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4篇)
1.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德国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 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例如, 为适应企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德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规定, 企业应尽可能地配合“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条例列出了从企业工作流程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 各个企业在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下, 根据自身需求情况、结合各自的技术标准选择具体的培训内容。我国目前很多学校也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例如,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从工作任务向课程转换与构建的改革中, 成功运用能力递减法 (逆向) 、能力“递增”法 (顺向) 和能力“分担”法, 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探索;以校企共同“做、学、研”, 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 形成了独创的“3343”多循环式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 决定了它一方面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它是适合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值得深入研究。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大部分处于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时期, 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参考资料都属于研究和摸索阶段
2.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2.1 教学内容探索
人才需求调研。进行专业调研, 通过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学校调查, 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专业教学情况, 以确定总体目标和对教学基本内容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四项:职业分析、课程结构分析、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组成。
职业分析环节包括三部分:首先根据职业活动和工作要求, 分析工作项目。然后根据工作程序或工作内容, 将每一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项具体工作任务, 这里的工作任务是指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项任务, 如统计员工的工资。最后分析完成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按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分析表。课程结构分析环节主要是立足工作任务分析表, 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课时安排和要求, 提出教材编写建议、教学设备配置、教学和评价建议等内容。教材开发环节主要是依据科目课程标准, 制订教材体例, 编写教材文本以及开展教材辅助资源建设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材的编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模式。教材应把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层次关系重新调整, 把工作任务放在焦点位置, 而专业知识放在背景位置。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 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通过真实的企业项目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 从而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强调教师、学生、情境和项目任务四个因素的整合。
首先引入实际项目, 分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演示, 提出问题, 讲解项目应用背景,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创建工作情境, 即创建一个与项目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最后, 可针对不足之处, 进行总结、引申和提高。每一个任务完成后, 让学生讲解或展示任务完成的结果, 学生间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通过上述教学流程完成了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成绩考核等环节。使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学的过程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2.3 加强师资建设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对实践的要求更高, 因此, 要加强“双师型”工作团队建设。美国学着库克经过研究发现, 一个研究人员到一个单位工作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四年, 然后创造力会进入稳定衰减时期。因此, 为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应该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工作实践,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等符合社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2.4 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
学校应加强操作训练设备的投入, 模拟实际工厂建设相应的“教学工厂”, 将教学实践和生产时间相结合, 解决生产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创造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工作过程”氛围。
3. 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评价是通过将课程教学所取得的各种绩效与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做比较, 从而判断教学的最终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决定了其教学评价具有多样性, 因此要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我校为例,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有学生网上评学评教, 学校相关专家, 企业评价等组成, 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面的共同监督, 有力的推动了课程的发展, 为该课程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是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与工作策略的, 它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本课题主要分析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并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探索出真正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9)
[3]顾爱华, 辛惠娟.信息技术项目化教程[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
[4]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 2005, (22)
[5]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1)
[6]黄伟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 2007, (23)
2.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45
伴随多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不断得到加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充斥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如果学生无法正确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会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知识的搜索和学习,不会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资料的补充和完善,那么,学生就会在知识量和信息量上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失去竞争力,因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初中生必须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技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增进其基础知识,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事情。
一、树立学生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包括上机和理论,教师应将树立学生信息意识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中融入现实的案例,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经验和事例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学习同时树立学生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意识,促进学生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上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整理和优化,将与学生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的帮助和益处。只有学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所能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极大帮助,才能有效树立信息意识,并激發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间接性的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教学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中学教学计划。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学校课程,其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任务要求70%左右的时间是上机操作,30%左右的时间是理论指导课。那么,面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实践多于理论的新课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如何组织课堂学习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充分的考虑。对于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其学习方法更是无从说起,可是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却是了然于心,因此,为了首先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多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输入法是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学生打字速度的快与慢既与学生操作的方法有关系也与学生操作次数有关,只要学生进行苦练和勤练,那么一定能够掌握较快的打字速度,因此,在引领学生掌握打字方法和提高打字速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教学演示。相信教师的打字速度肯定会在学生中间引起不小的惊讶,赢得学生的崇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现身说法从而对学生打字技巧进行指导。
此外,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并且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也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是涉及到幻灯片或是文档的操作,当教学进展到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依然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学。部分教师在传授此部分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本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幻灯片的制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进行分析和讲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演示和改进。我们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够高效的引导学生聚焦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全面掌握。
三、优化教学组织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70%左右的时间是上机操作,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将整个演练过程持续进行下去直到完成教学内容,这样的授课容易导致学生操作与理论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听完整个教学过程后遗忘部分操作内容,因此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操作进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每一个操作步骤之后都要停下来等学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因此,综合考虑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互相帮助,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三
一选题背景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简称“高教30条”) 明确指出, 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1]。而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高校的教学工作能否被科学、规范、高效地组织起来, 教学过程如果管理得不好, 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教学管理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其实质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将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 以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管理行为, 实现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的目标。如何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 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升管理层次, 提高管理效益, 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一直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也尝试着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二现阶段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况
在21世纪的前几年全国掀起了院校合并和招生规模扩大的浪潮, 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质量决定生存、质量决定发展,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保证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是近几年各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和教学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的改变, 当前在教学管理方面, 各高等院校除了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配套出台新时期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以外, 更多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中, 探索实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均已采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逐步实现了对教学管理过程大量数据的集中处理。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进, 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流程日趋规范, 由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事务性工作, 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教学管理人员逐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监控上, 教学管理层次与以往手工操作方式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客观地讲, 现阶段我国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 有很多管理理念和想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 教学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和效率还不是很高, 各高等院校之间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 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提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但在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 仍然存在许多落后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购买和使用相关教学管理软件, 没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的内涵, 制约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不少高校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期缺乏足够调研, 对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流程和学校的基本情况缺乏足够的疏理和分析, 对可供选择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缺乏足够的对比, 导致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匆匆上马, 往往会造成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太相符[2]。又或者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缺乏宏观的管理与指导,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是很充分, 导致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更有针对性的应用, 无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应有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些状况, 促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强化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管理, 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 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过程[3]。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教学管理理念的进步, 只有树立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屏除认为信息化就是将技术人员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相结合的落后理念, 才能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而教学管理信息化则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将高校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管理起来, 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重点抓好学分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等平台系统建设,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着力推进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 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 充分调研本校的实际校情及发展规划, 建立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 一旦投入运行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慎重考虑、周密实施。之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的层次和管理效率, 把管理人员从教学管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过程的宏观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监控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并非目的, 因此高校在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 切忌盲目投入, 一哄而上, 更不能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搞成教学管理的形象工程。为了确保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能产生积极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实施前期必须做好充分调研。既要摸清自己学校的实际校情, 明确学校的管理方式, 疏理学校的管理流程, 又要适当考虑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 确保在建立本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做到心中有数。对可供选择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进行足够的分析对比, 或对自行开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充分的论证, 以确保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适应或至少在总体上适应各高校自己的管理体系, 这样才便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开展和全面实施。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过程中, 要确定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和调试, 适时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优化, 为教学管理服务。
3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养, 维护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既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又包括各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既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更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支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重视教学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使教学管理人员在熟悉本校教学管理规定和流程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能力, 有效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4]。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复杂而且头绪众多, 一个教学管理人员要想胜任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任何队伍的建设, 都免不了有人员的变动, 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正常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同时具有实际教学管理经验的人才, 因此维护教学管理队伍发展的总体稳定是非常必要的。教学管理人员如果频繁变动, 势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 而新管理人员由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缺乏和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生疏, 将会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4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行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三个紧密相连的组成要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 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无从谈起。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 除了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更要考虑到学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影响。要大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开展全员信息化教学培训工程,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挂钩;同时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会基于信息管理和信息教学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全面推行, 使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EB/O 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2]梁雨平.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刘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4.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四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01-02
时下,无可辩驳地,信息技术使特殊教育焕发了勃勃的生机。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良好功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经过总结,可以发现特校班主任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工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便捷同家长的沟通和更好地共享资源。
1 激发学生兴趣
在特殊学校,教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可广泛激发视力、听力及智力等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
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呈现生动化、活泼化的画面,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可以创造出一个能让多个接受器官刺激的情境,从而使得教学的内容以具体、清晰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教学的形象直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创造出多个兴奋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其注意力的时间,符合这些特殊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特点。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1]。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多个教学内容如各种基础常识以图、文、声、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并产生刺激,最终使得其学习的热情度以及知识的理解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形式新颖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以产生并广泛应用。此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行动不便,不能正常走入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学生接受平等同步的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络化教学工作,通过互联网来向学生收发并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解答,让学生的学习不会被耽误。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学进程正常进行,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新鲜和有趣,进而喜欢此种教与学的新方式。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便于形成一个积极和谐、团结快乐、活泼的班集体和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生全方位发展成为可能。
可以让学生依据其特长来学习,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特殊的儿童有的存在视力问题,有的存在听力问题,有的则存在智力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特有的功能和兴趣,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如果班主任教师发现了他们的这个兴趣,就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既简单又易学的游戏,当作教学手段或者强化物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学生在学习、劳动或者运动当中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受到表扬,可以玩一定时间的电脑游戏,让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得到满足感、自豪感。
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促进班集体活跃氛围的形成 最近几年,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比例不断增加,他们普遍存在孤独、情绪低落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成为特殊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播放一些舒缓的乐曲、生动活泼的动画,既能够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的作用,还能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班集体氛围,在这里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轻松的美好时光。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欢快的歌曲,缓解视力或智力有障碍学生上课紧张时的情绪;或在课余时间播放广受喜欢的动画片,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也减少出现学生不良行为的可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便于对特殊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对学生有灵魂导向作用,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排在首位。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内容较为陈旧死板,使很多学生排斥德育课程,让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成效不佳。而在德育课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推动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2]。比如,开展生命教育的时候,对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及爱护动物的理念,班主任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一些教学课件,超链接上一些声、像、图,通过这些让学生了解身边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了解这些动物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小动物的品质,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3 沟通家长更便捷
在做家长工作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也会起到很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起到促进家校间有效而全面的沟通的作用。
制作直观课件 班主任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家长展示一些孩子在校期间的各种生活学习表现,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有能力的。特殊学生特别是全盲生和聋生,一般来说对于自己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向他们的家长汇报。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和生活表现,然后做成一个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家长会上播放,向各位家长汇报其教学成果。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向班主任老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行为和表现。
应用聊天工具 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聊天工具或者发电子邮件,同各位家长开展孩子学习教育工作的思想交流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快捷便利起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学生家长一般来说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与教师进行细致的沟通,有的只有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才能见面聊一下,而且沟通也不深入,这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静下心来细致地做深入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家的各种生活学习情况以及行为习惯,家长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向班主任老师汇报,教师要定期查看。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解决的方式。
充分利用网站 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特殊教育学校都有校园网,而特教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帮助家长了解学校,认识当今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而且将其作为家校或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
4 资源共享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组建学校网站以及一些相关的网站,实现资源的共享,让信息走入网络,满足远程所需的交流。网站应该成为宣传特殊教育教学的一个平台,可通过网站的宣传来实现社会对学校及特殊教育的认识;也可通过网站来展示特殊教育学校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展示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他们的相关作品,来让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关注这些特殊的家庭,让社会认识到特殊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特殊教育的网站也可以起到特教同行之间开展交流经验平台的作用,共同为特教事业的发展加砖添瓦。
5 结语
概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因其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亦可以实现与家长的深入沟通,共享各类资源,促进特殊教育工作取得进步,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仁海.浅析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53.
【2018——2019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推荐阅读:
浅谈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范文07-21
五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15
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计划07-2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反思07-19
信息技术校本教学工作总结07-29
word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24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分数的初步认识范文07-02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教学工作计划06-19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7-13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