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心得体会

2024-09-22

中学德育心得体会(通用8篇)

1.中学德育心得体会 篇一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1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习以为常的陋习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2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12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3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规范学生行为,树立远大理想的场所。有人说:先做人,后成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一点儿说,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荣辱存亡,所以一所学校能否和谐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呢?当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下粗浅的认识,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爱岗敬业,乐此不疲。

如果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一项任务,那么我们做起来将身心疲惫;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职业,我们做起来将枯躁而乏味;如果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我们做起来将乐此不疲。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工作,我们就将全身心的投入到我们心爱的工作中来,尽情的享受它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未来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我们培养造就未来的接班人,责任重大且光荣。一们伟人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在这里我要说:我们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如此看来,我们怎不为此而骄傲,怎不为我们所从事的高尚事业而自豪!

二:优化团队,事半功倍。

德育工作事无巨细,大到校风校貌,小到学生的举手投足,这无不关乎我们的责任。俗语说:浑身净铁,能撵几根钉。为使德育工作做细,做好,我们必须发挥群体作用。与教导处沟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可以确定一定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熏陶,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班主任团队。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桥梁与纽带,更是我们德育工作的践行者。有一名人说:一名慵医只能坑害一个病人,而一位慵师则坑害的是一代人。由此,要下大力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有了这种认识,就会出现,你班抓,他班抓,班班都在争着抢着抓,何愁校园不和谐,何愁学校不发展。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不仅自然环境要和谐优美,校园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板报、画廊、校园广播站及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好人好事、家乡赞、祖国在我心中、吾爱吾师等版块或节目,弘扬正气,天长日久,学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检查督导,更上一层楼。

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经常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检查评比,班主任之间,团支部之间才能有个比劲,在比的过程中,比出了方向,比出了干劲。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职能作用,每天分条列项对各班进行早、午、晚三项检查,每周一总结,表现突出的班级称为流动红旗班。与此同时,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也要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思想风貌、道德水准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为班主任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相信,通过检查督导评比,我们的德育工作定会一天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

尊敬的同行们,虽然正值冬日,但是天上的太阳也有暖人之时,就让我们在德育工作的大路上,不畏寒冷,扬鞭启程!

2.中学德育心得体会 篇二

这里说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从来都是一件投入周期长、投入成本大的工程, 德育是教育的一面, 当然也不例外。但是, 一旦教育的过程取得效果, 其收益往往是巨大的, 不但对于个人如此, 对于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本文就德育管理方面的问题做一个简要探讨, 简单论述一下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德育的内容和任务

1.德育包括: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 自觉纪律教育; (7) 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 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德育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文明的、遵纪守法的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 德育还要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学德育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 所以这个时期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初中学生就正处于这个时期。经过了小学教育之后,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初步概念, 其心智尚处于不断发育中, 可塑性极强。初中德育不像小学德育, 因为它的对象开始有相对独立的思想, 更善于思考, 但也更善变, 更难以捉摸。从而更容易走向极端, 因此初中德育的任务相当繁重。

1.初中德育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经过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之后, 这些学生的行为和习惯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比如有的学生就很好地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 对同学的团结以及对劳动的热爱。初中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巩固这些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并在学生处于可塑性强时, 帮助他们改掉那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成长、学习和生活。

2.初中德育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学德育应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积极创新、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使其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提高其利用科学造福人类的意识,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学德育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知和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 让学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中学德育还应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意义, 教会他们正确地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并不断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初中德育还应培养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学德育应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立志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三、德育管理工作的几个方面

(一)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道德评价体系, 实现德育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德育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 有纪可遵。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形成有目标、有计划、职责明确、运转流畅、长期稳定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时候, 学校不能生搬硬套, 要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 力求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

检验规章制度的成果, 势必就会用到德育评价。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与规章制度相适应的、合理的道德评估系统和评价体系, 以便实现德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比如可以采用给学生设立道德学籍的方法, 定期对表现良好的学生 (可以采用由班主任推荐的方式) 予以表扬。这样就可以切实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从而提高德育管理效能。另外, 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过程, 要以鼓励学生进步为目的。

(二) 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巩固

(1) 强化道德认知, 加强行为训练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刊校报、校会、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积极深入地宣传, 并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还可以通过设置“道德教育周”或“道德教育月”等方式, 组织教师演讲团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宣讲。

关于行为训练, 要号召学生从小事抓起, 从细节做起, 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组织学生查找自身和身边的陋习, 让他们了解陋习的危害, 自觉改掉陋习。针对“自尊自爱, 注重仪表, 诚实守信, 礼貌待人, 遵规守纪,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孝敬父母, 严于律己, 遵守公德”等要求集中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发挥家庭、社会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脚或者帮妈妈洗碗、打扫卫生, 每天上学之前跟妈妈或爸爸说一声“我爱你”等。

(2) 注重引导学生实践

关于德育实践,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 可以参考当地的实际条件, 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等。或者也可以组织有关爱国主义的辩论赛, 筛选社会的热点问题制订辩论主题, 如以“钓鱼岛事件中, 国人该不该砸日本汽车”为题展开辩论, 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学生会说“不应该”, 因为本着人道主义的角度, 日本政客们犯的错误不应由日本企业买单, 这样就用一种比较有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道德教育。

(三)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好的校园文化就可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要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及自然资源, 从自身优势出发,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 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与时俱进,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件事情感动了笔者:寒风里, 两个小学生举着之前倒下来的限高杆以方便来往车辆通行。这个画面在笔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笔者希望, 经过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努力, 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多, 我们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中学德育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出版社, 2005.

3.拓宽德育渠道 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篇三

关键词:德育实践 德育渠道 德育建设

教师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在学校德育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所认同和体现的德育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具有重要影响。德育的存在不仅在于帮助个体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在于使人类的自由本性得以发扬,使个人的独立人格得以确认,人们自主、自觉、自尊等自我肯定的人格属性得以涌现,在这基础上才能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结合,也才能满足人诸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需要。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德育建设

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以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辨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尤其要与转变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德育规律,切实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和德育研究能力。研究德育新方法,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校实际,努力使德育方式、德育过程、德育内容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德育方式,为提高德育实效,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合并的学校,学生成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学生心理的一定差异,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新集体中,促进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到德育工作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吸取他们德育工作中的经验;邀请德育工作先进培训班成员来学校畅谈经验;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组织讲座,借以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暑期,学校借助市进修学校的专家组织了班主任培训班,以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能力。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在学生心中始终具有表率性,他的道德情操、作风仪表和劳动态度对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经常看一些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波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更要“厚爱”,以鼓励教育为主。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心头,要善于宽容学生。适当的宽容有时能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以情动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施爱心(或博爱)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比如,有的学校年年搞活动,年年老样子,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或是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春游、秋游应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但是,活动前没有进行严密的设计,没有进行深层开发,只是玩玩而己,而且,附近的景点就那么多,从小学到中学,已经无处可玩。更重要的是,现在搞什么活动都是有偿的(不排除有盈利的趋向),学生从内心就有一种排斥倾向,认为学校借口搞活动,实质是为了挣钱。由此,德育活动非但没有起到德育的教育功能,反而起到负面作用。

我们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有时,学生在一场足球赛或联欢会中获得的集体主义情感体验,是教师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集体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就规模而言,可以是学校活动,可以是年级活动,可以是班级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可以是游艺娱乐、文艺表演,可以是体育竞争、劳动比赛,可以是社会调查、远足郊游等等。同时开展的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学生感受到不是仅仅在社会上才能领会流行时尚,在校园中照样可以,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校园生活的枯燥;又如:普通话演讲比赛,不仅让学生明白会说普通话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积极性;再如:英语演讲比赛,使学生明白作为现代社会学生,学好母语固然重要,但学习多种语言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另外组织师生一起观看纪录片《洞穴之光》,师生同流泪,一起感受我们要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感受洞穴之中孩子的淳朴和苦中有乐的精神;为遭受病痛之苦的同学捐款,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一点也不犹豫;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清明节扫墓,拔河比赛,各班行为规范达标评比,民主评比学校团支部……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学校及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

三、充分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很多学校德育工作没有真正确立学生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也没能认真了解学生基于自身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和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真正需要与感受,缺少对学生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之上的对话,很难实现与学生的精神交融,使学生顺利接受学校的教育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足,片面强调说教、规训与灌输,德育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真正去体会学生特殊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体会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不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不再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

在这方面,我在平时和学生的交往中,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多方关注各个学生的信息,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家庭、心理、交友等情况,了解社会信息。这样,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和他们谈学习,也会和他们谈社会流行时尚,谈他们年龄阶段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正常性;不仅谈他们的家庭,也会谈自己的家庭,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缩短和我的距离,也让他们能和我真正谈心,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批评教育,因为在与我的交流中他们能深刻领会一些原来不甚明白的道理。上学期,有个叫裘琨的学生,从小学的成绩看,基础还不错,但到了初中,就出现了厌学情绪,经常惹是生非,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无人的地方开始和他交流,从他父母小的时候谈起(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到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叫他读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期末考中他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四、适时合理的运用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通过外部的各种条件作用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达到对情意和行为的感染、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形成良好品德行为的目的目标。隐性教育对学生品德的成型和发展具有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加强隐性教育,是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种隐蔽的、间接的德育教育满足了青少年的个性要求,会使他们感觉到他们是受到尊重的并主动地接受外部的影响。

隐性教育可以通过校园的环境建设、学校文化氛围的塑造、教师形象的塑造、新型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实施: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生活空间,学生道德认知的获得、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行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校风、班风对个体的教育要求不是明确的,而是隐蔽、渗透在学生经常接触、经常参与的各种环境要素及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种要求,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行动;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职责;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说是花了很多心血。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宣传窗的设置,从校训的确定到特定时间的宣传标语,无一不是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后落实到位。让每位初来乍到的家长和学生在第一时间能认同它,喜欢它,信任它。班级内从名人字画到丰富多彩的黑板报,从干净整洁的地面到张贴规范的布告栏,无一不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各教师在校园内行走时,都面带微笑,如:有一位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初三女生对教学副校长说:“看到裘老师对我微微一笑,使我瞬间扫除忧郁,全身轻松。”听到这样的话,我何尝也不全身轻松呢。应该说,从最初的有些家长对学校合并的反对,到现在的认同,我想,这应该就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肯定,也说明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完整、科学的道德评价体系

所谓道德评价,就是生活于现实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学校道德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道德责任。

学校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道德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立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缺点,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论更加系统;教育过程有了参照物,教育活动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应该以德育目标为标准,根据现实目标确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二是要注意被评价者,即学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评价活动应该是主体性活动,评价的双方都要主动参与,评价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可接受性与自我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但是德育评价也不能使学生进入误区,如某中学规定,学生做好事可计入思想品德分。其中就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扶老人过街值几分?”在有些地方,思想品德便被简单地抽象为“扶老人过街”“为灾区捐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带着个人的功利目的,做好事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便变了味。因为,带着功利目的的人行动之前权衡的也许是:做这件事能值几分?一个思想品德得了高分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有善心和爱心的人,并不一定是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为了得分而扶老人过街的人,也许连父母都不愿孝顺。为了得分而向灾区捐款的人,也许自私吝啬。因为,他们在做这件事时是出于功利目的而不是其他。

由于新课程改革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德育的新课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新课程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应如何构建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积极探讨新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在德育实践中加强中学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润梅.对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J].2008(13)

2.李启平.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教育革新[J].2008(9)

4.中学生德育作业心得体会 篇四

以前到了暑假,一个人在家,吃饭就变得马虎了。泡面,外卖,微波煮的快餐,很少自己下厨,因为呆在厨房五分钟就像刚洗好桑拿一样,总是会汗流浃背。因此总是喜欢方便。但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我强迫着离开惰性。更实在一些,开始是为了完成这份“为父母做一天饭”的作业而下厨。经历后,才发现做饭能让人学会很多。这次我做饭的目标就是全部煮熟!或许这个“志向”不够远大,毕竟很少下厨,万事开头难!洗菜时菜没洗干净,水倒浪费了不少,切菜时“快刀斩乱麻”,爸爸批评我不够耐心,弄得我有些灰心。好在有他在一旁指导着该怎么切均匀,以及烧菜时要注意火候,什么时候放调料啊等等。难怪会有人说,烹饪也是一门学问。

不一会儿,厨房就充满了油腻与蒸汽,此时真恨不得钻进空调房。一瞬间我又嘲笑自己的幼稚了。确认煮熟后掀起锅盖,香味便扑面而来。不过锅底由于油加的不够有些烧焦。把菜都端上桌,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们故作惊喜,尝了几口赞不绝口。其实色香味都不够出色,但毕竟是自己做的,显得格外美味。

做饭,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买菜,拣菜,洗菜,切菜,烧菜。每一个步骤,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愿不愿意,怕不怕麻烦。毕竟不常干这些活儿,显得笨手笨脚的。其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妈妈就说,在她像我这个年龄时,早就是做菜高手了,天天帮外婆姨妈做好饭,哪像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几个天天干家务的?这说得我有些惭愧。平时我住宿,父母下班回来也就简单烧个两菜一汤。周末我一回家,就成了“满汉全席”了。父母处处为我着想,而我也常以学习忙为由,不怎么碰家务,更不用说做饭了。

5.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五

横板桥乡中学李飞

论文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德育工作

论文摘要: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在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的基础教育及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我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体会颇深: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有7亿在农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在祖国繁荣昌盛、和平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的基础教育及德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时刻提醒自己: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现将这些年来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德为师之魂”

师德就是从教道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质。《世说新语》讲:“百行以德为首。”《大戴礼记》说:“行德则兴,背德则崩。”师德正则校风淳,师德毁则校风降,因此教师的道德好坏不是“细节问题”,而是关系着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关系着教育、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败坏的人如果成为教师,对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等级交换原则的运用和受拜金主义思想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由于某些教师的道德素质不高,工作中缺少责任感,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污染。因此,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加强教师的道德

修养尤为重要。

讲师德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也出现了腐败的现象。腐败成为我们目前社会的“毒瘤”,学校虽不是“重病区”,却也存在着腐败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出现大都是从道德滑坡开始的。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有的教师自己办课外辅导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均放在课外辅导班上讲解,不参加辅导的人难以掌握所学,而辅导是“有偿的”并不是“无偿的”;有的教师“八小时以内”工作,“八小时以外”对学生概不负责,因而教师的家访少了,给后进生无偿辅导少了;有的教师充分利用家长的权力为自己办私事等等。这些却对净化校园风气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可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廉洁从教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德兴业兴,德败业败。讲师德是现代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注重道德修养的,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民教师。但也有极少数教师放松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思想道德滑坡,影响了教师的光辉形象,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全面有效地提高新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输送合格人才,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树立教师形象、了解学生、以德树人

当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凭一时的热情,要做好各项准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学校德育

工作是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其次,及时了解这个年龄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家长的育儿观,社会的期望值。为此,我经常走进父老乡亲中间,农村人特有的淳朴,使我很快了解了他们的愿望;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做游戏,同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热衷于什么样的游戏,偶像是谁等等。收集整理学生、家长们对教师的合理建议,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充实自我,争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而不懈努力。

三、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家校联动

新学期开始了,纸上的名字以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呈现在我们面前,天真的笑脸无邪的目光下掩盖的是迥异的性格,想要走进他们必须先了解他们。此时,我采取多种手段去了解我的学生们。

首先我利用本校的便利条件,与他们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掌握他们在校的基本情况。其次,我在第一时间里与家长们建立联系通道,如:利用电话、网络等形式,方便快捷的互通消息。欢迎家长随时到校,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向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再通过“家长评价”活动,以书面形式让家长全面、详细的介绍自己的孩子,也为我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留下了宝贵的档案资料。通过以上方法,掌握每位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为日后德育工作管理提供一个参考。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得比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上学无用论在农村盛行,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更是寥寥无几。有些

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而当孩子们的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又打又骂,孩子们难以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对孩子们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们生活纪律不严谨,比较散漫。针对这些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例如: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我校利用建立好的联系通道开展了家长座谈会的召开、家访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通过这种联系,我们注意到了:走出向家长告状的误区,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对观念落后的家长应及时教育。从而让家长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与老师达成共识。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6.中学德育心得体会 篇六

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工作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本文从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强化德育效果。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德育效果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继续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①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现代中学德育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找出原因,把握德育的方向,提出实现德育培养目标,取得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步调不一

中学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不一,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随着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不断扩展,有些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面引导,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到学校德育功能的实现,即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社会教育,其效果等于零)。当前现实生活中社会主群体(指中年人是孩子们的榜样群体)的特殊历史经验,目前都有一种利益追逐和物质补偿的心理,对精神理想持一种冷漠或嘲弄的态度,从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产生消极影响。有人认为,当前的一些影视作品的不正确价值导向,大众传媒的低级趣味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产生消解作用。

因此,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必须要处理好学校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光凭学校单方面德育管理是不行的,必须实行社会全方位综合治理,使德育形式社会化。各行各业,校内校外,家庭、政府都要负责,齐抓共管,让全社会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二、学校德育教育应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首

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学校应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育,学校的各方面工

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学校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现在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生硬地“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强制性方法学习。这种灌输性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的。”②这样的道德教育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我们要积极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各科老师要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四、要把德育活动融于生活中,活动丰富多彩

德育教育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德育的重要途径。1990年,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要求,“各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严格要求,重视活动实效,真正使学生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接触工农,认识社会,了解乡情国情,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表现,应作为操行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与抓好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是建立社会性的教育基地,学校与企业、街道、博物院、历史纪念馆和名胜古迹等要建立牢固的联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活动,成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①林崇德,《教育的智慧》,第19页,开明出版社,1999年。

7.中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 篇七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 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培养“贤者、君子”为目的的道德教育中心体系。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 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要求, 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2000 年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200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加快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 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 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等方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新时期中学德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中学德育有新的体制去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行的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权责不明确、政令不统一、实施环境较差等弊端导致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

1、对德育重视不够

学校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 德育管理缺乏计划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应有的管理运行机制, 仅以经验取代科学管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班级德育管理的盲目和无序。因为德育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和收益, 在一些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心目中, 德育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

2、德育方法缺乏时代特点, 德育体系不完善

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局限于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表面的形式进行这种道德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体现了德育教育方法的单一, 习惯于把德育当成纯粹知识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 学生对这种认知缺乏认同, 对德育教育产生厌恶情绪, 从内心不接受学校的德育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说教和批评教育上, 忽视了学生道德培养的自觉性, 德育体系不健全, 没有完善的体系进行德育教育。

3、德育活动形式化

受升学压力和对德育活动认识不到位的影响, 学校、班级的德育活动开展较少, 很多德育活动仅仅为完成学校德育考核任务而敷衍了事, 对德育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很少有全程的过程管理, 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真正从活动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而是注重结果或形式的花样, 德育活动从开始就缺乏目的性和对过程的管理, 缺乏对活动的总结, 活动本身的德育意义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使得原本就少的德育活动成为装饰门面的花架子和纯粹形式。

三、德育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第一、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是在德育原则指导下建立的, 是为中学德育服务的, 在中学德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是中学整个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一定的管理机制, 学校德育管理就无从谈起, 是中学德育工作体系中带有整体系、全局性的制度形态。它在中学德育工作体系中是具体统帅德育工作的作用, 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德育目标任务的完成, 反之, 则会起到阻碍作用。德育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学德育大纲》的保证, 有利于发挥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势。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己不是自发的探索和实验, 而是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的要求。

第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是学校德育工作运作的核心, 完善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的根本保证。只有健全、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才能在德育工作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完善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是构建与实施学校德育系统工程的中枢环节, 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新格局的桥梁和核心, 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的动力。

四、德育管理的解决措施

1、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中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这给高校的德育功能实现制造了障碍。为此, 学校除了一方面引进人才外, 另一方面也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改进德育工作人员的德育水平, 从而整体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德育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管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修养, 二是教养,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成败得失, 关键在于师德,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要授业与解惑, 更重要的还要传道, 教师既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 更是高尚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

2、建立健全德育体系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是教学管理中德育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中德育体系的完善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进而保障德育功能的顺利实现。

3、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德育教育

要建设良好的德育校园环境, 首先, 我们需要纠正学校全体成员对德育的认识, 要让人人都形成德和才同等重要的意识。在大学教学任务中, 要坚持育人先行, 以德为先的原则。育才, 是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的德育要求, 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学校的管理层, 需要扭转忽视德育工作的陈旧观念, 重视起德育工作,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德育管理氛围。

4、德育教育人文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德育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 因此, 一切管理手段和方法必须围绕人的因素展开,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分辨是非, 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五、结语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 学做事。青少年固然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学会做事, 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 学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这是更根本性的问题。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 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德育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 关键看其运行情况如何。在面临新时期的德育管理挑战下要跟上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武.中学德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刘怡蔓.中学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6.

[4]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8.中学德育成功模式探究 篇八

当我们将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或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并纳入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定期开展时,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德育模式。我校主要的德育活动成功模式有:德育与创意性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德育与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相结合的模式、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德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模式等等。

德育与创意性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创意性活动必须是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兴趣特点开展的活动,它具有新颖性、趋时性、首创性。像我校开展的周末艺苑、周末电影院、圣诞party、校园“吉尼斯”、校园奥斯卡、校园情景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寄宿生篝火晚会、“爱心超市”、“爱心书屋”活动等,即属于创意性活动。当把德育渗透于这些活动当中时,德育创意性活动模式就形成了。

1“周末影院”的开办

我校开展了“周末影院”这一创意性活动,即利用周末学生休闲时间,为学生(主要是寄宿生)放映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如《英雄儿女》《董存瑞》《开国大典》《大决战》《永不消逝的电波》《赵一曼》《青春之歌》等。用这些影片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扼止学生周末上网吧或到其他不健康娱乐场所,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念。

2“心理小屋”的设立

我校尝试了“心理小屋”模式的创建。“心理小屋”有自己创办的“心育”小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配备相应的心理老师,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来到这里,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认清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树立了信心,明确了奋斗目标。可以说,“心理小屋”的创建,为我校学生开辟了一个心灵的家园。同学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解决了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3校园“吉尼斯”系列活动模式的举办

校园“吉尼斯”是我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大舞台,由学生会体育部承办。校园“吉尼斯”的比赛项目多达17项,而这些项目主要来自学生们身边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如踢毽子、转书、三分穿射、罚篮决杀、升级投篮、障碍赛、单指飞旋等等。这些活动引发了青少年极大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趣味竞争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性情,增长了见识。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模式,活动中同学们加上自己的创意,出现了一些新的项目。比如:穿越低纬、快乐呼啦圈、双飞跳绳、花式毽子、记忆先锋等等。

4“轮山之夜”寄宿生篝火晚会的创办

我校寄宿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活跃这部分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篝火晚会这一创意性活动。篝火晚会的模式是,整台晚会的节目都是寄宿生自己编排的,节目中有诙谐幽默的小品、相声,有精彩绝伦的校园吉尼斯表演,有专业水准的乐队现场演唱,有原生态的寄宿生歌曲串烧,还有热闹非凡的互动节目,现场气氛异常的活跃。这样的活动,不单是丰富寄宿生的业余生活,重要的是给平时没有机会显露才华同时又具备音乐、体育特长和表演才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们都拍手称好。在思想教育层面,篝火晚会有着和“周末影院”相同的功效。

5“爱心社”“爱心书店”和“博爱超市”的创办

(1)“爱心社”模式。学校“爱心社”的资金来源是学生捐献的日常零花钱,主要资助对象是本校的贫困学生。在本校就读的学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提出申请:失去双亲或单亲,家庭经济严重困难者;经济困难的烈士、残疾军人的子女;家庭突遭灾祸,家庭成员意外伤亡或致残,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户”家庭子女;家庭收入很少,负担较重的学生。对于这些困难学生,爱心社除了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外,还对他们的学费减免,校服费用减免等等。同时爱心社还联系社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给贫困生以更多的资金资助,并与之相配套建立起对困难学生减、奖、勤、助、补、免的帮扶制度。

(2)“爱心书店”“博爱超市”模式。除“爱心社”外,学校还尝试引入各种适合校园、适合学生的自主资助运作模式,提倡困难学生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例如“爱心社”和新华书店合作,在校园里开设了“爱心书店”。运作方式是,通过报名从贫困生中选出一批人,再经过培训上岗,让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爱心书店”的经营和管理,“爱心书店”则给其一定的补贴。这样,贫困生就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生活补助。此外,“爱心书店”还联系厦门慈善总会,每年为高三毕业生提供岗位助学活动,即在高考之后的两个月的假期里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负担。

“博爱超市”则是我校新近创制的模式。大致情况是,学校模拟商场模式,设置一个房间作为“商店”,发动学生将多余或用剩的物品捐献到“超市”,贫困生凭借学生会发的积分卡到“超市”领取需要的东西。

德育与科技小发明(创造)相结合的模式

德育处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的考核指标之一,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包括科技节)让学生集中开展活动,展示他们平时的科技发明构想与成果,然后进行评比并在全校大会上表彰。在此激励之下,学生踊跃尝试,奇思妙想不断涌现,科技小发明(创造)成果不断出现。例如陈子呈同学发明的“带镜子的眼药水瓶”,他发现大多数同学滴眼药水时,总不能把药水准确滴入眼中,往往滴在眼外再流入眼中,极其不卫生,为此,他发明了一种带小镜子的眼药水瓶。使用时,翻开小镜片就可以方便准确并且一次性把眼药水滴人眼中,用完后合上镜片放入盒子里,既卫生方便成本又低廉,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麻烦。

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课题的选择应多关注社会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过程中,拓展视野,历练阅历,提高思想水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我们的推动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广泛而又深入,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参加各级各类评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反响最大的是由我校三名高中学生经过调查撰写的《剖析本地疯狂的六合彩赌博现象》的调查报告。针对六合彩赌博这一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三名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中学生的视角发掘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这篇调查报告引起了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全国引起轰动。可以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加强,道德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德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的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最活跃的模式之一就是德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许多活动,形式上是艺术的,但内容上却是德育的。

1时间长。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艺术活动,但我校的艺术活动与众不同,我校每年的艺术节历时达三个月之久,学生的参与面是空前的。

2内容丰富。在艺术节期间,有新生的歌咏比赛、卡拉OK赛、才艺表演、钢琴比赛、二胡兴趣小组音乐会、绘画比赛等,还聘请专家开设音乐讲座。艺术节的高峰是元旦文艺汇演。在元旦的文艺汇演上,我们把三个月来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就像现在最为流行的“同一首歌”“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节目一样,充满着活力与精彩,把当代中学生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展现出来。可以说,在艺术活动中。调动起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更加融洽,班级与班级之间更加和谐。

3形式多样。除艺术节外,我们还创制了“周末艺苑”“圣诞pany”“文艺入军营”等日常艺术活动模式。这些活动,形式更开放、更自由,更得学生的喜爱。

上一篇:文化思想教育下一篇: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