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古诗

2024-06-30

积极向上的古诗(共8篇)

1.积极向上的古诗 篇一

1、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2、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5、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6、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李白《秦女休行》

10、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2.积极向上的古诗 篇二

一、发现变迁,“ 泡”出古今音义异同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载体,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词的音、 义和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不能理解词句,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艺术境界就是一种空谈。 这就决定了古诗的学习必须从词句的解读入手“, 披文入情”。 理解词句,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那些古今音、义不同的字词“, 泡” 出古今音、义的异同。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的“ 衣裳( yī cháng) ”“ 妻子( qī zǐ) ” 的读音、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引导学生弄清音、义的变迁对于准确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非常关键。 课堂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

( 一生读)

师: 如果对照注释读一读, 你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 生自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诗中的“ 妻子”不读“ qī zi”,而是读“ qī zǐ”,因为古时候的“ 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是两个词,和我们现在“ 妻子”的意思不一样,现在“ 妻子”是一个词。

师:他目光敏锐,发现了“ 妻子”在古代是两个词,读音、意思和现在都不同。

生:我还从注释里发现“ 衣裳”的读音和我们现在也不一样, 读“ yī cháng”,它也是两个词。 古时候上为衣,下为裳( cháng),现在“ 衣裳”泛指我们穿的衣服。

师:“ 初闻涕泪满衣裳”,泪水不但打湿了上衣,而且还打湿了裤子,说明泪流之多,内心该是多么高兴。

对照注释学习古诗,是引导学生“ 泡”诗的重要方式。 学生弄清“ 衣裳”“ 妻子”的意思,对准确理解诗意,体会杜甫喜极而泣的狂喜大有帮助。

另外诗题中的“ 河南河北” 学生在理解时也容易产生困惑, 他们很容易解释为今天的河南省和河北省,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 安史之乱”那段历史,不了解当时唐朝军队与安史叛军作战的区域。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河南河北你觉得指的是什么地方?

生:河南省和河北省。

师:这里的“河”是哪条河?

生:黄河。

师:河南就是———

生:黄河的南岸。

师:那河北是指———

生:黄河的北岸。 河南河北就是指黄河南岸北岸的广大地区。

师:是的,当时安史叛军就是沿着黄河两岸向西进军,攻陷唐朝的都城长安的。

引导学生“ 泡”开词义,首先教者要清楚古诗中哪些字词的古今读音、意思不同,然后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词义。当然“, 泡”的方式除了借助注释、教师引导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途径。

其一,借助工具书。 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没有《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行,学习古代诗词,没有古汉语字典也不行。《 王力古汉语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典》 之类的工具书要常备一本, 学习古诗,常查、常翻古汉语字典,对于“ 泡”诗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其二,联系具体语境。 一个字词常常有多个义项,究竟该怎样理解,要联系文本,联系语境, 选择恰当的义项。 比如“ 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 漫”字,究竟是“ 漫不经心”还是“ 胡乱”的意思呢? 结合具体语境,我们知道此时诗人欣喜若狂,想到的是“ 放歌“” 纵酒”,想到的是赶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洛阳,因此顾不上爱惜书籍了,便胡乱收拾桌上的东西。 只有联系了语境,学生才会明白此处的“ 漫”是“ 胡乱” 的意思。

其三,注意字词的活用。 有些诗中的字词,属于诗人自己的活用、借用,若用平常的理解是无法说通的。 比如“ 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 青春”,我们一般理解为“ 青春年华”,可此处诗人是借指“ 美丽的春天”。

理解词义是学生走进诗歌的基础,字词理解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元好问有诗云:“ 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 正有苦心人, 举世几人知。 ……文须字字作, 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 ”所以古诗理解需要慢慢地“ 泡”,需要细细“ 咀嚼”。

二、大浪淘沙,“ 泡”出诗人创作之源

《 孟子·万章下》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学习,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近些年来受通篇诵读、不求甚解思想的影响,逐渐被部分语文教师所忽视。 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领会诗词的内在意蕴。 诗歌创作特别钟情于“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所表达的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 因此,我们教学古诗, 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了解。 如何“ 泡”出诗歌的写作背景,笔者认为,应做到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教师提供资料相结合。

关于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 内容庞杂,浩如烟海,引导学生大浪淘沙、去伪存真是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关键。 学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前,我向学生推荐阅读《 杜甫传》,重点了解在“ 安史之乱”中诗人自己和家人所遭受的无数苦难。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同情百姓,目光时刻关注着苦难的百姓。 为了让学生了解“ 安史之乱”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破坏,我根据史料,组织记录了下面一段文字: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 史思明率领20万大军从范阳起兵叛乱,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掳( lǔ) 掠, 百姓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

“ 安史之乱” 持续了八年之久, 老百姓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 皆为丘墟” (《 资治通鉴》) ,“ 汝、 郑等州, 比屋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 (《 旧唐书》) , 出现了千里萧条、 人烟断绝的惨景。

笔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通过记载的资料,学生感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因“ 安史之乱”所遭受的灾难。 学生只有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才能真正感受到诗人为何在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 河南河北”后的“ 喜欲狂”。“ 泡”出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对学生正确把握、 深刻理解诗歌至关重要。

三、追根溯源,“ 泡”出诗人的心路历程

刘勰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 ”抒情的古诗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代诗词就必须探本求源,深入作者内心,把握诗人心声。 对于抒情的诗歌,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深处,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触摸诗人的灵魂。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杜甫为何在听说官军平定“ 安史之乱”时竟然欣喜若狂。 为什么难以理解? 是因为学生无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心灵, 触摸诗人的灵魂。 所以,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 泡”开诗人在“ 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那段心路历程,“ 泡”开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时内心的痛苦、 悲伤。

1.“ 喜欲狂”原因之一“: 泡” 开诗人心之苦。

为了把学生带进诗人杜甫苦难的生活,我补充了杜甫自我写照的一些著名诗句,“ 泡”出诗人“ 安史之乱”八年中经受的苦难。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 述怀》

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

叫怒索饭啼门东。

———《 百忧集行》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反映了诗人被安史叛军抓获,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担心,头发都愁白了。 诗人由于痛苦、烦闷,不停地挠头,头发都掉了,稀疏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写出了诗人逃离长安后的狼狈不堪。“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写出了诗人入川后家中一无所有,生活无以为继的窘迫。 孩子饿得实在扛不住了,哭着、喊着、闹着向诗人要吃的。 这一切苦难都因为“ 安史之乱”,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诗人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2.“ 喜欲狂”原因之二“: 泡” 开国家之殇。

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表达了诗人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杜甫“ 喜欲狂”还有什么深层原因吗? 课堂上我引入了《 春望》 中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师:“ 感时花溅泪”, 诗人为何见花落泪? 为何看见美丽的花儿反而流泪呢?

生:因为“ 国破山河在”,往日亭台楼阁、繁荣昌盛的长安城如今是破败不堪,一片废墟。

生:往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长安街头如今是杂草丛生, 荒无人烟。

师:往日长安城里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生: 被叛军杀死的杀死,逃难的逃难,饿死的饿死,抓走的抓走。

师:孩子们,诗人看到国家遭受如此的灾难,想到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死的死,逃的逃,他怎么能不悲伤得见花落泪呢? 此时的诗人最渴望“ 安史之乱”早点结束。

师: 公元763年的春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想到国家从此可以安宁,百姓从此脱离苦海,诗人怎能不“ 喜欲狂”呢?

往日车水马龙、繁华昌盛的长安城“ 国破”“ 草木深”,生灵涂炭,对于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此时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诗人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 大悲之后有大喜,个人的喜是小喜,国家、人民的喜才是大喜,才是“ 喜欲狂”。诗句的有机补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供了抓手,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了诗人为什么“ 喜欲狂”。

四、品味语言,“ 泡”出诗人神来之笔

“ 语文教学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上,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文本是怎样遣词造句的,作者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品味语言,在感悟的过程中内化习得表达的技巧。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诗的描写极其生动传神,引导学生品味诗句,“ 泡”开诗人的神来之笔、惊人之语,感悟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 喜欲狂”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 泡”开,学生才能走进诗歌;只有“ 泡”开,学生才能贴近诗人的心灵,触摸到诗人的灵魂;只有“ 泡”开,学生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只有“ 泡”开,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

1.“ 泡”开人物情态,感受传神写照。

师: 高兴得不知所措的诗人,回头看看妻子、儿女,他看到了一张张怎样的脸?

生:乐呵呵的脸。

生:喜笑颜开的脸。

生:挂满了灿烂微笑的脸。

师:他写妻子和儿女的喜悦是为了表达———

生:自己内心的喜。

师:此时,诗人不管看谁都是———

生:快乐的,微笑的。

师:看到你,你是———

生:快乐的。

师:看到他,他是———

生:微笑的。

师: 杜甫是写诗的高手,用妻子、儿女的高兴来衬托自己的喜悦。“ 漫卷诗书喜欲狂”在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诗人胡乱地卷起书籍,再也无心读书,再也无心作诗了。

师:诗人这一举动正常吗?

生:不正常。 这一反常的现象说明他极其高兴,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了。

师:杜甫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应该是惜书如命,可是他竟然无心读书,漫卷诗书。 是什么搅乱了他的心绪? 究竟是什么让诗人竟然如此反常?

生:心中的狂喜。

师:诗人的一个动作“ 漫”,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狂喜。 他是喜极而“ 漫”。

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白天放声高歌,纵情饮酒,用高歌、饮酒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说明他非常高兴。

师: 此时的杜甫已经52岁了,白发苍苍,他竟然放声高歌, 酒也不停了,而且尽情饮酒,一醉方休,可见他内心的狂喜。

生: 高兴的时候尽想好事, 他还想着在美好的春色中回到自己的家乡———洛阳。

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诗人通过“ 涕泪满衣裳”正面表达狂喜;通过“ 却看妻子愁何在”侧面表达狂喜;通过“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的反常举止表达狂喜;通过“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虚写速度之快,实写心里愉快,一实一虚,相得益彰。 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一幅散发着浓烈喜庆气氛的画。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 泡”开诗中的每一个画面,让喜极而泣的诗人站在面前,让笑逐颜开的妻子站在面前,让漫卷诗书的诗人站在面前,让放歌纵酒的诗人站在面前,让伫立船头、意气风发的诗人站在面前。 在品味语言、 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再次体会诗人内心的狂喜。

2.泡出比较,感悟异曲同工。

生( 读):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 快不快? ( 生: 快! ) 即———立即,穿———穿梭, 下———顺流而下, 向———奔向。 诗人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达襄阳,奔向洛阳,弹指间已经回到了故乡洛阳。

师:你知道诗人杜甫此时身在何处吗? 在四川梓州,就是现在的三台县。

( 课件出示:四川、 湖北、 河南、重庆三省一市地图)

师:巴峡、巫峡在哪儿? 在现在的直辖市重庆境内。 襄阳在哪个省? 在湖北省。 而洛阳呢? 是在河南省。

师:( 指地图) 诗人还乡,要经过三省一市,真可谓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 有诗为证,诗人曾经在成都写过一首《 恨别》,其中有这样两句: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师:多远? 四千里,但在作者眼里还远吗?

生:不远,诗人转瞬即到。

师:读到这句诗时,有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想到杜甫的好朋友李白写的一首诗———《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在这首诗中,李白是用什么表达了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的喜悦心情的?

生:“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杜甫是用什么来表达他内心的欣喜若狂的?

生:“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师:在喜讯忽传之际,现实主义诗人也浪漫了一下,这一浪漫,竟然超过了他的好朋友,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 李白是“ 千里江陵一日还”,日行千里,而杜甫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瞬间走了四千里,快不快?

生:快!

师:是诗人的船快吗? 是他的马快吗?

生:都不是。

师: 那是因为诗人的心情———( 生:愉快! ) 此时的杜甫比彼时的李白要高兴得多了。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理解的难点,不加以点拨,学生很难从中感悟出诗人的心中之喜。 李白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非常熟悉,同时也知道此句表达了李白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的狂喜。 诗句的引入,学生的理解、感悟立即变得举重若轻。 关键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者有没有和学生一起“ 泡”出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

五、朗读吟哦,“ 泡”出诗歌音韵之美

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所以古诗的教学尤其要重视诵读, 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理解、体会、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但是,古诗的朗读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 王尚文在《 说诗的韵律》 中讲道: “ 诗的韵律对于诗的重要性超过了遣词造句的常规常理,因而在必要时可以为了韵律的需要破坏这种常规常理。”朱光潜认为: “ 读一首诗, 如果不能把它的声音节奏的微妙起伏抓住,那根本就是没有领略到它的味道。 ”所以,读古典诗歌,应当严格遵循格律———韵律的规范,即使违反“ 言之理”“ 意之需”也在所不惜。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首先要“ 泡” 出诗的音韵、诗的节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一首七言律诗, 按照节律应该这样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种读法与根据意思的停顿有所不同。 教者引导学生吟诵时应该按照格律,读出诗的节奏, 吟出律诗的味道,吟出诗的韵味。 平时,我们常常把诗歌当作散文来读,当作散文来教。 这个问题, 只有在教者能自觉“ 泡”出诗的韵律后,才能真正得到根本解决。

3.积极向上的古诗 篇三

【关键词】古诗文朗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生古诗文朗读现状

在现当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古典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动,尤其是在初中生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目前初中生对古诗文的态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情况:

喜欢古诗文的学生为数不多。这些学生一般都有着较好的文言积淀,文言功底相对扎实,对于课本中的古诗文能够很快接受。且于课外,他们也能积极涉猎古典文学名著。不喜欢古诗文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古诗文枯燥干涩,味同嚼蜡,朗读背诵更是费时费劲,故而学习的主动性很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古诗文是心生畏惧的,主要原因也还是在于古诗文难于理解,难于背诵,所谓文言之难,难于上青天。

基础功底、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的不一,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的,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古诗文朗读水平方面的参差不齐。

爱好古诗文的学生,对于古诗文也是颇具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的。他们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在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觉。停顿、节奏、语气的变换等都能够有所掌控。至于后两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则是被动、逃避的。由于训练的量少,加之消极的学习态度,以至于这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问题百出。比如字音读不准、语句读不畅等,技巧和感情的把握就更不可能了。

二、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古诗文朗读教学

学生在古诗文朗读方面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差异,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

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存在下列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太模糊,缺少渐进指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仅仅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要求看似简单,而事实上,“感情”这个词于学生而言却是很抽象的。怎样读才叫“有感情”?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朗读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高层要求,一下子就要学生达到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指导。

第二,缺少示范,过分依赖多媒体。在多媒体广泛走进课堂的今天,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开始利用网络上的朗读音频进行朗读教学。教师的亲自范读却越来越少了。学生仅仅依靠听多媒体音频是无法习得朗读技巧的,也无法对朗读产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来展示朗读,只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而真正要处理好字词句的停顿、节奏、语音语调等,还是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地指导。然而这正是很多语文教师所或缺的。可以说,朗读技巧的教学,教师除了理论性的言传之外,更需要实践性的身教。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古诗文朗读教学

可见,目前初中生的古诗文朗读状况和初中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朗读教学状况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在国家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和弘扬国学文化的今天,这些问题的改进尤为急迫,且后者的改进是前者改进的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摆正自身对语文课的认识。语文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指导学生应付升学考试,更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的素养情操。古诗文的教学亦是如此。如果纯粹以应试为目的地进行字词解释、内容分析、习题训练,这样的古诗文教学是极为枯燥乏味的,学生的朗读方法技巧也无从学起,朗读的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朗读并非古诗文教学的“附属品”,而是极为重要的“必需品”。

第二,朗读教学,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接受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进行指导。诚如前面所言,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根本就不现实的。具体的朗读教学可遵循“四读”法:读准、读顺、读意、读情。

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是古诗文朗读的基础。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地域差异和方言影响,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能够把普通话说准确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课下能加强练习自己的普通话,毕竟这是指导学生读准的前提。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语句读顺、读畅、读流利,不要磕磕碰碰。然后,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字句意思的理解来朗读。换言之,就是读在嘴里,翻译在心里,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中的情感。光理解情感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如何将情感读出来。这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技巧,比如语速语气的控制、语音语调的控制等。只有做到这些,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读出了情,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这其实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摆脱对多媒体的依赖,亲自教学方能有成效。

第三,教师要营造积极的朗读氛围。不少学生对古诗文朗读是存在胆怯心理的,不敢表现。因此,不管学生的朗读基础、功底如何,教师都要给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建立积极的朗读评价机制。无论学生读的效果如何,教师都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耐心指导,让学生在点滴的指导中想读、敢读、会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朗读教学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说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好某一篇古诗文,而是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积极的朗读态度和学习态度。

四、总结

传承古代经典文化,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怎么传承,朗读无非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提升自身的朗读技巧,更要不断钻研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和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文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升。而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称之为语文课。

4.励志向上的古诗诗句 篇四

27、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29、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3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3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8、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3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4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4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44、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45、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

47、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5.积极向上的古诗 篇五

1、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幸福,从心开始,从现在开始!

7、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1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3、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5、金钱和地位不能代表人格,诚与信才是。

16、用财富装扮身躯,不如用道德美化心灵。

17、你追我赶拼搏争先,流血流汗不留遗憾。

18、保持你的好奇心,这将是你创造的源泉!

19、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20、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21、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

22、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24、不要用借口搪塞失败,不要让骄傲占据心灵。

25、成功都是血汗的洗染,无悔走完希望每一天。

26、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27、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28、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9、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30、当你持续的说你非常忙碌,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

31、勇敢的面对不一定成功,但你不面对就一定不成功。

32、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33、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

34、当无路可走时看看月亮,一无所有的她却能活出精彩。

35、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

36、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心若在梦就在!

37、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38、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39、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却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

40、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41、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42、信用就像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体。

43、没有自尊的脖子,无法支撑自信的头颅;没有背景,就奔前景。

44、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45、初恋是初开的花朵,浓郁芬芳。使人终身回味初恋的甜蜜和**。

46、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47、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48、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要说实话,不玩虚套;要说人话,不打官腔。

49、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50、遇到困难,除了积极地面对、正确的解决方法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51、攀比名利只会增加人的烦恼,攀比事业的人定能增强人的意志和信心。

52、你可能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

53、不要忽视小节,宇宙由原子构成。得到帮助最好的方式是开始帮助别人。

54、今天你是否成功取决于你昨天的态度,今天的态度决定了你明天是否成功。

55、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6、困难,激发前进的力量;挫折,磨练奋斗的勇气;失败,指明成功的方向。

57、掌握幸福秘诀的人,就是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以他人的喜悦为喜悦的人。

58、春有百花,秋看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心中若无烦愁事,便是此生好时节!

59、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60、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61、人生多一份挫折,就多一份人生的感悟;人生多一次跌打,就多一条抗争的经验。

62、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63、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64、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65、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66、昨天是一张废弃了的支票,明天是一笔尚未到期的存款,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现金。

67、一步主动,步步主动,步步领先,享受光荣;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步步落伍,煎熬受穷。

68、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69、不管有多苦,千万要记住:苦难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经历,只有活着,才有幸福的可能!

70、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71、奔忙中,你来我往,遇见的都是缘分。茫茫人海,一生当中的擦肩相遇少之可怜,更何况相识与相知。

72、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的光明的。

73、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只要你肯相信自己,不断努力的付出,哪怕你现在的人生是从零开始,你都可以做得到。

74、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财富在于日积月累,成功在于坚韧不拔!

75、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走在路上无法停息。

76、为了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找到快乐的感觉,我们必须做到对待工作有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77、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78、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79、天堂在那里?天堂就在‘饶恕的爱’里面,一颗有爱的心,一个有爱的家,一个有爱的社会,一个有爱的世界,就是天堂。

6.积极向上的古诗 篇六

一、做个积极向上的编辑

究竟怎样才能做个积极向上的编辑?我认为至少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 真诚热爱。编辑是一种工作、一种职业, 但如果对此充满了由衷的热爱, 并赋予长期不殆的热情和激情, 也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事业。所以业内才会有“编辑家”、“大编辑”之说。对编辑职业充满真诚的热爱, 充满真诚的热情和激情, 是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编辑的基础态度。

(2) 淡泊养心。作为编辑, 要耐得住, 耐得住是为了聆听更多, 汲取更多, 学习更多, 在宁静淡泊中给予自己的心灵以长期的滋养。“当一个人能够彻底把自己放空的时候, 他能做任何事情。”作为编辑, 要让自己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 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识都要放下、放空, 才不会心存偏见, 执一己之见。才能不断修身, 提高自己的学养、品德、品性。

很多前辈编辑, 像鲁迅、叶圣陶、叶至善等都是身兼多技的编辑。这样的编辑, 作者在和他们交往时, 也是心怀崇敬。作为年轻编辑, 在学问、学识等方面都无法与这些前辈相比较, 但我们同样要面对在某领域有见解、有成就的作者。与这样的作者交往, 如果我们不积极去学习相关知识, 是无法与作者对话, 无法帮助作者实现他们的想法。只有不断提高自己, 才能在做相关图书时, 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帮助图书在专业品质和读者需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3) 借势而为。21世纪对编辑的要求越发多元化, 既要内修, 也要外练。自己内在的修养和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还不够, 必须与外界多联络、多沟通。

编辑最重要的是素质, 也是决定是否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编辑的因素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 才会减少误判的概率。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善借势”。要想在大千书世界中卓然独立, 善借势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了。

二、做个为而不争的编辑

如何做到为而不争,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 低调而为。编辑本就是为他人作嫁衣的职业, 要耐得住寂寞, 甘当绿叶。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可成为明星, 成为被人关注的焦点。一些畅销书编辑也逐渐被读者所熟悉。同样在一家出版社, 有的编辑做的书多、做的书畅销, 名气大, 有的可能就济济无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可, 而编辑被认可的关键是书做得好不好。但, 有好必然有不好, 也不可能人人都是畅销书编辑。如果你恰恰是那普通的一员, 也要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或许在你的编辑生涯中, 没有一本畅销书, 但每本书你都尽心尽力在做, 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 这样的编辑同样是值得人敬重的, 因为他不因得不到名和利而放弃自己做编辑的本分。

每本书都畅销的编辑毕竟是极少的, 很多编辑都会面对一本书畅销后, 多年不再有畅销书的境遇, 其实每个编辑都应该坦然接受这种现实。这样的现实也要求编辑“光而不耀、功成不居”, 你的成功是过去时, 不是现在, 也不是未来, 每个编辑要放下失败的过去, 同样也要放下成功的过去。

(2) 不争之争。“不争”的本质是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不争”彰显的是理性——理性智慧、理性决策、理性行为。为而不争, 不争而争。这才是行为决策中最核心的“不争”的智慧。“不争”还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无论从出发点或是落脚点来观察, “不争”都是为了实现“为”。因此, “不争”的本质是积极的、向上的。编辑要甘于默默无闻, 不为名与利争, 但却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要让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做出符合社会和读者需要, 引领读者正确阅读取向的好书。书籍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力有多大, 我无法形容。对个人, 一本书, 甚至一本书中的一句话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作为做书的工匠——编辑, 身上肩负的责任更为重要。编辑只有肩负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把自己当作社会文化前行的掌舵者, 明辨方向, 以免勿入歧途,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完全以经济利益为指导;必须考虑到书对读者的影响力。有这样的准则才能避免一些诱惑, 坚持原则, 做真正对读者有意义、有价值的书。

(3) 终生修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是成为品德高尚的编辑的基本要求。编辑作为沟通作者与读者的纽带, 时时刻刻都有个人意志的体现, 怎样才能避免不把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带入到做书的过程, 是每个编辑都要终生修行的课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 编辑不断与人打交道。一本书从缘起到诞生, 每个环节都在与人接触、交往, 只有让自己成为真诚、善良、品德高尚的人, 才能在层层环节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和辅助, 才能让书顺利地诞生。你在这每个环节的付出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 有心的读者, 真心喜欢它的读者会在书中体会到编辑的付出。编辑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这样的瞬间只能用“缘分——妙不可言”来形容。

这“四不”对编辑高尚品德的养成意义重大, 而不自见即不自我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是达到为而不争的重要途径。不自见以养心。只有不自见, 真正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真正认识自己, 因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做事, 不勉强自己做不擅长的, 不强迫做自己做不到的, 只有这样才能不自以为正确, 自以为无错, 一意而孤行;不自我吹嘘, 不自我夸耀;自我骄傲。

做一个积极向上、为而不争的编辑, 是我期望自己达到的编辑境界, 也期望这样的修行能够让自己达到“从容过生活”的人生最高境界。

摘要:编辑如何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做个积极向上、为而不争的编辑。真诚热爱、淡泊养心、借势而为才能做个积极向上的编辑;低调而为、不争之争、终生修行才能做个为而不争的编辑。

7.引领教师创建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 篇七

那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引领教师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厘清,并指导行动。

一、从历史沿袭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我国古代对师生关系最经典的论述,当属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了,一直以来,人们将其奉为教师职业的“标尺”。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许多教育细节日益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了,比如,传授什么?向谁传授?怎样传授?效果如何?等等。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阵地,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发挥良好作用的主阵地,要想把这个阵地“筑牢”,我们必须不断研究这些问题,积极践行先进的研究成果。比如,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应该认真研究传授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让学生学到方法,掌握规律,让学生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引领学生在“学习欲望”的驱动下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使学生日有所进,不断提升,等等。这些都属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范畴,也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如果教师能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本领,那么就为“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现代以来,国外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纷至沓来,对我国教育教学影响深远,对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也有许多指导意义。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和儿童之间永远保持和谐的、富于人情的、相互关怀照顾的关系”,后现代主义的“重塑课程主体,充分释放教学主体的灵性智慧和自由创新精神,使课程价值重心从学科内容本位转向个体生命本位”等,都要求我们一定要突出生命个体。

这种变化,可以从课改前后对课堂的评价上看出些端倪。新课改前,我们往往关注教师“讲得怎么样”;新课改后,我们开始关注“学得怎么样”;现如今,我们又将目光聚焦到“每个生命个体学得怎么样”。课堂之上如此,课堂之外,我们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并为之付出努力,这也属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二、从法律法规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不突破“底线”,不触碰“红线”

关于师生关系的规则,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可以找到诸多规定和要求,都是我们必须身体力行的。

《教师法》第八条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修订)》的相关内容等。这些都是教师的“底线”,突破这些“底线”,便一定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有关规定等。这些都是教师的“红线”,触碰这些“红线”,也一定会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触犯法律。

至今仍清楚地记着一位老教师的“名言”:“当我想打学生的时候,我就把手背过去。”这句话至今仍影响着我,它告诫我,当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或者学生惹老师生气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能体罚学生。

相比于体罚,“心罚”者近年越来越多。这种“心罚”对教师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它不露痕迹,家长、学校都抓不住“把柄”,但其对学生、对家庭的危害,比体罚还要严重,它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学生心灰意冷、孤立无援,严重者会造成学生离家出走,或产生心理疾病,有可能使学生一生都走不出阴影。有一位青年教师,因为学生时常违纪,家长又不配合管理,有时候还故意找茬,便对学生“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私下里告诉其他学生“不要理他”。开始的时候,那位学生还觉得挺“自由”,着实疯狂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自己上课老师不管不问,下课学生不理不睬,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圈,没有存在感,便越来越孤单,越来越无趣,最后竟然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离开学校进行治疗,之后转到其他学校,但精神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后来这位教师也非常自责,但为时已晚。

近来各地不断出现学生殴打甚至杀害教师的事件,虽然背景不同,原因各异,但或多或少,都与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突破了“底线”,触碰了“红线”有关。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有着自己不同花期的鲜花,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等待孩子花期的到来,为孩子的盛开而喝彩。我想,无论是体罚还是“心罚”,都是触碰“红线”的行为,教师们一旦触碰“红线”,造成伤害的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还有学生、学生的家庭。我们为什么不耐心静待花开呢?

三、从教学实践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明辨概念,与时俱进

关于师生关系问题,古今中外的各种论述,国家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则,应该属于“应然性”和“本然性”问题,它们与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实然性”和“或然性”问题存在着不少冲突,需要我们厘清。

一是“道”的发展性问题。如今,教师们所传之“道”,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不能仅拘泥于历史传承或教材。因此,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二是“授”的个体性问题。“授”绝不仅仅是“给予”,应该与现代教学理论紧密结合,与自己的个性特长紧密结合。在现代教学理论风行的今天,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却以“放羊式”和“灌输式”独步教坛,就是其个性特长突出所致。我们不能让共性剥夺了个性,否则,教育就没有了色彩。

三是“惑”的多元性问题。当前,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非常强,因此,学生的“惑”有可能无所不包,这也需要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提升自己“解惑”的本领。

四是“爱”的契约性问题。不可否认,教师很难做到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但从法律层面来说,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教师代表学校,甚至代表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教育,这是一种“契约关系”。既然国家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爱学生”等相关要求,教师就有责任不折不扣地履行契约。这种矛盾如何处理?以李镇西老师的观点,如果我们没有“爱学生”等职业认同,那有两种办法:第一是改变职业,第二是转变观念。

五是“管”的平等性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管理是领导和控制行为,这与“师生平等”的规则是不是抵触?从法律层面讲,这里的“师生平等”应该是人格上、学术上的平等。教师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有管理的特权,否则正常的教学秩序就无法保证,也谈不上更广泛意义上的平等了。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提倡教师在平等的前提下管理,用平等的管理服务于学生。

另外,创建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的“互惠”行为,不仅应该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虽然教师与家长在创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教师以理性行为居多,而家长更多的是感性,但家长是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8.积极向上的句子 篇八

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2、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

3、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罗兰

4、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5、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6、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

7、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8、快乐是不好用言语来形容的,因为那是一个人心灵深处一丝丝、微妙的感觉,拥有温馨的家庭,甜美的爱情,简单的生活等、的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觉得很快乐的!

9、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罗曼·罗兰

10、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11、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12、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13、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14、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心灵里才能发现。——布雷默

1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16、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17、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积极向上的经典句子

18、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19、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20、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21、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22、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23、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24、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25、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罗兰

26、《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27、当我偶尔对人生失望,对自己过分关心的时候,我也会沮丧,也会悄悄的怨几句老天爷,可是一想起自己已经有的一切,便马上纠正自己的心情,不再怨叹,高高兴兴的活下去。不但如此,我也喜欢把快乐当成一种传染病,每天将它感染给我所接触的社会和人群

28、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经典语句

29、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30、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我们都在轮回中!!

31、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3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3、一个人的特色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不要勉强自己去学别人,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但自己觉得快乐,对社会人群也更容易有真正的贡献。——罗兰

34、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罗兰

35、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即使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36、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伏契克

37、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

38、快乐应该是美德的伴侣。——巴尔德斯

39、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上一篇:精准扶贫申请书例文下一篇:关于学生追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