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

2024-10-04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精选11篇)

1.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 篇一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符号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简易方程,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五)教学进度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量一量

找规律

1课时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往往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它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思路——找等量关系来解题。所以说,这个单元的知识如何教好,从而让学生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

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

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 2 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

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2.例谈解简易方程的教学技巧 篇二

[关键词]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消元 检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15

“简易方程”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学段(4~6年级)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这就给我们教学“简易方程”指明了方向。然而,第二学段(4~6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数学知识和经验有限,对于在解简易方程中的各类变化难以掌握,若教师引导不当,往往容易错解方程。为了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有些教师甚至抛开等式的性质,仍采用课改前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教学生解方程。这样教学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既不利于与第三学段(7~9年级)知识的相互联系、沟通,又不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总结了一些解简易方程的教学技巧,现与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

一、夯实理论基础,为解方程做好准备

著名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波尔兹曼曾经说过:“理论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说,是实践的精髓。”要顺利地解方程,首先必须深入理解方程的有关概念,明白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就像天平保持平衡时左右两边完全相等一样。解方程就是要求出这个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未知数的值就叫做方程的解。如x+5=12,只有当x=7时,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所以x=7是方程x+5=12的解。明确了目标之后,接下来要让学生掌握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等式的性质。要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借助天平做实验,并放手让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在天平保持平衡的状态下,无论天平的一边如何变化,另一边也必须跟着同样变化,这样才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如当天平的一边增加或减少一个物体时,天平的另一边必须同样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重量的物体,这样天平才能继续保持平衡;当天平一边的物体变为它的2倍、3倍、4倍……时,天平另一边的物体同样也要变为它的2倍、3倍、4倍……这样天平才能继续保持平衡。这样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将具体形象的天平上升到等式的性质这个理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为解方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针对方程的不同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解法

小学生解简易方程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白未知数在不同运算的方程中,它的解法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针对各类方程的不同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解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方程的不同特点,懂得选择最恰当、最容易的方法解方程。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通过对解各类方程的观察、分析、比较,找到了针对不同特点的方程的有效解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引导学生编一首解简易方程的儿歌。如下:

解方程要逆消元,左右两边同时变;

加法乘法消数字,减法除法消后面;

两级混合算二级,同级混合逐消元。

1.解方程要逆消元,左右两边同时变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一般采用的是消元法。那么,解方程时怎样消元呢?通过学习探究,学生明白:要消元,必须用逆运算,即加法用减法来消元,减法用加法来消元,乘法用除法来消元,除法用乘法来消元。在消元过程中,必须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即方程左右两边必须同时加上、减去、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使方程的左右两边始终保持相等,这样求出的方程的解才是正确的解。如x+26=72,要解这个方程,必须消去26。由于方程的左边是x+26,是加法运算,要消去26,就必须用减法,即减去26;同样,方程右边的72也要减去26。即:

x+26=72

解:x+26-26=72-26

x=46

2.加法乘法消数字,减法除法消后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尚不成熟。在用消元法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有时要消去的是一个数,有时要消去的是一个式,而学生往往习惯消去数字,造成误解方程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并引导他们归纳得出结论:无论方程中的运算是加法还是乘法,都可以用逆运算直接消去数字进行解方程。如下:

86+x=126 8x=8

解:86+x-86=126-86 解:8x÷8=8÷8

x=40 x=1

当方程中的运算是减法和除法时,无论未知数在运算符号的前面,还是在运算符号的后面,解方程时都必须先消去运算符号后面的数(或式)。特别是未知数在运算符号的后面时,必须先消去未知数,而不能消去数字。也就是说,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乘)这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这样减法(或除法)运算的方程就演变成加法(或乘法)运算的方程,再继续求解。如下:

x-62=37 85÷x=17

解:x-62+62=37+62 解:85÷x×x=17×x

x=99 17x=85

17x÷17=85÷17

x=5

3.两级混合算二级,同级混合逐步消元

有些方程有两步以上的运算,对于方程中的两个数字该不该先算?如何算?学生对此充满了疑惑,稍有不慎,便会错解方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自己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少犯错,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如果方程中含有两级运算,特别是两个数字之间是第二级运算的,应当先计算出这个第二级运算的结果,再进一步解方程。如方程x-8×6=32,这个方程含有减法和乘法两级运算,在解方程时应先算出8×6的值,再进一步解方程。如下:

x-8×6=32

解: x-48=32

x-48+48=32+48

x=80

在两步运算的方程中,当运算都是同一级运算时,先计算两个数字的值往往容易出错,应当采用逐步消元的方法来解方程,这样更容易得到正确的解。如方程x-75+25=19,方程中有两步运算,且都是第一级运算,如果采用先算两个数字的值的方法来解方程,学生容易将这一方程错误地演变为x-100=19,接着就得到了方程错误的解。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逐步消元的方法来解这个方程。如下:

x-75+25=19

解: x-75+25+75=19+75

x+25-25=94-25

x=69

又如,方程x÷10×2=100,学生也容易将这个方程错误地演变为x÷20=100。正确解法如下:

x÷10×2=100

解: x÷10×2×10=100×10

x×2=1000

x×2÷2=1000÷2

x=500

用逐步消元的方法解都是同一级运算的方程,可以有效避免运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

三、及时检验,确保方程的解正确无误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检验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意识,养成检验方程的好习惯,从而确保方程的解正确。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或计算失误等原因,造成方程的解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每次求出方程的解后都要及时进行检验,即将未知数x的值代入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说明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说明方程的解是错误的。然后就要及时查找错误的原因,并重新解方程,直到求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解为止。如方程x-75+25=19,学生容易将这一方程错误地演变为x-100=19后,就会得到下面的解。如下:

x-75+25=19

解: x-100=19

x-100+100=19+100

x=119

把x=119代入原方程,就会发现方程左边=x-75+25

=119-75+25

=69

≠方程右边

所以,x=119不是方程的解。

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每一步计算的理论依据,查找错误的原因,并重新解方程。在学生得到方程的解x=69后,再代入方程中检验,看看是否正确。如下:

把x=69代入原方程,就会发现方程左边=x-75+25

=69-75+25

=19

=方程右边

所以,x=69是方程的解。

总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因此,在解简易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解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合理、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 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84-85页练习十八。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知识,进一步掌握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小组合作归纳整理,练习巩固。教法、学法: 组织练习,引导回顾; 归纳整理,自主构建。学情分析:

简易方程这一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以后,相信每个孩子对方程知识都有了框架,只要在注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梳理脉络即可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

一、练习引入

1.课本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先要求学生独立解方程,再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提问: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相互交流。2.课本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解答各题,再在小组里交流解答的方法和过程。

(2)提问: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①设未知数x;

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作答。

二、回顾整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吗?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整理。教师巡视并指导归纳整理的方法 2.各小组汇报展示归纳整理的成果。

在各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对部分知识予以强调。3.评评哪个小组整理的好。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指导练习

1.课本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3)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2.课本第85页练习十八第8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这是一道相背而行的问题,但与相遇问题异曲同工,是相遇问题的逆向思维。请大家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指名学生说说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3)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

(1)课本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教师订正。

(2)课本第84页练习十八第2、3、5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拓展练习。

课本第85页练习十八第6、7、9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那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复习课的特点是梳理、练习、补漏、提升。这节课我先通过让学生做一做“整理和复习”部分的习题,在练习中进行系统梳理,尽量做到以学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形式上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增强复习效果。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使学生弄清这些概念及其区别。在学生认识解方程依据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对比,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4.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 篇四

姓名:得分:

一、算一算。(每个1分,共8分)

2a+a=x-0.4x=1.5b+b=5d-2d=

3.6÷0.4=2.5×4=17.8-7.8=6.6+3.4=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15分)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米,t分钟骑()米。如果每分

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①4a表示()②2b表示()③a-b表示()

④5(a+b)表示()

7、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

当a=2.8cm,h=1.5cm时,S=()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每空2分,共10分)

1、2a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3、x个4.5相加,和是4.5x。()4、0.32 = 0.9()

5、ac-bc =(a-b)c()

四、用心选一选。(每空2分,共8分)

1、方程10x = 5的解是()

A、x=5B、x=0.5C、x=0.052、下面各组中,两个式子结果相等的是()

A、2 和0.1×2B、0.2 和0.1×2C、0.12 和0.1×23、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A、9、11B、a-

1、a+1C、a、a+1

4、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A、20+2bB、40+bC、40+2b

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每题5分,共15分)1、2、3、3.5加上x的7倍,和是14,求x。

六、解方程。(每题4分,共20分)8x=24x÷0.5=1.26x-4x=20.212(x+3.7)=1445x-3×11=

42七、列方程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24分)

1、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多少条鱼?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简易方程 篇五

一、认真填写。[19分]

1、在X+56、45-X=45、0.12M=24、12×1.3=15.6、X-2.5<11、

12>a÷m、ab=0、8+X、6Y=0.12、12.5÷2.5、H+0.45>1。

等式有:                 。

方程有:                。

2、桃树有X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4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梨树的棵树是棵。

3、苹果有Y个,梨比苹果少2个,梨有( )个。

4、五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中间数是a,这五个数的和为( )。

5、在()里填上“>”、“<”或“=”。

①当a=73时,a+13()87

②当x=0.8时,2÷x()0.4

③当y=20时,5y()100

④当x=9.6时,x-3.8()3.8

6、小明、小军、小刚三人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去X秒,小军比小明多用去2秒,小刚比小明少用0.2秒,(  )是冠军。

7、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

8、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33,这三个数分别为为(      )。

9、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原来甲袋比乙袋多(  )千克。

二、准确判断。[10分]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4、方程包含等式,等式只是方程一部分。( )

5、方程1.5X=3的解是X=0.5。( )

三、看图列方程并解答。[16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

1.1米             0.8米

X米           X米

正方形周长3.2米         一本书有182页

已看X页   还剩78页

X米

四、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6分)

X-35=60        X+17=57

X-35+35=60○□      X+17-17=57○□

X=□          X=□

X÷7=105         0.9X=6.3

X÷7×7=105○□       0.9X÷0.9=6.3○□

X=□           X=□

五、解方程。[18分]

7.6+X=34.5     X-780=315    X÷0.4=35.2

4.5X=9       X+74=102     7.5÷X= 0.25

六、列方程解答文字题。(6分)

1、比x多15的数是102,求x.

2、24除一个数的商是0.2,求这个数。

七、列方程解答应用题。[25分,每题5分]

1、煤场上午运来煤1.5吨,下午又运来了一些,一天共运来煤4.3吨,下午运来多少吨?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57,中间的数是M,你能列方程求M的值吗?

3、钢琴的黑键有48个,比白键少26个,白键有多少个?

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是在普通公路上行驶速度的2倍。这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6.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六

1、教改方向有点聚向七年级的教学方法,意图是与七年级的教学接轨,这种设计本来是一件好事,让小学生尽快接受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教学方法,并为七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课程改革改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就有点不够恰当了,因为五年级第一学期既没有学约分,更没有学六年级的倒数,这样使教师教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十分艰难。如:解方程:20÷2X=10如果用旧知识来解答是非常容易的,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商”,就可以求出2X。再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就可以求出X了。

而新教材的教法是方程两边同时×2X,先把方程左边的2X消去,而20÷2X×2X从小学的算理上讲,应该是从左往右算,(在三至五年级学混合运算都是这样要求学生计算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矛盾,很难接受这种算法;即使学生接受了这种算法,方程的右边出现了10×2X,这时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0,便得到2=2X,再把2X和2调换位置,成为2X=2,然后再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才求出X=1,这种算法既费时,对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又难理解,就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落下,并对今后的学习会都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稍复杂的方程的内容安排上也欠妥。在这一内容上,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时进行,在同一节课要解决两个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难点的学习内容,至于教师是没问题的,但对学生来说难度就大了,首先,前面所说的解方程是比较简单的方程,相当部分学生学得一塌糊涂,再进行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更难掌握。

其次,正是有稍复杂的方程解答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在学生的心理上就有解不开的结,所以对怎样运用好的方法去进行列出解应用题的方程,那就更难掌握,因此,有部分学生把这一知识采用的学习方法的放弃,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能达到为七年级打好基础的目的。

7.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七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哆啦A梦和时光机贯穿始终。儿歌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介绍数学家韦达,让学生感受悠久的数学文化。最后欣赏生活中的字母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整个课堂趣味性十足,环节显得不那么枯燥。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出爸爸的年龄时,我提的问题不具有引导性。所以,我在巡视的时候,能列出式子的同学很少。

(2)在练习这一环节,我只关注了学生做题的结果,忽略了学生做题的过程。应该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做题的思路,过程。

8.《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篇八

——乐秋乡虎街哨小学教师 李坤艳

(我从教地区的饮用水绝大多数是用扁担担回家的,学生对扁担比较熟悉,我用扁担代替天平来进行方程的有关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激趣,找出相等关系。老师:举起扁担,让学生说说扁担担物时的情况。

学生:扁担的两端挂上物体,把扁担往肩上搁稳,既省力又省事。老师:扁担担物走着稳当时,你觉得扁担两端的物体的重量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分组写写表示扁担的两头担物的式子,然后组内交流。汇报:

学生1:我想到我周末挑水的情形,我家只有一只小桶,我只好用一只小桶和一只大桶去挑水,我怕水不一样多不好挑,就用小桶装满水往大桶中倒,再装满一小桶,这样就好挑了。我写了“半大桶=1小桶”,因为我记得1小桶水倒进大桶中有半大桶水。

学生2:我想的跟他差不多,只是我想到,我挑水时,不仅仅挑水,而是水和桶一起挑,所以我写了“大桶+半大桶水=小桶+1小桶水”。

学生3:我记得有一个周末,爸爸妈妈补围墙,妈妈挑着的一头是水泥砖,一头是混凝土,我还特意数了数,妈妈挑着5个水泥砖,我写了“5个水泥砖+粪箕=一只小桶+1小桶混凝土”。

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

老师:我们今天就用扁担来挑一只粪箕、几本书和一只桶、几碗水,看看等式的一些特性。

要求:三个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人挑着空桶和粪箕,一人往桶中加入一碗水,一人往粪箕中逐本放上书,挑的同学不能让挑子的任意一端掉落地上。)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挑子的情况,在挑子平稳的担着时,写出相应的等式。

1、学生操作

2、汇报3、6本书+粪箕=1只小桶+1碗水

4、老师我们往挑子的两边各放同样多的同种大碗,你们觉得挑子的哪头会落?

三、学生说后,实践看看。

5、怎样拿掉碗,挑子保持平稳?

6、怎样加水、书,挑子保持平稳?减去呢?

7、讨论:从刚才的做、看、说、议中,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自我评价

9.解简易方程-教学教案 篇九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10.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十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陌生。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规范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对于稍复杂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

11.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篇十一

《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本节课通过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在此基础上,区分等式和不等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并把得到的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进行比较,同桌合作完成韦恩图,得出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等式的式子,总结抽象出方程的意义。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由浅入深,分层推进,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在教学中我把区分等式和方程作为重点,通过环环相扣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以数学问题为切入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讨论交流用画图的方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练习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方程的数学思想。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课堂的亮点,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少数的学生未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追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合作探究前,老师没有出示或提出合作要求,同时应明确组员的职责,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事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而是一名引导者。如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在独立完成“韦恩图”有困难时,应积极加以引导。2,课堂中给学生表达见解的时间较少。数学交流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说上。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也是本节课需要加强改正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将不断总结经验,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民营银行相关政策下一篇:教师自我鉴定总结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