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全球排名

2024-10-09

清华大学全球排名(精选8篇)

1.清华大学全球排名 篇一

360教育集团说,泰国东方大学始建于1955年,历经改革,1990年正式更为现名。东方大学目前在泰国排名第五位,是泰国知名的公立综合性大学。该校还设有图书馆、海洋科学研究所、计算中心、校医院、邮局、体育设施等。配有空调的中央图书馆是泰国最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700000余册,泰语期刊700多种,外语期刊350多种以及大量视听材料。每个学院均设有与中央图书馆联网的独立的图书室。每个学院都有计算机网络与学校的中心网络相连接,学生可在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和学生宿舍使用计算机网络。

泰国东方大学全球院校排名

QS亚洲大学排名 2013年9月 193

全球高校网(4ICU)7月份亚洲大学100强排名 2013年7月 48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全球院校1月份排名 2013年1月 872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全球院校2012年7月份排名 2012年7月 977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7月份东南亚大学排名 2012年7月 33

亚洲大学总排名 2012年7月 191

QS亚洲大学学术声誉排名 2012年7月 275

QS亚洲大学全体师生排名 2012年7月 25

QS亚洲大学国际教职员工排名 2012年7月 257

QS亚洲大学国际留学生排名 2012年7月 257

2.清华大学全球排名 篇二

关键词:欧盟“全球多维大学排名”,高等学校排名,大学排行榜

2013 年1 月30 日, 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会议上, 经过欧盟多年开发与设计的“全球多维大学排名”体系 (以下简称“U- Multi-rank”) 正式对外发布并启用。它是一个多面向、多维度、多层次、用户导向的全新大学排名体系, 在理念与应用方面与以往的排名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欧盟于2013 年至2014 年斥资200 万欧元利用该多维排名体系对全球至少500 所高等学校, 以及这些院校在机械、电子工程、商学和物理四个研究领域进行首次排名尝试。[1]这一全新的排名体系是否会对各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声誉竞赛”中的位置产生冲击?是否能够像原有的排行榜一样定位各国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些都引起了各国学者与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本文对U- Multirank的创建目的、排名理念、概念框架、排名方法、指标体系和排名结果呈现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澄清, 以期为我国学界和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创建目的与排名理念

为了充分尊重、认识并强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 规避已有大学排名体系使用单一的标准衡量不同类型院校, 且过多强调科研实力而忽视院校其他方面特色等不足, 欧盟委员会提出在国际背景下设计一种全新理念的高等学校排名工具, [2]U- Multirank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创建之初, U- Multirank就非常明确自身的使命, 创建这一排名工具的目的绝不是定位“世界一流大学”或促进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激烈的院校“声誉竞赛”, 而是为充分认识高校在不同指标中的绩效, 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院校, 并为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透明度提供一个灵活实用的工具。[3]

在明确的目的指引下, U- Multirank的排名理念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强调“多维评价”。现有的大学排名体系更多地关注大学的科研水平, 尤其是“硬科学”方面的研究水平, 而忽略了大学在社会科学、教学以及地区参与等其他方面的表现, 这种排名趋势往往抑制了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发展。U- Multirank试图纠正这种过度的科研倾向, 提出优秀的评价标准不应该是单一和绝对的, 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表现都应该被平等地重视, 因此强调从多个维度定义“优秀”。[4]

第二, 强调“目标契合”。现有的大多数大学排名体系往往忽视了“不同类型的高校承担不同的责任与使命”这一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基本规律, 不论高校各自设定的目标及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都以同一标准衡量及评价高校的绩效, 这种排名方法往往仅有利于那些有能力获得国家重视并赢得更多资源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却忽视了其他类型的院校, 因此排名结果的受众面较小, 针对性较弱, 往往引起争议。U- Multirank则以院校的“目标契合度”为理念评价院校的绩效, 强调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所设定的不同目标来评价院校的目标完成情况, 即根据高校“做了什么”来评价高校“做的如何”。[5]U- Multirank首先通过院校分类寻找具有可比性的院校, 而后对其进行排名, 排名的结果因此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三, 强调“用户导向”。已有的大多数排名往往没有区分不同的排名使用者, 所以在排名的针对性方面较弱。U- Multirank则在维度与指标的选择和排名结果呈现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使用者的兴趣和利益诉求。[6]不同的用户可以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指标建立灵活多样的个人排名体系, 使得排名真正为用户所用, 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院校可以定位自身发展特色以制定发展战略, 教育管理者可以横向比较各国的院校情况以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政策, 学生和家长则可以根据排名结果选择升学或出国留学的院校及课程项目。

二、概念框架与排名方法

U- Multirank以三个理论视角为基础, 构建了一个支撑高等学校多维排名的二维矩阵式概念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步分类法”。

概念框架的构建基于三个理论视角。首先, 从“高等学校职能”的视角出发, 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责与使命是“处理”知识。“处理”包括发现新的知识 (研究) , 或者将知识转移到高等学校以外的群体中 (知识转换) , 亦或者将知识传递给各种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 。由此, 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知识转换。其次, 从“高等学校受众群体”的视角出发, 现有的政策讨论当中主要强调两类“受众群体”, 因此高校同时具备两种“导向”。其一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导向。它强调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的社会门户, 其面向全球的使命与作用, 比如在话语权方面, 高校既要接纳外来的影响, 同时也要对世界做出贡献。其二是高等教育的地区化导向, 它强调高等学校参与地区事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使命与作用。高等学校既要满足国际受众群体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关注本地区内受众群体的需求。第三个视角是“开放系统”的视角。高等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既可以从外界环境接收以学生、员工、经费等形式的输入, 也向环境输送以毕业生、科研成果、咨询建议等形式的输出。[7]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输入、处理、输出、产生影响四个阶段。输入与处理阶段主要反映了高等学校进行的活动, 即高校“做了什么”, 而输出与产生影响阶段主要反映了高等学校的绩效, 即高校“做的如何”。[8]这三个理论视角共同组成了U- Multirank的概念框架 (见表1) 。这一概念框架纵向上构成了U- Multirank的五个维度, 为实现“多维评价”奠定了基础, 横向上区分了院校活动与院校绩效的考察范围, 为实现考察“目标契合度”指明了方向。

在这个概念框架的指导下, U- Multirank将已经设计完成、经过测试并已投入使用的欧盟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以下简称“U- Map”) 整合到U- Mul-tirank排名工具中, 并提出“两步排名”的新方法。

第一步, 运用U- Map锁定具有可比性的院校。U- Map由欧盟委员会拨款, 由荷兰特文特大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开发, 经过四个阶段的推进与完善已经正式上线使用了。U- Map作为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着重考察院校在输入与处理阶段所进行的院校活动, 即院校都做了什么。U- Map通过六个维度之下的29 个指标来考察院校活动, 并帮助院校建立“院校活动概况图”, 以直观地审视不同类型院校所进行的活动概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目的, 选择特定的维度及指标作为分类标准, 利用U- Map开发的在线工具———“特征搜索器”对院校进行分类, 寻找特定类型的高校, 并生成分类子集, [9]这一子集中的院校都肩负相似的使命, 进行着相似的院校活动, 更加具有可比性。

第二步, 运用U- Multirank建立个性化的院校排名。U- Multirank作为高等学校排名工具, 着重考察院校在输出与产生影响阶段的院校绩效, 即院校在其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方面做的如何。U- Multirank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排名, 一是在院校层面上, 将院校作为整体进行排名;二是在学科层面上, 对不同院校的学科进行排名。用户同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 选择相应的维度与指标, 对院校子集中的院校进行排名, 建立个性化的排名表。目前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各国的排名体系之中, 这种“两步排名”都是一种全新的排名方法。

三、指标体系与排名结果

项目组以相关理论为基础, 通过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协商, 并参考针对维度与指标的信度、效度、可行度在150 所院校进行试测的结果, 最终分别确定了“院校排名”和“领域排名”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见下页表2) 。[10]项目组可以通过采集院校在各项指标的数据, 衡量高校在不同指标中的表现, 并进行两种排名。

U- Multirank排名结果的呈现也非常多样和人性化, 充分彰显了其强调“用户导向”的理念。首先, 用户可以使用U- Multirank生成个性化的排名表。U- Multirank生成的排名表摒弃了传统的综合名次排行榜, 也不通过对维度和指标赋值将所有维度和指标整合成一个总分数, 而是运用独创的“多维排名表”展现高校在不同指标中的绩效。“多维排名表”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圆圈代表绩效的优劣, 且这种优劣没有绝对的名次, 仅有相对的位置, 绿色的圆圈代表优秀组, 表示院校在该指标中的得分处于最高层次, 黄色的圆圈代表中等组, 表示院校得分居中, 而红色的圆圈代表较差组, 表示院校得分较差。项目组充分尊重用户的需求, 鼓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建立个性化的排名表:第一步, 用户可以选择建立“院校排名表”或“领域排名表”;第二步, 用户可以选择排名的维度及指标, 既可以使用某一维度的全部指标进行排名, 也可以在不同维度中分别选择某几个指标进行排名;第三步, 用户可以选择排名结果的呈现范围, 既可以将优秀组、中等组和较差组中的院校同时呈现出来, 也可以选择仅仅呈现其中某一个组内的院校。[11]这种个性化的显示方式展现了院校在各个指标上的相对位置, 弱化了名次, 突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 用户可以从U- Multirank中获得院校绩效概览图。除了排名表以外, 项目组根据每一所院校的绩效以“森伯斯特图” (Sunburst) 的形式建立了院校绩效概览图。在森伯斯特图中, 每一根光线代表一个指标, 而每一束光线的颜色代表了该指标所在的维度。院校在每一个指标上的表现通过每一束光线的长度来表示, 光线越长, 说明该院校在该指标中的绩效越优。[12]用户可以以“森伯斯特图”的形式浏览不同院校的绩效概况。这种形式更为直观地展现了院校概况, 把使用者的注意力从排名的结果转向了评价的内容。

另外, 除了以上两种图表以外, U- Multirank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文本形式的院校绩效信息表, 该文本文件中罗列了院校在每一个指标当中具体的绩效数值。[13]如果用户希望了解某些院校绩效的细节, 还可以通过这些文本文件来获取更为具体的信息。

四、评价与展望

作为一个全新的排名体系, U- Multirank将其创新的排名理念贯穿于排名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在构建概念框架的过程中, U- Multirank将对院校绩效的考察置于多维的视角中, 奠定了“多维评价”的理论基础;在设计排名方法的过程中, U-Multirank运用了高等学校分类工具, 在锁定具有可比性的院校后进行排名, 使得“目标契合”的理念得以落实;在设计排名的维度与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U- Multirank不对维度和指标赋予权重, 保证了指标之间平行且平等的关系, 在设计排名呈现方式时候, 也摒弃了传统的综合排行榜, 而是针对每一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名, 这些真正实现了“多维评价”的目标;在生成排名结果的过程中, U- Mul-tirank将排名的权力交给用户, 鼓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指标来创建个性化的排名, 彰显了“用户导向”的特色。U- Multirank不仅在理念上强调“多维评价”、“目标契合”、“用户导向”, 且这些理念在排名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应用。这一全新的排名体系有利于提高排名的针对性、用户的参与度, 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透明度,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院校多样化发展。

U- Multirank得到了各界的重视, 也获得了一些评价与反馈。项目主持方给予U- Multirank充分的肯定。欧盟教育专员安德拉 (Androulla Vassiliou) 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 该体系“将会是当前尖端的排名体系, 能充分把握高等教育的多种特色, 针对大学质量提供更精确和便于比较的指引”, [14]从而帮助年轻人做出正确的学习选择, 激励院校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 同时也便于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高等教育策略服务。U- Multirank合作伙伴莱顿大学CWTS项目主管泰森 (Robert Tijssen) 教授认为这一排名体系评估大学的视角更加广阔, 更具专业针对性。[15]

学生团体部门希望U- Multirank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欧洲学联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 认为U- Multirank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帮助学生在多元的欧洲高校中做出选择。瑞典学联总会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 in Sweden, SFS) 主席艾瑞克 (Erik Arroy) 认为, “创造一个多维排名体系是对现有排名方法的有力补充, 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深度参与排名指标的选取”。[16]

高校给予U- Multirank的反馈褒贬不一。一些大学认为它是一个更为科学的认识高等教育系统的工具, 并且有利于高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质量比较。但另一些院校却对它提出质疑。比如欧洲研究型大学联合会 (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LERU) 主动提出不参与U- Multirank项目, 认为它所选择的指标难以取得可靠、有效的数据;国家与国家之间缺乏可比性;大学收集数据的负担繁重;整个项目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核查等。[17]针对LERU的担忧, U- Multirank项目组给予了官方回应, 强调他们致力于取得可靠的数据, 并将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进一步的核查。他们会通过使用已有数据资源以尽量减少数据采集的负担, 同时也允许高校展示他们自己的优势和特点。[18]不过他们支持LERU能够一如既往地提出他们的看法和立场。

3.2014全球教育制度排名 篇三

2日本

3新加坡

4香港

5芬兰

6英国

7加拿大

8荷兰

9爱尔兰

10波兰

来源:国际教育机构Pearson。全球教育制度报告评估准则,是根据各地高等教育的整体质素,例如识字率和大学毕业率,以及学生在国际考试的成绩而得出,参考数据有学生能力国际评估(PISA)、国际数学及科学趋势研究(TIMSS)及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

点评:从娃娃抓起,韩国领先了。

史上十佳亚洲小说

1《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中国 1791年出版)

2《微妙的平衡》 作者:罗欣顿·米斯特里(印度 1995年出版)

3《罗生门》 作者:芥川龙之介 (日本 1915年出版)

4《一千零一夜》 作者:不详 (1706年英文首版)

5《热与尘》作者:露丝·普拉瓦尔·杰哈布瓦拉 (印度 1975年出版)

6《H·哈特尔大全》 作者:G·V·德萨尼 (印度1948年出版)

7《奇鸟行状录》 作者:村上春树 (日本 1994年出版)

8《春雪》 作者:三岛由纪夫 (日本 1969年-1971年间出版)

9《午夜的孩子》 作者:萨尔曼·拉什迪 (印度 1980年出版)

10《微物之神》(又译作《卑微的神灵》) 作者:阿伦德哈蒂·罗伊 (印度1997年出版)

来源:英国《每日电讯》

点评: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十大痛苦专业排行榜

1计算机

2医学

3数学

4机械

5法学

6土木工程

7通信工程

8会计

9艺术

10文学

来源:网络。痛苦专业排行主要的依据是专业内容,以及每周上课节数和专业男女比例。上榜的十个专业,每周上课节数都在20节以上。其中,医学专业最高,每周达到了40节。

点评:洛阳亲友若相问,就说我在敲代码

全球十大最年轻亿万富翁

1马克·扎克伯格( 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国籍:美国)

2达斯汀·莫斯科维(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国籍:美国)

3邓肯(财富主要来自于投资能源业的父亲。国籍:美国)

4杨惠妍(财富主要来自其父——地产公司碧桂园大股东及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国籍:中国)

5萨维林(Facebook创始人,国籍:美国)

6阿尔伯特·加布里埃尔( 2001年,加布里埃尔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国籍:德国)

7佩拉(优波网络公司创始人,国籍:美国)

8帕克(Facebook早期投资人,国籍:美国)

9法赫德·哈里里(黎巴嫩前总理及富商拉菲特·哈里里之子,遗产继承,国籍:黎巴嫩)

10艾曼·哈里里(法赫德的兄弟,国籍:黎巴嫩)

来源:美国《福布斯》杂志

4.清华大学全球排名 篇四

42所双一流大学在全球8大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汇总

(2017-2018)

目前,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都非常泛滥,真正有权威性的高校排名还是那些长期从事国内外大学发展研究的机构,而当前国内外大学排行榜比较有权威的主要有4个,再加上4个知名的排行榜总共有8个,具体包括:美国USnews、中国上海的ARWU、英国的THE、英国的QS、土耳其的URAP、沙特的CWUR、荷兰的CWTS和中国台湾的NTUR,这8个榜单的世界排名虽然依据的指标各不相同,同时部分高校排名还存在一定争议,但整体来说都有其可用性和权威性。小编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2017-2018年的8个榜单的世界排名进行了汇总,其结果如下:关于42所一流大学的世界排名,你认为靠谱吗?

5.全球院校商科大排名 篇五

地址:费城,宾夕法尼亚

平均起薪:$127300

平均GMAT成绩:732

作为美国第一所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成立于1881年,由工业大亨约瑟夫・沃顿投资建立。学院现在拥有最大的商学院校友关系网之一,很多名人毕业于此:约翰・斯卡利(百事可乐的总裁,苹果公司的前CEO),杰夫・韦勒(领英LinkedIn 的CEO)以及亿万富翁金融家罗恩・佩雷尔曼(露华浓化妆品公司拥有者)。

2.芝加哥大学 - 布斯商学院

地点:芝加哥,伊利诺伊州

平均起薪:$125000

平均GMAT成绩:726

尽管在全球最贵的商学院中,布斯商学院是亚军,但来到这里读书毕业后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中98%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三个月之内成功就业,比其他商学院都要高。学生的五大雇主分别是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公司、亚马逊和美国银行。

3.哈佛大学 - 哈佛商学院

地点:剑桥,马萨诸塞州

平均起薪:$131600

平均GMAT成绩:725

作为最早开设MBA课程的学校,哈佛商学院通常被认为是最好的商学院。但因其高昂的学费($141900)和与之并不匹配的毕业三个月之内就业率(91%)使其让出了排行榜上冠亚军的位置。

4.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

地点:帕洛阿尔托,加利福尼亚州

平均起薪:$133400

平均GMAT分数:733

5. 麻省理工学院 - 斯隆管理学院

地点:剑桥,马萨诸塞州

平均起薪:$126300

平均GMAT成绩:716

麻省理工学院不仅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而且其斯隆管理学院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斯隆管理学院去年刚刚举行建校100周年校庆,目前提供三种MBA课程:企业管理、创业与创新、金融。

6.西北大学 - 凯洛格管理学院

地点:埃文斯顿,伊利诺伊州

平均起薪:$121500

平均GMAT成绩:724

西北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西北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世纪初期,是美国公认的最好的商学院之一。该校看重学生的跨国经验。

7.哥伦比亚大学 - 哥伦比亚商学院

地点:纽约

平均起薪:$127600

平均GMAT成绩:715

8.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

地点:汉诺威,新罕布什尔州

平均起薪:$123900

平均GMAT成绩:716

在毕业后的三个月内,塔克商学院届毕业生中95%的学生都拿到了工作Offer,其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公司:贝恩资本(Bain & Co 。)、高盛(GoldmanSachs)、三星(Samsung)、德勤(Deloitte)和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

9.耶鲁大学―耶鲁管理学院

地点:纽黑文,康涅狄格州

平均起薪:$119100

平均GMAT成绩:713

1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哈斯商学院

地点: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州

平均起薪:$121800

平均GMAT成绩:715

6.全球航企安全排名 篇六

全球航企安全排名 香港、台湾、内地各有一航企入前十

日前,全球航企安全排名权威机构——德国安全评价机构JACDEC,根据全球60余家主要航空公司的2016年的安全表现,进行了安全排名。其中,中国香港国泰航空,海南航空,台湾长荣航空进入榜单前十。海南航空从2015年度全球榜单第五跃升至第三名,稳居内地航企首位。

2017年新年伊始,今年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春运期间民航作为千万旅客回家的重要出行方式,JACDEC的安全排名为不少旅客的出行做出了新的指向。

针对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各地天气多变和旅客回家心切等各方面特点,海南航空制定了专门的保障方案。在海南航空的各项筹备工作中,确保春运期间的民航安全运营依旧是重中之重。

2016全球航企安全排名出炉 中国三家航企进入前十

据了解,此次是海南航空第五次进入JACDEC“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单前十名。自2015年进入前五名,2016年排名更进一步进入前三,连创中国内地航空安排排名最好成绩。此外海航于2015年12月累计安全飞行小时数超过500万小时,还曾荣获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

7.大学排名再思考 篇七

关键词:大学排名,产生,作用

2010年网大网站上登载了一则消息, 具体内容如下: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专家评议, 43所高等学校 (其中新设置高等学校42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所) 获得通过。这43所学校中, 高等专科学校4所, 本科学校22所, 16所学院更名为“大学”……[1]然后下面是一系列打算更名的学校名单。对于上述消息, 腾讯网上跟贴的4条评论中, 有3条对此表示了不满, 只有一条表示赞成。

看完这则消息, 忍不住又对当今日益风行的大学排名进行了再思考。

一、大学排名的产生

应当看到, 大学排名的产生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有其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的。

美国的大学排名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目的是为了满足了人们了解美国高校的有关信息的需求, 提供信息从而帮助消费者决定去哪一所大学就读。大学教育是学生有生以来所做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投资决定之一。因此, 最早进行大学排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认为美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应该掌握足够充分的有关美国高校的可比信息。

而对于中国, 大学排名的产生有内外两种因素:一方面, 中国大学排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 大学排名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解放后中国大学的筹建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国家统一筹划而产生。20世纪70年代末, 在看到单一的计划经济受到严重挫折时,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 鼓励发展一些必要的有益的经济成分, 并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调节手段引进来。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 大学排名是中国市场经济在大学教育中的一种反映, 是高等教育进行竞争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 中国大学排名的产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世界大学排名的影响。在进行改革开放之后, 国人在打开国门走出去的同时, 也引进来不少新鲜的事物。在国外大学排名如火如荼展开宣传之际, 部分国人也开始对中国国内的大学产生了进行排名的思想, 其初衷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出于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虽然这标准未必就完全真实地反映了实际。

二、大学排名的作用

1. 为学生择校提供参考。

正如市场经济的产生有其社会现实需求一样, 大学排名的产生同样如此。大学排名最初的目的是为那些即将报考大学的高中生提供信息, 满足他们了解高校的愿望。而这些消费者除了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学生外, 还包括那些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们。由于在现代社会里, 高等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核心内容, 所以, 各位家长围绕此所进行的努力也是长期性的。在中国,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 很多家庭都把子女的教育问题排到了第一位。不仅仅是在即将进入高考的高中阶段, 在初中, 甚至在小学、幼儿园, 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把对子女的教育作为了除工作之外的首要内容。妈妈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子女的教育展开:孩子的择校问题, 排位问题, 教辅教材, 孩子们的每一次考试, 奥数、英语等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许多妈妈们在有了孩子之后,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家做专职妈妈, 完全围绕孩子的学习、生活运转。所以, 大学排名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

2. 为用人单位提供标准。

随着排名工作的日益深入和当前遍及世界的就业困难,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提高招聘门槛, 纷纷把用各种指标评选出来的高等院校作为“准入线”。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进入“211工程”甚至“985工程”的院校。据中国网报道, 2009年11月, 在武汉某大学露天体育场举行研究生双选会上, 某博士毕业生的简历被退回。招聘单位人事处副处长说, 退回的原因是由于该应聘者的第一学历为专科, 不符该校招聘条件。该单位的用人需求表应聘的岗位要求“各阶段学历均为211以上院校”。该校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岗位, 指名要各学历阶段都毕业于北外、上外的博士, 艺术学院多数专业教师岗位指定“八大美院或国外院校”;应用学院数学类专业的教师岗位, 则直接提出“第一学历211院校”的条件。从这一点出发, 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并进行挑选。

3. 为资源配置提供引导。

这里的资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支持。在许多国家, 政府对于大学的投资占据了高校资金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许多大学的资金都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在中国, 好的大学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更是明显。比如对于进入“985”工程的大学,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直接投入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占据排名前两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的18亿拨款, 紧随其后的浙江大学分别获得来自教育部和浙江省的7亿共计14亿拨款, 然后是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各自收到的中央、地方相关政府部分的12亿拨款。其次是来自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的各种支持和捐助。一些热心教育和慈善的捐助个人和集团对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总是情有独钟, 除了直接的金钱资助外, 还包括直接修建教学楼、图书馆或者捐赠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而那些排名靠后甚至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对此只能是望洋兴叹、望尘莫及。最后, 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也对排位靠前的大学青睐有加, 不论是高考学生还是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者, 总是首选各项指标排位靠前的院校。

4. 为高校发展提供竞争。

大学排名的出现对于各国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这同时迫使各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不得不重视起高校的排名次序, 并在一定程度上视其为维持和建立大学地位和声誉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当看到一些排名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比如资助、捐款等等时, 高校对此更加展开了新一轮竞争。除了巩固和加强各自的优势和重点之外, 过去一些不太注重评价指标的高校开始更加重视相关评价指标, 比如对于学术水平的重视、对于毕业学生离校就业后的关注、对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谋划。很多大学在大学排名和其他指标排名引导下, 纷纷出台许多激励机制, 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优秀人才的加盟和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工作。

三、质疑引发的思考

尽管大学排名有其现实需要性, 但是, 从大学排名的产生开始,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对于大学排名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在美国, 不断地有对于大学排行榜进行否定的声音。2007年4月, 英国剑桥大学首位女性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在汕头大学作演讲时就表示对“单凭某一泛泛标准而对大学排名”的做法持保留意见。“虽然看到剑桥大学在大多数排名表中位次都不错时, 我还是忍不住高兴。但事实上, 大学之所以卓尔不凡, 不仅因为这些大学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使它们成名的一致性, 还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使我们很难根据一个泛泛的标准对它们进行排名, 甚至这种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无意义。”[2]

来自公众的质疑情有可原, 理由之一是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所大学, 由于不同的排名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 经常在名次浮动上相差颇大。其次, 由于大学排名的许多机构对大学的排名属于非政府行为, 所以导致某些院校为了提升本校的排名不惜弄虚作假, 甚至拉拢排名者。比如随着大学排名的愈演愈烈, 很多大学为了提升自己的一些排名指标———如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而进行粗制滥造, 由此出现了不少学术欺骗行为。如闹得纷纷扬扬的“井冈山大学两讲师学术造假”事件。而大学排名机构和某些高校之间也存在一些“猫腻”。比如, 媒体曾曝出某大学为了提高名次给某排名者赞助, 天津某大学校长也透露曾有一家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 遭到学校拒绝。某大学校长在一次访谈活动中也披露“排名赞助费”的存在。这为大学排行榜的质疑者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位大学校长指出:“第一, 所有这些 (大学) 排名没有任何一家向学校要过数据, 数据来源我认为至少是不完整的;第二, 所有排名没有一家请过任何同行专家评议, 都是课题组自己排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它需要改进。当然, 排名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但我们不能简单跟着排名走。”

事实上, 由于大学排名市场缺乏规范, 众说纷纭的排行榜为高三考生及高校都带来了困扰。一些排名机构将相关“产品”通过媒体公布, 或以“大学指南”类图书牟利。在不同的榜单上, 同一高校的排名有时大相径庭。这甚至引起了高校学生之间的网上“口水战”, 如排名机构网大公司主办的“大学排行”网络论坛上, 充斥各校学生之间的谩骂。

此外, 有关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员时采用“非某某工程院校不要”的做法也颇值得推敲。这让我们提出怀疑:难道只有排名靠前的名校才能出人才?其他一般大学就不能出人才?任何将问题绝对化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不过, 尽管大学排名存在种种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但是,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社会, 良好的大学排行榜还是必须的。从本质上讲, 对人或事物进行排名的思想来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方法。正是通过比较,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 大学排名也是这样。或许, 正如“学院”改名事件一样, 从“学院”到“大学”未必就真能促进自身发展一样, 很有可能把自己原来的特色都丢掉了, 只有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各类院校才是根本。大学排名同样如此, 只有健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在将来的发展中不要过于注重综合大学排名, 而要更注重高校的各专业排名, 让所有大学都能参与进来加入竞争, 才能促进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ttp://bbs.netbig.com/viewthread.php?tid=12671&extra=page%3D2.

8.全球排名与高等教育转型 篇八

一、高校排名存在局限性,应理性对待

《世界教育信息》:您今天的讲座主题是“全球排名体制和高等教育的转型”(The Global Ranking Regime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请问,您如何看待高校排名?

李军:高校排名通常只是从量化角度对高校质量进行的局部性评估。我认为,不必对排名结果太较真,要了解每个排行榜的局限性和潜在的误导性。因为每一个排行榜都或多或少忽视了大学系统的复杂性,都不可能全面地、准确地评价大学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国际坑”。如果排在第一位,不必那么高兴;排在最后,也不必那么悲观。因为真实的情况跟这些排名未必一致。教育决策者更需要特别地小心,不要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以致制定错误的规划或政策。

《世界教育信息》:高校的科研水平不只体现在期刊论文发表上,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有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尤其在高科技领域。对此,您认为高校应如何努力,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

李军:创新应该说是大学的一个主要使命,也是社会和国家的一种期待。在发展方向上提倡创新是对的,但是如何定义“创新”,需要深刻讨论。是否只有技术性的创新才叫创新,而理论的创新不叫创新?因为一些理论的创新需要10年、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在科学经历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得以提出的。在定义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和历史责任感,而不是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简单粗糙的方式衡量。

众所周知,高校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目前,大家似乎更加重视科学研究这个维度。但是,我认为有两点需要警惕。第一,要长期重视科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关注。第二,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应忽视大学的其他功能,如教育这个基本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的本性、人的潜能、人的自由得到发展。如果因为创新而忽视教育、服务社会这两个功能的发展,实际上是对大学功能的扭曲,反而不利于大学的健康发展。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这是很不利的。

二、促进高校均衡发展,推进整个高教体系迈向一流

《世界教育信息》:当前,内地积极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对此,您如何看?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双一流”建设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发展?

李军:在我看来,中国的很多学科建设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准。中国的大学发展需要文化的自觉和体制的自信,当然,这种自觉、自信不是来源于自负,而是中国的很多大学确实有这个水平,就北京师范大学来说,其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在其他国家,我很少看到这样高水平、组织强大的中心。在这方面,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至于那些表现相对较弱的大学或学科,我觉得国家在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方面要给予适当的倾斜,以及更多的重视,让大学均衡发展,而不只是聚焦某几所重点大学的发展,让其他大学能够有一些学科群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发展为世界一流学科。这样,中国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迈向世界一流。

当前,我国也有类似美国文理学院的院校,还有职业院校。对于这类高校,如果其能达到自身的目标和使命,我认为也可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文理学院并不重视研究,不能拿研究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就像我之前所说,这类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扭曲的标准。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世界教育信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您长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请问,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应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李军:在高校教师发展方面,我认为应注意两个点。一是研究方法建设。目前,文科、理科教师都存在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应通过课程训练、短期训练、学位进修等方式,使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学风。学风是我最担忧的,方法是你很快学到了就可以用,但学风不正、整个环境不利于科技创新,那你即使学到了方法也没有用。应坚决打击抄袭、造假等学风不正现象,提倡严谨的科研态度,开展实实在在的、建立在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数据和其他形式的数据)基础上的研究。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任重而道远。当然,像抄袭等不正之风也不是中国特有的,日本、美国等国的大学也存在这种现象。关键是应该建立相应机制,以减少直至杜绝这种不良现象。

三、全球化背景下共生意识的培养

《世界教育信息》:香港比较教育学会2016年年会的主题是“学会共存与比较教育”(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Comparative Education)。请问,这主要是基于何种背景提出的?

李军:这是个比较教育发展相关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尤其重视这个问题。以前,我们经常讲大学的使命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但是,在目前的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也不再是孤立的大学或学校,更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课程系统,中国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现在,每个人、每所大学、每个国家都处在全球网络中,大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高等教育甚至各级教育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懂得惺惺相惜、彼此关爱,而不是唯我独尊、彼此伤害,甚至走向战争。因此,社会的规划、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注重和谐发展,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2016年香港比较教育年会的主题是共同发展,强调和平、和谐、沟通和共生。这点对于当前的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宗旨的提升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还要教育学生热爱地球、热爱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教育价值观,也是我们想通过这次年会提倡的理念。

四、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推进国家发展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谈香港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前面临的困境。

李军:我认为,香港高校在大学的质量、管理的效率、为全球服务的意识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香港的高校能够以事实数据进行知识产出或知识转移,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同时,困境也出现在这些方面,如在为国家服务方面,我认为应该多向内地的大学学习,为国家或区域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香港与内地及海外的教育合作交流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中,香港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香港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当前,香港高校的一些教师也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正在开展或进行相关的探讨,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香港特殊的角色和作用。比如,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正在就此积极参与,为区域甚至全球的创新出谋划策。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科技产出能力也较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香港可以促进内地的大学与海外大学的联系。香港紧靠祖国,同时能够辐射海外,能担当起内地大学难以担当的任务。

上一篇:寒假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下一篇:运用交际策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