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2024-10-06

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共8篇)

1.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一

关于如何提高农行竞争力的理性思考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后,核心竞争力就成为管理学和企业界应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从理论上讲,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银行多元化、创新性、全方位、快捷性、人性化等方面的竞争力。它一旦形成,就能够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战略性资产。当今金融市场群雄逐鹿,笔者拟对农业银行发展中如何突破同业竞争胶着提升核心竞争力,谈几点看法。

一、农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劣势

优势方面,一是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农业银行与“三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它拥有近3万个机构网点,在全国每一个县市都有分支机构,网点数居全国各大银行之首。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由于一些城市近郊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征购,中青年农民已转变为产业工人,按政策规定,他们农业户口已改为城市户口。由于这部分客户群体对农行具有深厚的感情,给一些城区农行拓展这部分客户提供了“天赐良机”。三是具有发展潜力优势。

然而,在肯定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一是不良资产数额大、占比高。截至2005年底,农业银行资产规模48768亿元,占中国银行业资产12%,但7400亿元的不良贷款占同期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10725亿元的69%。2006年底,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44%,如果扣除因政策性因素承担的3000亿元不良贷款,农行常规贷款不良率为18.37%。二是人力资源缺乏活力。在岗职工较多,目前农行在岗职工数量达到45万人。其中多达51%的员工都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员工合同管理与考核存在相脱节现象,名义上为合同制,实质上为终身制,能进不能出,至今仍缺乏一个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一些员工因循守旧,观念落后,抱残守缺,不思变故。自上而下的农行改革,在一些地区实施过程中会因一些人的抵触而成为“星星之火”,难以形成燎原之势。员工的后续教育又没有规划,在市场竞争下,人力资源面临枯竭与开发不足的矛盾,极大妨碍了农行的经营管理。三是机构网点数远远超出同业,低效益网点偏多。农业银行目前机构数量为24900余个,机构数量相当于中行的2.74倍,建行的2.13倍,工行的1.46倍。精品网点偏少,成为农行机构建设的一大桎锆。四是政策性业务导致历史包袱沉重。农业银行承担了相当大部分与农业有关的政策性业务,到2005年底,农业银行政策性贷款414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490亿元,占农业银行全部不良贷款的47.2%。五是农行金融创新“跟着感觉走”,分析客户需求心理还不够,产品同外资银行及一些股份制银行相比,还只是“幼稚型”和“不成熟型”。客户对农行新产品不

熟知,不会操作,金融产品的初级化和低级化,已成为农业银行金融产品革新中急须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

1、农村金融需求量增加迫切需要农行服务活血化瘀。当前,随着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特色资源开发的层层深入,县域中小企业和富裕农户等新农村建设活跃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正在由传统存贷需求向票据承兑贴现、跨区网络结算、现金管理、投资理财业务等高端业务领域延伸,农村金融需求服务大有供给不足之势。农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网络全国化、高中低端业务多元化的服务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促进并分享农村经济增长的衍生效益,给农村金融需求活血。

2、新型经济发展层次给农行发展带来福音。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县域的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将逐步由“生存经济”升级到“生产经济”,经济活跃主体也将逐渐集中到中心集镇、县城以至城市。这种经济发展层次,与农行的经营层次更为契合,有利于发挥农行连接城乡、经营多层化的系统优势。

3、媒介二元经济的最佳金融红娘是农业银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变迁必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工业加速向郊县转移和扩散、新型都市农业在城郊崛起、郊县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提速,对媒介二元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日益高涨,而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中有“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正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最佳中介。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相应对策

(一)把握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核心竞争力

1、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对原有体制进行一次“凤凰涅槃”,在保证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参股。在此基础上,选择机会上市,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增加自身实力,并以此为助推器使农行尽快实现市场化、国际化。在财务核算机制上,要推行以管理会计为重点,预算会计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实现对经营管理过程的超前和整体控制,实现全行基础数据、计划指标、业务考核的统一管理和系统管理。

2、加强同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的学习。建、中、工行已进行了股改,其改革中有一些经验做法值得农行学习,要果断“拿来”,使得我们多走捷径,少走弯路。不能怀着酸葡萄心理,搞泼妇骂街,攻击同业,那样于事无补。

3、打造农业银行新名片。农业银行新形象包括品牌与信誉需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和维护。一是抓好对外宣传。当前各地农行办公室对外宣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巧引“媒体

宣传”活水,浇灌农行服务城乡双层经营体系不为人知之“旱田”。二是打造有声名片。歌曲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可请一些作词作曲家及知名歌唱家,为农行改革及新产品功能写新歌唱新歌,要求农行员工们也要会唱这些歌,通过举办歌唱会、联谊会,以增进城乡群众对农行的了解,从而达到锁定客户的目的。

(二)把握基础业务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

1、全方位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是农行基层分支机构职能和定位的重要回归。也就是说,做好零售业务,农行才算真正找回了自身。要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三大板块入手全力发展零售业务。

资产业务方面:资产业务要坚持以项目贷款为突破,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个人房贷业务为方向,以贴现低风险业务为补充,以新区、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在准确定位、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做大资产总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一是努力以“三大两高一优”项目的拓展带动信贷结构的优化和优良客户的有效扩张。加大对各县(市)前20强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质民营企业、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优客户和个人高价值客户的拓展力度,从源头培植基本客户群,以此逐步做大各项业务,推动农行整体竞争实力的快速提升。二是要积极加大建安企业一般固定资产贷款的营销力度。三是准确把握房市走势,积极营销个人住房贷款。加快房贷政策的学习,掌握操作要领和风险防范要点,把握房地产开发、开盘信息,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系,当前重点要把握一些地方旧城改造的机遇,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的房地产开发情况进行走访,跟踪开发进度,适时投放。四是贴现业务为补充,继续抓好低风险贷款的营销。

负债业务方面:一是以星级客户为抓手,全力拓展县域储蓄市场。星级客户是农行转型的客户基础,也是农行以往工作中的盲点。要以个人优质客户系统运用为基础,以建档为手段,明确客户拓展目标,加强客户信息沟通,随时了解把握客户金融产品结构和结构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维护。要做到基层网点柜面与主任联动,客户经理与产品经理联运,上下联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识别、发现潜在优质个人客户,通过提供综合理财服务,使其成为农行忠诚客户。二是农行农村基层网点要全面落实大堂经理制,配备专人,专职个人业务,切实建立星级客户的信息储备、工作流程、定期沟通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到综合营销,提高储蓄大户的综合回报率。三是处于县域集镇的网点要将村组划片包干到人,建立定期联络制度,发挥村干部与农行联动的效应,以抓住储源。四是多策并举,猛攻对公存款。要加大源头营销力度,培育对公大户。要积极抢抓财政改革机遇,做好尚未拓展的县(市)财政集中支付业务的拓展工作,加强公务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业务的联动营销。五是继续做好全额保证金银票和全额保证金开证业务的拓展,对业务量大的商贸、纺织、化工等企业逐户进行营销,通过算经济账,加强服务等方法,激发其对农行全额保证金银票的需求。六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认真做好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拓展,充分利用证券公司的优势客户资源,拓展高价值个人客户。七是大力拓展卡存款。

中间业务方面:强化中间业务收入,平衡各项新业务的进度,切实使电子化产品成为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求员工熟悉银行卡、电子银行的所有产品,单位负责人带头使用产品,增强对产品特点、功能的了解,做到人人都是产品的营销员,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电子银行金融性业务占比。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的发展。在大力拓展银行卡、电子银行产品的同时,注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确保此项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坚持全行办外汇的思想,逐层逐人盯信息、盯招商部门,不断扩大新增资本金帐户的市场份额。

2、全身心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在国外已是一种普遍的间接投资方式和金融服务方式,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投资活动都是通过资产管理的方式实现的。国外花旗集团已把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其三大样板之一,而且该业务营业收入约占整个花旗集团的10%。农行有点多面广的优势,应把握机会,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是加强理财中心建设,打造理财产品牌;二是以客户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增加网上银行功能、整合电话银行、增加自助终端等各种理财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三是在基金托管业务方面,充分发挥农行整体机构网络的优势,做大做强该项业务。

(三)把握产品服务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早在2004年,麦肯锡咨询对亚洲消费者的一项调研显示,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人群相比,中国的殷实消费者对所得到银行服务水准的满意度最低,并愿意随时为获得更好的服务转换银行,即便要为此付出更高的收费或蒙受利息损失。因此,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顾客忠诚水准,将是后开放时代包括农行在内的中资银行面临的一项现实而急迫的挑战。

一是依靠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一系列技术创新型的核心产品,如网上银行、网上清算收付系统、银行卡等。但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必须遵循金融的内在规律,从国情、行情出发,循序渐进。不符合国情、行情的所谓“创新”,反而会破坏金融秩序,扭曲各种金融功能,浪费资源成本,其本身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泡沫”。姓“农”,发展才有海阔天空。要积极实施好“农”字牌产品的创新,实施好金穗产品消费放心工程。农行可在大型商场、店铺、大中型企业内建立产品走廊,以实物或宣传画等形式向群众推介,每月固定日期派员去以上单位现场演示,使大家都了解农行新产品特点优势及操作要领。

二是通过制度和组织创新,创造出许多不依赖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产品,如中间业务产品、理财类产品、融资类产品等。农行可组织新产品打擂。把我行的特色金融产品以全国巡回展览的形式,进行摆擂,请客户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设计完美。同时,对有价值的意见进行适当奖励。

三是可考虑与国内银行同业牵手,加强证券、保险联姻,以消除无序竞争,共享资源,减少一些投资开发费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是大家走向联合的驱动力量。

(四)把握多面协调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

1、注重加强行业协调,力促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关口前移。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增加的不利因素,农行应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前移,由央行监管部门定期预测,每月警示;行业条线管理部门负责落实与督导,使监管与管理有机结合。特别要注意人为掩盖风险与任风险转化的倾向,由于金融风险暴露的滞后性,更应对化险强化考核。同时加紧培养本行的化险人才。

2、注重城区和县域服务协调发展,力促双层经营一路“大风歌”。继续将城区业务作为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高效增长点,加大对黄金、重点和优良客户的拓展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业务,提高我行在城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一行一策分类指导,加强县域行业务的发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

3、注重改革人事制度,力促为经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素质培训,真正落实合同制,建立能进能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快优秀人才培养进度。

4、注重加快精品网点建设,力促网点建设迈向康庄大道。增强网点的综合竞争力。完善所有营业网点档案信息资料库,制定网点分类评价标准。将农业银行营业网点基本分类为骨干网点、精品网点、普通网点和淘汰网点,根据网点分类情况,形成全行统一营业网点建设标准,同时加大网点建设投资力度。鉴于农行普通网点较多,要注意反弹琵琶,巧变劣势为优势,稳打双层经营体系特色牌,力促其向精品网点靠拢。

2.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二

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生的个性为起点, 以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夯实扩充知识和锻炼提升能力为重点, 以课程学习、课外学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为手段, 以四年总目标为引导, 以定期检查、交流评比和表彰嘉奖为助力, 使每个学生达到两个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人的四年成才目标。

二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 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近年来, 随着独立学院生源质量越来越高, 学生学习基础与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设计与期望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这就要求学生就业工作应尽快适应服务对象特点的新变化, 始终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成才过程。

1. 要更加密切地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中心

作为与教学管理工作并重的学生就业工作, 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措施等方面都紧密围绕学院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这个中心, 理顺关系、摆正位置、互动配合、发挥助力, 形成特点鲜明、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

2. 要更加突出地彰显“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在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中, 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 实施科学化、人性化的引导与管理, 正确处理尊重个性与建立规范、加强管理与培养自觉、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等辩证关系。

3. 要更加努力地创建学生就业工作个性特色

学生就业工作要立足于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 努力把学生就业工作与教学这个中心结合起来, 把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 大力培育扶持具有专业性的学习型、能力型课外社团, 探索生动活泼具有专业特点的就业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使学生就业工作充满活力。

4. 要更加切实地注重实效

面对独立学院发展的新时期和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如何使学生就业工作更加注重实效, 这是需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问题。要立足于实际, 认真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总结新做法、新经验, 倡导认真踏实、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 务求实效, 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化。

三 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分析与把握专业及学生的特点, 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第一, 独立学院专业多为传统专业或较为普及的专业, 因此学生面临较大的竞争, 这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 独立学院学生在考研和考公务员方面需求较为普遍迫切;第三, 独立学院学生独立创业方面难度较大。针对以上特点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专业实践, 第一、第二课堂结合, 提升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安排虽然集中在第四学年, 但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却要前置, 要贯穿大学四年。针对专业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假期和实习期间充分利用好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通过专业实践, 大大缩短就业适应周期, 同时也增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实践证明, 成功就业者自身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与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 培育专业性学生社团, 在专业实训和赛事活动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知识加能力型人才, 在“能力提升”环节上下工夫,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及学生社团活动, 以提升专业能力、自学能力、策划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现代办公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等。学生专业社团是学生第一课堂的延伸, 引导学生社团的活动由学生独立策划、实施、总结, 指导教师给予专业方向把握,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机会和能力提升机会。

第三, 开设就业课程, 强化职场素养。从我们掌握的信息中了解到, 以往面对毕业班的教育, 学生大多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因此, 在专业选修课中分流针对准备就业的学生专门安排相关就业课程, 在实践课程方面组织毕业生开展模拟面试、简历制作、讲课竞赛等技能大赛。

2. 为考研、考公务员提供服务, 提升竞争力

第一, 对考研同学提供分流辅导。首先,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虑到考研和就业, 在三年级时进行选修课分流培养;其次, 青年教师参与到考研专业辅导中, 根据不同专业报考方向组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最近的学习经验, 取长补短, 查缺补漏。考研过程是一个对学生身心磨砺的过程, 在临近考研的前三个月, 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焦躁不安, 出现考前恐惧症, 要以宿舍为单位, 组织考研同学谈心、交流, 互相激励, 坚持到底。

第二, 为报考公务员的学生提供重点辅导。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竞争尤为激烈, 针对此种情况, 为报考公务员的同学提供笔试知识和面试技巧辅导, 组织已考取公务员的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 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创业观念, 拓展就业渠道

在目前就业工作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形成和认可“创业也是就业的观念”, 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召开动员会、报告会, 举办创业大讲堂、案例大讨论等途径, 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宣传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 宣传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观念, 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 提高创业本领。

以上三点是针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具体特点而采取的具体做法, 要做好就业工作, 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要拓展就业信息渠道, 二要关心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就业, 而这两点具有普遍意义。

首先, 广泛利用网络收集就业信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诸如就业网站完成政策法规的学习、求职简历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和网上招聘等程序, 可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信息渠道不畅、传统就业费用偏高等问题。这些网站往往具有地域特色, 根据不同岗位和专业需求, 选择更符合毕业生实际情况的招聘单位, 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毕业生离校期间利用QQ空间、QQ群、飞信、人人网、博客等网络通讯设备及时筛选并发布就业信息, 为毕业生随时查阅招聘信息提供方便。学生毕业离校后, 如有用人单位招聘, 应义不容辞地为已毕业的学生提供信息。

其次, 要关心就业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难点, 指导学生写自荐书、进行网络用户名注册和收集适合的工作岗位。

就业工作贯穿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有其特殊性, 应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品牌化, 为社会提供专业实践性更强的毕业生,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楼锡锦.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劣势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 2006 (2)

[2]伍力.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J].教书育人, 2006 (5)

[3]李勇.做好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当代大学生, 2009 (3)

3.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广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70-03

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形式,近年来显示了越来越强的发展势头,但在教学方面对母体学校存在较大依赖性的状况令人忧虑。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必须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到2012年,原则上都要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合格评估,之后,都要以民办高校的方式从事办学。从另一个角度看,独立学院的教学对母体学校存在较大依赖性的状况若不能改变,则学生走上岗位后就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独立学院需要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择业的优势,学院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市场需求及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群体知识特征这两个角度来看,独立学院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和保障措施,而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实践性教学对独立学院教学特色及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对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其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一、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其自身特质和独特资源为基础,能够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管理以及精神文化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定最优发展路径、核心价值与特色战略,通过灵活机动、不断创新的行动体系,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独立学院的定位是本科教育的补充,处在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两大高校板块之间,独立学院要获得比公办院校平等甚至更大的竞争优势,就要凝聚核心竞争力。为此,独立学院要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应用性,走出一条与研究型本科院校、技术型职业技术学院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之路。

教学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后不仅能对大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区域社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核心竞争力难以被其他大学复制和模仿,是大学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教学核心竞争力形成于大学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之中,是办学者不断探索、培育、凝练的成果;教学核心竞争力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制度、师生行为及教学成果等各个层面,是教学整体架构的优质体现。因此,局部零散的亮点、成绩不是核心竞争力,照搬模仿或靠临时突击的大学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根据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对象,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教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特定环节,围绕某一专题、利用一定手段组织的一次实践活动。广义的实践教学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由教学主体主动参与,为传承知识、发展能力、探索创新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即按照实践活动特性规律组织教学就是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不少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大,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对劳动者提出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要求。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大部分独立学院提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第六稿)》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潜力以及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独立学院在教学上应力图形成这一特色来体现自身的竞争力和存在的价值。想要实现应用型教学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体验、自己动手、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来掌握应有的技能和专业本领,是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培养能够以应用性特长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独立学院才算完成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的一个因素是为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它的立足点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离不开为行业的生产服务。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要任务,只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只有扎实地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政府、企业才会满意,独立学院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重视,教学核心竞争力在凝练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政策支持,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实践教学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创新源泉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还要预测未来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特别是本地区对各行业提出的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了解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最新变化,从中挖掘人才需求的信息,使教学与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一致。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实践教学要改革和创新,而支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及对外合作模式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具备了纵向延展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独立学院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特色并不鲜明,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有实习、社会实践、课程的短期见习,实践性教学环节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体系,实践性教学成为部分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没有上升到学校的系统工程来统一建设,导致学生只能在短期、间断性地接受不完整的实践训练,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应该是全校各部门通力配合进行的,不单纯只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应包括教学计划、模块设置、资金保障、硬件设施、软件投入、师资培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内容,而系统内的每项内容都是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和管理。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质量保障的教学系统。

(二)针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并不突出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广西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广西成为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成为连接多区域的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国际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如火如荼的投资热土。在这样区域发展契机下,面向东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专业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而能掌握东南亚小语种,同时又熟知东南亚国家法律,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将受到广西外贸企业的欢迎。另外,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逐步开发,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会更广阔,因此随之而发展的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就更需要熟悉东盟各国文化、具备相关行业知识的人才。但目前广西独立学院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与之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和建立校企联合项目的并不多见,特色并不突出。

(三)实践教学深度、广度不够

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广西各独立学院也已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实践教学,如安排参观、社会调查或市场调查,但一些实践课程由于缺乏整体设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性教学资源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指导性,不能使学生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围绕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能力培养核心,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各专业模块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各专业的知识、技能,构建由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融合于课堂实践和集中性实践当中,其中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训)、电子版作业和创新型考核等;集中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种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这种基于能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更加鲜明地体现以行业需求为本位,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具体见图1。

(二)服务地方社会,深化校企合作

1.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与学科结构。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应主要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重点结合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物流业、港口业、旅游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等将得到更多的发展契机,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应尽可能契合这些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经济领域、支柱产业的职业人才需要。

2.深化校企合作。不能把建立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当做校企合作的全部内容,学校和企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1)师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展开合作。校方可将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课学习中的典型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实践教学基地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如营销模式、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形成策划案、市场调查报告、对于优秀方案,校方可以递呈实践教学基地,并协助实施;实践教学基地也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多年累积的经验对这些方案提出完善建议,从而形成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2)实践教学基地对校方的教育支持。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企业教师可将他们丰富的实务经验传授给师生,以解决书本中涉及不多或较难理解的实务课程,师生可根据条件在企业进行短期挂职与见习,以便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实务技巧;实践教学基地也可根据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在校方设置对口的课程或选修模块,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上都可量身定做,从而缩短毕业生到企业的适应时间。(3)校方与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校方可将在实践教学基地短期挂职获得的前沿市场资讯及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职业能力需求的信息反馈到教学中,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上进行更贴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企业也可将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交与校方,借助校方研究人员、研究资源的优势来获得更科学、更完备的解决方案,从而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推动实践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素质拓展实践。广西独立学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是只懂操作的技术工,而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因此必须把素质拓展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

素质拓展包括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通过专业外延的训练和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推动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活动与课内教学的结合。素质拓展实践的活动和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是组织开展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争取让学生毕业时拿到一书多证(一本毕业证书、多本职业资格证),使学生通过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二是与学生社团工作、学生会工作、班级组织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文化活动、团日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内校外的专业竞赛、科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2.学生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程序和步骤,形成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有利于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从事课题研究中还可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印证理论,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学生课题研究工作要有序地开展,应制定周密计划,师生齐动员。可考虑拿出实践教学经费的一部分或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成立“学生课题研究基金”,并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各教研室教师拟定课题题目或学生自报课题,学生以小组的单位参与课题招标,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课题调研,同时,安排专任教师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最后,组织课题成果答辩,宣传研究成果。

3.学期短期见习。短期学期见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如何由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施学生的学期短期见习活动,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加快企事业单位与学生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增加学生的岗位锻炼经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短期学期见习将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的每个学期进行,每次学期见习时间为10天,采用讲座、实地参观、短期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见习过程进行严格考勤,并要求上交学术讲座感受、参观心得体会、实地调研报告等考核材料,从而获得学期短期见习学分。

4.如何提升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课案 篇四

——梅山路支行

一、梅山路支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六安梅山路支行成立于2005年7月,驻六安市皖西路与梅山路交汇处。支行下设营业部、客户部、综合管理部三个部门,目前共有员工27名,主要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汇兑、票据业务,代收代付、银行卡电子银行、第三方存管、基金、理财,资信查询、托管业务,保险兼业授权代理业务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支行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坚持 “一行一策、转型定位”发展指导思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守住风险底线,做实基础管理,坚持实干兴行,注重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注重各项制度建设,注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注重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实现“争先进位”的发展目标,竭诚为“三农”发展和六安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支行各项业务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省、市分行授予“财政存款最佳营销支行”、“人均存款先进支行”、“个贷发展管理先进行”、“寿险营销优胜行”、“全省农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梅山路支行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劣势

优势方面,一是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农业银行与“三农”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在全国每一个县市都有分支机构,网点数居全国各大银行之首。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由于一些城市近郊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大量土地被国家征用、征购,中青年农民已转变为产业工人,按政策规定,他们农业户口已改为城市户口。由于这部分客户群体对农行具有深厚的感情,给一些城区农行拓展这部分客户提供了“天赐良机”。三是具有发展潜力优势。

然而,在肯定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储蓄存款发展缓慢,成为严重制约其他个人业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个人储蓄存款是我行的短板业务,是各项业务中最薄弱的环节,我行的个人储蓄存款自然增长速度缓慢,根据图表可以看出,近两年我行个人储蓄存款虽能较好的完成任务,但都是为了完成市行下达的年终目标任务,强推存款,临时拓展营销的客户,就2013年而言,我行增加了3716万元的个人储蓄存款,仅有1680万元为自然增长,其余均为营销拓展的5位大客户的个人储蓄存款。

单位:万元

***02000***02***300024003400净增数任务数69572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梅山路支行个人储蓄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相对滞后,在主、客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原因,主观方面,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没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服务质量差,办理业务效率低,造成客户等待时间长,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实际办理业务时,没有能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方便,没有做到灵活、适度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快捷的服务。客观方面,2011年夏,我行由梅山路搬迁于皖西路,丢失了一部分客户,且对面为政府规划拆迁地,无客户流量。我行搬迁于现在的位置时间较短,搬迁之前周围已有6家金融单位,造成我行客户基础薄弱,没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源,服务的客户群中有30%-40%客户为他行客户,我行只充当着出纳的角色。

(二)存款付息率过高,严重影响我行利润计划的实现。

截至4月底我行存款付息率为2.27%,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0.29个百分点(六安市农行平均付息率为1.98%),仅次于皖西路支行,位居第二,根本原因在于我行有社保、医保及财政配套资金,其活期资金存款均按四部委文件要求执行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造成经营成本增加,维护成本高,使得我行收益降低,盈利空间被收缩。

(三)中间业务收入低,尤其是银行卡、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偏低。

我行作为社保合作机构,每年社保大批量开卡按照协议约定均免收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和消息服务费,造成借记卡收入低,我行的贷记卡客户相对较少,总量不足,且激活使用率低,除此之外,我行自助银行业务收入较低,由于自助银行位置设置不合理,客户不熟悉自助设备的位置,造成使用率低,2013年自助设备收入仅20.1万元。银行卡、电子银行收入低影响了中间业务,进而影响了利润计划的实现。

(四)软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行软转按照市行的安排和部署,压高增低、减员增效,但由于前期没有经验,网点转型工作更多体现在硬转型上,在网点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绩效管理、服务文化等软转型上的问题尚未全面涉及,没有结合网点实际情况安排好岗位职责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了提升网点的软实力,进而有效提升梅山路支行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支行已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经验,对支行经营管理现状的进行了剖析,就其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网点转型路径。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相应对策

(一)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

1、必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服务的环境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分,在硬件建设上,要立足长远,根据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尽可能设置人民币现金服务区、银行卡理财区、非现金和个人理财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贵宾服务区等。此外,还应在营业厅增设复印机、书报架、饮水机、雨具架、播放背景音乐等,让客户来了心情好,感觉舒适,觉得到银行办业务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必须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切实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大力开拓优质客户。比如通过建立优质客户档案资料库,细心收集优质客户的资料,如客户生日、爱好、家庭情况等,采用各种方式与优质客户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节日时为客户送上祝福和问候;平时经常举办各类座谈,听取客户意见,以利改进工作。对重点客户,有重要的信息例如理财讲座、国债发售、推出各种金融新产品等,都要及时告诉他们。

3、必须提高柜面人员的形象。银行柜面人员的形象与举止对客户评价服务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银行前台服务中,员工的形象举止都被客户看在眼里,会极大地影响客户对服务的评价。银行服务员工的形象(包括着装、服饰、气质等)与举止(包括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社交技能、态度等)也会影响客户对所接受服务品质的感知,客户经常把服务员工的形象与举止作为评价服务品质的标准之一。试想,当一个客户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到你窗口办理业务时,看见的是一幅冷若冰霜的面孔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往往一句话不对,就会成为争吵的导火索。反之,如果我们的柜员,能够做到面带微笑,“三声”服务的话,多少会给客户一些心理的安慰。

4、必须善于化解各种矛盾。在前台服务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如电脑发生故障、没收假钞、ATM机吞卡等,也会碰到一些态度不够友好,脾气急躁的顾客,以致引起纠纷。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要记住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客户,与客户争吵,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更是绝对不允许的。而要以友好的态度,耐心倾听,冷静解释,得理让人,在本岗位职权内满足其合理要求。如顾客提出更多要求,应及时向上级报告,由上一级负责人出面协商解决。

(二)把握基础业务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

全方位发展零售业务。零售业务是农行职能和定位的重要回归。也就是说,做好零售业务,农行才算真正找回了自身。要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三大板块入手全力发展零售业务。资产业务方面:资产业务要坚持以项目贷款为突破,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个人房贷业务为方向,以贴现低风险业务为补充,在准确定位、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做大资产总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一是要积极加大一般固定资产贷款的营销力度。二是准确把握房市走势,积极营销个人住房贷款。加快房贷政策的学习,掌握操作要领和风险防范要点,把握房地产开发、开盘信息,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联系,当前重点要把握一些地方旧城改造的机遇,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的房地产开发情况进行走访,跟踪开发进度,适时投放。三是贴现业务为补充,继续抓好低风险贷款的营销。

负债业务方面:一是以星级客户为抓手,全力拓展储蓄市场。星级客户是农行转型的客户基础,也是农行以往工作中的盲点。要以个人优质客户系统运用为基础,以建档为手段,明确客户拓展目标,加强客户信息沟通,随时了解把握客户金融产品结构和结构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维护。要做到网点柜面与主任联动,客户经理与产品经理联运,上下联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识别、发现潜在优质个人客户,通过提供综合理财服务,使其成为农行忠诚客户。二是网点要全面落实大堂经理制,切实建立星级客户的信息储备、工作流程、定期沟通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到综合营销,提高储蓄大户的综合回报率。三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强与证券公司的合作,认真做好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拓展,充分利用证券公司的优势客户资源,拓展高价值个人客户。四是大力拓展卡存款。第一,全力提升农行卡在个体结算方面的优势。第二,要以代发工资为抓手,不断扩大卡量,提高卡存款。第三,要全面推动以卡代扣居民各项收费业务,如电费、水费等。可发放特色介绍宣传资料和支行名片,进行借记卡、储蓄电子产品的组合营销。

中间业务方面:强化中间业务收入,平衡各项新业务的进度,切实使电子化产品成为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求员工熟悉银行卡、电子银行的所有产品,单位负责人带头使用产品,增强对产品特点、功能的了解,做到人人都是产品的营销员,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电子银行金融性业务占比。二是多元化地推动收费业务的发展。在大力拓展银行卡、电子银行产品的同时,注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确保此项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健康快速发展。

三、拓展新的客户源,在维护好存量客户的同时,积极营销新的增量客户,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四、加大贷记卡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让客户全面了解信用卡的相关信息和各种优惠活动,以此来提高卡的激活和使用率。

五、提高卡分期(汽车分期和家装分期)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力争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高。

(三)把握产品服务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1、是依靠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技术创新型的核心产品的宣传力度,如网上银行、网上清算收付系统、银行卡等。农行可在大型商场、店铺、大中型企业内建立产品走廊,以实物或宣传画等形式向群众推介,每月固定日期派员去以上单位现场演示,使大家都了解农行新产品特点优势及操作要领。

2、是通过制度和组织创新,提高核心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中间业务产品、理财类产品、融资类产品等。农行可组织新产品打擂。把我行的特色金融产品以巡回展览的形式,在市区或者乡镇进行摆擂,请客户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设计完美。同时,对有价值的意见进行适当奖励。

3、是可考虑与其他银行同业牵手,加强证券、保险联姻,以消除无序竞争,共享资源,减少一些投资开发费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是大家走向联合的驱动力量。

(四)把握多面协调发展,构建核心竞争力

1、注重加强行业协调,力促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关口前移。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增加的不利因素,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前移,定期预测,每月警示;特别要注意人为掩盖风险与任风险转化的倾向,由于金融风险暴露的滞后性,更应对化险强化考核。同时加紧培养本行的化险人才。

2、注重城区和县域服务协调发展,力促双层经营一路“大风歌”。继续将城区业务作为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高效增长点,加大对黄金、重点和优良客户的拓展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业务,提高我行在城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一行一策分类指导,加强县域行业务的发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

3、注重改革人事制度,力促为经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实行优胜劣汰。加快优秀人才培养进度。必须激发员工的服务热情,要建立与商业化经营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薪酬的杠杆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柜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量质并举、绩效挂钩的原则,对员工实行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的工资分配考核办法,在业务量考核中,可考核现金收付量、办理业务的笔数、存款的转存率等。在服务质量考核中,要考核工作差错率、顾客满意度等,尤其是对顾客投诉,经查实确系员工因素引发的,要严肃处理。对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营销拓展的业务,也应按照计酬标准进行奖励,以鼓励员工拓展业务的热情。

4、注重加快网点建设,力促网点建设迈向康庄大道。增强网点的综合竞争力。构建“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客户分层、产品分销”的网点服务体系,增强网点销售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实现网点功能由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全面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实现网点转型的预期目标。

(五)加强贷后管理工作,防控风险的发生

1、提高贷后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全行各条线要正确处理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力,确保资产业务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严格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严把准入关,特别是贷记卡和卡分期客户的准入关要严上加严,精选客户,提高风险的控制力。对受理的各类资产业务,要严格执行双人上门实地调查、面谈、面签制度,实地调查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走形式,将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认真做好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大家要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管户经理要分客户建立信贷资金监管台账,实时跟踪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贷后检查、资产分类、各类数据的录入、档案移交保管、权证清理、价值重估等工作,要严格按照上级行的时限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5.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五

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王燕 文

| 王燕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银行信息科技也经历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和冲击。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信银行科技部门按照监管要求,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全行信息科技水平,积极试水互联网金融,为全行转型发展作了大量业务探索和技术准备。

“十三五”期间,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将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快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努力践行中信银行成为“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愿景。

一、中信银行“十二五”信息科技工作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中信银行不断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成功实施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和企业级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分析环境、手机银行等应用领域,以及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研发方面进入同业先进行列,建立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了全行业务连续性。

1.建立了职责分明,结构完整、高效的科技治理组织架构 决策层面,董事会负责企业级信息科技战略及年度重大资源投入决策;信息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助管理层审议决策年度信息科技工作重点、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资源分配等事项。

日常管理和执行层面,2015年中信银行调整了信息技术组织架构,成立了信息技术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其中,信息技术管理部负责规划、架构、标准、制度、流程和IT风险管理,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专职于开发实施和系统运维,有力强化了IT管理和专业化分工。2.企业级架构管控得到改善和提升

建立了企业架构体系,制定并完善了架构管控的工作制度、规范、标准和流程,落实了架构评审和决策机制,通过实施一系列包含架构治理在内的战略项目,初步搭建了适应中信银行发展的架构体系。3.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成功投产了新核心系统项目群。新核心系统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信息和账户结构设计,改善了客户和用户体验,柜面服务效率提高40%以上;参数化的产品设计,使一般新产品交付周期较原系统缩短近50%。

二是建立了以企业级仓库为标志的数据环境,并初见成效,实现了全行信息共享,支持了零售业务的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提高了风险监测和反洗钱信息的准确度。三是全面升级了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不断丰富产品,改善客户体验,2015年末电子渠道业务占比达96%以上。

四是支持业务流程优化创新,推出了账务集中、远程集中授权、交易操作风险集中监控等应用,大幅降低了网点工作量和操作风险,提高了业务运营效率,并释放了网点人力资源。五是加强数据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建设了管理会计、资产负债管理等系统,完成了“新资本协议”合规达标项目全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基础工作,风险管理和财务决策的信息支持能力显著提升。4.积极试水互联网金融创新

中信银行于2013年开始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基于商户交易数据及个人公积金、社保数据的评分卡,实现全流程在线的融资业务,创新了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信贷的形式;研发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服务;发起筹备“百信银行”,并通过在客户服务、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合作,形成“金融+互联网”合力,普惠广大用户和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5.跟进新技术,推进安全可控战略实施

贯彻国家安全可控战略,积极跟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步伐,加速技术架构转型,研发了适用于银行应用特点的“云调度”、大数据平台和分布式数据库平台,实现了P2P资金监管、历史数据查询、个人综合对账、司法查询、冠字号查询等多项应用。

6.加强需求管理、软件开发和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了全行统一的业务需求集中受理、评审和整合管理机制,提前把控产品创新中的合规、风险问题;二是建立了流程化、工具化的软件开发、测试过程管理体系;三是通过生产运维ISO20000标准认证,构建了以ITIL为指引的安全、稳定的全行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两地三中心”生产、灾备架构,保障了全行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7.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行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职能与协同,建立并严格落实IT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考核指标和问责制度,信息科技风险有效管控机制基本形成;二是明确了信息安全技术架构规划,实施了安全桌面、敏感数据保护等安全加固项目,并定期开展互联网安全渗透测试和威胁监测,全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三是积极推进安全可控工作,全行关键技术和重要应用的安全可控能力不断增强。

二、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1.新技术发展给金融信息科技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移动技术改变了公众信息获取方式、社交方式,也改变了金融服务的获取方式,对银行传统的网点和电子渠道形成很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更方便的服务渠道。二是“互联网+”的兴起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传统企业加快向线上转型,银行在企业的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价值链中,可以发掘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在线金融服务机会。三是大数据技术使得数据资源和数据应用能力逐渐成为银行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营销方式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并给银行营销长尾客户提供机会。四是区块链技术及去中心化的趋势势必对银行科技和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2.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信息科技必须加快适应金融监管和市场变化的要求

一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脱媒和混业经营趋势更加明显,对银行信息科技治理、架构规划、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科技创新等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监管要求更加严格,在安全可控方面,要求银行必须掌握信息化核心知识、关键技术及其选择权,避免对单一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在监管指标落实方面,深度和广度持续扩大,动态监测指标已进入试验接入阶段,要求银行推进相关信息系统改造,满足监管达标条件,实现与监管应用系统的对接。三是子公司化改革已明确鼓励试点银行理财、直销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业务的子公司经营模式,子公司与母行的结构对企业信息架构带来新挑战,如何理顺母子公司系统间的关系,保障业务流程通畅,如何计量和分析母子公司间的业务成本及收益分摊,如何整合各子公司间的架构,开展业务协作和统一的风险管控等,都是银行信息科技工作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3.中信银行“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愿景对科技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综合化经营方面,要求搭建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支持集团融融协同和产融协同;特色化经营方面,要求侧重优势产品和产品组合的深度开发,打造中信特色市场品牌;国际化经营方面,要求为客户提供全球交易、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在岸离岸业务联动;渠道战略方面,要求强化电子渠道营销推荐能力和线上线下打通的客户服务体系,打造领先的渠道平台、开放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完成金融产品向移动互联网渠道迁移。

三、中信银行“十三五”信息科技主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成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为使命,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架构转型,坚持业务和科技的融合创新,坚持自主安全可控,坚持科学治理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信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总体目标是:基于中信银行发展愿景和科技兴行战略,进一步完善IT治理,强化IT基础管理,完成向“传统+互联网”混合架构的转型,全面支持综合化、国际化、特色化战略,实现信息科技进入国内同业第一梯队水平的目标。

1.持续完善信息科技治理

强化全行信息科技决策机制,加强企业级信息科技规划与管控,促进客户服务的一体化和业务联动;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对业务创新的推动、催化作用,强化科技对业务的主动服务和主动创新。

2.加快架构转型,支撑“综合金融服务+互联网”

应用架构转型方面:一是完成渠道服务层向移动化、协同化转型,实现随时“连接”和“在线”的移动金融服务,实现渠道间的协同和渠道快速发布;二是重构客户与流程服务层,打造“互联网+获客”的用户信息整合与共享能力,确保提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提高中、后台运作的自动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三是持续推进产品层的解构,在新核心产品工厂基础上,实现外围产品组件化、参数化、可定制化,实现境内、外系统的同构;四是管理决策层向在线、实时、交互式、智能化发展,满足客户行为和体验分析、智能营销、风险识别和管控等方面数据服务要求;五是强化应用支撑层,建立全渠道用户体系和用户认证能力,支持精准营销和多渠道协同整合;六是构建标准化API,支持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嵌入,支撑与第三方的业务对接与合作;七是建立贯穿于信息系统建设全过程的用户体验框架。数据架构转型方面:一是建设混合型数据集成架构,实现数据仓库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加强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强化数据治理和架构管控;二是构建事件驱动和实时分析架构,支持事件式营销和实时风险防控;三是搭建即席查询工具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快速灵活、交互式、探索性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挖掘服务;四是规范总分行两级数据分布架构,研究集中式分行数据架构,支持分行在总行统一开发框架和技术标准下开发个性化数据需求;五是加强数据标准和字典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元数据管控。在技术架构转型方面:一是大力推广国产化基础硬件产品,推动x86服务器集群逐步替代小型机,推动分布式存储技术应用和网络设备的国产化;二是充分利用虚拟化、云管理和调度等新兴技术,打造高效、弹性扩展的基础云计算技术框架;三是稳步推进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促进应用持久化层向混合模式的转变;四是探索PaaS平台建设,提升应用平台标准化水平,打造高可用、可扩展的接入展现层技术组件,提供标准化、敏捷化的开发交付能力;五是建立标准事件驱动处理机制,降低系统间功能耦合,搭建稳定、可扩展、可积累消息、可靠传输、便于订阅的消息处理平台。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两地三中心”架构,2020年前建成中信银行自有的绿色节能、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的一流数据中心;二是加强灾备体系建设,实现同城双中心双活、异地数据中心全面接管面向客户服务的系统运行;三是落地云管理平台,实现服务目录,提升交付速度与质量,满足系统弹性部署与敏捷开发要求;四是完成全行网络跨代升级,建成高性能、大容量、高可用的网络环境和全行一体化网络运维体系,全面支持业务移动互联网化、国际化要求。4.强化信息科技基础管理

一是强化企业架构管控,建立严格的架构评审决策机制,开展企业级架构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研制,重点开展数据治理和服务治理,推进与业务的深度结合和应用。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和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传统+敏捷”的双模开发体系和流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过程监控、质量管理和测试管理体系。

三是构建专业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运维管理体系,打造服务型数据中心。

5.打造全面、专业的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

一是完善科技风险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将风险管控贯穿于信息科技活动的全生命周期;二是提炼并持续充实重要风险指标及阈值,建立动态监测指标,及时管控和防范科技风险;三是建立健全服务能力评估、控制措施,确保业务连续性工作达标;四是健全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和安全评估、检查及整改优化机制,提高安全事件的应对效率和处置能力;五是以“安全即服务”的理念,加大敏感信息保护、加密、身份管理和认证安全技术投入,构建与中信银行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6.加大资源投入,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6.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六

自“十二五”以来,为适应劳教学员劳动矫治和市场竞争形势要求,劳教企业加强了加工业调整,确立了“加工立企,服装强业”的发展战略。逐步淘汰了劳动强度大、回报率低、污染严重的一批加工项目,把具有一定技艺要求、投入小、市场风险小、效益高、适合劳教学员的密集型劳动和规范管理的服装项目引入,使大部分学员的劳动改造摆脱了原来脏、乱、黑的生产环境。关于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笔者从市场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人才技术及奖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就提升劳教企业对外服装加工竞争能力方面,在此与同样关心劳教企业发展的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强化市场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没有市场,劳教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没有特色也就没有市场,没有理念就没有出路,游离于当地区域经济圈之外,劳教经济的发展将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更缺乏活力与张力。把劳教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圈,依靠我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找准定位,发展壮大。当前江苏劳教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的环境中,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许多举措,为劳教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给劳教对外加工业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

1、加强市场开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高速发达的加工业,着力构筑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当地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交融,实现相互间的合作共赢。服装加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操作工的递减,沿海发达省份招工难的现象愈演 1 愈烈,我省劳教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抓住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优秀服装加工企业寻求向内地发展的良机,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真正把劳教企业建设成为服装制造基地。

2、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产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加工水平,逐步开发和生产中高档次产品。开展精品化生产已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而且克不容缓。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档次产品的淘汰力度,努力增加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强化产品的工艺价值,促进加工效益的提高。从我监当前实际来看,将服装产品的选择范围定位在10-20元/件较为合理,以此为基础,在开发精品生产领域有所突破,力争拿下加工单价在30元左右的产品为方向。加快形成以中档产品加工为主、中高档次的精品生产为引领的产品结构布局,积极推进劳教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同样劳教企业没有质量管理也会失去生存的市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能保持稳定发展的,一定是那些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而稳定的企业生产是保持劳教工作稳定的基础,因此,培育和实施质量管理战略是提升劳教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

1、确保生产现场管理机制常态化。生产现场是服装“出生”的环境场所,因此,抓生产现场是抓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好坏,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目前,我们单位正在开展以“干净、整齐、安全、有序”为主题的劳动现场整治专项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强化加工产品质量的管理意识,更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服装加工程序繁杂,涉及的管理部门和 2 人员众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因此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长期性极其重要,牢牢把握质量管理这一生命线,注重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注意到,脱离管理者去谈管理是空洞乏力的,劳教企业与社会企业相比,既有特殊性,也有共同点,共同点在于对于考核管理者的工作,都是需要奖惩分明,所以,劳教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把民警的质量管理考核与民警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把学员的产品质量考核同学员的计分考核和劳动报酬挂钩。把质量管理渗透在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强化民警的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学员生产操作质量意识,推动质量管理过程的深入发展,确保劳教企业高品质长远发展。

3、强化生产流程管理。生产流程是服装生产成型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因此,抓质量重在抓服装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含有:生产工艺制造单的审读、样衣确认、原材料进库的清点、裁床、裁片清查、产前样制作、分包定位、制作工序分工、产前会的召开、上线生产。上线生产后,重点对半成品的监督检查和工艺制作要求。严格落实和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将发生在过程中的问题、整改在环节上。认真抓好环节与环节的互相监督,相互检查,真正做到环节制约环节,保障产品的顺利流通。

三、强化人才技术管理,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劳教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应该认清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企业发展的模式。而一味靠投入和消耗劳动力来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和政策变化的要求。劳教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增强自身活力,加强技术培养积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教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要从劳教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挖掘现有技术人员的潜力,同时努力培养一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实践中 3 不断积累的管理型、技术型的管理民警。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深入到先进的优秀服装加工企业,深入到管理强的兄弟劳教企业中去学习,可以参观、座谈、短期挂职等不同形式,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借以升华。

2、加强对外技术协作,提升产品质量和层次。劳教服装加工技术力量严重匮乏,迫切需求吸纳懂技术的管理人才进行指导。正是由于管理民警对服装知识的一知半解,绝大多数都是现学现卖,对服装制作理念不到位,造成了学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和难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服装生产品质和进度,因此,劳教应加大投入,引进外来技术人才进入“高墙”,增强服装加工技术指导,为提升产品质量和今后劳教加工业发展上品牌、上档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四、运用先进设备,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推进劳教企业服装加工精品化建设,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是强有力的手段。先进设备的使用能有效解决劳教企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削弱人的技能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所起的作用,如服装加工的自动吊挂系统,形形色色的数控专用设备的使用,一改过去对手工技术过分依赖的现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品品质,劳动效率大幅提高,这也是劳教企业有效降低超时劳动的重要举措。

1、向科技装备要质量,要效率。强化对影响服装生产效率和质量关键的投入和使用,使生产中装备的技术含量,工艺操作的精细程度以及生产的作业效率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许多新型设备的投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力的水平,服装生产领域同样如此,自动裁床机、自动开袋机、电脑花样机等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劳教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的话,同样会在市场上难以立足。

2、加大对学员劳动操作技术的培训,是实现先进装备能够充分利用的前提,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劳教企业的特殊主要在劳动力的构成特殊这一点上,由此衍生出的劳动力技术素质先天缺损的不利因素则是需要我们从主观花力气来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能够承接高附加值的或规模较大的订单,除了设备因素以外,操作技术是关键。培养学员的劳动技能,不仅对严格执法,实现改造宗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劳教发展,促进学员刑满后的再就业都有重大意义。

五、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劳教企业对外加工市场竞争力的组织保障。长期以来,在劳教加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官本位”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提拔为官了,自己的工作成绩才能得到肯定,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造成了众人争过独木桥的现象,不仅许多人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劳教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积极性。

1、建立劳教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机制,承认劳教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要求,并使其制度化,以实现其权责利的高度统一。兄弟省份劳教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在2000到2003年,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经济激励方案,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生产经营管理者收入大大高于他们的领导,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业绩和效益。从2004到2010年,在继续合理的、有效的经济激励同时,江苏劳教主要注重培养广大干警和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打造“目标、共识、贡献、亲密、正直、成效”六种基本的价值观的劳教企业精神。由于措施到位,对外加工月人均产值不断攀升,达到甚至超过同类社会企 5 业,劳教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七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文章阐述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

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

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

先进的业务开展理念与产品多样化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了开展多样化的资产业务已经走过了从被动负债到主动负债的过程。如今随着“新36条”的提出,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资金来源着手,利用强大的民间资本支持开拓业务创新领域,占领市场的至高点。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的方式

(一)民间资本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金融机构。

(二)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涉农企业,运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

(三)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为15%。

(四)民间资本可以投入建立投资信托公司、民营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并且发起设立或者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

三、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钱袋子效应

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银行资本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资本扩张路径也比较狭窄,银行经常性增资扩股不现实,特别是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民间资本,在促进银行稳健经营上往往缺乏远见。民间资本一旦业务开展膨胀,而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就可能产生钱袋子效应,成为民间资本借钱生钱的袋子。

(二)关联交易风险

注入民间资本的主体银行因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家族化管理倾向,从而将贷款发放给自己的内部人员,极易出现违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导致银行的信用风险。

(三)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功能缺失

至今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相关基础制度的不完善,民间资本参与公司治理方面难有根本性改变,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村镇银行成为了发起行的分支行,不能实现其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助力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充实银行资本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资金来源

银行利率水平较低,导致存款意愿不强,单靠吸收存款支撑资产业务的发展,滞缓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和业务竞争,民间资本的进入恰好增强了银行的经济实力,增进了银行的业务拓展,对银行业务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民间资本对市场十分敏感,对银行的经营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同时民间资本的进入改变了银行资本的结构组成成份,有利于实现其体制的组成改革。私有化的民间资本的进入,更加注重市场规律和法人管理,强化了资产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致力于通过民间资本的进入拓展银行资产业务更广阔的空间。

(三)民间资本的进入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1. 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给银行注入新鲜的血液,增高民营资本在银行股权中所占的份额,使其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定位自己的市场,同时保证了银行有能力去解决当前急待解决的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 助力农村金融市场融资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缺位,农村经济往往依赖民间信贷筹措资金,存在一定程度金融风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可以促进建立起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小型银行类机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市场融资难题,及时阻止民间借贷的不良效应。

五、合理引入民间资本于银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

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文件,放松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但所有这些都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的高度。完善法律制度要重点加强对民间资本产权保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

(二)加强金融监管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中对于社会中介组织在银行监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非官方的市场化金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整体银行监管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确立银行年度计报表的外部审计为银行的法定义务,加强市约束力量的建设,从而保护银行各相关方的利益。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8.关于提升广西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提升对策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正在逐年变好,财务指标达到了国际监管标准,东部省份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尤为突出。除了少量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水平比较低外,大部分东部城市商业银行都经营良好,而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对较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选择科学的战略定位

(一)坚持“三个服务”的市场定位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原有的“三个服务”的市场定位,跟其他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很少涉及或者不涉及的业务领域,与其他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坚持为中小企业服务,形成中小企业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成为中小企业银行;如果我国利率放开,本着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原则,城市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的基础上,提高存款利率,真正做到为城市居民服务。

(二)慎重推进跨区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若是离开了本土,那么它本来所具备的地缘、人脉等优势就不复存在,而且还会面对其他当地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但是离开了本土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与这些银行的竞争上肯定是不占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要客观分析当前形势,不能盲目扩张。条件成熟可适当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同全国甚至国外一些银行建立业务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但是主要定位还应该是在自身所在的城市,为所在的城市提供金融服务才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二、加强金融创新和科技开发

(一)加大研发费用和信息科技的投入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要审其自身的优点,大力增加电子银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认真分析特殊的企业以及独立的部门开发属于专属的产品,比如为电力部门提供专门的网上银行征缴电费的渠道等。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重规模、重速度逐渐向重效益、重质量的转变,离不开大力提高研发费用和信息高科技的投入,提高银行的电子化程度,以信息科技的辅导,努力创造出更优的产品,以更好的服务达到客户的满意。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缩短管理半径,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效率,从而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客户信息,针对不同客户进行特殊管理,加强客户关系,挖掘潜在客户,为客户的差别化管理策略提供支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型软件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各类风险的实事监控,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

银行卡是商业银行发展较为成熟的综合性中间业务,是属于低成本、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项目,同时银行卡业务对消费贷款业务等其他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拉动作用。城市商业银行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增加银行卡的发行,开发“一卡通”专用卡、储蓄卡、贷记卡等多种银行卡,并且尽量完善银行卡的功能,实现一卡多用,还要细分客户,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开发各种个性化的银行卡,当加强同类型银行的联网服务,共同发展,克服区域覆盖狭窄的缺点。

(二)积极推广网上银行业务

目前,国内外银行都在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更多的柜台模式转向ATM机、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化的“虚拟银行”,这样便可以使业务办理更加自动化、更加方便。网络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商业银行节约成本,还能大大的为客户提供方便,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渠道。

(三)拓展居民金融理财业务

面对庞大的理财市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脚步,和其他金融机构联手,推出品种多样的,能满足客户个人储蓄、投资和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还应加大对金融理财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专门的理财团队为客户服务,帮助城市居民实现资产保值,把客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同等重要的对待。为市民进行贴身服务,重点开发方便市民生活的中间业务,开发诸如代保管有价单证、首饰、贵重物品、代收水电费、代办理财、代办租赁电话银行等以及其他市民需求的中间业务。

四、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机构

(一)保证股东和存款的利益

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最重要的是保证股东和存款的利益。现在大多的是在地方政府控制着,因此选择恰当时机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是必不可少的,以达到股权多元化为目标,最大能力的体现股东大会的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让其成为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的助推器。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减少政府干预,彻底地分离经营权和决策权,落实管理层的职责和权力,建立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科学制衡机制。

(二)实施扁平的管理结构

实施扁平的管理结构,因为扁平的形式管理机构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组织中是一种优化的措施,其可以达到强化管理层和充实执行层的能力,让决策和执行的整个流程中形成最少和最短的信息损失。同时再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银行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范伟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与比较[J].南开经济研究,2005(6):82-93.

[2]刘水根.基于因子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3):12~16.

[3]方先明,苏晓珺,孙利.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研究——基于2010—2012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3):99~106.

[4]屈荣荣,韦省民.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3(6):185~194.

上一篇:形容局势危急的歇后语下一篇:2010年教师节慰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