馈至原对象。

美国国会曾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管医院信息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何,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能收集和永久储藏医院全部数据;(2)能随时提供管理和医疗需要的各种数据;(3)具有支持医院运行和医学研究工作的数据库和软件;(4)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通讯的功能;(5)具有安全性、可扩充性和友善的用户界面。

2.3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

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应用到医院各个部门,各子系统间存在大量交叉,如财务管理涉及到几乎所有部门;病案管理与护理信息管理也有很多重复。其应用包括:(1)临床病案管理子系统:主要目标是计算机存储和使用病案,即所谓“电子病案”。电子病案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存储、查找;便于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困难在于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投资和人员培训;病案信息的输机也是个大问题;计算机如果出错则将严重影响工作,因此还得保留书面记录,即实行“双轨制”。(2)临床护理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嘱产生各种治疗计划单据,帮助制定护理计划;也可用来进行护士培训。(3)实验室信息管理子系统:管理检验申请并将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报告临床。(4)药物信息管理子系统:可全面管理监督药物的使用、药品费用、药品信息、药品供求等情况。(5)医技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技术检验结果如CT图像等的存储管理和传送临床,近年发展迅速的PACS技术就是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6)出入院管理和财务管理子系统。(7)医院事务管理子系统:管理包括人事、物资供应、后勤等医院事务。

2 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医院运转的日趋复杂,医院有可能也有必要全面建设自身的信息系统,加强医院信息管理。建设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地,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下列步骤,逐步推进:

2.1 制定总体规划

由于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任务的复杂性,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之前进行良好的总体规划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盲目地、无计划地开发信息系统可能会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根本不适用,造成人财物资源的极大浪费。计划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的医院,首先应组建一个专门小组进行总体规划。这个小组必须应该包括医院的各级管理者,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的专家,医院各主要职能部门的代表,计算机专家等。

在总体规划阶段,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明确本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无论从功能要求上和规模结构上来说都是大不相同的,不同性质的医院对信息系统有不同要求。(2)明确本院的基本条件。如经济能力、人员素质、配套设施、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3)明确原有信息系统的基本状况。如流程、缺陷、范围等。(4)明确医院信息系统发展步骤。一般来说,医院无法一次性完成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因此必须确认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优先顺序,明确哪些部门或项目易于发展信息系统,哪些部门或项目存在较大困难。必须明确本次建设所涵盖的范围。(5)评价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构成方案。例如是选择以各个部门为单位构建还是以各功能子模型方式构建,评价各自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本院的方案。(6)评价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常见的开发方式有三种,各有优缺点。(1)自主开发:优点是适用性好,修改、维护容易,开发费用低;缺点是开发周期比较长,可扩充性差。(2)联合开发:优点是针对性强、适用性好、技术有保证;缺点是周期太长。(3)直接购买商品软件:优点是周期短、风险小、运行稳定、技术有保证;缺点是适用性差、开发费用高、修改维护依赖于开发商。在美国,大医院由于具有较复杂的功能和很多特殊要求,一般自主开发医院信息系统;中小规模医院则一般主要购买商品化软件。(7)评估不同方案的成本一效果、有效性,选择最佳方案。(8)确定开发进度和阶段目标。

2.2 系统开发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具体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按照规划中确定的总体方案和开发计划进行具体的系统开发。按照软件工程要求,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2.2.1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就是按照总体规划中所定的开发项目,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医院的需求,提出医院信息系统的逻辑方案。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主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医院哪些需求等情况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步进行物理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系统分析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系统的初步调查。主要目标是从系统分析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观察新项目有无必要和可能进行开发。(2)可行性研究。在大致明确系统规模、项目范围和目标后,对所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各种可能方案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运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进行研究评价。(3)原有系统详细调查。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明确其薄弱环节,找出要解决的问题。(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明确医院的信息需求,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完成系统说明书。

系统分析所主要采用的工具包括数据流图、数据词典、结构化语言、决策树、决策表等。此外一些非结构化方法如系统流程图、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功能分解图等也常用。

2.2.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反映医院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即系统说明书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通讯技术的物理方案,即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开发人员应严格按照系统说明书的要求,综合考虑现有技术、医院实际需求、系统运行环境、信息技术的标准法规等进行设计。这一阶段大量工作是技术性的,但是成功的设计关键还在于对系统逻辑功能的理解和对用户各种需求的深入、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硬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2)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定。(4)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常用的系统设计工具有结构化设计中的系统流程图、HIPO(分层和输入一处理一输出)技术、控制结构图等。

2.2.3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的技术设计转换成为物理实现,主要包括编制程序、程序(或系统)测试、系统安装、编写操作手册与用户手册等工作。(1)编制程序。用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按系统设计说明书的要求把过程转换成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程序源代码。这一部分工作比前阶段的工作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是为保证成功,程序设计人员也必须充分理解系统说明书的要求,并熟练掌握、正确运用程序设计语言。(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中极为重要而又十分漫长的阶段。因为不管前几个阶段的工作是如何的严格、全面,总是难免会有一些差错或者遗漏发生,这就需要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前通过测试把它找出来并加以纠正,否则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例如:1963年美国由于在控制火箭飞行的程序中有一个语句有误,导致火箭飞行途中爆炸。有统计显示,较大规模系统的开发,系统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整个工作量的40%~50%。系统测试一般按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单元测试测试每一个单独的程序模块或子程序的正确性;组装测试测试多个模块联结起来的正确性;确认测试主要是测试软件是否符合医院用户的需求;系统测试综合测试软硬件、用户和实际运行环境。

3 系统使用与维护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在测试正常、安装完毕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医院信息系统要取得预想的成功,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作贡献,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取得组织和人的配合,必须进行适当的维护。

3.1 系统使用管理

在医院信息系统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发了成千上万的应用系统,总的看来,失败的系统要远远多于成功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5年内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只有19%还在使用。很多学者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1)认识错误。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专业人员往往不清楚计算机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效果希求太高,以为计算机通讯系统的引进能够自发地解决一切医院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浪费严重等,而没有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恰恰是依赖于这些问题的改进。计算机系统和管理相辅相成,管理工作越有条例,计算机系统越能发挥它的支持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富效率;管理工作混乱,计算机系统则只是一堆废铜烂铁,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源。(2)医院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计算机素质。医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科跨度过大,往往很难兼通;加以很多系统的设计和操作过于复杂,没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导致医护人员不愿使用计算机。(3)大多情况下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而不是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专业人员成为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医院的功能结构、数据流程等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计算机专业人员很难对此有深入了解,因此导致开发的系统不适用,需要的功能没有,开发的功能不需要。(4)没有良好的管理措施。医院信息系统越复杂,越要求良好的管理措施和规范。否则一旦医院信息系统出错,即会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损害医院工作人员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兴趣和信心。(5)没有足够的资金。医院信息系统往往并非一次就能建设完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维护资金,需要有进一步扩充功能和结构的资金,需要更新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资金,等等。资金的缺乏也会使得医院信息系统不能取得圆满成功,甚至导致失败。

有鉴于此,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成功,除了在开发中注意对需求的分析,注意良好人机界面的设计等之外,在使用中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端正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只是一种工具,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人员和组织的配合。一方面,数据必须由人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最终也只能由人负责;另外一方面,信息系统提供的结果最终还是由人来使用,管理者水平到什么程度,信息系统的作用就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如果管理者还是用经验而不是用数据说话,那么信息系统则几乎不能起任何作用。(2)注重人员素质培训。应该尽可能加强管理者和医护专业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用好计算机信息系统。(3)做好信息知识和信息处理规范的宣传普及。(4)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使用规范和制度。

3.2 信息系统维护

医院信息系统在投入正常运行之后,就进入了系统正常运行与维护阶段。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短则4、5年,长的可达到10年以上。由于软硬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错,而且系统的使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系统维护工作对于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并使系统能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信息系统的失败与不重视系统维护有重要关系。

系统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随着医院发展,医院的业务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程序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这种变化。(2)数据维护。包括数据的更新、随业务变化而进行的数据内容增减、数据结构调整等,还包括数据的备份与回复。(3)代码维护。随着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功能要求的变化,各种代码需要进行增加、删除或者修改。(4)硬件设备维护。包括清洗、部件更换、更新设备等。

总之,医院信息系统从开发方法、结构形式、功能范围等各个方面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可能提供一种统一的系统模式供所有医院使用。

4 信息管理概念及信息特点、作用与系统分类

4.1 信息、信息方法与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又称情报,简单地说,就是指具有新内容的相互联系的消息。就一般意义说,信息是系统确定程度的标记(特殊程度、组织程度、有序程度)。信息是现实世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概念。比如情报、指令、文件、计划、指标、数据、标准、报表、体征、症状、医嘱、图象、报告、体温、血压等都是信息。信息在医院医疗过程、管理过程中无所不在,是个活跃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复杂,在一定意义上讲,领导者或医务人员的水乎高低,在于他掌握信息的能力。信息不全、不通、不灵,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和医疗效果。信息一般具有三个特性。一是事实性,信息要反映客观事实;二是滞后性,有了事实,而后才可能有信息;三是不完全性,对信息必有取舍,分清主次,只有正确的取舍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送、加工、处理而实现其目的性的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特点是用信息的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把系统的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见图1),正是由于信息流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反馈信息的存在,才能使系统按预定目标实现控制。

信息管理,就是把管理过程作为信息的收集、处理的过程,通过信息为管理服务。也就是按照医院信息的特点,科学地处理信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稻情报资料工作的管理,以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为医疗及管理服务。信息管理是医院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对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体系,使信息全面为管理服务。任何医院都有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使用。但是有了计算机以后,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才能显露出来,计算机是医院信息管理的先进手段。开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院内外信息资源,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4.2 医院信息的特点与作用

医院信息可分为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两大类。没有信息,医生无法进行诊断治疗,领导也无从进行管理。医疗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医疗信息的特点是:信息复杂,信息单位数目多,获取信息比较困难,而且往往不够精确,因此判断处理上比较困难,往往需要较高的技术经验。

4.2.1 信息是医院管理的基础。

医疗经营活动中贯穿着人流、物流、信息流。人流是指各级各类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有组织的活动,就是人力、技术转换为医疗效果。物流是指,在医疗工作中药品、器材等物资设备的消耗转化为医疗效果的运动过程。信息流是规定、指导医疗工作中人流、物流活动的一些原则、制度、标准、程序和伴随人流、物流而产生的大量数据、表单、记录等。人流、物流是医院活动的基本流程,要使人流、物流成为系统的、有序的、有组织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达到较好的医疗经济效果,就必须加以科学地计划、组织和协调,必须借助于信息的流通。医院的医疗经营管理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过程。信息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又是医院管理必要的资源,医院在管理过程中,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4.2 2信息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计划本身就是信息,是从任务到实施的桥梁,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使计划和决策符合实际,就必须有必要的信息作为依据。医院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掌握院内的信息(如有关实际情况、资料、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还要掌握院外的信息(如上级指示、任务、方针政策、社会反映等),通俗讲就是要吃透两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内在的真实情况(信息),这样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才可能是正确的。

4.2.3 信息是组织手段。

组织是根据确定的目标,设立系统和有效的管理规范,建立均衡的职务划分,应用适当的方法使系统运转起来。诸如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计划、职责权限划分、规章制度的制订等都是组织工作,也都是信息。如用人问题,对一个人的情况了解,就是获得信息,才能恰当地安排工作。此外,医院作为一个总系统,它又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设有一定科室部门和岗位。如何才能使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是需要发挥信息的组织作用。不论在管理活动中,还是在医疗活动中都是如此。如规章制度、职责、岗位责任制、各项业务标准、医疗护理技术规程等,都起着组织作用。

4.2.4 信息是对工作过程有效控制的工具。

控制是管理的职能,控制就是按规定的任务和目标,使医院医疗及各项工作按规定标准、规章制度、常规程序等有控制地运转。规章制度是信息流通的渠道。而信息反馈,不断进行反馈调节是达到控制的重要条件。

4.2.5 信息是指导工作使系统协调运行的手段。

医院工作比较繁杂,科室部门众多,如无密切协调合作,易发生脱节、效率降低,使人流、物流不畅。领导者必须从整体角度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对薄弱部门加以重点指导,使之围绕以医疗为中心,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运转。进行协调的基本条件一个是及时掌握情况,取得管理信息。

4.3 医院信息分类及体系

医院信息可分成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两大类。二者是密切关联交叉的,各自又分为若干子系统,构成信息体系。医院信息体系是客观存在,管理者只有认识它,并加以科学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医院信息分类体系,目前尚无成熟模式,以下分类仅供探讨和参考。(1)医疗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诊疗信息子系统,护理信息子系统,科研信息子系统,教学及培训信息子系统,医学情报资料子系统,医学专家子系统。(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组织领导决策及文档管理信息子系统,人员管理信息子系统,医疗管理信息子系统,护理管理信息子系统,教学及业务培训管理信息子系统,科学研究管理及医疗技术开发管理信息子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子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子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环境管理信息子系统,情报资料管理信息子系统,经营管理信息子系统。

5 医院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就是使信息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方法。医院的诊疗和辅助诊疗部门是执行医疗信息的处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病案、统计、资料管理部门,是管理信息的处理部门。

5.1 信息种类

在医院管理中信息很多,按性质一般可分为两类:(1)固定信息。是指相对稳定的信息,如各项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医护常规、设备档案、人事卡片、病案资料、收费标准、工资标准等。还包括一定时期内不变的信息,如计划指标、财务预算等。(2)流动信息。是指反映一个时期内医疗及其他工作变化情况的信息。如统计日报月报、会计报表等。

5.2 信息处理要求

要使信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符合及时、准确、适用和通物的要求。及时,就是负责执行信息的工作人员要有时间观念。医疗工作,特别是急危重病人的处理,时间性是很强的,要求对信息迅速收集、加工、传输和反馈。管理信息也必须如此,如报表不及时,就无意义。准确,就是要求信息如实反映情况,否则就会贻误诊疗和工作。保证信息质量,就要建立一些查对制度和抽查制度、明确信息的含意,制订填报的标准等。适用,就是信息要有用,要符合实际需要,不搞繁琐哲学和资料堆集。这就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找出问题的实质。这样的信息才能对病人作出全面正确的处理,作为领导正确决策的依据。通畅,就是对医疗活动或管理活动产生的各种信息在流通过程中不梗阻。这就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使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反馈都能常规运行,这在信息管理上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凡是有信息必须有统计,所以信息管理必须有统计学知识,重视统计工作,才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5.3 信息处理内容

信息处理一般包括收集、加工、传输、存贮、检查、输出六项内容。(1)收集。就是收集原始信息,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原始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决定信息处理的好坏。(2)加工。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是指进行信息的分类、排序、计算、比较、选择、分析等方面的工作。(3)传输。信息通过传输就成了整个医院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就形成了医院的管理活动。(4)存贮。经处理后的信息,有的并非立即使用,有的使用了日后还要参考备查,这就要把信息贮存起来,如病案、资料、档案工作。(5)检索。是指对贮存的大量信息,为查找方便,而建立的一套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如病案索引、资料文献索引等。(6)输出。是指将处理好的信息,按照要求编印出各种报表文件。

5.4 信息处理方式

8.十六项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054-02

重视并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我党学习建设的历史上“毛泽东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邓小平提出,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总是要学”[1],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重视和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并提出把我党建设成为与时俱进的学习型政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化也就孕育而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延承。

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时代要求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大环境的要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逐渐进入了成熟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全面深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以往旧有模式的发展中体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在这个中国发展改革的转折点上,抓住这次历史机遇,接受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中央领导人必须要面对的。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是就经济来讲,“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呼声较大。政治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但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文化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尤其重要。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主要内容

2002年至今十年间,在中南海讲课的学者近140多名,中央政治局前后也进行了70多次集体学习,从每次集体学习的内容来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1.经济方面

经济问题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从2002年第一次集体学习至今,学习内容涉及经济问题的多达15次之多。例如2003年1月28日第二次集体学习,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2008年2月23日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国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和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2.政治方面

政治建设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包括政党的建设、政府建设,社会发展等。政治学习的内容自然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分量较重了。例如,2003年9月30日的第八次集体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5年2月21日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7年2月15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国外区域发展情况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3.文化方面

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高层更是对其学习较重视。例如,2003年8月2日第七次集体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6年8月29日,第三十四次领导集体学习中,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教育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4.法律方面

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开端,而且是因为法律建设事关我国各方面建设发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法律内容也较多。

(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运行方式

1.学习的具体时间地点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每一个月举行一次,地点是中南海。

2.准备工作

第一,讲师选拔。授课名单上的老师都是各领域的泰斗。集体学习是由中央办公厅主办,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选定题目,每次题目确定后,就会挑选较合适的老师人选。曾进中南海讲课的老师表示,“通常约4个月前接获通知,然后开始备课。正式到中南海授课前,基本要经过3轮试讲,课题组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到场听讲。从讲课内容到语言表达,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等都有专人提供指导意见,老师须练习到各方面都满意为止”[2]。另外据不完全统计,“主讲人中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长时间做访问学者的海外教育背景”[2]。

第二,集体备课。中央领导集体学习中,执笔人和讲解人主持的课题组共同负责课题报告的起草和讲解,课题组集思广益,通过各自之间的竞标,来确定最后的讲稿。初稿完成后,经过课题组的审批,不断地找出问题并反复修改,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第三,组织过程。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组织过程是三级负责。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中央政策研究室选题,其他相关部委配合完成相关工作。组织成立相关课题组后,上报讲座的讲稿起草人和授课人,经中央办公厅批准后,最后讲稿提交至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定稿。

3.讲课形式

第一,座谈。讲座举办的地点是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个小会议室里。所用的“课桌”是同心椭圆形的会议桌。参加学习的人员座位安排是以中央各部委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顺序,按从外向里、由后到前的顺序依次落座,总书记坐在讲课专家的正对面。等所有学习人员陆续进入会议室后,由中央办公厅和当次课题分管部委领导给总书记介绍讲课专家,随着总书记的一声宣布“开始吧”,此次学习正式开始。

第二,具体学习过程。领导集体学习的时间一般在120分钟左右。正常来说,“在两位讲师按照既定计划讲解两个部分的内容(约80钟左右)后,再进行提问和讨论(约30分钟左右),最后总书记进行总结发言并宣布学习结束。”[3]

(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主要特点

1.从学习形式来看

第一,集体学习是具有民主性的开放式学习。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并不是单纯的注入式教学或一言堂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们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时地提问,并和专家进行讨论,不是简单地听取教授们的讲解。

第二,集体学习是制度化的规范学习形式。每次换届后,新一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都会进行集体学习,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胡锦涛同志也强调了这种制度的重要性,要求长期执行。领导集体学习制度,这在我党历史上也是一个重大创新,为我们建党强国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

2.从学习内容来看

第一,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学习。从集体学习的内容看来,每次学习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第二,是一种关注中长期问题的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并非仅限于国内现存问题,也涉及现存问题可能产生的问题的研讨。第三,是咨询式、研究性学习。领导集体学习后,中央领导集体可以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请教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解决。

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一)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现实意义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对其本身和对全国人民两个方面来能讲。

1.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提高领导自身的执政能力

第一,全面提高了党的战略决策能力。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集体学习,显著地提高了党驾驭全局的本领,对于打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党中央领导处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第二,有效地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集体的探讨式学习,为大家提供了聚集在一起沟通学习的机会。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大家就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学习,最后达成共识,能够大大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加速民主化进程。集体学习制度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创造了条件,使治国理政的方式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实现民主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示范作用

第一,对各级地方政府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的建立。在各大新闻媒体的积极报道下,各级地方政府也借鉴了领导集体学习的制度,先后建立了符合当地特色的学习制度。

第二,对民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社会各阶层的民众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中央领导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通过良好的引导,社会整体也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启示

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的现实意义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首先,加强和完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虽然已经基本完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次,还需继续扩大学员范围,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虽然近几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学员范围,已经较为广,但是也是相对。第三,继续加强在党内的学习。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不仅树立了全党新的学习观,而且在加快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也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春锐.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考察——从“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

[2]秦风.谁在给胡锦涛上课[J].兰台内外,2011,(5)

上一篇:《偷吃人参果》读后感下一篇:北京清华大学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