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8-09

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8篇)

1.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生态农业高新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分

析报告(总稿)

总体思路:

通过对场地现状分析,以营造乡野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为规划目标,将场地划分为科技示范园区、农事体验园、花艺游赏园区、果蔬采摘园区四个园区。结合每个区的主题,在区域内布置安排景点,建设休闲娱乐、风景游览、观光采摘、会议度假、品种展示、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薪技术和生态观光庄园。

一、项目背景

该项目是以农业观光基地并充分集合当前生态养殖基地,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运行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辅以旅游设施和服务,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将农业的生产、生态与生活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片富有田园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观光园。

二、规划范围

本农业示范园区位于镇,规划占地面积亩。基地三面环山,行程天然屏障,植被丰富,小气候环境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从丘陵到天地,再到村庄,呈现三级梯度式变化。基地被连绵的山丘自然划分为几个 地块。

三、规划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创造园区安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风格,正确开发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作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参与性原则

应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展一系列的可参与性的游赏活动,吸引游客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游客更多层面地体验农村生活,欣赏农业景观,使游客陶醉于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3.3文化性原则

深入挖掘本地地方文化塑造农业观光园独特的文化内涵,并阐释原始农业文明、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的不同内涵,在旅游规划中发掘和培育农业观光园的文化意义,提升其文化价值。

四、战略定位

本园区以现代农业为依托,以“生态农业、健康绿色”为经营特点,以现代科技、农业观光为特色,突出展示现代农业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经济果林、风景林、生态休闲等特色,建设休闲娱乐、风景游览、观光采摘、会议度假、品种展示、农业生产、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 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生态农业现代园。

五、规划理念

割据现状,规划理念是回归自然,即游人的心理历程:融入自然——品味自然——回归自然——生态自然。

回味60年代到80年代小时候农村生活的特性,回味这年代中生

活的生态,自然与童真。

利用植物、动物造景,生产为辅,充分体现现代农业之本源。旨在营造这样的氛围:即游人穿行于各种农业元素之间,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业文化、感受农业文明,在此过程中返璞归真,获得游览乐趣。可以说,我们在做这样一种尝试,即以园中的植物、动物为本,因地制宜,同时营造各种景观使游人融入其中,与自然和谐共生。游人在园中是游客,更是自然中的一员,既是参与体验者,又是主导这一切的“主人”。我们希望提供休闲度假服务的同时,也能成为游人心灵的家园,回归人性的淳朴自然的场所。

六、总体布局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机械生产再到科技经营的漫长过程,规划方案的总体格局以农业发展为时间轴,将基地分为:科技示范园区、农事体验园区、花艺游赏园区、果蔬采摘园区四个园区。

1、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开发、科技研究、科普教育;

2、农事体验园区:餐饮度假、专家公寓会所、认养种植基地、陶艺参与;

3、花艺游赏园区:林木观赏、花卉欣赏、花艺游乐、花房休

闲;

4、果蔬采摘园区:四季鲜果采摘、林地狩猎、观光垂钓。

七、规划构想

7.1科技示范园区

1、引种驯化(种子资源驯化)

2、特色蔬菜瓜果(精品花果茶种植)

3、组织培养(种苗培养)

4、种苗生产(种苗生产)

5、科技中心(科研中心)

6、科普教育中心(农耕工具展示展览教育科普中心)

7.2农事体验园区

1、农韵悠歌(核心区域主干道,叠层错落)

2、平湖塔影(主干道周边的观光小道,以葡萄架,猕猴桃)

3、悠谷酒店(会议、专家楼公寓,会所)

4、悠谷花溪(利用错落的田地,营造花卉景观)

5、竹篱生风(隔离出小块的耕作区域,供认养种植)

6、精耕细作(酒坊制作,陶吧演绎)

7.3花艺游赏园区

1、清风碧水(人工荷塘)

2、七彩花田(根据四季不同,种植不同花草,景色层次)

3、绿谷翠溪(叠层错落,溪水潺潺)

4、获影浮动(观赏鱼)

5、芳香花园(独立的阳光花房,私密)

6、绿荫林苑(林下小憩,苗木培育)

7.4果蔬采摘园区

1、仙踪之旅(观赏花果)

2、蟠桃之约(采摘)

3、守株待兔(狩猎)

4、鱼跃龙门(垂钓)

5、烟熏火燎(烧烤)

6、满载而归(礼品)

2.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循环经济标准化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对象和重点环节,即通过采用标准化手段,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将循环经济建设推向深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构建既是循环经济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工作,又是标准化的地基建设工作。其中,标准体系的结构为标准体系规划提供了方法的支持,为标准项目的放置提供了“盒子”;标准体系的虚实标准数量结构为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虽然全国各地根据实际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远景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推进层次上,缺乏相应的标准,是目前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主要障碍。

化学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国内拥有大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管理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化学工业是重化工业之一,属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如何将重化工集聚区和化工园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推向深入,是一个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随着循环经济工作全面推进,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和机构,正制定其行业的循环经济标准,但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容易造成在工业园区内不同标准之间的相互冲突,引起标准的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根据循环经济的内在规律对园区内所有标准进行系统的跟踪研究和评估,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特征及其内在关联关系的完整的标准体系,对于持续全面推进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是基础性和统领性工作,对于指导循环经济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中,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方向,深入分析在不同层次上的循环经济标准需求。关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研究,从理论上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主要形成以下3方面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一是采用生命周期方法,分设计、资源开采、生产和服务、流通及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处置等6个阶段,针对节水、节能、节材、综合利用等领域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二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为原则,按照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等3个层次构建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框架;三是按照企业层面的小循环模式、产业园区层面的中循环模式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模式等循环经济的实施模式构建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

从实践层面来看,自2007年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河南省鹤壁市、甘肃省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省市建立了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其中,河南省鹤壁市已初步形成煤电、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链为主的循环经济框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标准体系的构建基于生产企业资源能源使用实际,把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分为原材料标准、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标准、环境和能耗标准4个子体系,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但未能突出标准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甘肃省针对节水、节能、节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立了包括工业、农业、社会3个子体系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分阶段制定和修订循环型工业子体系中的地方标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2010年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结构图如图3所示),指导企业以标准化为手段加快节能减排进程,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由于企业层面小循环和工业园区层面上的中循环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着重点不同,企业推进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的实践为主,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应依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特征,园区内产业关联,企业内部循环与产业间循环链条清晰、协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甘肃省和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构建的地方标准体系,未能体现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未全面体现生态园区中企业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关系及企业间的共生和耦合,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3 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3.1 化学工业园区特点

化工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相应资源、能源的消耗量较大,要求化工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网,资源实现综合利用。通过应用化工系统工程的方法,优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使之高度集成,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副产品的产业共生链网,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原材料等的最优化利用。因此,化学工业园区成为循环经济理论通往实践的良好试验平台。发达国家受法律和国民意愿的影响,借助产业升级,依托化工产业的龙头翘楚企业,将传统分散的化工行业集中建设化学工业园。化工园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和建设规划,利用化工产业的升级改造,完善产业链条的结构布局,对资源和产品采用系统的观点统筹规划,向上下游不断延伸,并且成环联网,逐步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向极致,由此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2010年末,我国以化工、石化为其主导产业的各类开发区共有390个,这些园区通称为化工园区。化工园区逐渐成为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3.2 化学工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从项目设计、原料选择、工艺过程、技术进步及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化学工业本身来说,其产品一般是其他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投入到其他生产活动中而难以考察其未来状态,更无法有效回收利用。因而,针对单个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无法应用一般的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循环经济研究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发展模式以推行清洁生产的实践为主。但在化学工业园区内,化工企业聚集,产业链完整,可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采取3R原则,体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分企业层面与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两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2011年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在园区层面上,从规划建设上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拒绝多家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企业的入园申请,项目注重发展、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醋酸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从企业层面上园区积极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原则,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现技术标准的稳步推广,以标准化的手段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园区目前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公用设施、商贸物流、安全健康环保、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绿色化工园区。

3.3 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

建立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是开展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途径。采用模块化理念建立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可以在园区层面抽取共性之处建立体系,体现化学工业的特点,对园区内企业提出一致的要求,同时可以要求企业根据自己产业的特点构建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从而避免工作重复、提高体系构建效率、降低时间成本,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因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发展、增值转换的过程,应根据园区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深入分析所涉及的标准需求,重点是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特点,构建的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图如图4所示,从项目规划、设计、原料选择、产业链工艺选择和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模块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从模块

设计上充分体现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抓住园区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为园区项目设计、规划提供标准化支持,其次标准为产业链原料选择、技术工艺选择和改造服务,第三是要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实践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体系的建立充分体现标准在循环经济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为我国化学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乙烯、碳一、氯碱为核心延伸产业链,其中碳一产业链是以甲醇为原料合成一系列醋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工原料(产业链流程图如图5所示)。依据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图和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碳一产业链的特点,构建该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标准子体系表(如图6所示)。该标准体系包括碳一产业链项目规划设计标准、产业链上原材料标准、以甲醇、醋酸及醋酸衍生物为原料和产品的清洁生产标准、环境保护标准、产业链工艺和技术改造标准模块,充分体现了技术标准在清洁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园区内企业间的共生和耦合,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从源头即产业链项目规划设计上体现3R原则,充分发挥园区在发展绿色化工中的载体作用。

4 结语

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标准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化学工业园区是化工行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切实推进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运行,并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持续改进。该标准体系运行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园区及园区内企业规划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

摘要:构建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是发展绿色化工的基础性和统领性工作,对于化工产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化工园区的特点构建化工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并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

关键词:化学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麦绿波.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1,(2):40-43.

[2]付允,林翔,陈亮,刘玫.我国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1,(3):32-36.

[3]王雪.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构建[J].品牌与标准化,2010,(4):56.

[4]刘玫,李爱仙.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初探[J].中国标准化,2008(5):32-36.

[5]河南省鹤壁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表.http://hb.haqi.gov.cn.

[6]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甘政发[2010]22号).

[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结构》的通知(苏质监标函[2010]54号).

3.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发展模式,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坚持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为立足点,构建资源集聚、布局有序、运营高效、产品关联紧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循环型一体化公用工程体系。到2010年,在国内同类化工区中,率先建成生态与循环经济示范区。

新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总体要求,结合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天津市委、市政府确定在滨海新区重点规划建设八个功能区。在八大功能区中,天津滨海化工区凭借资产总量最大、投入产出最多、拉动效应最强等综合优势,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龙头带动作用。2007年7月,天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天津滨海化工区总体发展规划(2006—2015)》,并予以批复。天津临港工业区是滨海化工区重点建设的区域,2007年底被国家正式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一、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基本情况

临港工业区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一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吹填造陆,不占用陆域。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滩涂条件,统一规划石化港区、仓储物流区与石化产业区,实现港口、物流、化工联动发展。依托渤化集团、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工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石化企业,突出石油化工与盐化工、精细化工相结合的特色,以炼油乙烯装置为龙头,上下游互动共建,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学建材、化工新材料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海洋石化基地。

二、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优势条件

1.优越的政策环境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并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环境。

2.坚实的产业基础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已经形成石油天然气开采、炼油、乙烯及聚烯烃、氯碱及盐化工等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与之关联配套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油套管、现代医药、新型材料、化学建材等优势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丰富的自然资源

天津地区自然资源十分可观,渤海湾已探明石油储量达4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300亿立方米,海盐产量达到230万吨。沿海有大片荒地滩涂可以利用,项目建设不占用农田耕地,为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增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4.雄厚的科技力量

天津市现有大专院校37所,国家驻津院所46家,市属科研院所11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3个。同时,天津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万人,石化及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达22万人,为石化工业的发展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三、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走在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要求,围绕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紧跟世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集约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确立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努力探索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发展模式,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坚持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为立足点,构建资源集聚、布局有序、运营高效、产品关联紧密、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和循环型一体化公用工程体系。到2010年,在国内同类化工区中,率先建成生态与循环经济示范区。

(1)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和能量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50条循环经济产品链,实现上中下游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产品有机衔接和资源利用与效益的最大化。

(2)公用工程目标:统一规划一体化公用工程岛,集中建设“水电汽气污”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实现园区内能源、水源的统一供给,梯级使用,降低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

(3)生态环保目标:利用盐碱滩涂荒地,不占用1亩良田。优先使用淡化海水,不增加1吨地表水。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废弃物固体资源化、液体减量化、气体无害化,污水零排放。

2.衡量指标

(1)资源消耗指标:2010年,临港工业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1.02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水耗20吨。

(2)资源综合利用指标:2010年,临港工业区工业废气排放实现减量化、无害化、零污染,工业废气处理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均为100%。工业废水实现资源化、无害化、零排放,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

(3)废弃物排放指标:2010年,临港工业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25万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9万吨/日,二氧化硫排放量0.64万吨/年,COD排放量0.14万吨/年。

3.指标对比

(1)污染物排放和削减基本平衡。2010年,临港工业区通过新建项目,实现行业内以新代老,可以削减原有存量的二氧化硫排放0.789万吨/年、COD排放0.08万吨/年。2010年,临港工业区预测二氧化硫和COD排放增加量为0.64万吨/年和0.14万吨/年。石化行业自身二氧化硫削减量不仅可以满足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放总量需求。COD需要占用少量区域富余的容量,但不会超过区域的允许排放指标。

(2)石化行业亿元资产减排明显。2005年,天津石化及化工行业亿元资产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为25吨/年、7吨/年。2010年,临港工业区亿元资产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为8.6吨/年和4.5吨/年,相当于2005年亿元资产污染物排放量的34.4%和64.3%。

(3)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显著下降。2005年,天津石化及化学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1.29吨标准煤。2010年,临港工业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1.0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年均节能率不低于4.5%。

四、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和区域互供为目标的空间布局体系

按照科学布局、集约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港口优势,港化联动,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向中下游产品延伸,发展海洋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特色产业,码头、仓储和产业区上下游互动共建,建成港化一体化的石化产业基地。

临港工业区一期22平方公里,按照功能划分为4个区域:(1)化工装置区占地14平方公里,包括渤海化工园、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和中石油炼化基地,既各成体系、各具特色,又互供互联、协同发展,实现原料管输共享、公用工程互通、仓储相对聚集、码头航道共建。(2)公用工程区占地2.5平方公里,包括热电联产、海水淡化及制盐、污水处理、空气分离等工程,实现流程衔接最优、物料互供行程最短、管输系统串联循环、集约节约用地。(3)仓储物流区占地3.5平方公里,包括码头仓储和第三方仓储物流两个区域。(4)绿化隔离带占地2平方公里。

通过3~5年时间,逐步淘汰散布于各区县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将优质企业集中搬迁到工业区,按照产业链关系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实现全市化工行业的战略东移和布局优化,形成集约、集聚发展的良性格局。

2.建立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和节能减排,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1)发展石油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产出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发展聚烯烃、聚酯化纤、化工新材料等产品链,形成由原油到成品油、石脑油、烯烃、芳烃、聚烯烃、聚酯化纤、橡胶塑料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发展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石化基础产品和原盐为原料,发展合成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蛋氨酸等产品链。用乙烯氧氯化法替代传统的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实现氯碱石化一体化;用联碱工艺取代氨碱工艺,实现联碱石化一体化,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硫和废渣排放。

(3)发展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石化产品和天然气为原料,发展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涂料、染料等产品链。用现代石油化工改造提升传统化学工业,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无机盐产品,提高节能减排的水平。

(4)发展能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利用石化及关联产业回收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发展能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空分与300万吨LNG能量综合利用,实现冷热能交换,每年可节电24亿度;通过建设20万吨/年硫磺回收项目,实现化工装置含硫尾气的综合治理,二氧化硫总回收率达到99.8%;通过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建设干冰、二氧化碳驱等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量排放;通过回收乙烯焦油生产优质炭黑,回收氢氰酸生产MMA,实现乙烯副产品综合利用。

3.建立以“水电汽气污”多联产项目为核心的公用工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以资源共享、能量互供、节约土地、节能减排为目标,改变传统的企业自成体系,多头建设热、电、空分、仓储、污水处理等高投入、高成本、节约减排缺乏效率的公用工程建设模式,在临港工业区集中建设一体化公用工程岛,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降低公用工程产品综合生产成本。

“水电汽气污”多联产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是临港工业区一体化公用工程岛的核心,是国内第一套真正按一体化、系统化组织的公用工程,在国内外化工园区中属于理念最先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公用产品与化工原料联产联供也是最丰富、最紧密的。据专家对项目建设方案的评估,与单独分建上述公用工程相比,可直接节省投资30%,节约用地40%,降低能耗30%,削减60%的二氧化硫、烟尘和COD排放,总体运行成本下降20%。

这个项目由三个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节点构成:

(1)IGCC热电联产项目

由中国华能集团绿色煤电公司投资,一期建设250MW煤造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机组。该项目是“水电汽气污”多联产公用工程的龙头,是国内首台IGCC示范电站。与常规火电机组相比,IGCC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联产”。煤造气形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为园区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企业提供合成气原料,为原油加氢裂化装置提供氢气,实现IGCC与化工企业的联产联供。二是“高效率”。通过联合循环,IGCC净效率可达到50%以上,而单位发电量煤耗只是常规火电机组的70%。三是“低耗能”。 IGCC电站单位发电量煤耗约为250克/千瓦时,比超临界发电厂低15%左右;单位发电用水量约为同等容量常规火电机组的1/2~1/3。四是“低污染”。煤气经净化,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9.8%以上,排放量只有常规火电机组的十分之一。副产的硫磺可生产硫酸,烟气经处理可生产二氧化碳替代油井注水,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可生产建筑材料,实现全部综合利用。同时,还可延伸为天津市塘沽区海河下游以南的居民区、响锣湾中心商务区、保税区等周边区域提供公共供热服务,替代燃煤采暖锅炉,有效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2)海水淡化和工业制盐项目

由美国GE公司和天津市自来水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包括50万m3 /日海水取水和净化、10万m3/日海水淡化、85万吨/年浓海水工业制盐和化学元素提取等五大系统。该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同步建设并紧密联系,将工业冷却、海水淡化、工业制盐及化学品提取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上游热电联产项目用海水直接冷却,充分利用热电及化工装置余热资源,使冷却海水温度提高8℃以上,直接进入海水淡化装置(10万吨/日规模),通过反渗透工艺生产5万吨/日淡化水。浓海水经高效机械蒸发和结晶装置,可生产高品质精制盐85万吨/年,蒸发母液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品。此过程可同时产生5万吨/日软化水,直接用于锅炉补充水,实现海水梯级使用,“吃干榨净”和“零排放”,节约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淡化效率。蒸发母液还可直接输送给园区企业,用于制取氯气、烧碱和氢气,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紧密结合,具有以下五个好处:一是,充分利用可再生海水资源,解决缺水地区的淡水供应。项目建成后,有效替代淡水资源0.35亿吨/年,利用海水冷却节水0.54亿吨/年。二是,解决浓海水排放和有效利用问题,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三是,通过能量物料互供和梯度利用,每年可节约能源11.4万吨标准煤,有效降低淡化海水和工业制盐成本。四是,可大大节约盐田,提高现有土地存量利用效率。据测算,建设85万吨/年工业制盐项目,可直接节约盐田土地资源128平方公里,相当于置换了天津37%的盐田面积。五是,高纯精制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精制盐产品纯度在99.9%以上,用户可以直接作为原料,替代对原盐的二次提纯和精制过程,降低能耗物耗,避免提纯过程中污染的排放。

(3)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

由新加坡胜科公司牵头建设,包括1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再生水厂和5万吨/日人工湿地工程。临港工业区内企业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给污水处理厂,实现“点对点”式服务。经处理后,一次中水作为工业冷却循环补充水,二次中水作为锅炉补充水,尾水进入人工生态湿地降解,用于生态绿化用水,实现园区污水科学收集、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最终达到污水宏观零排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产生的部分污泥返回IGCC造气炉,经1720度高温将有害物质充分氧化,实现无害化排放。

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节水1650万吨,年污水减排1650万吨,年COD减排16500吨,实现工业区污水零排放。同时,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既可作为围海造地对近岸滩涂的生态补偿,又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4.建立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污染物削减为目标的生态环保控制体系

通过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的环境准入,加大环保投入,从源头进行环保治理,大幅度降低现有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1)通过优化结构,降低排放量。从国际经验看,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产业污染物排放水平,只相当于以原盐、矿物质为原料的传统化学工业的四分之一。临港工业区通过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突出了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产业,突出了用现代石油化工对传统化学工业的改造提升。规划的新建项目有90%属于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石化项目,总体上提升了环保水平,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最低排放。

(2)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降低排放量。临港工业区新建项目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清洁技术、循环装置和环保手段,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减排效果明显,实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例如,天碱搬迁项目,纯碱生产全部用联碱工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现有的0.49万吨/年下降到0.24万吨/年。300万吨/年LNG和空分能量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节电约24亿度,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00吨。

(3)通过集聚发展、上大压小、以新代旧,降低排放量。临港工业区新建项目均属于规模经济项目,上下游集聚对接项目和上新代旧、上新改造老设备等项目。关闭和限制高污染的小化工企业,同时将散布于全市各区的符合规划发展要求的化工企业逐步迁至临港工业区,按上中下游产业链有序建设,形成闭合的循环链,实现企业内部和园区企业之间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集中建设一体化公用工程岛,实施“水电汽气污”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形成区域内水、电、汽、气、污联动运行的系统,将改变过去化工企业自成体系、多头分散建设的模式,大大减少污染源。

五、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保障措施

1.精干的组织机构

设立由天津市领导担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完善的政策法规

由天津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结合加快推进规划实施,统筹研究支持滨海化工区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包括:土地政策、财税政策、海域使用政策等,为循环经济试点提供政策法规支撑。

3.强大的科技支撑

利用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和研发转化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项目研发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

4.良好的金融环境

首先,由市政府投入适当资金作为公用工程等循环经济基础项目的引导资金。鼓励循环经济项目单位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其次,各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企业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给予政策倾斜。第三,对企业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污染防治等循环经济项目,在制定实施重点投资计划时作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安排。

六、天津临港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建议

1.制定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出台《循环经济法》,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资源能源节约的财税政策。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给予财税扶持,对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2.全面实现园区直输供电。建议国家发改委协调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同意临港工业区热电厂对区内企业实行直输供电,尤其是向“水电汽气污”多联产公用工程的关联企业直输供电,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和循环经济企业生产成本。

3.优先审批热电联产项目。建议国家发改委优先核准临港工业区“水电汽气污”多联产公用工程的龙头项目棗中国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并不纳入天津市电力容量指标,推动和促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4.鼓励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允许临港工业区海水淡化生产企业参照自来水行业6%的营业税率,替代现行17%的增值税率纳税,并予以相应补贴,鼓励和促进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优先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

4.工业园区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研究 篇四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不断的趋于集中,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就成为必然,其作用举足轻重.为有效地建立工业园区,避免圜资金中断,技术瓶颈、环保节能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必需加强对工业园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这就使得工业同区的可行性分析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题.通过运用理论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大量的理论文献及实际案例进行比较归纳,从阐释可行性分析的内涵、作用出发,总结,概括出了工业园区可行性分析的一般过 程和常用方法,对开展工业园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业园区;可行性;过程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中国经济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投资的重头戏,其建设规模和水平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投资项目,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基础项目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率、融资、环保、财政收入等众多的经济社会因素,涉及方方面面,投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为了避免由于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延误,就必须对项日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此作出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值得投资的科学判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从而也使得关于工业团区建设项日的可行性分析过程研究成了项目管理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议题。可行性分析的内涵

1.1可行性分析的概念

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作为拟建项目前期筹备工作的重要材料,是项目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在项目投资分析与决策中,可行性分析是指在投资决策之前,对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自然、技术和经济社会等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方收案,对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各种预测,并

有针对性的提出较为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投资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综合的论证,分析其在财务上是否具有流动性,在经济上是否具有效益性,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以及在建设条件上是否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最终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判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论,即对报告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说明;项目市场需求的 前景预测及其规模大小;可利用的物料和公用基础设施;建厂所应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厂址的各种备选方案;较为具体的设计理念和方案;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和 要求;组织结构、人员编制和培训;清晰的进度文施建议;资金概算和融资举措;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等十个方面。如果投资项目时间较长,通常还应提交若干阶段性报告,以便与委托方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在最终报告提交之前,应提前作出拟建项目草案,听取委托方和相关各方的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扩充,以形成最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投资方聘请的机构认证验收合格后,可行性研究才算完成。

1.2可行性分析的发展

可行性分析是20世纪30年代产牛于美国的一门管理科学,当时美国拟对田纳两河流域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便开始采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种方法引申到诸如工程项目、财务投资等诸多领域之中。二战之后,由于战争的大尺度破坏,需要大规模的战后恢复建设,投资范围广,投资项目多,这种方法得以快速发展,历数十年的丰富和完善,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其所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而我国关于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早期才逐步引进我国,并被运用于工业建设前期的总体分析。之后的二三十年里,我国的可行性研究主要由政府主导进行,以法律规范和政策颁布的形式予以实施。199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累积作用日益明湿,中国总体投资环境得以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在投资建设领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针对这一新变化,国家计委从上而下、从下而上及时收集在进行项目建设评价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所暴露的各种问题,并于1993年4月发出《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2002年1月义发布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总结了我国对可行性分析研究20年来的实践经验,将我国可行性研究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接,宏观上规范、指导全国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工作的开展,这促使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决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标准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1.3可行性分析的作用

可行性分析在项目投资实践中具有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①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大型项目投资决策是建立在以详细可靠的市场预测、成本分析、效益估算、评价体系为基础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上,可行性分析的完成是经济评价和分析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②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投资项目必须列入国家的投资计划。而缺乏可行性分析的拟建项目,将不予批准设计任务书,不予进行项目设计,不予列入工作计划。③可行性分析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可行性分析对项目的经济、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了解项目的筹资还本付息能力和经营效益获取能力。获批的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单位筹资,特别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或向国家财政申请补贴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合作者的重要合资依据。④可行性分析是开发商与相关部门签定合约的依据。项目建设中所需的建筑材料、合作条件、电、水、热供应以及通讯、交通等很多方面都需要与相关机构进行协商,而各种供应的合约均依据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协议。第五,可行性分析是编制下一阶段进度的依据。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对投资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地址选择、建筑设计方案构想、关键设备、单项工程结构、各种配套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的种类、建设进度等等都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准则和推荐方案。可行性分析报告获批后,各种规划设计工作就有章可循,按部就班,没有必要再另外作出方案的比较选择和再论证。工业园区可行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般来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尽管不同项目的具体条件和标准要求在部分环节上不免稍有差池,但在基本步骤大同小异,一般可行性分析过程大致有如图1所示的几个步骤。

2.1组织管理准备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前,首先要求组建研究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可行性分析的构想、经费筹集、制定分析计划等。在这一阶段承办单位要详细探讨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和范同,明确业主的主要目标,与业主讨论项目的基本范同和界限,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研究研究方向。

2.2资料收集及市场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介入市场调查更是势在必行,调研内容包括投资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如市场的需求和机会、产品选择与分析、定价与竞争策略、工艺技术流程和方法、设备选购、原材料供应、能源的投入与使用、环保标准等。每个方面都要作出深入调查,尽可能占有详实的材料,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做市场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2.3开发方案的设计和优选

将项目的不同方面进行有机组合,设计出若干备选草案,然后对备选草案进行详讨、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随后推荐数个备选的优秀草案,提出这些草案的优点和缺点,以供业主进行甄选。在此阶段所用到的制定和选择草案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因循守旧,照本宣科。

2.4详细研究阶段

在经过多方的验证后,所选出的方案未必就臻于完善,要使项目顺利的实施,还应对最后选定的方案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工作,明确投资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投资额和收入情况的估算,并对项目的经济与财务状况做出明确的评价。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投资风险分析,以说明成本因素、价格因素、需求因素等变量对经济效果所产生的可能影响和大小。在该阶段一般要进行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其结果必须对项日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条件上的满足程度、融资的可能性,社会效益的大小等进行明确的阐述。2.4.1 市场分析

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市场分析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规模、经济测算结果以及项目的取舍。可行性分析中的市场分析就是通过对项目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及预测,对项目产品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市场未来需求状况,对市场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市场分析的目的无非是揭示出市场结构的特点及其实际需求情况,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市场调查、预测和趋势等方面的详尽分析,其内容包含:市场调查,产品供应与需求预测,产品价格预测,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风险分析。2.4.2技术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从投资项目的生产条件、建设基础、所选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及其规模大小、产品结构种类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技术分析,确定投资项目的内部条件,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拟建项目评价步骤中,只有在对项目的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备型号、技术标准、规模大小和可能容量等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方可进一步对项目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和详细的经济评价。对技术的先进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对法和分析对比法。比对法指的是通过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该法注重的是细节比对。分析对比法指的是对各种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参考同类项目的技术方案,结合自己项目的实际,从面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一般认为,比对法是分析对比法的前提,而分析对比法是比对法的必然延伸。2.4.3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又称微观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涉及到项目有关的基础建设,其工作重点是在完成市场前景预测、厂址选定、工艺技术方案选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投资项目投入产出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等各种经济冈素进行调查研究、计算及论证,以此提供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成本、收益及盈利水平预算,以便于作决策。2.4.4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主要指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拟建项日的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中心环节和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经济风险,提高效益水平。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分为财务状况评价和国民经济现状评价。财务状况评价就是依据我国目前所推行的财政税务制度和物价体系从投资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计算财务收益状况和费用大小,编制具体的财务分析表、拟定计算评价的各项指标,考察投资建设项日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由此判断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可行性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所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决定投资建设项目选择的关键依据。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是依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方面考察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各种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常用经济参数,具体分析计算投资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大小,评价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程度。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包括纯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率评价以及投资回收期法等。

2.5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进行一系列调查分析后,需要对其成果做出总结,国家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编制内容如工业挖潜项日、核心技术重塑项日、关键技术引进和领先设备进口项目、外资引进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开发项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规定。可以参照项目自身的特征并充分考虑到国家的相关规定,编制与此相关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对所从事项目做的一个有理有据的书面说明,便于管理机构的阅读和存档,其编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领导组是否批准、支持,同时,也关系到之后项目具体实施是否能顺利进行。

2.6编制融资计划

虽然项目的融资i-I-戈,J在项目方案优选时已作过较为具体的分析,但随着投资项目执行实际的不断变化,资金使用情况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我们依据变化的融资环境相机编制出的适合相应阶段 的融资计划。工业园区可行性分析的对策与建议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对园区投资建设项目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指标进行总体分析评价是目前的可行性报告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各级政府对园区建设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因此,在园区可行性分析方面也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不为余力的为可行性报告的出台提供了各种便利。在如何做好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面,有以下几点比较好的工作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园区管理制度

我们必须明确网区发展思路,进一步理顺园区内的企业管理体制,不仅要关注纵向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要注意加强横向企业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T业同区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园区管理委员会,不断发挥管委会的监督与管理作用,以此提高业冈区的软竞争力。

3.2加强法制是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和基础。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建设和运营机制,是保障工业园区可行性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而为工业园区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职能和运营机制从法律上、制度上得到根本保证。

3.3明确园区建设工作的规范原则

在如何建设园区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市场运作和政府指导楣结合的原则;②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③阶段性原则,随着园区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原来适用的各种标准经常跟不上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应该进行适当的修正;④稳健原则,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将同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总量,而毫无原则的扩大园区规模,这样很容易导致和园区建设的初期目的不一致,甚至相背离的情况。4 结束语

5.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9-7-17

点击数:626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项目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鸡肉、蛋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如何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又兼顾环境的因素,并要获得一定的回报,现代养鸡业已经向节约、环保、健康、经济的方向转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要求人们转变思想,寻找新的饲养技术。循环经济养殖技术(即:生物发酵床养鸡技术)是新兴的环保养鸡技术,虽然现在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它的经济性、环保性已充分显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技术必将逐步成为今后规模养鸡的重要措施之一。

2、项目的必要性

原有的土鸡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古蔺县大力发展麻辣鸡产业需要大量的土鸡资源,可以提高土鸡的附加值和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土鸡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壮大土鸡养殖专合组织,保障土鸡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传统的养鸡污染大、饲料成本高、发病率高、劳动强度大、耗水耗电。白泥乡针对本地区养殖水平滞后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开发出地方土鸡品种“蔺州三台”土鸡,充分利用本乡农业产业化调整的契机,引进了先进、新型的循环经济养殖养殖技术(发酵床养殖)和加工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养殖,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零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实施循环经济养殖技术,不用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一是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鸡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无污染、劳动强度小、节约用水用电等优点。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

我国现代肉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国肉鸡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养殖技术落后、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肉鸡饲养业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禽肉生产国。

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基础环节仍然很薄弱,肉鸡的养殖技术、耗料比还落后于外国。在国内,通常把由国外引进的肉鸡成为”快大型“肉鸡,因不适宜我国传统的烧、饨加工,生产这类肉鸡主要是出口。国内自己消费的主要是被称为优质鸡的某些地方品种,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选育的肉鸡。据研究,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在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进品种,有优质的特性。近年来优质肉鸡生产得到不断发展,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但其生长缓慢、体重较小,上市日龄较长,需要继续加强这类鸡的选育工作。

2.我国肉鸡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长以后,到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鸡肉产品出口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公害物质残留、效益差、污染大,提高养鸡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肉鸡产品质量和解决污染问题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场舍密集,耗料高,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夏秋成为蚊蝇的孳生地,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循环经济养殖,自然净化环境、排泄物变废为宝、发病率降低、耗料少、减少劳动强度、省电省水。推广循环经济养殖土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利的地理环境优势

白泥乡位于未被污染的赤水河畔,幅员面积64.5平方公里,海拔350—1100米,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1%,白泥河和菜板河为农业丰产提供了优越的水利条件。全乡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多风。全乡下辖4个行政村,共有3322户,15980人,其中农业人口15770人,耕地面积15449亩。

2、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1)白泥乡主产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红苕、南瓜等,非常适应养殖业的发展。

(2)近年来我县麻辣鸡产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蔺州三台土鸡高度重视,土鸡的需求量特别是生态饲养的优质蔺州三台土鸡需求量极大。

3、良好的养殖基础

2007年经过我乡的努力,已有一大批农户从事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并成立了“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全乡养殖蔺州三台土鸡大户8户,先进孵化机8台,修建孵化室、育雏室各12间共1400平方米,种鸡圈、商品鸡圈6000平方米,放养场地1200亩,年出栏500只以上的农户有167户,现在全乡年出栏蔺州三台土鸡20万只,初步建立了1个养殖园区和4个养殖小区。有许多养殖户已通过蔺州三台土鸡养殖实现致富,农户养殖技术成熟。

4、品牌知名度增强

申请注册了“蔺州三台”牌商标;制作广告牌幅,统一包装销售;请记者多面报道,曾先后多次在《古蔺电视台》、《古蔺通讯》、《四川党政网》、《四川农经信息网》、《泸州日报》等上宣传报道,并争取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考察指导,争取政策,扩大影响。典型带动辐射作用大,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宣传引导,发展速度将十分迅速。

四、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现有的市场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大多数市场土鸡具有肉质细致、肉味鲜美等特点,白泥乡是蔺州三台土鸡生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四川省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和蔺州三台土鸡纯繁保种基地。2007年成鸡出栏达到16万只,实现产值890万元,蔺州三台土鸡养殖是我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0年白泥乡土鸡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只。依照农业部《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战略调整的意见》以及县委、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路,打造“古蔺麻辣鸡”品牌,充分利用蔺州三台土鸡资源优势,促进蔺州三台土鸡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壮大土鸡养殖协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古蔺县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增收以及人民群众对蔺州三台土鸡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古蔺麻辣鸡产业是壮大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必要措施,是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1.市场调查

古蔺麻辣鸡属地方特产,制作麻辣鸡需要的原料必须是以土鸡为主,目前属于紧销产品,比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20%,市场对土鸡产品需求旺盛。随着我县加大对蔺州三台土鸡养殖业的投入,2008年蔺州三台土鸡的出栏将达到50万只以上,将蔺州三台土鸡加工成麻辣鸡等,可向省内外大中城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土鸡产品。

2.市场预测

2007年蔺州三台土鸡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土、特、优”等无公害家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增加,土鸡等小家禽市价不断上升,对蔺州三台土鸡进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场成批量提供具有风味的优质安全的特色食品,既可增加企业盈利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是双赢的格局。

3.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的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越起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7%,;美国人年均消费量5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0%。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禽产品都是冷冻产品,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喜欢食新鲜禽肉的消费习惯。但受国际消费标准的影响,国内对鸡肉卫生标准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尤其安全卫生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如果国内肉鸡产品在质量上,尤其是产品安全性下功夫,国产鸡肉还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蔺州三台土鸡属地方品种,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笼养鸡品种售价高出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与利用蔺州三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规模化循环经济养殖,饲养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长激素、有害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广阔。

五、项目攻关预期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

1.预期目标

根据白泥乡蔺州三台土鸡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建立纯繁保种基地、循环经济养殖示范基地和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加工厂。纯繁保种基地现有土地面积80多亩,扩建循环经济养殖种鸡圈舍6个2400平方米,核心种鸡20000只;扩建孵化场1个,年出栏鸡苗50万只以上;扩建育雏室2间;新建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加工厂1个;发展循环经济养殖示范户10户;建成一个养殖园区和四个养殖小区。养殖土鸡实行标识管理,合格的上市,成鸡脚上贴有标识,一鸡一标。

2.技术人才

古蔺县畜牧局现有高级、中级、初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0多人,蔺州三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10余人,省农科院专家等。“蔺州三台土鸡养殖开发有限公司” 掌握了丰富的饲养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能满足项目技术力量的要求,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帮助,完成项目任务有技术保证。加之我乡已被县确定为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如新型养殖技术、鸡苗的提供、检疫、防疫体系的投入,有能力担负起本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和全方位开展好疾病的防范工作。

3、精选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蔺州三台土鸡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地方品种。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提纯复壮出优良的蔺州三台土鸡品种和乌骨精品。

4、循环经济养殖 本项目立足养殖企业的优势,引进省农科院养殖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发酵床养殖和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加工),一是当地的有机污染物用微生物治理后,添加农副产品(南瓜、土豆、红苕等),再通过微生物仓储发酵,加工成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优点是利用污染物变废为宝;制出的饲料无有害病菌;饲料中的蛋白含量比植物蛋白高1—2倍;不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可使鸡的养殖成本降低到普通养殖成本投入的50%左右,也将农村剩余的农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二是从土壤中采集出一种微生物菌落,经过特定营养剂的培养形成白色EM菌种发酵液,将“EM菌种发酵液”按一定比例掺拌酒糟、锯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为鸡圈的垫料。利用鸡的翻刨习性,使鸡粪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EM菌种发酵液的分解发酵,使鸡粪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鸡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鸡粪的消化,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鸡提供了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质被鸡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鸡舍演变成饲料工厂,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鸡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通过发酵床养殖,也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2—3年后,可将垫料翻出制作成有机肥料。

5、巧喂饲料

鸡粪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鸡食用无机物和菌蛋白质,而且垫料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也可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鸡通过翻刨食用,给鸡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质等营养,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根据初步试验表明,可节省精饲料20%,因此在投食时只放传统养殖投料的80%。这种发酵床鸡粪尿永远不用清理。另外由于生物发酵床养鸡中途无需人工清粪,冲洗鸡床,打扫圈舍,一方面可减少人工50%以上,另一方面又节省了水电费。

6、减少用药

发酵床中大量土壤有益微生物布满鸡舍地面,在饲养过程中发病率较低,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较传统饲养有大幅下降,这不仅减少用药量,减轻药费负担,同时还提高了鸡肉的品质。鸡通过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即可入舍。

六、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关键技术

1.项目的研究内容

(1)无排放、无臭气、无污染:循环经济养殖技术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养鸡,鸡粪可长期留存鸡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着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转化,没有臭味,同时当鸡粪转化为饲料资源后被猪采食,不用消除,也会越来越少。(2)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鸡通过采食微生物分解转化的无机物和菌蛋白质,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3)发病率下降,减少用药,提高鸡肉品质:鸡食用无机物和菌蛋白质后,增加对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仅减少用药量,减轻药费负担,同时还提高了鸡肉的品质。(4)降低劳动强度,节水节电:此项技术无需清粪、冲洗,即减少饲养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又节省了水电费。

(5)加工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率:生物饲料是养殖高效绿色食品的重要途径。生物饲料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有机污染物,用微生物治理污染物后再利用,添加当地资源配制,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2.项目的工艺路线

土鸡循环经济养殖是利用当地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治理后,添加农村丰富的秸杆、农副产品等资源开发的一项科技扶贫产业,是以古蔺县蔺州三台土鸡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为依托,通过野外放养和循环经济养殖相结合,参照无公害标准生产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进行科学饲养,产品肉鲜味美、食口性好,现已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消费者放心的优质食品。

3.项目的关键技术

(1)鸡的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鸡的只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鸡的粪尿,一般每平方米饲养5—8只为宜,小鸡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2)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3)入圈鸡要事先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鸡在食用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4)要密切注意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5)鸡舍中的垫料变少时,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6)为利于鸡翻刨地面,鸡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7)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设备,利用空气调节湿度;(8)鸡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9)饲养地必须远离住宅区、工矿区和主干道路。环境僻静安宁、空气洁净。附近有无污染的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

七、项目的主要技术要点和创新点

1、主要技术要点

(1)微生物菌种发酵液制作——微生物原液:①菌种活化:用微生物菌种10克、红糖0.1公斤(红糖先用热水溶化),加入1公斤的水。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或白糖,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冷却到40°C时加入EM种),密闭发酵(35°C-40°C温度)达3-5天,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作为液体菌种使用;②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加水比例:按1:10的比例加入)+(10%的无菌糖水、1%氨基酸、温度35-40度、发酵5-7天);③ 成品发酵液标准(气味:酸甜、PH值:4.0-5.0、活菌含量:100亿/ml)

(2)发酵床垫料制作:①原料:酒糟(制干到适合微生物生长条件)、泥土(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干净的泥土)、盐、原菌。比例为:每立方米酒糟7袋左右,泥土60斤,盐0.9斤,原菌液2斤。②测试:首先按1立方米放7袋左右酒糟来计算,往里加水,以手用力攥能看见水但不滴水为好,含水量为60%左右,算出酒糟所需水量。③拌料:按所测每立方米酒糟的量,加入盐和泥土,把原菌放到计算好的水中,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酒糟中,拌匀添到坑内,最后表面喷原菌一次,圈底做好了,夏天2天~3天可以使用,冬天一周左右使用。④饮用菌:头三天1:100比例(原菌液和水),一周以后为1∶300比例,每间隔一周比例上升300,直到1: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④垫料高度为60—70厘米。

(3)发酵床的微生物菌种发酵液的管理:当发酵床用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向上面喷洒一定的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以提高降解效率。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主要用于调节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活性。特别是在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时,按说明把微生物菌种发酵液稀释到合适的比例喷洒床面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因此活性剂的合理使用对发酵床的循环利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鸡舍的建设:发酵床养鸡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鸡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鸡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鸡圈净面积约20㎡,可饲养鸡120只,鸡舍墙高2.5m,屋脊高3.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鸡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鸡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鸡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从而达到鸡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鸡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5)发酵床的制作: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的。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深度70厘米,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用发酵床养的鸡,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鸡可以自由嬉戏,恢复本性,心情好,自然吃的多,长势也好。

(6)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的制作:有机污染物用微生物治理后,添加玉米、谷糠、南瓜、土豆、红苕等通过微生物仓储发酵7天左右,加工成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不仅能处理污染,给鸡提供本身所需的营养成份,还使鸡的养殖成本降低到普通养殖成本投入的50%左右,同时也将农村剩余的农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创新点

(1)低成本、零排放、无污染:循环经济养殖投入与普通修建相当,在养殖过程中,不冲洗、不打扫、不消毒、无臭味、无蚊蝇、无排放,即节约劳动力,又节水节电。

(2)少喂料、长势好、效益高:循环经济养殖比传统养殖耗料少20%,有机饲料给鸡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成份,鸡在圈舍里自由活动,长势比放养鸡还好。养殖成本减少,效益也就比传统养殖更高了。

(3)发病低、用药少、品质好:鸡食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后,对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抵抗力大大提高,不用消毒,减少了用药量,减轻了药费负担,同时提高品质了鸡的品质。

(4)变废为宝、提高饲料质量:将污染环境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处理后可用于种植、养殖,是一种高蛋白的饲料。

八、项目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

项目于2008年1月开始,2010年12月止,年度实施计划如下:

2008年:项目立项,示范场选点、施工、管理及人员培训等。

2009年:技术培训,示范场管理、推广。

2010年月:项目资料收集、整理,总结验收技术培训。

九、项目总投资预算

1、扩建种鸡圈舍6个2400㎡,按220元/㎡计算,需资金52.8万元;

2、扩建孵化场1个100㎡,按300元/㎡计算,需资金3万元;

3、扩建育雏室4间400㎡,按300元/㎡计算,需资金12万元;

4、新建微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加工厂(包括仓库)1个300㎡,按480元/㎡计算,需资金14.4万元;购买设备1套,约需资金6万元;新建发酵仓2个,每个容量60吨,约需资金6万元。共需资金26.4万元。

5、生物发酵床垫料120吨,按600元/吨计算,需资金7.2万元;

6、购买孵化设备4台,按1.6万元/台计算,需资金6.4万元;

7、发展循环经济养殖示范户10户,每户建发酵床养殖圈舍100㎡,按220元/㎡,需资金22万元;

8、购买其它设备、材料等约需资金2万元。

共计所需投入资金131.8万元。

十、预期成果的社会、经济分析

1、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养殖示范基地建成后,能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40人,还可使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养殖,促进其增产增收,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生活,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农民的关怀,维护社会稳定。生物饲料加工厂每年处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可使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养殖基地扩大后,可使产品生产成本迅速降低,提高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带动如产品深加工、运输、包装、饲料、有机肥料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增长。

2、经济效益

(1)循环经济养殖基地建成后,每年出栏种鸡苗50万只,每只鸡育雏42天左右,按2007年价格标准,每只鸡10元计算,总产值500万元。①鸡苗饲料消耗费用:500000只×2元/只=100万元;

②4000只种鸡饲料消耗费用:4000只×80元/只=32万元;

③圈舍、机器等折旧:12万元;

④水、电费:4万元;

⑤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费4000元;

⑥免疫、防疫和杂费每只1.5元 :500000只 ×1.5元/只=75万元。

⑦ 工人工资:20人×2万元/年=40万元 费用合计:238.4万元。

获利:销售收入-成本=500-263.4 =236.6万元。

(2)、示范养殖户:分批次每年出栏商品鸡1000只,每只鸡重量平均按2公斤计算,按2007年平均价格(20元/公斤)计算,每只鸡产值40元,年总产值4万元。

①饲料消耗费用:1000只×15元/只=1.5万元;

②购买鸡苗:1000只×10元/只=1万元;

③圈舍折旧费:500元/年;

④杂费:1000元

总费用合计:2.65万元。

获利:销售收入-成本=4-2.65 =1.35万元。

十一、项目的风险分析

该项目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管理工作要求严格,受市场需求制约,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该项目应积极争取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扶持,引入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产品品质保持蔺州三台土鸡“土、特、优”的特色,与饲养户组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联合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接受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生疫情,争取国家补助;加强养鸡保险意识,与保险公司合作,争取有效的化解风险的办法。

十二、项目建设原则和组织形式

1、指导思想

围绕古蔺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质畜禽产品基地建设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我乡蔺州三台土鸡循环经济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步伐,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时要不断加大舆论的宣传引导,强化一体化服务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完善经营运作,从而使我乡的土鸡产业化经营迅速上规模、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

2、建设原则

①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原则。

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饲养适销对路的蔺州三台土鸡,保证销售;

③加工、饲养协调一致的原则;

④坚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搞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商品土鸡生产的原则;

⑤坚持自愿与自主的原则:农户自愿参加,自我投入,遵守章程;

⑥坚持多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3、组织形式

①资产所有形式。建设主要投资由业主自筹、政府补助、扶贫贷款、养殖户个人资金及银行贷款组成。政府和银行的扶贫资金由扶贫办封闭管理,扶贫办分别和基地、养殖户签定使用合同,保证资金正确使用和到期收回。

②经营形式。政府协调,以约定方式组成“基地+协会+养殖户”联合体,以降低养殖户投资风险。

③管理形式。规划建设由政府统一设计,保证先进性和高质量;技术服务、防疫和销售方面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注重保护养殖户利益。

④政府负责协调服务,制定政策,承办项目,组织实施。

⑤公共设施管理。政府负责协调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由业主统一管理和使用,运行和维护费由业主承担。

6.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六

汇报

市工治办:

按照市工治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对全县各类开发区2008年元月以来使用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建设项目为重点,全面开展自查,顺利完成了自查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2007年开始进行规划,目前正在建设实施当中。园区涉及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道路交通等产业领域。该园区位于彬县泾河以北川道区域,距县城约

2.5公里,东至朱家湾的红石咀,西至官牌梁石咀,规划面积2603亩,预留工业发展用地570亩。园区的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区、三轴”的格局。即: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工业服务中心,东工业片区、西工业片区和福银高速、创业大道、园区骨干道路的经济发展轴线。园区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东区为彬煤公司下属的2×200MW的煤矸石发电厂、秦能公司、咸阳天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西区为陕西中达投资建设的官牌工业广场、600万吨洗煤厂、煤矿机械厂。园区的发展趋势为煤—洗煤—发电—建材为链条的产业集群和 1

循环经济。园区计划总投资50亿元,预计建成后每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利税突破16亿元。截止2010年已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0.99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省市对开发区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县监察、财政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开发区项目实施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开发区项目建设工作。并实行了项目管理“三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项目落实一名县级包抓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机构,夯实了项目建设工作责任,有力地保证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认真自查。各有关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从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管理、资

同时,从产业、财税、金管理使用等九个方面,全面开展自查。

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向市上填报项目台账表、项目排查统计表和排查问题统计表。自查整改阶段的工作现已基本结

束。

(三)是积极整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2007年12月,关停咸阳秦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1﹟、2﹟燃煤锅炉,净化了园区发展空间。

三、工作规划

(一)抓整改。督促主管部门向存在问题的园区项目建设单位发出整改通知,限时将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逾期仍未整改的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二)抓进度。在项目建设上,建立健全了“统一领导、分级实施、条块结合、行业联动”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对在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采取“分班制”施工作业和“以月保季、以旬保月、以日保旬”的进度控制体系,积极调动各种建设要素,努力实现满负荷施工。同时,实行了项目建设周巡查、月考核、季通报制度,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程进度,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

(三)抓质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政府采购制和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定期不定期对项目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杜绝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问题发生。

彬县工治办

7.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七

关键词: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效益

2010年, 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期间的十大任务, 其中第二点便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2012年,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强调我国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基本上都依赖于农业的迅速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经济的增长也必然依赖于农业的发展。然而, 旧时的传统农业已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因此, 我国的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 即: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 应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应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众多学者认为技术变革和农业组织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和关键所在。而我们认为:无论是技术改革还是农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都必须始终要围绕建设循环型农业来展开。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生态失衡以及巨大人口压力的背景下, 在多年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如何以循环经济理论来设计农业活动、引导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为核心的部分。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 四川省以东湖等示范园区为先驱, 已探索出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 但仍存在技术与成本等一系列矛盾。如何推进四川省循环农业产业化, 如何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发展已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此, 就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展开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及询问园区工作人员取得园区发展的相关资料与数据, 对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1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1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 是中国第5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 对于破解有明显推动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 近年来, 四川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 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投入,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探索出一系列极具实践价值的种养循环模式。正基于此, 四川省许多地区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逐步形成了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畜禽+沼 (发酵床) +果 (菜、粮) ”、“畜禽+沼+电”、“林果种植+小家禽养殖”等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2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旁听相关工作报告了解到:东湖示范园区有效利用养殖场的废渣、沼液, 配套土地治理项目, 大力发展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 种植133.3hm2优质水果、66.7hm2优质绿色蔬菜。公司计划并筹备参与“六方合作”, 在进步村建设1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 赊销优质仔猪和饲料给农户, 进行免费技术指导, 对农民出栏的生猪进行保护价收购。

经过进一步采取“走村入户、实地看场 (园) ”等多种实地调研形式, 取得了有关资金投入结构的数据发现, 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既广泛存在于单家独户的庭院内的小规模循环。同时, 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乃至园区经济的大循环, 灵活便利的特性使其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选择。

园区现采用“猪+沼+粮”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 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正逐步向种养规模化、主体业主化、管理公司化的方向进行演进。

1.3 东湖示范园区效益

1.3.1 农户养猪经济效益分析

农户养猪收入1360万元, 户平6.8万元;年增获利润272万元, 户平1.36万元。

1.3.2 企业净效益分析

通过得到的数据, 将园区2011年的企业净效益整理成表。表格中列示出了东湖农牧有限公司在养猪及屠宰两部分的收入、支出和净利润。

1.3.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经济效益是园区整体效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园区的发展对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产业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2 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得到的相关数据显示, 总体上看, 东湖示范园区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起步, 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我们通过已掌握的园区内部资料, 并在旁听汇报和实地走访等过程中了解到, 若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推动园区发展, 还必须突破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与制约:

2.1 当地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通过走村入户, 与当地农民群众直接接触发现, 农民群众的参与园区建设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影响和制约着农业循环园区的发展。

从最初迫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压力, 以及园区一开始给的一些农民从未尝到的甜头, 让农民的积极性高涨。然而, 农户在循环链中均处于较低层级, 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限改善外, 难以分享循环农业中产品高级化所带来的附加收益。所以农民会慢慢的开始懈怠, 不愿参与园区的建设。

2.2 设施建设、管护成本与农业生产特殊性的矛盾

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 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一项投资回报期较长、涉及项目较多的系统性工程, 用于基础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较大。

通过调研得知, 东湖示范园区的“猪+沼+粮”循环模式, 存栏500头母猪, 需配套种植作物86.7hm2, 建设沼气池、山腰储液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提灌站等约需200万元, 如果加上生产用房、道路、农用地整理等费用, 投资金额更为庞大。而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受制于无数的生态变量, 土壤、温度、湿度的任意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 生产周期较长, 加上可能的政策和市场变化, 投资回报的不确定风险大。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相比, 较大的设施投入成本制约了投资主体开展循环农业项目的积极性。

2.3 资金投入结构不平衡导致农业污染有加剧的倾向

通过对资金结构的分析发现, 东湖农牧有限公司筹得的资金都投入在了猪场和加工屠宰两方面, 而用于废弃物循环类得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金额的3%左右。因为工程沼气及其配套的管网、喷灌、滴灌等设施设备投入大, 后续管理要求高, 所以园区用于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部分很少。粪污的沼气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 种植业结构调整,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 使养殖业排泄物处理和利用不彻底, 难以达到内循环、零排放的综合利用。

可以看出, 如何处理集中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 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循环利用设施同养殖规模不配套, 会带来新的环境和社会矛盾, 影响规模养殖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发展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为打破制约园区发展的以上问题, 我们针对东湖示范园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出现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 整理得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 吸引农民群众由被动循环向自觉的主动循环转变

为解决农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 我们针对政府工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政府以及园区本身应该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 动员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园区建设, 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 种植优质、高效的蔬菜、水果, 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向农户展示优质的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激发其参与意识, 吸纳、带动农民群众投入园区建设和经营。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 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3.2 扩大资金投入, 减小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

据得到数据显示, 东湖示范园区现已基本建设完成, 改变其投入成本已不现实。为此, 从实际出发, 为打破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 使园区经济效益能够进一步提升, 提出以下两种解决措施: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进一步支持, 扩大资金来源;进一步争取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 如降低贷款利息等, 以减轻资金本身的成本。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确定政策的稳定性, 使任何生产要素的变化都不至于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 使投资回报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小。

3.3 结合园区发展现状, 调整投资结构

我们认为公司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生态效益, 更不应以“环境保护”作为获得政府支持的一个手段;应该将生态效益的地位放在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的位置上, 并且加大对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投入。

总的来说, 东湖示范园区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 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 农户积极性不高、农业污染加剧等现存的困难正制约着园区的整体发展。

因此, 只有推进园区循环农业产业化, 探寻更加适合园区的循环路径, 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才能使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正晓.农业循环经济概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尹昌斌, 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揭益寿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

[4]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 2004 (1) .

[5]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 2002 (4) .

8.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资源节约

工业园区规划是一种经济活动,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遵循其内在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减少污染物的输出是通过园区经济系统循环流动实现的,能够使业园区内减少污染物的产出,在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经济也随之稳步增长,实现了园区规划与经济建设的和谐统一。而在工业园区中,其规划要能够体现出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最大限度的提高园区内各项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并能够减少能源的排放是园区规划的目标。本文主要以吉林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规划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工业园区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一、工业园区基本状况以及主导产业

(一)工业园基本概述

吉林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位于丘陵与松花江河谷流域的交界地带,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当地物产资源丰富,周边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各种生态资源。该地区经济开发区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资源开发的加深,导致当地经济总量逐年降低,工业发展较好的企业以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主,并且企业之前的联系不是非常强,整个园区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未来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结合地区优势,将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确定为化工实例雄厚的吉化集团,以及借助丰富的物产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产业,该地区是产量大省,玉米产量是非常丰富的,为此,玉米的深加工也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通过结合上面的主导产业以及地区优势,将工业基础较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与生物制品产业、粮食加工产业作为产业园区开发和规划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规划

可以将市场前景好、地区优势强、科技水平高、产业關联较强的产业之间构建出发展的链核,通过这种链核使企业间的技术、资本得以互补,并实现产业延伸,彼此相关,层次分明的运作发展。通过构建这种园区发展模式能够使企业集合地区资源优势,形成整体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食品产业

鉴于该地区农产品储量丰富,进一步扩展食品产业的规模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对农产业进行深加工以后能够使粮油产业、水果蔬菜、肉类、发酵产业间形成一个系统的食品产业系列。在玉米深加工基础上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发展相关产业,比如,该地区利用科技手段能够改变淀粉特性,发展出了聚乳酸-PLA新产品,是淀粉深加工的成果。

此外,可以增加特用玉米的开发,在园区内种植和培育能够使玉米营养含量更高,在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改善人民的营养供给,提高畜牧业的发展,从循环经济角度来说,加大对这些特用玉米的培育和加工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玉米原料的消耗,提供了资源转换的效率。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并且依托于强大的工业技术基础汽车零部件已经由单个零部件转化为了系统性的采购。其产业系统的设计和采购全部都转移到供应商负责,并且能够使零部件生产的质量得到提高,生产程序得以简化。并且零部件供应商拥有非常强的实力,为车间生产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支持。

(三)生物制品产业

吉林地区物产丰富,生物多样性强,为此,可以在园区中加大生物制品的生产,毒株的生产种类非常多,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发功能更强、毒性更持久的细胞适应性毒株。因为MD、IBD等毒株已经被研发出来,并且很少有疫苗能够抵抗该毒株的侵袭,为此,研发多种疫苗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一些新的病原体、抗原体的致病性非常强,这同时也是开发的基础和起始点。但企业也要对未来疫苗试剂有一个初步的预测,从而尽早的进行研究。

(四)园区关联产业设计和规划

开发区较为封闭,并且周围是面积较大的农田,为此,在园区内可以生产作物有机肥料,可以将其当成园区生产的原料,利用农业优势发展养殖场,可以为蒙牛、伊利等企业提供原料产品,促进园区食品原料的深加工。此外,可以利用污水处理厂对食品生产有机废物进行深加工,发展无公害的生物菌项目。

在对以上两个项目进行规划基础上可以明确各个方面的关系,并由此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实现了精细化生产。借助化工配套设施,在园区周边远离农业生产的地方发展汽车化工产品,以中间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向四周汽车生产加工扩散,实现内外联合规划,建立起产业联合形式的网络,使整个园区朝横向和纵向闭合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以吉林工业园区为例对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下工业园区发展和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体现了要想使工业园区的规划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并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开发当地的特色产业,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业园区持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严己,陈凌云.大区域视野下的镇级工业小区转型发展与规划思考——以上海浦东空港工业园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z2):75-79.

[2]郭琪,陈阳,章晶等.转型发展背景下工业园区存量型规划探索——以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29(5):23-28.

[3]张杰,王烨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园区发展瓶颈的制度解析——兼论苏锡常地区工业园区规划的制度创新[J].规划师,2011(9):9-14.

[4]史玉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以上海莘庄工业区西区为例[J].规划师,2012,28(z1):10-14.

上一篇:预测小升初作文题目:快乐的一天下一篇:校园家长会议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