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精选8篇)
1.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篇一
英语辅导员工作总结
2011年9月,作为2011级自动化三班的英语辅导员,我正式上岗,迎新,聚餐,带早读,军训……,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学习,一起坚持!其实在我得知自己通过学校的选拔成功被聘为英语辅导员的时刻起,我就制定了接下来整一年的工作计划。结合自己大一新生时的兴奋和好奇,学习并借鉴各位前辈的经验,我大胆的确立了我的工作理念——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学会独立,学会对自己和班级负责!
中秋节跟大家第一次聚餐,大家都来敬我酒,没法拒绝大家的热情,喝的有点微醉了,但是当时我做下一个铺垫,要到了大家支持我工作的承诺!第二天,早读,我们分别进行了英语自我介绍,当然我是第一个,也传达了我的工作理念,和对大家的要求——按时早起,鼓励多元化尝试,让每一个人自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早读安排,不一定全部在早读教室!此举旨在培养大家良好的作息及英语学习习惯。第一天我就跟大家说了,大学是自由的,平等的,我不会剥夺你们的任何权利,不会给你们任何限制,只是提醒各位,你们将要对自己做出的所有选择全权负责,“because from the moment on, you are on your own and you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所有的英语活动都是在早读时段开展的(主要考虑到班上的学生会成员达班级的2/3之多,实难以找出大家都空闲的时段来开展集体活动),早读时给每一个人以平等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抓住机会的会是谁呢?最开始,并没有全部的同学都勇敢的上台分享,说英语。我就会跟大家分享我的成长和变化历程,用自己学习英语的故事说服他们打开心扉,积极尝试!效果很明显哦,那次基本每个人都上台了,哈哈。接着,我们有进行以“what am I here for”和“how to spend my 4-year campus life”为主题的英语分组讨论活动,并上台分享!又有奥巴马演讲的赏析和模仿,以及主题为“I believe I can fly”的英语演讲,排演英语话剧等等,然而,尽管提供了众多口语的锻炼机会,但除了前一个月的时候同学响应积极,效果不错外,后续的口语活动都只有6,7名同学左右能积极参与,更多的同学则更关切四级考试,于是我投其所好,专门花了时间给他们讲考试策略,解题指导,及考前训练等,之后又有模拟四级听力材料中的情景对话及四级作文及美文美句背诵,模拟英语四级考试及试卷分析,包括作文模版的提炼与写作指导……。可是后来四级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全班32人,只有18人过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班上有9名同学之前没有接受过听力考试及相关训练,尽管我们提前做了一个多月的听力训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听力这一块吃了大亏。下学期的六级准备,汲取失败的教训,又统一组织了一个月的六级听力训练,旨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专题突破,这次六级主打听力和写作,虽然说现在院里的早签到已经停止了,但是我们班依然坚持早读时的各项冲刺训练。
一年的时间转眼就要过完了,孩子们显然已很好的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可喜的是,每天任能有20人左右坚持过来早读,当然我自己也每天坚持准点过去和大家一起早读,并经常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各种英语学习经验和体会,很喜欢一句话“you will never know how far you can go until you give it a shot”与大家共勉。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在我的积极鼓励下班上有5名同学参与了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其中2名同学获得了“优秀新生奖”,赛后结合5名同学的参赛经验分享,再次跟大家强调了下英语应用的挑战性,口语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抓住机会锻炼的重大意义!虽然我并不确定班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我这边的付出受益,但是我相信我的劳动绝对是有意义的!而且在监督大家学习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坚持学习英语,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激情和勤奋!可能会有部分同学并不喜欢我的行事风格或者罗里吧嗦的经验分享,我没法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只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两年大学生活的感悟和英语学习的经验及时的与大家分享,提供借鉴,我想我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不过必须指出,目前班上大部分同学的成长现状是令我欣慰的,我相信,没有我的日子里,他们也一定能够做的很好的,或许在某一天他们会突然想起小胡哥曾经讲过的某句话是对的,呵呵,这就够了!
2009级通信工程二班
Jakewho
(2011级自动化三班英语辅导员)
2012-5-29
2.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篇二
为了使高职商务外语专业开设的《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符合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 我们在全面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活动的要求的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 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 精选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这门课程的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做到“理论够用, 突出实践”, 从而使这门课程凸显出了鲜明的高职特色。
1.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
1.1 课程目标设计:
全面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活动的要求, 体现“就业为导向,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1.2 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 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 以商务背景下不同工作过程中的英语语言运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1.3 课程教学设计: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托, 以项目为载体, 结合企业实际, 采用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模式, 即“确定任务→知识构建→语言及技能训练→成果展示→表现评价”。
1.4 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设计:
在对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 针对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结合真实工作任务, 设计课程的实践任务, 分为现场教学、实验室模拟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等类型。
知识目标:
1) 了解商务谈判的一般流程和相关规则。
2) 了解各国商务文化和礼仪。
3) 掌握外经贸活动各具体环节的专业英语常用表达法。
4) 掌握商务谈判技巧。
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准确、规范、流利的专业英语完成对外交易磋商各环节的任务。
2) 能够灵活运用日常英语和专业英语完成综合的商务活动。
3) 能够在商务活动中运用相关谈判技巧。
素质目标:
1) 具备从事对外商务活动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
2) 熟悉各国商务礼仪, 注重对外贸易交往的礼节。
3) 具备良好的对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内容
在进行该课程的设计中, 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开发方法, 以项目为载体, 设计出“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 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
根据进出口贸易谈判岗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以商务活动的基本沟通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为主, 结合商务知识所涵盖的范围, 综合外贸、商务工作中常见的商务沟通、贸易服务类、公司构架与保险类等知识, 将与该课程有横向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引入该课程,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往的能力。同时, 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 设计了三个项目:公司与产品介绍;交易条件磋商与合同签订;仲裁与索赔;涵盖了29个子项目, 具体如下:
3. 教学模式与方法
3.1 教学模式
《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 创新高职英语教学,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来“发现”语言、使用语言并能够应用到英语实际交流中的教学模式。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创立了TCTDA教学模式, 即"Task-Construction-Training-Display-Assessment", 中文为“确定任务→知识建构→语言及技能训练→成果展示→表现评价”。
确定任务:确立任务后, 由教师导入任务, 向介绍学生有关的学习任务的话题, 布置学习任务并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结果。
知识建构:输入学习情境、语言技能、文化背景知识, 学习与复习和学习情境相关的语言。
语言及技能训练: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视频观摩、实地参观、教师指导示范、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 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 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成果展示:让学生将贮入的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 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方式表达出来, 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 有效地交流信息
表现评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做, 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 校内外考评相结合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 校内考评:
我们在该课程原有传统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的基础上, 积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把学生在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 是一种过程评估。该课程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各种技能训练考核营造了大量的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再者, 《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也采用课证融通的考核方式。“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是国家商务部组织推行的论证考试证书, 该证书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大纲最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都与该证书要求考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一致。
(2) 校外考评:
校外考评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训实习, 该考评主要包括:企业鉴定 (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学生实习/实训报告以及教师跟踪报告。
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起到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 以考促做的作用,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每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做到学以致用, 活学活用, 效果理想。
3.2 教学方法
3.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 它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老师在讲课中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 使学生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 学生大胆交流, 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
在《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堂上, 老师将案例教学法穿插在商务谈判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每堂课留有一定量的时间, 指导学生以典型的案例或成功的谈判实况为范本, 组织一些切实可行、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同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商贸背景材料, 为学生营造逼真、有趣、实际的谈判空间, 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外贸谈判环境。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情景模拟教学法
仿真情景对话是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一种活动, 和角色扮演不同的是, 就语言和策略而言, 仿真情景对话的结果是开放式的,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在两个表演者之间存在“信息差”, 因此表演者在决定说什么以前不得不努力地去思考。由于仿真情景对话和实际工作中的谈话很接近, 所以它能有效地应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策略上, 尤其是其中的成就策略。
在《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堂上,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交际策略的运用以后, 他们便对这些策略进行实践。先在指定的任务对话中进行练习, 然后再重点进行模仿真实、自然语境的仿真情景对话的实践。通过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项目的设置既强调能力, 又注重知识的运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模拟、实例分析等方式展开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参与度, 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交际策略, 增加交际能力。
3.2.3 任务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 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 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 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 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 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堂上, 主要有如下任务:1.前任务 (pre-task) :教师导入任务, 介绍学生不太熟悉的有关学习任务的话题, 学习与复习和学习任务相关的语言, 布置学习任务并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结果。2.任务环 (task cycle) : (1) 任务:学生结对或分小组执行任务; (2) 计划: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的形式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告知学生汇报的目的, 以语言顾问的身份帮助学生纠正口头语言中的问题, 并给予反馈; (3) 报告: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后任务 (post-task) : (1) 分析:学生讨论录音材料的细节, 进行新单词、短语、句型练习; (2) 操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语言难点, 并掌握一定的谈判技巧。
3.2.4“工学结合”的企业现场教学法
《商务谈判英语口语》课程设计的情境很多来源于企业实际, 学生通过亲临企业了解实况, 教师现场教学, 更好的理解与完成项目, 实现课程与就业的零距离。
4. 结语
《商务谈判英语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特色鲜明的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明确培养目标, 精选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进课程考核体系等方式, 能够将高职外语人才规格提升, 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并且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 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贸活动, 同时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高技能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孟令超.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要环节[J].中国商界, 2010, 3.
[2]、王辉.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谈判与合同签订”课程开发与实施[J].技术与教育, 2010, (2) .
[3]、韩运生.高职院校商务谈判课程模拟谈判教学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 2010 (1) .
[4]、张丽华.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谈判课程构建[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3.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冶金专业英语;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142-02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简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最早是由德国人提出的,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具有整体性、合作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一般有以下步骤:所从事的职业能力分析(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罗列并确定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项目的制定(含教学方法的设计)。这一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可以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具体来说,就是从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再从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职业学习领域,包括能力目标描述、学习内容和参考学时,以此为基础制定基于工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并依据行动导向的原则实施教学活动,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工作模式来进行教学,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2基于工作过程的冶金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2.1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是课程方案开发的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应首先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要求,应在高职院校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分析这些企业中重点的工作任务为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以本院冶金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我们对太钢、长钢、中阳钢厂进行了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拜访了行业资深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就人才规格的需求、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2.2分解岗位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一个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企业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针对冶金技术专业人员主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具体岗位和岗位群进行分析,将其所要求的英语专业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其工作任务的工作职责目录,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以冶炼炼钢生铁这一工作任务为例,其核心工作任务包括:原燃料检查、设备检查、制定操作制度、外围协调(各岗位操作)协调管理、生产故障处理、炉况调节、失常炉况判断及处理、高炉生产工艺事故处理、排、休、复风操作、停、开炉操作。完成这一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包括:会识别与分析原、燃料;会操作高炉生产设备;会判断和处理炉况;会排除一般生产故障;会编制工艺方案;懂得高炉炼铁的基本理论;具有未来创新的潜在能力;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等方法能力。
2.3转化开发课程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工作过程分解之后的工作是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方案,这项工作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开发的关键,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转换:①将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要求归类提取转换为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按照能力不冲突的原则,将完成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分类转化为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并按照能力不重复的原则,将这些要求确定为若干个学习领域。②将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境。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根据确定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顺序。各项工作任务,按“资讯(信息采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鉴于冶金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设置了5个学习情境: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和热处理,每个学习情境又包括若干个子学习情境。以炼铁情境为例,子学习情境包括:炼铁原料、高炉、热风炉、炼铁技术的新发展。对不同的情境任务安排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综合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决策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在炼铁情景中,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现为:能够用英语表述炼铁原料的特点及识别方法、高炉、热风炉的构造及基本操作,了解高炉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炼铁技术的新发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模拟炼铁原料采购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施阶段,我们按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顺序组织教学,运用6步教学法使学生获得完整性行动及所需知识,融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过程之中,这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促进整体性学习过程的形成,体现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这里以冶炼炼钢生铁情境下炼铁原料情境为例,说明教学过程的设计。
(1)资讯(0.5学时):布置任务,明确信息。主要活动: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原料相关知识)和教师讲授(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2)决策(0.5学时):判断思考,表达决策。学生分组通过教学资源、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下列内容分析,作出冶炼炼钢生铁使用哪些原料的决定。①分析原料的作用;②分析原料的外观特点;③分析他们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等。
(3)计划(0.5学时):制定方案,规划行为。列出收集原料实物的人员安排与时间计划。
(4)实施(1学时):落实计划,执行方案进行图片的收集、实物的收集(配合第二课堂进行),对原燃料进行归类。制作成样本。
(5)检查(0.5学时):比较判断,修订错误。学生互查、教师抽查学生对原料的认识程度。
(6)评价(0.5学时):分析成果,不断进步。随机抽查学生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演讲,根据评价标准,打出分数。
2.4建立监控和评价体系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可以尝试知识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可以以工作任务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全程考核、全程评价的评价方式,在学生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训练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完成该项工作任务过程中知识掌握和能力的高低,给予评价和认定,本课程全部工作任务的学习完成后,将各项考核成绩累加。这种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及时监控管理学习过程,而且得到优秀的成绩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激励其不断探索进步。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报佛脚”的弊端。此外,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方面,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评价,还必须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
3结语
4.“英语语音”课程总结 篇四
《英语语音》课程为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教授, 所须课时为2课时/周,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英语语音学习应包括的内容
学好英语语音最基础的是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但是如果认为能发好每个英语音素就一定能说出标准的英语,那就错了。英语语音课的学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掌握英语44个音素的发音。
2.了解英语的音节结构,掌握不同音素组合的发音。
3.正确地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使同一意群的词连贯和流畅地联接起来。4.掌握每个多音节词的重音模式。
5.熟悉并会使用单词的强读式与弱读式。6.正确地把握句子重音。
7.掌握正确的话语节奏规律。8.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
9.最重要的是,通过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达到交际的目的。
英语语调的学习主要包括:常用语调种类、语调单位的结构、语调的功能与使用等等。英语语调的种类是繁杂多变的,本课程主要介绍三种基本的语调:升调、降调和降升调。英语的语调单位可由一个或多个重读音节组成,重读音节之间可含多个非重读音节。调核是语调单位不可或缺的部分。完整的语调单位含以下四个部分:调冠、调头、调核、调尾。语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强调功能、语法功能、语段功能和表明说话者态度的功能。学习英语语调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英语语调,课程将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多方面的练习。
掌握英语了的发音、重音与节律,学会如何使用语调来表达思想,我们就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既能准确地理解以英语为母语者所发出的信息,又能正确、自然、流利地表达自己所要发出的信息。这就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本课程教学中所注意的事项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大量实践与网上自主学习为主导,辅以教师的理论引导与指点,练习采取以听辨入手、听与说的训练齐头并进,促进学生实现英语语音体系的构建从而达到学会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英语语音”课程采取的是“讲座-语音实验室实践-网上练习-课堂总结”相结合的上课模式,即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1.讲座 – 明确学习要求
2.勤练习– 在老师指导下的语音实验室实践 3.多探索 – 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网上自主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检查学习情况
练习形式:每单元的练习都有以听力区分与识别入手,使学习者在正确辨音的基础上开口练习。口语练习先以模彷为主—简单的模彷直至较为复杂的、将训练项目置于自然语音环境中的模彷。口语练习有些是供学生单独练习用的,如模彷和朗读;有些是要求学生以对子的形式进行练习的;还有一些是要求学生说给别人听的, 以便听取别人的反馈信息。练习内容:每单元的练习都以该单元的重点语音练习项目开始,帮助学生提高听音辨音的能力和对不同的音、重音、节奏和语调的觉察力。本教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展开听与说的练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视为活用语音知识的练习。听力练习包括听对话、根据对话的内容回答问题以及模彷对话、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口语练习要求学习者根据所扮演的角色与所提供的情景展开对话,对话的内容与形式均围绕听力练习中所涉及的语言功能和所采取的步骤。
练习步骤:各种练习顺序是精心安排的,以听为先,听说并重,交叉进行。做到循序渐进,有所收获。口语练习时,最好能将自己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说得怎么样。要主动找人听你说英语, 主动与人用英语交谈,这样你可以看看别人对你所说的英语的反应, 也可以检验检验自己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及效果。自己觉得满意了,别人觉得你的英语是得体、自然的,那么交际起来就如鱼得水了。
教学检测:课程学前测试(Pretest)在正式开课前使用,目的在于让老师了解学生的语音基础并让学生知道英语语音的学习远不止发好每个音素和说好每个单词;课程学完后的测试(Test)在学完所有15个单元后使用,这是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英语语音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考查,既有笔试也有口试。笔试部分含辨音、听辨语句含义、听取信息、听写等。口试部分含朗读和按指定内容进行的自由对话。
教学进度:每周1个单元,共15单元,用30-36个课时完成。
教学改革试验: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将《英语语音网络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进一步探索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改之路,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取得的效果 1.从考试结果看,《英语语音》达到了课程教学目的。2.从成绩分布的情况看,属正常的学业考试成绩分布。
3.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看,学生对英语44个音素的发音、英语的音节结构和音素组合的发音、多音节词的重音模式等掌握得比较好;而在以下方面仍须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使同一意群的词连贯和流畅地联接起来、熟练地使用单词的强读式与弱读式、句子重音、话语节奏规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
4.在探索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教改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为日后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5.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篇五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XXX 2009.7.1
时光如梭,忙碌的一个学期又已经结束,回头看看这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还是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地方,现将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总结如下: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它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一般是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语言学习态度,掌握较为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语言知识的能力,以便为以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是大学英语学习的第四个学期,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后一学期。在本学期我本人继续承担本院建工系给排水0701和给排水0702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在前三册教学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外语系的规定认真组织教学,课前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复印四级考试资料并细心讲解以便帮助更多的同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不断探寻和改进学习方法,课堂上我的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较多的使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了英语学期的环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如speech, discussion, questioning and answering,role-paly,实用口语等,本学期我继续要求每一节课由一位学生做三分钟的英语演讲,演讲的内容和题材不限,鼓励自己写稿,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和口语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间我耐心与学生交流帮助解决他们在学期上的困惑,帮助他们改进英语学习方法。课后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每一份作业都仔细批阅,指出错误所在,并就一些共同的问题给学生们统一讲解。
本学期是大学二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期因为大多数的同学在学期末都还要继续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四级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强化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如本学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继续加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辅导,给学生们为准备四级考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将四级考试的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如从第二学期起我就要求学生加强对四级考试写作的训练,每次的作业都是针对四级考试写作部分的。通过近三个学期的写作专项训练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四级考试题目听力部分的分值比重较大而且也是同学们共同的弱项,因此在听力课上我主要针对短对话长对话 短文和听写能题型的训练,此外还加强对阅读和完型填空的训练。在本学期最后的几周里我积极响应系的要求,给学生复印了八套四级考试真题和模拟考试题,每一套题我都认真详细讲解,为大多数同学参加四级考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外语系、我本人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他们在本学期的四级考试中上次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大部分同学一定会考出他们心中的理想成绩的。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尽管有一些进步和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通过本次期末考试来看,不难看出学生们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听力和词汇方面。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基本工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6.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总结 篇六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确定和实行,不仅是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体现一定程度的弹性。特别是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的比重,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同时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个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校作为一所完中名校,担负着农村培养人才的重任。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过言语交际的四要素,其中得体性与现实性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另外,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计划:
校情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合适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中采用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上多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尤其是文明礼仪方面,每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应用的能力;再次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最后是精诚团结,多取经,与各科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搞好配合,无论是学生礼仪还是学生阅读,没有与他们的配合是没有太好的效果的,因为毕竟每周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只有一次,还很少的,只有他们的帮助才能取得良好成功。
在本学期教学中,学生的学与做还是没有达到统一,比如很多学生学了校园内礼仪后,明知到一些行为不能做,但还是不自觉的去做了,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影响的有时的班级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行”的要求尽量让他们能做到学且能用。
在个人业务方面本学期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经常阅读有关教育的报刊杂志,学习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个人的再学习,积极参加网上培训和学校学习,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无势及课改方向,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
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积极撰写论文、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抽调
执教水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在教学中有创新,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兴趣的培养。
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尤其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向他们吸取新思想、新做法,补充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
1、通过让学生说和做的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很多学生不敢说,也不会说,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大胆“说”,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发表出自己的见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成功的技能。刘京海有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在课上应展现出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进一步的成功。活动主要是一些情景表演等,在学生快乐的表演中,让他们体会到学到知识的喜悦。
3、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成功,要教育学生,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一个人是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7.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篇七
“工作坊 (workshop) ”是一种融合体验式、参与式和互动式于一体的学习模式, 注重培养参与者的构建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因此本项研究将其引入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 寻求有效的、科学的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与思辨性能力
1.“工作坊”教学模式
“工作坊”教学源于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的教育理念:“技术与艺术并重”, 学习过程犹如“工厂学徒制”, 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工作坊”是由数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 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 并一起讨论如何推动方案的执行, 甚至可以实际行动, 这种“聚会”与“一系列的过程”, 就是“工作坊”的活动内容。换句话说, “工作坊”就是利用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 将上述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系统的过程[2]。
因此, “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将呈现四点主要特征:第一, 实践性。“按照实践的要求学习理论, 而不是以理论为核心, 按照理论要求的核心辅助实践”[3];第二, 主题性。能否达到“工作坊”学习的效果, 需要有效的项目或主题的引领, 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基本方向;第三, 教师是“工作坊”的组织者、负责人和协调者, 帮助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在团体中充分发挥智慧、知识与能力的生成;第四, 合作性。在实践的过程中, 合作能使学习效果更好、更持久,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 “工作坊”学习还应具有思辨性。学习者在小组实践活动中需要发挥自主性, 提出不同见解等。
2. 思辨性能力
思辨能力 (即批判性思维能力) 的最早定义是John Dewey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反省性思维”的表述:“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 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4]思辨能力强调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 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精确性, 过程, 理论, 方法, 背景, 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 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 论证和试验, 挑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和正确的[5]。
写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 无法通过声调表情, 重复解释等手段来帮助表达, 所以要求学生在英语写作时, 用批判性思维对作文的命题从各个方面进行审视, 然后得出结论, 提出论点, 并对相关的观点进行质疑。综上所述, 本文依据“工作坊”教学模式, 借助英语写作课堂, 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工作坊”模式下思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
本项研究在一所三本院校2012级英语专业四个班中开展, 共有150名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持续两个学期, 从2013年9月到2014年7月。整体教学设计分为班级内小“工作坊”, 班集大“工作坊”和班级之间的大“工作坊”思辨性能力的培养三方面。
1. 小“工作坊”思辨性能力的培养
小“工作坊”的思辨性能力的培养活动是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的, 主要以课前的讨论为主, 小组成员通过“个人自学阶段、协商会话阶段和意义重建阶段”, 在课前完成对写作命题的研究。
2. 班级大“工作坊”思辨性能力的培养
大“工作坊”的思辨性能力的培养活动在是课堂中对各小组课前的讨论进行评估来实现的。各小组陈述课前讨论结果之后,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或者质疑等有利于思维发散的活动。另外, 班级大“工作坊”的合作还通过写作评价环节来进一步加强。
3. 班级之间的大“工作坊”思辨性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开拓思维, 在本项研究中又针对班级之间的学生开辟信息、思维沟通的渠道。
三、“工作坊”模式下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实施
1. 写作“工作坊”的组建
在课程开始前, 根据学生成绩、性格、性别、学生自愿等原则将每个班的学生分为多个由3~5人组成的写作团体“小作坊”, 要求小组成员制订小组学习制度, 明确各自的角色及职责, 以此规范“工作坊”协作学习。同时, 对各小组的写作水平进行测试, 测试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写作, 所收集的数据用于和试验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2. 写作“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两周将写作实践项目布置给各“工作坊”, 供学生在课前就某一写作话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及论据。为了在项目初期阶段, 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工作坊”学习模式, 教师在给出具体讨论话题的同时, 要给出讨论的提纲, 以及小组互评指标。
(2) 课中讨论。教师组织各小作坊在课堂上用英文汇报各自小组就某一话题讨论的结果, 同时在各小组之间形成有效交流, 互相提问, 论证探讨, 完善各自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策划者, 协调者, 以及引领者的角色, 在各项课堂活动中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旨。
课堂写作准备工作完成后, 要求学生依据讨论素材, 在课堂上完成写作提纲, 教师对学生的提纲从逻辑性方面进行指导。
(3) 课后写作。学生依据写作提纲, 独立完成初稿。
(4) 写作评价。初稿完成后,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工作坊”内进行同辈互评。同辈互评为初级评判, 集中在语言、结构、逻辑以及主题方面。对初稿再次进行修改, 并在规定时间交由教师评阅。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涉及参与本项研究的四个教学班) , 在课堂上先由教师示范, 带领学生从思辨性能力角度进行集体评阅。
文章思辨性能力的评阅标准为以下五方面:论点与论据是否相关;论点、论据是否真实可信;论据是否充分、强有力, 列举的事例是否有代表性;因果解释是否合乎逻辑;结论是否可信。
在课堂评价活动中,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给出缘由, 在学生之间营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思考式的学习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思辨性能力的提高。
四、“工作坊”教学模式评价
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后, 收集相关数据与实验前进行比对, 显现出了“工作坊”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思辨性能力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都有了提高。为了避免评分上的主观偏差, 本项研究前后学生的习作均由英语阅读教学老师、写作老师和英美文学老师, 依据评判标准共同评判。
首先, 在思辨性能力评判的三个主要方面中, 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最显著的。在试验后的习作逻辑性上, 学生能够运用综合、分析、判断等技能, 在表述观点时较之实验前能够正确地选用连接词;段落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 自然, 层次清楚;论点与论据更加贴切和说服力;语言表达清晰。
其次, 辩证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6]。本研究中, 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明显, 在以上三个考量方面中最为薄弱。实验前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 更多的是在说大话, 没有深度, 因果链很短, 论述的角度单一。
最后, 试验后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明显的提高, 仅次于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结果也充分说明“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竞争意识, 产出更加独特的、个性化的论证视角和更加丰富的、鲜活的论证资料。
五、结语
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与思辨性能力密不可分。缺乏思辨能力的作者通常只会把一些已知的信息不加选择地放到自己的习作中, 这样的文章一定是毫无新意。
本研究基于“工作坊”教学模式,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 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主旨。通过两学期的研究, 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期待本项研究能够为其他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可借鉴之处, 能够为思辨能力培养进入每一门课程、进入每一节课堂做出贡献。
摘要:“思辨缺席症”是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屡次被提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外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去, 让语言、内容与思辨融合起来。本文探讨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通过“工作坊”学习模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此项研究, 希望能够提高英语写作课堂效率, 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 并为思辨能力培养进入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作坊,教学模式,思辨能力,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04) .
[2]左靖, 董冰峰.工作坊[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0.
[3]刘禹, 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1) .
[4][6]梁颖.批判性思维与英语写作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8.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工作过程 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79-01据统计,目前我国9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1],但由于大部分与实际商务工作的市场需求脱节,国际商务人才又极其难求。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反思课程体系改革,因为课程体系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从现阶段传统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体系来看,它已滞后于商务工作需要的步伐。因此,开发能够满足商务工作需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的历史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开发历史在经过了“学科系统化”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向“工作过程导向”模式转变。“学科系统化”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开发最早沿袭于此。这种课程开发的理念往往只为学生提供英语基本技能和商务基础知识,与职业实践中的情境直接脱节。近年来,这个缺陷被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模块化课程弥补,它一方面继续设置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它就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和具体的单项商务环节操作增设了某些实训环节。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建立在职业分析之上,较“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所得的效果明显,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因为它依然没有解决学生所需的职场经验和“工作过程”知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本世纪初期从德国传入我国,它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课程内容和顺序按企业实际所需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过程”来编排设计。目前这一模式在中国已基本被认可,并在近几年来对我国商务英语职业教育,尤其是对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影响深远,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内,已有了成功案例。
2 商务英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
2.1 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群
高校职业教育的任务在于为社会培养和储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后备人才,但这些人才的就业针对性是很强的,因此,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必要之举。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而言,这个目标定位应该在如下几点:一是应培养学生在职场实战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基本的涉外商务操作技能;二是要使学生了解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职位的工作流程,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以此同时,根据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在区域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主要为: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初级商务翻译。
2.2 根据“工作过程”做好课程开发
在明晰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群后,接下来就是开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如何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成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这包括:(1)职业基础知识模块。(2)职业核心技能模块。(3)职业知识拓展模块。(4)职业资格认证辅导模块,这些课程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交叉循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和强化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
与商务英语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要求职场工作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又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Jones&Alexander 称商务英语为“English for business”或 “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texts”[2],张佐成认为商务英语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这反映出顺利完成国际商务中种种任务目标的能力培养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盡可能模拟出一个临场环境,使学生在切近于真实情境的状态下晋升英语水平,并通过语言习得提高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课程教学目标应打破唯英语等级证书至上的本本主义,重视商务英语的视、听、说、写、译等能力培养。
2.3 教学模式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形成,往往是要经过专业课程目标的定位,岗位群的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对具体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分析。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学习目标、专业内容、考评机制互相融合的结果。因此,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文件,既要指导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何处,又要具备确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编写课程教材,考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更应加强安排课业文本、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印发学习材料等教学资源的力度,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日趋退出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必然所趋。“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它的特征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学科体系长期压抑的阴影之下,英语学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尴尬被动的,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加之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又是一个见效缓慢的过程,这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和动力不足。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能让学生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完成学习任务。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临场实践教学,枯燥乏味的理论变为生动鲜活的演练,学生能获得不少的涉外商务工作过程知识和经验。
3 课程改革和探索
当前,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课时安排和评价方式由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的出现、接受和推广而被大大改变了,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应对这一变革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不仅对教师知识掌握的多少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这已不是教师通过书本积累知识进而授予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教师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和学习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我们还应看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且它的开发也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因此,选定什么样的学习领域,教学时间设置多少,学习情境如何命名,以及如何去描述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甚至确定哪处教学场所等每一环节的具体任务,都需要与包括职教专家、企业专家和教师在内的课程人员一起探讨,使教学内容既符合职场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纪淑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10(6):44.
【英语课程辅导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英语课程教学09-01
幼儿英语课程介绍09-01
英语写作精品课程07-03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07-19
趣味英语课程纲要09-03
商务英语课程标准11-01
小学英语新课程试题06-20
物流英语课程教学大纲07-15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07-30
英语培训机构课程介绍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