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2024-09-20

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共9篇)

1.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一

一、要端正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入党的内在愿望和真实目的,即为什么入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其入党动机应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相一致的。

(二)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实践和修养锻炼,逐步形成的。

1、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努力学习,政治上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理论贯彻到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持之以恒地投身社会,接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实践出真知,实践的体验可以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不断地调整和升华入党动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积极投身这一伟大事业,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检验一下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是光听其口头上如何如何,唯一的、靠得住的是看他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每一个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以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为楷模,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真正做到“慎微”、“慎独”,过好金钱观、权力观,端正入党动机,为党的形象添光增彩,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3、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严格培养和教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长期的、艰苦的奋斗,在奋斗过程中,艰难和曲折是难免的,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因此,正确的入党动机的树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注意人生观的改造,就会发生动摇。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自我反省,经常审视自己的入党动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周恩来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履行到老。这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另外,人的思想活动是复杂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不正确或不纯洁的入党动机。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定期自觉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和培训学习,体验党内生活,接受党的熏陶,加强党性修养,通过接受党的教育、实践锻炼和自我思想改造,克服不正确、不纯洁的入党动机,树立和巩固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是我们青年人的崇高理想和政治追求,也是青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信仰上进步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渴望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然而,把渴望变成现实,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更应该在实践中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靠近党组织,自觉接受考察,加强党性锻炼,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明确规定,被列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主动靠拢党组织,以正确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

1、党组织考察的意义。坚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是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组织发展原则,是保证党员质量和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严把“入口”关。当前,我们党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考验,每位要求入党的同志在政治立场、道德原则、权力地位、物质利益、纪律作风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党组织要更加重视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2、党组织考察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重大问题的态度和在关键历史时期的表现,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的态度和在关键历史时期的表现,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态度;二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关系的态度,来考察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三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对待艰苦环境和繁重工作的态度,来考验他们的入党动机;四是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来考察他们本人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以及其家庭重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及现实表现情况。

3、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应该主动靠拢党组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这包括思想汇报和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主动自觉地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内容:一是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的认识;二是对党的建设理论和组织原则的理解;三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看法;四是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五是参加培训学习后的体会;六是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七是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等。思想汇报一般是书面的。思想汇报一要主动;二要经常(一般每学期一次);三要真实。②要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入党积极分子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可以参加党的一些活动,这是实际体验党内生活,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党组织,接受党内生活锻炼,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好机会。同时,党组织还会适时地安排一些工作任务让积极分子来完成,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来考察其思想和实际工作情况。因此,积极分子应主动承担任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考察。

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 党组织吸收申请入党的同志入党,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和程序。发展一名新党员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到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阶段;二是从被党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到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求入党人和党组织必须履行的一整套严格的程序。

1、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入党必须由本人自愿申请,这是因为申请入党就意味着决心承担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来不得半点强迫,必须自觉、自愿。为了郑重表达自己的决心,也为了便于党组织培养考察,申请入党人必须自觉向党组织递交书面申请。

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在写了入党申请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考察,各方面表现较好,入党愿望迫切,符合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的条件,经党小组推荐,支委会研究,同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人。

3、确定党员培养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好的,可以确定为党员培养对象,填写《党员培养对象考察登记表》,支部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①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为培养联系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帮助,促进他们尽快成熟,每两个月填写一次培养情况。②参加党课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学习。③吸收他们参加党内的有关活动。④给他们分配一定社会工作,提供受锻炼和考验的机会。党员培养对象要定期向党组织递交出书面思想汇报。

4、确定发展对象。党员培养对象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以及团组织的推荐,在充分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可将其中基本具备党员条件而准备近期发展的入党申请人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必须要经过党的基本知识的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5—7天或不少于40学时,且考试合格,否则不能确定为发展对象。被定为发展对象后,在培养和教育方面,要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对即将发展的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公示和预审。①政治审查。这是发展党员工作中必须严格履行的手续,政审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入党申请人的情况,弄清他们本人及其亲属的政治历史和政治表现,发展对象在接受党组织的审查时,一定要忠诚老实,不能回避问题,要向组织交真心、说真话。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再作为发展对象继续培养、教育和考察。②公示。对于即将发展的对象,党支部以公示栏或会议通报等方式向党内外群众公示,广泛接受党内外群众的评议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③预审。这是党组织发展党员中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有效地监督和指导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入党手续,确保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党委组宣部实施,两种方式:一是审查发展对象的入党材料,看其是否成熟,能否发展。入党材料主要有: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党员培养对象考察登记表、党内外群众座谈会记录、政审材料、党校结业证书等。

5、确定入党介绍人。党章明确规定:“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组织指定或由发展对象约请。

6、填写入党志愿书。《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进行审查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党员的重要档案材料之一。填写入党志愿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是对申请入党人的一次实际教育,申请入党的同志在填写时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党忠诚老实,不得有任何隐瞒。

7、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做出决议。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这是我们发展党员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支部大会上,入党申请人要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以及本人历史和现实表现等主要情况,有时还要回答党员提出的问题;介绍人要将入党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经历等情况向党员大会做出负责的、实事求是的介绍,并表明自己的意见;出席支部大会的党员对入党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和表决。认为合格后,支部大会形成决议报上级组织审批。能不能批准,入党申请人都要正确对待。

8、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正式审批前,上级党组织还要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进一步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及其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经过上级党组织集体讨论批准,才能成为预备党员。

9、入党宣誓。面对党旗举行入党宣誓,是我党的传统,是对预备党员进行的一项庄严的、生动的党性观念教育。

10、预备党员的考察。预备期为一年,支部将考察情况载入《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

11、预备党员的转正。按党章规定,要经过下列程序:本人提交转正申请——党小组讨论——支部委员会提出意见交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大会讨论,做出决定——上级党组织审批。要求入党的同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必须牢记,一个人组织上入了党,是自己政治生活新的开端。新入党的同志,要把入党做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用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词,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入党动机范本推荐参考:明确入党动机,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当代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动机党组织谈话中问你的入党动机关于端正入党动机的党课思想汇报

2.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党的认识 篇二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新中国,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党的关怀有密切的联系。从小时起,党的光辉形象就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鼓舞着我前进。后来我们又通过学习文化、历史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一个把中国最终从贫穷衰弱带入富强的政府,并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使最多人口脱离贫困线的纪录。至今为止,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从清末的衰败恢复并转向强盛,使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从他成立之日起,一直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具有远见卓识,能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坚韧不拔地团结奋斗;具有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3.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三

一是保持进取心。社会上的复杂程度可能超出你的预期,但是不要被迷惑。你是新人,你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你的废弃只会埋没自己;

二是保持平常心。社会上的诱惑可能很多,甚至让你很难把持,但你有自己的底线,法律的、道德的、良心的。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人。

三是保持恒心,不轻言放弃;保持虚心,三人行必有我师;保持善心,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保持同情心,让自己不冷漠,不自私,不刻薄。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从总体上说,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已经趋于开放进取、理智成熟、多元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及下来的社会心态,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其一,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民众利益诉求问题。心理疏导源自利益疏导,能否有效疏通民意诉求渠道,是安抚、改善、调整社会心态的必要手段。当正当的利益疏导渠道被堵塞之后,公众的社会心态便会发生急剧变化,他们会产生失望、愤怒的感觉,随之,寻找其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导致正常的利益期待演化成为恶化的社会心态。

其二,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易造成冲突混乱心态。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的迁徙、迁居会带来价值观念碰撞、文化冲突和生活方式不适等诸多变化。当迁徙的人群适应了当地的新文化后,眼界会更加开阔。反之,则难以接受和融入当地文化,便很可能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患。在我国,城镇化过程还将持续推进,城乡差异、异乡文化都容易造成人们的心态失衡。“北漂”、“蜗居”现象悬浮的无根、排斥、迷失的心态依然比较普遍。

其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型媒体的快速传播,会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之中,直接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目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嘻哈”和“解构”过程中推波助澜,对塑造良好社会心态产生消极影响。

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总体上可分为社会调节与自我调节两部分。

社会调节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要健全完善制度生成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有了好政策,才会有好心情。制度和政策是民众切身利益的根本保障,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是促成社会心态转变的重要措施。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愿望,深入了解他们的利益需求,细致掌握社会心态状况,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合民意、安民心、顺民气,才能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第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能做的要坚决做好,一时做不了的,要耐心细致解释。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群众疾苦、把握社会心态的真实状况。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断然无法搞好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始终一贯地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的一剂良方。

第三,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党心赢得民心。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水火不容。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身上的腐败案件,对社会心态的形成造成极其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形成大众性的逆反心态。历史证明,能不能反腐倡廉、保持吏治清明,事关民心向背,事关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要始终不渝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常在细微之处花心思、多在见实效上用功夫,尽可能推进各项社会事务透明公开,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群众找到“当家作主”的感觉,以“阳光操作”塑造群众的阳光心态。

第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心态调节网络。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的重要法宝。充分总结利用和创新发展我们党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将对心理疏导和社会心态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为不良社会心态“泄火”、“减压”。从现实和长远需要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疏导机构势在必行。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技术培训,掌握心态调节方法和技能,培养造就一支社会心理工作者队伍,形成覆盖广泛的社会心理工作网络。

在重视社会心态调节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个体自我心态调节。

首先,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奋发进取的积极心态。个体心理认知调节的核心原则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合理预期、知足而乐,以此转换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矫正既有的成功观、财富观,通过营造自我“小环境”增强内在精神动力。

其次,加强心理情感调节,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同心理认知一样,心理情感同样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情感缺失、错位、扭曲,容易导致感情用事、情感过激。情感疏导和调节的根本目标是理性、平和、克制、自律,其中,最现实的方法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经过不断实践,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就会逐渐确立起来。

4.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四

有人声称,人类已经经历了简单绘画传情达意,读形时代、文字的发现、读字时代、印刷的发明、读文时代、影视技术的发明、读图时代的不断更迭。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登录互联网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

“读网时代”的挑战,学校首当其冲。教育从观念到形式,都将发生根本的变革。网络教育成主流

驱使网络从小规模实验迅速走进千家万户的主要动力来自价值取向。教育机构(未必是学校)通过网络投资或出售知识(课程),成本可以迅速降低,而“购买”者可以在互动中充分表达自我,再也不必在师道尊严面前噤若寒蝉。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一个坚定信条是:在线销售的价格将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价格都要低。知识“销售”又怎能例外。网络教育将改变人们对教育市场的看法。同时,人们将越来越关注“教育产品”和服务对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所具有的价值。网络将使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言者谆谆,听者渺渺”,教师在表情冷漠的学生包围之下寂寞而无可奈何地讲授知识的历史将被终结。

网络化学习:无所不在

通过对互联网、局域网、外域网的整合,以及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化学习可以无处不在,网络化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方式,从而创造更高的学习效率。网络学习一方面节省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正是网络化的学习创造了崭新的教育模式,并且学习者和施教者都变得越来越精于在网络环境中运作。

在未来社会,要懂得教育、管理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网络化学习这一知识授受途径可能导致的变化,网上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途径与影响程度将大大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教师。而受教育者的“虚拟化”也将给网络教育主办者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课题,未来社会需要“数字化教育管理者”。教育信息化:真正的数字革命

未来受教育者关心的一切,包括未来经济社会的每一点有意义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数据。传统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常常用本学年本专业能够开设哪些课程和计划开设哪些课程来讨论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高等教育滞后于社会导致了怪圈般的所谓“结构性失业”。

将来,网络教育或许会更加关注潜在生源的“志向”与“兴趣”,更加有效地预测本市本国乃至世界经贸领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透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关教育机构可以把广大生源和社会的相关“教育信息”输入到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并且运用数据挖掘或通过其他系统来测定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服务,随之开发这些课程和服务,因而网络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将更具有价值。

新教育集体:聚散随心所欲

传统的教育有着时空的限制,有明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分,经验(交流)的增加也基本上是依靠从那些随时间而凝固的、静态的书本中获得知识。在未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不分国籍与种族,不分性别、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任何人都可以请求他人与自己一同分享经验与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可以组织起来讨论,然后解散,成为一种即时性的高效率学术沙龙或教育集体。例如,某人想转行从事幼儿教育,不用急着出去购买一本有关幼儿教育的书,他立刻上网并找到了3个像他一样有意从高校教师转行到幼儿教育的男子,并且发现其中之一已经转行并干了半年,因而从对方那儿获得了非常及时的经验。相比于阅读书籍,从经验团体中个人有时可能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书本通常只是针对普遍的读者而写作的。学习为本:学习工作两不误

终身学习的传统概念是人们首先必须上学,然后工作,接下来是中止工作继续上学,继续教育与赚钱养家始终是一对矛盾,但这有可能因为网络教育的成熟而真正成为历史。

网络世界中的成年人不仅仅想挣到更多的钱,同时也想不断提高自己,但前提是可以即时学习,以学习为本。举个例子,某企业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得不改变现有的产品结构,尝试上一套新的技术设备。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市场需求将会如何变化,并掌握新设备的相关技术,而不是在某一天吃惊地发现引进了一套不合时宜的技术设备,花了一笔不该花的“学费”。

传统上,董事长和经理可以让下属在业余时间或脱产去学习,而当老板们具有更好的机制来鼓励员工终身学习时,公司或企业自然可以更快速地前进,与市场的需求也更加一致??这些将增加单位对员工的吸引力。在一个生产效率极高的群体中,工作会使每个人都觉得愉快。数字化和网络化才刚刚开始,网络还只是一株幼苗,在21世纪,它将迅速地长成参天大树。上述设想,有的实际上正在 变成现实,有的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有的可能不会出现。但笔者相信,在多数中国人的有生之年,会亲眼看见网络教育超越学校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校

教育形式,如“班级”、“班主任”、“作息表”等等都将成为历史名词。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那是上一个世纪的疑问。远程教育的优点:

网络学习她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是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由于教学组织过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她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大学,高考失利的落榜生有了进优秀高校深造的机会;通过网络课堂,普通学校的初高中学生有了听重点校名师讲课的机会;通过在线培训,在职人员有了业余时间自修深造的机会。网络学习为人们提供了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进行学习的选择,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辐射到了更多的人员和地区。网上教育的一大优点便是使学习教育人性化:学生们可根据各自的水平、按各自的速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他们可在聊天室里以文字形式与同学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还可在课上或课下随时阅读课堂笔记。而且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考试,并能立刻得到成绩。网络学习可以对那些白天得要工作,希望能够利用晚上、周末或其它时间学习的,开通了商务方面的所有课程,甚至拿文凭。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与自己周围的学生一起讨论;没有问题时,大家各自思考各的。当遇到问题时便相互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它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他并不是孤独的。当有一方有问题时,另一方随时可以帮助。但个人思考范围是有限的。身边的同学也不会又该如何呢?利用网络教学,便可以解决了。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而且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经对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可以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请教或解答别人的问题了。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为别人解答问题了。有理由相信,网络学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经过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网络学习一定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也正是强大的教育市场赋予了远程教育强大的生命力。远程教育的缺点:

曾记得听人说过:“我们认为,与电子资料相比,纸制图书更具永久保存价值”。我个人认为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也正如电子资料与纸制图书的区别一样。传统教学中的面授和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沟通、情感表达、人格塑造是网络无法重现的,而网络学习所能提供的及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学习动机方面感觉跟课程学习不一样。主要是对网络学习教学方式不适应,总觉得对“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几个字讳莫如深,羞于启齿,总认为在学历上要低人一等到,缺乏自信。当我们面队的是计算机屏幕,而不是老师的教科书时,刚开始积极性很高,但时间久了

就觉得课程枯燥、课堂也不像在教室里那么生动热闹,就有种孤独隔离感,导致渐渐停止学习。

现在的远程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供借鉴。因此我希望远程教育要健康发展,对教育流程中的教学、服务、考试、资源建设等各环节都进行明确的要求和考核,使整个远程教育体系进一步规范。这样远程教育才能越走越好!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许多新技术正在涌现,不但技术水平更高、功能更佳,而且正在迅速向低成本和易于普及推广方向发展,一些新技术也在教育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前景,例如: 1.电声教学技术的发展

语声信号的数码化:即把模拟的音频信号通过取样、量化、编码,形成数字化的脉冲形信息,然后用此数字音频信号进行记录、传输或分析、合成等处理,再通过解码恢复成模拟信号输出。数码化基本上不存在信息大小失真等问题,使信噪化、失真度等各项电声指标大幅度提高,对需要长期保有的教学信息及教学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均有特殊意义。语速变换:在听力训练中,存在根据学习者水平将播音速度放慢或加快的问题,目前,磁带速度变换有声音失真,甚至无法听懂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进展正在克服这一缺点,将给教学带来更大方便。2.教育电视技术的进展

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如激光视盘的发展,其优点在于,存贮密度极高,比现有的磁带或磁盘存贮器高数十到一百倍;检索容易,能在0.5秒时间内找出任何一个画面来重放或慢放或快放;无机械性接触,寿命远大于磁带;可廉价大量复制,可反复擦除和记录达100万次以上,极大方便交互式个别学习。信息传递技术的进展:如光导纤维,在一根只有头发粗细的光导纤维中,可同时通过几千套电视节目的信号,具有体积小,保密性强,抗干扰力强,抗潮、耐温、抗辐射、重量轻等优点,据预测,21世纪信息传递将是光导纤维世界。信息呈现技术的发展:如,大屏幕电视可为课堂教学和大众接收服务,平板化电视可如黑板那样悬挂在墙上;微型电视则可戴在手腕随时供学习者使用;高清晰度电视为教育电视显示那些精细结构和内容提供了条件;利用电子黑板可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同时显现于电视屏幕上供学习者收看;小到30厘米口径的卫星天线和低成本的个人化微型终端的出现,将使卫星电视节目能直接收看,使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收看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资料。3.大型图书情报网络

计算机情报存储和检索系统将使图书馆出现大量录音带、录像带、录像磁盘、缩微胶卷、全息照片等,信息储量大,存储与检索方便、传输迅速,节约空间,计算机网络可与通讯卫星连接,使各地图书情报检索系统连成一片,使读者通过本地图书馆向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图书馆索取所需资料。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校园教育,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它作为两种教育培养模式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本文就传统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不同之处,作初步的比较分析,据此进一步揭示远程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多少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远程教育会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吗?作者认为: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会共同存在,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优势互补的关系。远程教育应该在继承、融合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传统校园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校园教育,虽然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它作为两种教育培养模式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本文就传统校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不同之处,作初步的比较分析,据此进一步揭示远程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计算机技术为龙头的高新产业所带来的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动力。同时,中国的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新兴的远程教育体系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希望得到再教育人群的欢迎和关注,并且成为课堂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存在哪些异同之处?我们如何来认识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关系?如何吸收各自的优势?这些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1.传统校园教育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校园教育中,因为专业设置口径狭窄,课程结构固定死板,加之教学内容陈旧,所以培养的学生实际上是知识面狭窄的所谓“专业对口”的专门人才,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影响和阻碍。学习意味着接受原先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用以对付已知的或重复存在的情况,所掌握的不变知识,总是落在事件的后面,从而难以应对和处理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据有人统计,近20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一半过时,现在一个大学生刚出校门就有60%-70%的知识陈旧。据资料介绍,现在欧盟国家1800万失业者中,有一半是因为原有专业知识陈旧,不适应市场需要。传统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对教育系统干预过多,统得过死,包括通过行政手段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严格限制了教学内容,不给教师留有发挥创造的余地,落后的教育评价手段,使得学生只要背熟、记牢书本知识就可以获得社传授的肯定评价,限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民族文化土壤中缺少科学精神,缺乏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的实践,习惯

于背诵科学概念,记忆科学原理,却忽视了学校科学实践,从而导致教育缺乏创新精神。

2.远程开放教育是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将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最直接的手段,能为全社会各类成员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结果、不同形式的学习机会,能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目的、不同情况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它面向未来,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基本目的,之所以说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教育,是由其教学模式所决定的。第一,远程开放教育其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媒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成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探索问题的工具;第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支持服务有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第三,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面,表现为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史无前例的突破。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它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这种现代化的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校园高等教育的种种限制和约束,扩大了信息和知识传播的区域,增加了信息与知识呈现的种类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将不再强调直接灌输给学生以大量知识,而是着重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智慧,培养方式追求灵活多样,不受时空和场地的局限。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传统教育一般是指校园课堂里的面授教育。面授或课堂讲授的学校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的正统,它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相同性: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都要有一定的教学资源的习得过程。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提供不同层次类型、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通过考试或其它测试,获得学分或授予学位和学历证书等。我们都是从小学、中学、大学或是其它专业学校一步一步通过老师的传授,课堂教学获得现在拥有的知识。现在我们又将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高我们的生存技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都拥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传统教育我们都知道有学校,本身我们就是每天在学校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学校相应的有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人员管理等等,通过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和各项功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提高

学校的教育质量。远程教育同样的拥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并通过这些机构科学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 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与发送的管理,以及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师生双向通信交互)的管理。远程教育的管理目的是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很明显的,传统教育就是通过老师的口、手、黑板上的板书直观的、面对面的直观的交流,教学生知识;而远程教育,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和获取知识。因此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相异点。

首先,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在时空的组织上存在很大的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一般我们的小学、中学等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学校,固定的班级,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到学校学习,在班级中,有相对固定的同学,教学的也是相对固定的老师等等。而远程教育的教学时空却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是是在家中或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定的条件情况下就可以自主学习。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在同一个课堂空间,使得教授行为和学习行为在空间上产生分离。教的行为在某地发生,而学的行为是在其他地点发生。这种分离的结果增大了教育信息传授的范围,扩大了教学规模。

其次,在教学媒体的选用上。传统教育最直接的在课堂上用老师的口传授知识,用老师的手在黑板上写知识的重点,还有就是老师讲课的的三尺讲台,这些就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影响最深刻的学习场景,而一些课堂上也采用的媒体技术,只是相应的辅助一下教学的需要。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媒体却扮演了更多的角色,承担着更多的任务。由于教与学的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媒体就成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媒体不仅是教师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实现自己教学意图的载体;反过来,媒体不仅是学生接受信息的工具,也是其收集信息、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远程教育就是借助各种通讯工具和信息技术媒体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方式。从学习时间和地点上看,网校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电脑和宽带学习课程,节省了时间,省却了奔波之苦;从学习工具上看,网校的学生完全通过电脑来听课、做作业和与老师交流,还使用一些电子产品来帮助学习,例如,用USB摄像头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视频通话,利用PDA中的MP3播放器来储存资料;从学习方式上看,许多环节都在网上进行。比如提交作业就是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听课则是用电脑在网校上看多媒体课件。有问题不懂时,不用举手提问了,在BBS发问就可以了。如果文字交流不行的话,那么可以使用

NetMeeting等工具进行视频通话;从授课方式上看,网校的学生可以选择需要的课件观看,也可以把内容保存在电脑里反复学习。

最后是学习形态上的不同。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老师直接教授,学生直接接受,这样学生容易被教师控制,也容易产生对教师依赖的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的教学改革就是革除和纠正造成依赖心理环境。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 的人。由于传统教育思想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不知道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这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而远程教育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接受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网络学习、合作学习等。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意识,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学习动机。这是远程教学的特殊性对学习者的必然要求,否则,教学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下去。所以,远程教学的对象一般是成年人,就是这个道理;而即便是成年人,在实施远程教学时也要注意培养或训练其自主意识和学习动机。

2004年9月10日,我国第20个教师节,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可见,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教育、对我们的国家是多么重要。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强调传递-接受式,否定发现式,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者置于被动接受地位,学习者的主动型、创造型难以发挥,因而只适合培养知识性人才,不适合培养创造性人才。而远程教育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课堂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要求教育者不做表面工夫,不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比如: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共享和更有效利用;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展,教育对象空前膨胀;虚拟技术更有效模拟现实,解决教学难题;促使教育社会化,使教育从学校走向社会与家庭;促使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开展等。并由于这些优势,使网络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并在继续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 位和作用。

远程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

1、远程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教师教的行为活动与学生学的行为活动相对分离,但处在一个媒体的交互系统中;

2、远程教育系统中可有多种传播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远程教育在当前之所以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除了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背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需求的推动。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的加快,各国间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名族文化凝聚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国民素质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优势,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的关键。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教育。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

5.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五

美国的肯尼迪总统曾经这样说过,“变化可以主宰我们的命运,或者我们可以主宰变化。”正如这样所说,中国的未来国际形象,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用创造未来的方式去塑造未来。

中国坚定着理想信念,创造着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奇迹,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奋进,中国创造着辉煌的成绩,正如08年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创新、开放的过程。举办奥运会,无疑将提供新的历史机遇,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带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在实现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过程中,中国的未来国际形象,在不断变换,不断提升,中国以改革的思维寻求发展,用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为此骄傲,更为此自豪。

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我们更应该学习奥运精神,努力进取,创造我们自己的未来,从梦想到梦圆,我们走了一个世纪。是改革开放让我们产生了举办奥运会的需求,才有了举办奥运会的能力;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才使得国际社会最终能够接受由我们来举办。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人们不敢想象,在中国的国土上能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交往。是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国告别了自我封闭,开始向世界敞开胸怀,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回顾往昔,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当年申办失利有其历史背景。比如,中国刚刚提出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开放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脚步有限,国际上存在一些疑虑也是正常的。直到1998年,北京宣布再度申办奥运会。北京以较大优势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辉煌一刻,这是成功一刻,是中国的雄起,是我们国际形象转变中,值得人们见证的一刻。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中国的GDP,国家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就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申奥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北京能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改革开放让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当时的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北京两次申办的主要陈述人楼大鹏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话,给予振奋的力量,巨大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学子们,相信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改革开放精神贯穿奥运会申办、筹办全过程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强大起来,奥运会的申办和筹办工作同样是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一连串类似的改革创新之举,记录着中国在改革开放道路上前进的脚步,承诺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北京奥运工程向全球招标。气势恢弘的国家体育场“鸟巢”、美轮美奂的“水立方”以及现代时尚、充满力量感的五棵松篮球馆等,无不是中外设计大师们联手打造的精品。都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大的改变还是在人们的心态上。按照国际惯例和奥运规则办奥运,是中国的承诺,奥运会的筹办,见证了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过程。奥运会筹办过程中,我们从国外学到很多先进的规则惯例、管理方式和文化文明理念,外国人也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一个潜移默化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过程,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新起点。中国与世界近距离接触,世界也近距离了解了中国。

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更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奥运会留给人们的不光是一连串漂亮的建筑,更让人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中国在信息公开化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也在不断地进步。我们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共同安全、共同利益,我们量力而行,有所作为。过去,我们“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应该转变为“量力而行、有所作为”。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日益发扬光大,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面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真实形象的亮相机会。

国际形象的提升,更要求我们结合中国的历史智慧,探讨我们开展公共外交的观念、环境、资源和挑战,提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战略体系。中国也经历过“非典”对我国际形象先抑后扬的教训。今天,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际信用从而影响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而且从长远讲,与中国的“软国力”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中国的无形资产。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必须将中国的公共外交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丰富我们综合国力的概念,塑造中国国际形象。

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很重视外交,因为它直接体现了国家的形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从形象上入世,影响国外民众和媒体的中国观,某种程度上比一时的外交得失也显得更加重要。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过去,对国际形象问题我们存有不少错误观念或心态。而如今我们正虚心学习,在不断改正中探索。

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存在对方和我方两方面的原因。包括因不了解中国国情和意识形态的隔阂而产生的不信任等。也包括我国原因则往往是不重视外部世界的反映,不善于推销自己等。针对国际社会对我内政外交政策不够了解,近年来,我国政府经常以白皮书的形式加以正面、详细的阐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威胁论”成为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主要制约。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中国强大了就会威胁人家的逻辑,增强对中国的信任。中国国际形象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行。

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中国,是我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标定位,从长远看是服从于中国国家发展目标的定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负责任的大国”,积极配合“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地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由“中性”、“正面”向“亲近”转换。塑造充满活力的、民主、开放和富有人性的国家形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精神的良好国家形象是我们不断进取的目标。塑造繁荣发展进步的国家形象。传播、展示中国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致力于全面进步;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塑造改革创新进取的国家形象。传播、展示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发展;以创新带动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体制,创新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项事业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塑造民主法治公正的国家形象。传播、展示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塑造文明开放现代的国家形象。传播、展示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既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以开放意识、改革精神和现代观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塑造和平和谐稳定的国家形象。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致力于与各国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包容多样,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广泛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充分展示国家形象,外交、外宣、外贸相互配合,以经济、政治、文化、商务、军事、体育、卫生、科技、环保、旅游等领域日益增多的对外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国家形象。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创新发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不断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信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国家荣誉感。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全球消费者心目中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成为国家名片。增强社会各界维护国家形象的自觉性,形成以维护国家形象为荣、以损害国家形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人人都为维护国家形象作贡献。相信国家未来的形象一定会更美好。

6.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六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是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将幼儿园的教学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开展有效教学是幼儿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本模块所学理论和自身实际,谈谈我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做法:

一、晨检和晨间接待

(一)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

(二)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三)晨间检查:按晨检常规规定项目进行。认真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二、早操

(一)做操前半小时准备好场地,以免干燥起尘,场地要平整,无障碍物,无积水。

(二)前一天认真检查器械所需数量,清洁、安全;所需音乐、音响等做好。

三、有效教学将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把幼儿园教学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将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有效教学,必将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生活化,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探索实际问题时,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动建构学习过程,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鼓励幼儿运用比较、概括、判断与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比如,幼儿在学习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后,能将此种数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将玩具、生活用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让周围环境整齐有序;又如,在“占圈”的游戏中,“四人占圈”时出现四人不能同时双脚站进圈内的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想出了四人各伸一只脚进圈的解决办法。

2.教学途径生活化,引导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巧妙利用生活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幼儿留意周围的、密切贴近的生活信息,使教学途径生活化,引导幼儿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活动。如学习数字,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班级号、身高、体重、家庭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认识时钟,教师可以在各个生活环节中如起床、上幼儿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都给孩子时间上的提示,引导幼儿认识时钟,并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情。此外,从生活环境中选择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操作材料,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爱护周围环境、节约等好习惯。如在美术活动中选用易拉罐作为操作材料,自制玩具。活动过后,小朋友开始对易拉罐、纸芯筒、牙膏盒等废旧物品感兴趣了。

3.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影响一日生活的其他方面

探究欲望。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将有助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具有网络性和扩散性影响,它会影响到一日生活的其他方面,如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视起来。

7.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七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说实话,这个辩题本身就有问题。“传统”与“网络”,并不是同一个逻辑层面上的概念,辩论起来免不了要出现“鸭同鸡讲”的尴尬场面。其实,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能否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倒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辩题。

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今天学校教育的形式,的确是100多年前从西方“引进”的,大到班级授课制,小到统一校服、统一作息时间表等等,都是当年所谓“新式学堂”取代科举教育制度后确立的。既然“新式学堂”可以取代有1000多年传统的科举教育,网络教育为什么就不能取代才有100多年传统的学校教育?

“网络”或“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如果说今日中国有哪个英文词已经取代了bye-bye而朗朗上口,那就非IT莫属。

有人声称,人类已经经历了简单绘画传情达意??读形时代、文字的发现??读字时代、印刷的发明??读文时代、影视技术的发明??读图时代的不断更迭。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登录互联网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人类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

“读网时代”的挑战,学校首当其冲。教育从观念到形式,都将发生根本的变革。

教育平等化:网络教育成主流

驱使网络从小规模实验迅速走进千家万户的主要动力来自价值取向。教育机构(未必是学校)通过网络投资或出售知识(课程),成本可以迅速降低,而“购买”者可以在互动中充分表达自我,再也不必在师道尊严面前噤若寒蝉。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一个坚定信条是:在线销售的价格将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价格都要低。知识“销售”又怎能例外。网络教育将改变人们对教育市场的看法。同时,人们将越来越关注“教育产品”和服务对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所具有的价值。网络将使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言者谆谆,听者渺渺”,教师在表情冷漠的学生包围之下寂寞而无可奈何地讲授知识的历史将被终结。

网络化学习:无所不在通过对互联网、局域网、外域网的整合,以及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化学习可以无处不在,网络化学习将取代传统学习方式,从而创造更高的学习效率。

网络学习一方面节省了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正是网络化的学习创造了崭新的教育模式,并且学习者和施教者都变得越来越精于在网络环境中运作。

在未来社会,要懂得教育、管理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网络化学习这一知识授受途径可能导致的变化,网上教师对学习者的影响途径与影响程度将大大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教师。而受教育者的“虚拟化”也将给网络教育主办者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课题,未来社会需要“数字化教育管理者”。

教育信息化:真正的数字革命

未来受教育者关心的一切,包括未来经济社会的每一点有意义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数据。传统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常常用本学年本专业能够开设哪些课程和计划开设哪些课程来讨论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高等教育滞后于社会导致了怪圈般的所谓“结构性失业”。

将来,网络教育或许会更加关注潜在生源的“志向”与“兴趣”,更加有效地预测本市本国乃至世界经贸领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透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关教育机构可以把广大生源和社会的相关“教育信息”输入到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并且运用数据挖掘或通过其他系统来测定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和教育服务,随之开发这些课程和服务,因而网络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将更具有价值。

新教育集体:聚散随心所欲

传统的教育有着时空的限制,有明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分,经验(交流)的增加也基本上是依靠从那些随时间而凝固的、静态的书本中获得知识。在未来,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不分国籍与种族,不分性别、年龄与受教育程度,任何人都可以请求他人与自己一同分享经验与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可以组织起来讨论,然后解散,成为一种即时性的高效率学术沙龙或教育集体。例如,某人想转行从事幼儿教育,不用急着出去购买一本有关幼儿教育的书,他立刻上网并找到了3个像他一样有意从高校教师转行到幼儿教育的男子,并且发现其中之一已经转行并干了半年,因而从对方那儿获得了非常及时的经验。相比于阅读书籍,从经验团体中个人有时可能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书本通常只是针对普遍的读者而写作的。

学习为本:学习工作两不误

终身学习的传统概念是人们首先必须上学,然后工作,接下来是中止工作继续上学,继续教育与赚钱养家始终是一对矛盾,但这有可能因为网络教育的成熟而真正成为历史。

网络世界中的成年人不仅仅想挣到更多的钱,同时也想不断提高自己,但前提是可以即时学习,以学习为本。举个例子,某企业由于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得不改变现有的产品结构,尝试上一套新的技术设备。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市场需求将会如何变化,并掌握新设备的相关技术,而不是在某一天吃惊地发现引进了一套不合时宜的技术设备,花了一笔不该花的“学费”。

传统上,董事长和经理可以让下属在业余时间或脱产去学习,而当老板们具有更好的机制来鼓励员工终身学习时,公司或企业自然可以更快速地前进,与市场的需求也更加一致??这些将增加单位对员工的吸引力。在一个生产效率极高的群体中,工作会使每个人都觉得愉快。数字化和网络化才刚刚开始,网络还只是一株幼苗,在21世纪,它将迅速地长成参天大树。上述设想,有的实际上正在变成现实,有的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有的可能不会出现。但笔者相信,在多数中国人的有生之年,会亲眼看见网络教育超越学校教育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如“班级”、“班主任”、“作息表”等等都将成为历史名词。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那是上一个世纪的疑问。

远程教育的优点:

网络学习她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是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由于教学组织过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她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大学,高考失利的落榜生有了进优秀高校深造的机会;通过网络课堂,普通学校的初高中学生有了听重点校名师讲课的机会;通过在线培训,在职人员有了业余时间自修深造的机会。网络学习为人们提供了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进行学习的选择,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辐射到了更多的人员和地区。网上教育的一大优点便是使学习教育人性化:学生们可根据各自的水平、按各自的速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他们可在聊天室里以文字形式与同学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还可在课上或课下随时阅读课堂笔记。而且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考试,并能立刻得到成绩。网络学习可以对那些白天得要工作,希望能够利用晚上、周末或其它时间学习的,开通了商务方面的所有课程,甚至拿文凭。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与自己周围的学生一起讨论;没有问题时,大家各自思考各的。当遇到问题时便相互讨论,从别人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和帮助。它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他并不是孤独的。当有一方有问题时,另一方随时可以帮助。但个人思考范围是有限的。身边的同学也不会又该如何呢?利用网络教学,便可以解决了。网络学习中学生可供选择的学习伙伴更多了,而且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学习者可以先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经对方同意结为学习伙伴,当其中一方遇到问题时,双方便可以互相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同一问题的看法,互相帮助和提醒,直到问题解决。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请教或解答别人的问题了。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为别人解答问题了。有理由相信,网络学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经过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于网络学习一定会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也正是强大的教育市场赋予了远程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远程教育的缺点:

曾记得听人说过:“我们认为,与电子资料相比,纸制图书更具永久保存价值”。

我个人认为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也正如电子资料与纸制图书的区别一样。传统教学中的面授和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沟通、情感表达、人格塑造是网络无法重现的,而网络学习所能提供的及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学习动机方面感觉跟课程学习不一样。主要是对网络学习教学方式不适应,总觉得对“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几个字讳莫如深,羞于启齿,总认为在学历上要低人一等到,缺乏自信。当我们面队的是计算机屏幕,而不是老师的教科书时,刚开始积极性很高,但时间久了就觉得课程枯燥、课堂也不像在教室里那么生动热闹,就有种孤独隔离感,导致渐渐停止学习。

现在的远程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和理论可供借鉴。因此我希望远程教育要健康发展,对教育流程中的教学、服务、考试、资源建设等各环节都进行明确的要求和考核,使整个远程教育体系进一步规范。这样远程教育才能越走越好!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许多新技术正在涌现,不但技术水平更高、功能更佳,而且正在迅速向低成本和易于普及推广方向发展,一些新技术也在教育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前景,例如:

1.电声教学技术的发展

语声信号的数码化:即把模拟的音频信号通过取样、量化、编码,形成数字化的脉冲形信息,然后用此数字音频信号进行记录、传输或分析、合成等处理,再通过解码恢复成模拟信号输出。数码化基本上不存在信息大小失真等问题,使信噪化、失真度等各项电声指标大幅度提高,对需要长期保有的教学信息及教学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均有特殊意义。语速变换:在听力训练中,存在根据学习者水平将播音速度放慢或加快的问题,目前,磁带速度变换有声音失真,甚至无法听懂的问题,这方面的技术进展正在克服这一缺点,将给教学带来更大方便。

2.教育电视技术的进展

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如激光视盘的发展,其优点在于,存贮密度极高,比现有的磁带或磁盘存贮器高数十到一百倍;检索容易,能在0.5秒时间内找出任何一个画面来重放或慢放或快放;无机械性接触,寿命远大于磁带;可廉价大量复制,可反复擦除和记录达100万次以上,极大方便交互式个别学习。信息传递技术的进展:如光导纤维,在一根只有头发粗细的光导纤维中,可同时通过几千套电视节目的信号,具有体积小,保密性强,抗干扰力强,抗潮、耐温、抗辐射、重量轻等优点,据预测,21世纪信息传递将是光导纤维世界。信息呈现技术的发展:如,大屏幕电视可为课堂教学和大众接收服务,平板化电视可如黑板那样悬挂在墙上;微型电视则可戴在手腕随时供学习者使用;高清晰度电视为教育电视显示那些精细结构和内容提供了条件;利用电子黑板可把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同时显现于电视屏幕上供学习者收看;小到30厘米口径的卫星天线和低成本的个人化微型终端的出现,将使卫星电视节目能直接收看,使人们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视机收看世界各地的信息和资料。

3.大型图书情报网络

8.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八

1、请从课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2、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发展的范畴。

4、教师的形象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5、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充实,杜绝抄袭,如有雷同,均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不合格”。

三、答题内容

1、请从课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答:课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幸福感,分别是教师身体、教师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家人的关系和教师教育事业。我就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这方面谈谈提高教师幸福感。

1、如果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爱悄悄地润泽孩子的心田。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教师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3、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4、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9.结合自身实际 打造文化社区 篇九

批次:201103

姓名:季光

学号:th1103135

专业:工商管理

结合远程教育理论及自身实际及学习体会,论述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1引言 远程教育是施教者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向受教者传递知识信息、连接教与学的过程。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远程教育发源于19世纪的、通过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函授教育。

20世纪视听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大众媒介的大规模发展,使单一的函授教育形态向多种媒体的广播电视教育形态发展。虽然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的手段不同,但它们实际上都具备了远程教育的特征,是远程教育的初级阶段。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双向交互为特征的网络教育进入了远程教育新的历史时期,也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技术手段,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数字卫星电视网络正带来教育形态的革命。

2.远程教育理论与自身实践、体会

在2011年3月中,经过报名、选拔、开学典礼后,正式成为了201103批次、工商管理专业的网络教育学生一员。通过这段时期的学习生活,在利用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地情况下,体验到远程教育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2.1、开放性。

这是我在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体验到地最基本的特征。以前就学地常规学校教育是封闭性的,其表现是教育资源被封闭在校园内,教育的门槛被抬高,接受教育的始终是社会中少数。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对我们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2、延伸性。

这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功能性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通过应试后筛选、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则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及精神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所以这也是远程教育最吸引我们的特点之一。

2.3、灵活性。

从社会各界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2.4、手段中介性。

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比如老师在授课、布置

作业、收发作业、通知学生,都是通过媒体途径来知悉到学生本人,这一点,在入学以来的一个多月,作为学生都深有体会。

2.5、管理性

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随意点击网页、随意调换电视频道等行为理解成远程教育,这种行为不是远程教育,而是广义的个人化、人性化的“学习”。

3.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通过在网络教育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事业与终身教育事业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

可能等。在远程教育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学习,其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多种组织方式。

为达到人充分地协调地发展的目的,终生学习使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了解他人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学会理性地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一切要伴随着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那么,学习内容的扩展并在新的高度整合是不言而喻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知识老化的速度非常快,人的能力更新需求的频率也会十分高,学习内容更要注重不断更新与组合,以与社会的需求同步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位,为人在一生中持续不间断地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就要改变现时各类教育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缺乏沟通的状况;改变在理论上将成人教育简化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认识,实践上缩小成人教育的功能,简化成人教育机构的做法。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促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衔接和沟通;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共同参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并实现优化利用,最终形成教育学习的网络。让人们只要有学习的需求,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一直达到希望达到的高度,不会因各类教育自成体系而无法继续学习。目前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进行改革,建立立交桥。如从多种途径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努力达成、职教的沟通,建立高校之间的跨校辅修专业,发展社区教育等。但是仅有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还不能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因为终生学习体系是以人一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而通过我在社会群体中调查分析我国各类教育事业的支持情况来看,大部分人群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并不包括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前婴幼儿教育和除职业培训以外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对婴幼儿学习能力的开发对其一生的成长的意义重大,而成人期约占成人一生的70%,在社会迅速变迁的今天,成人进入社会以后不断的学习提供自己的综合素质对成人自身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进步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发展及普及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中成人教育的发展更为重要。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都与传统课堂中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尤其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现代通信等远程传输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与缺失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业造成障碍,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应从培养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帮助我们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作业,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合格的高等专门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从上好入学指南课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教师导学作用、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等几方面进行有效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综上,发展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推进教育的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建立一种整体优化的远程教育模式是实现远程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现这种思想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育将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论

上一篇:职工文体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二年级作文300字:美丽的小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