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2024-10-14

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精选8篇)

1.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命脉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各界人士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钱学森说到“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而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加强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要进步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该具有个性和自主性的人,只有实现了人的独创性和自由发展,人才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使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自主性有利于人全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源泉。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可见,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水平,呼唤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自主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自主性意识的觉醒,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的参与自身的发展,以达到他们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中国的家长很少能做到把未成年的孩子当作完全平等的人来看待。家长总是无条件地支配孩子的行动,按照自己的而不是孩子的意愿设计儿童的活动。因而到了大学阶段,该要进行自我做主和创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决策能力,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弄不清白己究竟需要什么,该追求什么。没有了自己的选择,没有了自主性,又如何谈得上创造性。

2、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发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许多大学生对形势认识不清,看问题不全面,甚至形成片面追求自身功利的观念。

3、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传统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同时历经各个不同时期的不断改革和丰富,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针对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为更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差,学习被动的具体情况,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多运用讨论法,学习上也可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习的中心。

2.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他说的也就是不能压抑和扼杀学生的个性。3.变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突出自主性

正面教育要善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许多方面,脱离了社会现实和青年学生思想的实际,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向靠近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向转变,青年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教育正是适应了这种变革的趋势,抓住了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的特点,在现实的层面展开引导教育。大胆放手启发自律。大学生已具有了独立的要求和思想意识,行政命令方式或一包到底的做法不仅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高明的教育应该是大胆放手、宏观指导、启发自律,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和必要的方面给以原则性指导,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性意识。对学生要爱护尊重,严格要求。大学生自尊心强,迫切需要别人尊重自己,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要居高临下,总是对他们发号施令,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要严格要求他们,具体做法上要多鼓励少指责,这样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促进其自主性的完善。

2.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二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 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 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 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 知识结构越合理, 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 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 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 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 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 不断地吸收新知识, 扩展教育视野, 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 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 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 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 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 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付诸实践, 并能及时反馈信息, 检验研究成果;最后, 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 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 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创新的过程, 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 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 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 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规划, 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 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 充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 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 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 积极尝试新的方法, 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照本宣科。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 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 然后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 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 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 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 设计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 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 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 即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 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 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如何创造性地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 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 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 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 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 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 通过创新问题情境,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 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 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定教学内容、方法, 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消失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能产生出创新的激情,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质疑, 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宽容和开放的心态, 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 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 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 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 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 使其更科学、更全面,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 如“做的不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总之, 实施教育创新, 需要教师多角度, 多层次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了, 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佘文森, 等.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俊三.教育原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欧小松, 等.创新教育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德, 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3.浅谈如何提高播音主持的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新

一、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运营体制、管理体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整个系统进行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所采取的开发手段。单独针对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必然要求它在继承、借鉴原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展创新。这所有的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整体创作空间发生变化。

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两个要点

(一)理论创新

我们国家的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可以说刚刚走过的是启蒙初创阶段,现在所有的理论建树,比起其它学科来说,尚显稚嫩,并且现在的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理论上存在的种种空白,瞬息万变的新情态、新趋势和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思路,都在召唤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细心剖析,并去需要对此给予概念性的表述和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必须发挥集体的整合优势,去共同主攻这些重点课题,使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有更新的突破。

(二)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是和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密切地关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变化带给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广播电视产业既有文化属性,也有市场属性,同时还着不容忽视的技术属性。这些属性需要我们去灵活运用各类高新技术去创造才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提高发展创新的能力。

三、播音主持创新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创新与导向

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式有着不同的新闻媒体为其服务和宣传,这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其指定政治目的和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这是广播电视传媒工作所特有的属性。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理所当然的是群众的口舌,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和观念。同样,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新闻传播媒介有自己的原则,但是他们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统治者的利用,是政党和大资本家的利用代表者。他们所说的利益代表和我们无产阶级代表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的利益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代表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却代表的是少部分的资产阶级。这种口舌的代表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样播音主持工作也一样。

(二)创新与继承

在播音艺术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工作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进程,是一代代的播音艺术工作人员相互继承共同发展的。后代的艺术总是体现前代的成果。播音艺术在继承的过程当中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继承了老一辈播音主持人员在播音工作当中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式方法,使我们在以后的播音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和发展。很难说,一个没有学习,不继承前辈经验、不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人是如何发展的。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沈力、赵忠祥等,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齐越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用生命播音的创作精神;夏青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铿镪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大国的气度;沈力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亲和力、信任感;赵忠祥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语言功力、文化内涵等,都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和继承。当然,经验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来说并不是什么万能的工具,经验有时候有落后和不对的地方,有时候成为创新的累赘,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的经验,认清楚自己本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吸取自身优势并不断的发扬广大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用创新这一工具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四、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变化中求得更好发展

在本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主持的样态特征,正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既为我们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由此可见,我们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实践中,创新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新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新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听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游锦红,把握时代感播出新鲜感——论基层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J].东南传播,2007(5)

[2] 华音,谈播音创作的时代感[J].理论观察,2011(3)

[3] 王华伟,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 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

4.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四

素养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采取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那何为技术素养呢?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完整的技术知识结构,熟练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技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前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拿两款不同的手机走进教室,让学生们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一下把学生情绪带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视频导入

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几个有关技术发明的故事”视频,同学们很认真地看,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进而归纳总结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就是要一门培养高中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如果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就会显得空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毕竟是一门技术类课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都要有所应用,然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更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培养和练习的力度。

例如在安装双联开关、单相电度表接线时,学生对照电路图安装完,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故障。这时我就帮助引导他们从电路原理、元件安装、调试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哪些原因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故障,又有哪些原因会产生那种现象的故障。而在这些原因中有可能是电器类故障,也有可能是机械类故障,有些故障甚至可以用数学、物理的知识来分析。注意筛选,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的各方面知识得到了贯穿,让他们觉得以前孤立单一的学科知识块其实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知感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要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变成灵活的知识,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变成无限的探索时间,把平淡无奇的知识变成探索奥秘的翅膀。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鼓励多想象、探索、营造出一种民主、活跃、热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建构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劲射勇气,有限地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太强,不善于沟通交流这个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采用分组的形式,5、6人一组。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分工、研究等形式加强组员之间彼此的沟通、交流、合作。在活动时间完成后,各组通过项目作品介绍,交流表现,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使学生养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善于聆听他人意见的合作品质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5.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五

为适应农业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当前合格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又不受重视的状况,需要探索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方法,多种措施并举,造就出一批受社会和学生欢迎的实习指导教师。

1新形势对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客观要求

11专业基础扎实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教学的第1个明显特点是其综合性。它不再是讲台上的单科章节教学,单纯,简练,中心突出。这类实习教学全是联系广泛的综合题,内容的广泛性,问题的突发性,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具有深厚的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做到基本理论会阐述,突发问题会分析,新技术会接受,指能指在点子上,导能导出道道来,简单明白,几个字,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抓住关键,解决问题。

12操作技能熟练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教学的第2个重要特征是其实践性,实际操作已上升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在动物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治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正确动作会示范,错误操作能判断,动作娴熟,动作要领会深刻,讲解透彻,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社交能力较强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教学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社会性。教学场所从讲台移到了实验室、饲养场、兽医院,从学校迁至场、站、农村等社会环境,教学活动不再是只有老师和学生参与。

14心理素质良好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凡事要宽以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培养必不可少的业余爱好,逐渐塑造幽默乐天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深受群众和学生的欢迎,才能很好地完成实习指导任务。

2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现状分析

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是职业学校特有的岗位,是专门从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专任教师。其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其工作场地大都设在实验室、饲养场、兽医院和农村,大多现场进行讲授、示范、指导。其工作时间是按班次开课的,一般是半天至一天,有时还临时安排。其工作方式讲究在实际操练过程中穿插相应内容,讲和做融通,并且要做到精讲精练。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本专业实习指导老师现状不容乐观。

21作用被淡化

多数农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导致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人数极少,实训教学开课率不足。甚至有些学校的实训课事实上是以现场观摩课或实验课的方式出现,仅做到老师是演员,学生成观众,难以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真正作用。

22人员情况复杂

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一般有三种情况:

221由农业推广部门职工转型的老教师,这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水平高;但学历普遍偏低,知识内容老化、教学方式不够新颖。

222由本校学生留任的实习指导教师。这部分教师,有激情,敢于创新;但缺乏经验和积累,教育教学能力较弱。

223后勤社会化后,有一部分由工勤岗位转入的职工,这部分职工知识有待积累,技能有待提高,责任心有待加强。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23大多积极性不高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六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要想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一定要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现状。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创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创造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制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增值服务,鼓励发展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必须在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的同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收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

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经济发展构成日益严峻和紧迫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四、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鼓励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尊重人,依靠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而宏大的人才基础。

二、必须完善鼓励和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着力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倡导和树立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创造新的知识、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和技术发明。鼓励竞争,促进合作,宽容失败。尊重和鼓励好奇心、创造性。崇尚理性质疑,尊重学术自由,创造科学民主、和谐合作的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传统束缚,不受利益干扰,坚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接受实践、同行、市场和历史的检验。鼓励知识、技术的传播和转化,鼓励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队伍。

四、必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7.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七

一、营造创新氛围, 鼓励学生尝试

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思考的机会, 让他们驰骋想象, 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尝试, 教师则始终处于“导”的位置, 学生哪怕是有一些误差, 也是可取的, 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 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拓宽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着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 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 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 分钟, 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 则用1.5 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 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 他用多长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 觉得很难思考, 一时束手无策。此时, 学生是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心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的关键处加以指导, 启发学生去探索,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类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 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 学生就跃跃欲试, 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得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 我们把此人从上到下的运动类比作逆水行舟, 并根据从上到下用7.5 分钟, 求出自动扶梯与人的速度差为电梯长度的17.5;反之成顺水而行, 求出速度和为11.5。

8.浅谈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八

关键词: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管理是通过管人类去做事,人类的思想和心理是复杂的,所以管理必定是复杂的。因此,管理不仅要讲求科学和原则,更要注重探索与创新。只有用创新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不同环境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目标、重视制度建设、改革管理体制。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在管理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类的需要和尊重人类的个性,营造团队精神和管理的主、客体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采用激励被管理者进行创新的机制,来调动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类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用“以人为本”的本位化管理方法,使被管理者明确管理目标并能积极的参与到管理之中,不断创造价值。总之,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人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不断探索创新,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下功夫,最终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1.1 全局掌控,综合管理

全面系统的管理作为管理部门的主体,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与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优与劣。高度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表现。

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人类的管理也就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高瞻远瞩。审视不同层面、方方面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集大家的智慧与才干,综合协调和解决各类问题,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刚性的程序性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起到严肃纪律的作用。自然的人文关怀,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塑造,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表现出了热情、祥和的共事气氛。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综合性地各项工作,形成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

1.2 以人为本,先进管理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受到优秀事物的熏陶和感染,人们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建立服务型的理念。要遵循办事依法,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克服做事情的推诿的作风。

发展的全球化要求管理方法与世界接轨。我国虽然国体和政体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别,管理方式方法也有许多不同,在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时代,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管理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科学创新,使我国的管理尽快地与国际上的先进管理接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客观要求。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管理方法正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速度发展,它正为生活各方面带来高的效率和质量。

2.管理制度的创新

2.1 制度约束,健康管理

树立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提出主张和目标,制定奖励和惩罚政策。任何一个制度和政策设计的终极目标都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激活各种要素,关注制度的效益,突出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资源。明晰的制度可以使大家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可充分提高大家的自觉行动性,从而也体现出了管理的公平性。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管理者的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一个团队的发展质量和前景。

管理方法是管理能力的支撑,管理能力是管理方法的根本体现。作为管理的领导者掌管大局,通过整合资源把控整个团队的发展方向,给予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一系列公平、公正的制度建设,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地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以目标为中心,以时间为节点,强调结果,注重过程,使大家清楚自己工作重心和完成的效果。通过制度管理,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2 人性评估,科学管理

科学地对工作进行评估有助于强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增强改进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管哪类考核评估,都要把经常性检查与阶段性评估结合起来,把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及时总结和整改。

以教师评估工作进行说明。一个理想的教师科学评估制度,就是为了使教师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满足,感到教学是美好的,始终保持着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评估应该遵循愉快的原则,增强教师考核透明度、融合关系,以学生作为评估的核心,将学生的状况作为教师评估的目的,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合理化与制度化,以有力地推动学校的各类事项的发展。

3.管理方式的创新

3.1 权责统一,高效管理

日新月异的经济体制给传统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管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管理对象素质的提高,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管理的对象不仅智慧、还很懂得维权。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成了现代人衡量自己价值是否被社会认可和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准。

3.2 互动沟通,统筹管理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更加主动地进行统筹管理。定期将本部门发展的热点、难点公之于众,及时地与大家进行信息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集中起来形成共识。让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在管理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对象为管理的参与者,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管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从而自觉地配合管理。这样一种相互交流、互动式的方法,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提高了管理能力。

3.3 平台搭建,方便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通过办公无纸化降低了办公成本,通过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到来,信息的采集、获取、传输、存储技术越来越成熟,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全局优化管理提供了方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擴大信息来源,可以采用经常浏览相关部门网页、电话沟通、邮件定制、短信定制等手段来尽快、尽早地得到上级的最新精神、通知等,并以最快的方式传达给被管理者,以便给被管理者更充裕的时间去整理、思考、准备和处理相关事宜。

3.4 定期培训,系统管理

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效。例如,通过对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培训,要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不但了解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知识,还能在管理工作中主动协助科研人员进行维权工作。又如,对学校有关制度的培训,可邀请有关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作报告或专题讲座,使得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对学校的规定有所了解,在管理工作中能事事按规章制度办,避免出错。再如,通过对档案学的培训,使得管理人员对档案学的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在整理研究资料和归档时更科学、更规范。

3.5 形成意识,创新管理

现代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把这种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职工作中。以高校为例,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才,科研人员的终极目标就是创新,只有具备管理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才能适应创新的需要,才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融为一体。因此,要注意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转变管理理

念,改变不动脑、不思考,盲目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简单工作方法,实现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科学化、系统化。其次,管理机制要创新,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最后,管理方法要创新,要用全新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 管理现象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定量分析的一大障碍是管理现象的不完全可观测性。而心理学、行为科学、组织和管理理论为管理测量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新的信息技术和测量技术为管理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就,进一步形成对管理现象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是今后管理科学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4.2 质的研究方法与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将更紧密地结合

质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本学科从国外社会学领域借鉴来的比较成熟和严谨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如扎根理论、深度访谈、案例和多案例研究等在本学科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并且研究形式越来越国际化、规范化,成果质量在提高。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应用。正确、规范和严肃地使用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为管理科学学科提供質量更高的新概念、新范式、新理论框架和新假定,对管理科学扩大研究领域和深度研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4.3 学科交叉与融合将更加广泛

管理科学发展趋势及其与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互相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管理科学的渗透会愈加显著。

4.4 模型将更加追求实证化和实用化

以管理博弈为例,目前许多管理研究中的博弈模型还比较符号化、抽象化,对现实的简化处理较多。今后的趋势,一是加强博弈模型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二是增加博弈模型的定量化和实际应用。

4.5 智能化的模型和技术将得到更大发展,并向实际应用迈进

在智能模型方面,多智能体模型较好地体现了组织和管理的多元性、多目标性和交互关系,是很有潜力的管理方法论,但目前该方法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智能技术和算法方面,由于人类所积累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激增,深度信息分析和知识发现单靠人脑已经不够了,信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挖掘显得越发重要。因此,如何赋予计算机更加“聪明”的技术,以帮助人类进行知识发现和深度加工应该是信息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内外都已有不少研究成果,要加以发现、引进与应用。最近又发现一种处理大量数据的新技术一一索菲系统,它是一种动态决策创新系统,运用数据处理技术与融合智能认知等多种科学知识,对组织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据以进行协同决策,进而提高绩效的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决策工具,类似这一类工具在提高管理科学上将能起较大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认清当前民族复兴的大局需要、管理科学研究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紧紧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创新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京文.谈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化,2013,3(1):68-71.

[2] 黄顺基.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4.

[3] 常胜涛.地方院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定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112-113.

[4] 邹山立,杨西龙.关于做好高校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增刊):4-5.

[5] 唐淼.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5-127.

[6] 刘德成.浅谈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及其档案工作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93-94.

上一篇:亲子活动的方案设计下一篇:总帐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