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篇)
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题的含义,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1.挂图。
2.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读题后有什么问题?出示毛主席的画像。提问:这位爷爷谁认识?请大家把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拿出来展示交流。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可以先让学生说)。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
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反馈情况:能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同学举手。小组自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
机指导全班朗读。
席:凉席首席 席卷天下
挖、担: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做动作理解字义。
组词:挖苦 挖掘 挖空心思
dān 担水 担心 承担 担忧 担任
dan 扁担 勇挑重担 一担(量词)水 两担柴
坑:坑害 水坑 坑坑洼洼
渗:①演示:将水倒进土坑里,会怎么样?(水渗进坑里了。)
②组词:渗出 渗入 渗透
浑:①将清水与浑水做比较。
②组词:浑浊 浑身 浑然一体 浑水摸鱼
盐:精盐 盐湖 食盐
迁:①辶(表示与行走有关)+千=迁(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②组词:迁移 变迁 迁徙 事过境迁
三、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三、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
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师适时指导)
3.说一说:①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
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课文相关段落)
②谁还知道更多的有关“红井”的故事?(生或师讲“红
井”的故事)
③“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吗?(利用图片或课件简介“挖
井”的资料)
谈一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
些想法?
议一议: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练读、指读、评价读、
齐读)
7.老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挂图,指名解说图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拓展
教学过程: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2.听写词语。
3.积累词语
①出示课件显示“我会读”里的词语
②学生自由读,读准字意
③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4.实践活动
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课进行故事交流。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二
一、在观察操作中, 丰富学生表象, 积累基本体验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对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的.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产生.这里的“经验”, 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一:认识轴对称图形———研究“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出示:蝴蝶、昆虫图片,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昆虫,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揭示:像它们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一模一样的, 我们就称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1. 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三)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们发现了吗?
启发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
板书:对折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的平面图形, 谁愿意上来对折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操作:老师已经把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平面图形发给了大家, 请同学从一号信封里拿出这三个图形, 看看对折后的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揭示: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两部分边线重叠在了一起.
像这样, 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我们就称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现在我们的两只手掌就是完全重合的. (在小朋友自己表扬自己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把刚刚对折的天安门图形打开, 你发现中间有什么?
学生观察得到:有一条线, 折痕.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是不是每个图形对折后都有折痕?
学生观察后得出:我们把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用直尺“点划线”把它表示出来.先画一竖线, 再画一点, 再画一竖线, 再画点……
这条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命名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生:齐读课题.
给出同桌交流的要求: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一起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告诉你的同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揭示“对称”后,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把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 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操作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显然, 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且这些体验性经验又具有相似性和共性, 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才得以完成.
二、在探究思考中, 优化学生策略,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思维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如:
教学环节二: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一)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1. 练习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们, 给你一个普通的图形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谈话:考考你!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要求, 学生动手验证: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一组, 拿出2号信封里的四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来验证你刚才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交流得出: (1) 号 (2) 号 (3) 号是轴对称图形, (4) 号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想想做做第5题.国旗的判断.
3. 想想做做第2题.字母的判断.
A C T M N S X Z
谈话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图形:我们一共学过多少个英文字母? (26个) , 你还能找出还有哪些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B D E H I K O U V W Y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直观地操作及表象中感受对称, 体会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初步认识.从练习中看出学生能运用这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带有策略意识如:
4. (拓展练习) 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图形,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三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树冠(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三顾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4.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四
1.欣赏:《春天在哪里》; 2.唱歌:《春天的小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在哪里》使学生初步感受春天。
(2)用渐强、渐弱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的小河》,流畅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学理念
课上提出“春天在哪里?”的疑问,直接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寻找春天,感受春的存在。然后以“寻找春天——体验春天——表现春天——感悟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春天的小河》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内容、启发创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寻找春天
1、提问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找找看,在上学的小路上,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哪些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近了,让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2.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3、提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会唱吗?
4、学生随录音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内涵,去寻找春天。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理解歌曲内涵。
三、体验春天
1、师导入:春天到了 ,万物复苏,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新翻泥土的味儿扑鼻而来,鲜花张开了那娇艳的脸荚映照着大地格外耀眼,听那小河水,涨高了,哗哗地流淌着。
2、录音《春天的小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听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速度等。
4、生随录音模唱全曲。
5、师有感情地范唱。
6、学生巩固练习演唱全曲。
要求:情绪与声音要统一。
7、歌曲处理:
《春天的小河》共有四个乐句,在学生学会演唱的基础上,在每个乐句上加渐强和渐弱记号。要求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出乐句的流畅感。
四、表现春天
1、师导入:春天负载着希望,有着生命的律动,自古以来,它成为许多文人画士的表现对象。诗人用简短的诗句来勾勒春天、文学家用流畅的语言描绘春天、画家用五彩的笔留下春天的足迹、音乐家用斑斓的旋律诉说着春天的话语„„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幅你认为最美的春天。
2、学生习作。分组进行
学生或画、或写、或改编歌词„„进行创作。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对祖国、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师生共同演绎烘托课堂气氛。
五、感悟春天
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
5.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五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赶海》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 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出示课件: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师:你们有没有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海边或田野里摸鱼或摸过螺?老师请俩位同学上台来示范“摸”的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摸”的动作,再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谁再试试读读“哎哟”?
师:老师也想读读,能不能给老师这个机会?(把“哎哟”我读得快,因为没想到螃蟹用大螯夹住了自己的手。)
生:“哎哟”我读得高兴。
生:…… 板书:抓螃蟹
6、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创设情景)指着一名学生故意说:“咦,你不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怎么跑到三年级来上课呀?(学生作解释)哦,原来是老师弄错啦!”
(1)师引导谈体会:这段话中“咦”和“哦” 两个语气词能交换吗?我们把这两个语气词交换顺序后再读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不能,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2)指导读好“咦”和“哦”两个语气词
(3)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你们听威武的大虾在说:“来呀,来呀,你们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威武的大虾,此时,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生:我想抓住它。我捏住它。……
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动作。好不好?每组同学一个当大虾,一个当“我”。一组同学演示“抓”的动作,另一组同学演示“捏”的动作。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其他同学注意从他们的动作中体会用“抓”大虾好呢?还是用“捏”大虾好?想一想,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力的力度不同,大虾会有什么表现。)
生:别看大虾长得威武,很神气的样子,我只轻轻“一捏”就被我束手就擒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捏大虾)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生读相关句子。
(2)练习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指名说,师生共同点评。(还有什么趣事呢?让学生延伸赶海的有趣)
2、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师范读,从中营造大海此时平静的情景。)
师:瞧,小朋友的背篓里沉甸甸地,人们水桶里装得满满的。你们能告诉我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沉甸甸地背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背篓里面有大龙虾。
生:背篓里面还有螃蟹、海星。
3、有这么多的收获,小作者的心里可真高兴了,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这不,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我们一起跟小作者一起唱。
4、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了。这可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小秘诀哦。
【教学结束】
课后作业: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回去以后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一篇婉转动人、带有浓浓童趣、童真的课文。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读、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欢快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急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完“摸”的动作后,“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
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4、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此外,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
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6.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六
课 时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等知识。
2、能初步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 备
一、设疑导入:
给你一做思考题:小明今天13岁了,每逢他生日那天,全家总要为他庆祝生日,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2月份的秘密。
二、教学平年、闰年:
1、观察2004和2005年2月的年历。
*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相同吗?你发现什么?
指出: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2004年全年有多少天?2005年呢?
2、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年历。
*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年历,你有什么发现? *哪些年的2月份是28天?哪些年的2月份是29天?
指出: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在1997-2008年中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拓展补充: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2000年是什么年?为什么?2100年二月有多少天?为什么?
*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指出: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小结并完成想想做做5。
* 学完了这课的内容,你知道小明生日是哪天?为什么他只过了三个生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小朋友谈论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 备
2、想想做做2。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怎样算的? *闰年呢?有几个星期零几天?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3。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成立的? *到哪年哪月哪日正好是建国一百周年?
4、想想做做4。
指出: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度。*第一季度是哪几个月?第二季度呢?„„ *算一算今年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5、思考题。
*题目要我们算什么?
*生长期指哪段时间?
*生长期有多长呢?小组讨论并交流方法。
四、拓展知识:“你知道吗?” 自己阅读后全班交流所获取的知识。
板书
7.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2页的《数字与信息》。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聋生实际, 本课教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分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与信息的关系, 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 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 培养其收集信息、选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尝试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创建“数字与信息”的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网站地址:61.177.200.13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 这台MP3是陈老师在商场里看到的, 同时我还发现MP3旁边有张标签, 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 (显示课件)
“大特价”的标签上面还有一些数字, 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做答……
总结:这张标签告诉我们A11型号、容量128兆的MP3, 原价149元, 现价119元。这就是数字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板书:数字与信息)
[说明]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数字与信息”是比较抽象的,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日常生活中“商场大特价”的标签引入,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网上交流
1.比较两幅图片 (火警119、大特价119元) 中数字表示意思的不同, 引出编码以及编码的读法。
小结:数码不但能表示数量多少, 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
2.出示图片 (110 112 114 117 121 122 12315) 从这些数字编码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有不了解的自己上网查找获取信息, 并通过网络平台交流。
3.引申:还能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吗?
4.思考:这些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了解编码的简洁性。
5.分辨相同数字 (112 121) 所表达的不同信息。揭示编码的规律性。
小结:将数字进行有规则的编码后, 就能准确地表达信息了。
6.了解邮政编码所表达的信息。
(1) 阅读课本或专题网站。
(2) 集体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 解读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则。
[说明]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曾给广大学生赠言“数学好玩”, 而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三角板 (圆规) ”就是数学教师的全部, 这又如何能堪此重负?于是, 在学生面前展示的便是抽象的理论以及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 数学的特性在学生们心目中就是难学、难懂、单调、枯燥, 远离生活, 远离实用,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部分的内容通过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接受器的优势, 使教材“活”起来。通过比、说、看、查等途径, 使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视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 “数字与信息”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三、归纳小结, 巩固应用
邮政编码共有6个数字组成, 是按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三个数字代表市, 第四个数字代表县级市, 最后两个数字代表乡政的规律排列的。
通过刚才的学习, 大家对邮政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 我们去专题网站上去完成几个小练习。
切换到网站, 指导说明, 学生作业。
1.上网查找自己家的邮编。
2.老师这儿有一个邮政编码, 你能找到它具体的地址吗?
3.根据专题网站给的图片, 你能找到它们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吗?
4.去年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考上了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老师想给他们写封信, 地址有了, 你能根据地址帮老师查到邮政编码吗?
(学生网上作业)
(学生上传作业)
师点评:学生说说自己家的邮政编码各位分别表示什么?点评学生根据邮编查到的具体地址。点评学生根据地址或图片查到的邮政编码。
通过点评作业揭示邮政编码的唯一性。
观看“邮递工作者分检信件和机器分拣信件的录像”, 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说明]搭建及时沟通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 解决了常规数学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开阔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扩大了交流的范围, 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更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平台上传作业, 并及时展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即时点评, 使得学生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 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拓展应用, 提高能力
浏览专题网站上用数字编码来表达信息的例子。
说说生活见到的用数字编码来表达信息的例子。
用所学的知识给宾馆大楼的房间编号。在专题网站的“练一练”中完成作业。
1.自主练习。
2.上传作业、集体交流。
[说明]学生在专题网站上了解了不同行业编码的编排方法, 获取了大量信息, 丰富了编码的知识, 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拓展应用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 提炼于生活, 而知识的学习要回归与生活, 还原与生活。设计为宾馆房间编号这一练习, 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
8.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八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9.苏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篇九
第一课 课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课程表”,给自己的学习到来方便。
2、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教学重难点: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课程表”1份。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01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程表”成品,抽拉几次,调动起学生制作活动课程表的浓厚兴趣和迫切要求。2.完成该制作件的难点:
(1)怎样粘贴上下底板,让课程表动起来;
(2)怎样使课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来?为突破难点,教师应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说明,让学生看清楚,明白该怎样做;海的复习一下纸工制作符号的操作要点,如山线怎样折叠等等。
(3)在学生制作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通过操纵杆完成抽拉连动的现象,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抽拉连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能设计制作别的抽拉纸玩具吗? 3.评价作品。
第二课 小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小剪刀”。
2、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以及剪刀的活动是利用杠杆原理。教学重难点:剪刀的两部件在支点处的结合。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小剪刀”1份。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针、线、04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使用的剪刀,了解剪刀的结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教师出示“小剪刀”成品,调动学生的制作兴趣。2.制作难点:
(1)将4片把手与4片垫片粘贴成剪刀的两部分,注意不要贴错。(2)用针线将两部分固定。固定时,先将剪刀两部分的针孔对齐。是用针线时,要提示穿针,打结的方法,并强调针的使用安全。3.作品评价。
第三课 排气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排气扇”。
2、了解排气扇的基本结构,知道它是一种变体风车。教学重难点:了解该制作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成品“排气扇”、“纸风车”各1份。2.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胶水、05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首先展示“纸风车”,提问:是什么使风车转动?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干哪些事?接着展示各种风车的图片,提问:风车以电风扇有什么区别?(风车将风力转化为电风扇将电力转化为风力)再出示,说明“排气扇”成品。2.制作难点:
(1)排气扇外壳有多处需挖空,可以使用美工刀完成,操作中务必强调安全。
(2)了解制作件的结构,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
3.通过“排气扇”的制作,使学生了解运用轮轴使纸玩具动起来的办法。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设计制作不同类型的纸风车。5.作品评价。
第二单元 圆纸筒
第一课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平时见到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张卷制而成的。
2、学会制作“小鸟的家”。
3、在制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动手动脑,发挥想象,独立完成制作任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录像片“树林与小鸟”、“小鸟的家”示范作品。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胶水、02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放一段录像:小鸟的家在树林里,那里有茂密的大树,小鸟在那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学生可以先说说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然后导入课题。2.制作之前先复习一下几种制作符号。
制作时,由学生自己观察,研究应该如何制作小鸟的家,理出操作顺序,再剪、刻、卷折、粘贴、插接。
整个制作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的过程。提倡在小组里,同学间及时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团结协作解决问题。3.小鸟的家安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制作好的圆筒,使大树的树干,绿色的部分是树叶的位置。树叶的设计、选择及怎样拜访,则要求各自发挥想象:你认为小鸟喜欢在什么树上安家?形态各异的树叶,造就了各式各样小鸟的家。这一制作步骤,意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树叶创造性的安排小鸟的家,使制作件“小鸟的家”多姿多彩。4.作品评价。
第三单元 美化墙壁
第一课 立纸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立体花”。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3、用花瓣组合成一朵立体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立纸花之范作品,相关的电教多媒体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美工刀、直尺、胶水、03号制作材料。教学设计:
(一)了解墙面装饰。你认为经过装修的墙壁是不是更好看?(出示有关墙面装饰的图片——彩色涂料粉刷的墙壁、做出纹理效果的墙面、画有壁画的墙面、挂了花或装饰了浮雕的墙面等。)
你家的墙壁是怎样装饰的?说说你见过的经过装饰的墙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一种可以装饰墙面的工艺制品——立纸花。
(展示立纸花作品)
(二)制作立纸花
1.制作立纸花的一个单元部件。
立纸花是由几片“花瓣”组成的,一个“花瓣”就是一个单元部件。制作件上已标出一些切割线,我们应该用什么工具?怎样切割呢?
小组讨论,并强调提示注意安全。
制作步骤:切割——将折线画痕——粘贴成圈——折叠 2.组合立纸花 看一看这些立纸花作品,观察、探究组合单个部件的方法。独立组合完成立纸花制作。
3.如果制作卡上画好折线和切割线的部件不够,还可以在另一半卡纸上画出折线和切割线,自己设计制作部件。
(三)作品展示。
比一比,看谁的立纸花做得更漂亮。
(四)作品评价。
第二课 盛开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盛开的花”纸浮雕。
2、接触、认识、了解纸浮雕及浮雕艺术。
教学重难点:学习、掌握制作纸浮雕最基本的手法技巧。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盛开的花纸浮雕示范作品,有关浮雕作品及资料。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06号手工制作材料。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制作一件纸浮雕作品。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吧。
课件点击,请同学欣赏。
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件与花有关的纸浮雕作品 盛开的花 出示老师制作的作品。说:同学们,你看,这就是老师事先做好的,您喜欢吗?你呀,一定能比老师做得更漂亮,有信心吗?
二、新授:
(一)自学讨论
1.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制作材料,想一想应该怎样制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据学生发言,明确制作步骤,并相机板书制作步骤:剪切、折叠、粘帖,三大步骤。
2.明确制作难点:说一说花瓣和叶片,花瓣要沿着剪切线剪开,叶片只有一张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说办法。折叠时出示老师事先折好的花瓣和叶片。让学生明确。粘贴时只需粘住叶子的底部和花瓣的底部即可,是拿出样子给学生看一看,明确一下。(二)动手制作
1.接下来,以4人一组,做好后还要请同学来评一评,请小组长分工。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放音乐)
3.小组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会做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三)展示评比
1.在小组内自评,互评,一评谁做得好,二评哪个小组和做得最好。评出优秀作品,请做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介绍制作经验。
第四单元 礼品包装
第一课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2、学会运用纸工接插技术。教学重难点:盒盖的连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礼品包装盒示范作品,包装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07号手工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结合将要到来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同学的生日等)引出礼品包装的主题。先展示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实物或图片,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
2.按照卡片上印好的职工符号正确制作礼品包装盒。包装盒的盒盖连接要运用职工插接技术,使难点,这里要借助示范作品讲解说明清楚。
3.装饰。装饰盒盖,可以选择制作材料上提供的图案,但最好由学生自己设计、装饰。包装盒制作完成后,可继续自行设计,用丝带在包装盒上扎蝴蝶结或进行其他美化装饰,使作品成为漂亮的礼品包装盒。4.作品评价。
第二课 纸盒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盒的了解,培养学生“联想状物”、“借形造像”的能力。
2、学会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纸盒,创造出一件作品。教学重难点:制作的作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盒示范作品,纸盒的资料及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红丝带、废旧卡纸。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在过节或过生日的时候你们常常会收到礼品吧,用过的礼品包装盒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家里经常买的一些食品或生活用品,他们大都有包装盒,爸爸妈妈是怎么处理这些包装盒的?
3.如果随便丢弃,会有什么害处?(污染环境,资源流失,浪费纸质材料等等)
4.除了制成再生纸,你认为废旧包装盒还能有神用途?
导入课题:废旧的纸盒除了能盛放其它东西,我们还可以利用它的形状、颜色等原有条件和特点,进行造型设计,通过在制造而成为一件艺术品、实用品或玩具模型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盒造型的作品。
二、设计制作: 1.展示、观赏纸盒造型示范作品。
说明:这些作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哀号,利用废旧纸盒原有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如果18页中的人物,动物,器物,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纸玩具,请大家在观赏这些作品时,认真思考原有纸盒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巧妙之处。
2.设计,确定制作一件作品。
分析各自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纸盒,利用它们的形状、色彩等方面的条件,联想设计,确定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3.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讨论:
(1)制作过程中要运用那些纸工制作的计发?(2)除了用旧纸盒,制作中还要用到那些材料?(3)作品基本完成后,我们怎样把它装饰得更美观?
四、展示评价。
第五单元 陆上交通王国
第一课 磁悬浮列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
2、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节剪切、折叠和粘贴的基本技法。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细心、条理、规范化操作。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磁悬浮列车示范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及设备。2.学生准备:剪刀、刻刀、直尺、胶水、08①、08②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体温激趣,导入课题。
(1)你乘坐过哪些陆上交通工具?
(2)你知道目前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什么?
(3)说说你所了解的磁悬浮列车(可先播放磁悬浮列车的相关录像)。
2.制作磁悬浮列车车厢。
(1)复习几种手工制作符号及剪、刻、折、贴等基本技法:(2)观察示范作品,对照认清卡片上提供的“列车”各部件。(3)分别剪下各部件,有条理地折叠、粘贴(最好剪下一个部件就立即处理好,再剪下一个;否则部件过多,容易乱)。3.分小组将个人制作好的车厢组合成一列长长的磁悬浮列车。4.比一比,看哪个同学的车厢做得好,哪个小组的磁悬浮列车组合得好。
第二课 卡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卡车”。
2、了解卡车的基本结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卡车的车厢。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车示范作品,各种卡车的图片资料或多媒体课件及设备。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直尺、胶水、09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1. 根据制作磁悬浮列车的经验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学生自行制作完成卡车车身模型。2. 设计制作车厢是难点。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完成再创造的制作过程。
(1)提问:卡车有哪些用途?不同用途的卡车车厢样子有什么不同?
(2)出示各种卡车的图片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在小组里议论,交流各自知道的各种式样的卡车车厢。(4)画草图,设计车厢并完成制作。3.评价展示。
(1)在小组内自评、互评,评出具有最佳创意且制作精细的优秀作品。
(2)请优胜者上讲台展示作品,介绍制作经验,心得体会。
第六单元 化妆舞会
第一单元 面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有创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10①、10②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
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
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10①号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10②号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
三、设计,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戏。1.猜一猜,我是谁?
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
第二课 小熊帽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制作面具的方法,学会制作“小熊帽饰”。
2、学会制作帽饰头箍。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会设计创作自己喜爱的帽饰。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熊帽饰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纸带、卡纸、11号卡纸材料。教学过程:
1.制作头箍——要自备几条宽约3厘米,长约60厘米的纸带(质地较柔韧的)。制作时,按照自己的头围尺寸将纸带粘贴成圈做成头箍,然后与帽饰的主题部件粘贴链接起来。也可以用绳带(松紧带)作头箍。
10.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各类飞机的一些资料、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设悬
1、同学们,你们喜欢飞机吗?把你们课前收集的一些飞机的图片展示一下,并用自己的介绍一下。通过介绍,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我们所说的飞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在空中飞行的。
2、今天,有一位小客人--小海鸥,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揭题--水上飞机,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飞机怎么会在水上呢?水上飞机是什么模样的?水上飞机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对于一些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想一想:你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
2、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分节指名五人读课文,(1、2---5、6、7、8)相机出示生字词,认读,哪些字的音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需正音的:“救援”、“遇难”,理解“汲水”。
2、默读课文,你已经了解了哪些内容?(水上飞机的外形、它有很多兄弟,它们各有各的本领。课文中重点介绍的是海上救护机。)
四、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从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
1、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师:有时我们会说:“你究竟是谁?”这儿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 “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中的是“究竟”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用“究竟”练习造句。
6、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二、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一)精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海鸥在茫茫的大海上看到的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它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
2、朗读训练。思考:小海鸥是怎样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
3、分角色朗读。
4、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品读第5、6自然段。
“我”是谁?“佩服”怎么理解?小海鸥佩服它什么?
(我是海上救护机,并板书:海上救护机。“佩服”指令人敬佩、信服,小海鸥佩服海上救护机的本领--既能在空中飞行,又能降落在海上,救援海上的遇难的船只。板书:救援船只)
练习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小海鸥佩服之情,读出海上救护机的本领之大。
5、精读第七自然段。
(1)、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一想:你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并板书:(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2)、你还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它是什么样子的?(水上捕捞机、水上侦察机、水上巡逻机等)
6、指导分角色朗读第2至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二)、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第8自然段,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它出发的句子。
2、想象: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
3、读了这段后,你有何感受?
4、用“渐渐地”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究兴趣。
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才我们又让水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五、布置作业
请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以作文或者绘画或者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课后,我们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1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12.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十二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 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现实的生活空间, 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展学习背景, 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学生认位置, 我们可以以学生坐的位置为例, 就可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 说明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 就要说清楚第几组, 第几排, 第几个, 也可以说在哪个同学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等。
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学生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 对物体视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常见的平面图形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等, 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测验证以及交流与讨论, 可以了解现实的生活空间和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 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案例1】观察物体
1. 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汽车,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部位。
2. 用屏幕显示小刚、小强、小芳三
人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图, 并给出他们三人所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讨论:
小刚、小强、小芳三人分别应该看到的是汽车的什么部位?你是用什么方法认知的?
4. 交流汇报: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他们三人应该看到的汽车的部位图。
5. 猜测想象:
小芳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于是她乘上了热气球, 想一想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猜猜她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先想象再自主观察、选择判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他们用眼去看, 用口描述, 用脑思考, 用心感受,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案例2】观察物体
1.先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学生自主探究后,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拼拾方法。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积累经验,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学生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形式问题中, 这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加强操作探究题的训练, 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推理中生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探究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探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注: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 学生独立数一数, 数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并找出它们的长和宽, 再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和面积进行比较。
(3)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宽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 你能想到什么?
(4)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水上飞机》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07-28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平年、闰年08-28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08-11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根和茎》说课稿08-25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0-04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习作7教学设计10-1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9-1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9-1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期末08-1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试卷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