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三物理一轮

2024-09-09

如何搞好高三物理一轮(精选6篇)

1.如何搞好高三物理一轮 篇一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要求以及本届高三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物理一轮复习遵循以下原则:紧扣考纲、立足课本和2015届一轮复习资料、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狠抓希望生,立足中等题,培养学生细致、规范、严谨的解题思想,为2015年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建起一个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扫除知识的盲点和死角,使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逐渐提升,提高学生解容易题和中档题能力,为第二轮知识整合的专题训练打下好的基础。

三、复习安排

1.时间安排

从2014年8月20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复习资料为“步步高讲义”和配套的课时发展训练,辅以自编的阶段测试卷。复习过程,按知识章节,逐章复习,力争2015年1月底完成第一轮复习。

2.教师以及学生情况

本届高三年级理科共有17个班,其中6到15班,20、21班为理科平行班,16到19班为理科实验班,物理教师共有9人,中一5人,中二4人,人员配比相对比较年轻。

3.具体措施

(一)抓好物理组常规教研、科研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则首先要抓好教师备课关,“细备课、精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实验、备学生、备反馈”。要求教师课前花功夫多,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手段多,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机会多,课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多,课中讲课少而精、课后布置作业少而精,转变“学会”为“会学”。

2、继续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做到内容落实、时间保证,确定每人至少组内开公开课一次,并做好评课、议课,每位教师留下详细记载和学习心得。

3、多交流,共提高,要求组内每位教师按学校要求每周至少听课1节,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充分挖掘潜力

4、收集本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校领导反映、汇报教研活动及学科教学工作情况。

5、做好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评卷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月考、期中、期末考的考试质量分析,并认真进行组内教学小结,使全组成员的教学业绩在研究中前进。

6、按照教导处、教科处的要求,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质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

(二)抓好对目标学生的培养

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目标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确保真正把目标学生培养落到实处。

2、对目标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物理学科而言。学无定法,要认真全面分析每个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帮助目标学生确立自己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整、改进,提高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目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目标学生复习物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逐步提高物理学科能力。

4、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现目标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5、建立目标学生物理成绩档案,对成绩不理想、波动大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稳步提高。

(三)作好教学中基本工作

1、抓好各环节落实,注重实效。

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读、讲、练、考、评、补”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实施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读”是在学生对“考纲”要求、知识结构掌握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通过学生精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达到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内容记忆于脑。(为防止学生读书不深入,不仔细,无目的性,走马观花,读后就忘,要求学生看书后完成复习资料中的“填一填”。)

“讲”是教师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已初步掌握的基础上,了解摸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 题精讲,重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过深过难。讲解要突出思维过程,注重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对思想、方法、物理模型等进行归类,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要参考复习资料中的“讲一讲”。)

“练”分为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专题练习要有针对性,讲什么练什么,并进行改变情景、改变条件、改变设问角度的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练习要全面覆盖单元所有知识点,“全面练,重点讲”。练习题要有所筛选,增强其针对性、应用性,要以低、中档题为主,以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避免训练盲目拔高,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练一练”)

“考”是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效果的主渠道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应试能力所必须的。该环节要注意题量、题型、背景,尽量接近高考,全面考查高考要求的知识点,每单元至少要进行一次检测。

“评”是高三复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课要以学生出错多的知识点为突破口,要分析错因,讲评要重点讲、归类讲、变式讲,不要面面俱到。

“补”就是通过考试发现复习中漏掉的重要知识和出现错误较多、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及时点拨、讲解,进行补偿性测试。

2、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各章内容、数量、特点,要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读练时间要占各章(单元)总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二。讲一般安排2-3课时,讲评一般安排1-2课时。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中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作用,调动其复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归纳,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复习遇到的难点、疑点真实地反映出来,确保教师讲课有的放矢。

四.一轮复习中防止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一般表现为:

(1)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

(2)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其表现为:

(1)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来龙去脉,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

3、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其表现为:

(1)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

(2)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4、解题不少,能力不高。其表现为:

(1)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过分强调题目结论,思维过程被压缩,不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提炼、归纳,就难以形成能力,思想方法就难以灵活迁移。

(2)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五、具体要求

(1)按照学校教学领导组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完2014年各地高考题,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评价报告,领会其精神,熟悉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和能力层次,把它准确落实到实践中—备课、命题、上课作业及检测辅导中。

(2)认真备课,要求各位教师严格以“步步高讲义”为主要教辅资料,读懂考案,精心选择例题,对于考案中某些重难点习题较少的章节,一定要补充相关习题。同时严格落实每章的测试训练,并作好分数统计和试卷分析。

(3)注重复习备考中的细节,第一:要求对于实验班,从一轮复习开始做好解题的规范式训练,以每周做至少一道题的规范训练,帮助学生规范解题的步骤,完善解题细节。第二:作好每次单元测试的数据分析,尽量作好同没有考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作到每个星期能找1到2个学生沟通。

(4)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精心挑选各地各类训练试题

加强集体备课,搞好集体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来发挥群体优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做法是,每章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在复习每一章前,共同讨论复习章节重点、难点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物理思想方法,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各知识要点的复习、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题的收集、设置等。采取网络加参考资料的方式,分工协作,在网络上收集、在各类资料上寻找我们所需要的训练习题。选择的习题要满足:

①能较好地加强对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应用,做到既能较好地复习“双基”,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②能弥补课本上和复习资料上的不足但不超纲;

③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一类的习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便于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拓展、延伸和归类;

④能体现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通过训练后能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同类习题,提炼出重要的物理思想。

2.如何搞好高三理综物理练考 篇二

关键词:复习;练考;技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26-01

一、通过练考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纠正错误,熟练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一轮的练考一定要逐章、逐单元、分模块进行,命题要瞄准考点,确实做得夯实基础,不留盲点。每一次的练考一定要做得练考及时,阅卷及时,讲评及时,查漏补缺要及时。要求学生要有错题本,积累平时练考中做错的题。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好每次的练考试卷,考前翻阅,看自己的批注,重做个别错题。这样能使每位学生的复习更具针对性,避免错误重犯,效果甚好。

通过练考,教师可研究考题,研究考纲,吃准考点,把易考核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最好总结成诙谐幽默,便于记忆的顺口溜。例如:天体运动中,半径变化会引起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半径大了周期大哇,其他三个均变小呀!”。带电离子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处电势能大小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正高高,负低升(付笛生)”。等等。通过练考,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二级结论。例如:两等大的力F,夹角为60°时,F合=F;匀强电场中,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段电势差相等。平抛类运动某段时间内末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等等。通过练考,让学生系统化主干知识,形成体系。如功能关系每年高考必考,可总结成下列几种分关系:合外力的功决定动能的变化;重力的功决定重力势能的变化;弹力的功决定弹性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决定电势能的变化;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决定机械能的损失或摩擦生热;电磁感应现象中,安培力的负功决定产生的电能。这样既能熟练系统掌握知识,考试中也能快速作答。

二、通过练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学会考试

考试中,学生会做的题目,因为书写而失分是很可惜的。训练学生规范作答,在练考阅卷中,不断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书写要工整、美观,因果关系严谨,过程完整。这一点教师板书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作图要规范,杜绝徒手作图。教师课堂上可用彩色粉笔在同一图形上区别画图,考试中学生只能用一种颜色,为了减少混乱,可以用“细线、粗线、虚线”来区别画图。要善于把物理过程画成草图,以图代设,减少书写,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总之,学生的答卷是让阅卷老师来看得,要尽量做到整洁、清晰。

理综考试题量大、时间紧,通过练考,使学生有全局观,合理分配时间,明白“舍”是为了更好的“得”。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智慧和实力的较量,告诉学生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一定能遇到难度大,运算繁的题目,要学会部分舍弃,既要得分还要不浪费时间。这一点对中下等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影响综合成绩,还能最大化提高综合成绩。通过练考,最终尽量做到“若会必做,若做必全对”,绝不浪费宝贵的时间,提高考试效率。

三、通过练考,使学生清楚试题结构,了解命题规律

高考题会保持良好地连续性和稳定性,且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因平时的练考题不同于高考题,所以在二轮复习的后期,给学生印发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的全国课标卷的高考题,通过比较分析,不难搞清试题结构及命题规律,这虽然不能预测来年的高考题,但绝对能瞄准考点。

理综卷做好选择题时关键,8个选择题,命题范围肯定在“力与运动”、“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物体的平衡”、“静电场”、“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流电”、“天体运动”的范围之内。练考中要逐个知识点强化巩固,直到熟练。实验题既易得分又易失分,考题很少有课本原实验,练考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读数规则,搞清题目的设计思想和意图,逐步提高设计能力。两个计算题,一大一小,一难一易,小计算题常与生活实例、体育比赛项目、科学技术相结合,考查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有时列式容易计算难。大计算题多年来题型很稳定,是带电离子在场中的运动,常会数、理结合,难度很大,练考中不断分类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和得分技巧。做此题要明确对象是一个粒子还是一群带电粒子,是单一的区域场还是复合材场,是否考虑重力,是一群粒子的要根据速度特点进行动态分析,比较找准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画出运动轨迹草图是关键,充分运用三角函数、勾股定律、不等式、临界条件等找出几何关系是难点。通过归纳总结,此题学生虽不能全得分但也不会失分太多。 考选模块的内容难度不大,试题形式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选择可以是多选)和一个小计算。要在练考中系统难点知识,归纳解题方法。以3—4为例,光学经常考查光的反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运用几何知识做出光路图是关键;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熟练记忆可见光在同一介质(非真空)中的波长、频率、速度、折射率、临界角的变化规律。等等。振动和波动的多解题可归纳为传播方向不确定、某两质点间距与波长关系不确定、某段时间与周期关系不确定三种情况。振动加强或减弱的条件若能和数学双曲线相结合,就能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振动方程中初相位φ的确定是个难点,可结合三角函数,一个周期内,由平衡位置沿正方向算起,从不同位置开始计时的φ值从0到2π。(也可用数学诱导公式换算到-π到π之间。)等等。通过练考讲评和总结,学生不难把握这部分的主干知识和命题规律。

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三

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重基础,出活题,考素质,考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学生要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学习的重心要放在“三基”,千万不要脱离这个目标;其次复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或者略超前于老师的进度(成绩好的同学应该有两条复习路线,一条是跟着老师走,另外一条是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最后在复习中一定要提高效率即掌握好90%以上的知识点。

二、复习的原则

1.夯实基础

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物理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立足教材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以《考试说明》为根本,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一轮复习,做到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

3.以学生为主

不重视物理的阅读理解和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当你遇到新问题、新试题的时候,你应该拿着这个规律去面对它,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老师讲解的东西很自然地、流畅地用在你的解题里,这就是所谓通过理解,通过顿悟来学习物理。那么高中物理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分是要靠着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

三、注重反思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走向理性思维。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解的题目并不少,但是不少的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只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课后解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以领悟各学科思想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对该学科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程度的领悟,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在物理学科中通过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等变式,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将形似神不似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比较,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物理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因为学生掌握了整个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及基本的解题方法,所以在对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呈现思维的发散性,放开无法收拢理顺现象。为引导思维的收敛,在复习时,要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总之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既要注意构建巩固每个知识板快及他们的联系,同时也应该注处理好“源”与“本”的联系,例、习题的安排应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由点串线,由线组面,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在复习中应紧密和把基本知识和生活背景、社会现实,特别是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常用常新,提高复习的效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转化后进生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

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后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

(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重要的不在于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要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做一定量的练习,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达到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目的.

(5)培养学习兴趣

4.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四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要着眼于基础知识部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和训练,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般应用。要严把基础关,就要认真研读课本,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和每一幅图,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当然,打好基础并不是对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记忆。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系统地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弄清楚高中物理各个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总之,基础知识是本,是解题的依据,否则,高三物理复习将寸步难行。

2.加强练习,实现物理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同学们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之外,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准确的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课后典型习题都做一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在习题中使用的,掌握基本的情境分析能力和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过程。因此,通过多解题,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通过题意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如何分析并提炼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过程、情境、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定理、定律解答。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一定需要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这一点对于解决复杂情境物理过程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为了尽量减少错误,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画图,把题目告诉我们的物理量分别代入情境中,建立基本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题目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经构建的过程进行联系,寻找规律,思考相关的物理基础表达式,最后列出式子进行求解。适当的做题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做题,实现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

3.不懂就问,不给知识盲点留下任何存在的空间。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你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在你研读教材的时候,对于出现的任何一句你无法理解的表述,你都应该把它圈出来作为问题向老师问清楚。在你做练习做错了时候,而且实在是百思不得解的情况下,你也应该把试题圈好拿去问老师。学习需要一种专研精神,不懂就问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它会带动你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问老师,你最后成功解决了自己的理解误区或盲点,这可以算作上是一种小小的成功,它会提高你对物理的进一步的理解,更会给你带来学习物理的信心。当然,学无止境,在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之后,你应该朝着更高的方向进发,多去做做难一点综合一些的试题,就是这样,做着问,问着做,一步一步下来,相信你的物理肯定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不要觉得问问题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要害羞,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把问题搞定。老师都很欢迎学生们来问问题,更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的理解好物理知识。所以,来吧,问吧。

4.全盘计划,告别涣散告别慵懒告别茫然告别失望。

5.如何搞好高三物理一轮 篇五

一、学情分析与阶段目标

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学习也刻苦努力,但物理就是学不好,这部分同学显然没有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物理。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实物”上升到“模型”,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一定的物理过程对应一定的分析。如在解题时,必须找出各种物理状态及其对应的物理量、临界状态及纽带作用的因素,分析关系,再解决问题。故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是凝结在物理知识后面的灵魂。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表达,本来就是一个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如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物理方法的具本应用。只有逐步掌握思维和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学好物理。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基础的不足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去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有好坏之分。比如,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上机械重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才能举一反三。又如,有很多同学认为预复习是浪费时间,调查发现43%的同学仅凭兴致偶尔预习一下,至于课后,很多人认为作业就是复习。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同学自觉在上课记笔记,老师强调则偶尔动一下笔。物理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物理思维,掌握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而物理思维和方法等,又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隐藏在物理知识后面的,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勤思考;老师要注意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边审题边画草图的习惯。

二、复习策略

1.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物理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基本功应包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要做好这些,教师首先就要持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物理过程的条理性剖析能力,注意重在方法引导。把做习题的目的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对方法的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对学生做过的每一道习题,最后都应归结到: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运用了什么样的物理思维方法。即注重还原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本来面目。

3.重视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

4.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学内容自我总结,不断提高。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潜化原有的认识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而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选做的例题或作业不宜太难,以免丧失信心;对自己想当然的错误经验要想方设法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要从生活实际中积累正确的分析物理的方法,从较低层次开始,经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使知识扩展和加深,这样能力也得到提高。其次要树立信心。物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知识来培养思维和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物理学习过程,需要从分析单一的物理过程转向会分析复杂的过程,要将研究实实在在的物体转变为特定的物理情景中物理模型。这是复杂的过程,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知难而退,应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任何深渊的题目,都可以

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模型,都可用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步一步解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心平气和一步步分析,就一定能接近并达到最后结果。有了信心,学习才有动力,坚定信心,学习才能成功。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重规律、轻概念”是学物理的通病。不少同学认为概念是名词解释,学习概念就是背下定义,理解也仅留在字面上。他们常常忽视了概念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基石作用,忽视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通过概念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其实,物理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之后概括和抽象得出的。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结合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用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数学逻辑表达出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故物理概念既是构建知识的基础,又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更是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概念不清。概念掌握不好,就无法根据题意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2.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学习物理,练习宜精不在多,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和运用。学生不仅要知道有哪些方法,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首先,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龙去脉,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各物理量意义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其次,遇到物理问题,一定要先读懂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然后再根据所遵守物理规律进行处理。下面为一个分析物理问题的大致思路:在上面过程的处理方法中,学生对实物模型和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是关键的,为正确选择规律指明方向。

3.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学习高中物理一定要根据直观形象的物理情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注意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实验直观、形象,体现物理规律,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是激发、启迪思维的良好载体。学生要认真做学生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直观教学受生活常识、思维定势影响,会干扰学生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思维障碍。因此,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力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对比,理解知识本质,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分析对比过程中体验、感悟并抽象概括。

4.养成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定性定量的分析;既有作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又有数字语言,还有插图、照片和图象构成的图象语言。正是由于教材的特殊性,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以说,高中物理的所有问题,包括高考、竞赛,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相似的借鉴。阅读教材,不仅要看结论,还要看推导过程;不仅看例题解法,还要看解题提示和题后小结及拓展与延伸。方法上,可预习看;可先练后看,以练促看;可看、讲、练结合;可先听后看,减少、扫除看的障碍;可先议后看,提高兴致和效率。5.养成有效参与教学探讨的习惯:物理学习过程是充满问题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讲而听、读而记、做而看的被动局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参与一系列物理活动,在参与物理问题探究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下,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咀嚼,彻底剖析物理知识。只有这样的参与,亲自经历,尽情感受物理课的浓浓的探索味,这将在学生的脑海中

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也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很多同学反映,参与学习过程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议,对知识和方法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也有助于培养终生探索的习惯和乐趣。

6.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学习物理离不开解题。学生在解题中,碰到一道题,往往靠生活印象的直观去作答,首先想到的是这道题我是否做过,和我平时解的哪道题一样,也不管题有没有变,从而造成错误。就其原因,还是缺乏练习后的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抽象和概括。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反思学习,并积极创造反思条件,自觉反思。但是,目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反思学习这一环节比较薄弱。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容量,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也很少自觉地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其它心理能力的发展。由于物理很多内容的抽象性和物理学习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把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为善于反思,是学生物理学习的燃眉之急。

四、具体安排

时间

2013.4(23------30)

2013.5(1-----6)

2013.5(7------14)

2013.5(15-----22)

2013.5(23-----30)

2013.6(1------5)

2013.6(6-----13)

2013.6(14---24)2013.7(9-----13)

内容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1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4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 第5讲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2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实验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6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专题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备考复习及期末考试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备注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10节 3节

2013.7(13------17)

2013.7(18------22)

2013.7(23------27)

2013.8(10----14)2013.8(15------19)

2013.8(20------24)

2013.8(25------29)2013.9(1----9)2013.9(10------17)

2013.9(18------25)

2013.9(26------30)2013.10(1-------3)2013.10(4------11)

2013.10(12------19)

2013.10(20------27)

2013.10(28------30)2013.11(1------4)2013.11(5------12)

2013.11(13-----20)

2013.11(21----24)2013.11(25------28)2013.11(29------30)

第8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9讲 抛体运动 第10讲 圆周运动

第11讲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第1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13讲 功 功率 第14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15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6讲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5 力学实验专题 备考复习及高三起点考试

第17讲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第18讲 电场的力的性质 第19讲 电场的能的性质 第20讲 电容器 电容

专题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21讲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第2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7 多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1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7 电学实验专题

第23讲 磁场的描述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24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25讲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8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及复合场中运动 第26讲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第27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涡流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28讲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和电路问题 专题9 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3节 3节 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 6节3节3节

2013.12(1------7)

2013.12(8------15)2013.12(16------30)2014.1(1------14)

第29讲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 第30讲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第十一单元动 量 第十二单元原子物理

6.如何搞好高三物理一轮 篇六

关键词:第一轮复习;先学后教;学案;课堂;错题重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70-03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各考点进行全面复习、系统归纳,力争做到突出重点、解决盲点、帮助学生构建树状知识网络图,如此大容量的复习时间有限,而学生上课后掌握缓慢的现状却需要大量时间,两者之间矛盾尖锐。知识点一多,进程一快,学生普遍出现“蜻蜓点水”,“囫囵吞枣”的现象,达不到复习该有的效果。物理学科成绩的提升见效缓慢,多次努力无果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学生将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其他学科。在学生时间和精力都竞争激烈的高三复习中,根据如今的复习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拿出办法,指导学生找到一条符合物理特色的复习之路。

一、编写学案,准备学生“先学”的素材。

对于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来说,根据考点编写适合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重点的学案,无疑是实现学生“先学”的关键。笼统来说,编写学案也就是参照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师先把该考点近年的高考真题和精选模拟题整理一遍,研究编制一份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设计分层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通过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案应该提前一天下发,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回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标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当天做,当天交,教师全部批阅后掌握学生知识的遗忘点与盲点。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找到典型、有针对性的内容是编写学案的关键点。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习惯的影响,老师总喜欢将预习作业设置成几道习题。而对于这样的预习,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我们原先在平抛运动复习时的学案预习作业设计如下:

1、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下落过程中的某一秒内,物体运动方向由与水平方向成30°变为与水平方向成45°角,求:①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多大?②这一秒前物体已运动了多长时间?

2、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自倾角为 的斜坡顶端被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作用且斜坡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小球需经过多长时间落到斜坡上?落地点到斜坡顶端的距离是多大?

(2)小球被抛出多久距离斜坡最远?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a,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A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水平射入,恰好从下方顶点Q离开斜面,求入射初速度。

我们试图用这三个例题让学生回顾平抛运动的规律和解题方法,并类推至类平抛运动的求解方式,达到提升的目的。而事实却是学生在拿到学案时并没有去翻书查资料,只是用自己那些模糊的记忆或者说是错误的记忆将题目做了一遍,在这一题时就没有回忆分解的方法求解。这样后面的题目根本无从下手。因而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上课的时候复习效果很差。所以我们讨论,要降低预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困难的学生要慢慢引导,最后将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辅以一道较简单的例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简单地回顾了知识点,做到上课听得懂,提前知道学习要点:

1、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_______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_________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 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

(1)研究方法: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即水平方向的________________和竖直方向的_______________。

(2)基本规律:(从抛出点开始计时)

①平抛物体的位移:

x= y=

S= =

tanθ= =

②平抛物体的速度:

Vx= Vy=

Vt=

tanα= =

例、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为20 m/s,物体运动3s后,求:

①物体的末速度?②物体运动的位移?③位移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而速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求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抓住课堂,实现教师“后教”的价值。

课堂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师“后教”价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对学生学案的批改,发现学生的知识的遗忘点与盲点,准备好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对主要知识点通过条件变化的变式、情景变换的变式,对有些关键知识点加深难度,准备好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补充例题,课堂上加以强化和落实。

复习课的教学容量大、内容多、有难度,讲解过程需要体现层次性和提升感,注重讲解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但“遵规”不是“守规”,不应唯教案施教,而该根据课堂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学案批改情况的反馈,老师上课时所讲解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增减,讲解的形式也是因人而异。

我们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复习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预习题:

例、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从学案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到位,于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随堂练习:

【对应练习】如图所示, 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2。0 m。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 m处,以初速度 0=4 m/s沿斜面运动,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求: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运动多少路程?(g=10 m/s2)

经过课堂训练和讲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意识到其中的相似之处即阻力做功的特点,所以在此基础上,我又举了两个例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补充1、空中有一质量为的m小球,从H高处下落,撞在地面上,碰撞过程中无能量损失,直到小球处于稳定状态,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求整个过程中,阻力做的功。

2、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 kg。在倾角为 =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 0=3 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 m。当物体到达B 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 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 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更容易把握知识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但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可能照顾到所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删。

三、错题重组,巩固“先学后教”的效果。

学生一轮复习阶段最大的问题在于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课堂教学不算是效率低下,而是效率不能持久。也不是学生不学,而是学生焦躁的心理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知识表层,或者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那么,错题重组,也许能成为突破这一阻碍的利器。

如图所示,我们将出现错误的习题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示,让大家来分析同学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将老师讲解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及时加以订正。从学生自身的预习发现问题?——老师第一次批改了解问题——课堂分析讲解问题——课后订正反馈解决问题等几个步骤,让学生踏实做好每一步。每一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书写,完成学习任务。像这样的批改实录我们通过图片的形式得到保存和归类,加以合理的综合和讲评,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白解题中的关键,通过类比感悟,掌握规律和联系。而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中,学生的思维乃至几乎是全班同学的思维,全部被调动起来,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深度开放的状态,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三后,无论从自身要求还是老师要求,都会建立一本错题集,用以巩固、反思。而作为老师,对于整理和反思,我们有学生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有眼光分辨错误的典型性,有时间进行相似错误的比较,有能力知道错误形成的原因,也比学生更明白解决这样错误带来的报答。所以,从老师层面将学生的典型错题有计划的保存和整理,并适当地拓展和变化,重新组卷测试,可以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也可以检验学生平时问题所在,更可对照自身教学的薄弱环节,有效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巩固“先学后教”的效果,达到双赢。

【错题】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从A处传送到B处的时间

(4)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动速率。

这是我们保存整理的学生错题之一,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传送带的运动情况缺乏正确认识和细致分析,对传送带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判断失误,导致对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因而对运动状态的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混乱。为检测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最新掌握情况,我们在原题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设计了以下针对性试题:

【拓展1】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其以4 m/s的速度向上运行,在传送带的底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0。8,AB间(B为顶端)长度为25 m。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对地球)。

(2)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g=10 m/s2)

【拓展2】如图3-6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以速度v=10m/s匀速运行着。现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上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μ=0。5,A、B间距离s=16m,则当皮带轮处于下列两情况时,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分别为多少?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轮子顺时针方向转动;

2、轮子逆时针方向转动;

上一篇:元旦文体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机动车科目二考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