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人类幸福

2024-09-21

增进人类幸福(精选4篇)

1.增进人类幸福 篇一

高中生作文: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生活

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要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生活意味着解决温饱,躲避疾病,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温饱与疾病早已不是问题,他们的生活是不断追求新的事物,这或许正是玛丽•尤肯达修女那饱含悲痛质问的原因。怀着悲悯的人文情怀的她向代表人类尖端科学一部分的美国航天专家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发出质问:“在目前地球上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饥饿面临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修女的质问无疑是带着深深的不解,她一定是希望世界能够以人文情怀的温暖拥抱苦难的人们,认为不应对貌似镜花水月的科学投入巨资,应该以人文情怀为重,为人们当前的生活造福。而恩斯特•施图林格博士与4前的那位德国伯爵一样,400年前的伯爵坚持鼓励科学的.发展,最终以科技的力量使后代的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博士亦是坚信着自己所治理的工程将为人类的未来生活造福。

从表面上看,人文关怀和科技探索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协调,但是,从本质上说,人文与科学真的矛盾吗?

不,其实它们归根结底都是在为人类服务。人文与科学,都是为人类的生活而造福的,只是,修女所代表的人文情怀关注着当下的人们,关心着视野所及范围内的苦难的人们,希望以人文情怀消除世界上部分人当前的苦难,而博士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则是为整个人类未来的幸福打拼。当前的苦难需要消除,而未来的幸福同样需要满足。抛下一部分人让他们经受苦难并不人道,而将全人类的幸福生活搁置一边也不正确。

人文与科学,其实一个也不能少。怀着人文情怀发展科学,不正是一种能够保证未来人类生活幸福的好方法吗?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伸出人文之手搀扶苦难之人,不正是一种保证当下的人们挣脱苦难的好办法吗?我们不需要让一部分人因为科学发达而走得太快,也不应让一部分人因缺失人文关怀而走得太慢。让人类的生活中同时闪耀人文与科学的光芒,不是平衡而又正确么?现在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富裕的人们正是需要人文情怀的熏陶,他们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不是只为着自己的未来而抛弃一部分人的现在。而那些暂时挣扎于温饱线上的人们,除了人文关怀,更需要以文教援助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并以此真正摆脱贫困。

或许修女并非反对科学本身,而是反对科学至上,漠视人文关怀的态度;或许博士并非不认同人文援助,而是不认同空有人文,发展永远停滞的徒劳仁慈。他们的共同愿望,肯定是人类有能力去享受生活,不同的人因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而在看待生活的视角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所以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去谴责或是维护人文第一或是科学至上。只是,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当下人文关怀下的所谓“幸福生活”,那么会怎样呢?人类,还会不会进步,会不会发展呢?那么想想看,会不会有能够解决粮食问题的籼型杂交水稻?会不会有彻底击败疟疾的青蒿素?世界贫富的差距也在缩小,但不是暂时落后者居上,而是本处于前列者停滞,甚至倒退了。如果我们醉心于发展科技而愈加忽视人文关怀,那么又会怎样呢?贫者赤贫,富者暴富,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愈发尖锐,国际争端问题愈发严重,世界如何和平?

所以,以人文发展科学,以科学反哺人文,这才是真正能改善生活的大爱。人文不应该拒绝科学,而发展科学是为了更好地加深人文,使人类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假如发达国家不以科学为挡箭牌拒绝向他国伸出援手,发展中国家不以缺乏人文为由指责他国发展科学的话,我相信,人类就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幸福生活了吧。

2.增进人类幸福 篇二

南京师范大学胡金平教授致开幕词, 他着重介绍了陈鹤琴的一生及其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贡献。南京市教育局周文海副局长简要介绍了陈鹤琴在南京的教育活动印迹。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作了题为“陈鹤琴的科学精神与课程思想”的报告。他认为, 陈鹤琴课程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坚持科学立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持续的过程。陈鹤琴课程思想是基于理论又来自实践的思想,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陈鹤琴的理论和实践是注重借鉴、改造和创造的产物, 是体现世界智慧又具有中国文化的成果。

香港教育学院黄树诚先生的主题报告是“从陈鹤琴教育思想看香港幼儿教育之改革”。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思想以及“活教育”的思想是如何影响着当今香港幼儿教育发展的。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一见真理子女士作了“婴幼儿教育和保育的新趋势———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考察世界与东亚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的报告。她首先回顾了陈鹤琴先生所处时代的特点及陈先生当时所掌握的世界幼儿教育的新动向。然后通过OECD的报告纵观了今日世界和东亚地区幼儿教育的新趋势。最后, 用录像的形式, 展现和比较了上海、台北、首尔和东京四个不同城市的幼儿家庭及幼儿的生活状况。

大会组织了三个分会场, 就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适宜性、儿童教育的科学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三个主题进行探讨。在分会场研讨中, 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作了“政治改造解放后陈鹤琴和他的思想的命运, 接着提出应搜集和保存陈鹤琴解放后自我批判的珍贵历史文献, 最后阐述了陈鹤琴逝世前的话语及他对此的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张俊副教授认为陈鹤琴开创了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幼儿教育忠于事实的研究精神。鉴于此, 他提出了当代幼儿教育研究者的使命:让儿童心理研究真正成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开展教学实验研究, 尤其是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对于教育理论要做实际分析, 尤其应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分析, 并保持对理论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沈明就活教育方法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做了阐述。他介绍了活教育之方法论的渊源、本质与内涵, 提出活教育方法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则, 并指出了活教育方法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未来。

江苏省陈研会副理事长、陈鹤琴先生的孙女陈虹老师高度评价了陈鹤琴的哲学观点。她指出, 陈鹤琴的“假如我是你”的认知是把立场转变到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 这源于对每个人的尊重。因此, 我们对待儿童的态度也应如此, 要从儿童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和幸福出发来考虑问题。

此外, 众多来自一线的幼儿教师通过分享自己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经验, 积极地参与到分会场的研讨中。在实践中, 他们将“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的理念运用到园本教研中, 以“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开展, 以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适宜性。

3.用EAP增进幸福 篇三

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基本框架

谁来帮助?

EAP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一是通过专业机构人员借脑引智。大多数企业是先实施外部EAP服务,将心理学知识普及到企业,将系统理念和专业工具引入企业,形成内外结合模式,最后建立内部长期EAP。二是党群干部要发挥组织和带头作用。要率先系统学习和掌握EAP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率先获得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让自身成为行家里手,并做好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二局化和普及化,有力组织推动EAP工作。三是各级管理人员要将EAP服务融入到管理实践中。各级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尊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规律,践行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柔性管理,帮助员工在心理、行为上自愿自动与企业同向协调。四是促进广大员工“助人自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EAP的重要法则就是“助人自助”,助人是外因,自助是内因,就是帮助员工更好地“自己帮助自己”,提高自我心理和行为管理能力。

“帮助”产生什么作用?

一是有效促进员工心理资本增值。EAP服务对员工实现了“两个帮助”,即:帮助员工化解消极心理和行为;帮助员工增进积极心理和行为。使员工的知情意内在协调,并与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发展目标同向协调,使心理资本在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和促进企业发展中不断增值。二是有效丰富管理者的管理手段。各级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主要使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体现了以制度管人的刚性管理;经济手段体现了奖惩考核的调节性管理。而心理手段体现了引导员工自愿自动的柔性管理。以EAP理念为主的心理管理是管理者的“第三只手”,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相辅相成。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元,可节省管理成本5元以上。三是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是员工对企业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交集。组织行为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反映,与企业同向协调,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和行为规范。为扭转企业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塑造积极的先锋文化和行为提供心理支持。四是有利于开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EAP服务将带来了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知识,对员工心理、能力、人格等有相当信度的量化测量,对人才建设、企业和谐度等测评带来了新启迪,促进了党建工作方法论从经验到科学、从定性到定量、从分散到系统的提升。

为什么是“计划”?

EAP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纵向而言,从培养一批掌握EAP专业知识技能的政工干部,到在管理者中宣传推广EAP服务技能,到在员工中普及EAP知识,需要有序推进;从EAP理论、外部借力,到模式二局化、应用普及化,需要一定的探索周期。横向而言,需要党群各部门从不同层面共同做好“人”的工作,从宣传文化建设上,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探索员工思想认知如何与企业同频共振;从组织建设上,以组织行为学为基础,探索如何引导员工自愿自动的行为如何与组织文化和要求同向协调;从人才建设上,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从招聘选拔、素质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从青年工作上,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探索青年员工从入职到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和对策等。因此,在二局推行EAP工作,注重统筹安排、发挥党委整体合力、构建长效机制显得特别重要。

EAP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

一公司在迈向科学发展的征程上,持续的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带来一定的冲击,员工在工作环境适应和成长需求满足上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工程建设行业独特的工作特性,如艰苦的作业环境、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兼顾家庭困难、安全生产压力大;二是个人背景因素,如价值观、认知取向、自我调适能力、家庭支持系统,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员工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员工工作及员工队伍建设产生影响。

有效开展EAP前期探索

根据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一公司党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立足一线,积极介入,运用心理学原理,大力探索员工帮助计划。两年多来,QQ心理热线共为公司员工提供了150余人次的在線心理援助,为来访者解决了情绪、工作压力、婚恋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困扰,起到了疏导情绪、心理支持、心理援助的作用。“心理论坛”共发贴381篇,在宣传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抒解员工情绪方面作用明显。共举办专题讲座12场、培训班4期,共912名员工参与。先后出版《护航舰》《润和》《员工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委员会工作手册》等心理学内刊,通过宣传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减轻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服务机构,为员工提供更隐秘、更专业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在危机干预方面,两年多来共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创伤、情感危机干预6次,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为员工稳定情绪、避免应激障碍,促进企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系统实施EAP试点工作

2012年,集团公司党委明确把一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以来,一公司在前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心理健康平台系统化建设、内部EAP专员队伍建设、EAP管理运行系统建设三大方面进行系统推进。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一方面,成功通过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已申报中国中铁科研立项,为EAP工作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借脑引智与外部专业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对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明德智胜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睿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三家EAP服务机构专业水准、服务费用的比选,选择北京易普斯作为外部服务机构。委托其为公司制订EAP项目全方位解决方案,全面系统引进EAP管理模块,制订了三年分步推进计划。EAP项目启动会已于2012年9月14日在北京举办,EAP项目推进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快速车道。

启动了铁路项目大战120天EAP专项支持计划

2012年10月,一公司在贵广铁路、林织铁路、大西铁路、兰新铁路4个项目中,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施工生产时间紧、压力大,容易出现士气低落、工作倦怠、抱怨增加、人际冲突等消极组织氛围和行为。一公司党委策划了“大战120天EAP专项支持计划”, 从组织氛围营造、团队士气激发、心理保健关爱三个方面,通过现场活动和远程服务两种形式,为各项目部和一线员工提供为期3个月的EAP专项服务。正在开展“风雨同行”短信关爱、“心心相系”微博互动、“开心项目部”互动活动、“家庭温馨港”支撑服务、“战地提升营”讲座培训、“贴心好助手”教练指导等系列服务活动,并通过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在4个局指挥部全线推广。

nlc202309011139

深入推进EAP工作的探索思考

广泛开展EAP学习宣传,形成双向认知

通过开辟心理学论坛、编印心理学刊物、开展员工心态调查、专题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全公司形成贯穿上下、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格局,用EAP理念提升EAP宣传工作,从公司本部到下属各单位,营造了在公司实施EAP项目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地宣传学习,形成企业和员工对EAP工作和知识的双向认知:一是形成企业对员工心理状态的系统认知。根据对EAP工作的总体策划,在建立“心理援助基础设施”中,开展团体座谈、问卷调查、员工心检等工作,系统收集、汇总、分析公司员工心理状况,形成员工心理调查报告,让各级管理者对员工心理状况形成系统认知。二是形成员工对企业开展EAP服务的温暖认知。通过编发EAP使用手册、EAP手机报、员工自助卡等多种方式,以员工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方式宣传EAP知识,让员工对EAP形成正确认识,喜欢EAP服务,最后从接纳并主动寻求EAP服务。

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形成内外互融

一公司面向全体员工公开招募志愿者,在对符合条件的应征人员进行心理素质测评、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7名公司首批EAP专员,由公司出资委派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培训及EAP专员业务知识培训,初步搭建起公司专业人才队伍框架。公司着力让首批EAP专员在宣传和探索二局化的EAP模式中发挥先锋作用,引导他们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二局实际开展理论创新和宣传推广,带动更多管理人员掌握开展EAP工作知识和技能,让广大员工了解和接纳EAP;让首批EAP专员在借脑引智的内外合作上发挥桥梁作用,在与北京易普斯专业人员的共同工作中,向他们學习,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质,让首批EAP专员掌握EAP专业机构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并不断内化到企业中;让首批EAP专员在实践中发挥带头作用,在组织推动EAP工作中担当主力,引领EAP工作在高起点上始终保持专业化推进。

坚持推进试点工作,让EAP工作务实见效

在一公司正式被确立为试点单位后,公司与北京易普斯开展合作,对项目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统筹安排。在员工关爱、管理融合、机制创新层面上对EAP项目进行了定位,制订了“三步走”工作思路。在2012年的导入期,初步建立起一个基础、一个平台,即“心理援助基础设施”“心理资本优化平台”,为项目管理及以后的常态化开展打下基础;探索、提炼出一套经验,即公司与项目部联动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合在建筑施工企业推广的模式;建立EAP项目的影响力以及使用口碑。在2013年的普及期,完善一个基础、一个平台的建设,在前期使用反馈的基础上,巩固或更新内容;推广实践项目联动的管理模式,EAP项目的覆盖范围延伸至更多项目部;培养EAP专员队伍,初步建立起EAP内部相关制度,逐步推进EAP项目与管理的融合。在2014年的深入期,基础服务的常态化使用,形成稳定的感知;EAP项目各个成熟的服务模块覆盖基层所有的员工;充分发挥内部人员的作用,实践EAP项目的“内外结合”模式,把专员管理的各项制度纳入企业管理的有关制度文件。

坚持加强理论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EAP模式

切中和满足需求,是一项工作具有生命力的根本。在今后三年的探索中,要以先进的理论指导EAP实践,更要从二局的EAP实践中加强理论创新,构建形成以“心理资本”增值管理为核心,以积极心理学在管理中有效应用为路径,立足于推动企业和谐跨越发展、支撑优质工程建设、助力员工快乐幸福成长的心理辅助支持系统,形成一套内容贴近员工成长需求,形式贴近企业实际,抓手能够标准固定,成效实现量化评估,模式具备复制推广的EAP工作机制,在中国建筑行业首创一套科学合理和操作性强,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EAP模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郝幸田)

4.一门人类幸福的学科 篇四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级人性 人格优势

现代应用心理学已悄然发生了重大学术转向,那就是从单纯研究病态心理转为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并由此产生一门新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精神价值迷失、功利主义占主导价值,它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北师大刘翔平教授主编的《当代积极心理学》一书,更以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本土学者的学术风格深刻解析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精髓和全貌,令品读之人回味无穷、感悟良多。在此采撷几瓣花絮与老师们分享。

【分享一】目标美好 崇尚高级人性

当代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实证研究,通常认定美国的塞利格曼是其主要倡导人,它是一门关于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的学科。它的主要目标为使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人,一个专注于做事和享受做事过程的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具有抗逆力的坚强的人,总之,使人成为一个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人。这些主张,说来很具戏剧性,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如此的吻合,也是我们始终倡导和追求的传统美德。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如此美好,可升华每个个体的人生境界!它因此被称为人类幸福的学科。

【分享二】标志清晰 注重主观幸福

我们从病症学的角度看,焦虑是心理疾病的典型症状,而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主观幸福感。经常焦虑、抑郁的人属于心理不健康;常常能体会到主观幸福感、自我感觉良好的个体则属于心理健康者。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状态的标志,它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状态积极

——幸福快乐:创造了玩的冲动,突破限制。

——广泛兴趣:喜欢探索世界,摸索新经验。

——感觉满意: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心理功能良好

——肯定自我:能接纳自我,正确看待自我的各个方面。

——持续发展:在个人成长方面,能实现自己的潜能,有较高的效率。

——目标感强:生活中有目标、有方向、有意义。

——把握环境:能选择或创造适合个人的环境。

——自主性强:能自我决定,自己的行为独立调节。

社会性的幸福感

——社会接纳:对待他人态度积极,承认他人的权利,并接纳他人。

——社会实现:对社会的认可度高,关心社会,认为“世界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好地方”。

——社会归因:能够无私奉献社会,感觉团体活动是有价值的。

——社会凝聚:对社会的看法是理智的、合乎群体价值的。

——社会整合:加入某个团体,参与团体生活,认为“我的团体是快乐的源泉”。

倘若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常常能体现以上外显特征,则足以证明该个体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持久的适应功能和良好的适应状态。

【分享三】路径可行 幸福可以习得

许多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实证研究,认为主观幸福完全可以依靠后天来获得,幸福的源头在我们自己的内心,自己就是一切,这就是幸福最主要的品质。幸福并不在于与别人的攀比,而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宁静,人的主观幸福是可以习得的。主要路径有:

1. 自我接纳提升自信。自卑的人不可能经常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唯有接纳自我、乐观自信才是每个个体持久快乐的重要前提。只有喜欢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充分欣赏自己,诚恳面对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2. 积极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有爱、有家、有朋友、有安全感才能带来巨大的正能量。改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内外兼修,一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内在品质和品性,人与人之间要建立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二是要主动增加社会交往,尽可能采用积极的方式,如提供信息、面带笑容、肯定他人等,这样才能提高交往的有效性。

3.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做一个健康的人是最基本的目标。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请一名私人医生的作用更大,例如健康的饮食、睡眠、居住环境均很重要。另外,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定量的有氧运动,享受户外阳光也十分必要,它能清除人们的负面情绪,从而使我们保持更加良好的心态。

4. 培养兴趣有所爱好。西方有位作家说过:“不论你爱好什么都可以,但你总得有所爱好。”有所爱好,精神才有所寄托,心灵才有所附着。你的工作可以是你的爱好,但我们不妨在工作之外,再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就像社区广场上的那些大姐、大妈们,闲暇之余,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尽情运动,舞姿翩翩,有时还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那种饱满的精神,愉悦的心态,乐在其中的满足,又何尝不让人羡慕。

【分享四】核心特质 提升人格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借助一些具有描述性、概括性的词汇来描述个体的人格特点,例如热情、开朗、敏感、孤僻、争强好胜等。也许单凭几个词汇不能涵盖某个人的人格特质,但却足以勾勒出个体在人格上的大致轮廓,呈现出他的特异性。由此引出了人格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概念,积极心理学家赋予其另外一个名称——“人格优势”。积极心理学家提炼出人类本性中的六种美德,它们分别是:

智慧:认知层面的优势,主要指获得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勇气:情感层面的优势,主要指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意志。

仁慈:人际层面的优势,主要指建立亲密关系的品质。

正义:身为公民的优势,主要指扮演社会角色的品质。

节制:自持处世的优势,远离骄奢无度。

超越:自我实现的优势,主要指寻求超乎个体的生命意义。

积极心理学家们指出,以上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即我们的人格优势,是个体幸福感的有力源泉。谁拥有的人格优势越多,那么谁就越幸福。

【分享五】学校应用 重在情感体验

近年来,我们逐渐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关注学生的弱点和错误,忽视学生的优势和正面力量。而积极心理学却非常注重后者,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抓手,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 幸福感教育。在我国,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尚未得到很好的重视,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年级越高,幸福感越低。我们倡导以下几种提高学生幸福感的生活方式:

首先,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是引导学生经常体验愉快的情感,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愉快,把握当下。二是引导学生对待过去要有满意感,杜绝不良体验。三是让学生对将来持乐观态度,树立生活的目标,满怀希望展望将来。四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的活动。提升情绪体验最有效的三种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体育活动、休闲娱乐。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性。智慧、勇气、爱、公正、自我节制和真善美的情操是人性的六大美德,老师们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学会用自己的美德去积极生活。

最后,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们的生命有三个层次,即生理生命、内涵生命和超越生命。引导学生体验幸福感,不能仅仅让他们体验生理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体验超越自身带来的快乐,引导他们进行优势建构,克服缺点,追求人生的现实意义。

2. 感恩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感恩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利他行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校感恩教育应当包含这样几个部分:

知恩于心。感恩教育应当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只有学生懂得知恩,才会将自己生命中的一切看作是来之不易的,才会小心地珍惜生命的赐予。

谢恩于言。知恩则要谢恩,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存有感激之情,还要善于表达。谢恩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才会真正体会到世界的美好和人类的相爱。

报恩于行。当学生产生谢恩的冲动之后,学校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感恩之情付之于行动,即为报恩。例如家庭生活中对父母的点滴孝敬,学校生活中对老师的热心协助,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细小帮助等。

3. 优势教育。每个个体都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或者说潜能。优势教育着重的不仅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显露的成就,更看重这些成就所带来的良好的自我观念。为此,学校教师要充分明确两点:

一是善于把握优势。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发现、挖掘、放大学生的优点,并不断强化它,使之成为学生的强项。

二是注重发挥优势。在发现学生优势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挥和应用自己的优势,给予他们展现才能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幸福感。

总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潮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它完善了心理学的存在价值,为社会的繁荣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充分体现并尊重了人的价值。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说,它倡导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使个体学会并保持乐观,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可以说,积极心理学让我们遇见美好,激励着我们共同迈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上一篇:饮茶文化下一篇:新闻类实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