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2024-07-14

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精选13篇)

1.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篇一

高二(4)班学生行为习惯规范评价标准

1、书本是知识的源泉, 课堂乃知识的河流。每位同学都应认真听讲,遵守课堂、自习纪律。课堂、自习被老师批评一次扣2分,严重扰乱课堂、自习纪律扣5分。上课、自习说闲话、睡觉一次扣2分。上课、自习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节扣5分。

2、良好的知识源于作业的巩固,认真及时完成作业是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2分, 抄袭他人作业或不交作业一次扣5分;考试作弊一次扣10分,成绩作废,作弊与协同作弊按同样规定处理。

3、在课堂和自习课上看与当堂课无关书籍一次扣2分;使用与当堂课无关的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扣10分,没收并请家长协助教育。

4、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爱护卫生,从我做起!乱扔垃圾一次扣1分。未按时履职、不参加教室、清洁区、宿舍值日的每次扣2分。凡学校公布纪律、卫生成绩未进入前10名的,值周班长扣10分,值日班长扣5分;宿舍周内有扣分或被学校通报批评的,舍长扣10分,值日生扣5分,其他成员扣2分。

5、不在教室及走廊追逐打闹,违者扣2分。未经允许或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调动座位,违者每次扣2分,并责令换回原位置。损坏公物照价赔偿并扣5分,故意损坏扣10分。

6、私下或公开污蔑诽谤他人, 说出或做出不利于同学及班级团结的言行一次扣5分, 公然顶撞老师一次扣10分,教育后不改正者扣20分,并公开向受害者或全班检讨、道歉。

7、班干部是班级核心力量, 应随时做好表率作用。班干部违纪每次加倍扣分;包庇、弄虚作假每次扣5分。

8、班干部的工作需要全班同学的合作与支持,有意见或建议请在课余或其它适当时间提出。不得带头起哄、妨碍或抵制班干部的工作安排,违者扣5分,威胁班干部或其他同学一次扣10分。

9、上学期间不准上网、打游戏,不准打台球,不准打扑克、下棋,不准抽烟、喝酒,不准私自下河塘游泳,不准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和录像,不准追车、爬车,违者将严肃处理并扣10分。打架斗殴者扣10分并交由学校纪律处分。

10、不穿背心、拖鞋,不染发、烫发,不留怪发,男生不留长发,不佩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等,违者扣5分。在仪容仪表及其它检查中被通报的,每次扣10分。

11、课间操及其它活动请假的扣2分;不参加课间操及各项活动的扣5分。

12、宿舍获流动红旗者,除下次轮空外,舍长加20分,值日生每人加10分,其他成员每人加5分。教室获流动红旗者,除下次轮空外,值周班长加20分,值日班长每人加10分。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班级前20名按照名次分别加20、19、… 2、1分;进步生按照进步名次进行加分。

13、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获得老师表扬的个人加5分,其他小组成员加2分;特殊情况按照科任教师的要求加分。上课、自习、劳动及各项活动中获得表扬的加5分。其它情况由班干部与班主任协商酌情加分。

14、凡参加省、市、县及学校、年级组组织的各项活动或竞赛获奖的,分别加40分、30分、20分、10分、5分。

15、加扣分由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负责登记、记录,每周统计核算个人及小组得分,评出三个优秀小组。个人及小组得分作为操行等级、奖学金、贫困资助、评优及各项奖励性活动等的依据。

2.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篇二

关键词:职校特点,行为习惯,环境文化,自我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有组织、相对稳定的地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和校风, 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成, 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环境文化为核心

科学健康, 与时俱进的优秀校园文化,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营造高品味的师生成长环境。首先, 班主任应该围绕“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 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 打造“人文班级、书香班级、绿色班级、多彩班级”, 这样才能达到“与无声处育人, 在氛围中熏陶”的效果。其次, 班主任要注重环境熏陶, 增强育人功能。充分利用醒目的标语, 校园文化长廊, 阳光提示标语牌,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 形成自己管理独特的班级风景线。利用名人画像, 名人名言, 人文警示语, 学生自己书画等让每一堵墙会说话, 每一个细节都富有生命力。全方位的布置, 无不体现出对受教育者的启发、引导和熏陶, 挖掘学生的潜能, 贴近学生的心灵。再次, 凝聚校园精神, 凸显文化内涵。积极加强软文化建设, 从三风校训、校歌校徽建设着手, 凸显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形成班级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这些理念为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最后, 提升品位求特色, 营造班级书香文化。班主任应该每周设立读书日, 开展三读四落实, 早读午读晚读, 落实内容, 落实检查, 落实考核, 努力构建学习化、人文化、书卷气的班级生态, 用高品位的文化影响和引领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要求学生每期读一篇名著, 写一篇读书笔记, 组织阅读知识演讲比赛, 读书征文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共享读书成果, 实现同伴联动, 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爱学校的情怀, 使学生充分享受书香的浸润, 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自我教育为重点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它是通过后天积累, 慢慢地形成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恒心和毅力。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关制度, 制定系统性的可行的计划, 设计具体活动, 通过具体实践逐步形成。

首先, 制定具体目标, 明确行为要求。学校常规教育, 如军训、行为规范、学校管理条例、评比办法、星级条件等, 同时制定班级目标、宿舍目标和个人目标, 各学科的近期目标, 德育课上要求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告诉学生实现的条件和要求, 明确行动细节, 这样才能达到做有标准, 学有样子, 行有章程, 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其次,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通过学生自我磨炼, 自我约束,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 让他们自己制定班级制度, 人人参与管理, 把班级各项事务细化到每一个人, 做到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的无盲点管理。对于那些缺少恒心, 出现反复的学生要求他们及时反省, 利用班会进行讨论, 与他人进行对比, 发现自己不足, 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次, 家校配合, 创造良好的行为的养成环境。由于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 班主任要及时教育学生要独立地生活;要找家长谈心, 通过开家长会、电话交流、短信平台、家访沟通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家校配合, 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青年志愿服务、爱心捐助、专题教育、模拟法庭、参观劳教所、学雷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心,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加强自身修养, 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法制育人为根本

3.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篇三

关键词:体育;学习行为;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56-01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主要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约束不良体育学习行为。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意识

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良好的教育,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辨力,使学生尽早进入到自我行为的监督与调控状态。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会寻找相应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习惯,进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调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健康状况等有所认知。提高认知水平、发展自觉行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开学第一周的理论课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自觉行为培养的内容;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良的“苗头”要抓住时机,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技巧,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保证了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目的就是规范教与学的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具有规范的体育学习行为状态,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课堂常规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运用课堂常规教学,不但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体育教师可在入学初向学生宣布一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并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一旦学生形成自觉行动,学生的学习行为趋于稳定化,体育课堂效率和体育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和保障。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更进一步利用体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需要教师正确的把持好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作用与价值,根据学情与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体验、主动参与,与同伴积极合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不断养成,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力求运用新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是实现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必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在课前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养成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落实和提高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如自我仪表的着装要求,课前认真备好课,教学资源的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树立威信和形成教师人格魅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散发出独具的影响力,有益于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体育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并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充分发挥小组长和体育骨干的优势带动作用

培养小组长与体育骨干有益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规范的养成。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常规习惯的养成,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显得力不从心,小组长与体育骨干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培养体育骨干呢?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出最能胜任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自己能积极参与,又能组织和带领同学一起活动,可以作为全班学生的榜样。②小组长实行定期轮岗。使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的机会。学生大多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受到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③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帮扶制”或“师徒制”进行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教师将学习行为较好的小组长或骨干与那些体育学习行为相对弱的同学帮扶或者师徒进行结对,这样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防止从众心理现象的发生。

六、重视评价在学生学习行为养成中作用

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规范的途径有多种,但体育教师切不可忽视利用评价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等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在重视考察学生的技能与技术掌握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意志品质的体现等予以适当评价。

4.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篇四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规范行为习惯,做文明小学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规范的养成就是培养大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这个学期,我们班的卫生区是校门口,我们的值日生在做卫生时常常会看到有些同学买了东西,把包装袋随手乱扔,甚至我们正在捡时还有随手扔垃圾的学生,还看到有些学生把没有吃完的面包、饼干、酸奶等食品扔在路上;还一些家长在等待孩子时把烟头、瓜子皮满地扔,严重破坏了校门口周围的区域环境。

我们还发现,在校园里有些同学遇到老师时不敬礼、不问好,就当没看见。还有些同学进老师办公室不喊报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文明礼仪规范还不够到位。

同学们,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根据我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在此,我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不要随地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并且,当我们看到不良现象时应上前制止。不光我们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告诉家长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维护学校周边的环境。

2、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到有同学乱扔还没吃完的饼干、牛奶、雪糕等食品时,我们应当告诫他,粮食是农民辛苦一年的心血,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能把还没有吃完的食品到处乱扔,这样不但会浪费粮食,还会破坏环境。

3、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于刀割。”由这句话可见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要常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文明礼貌语言。

4、要学会礼貌动作。礼貌动作是在举止、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如见到老师要敬礼、问好;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人要用双手;进教师办公室要敬礼;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等。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良好习惯乃是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我们在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使你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理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告别陋习,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5.规范行为习惯建设文明校园 篇五

——密山市杨木中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3月8日,密山市杨木中学针对学生在校日常行为习惯,实行了新的管理规定,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新规定首先表现在学生中午就餐秩序的管理上。从这天起,学生中午就餐时,必须按学年排好队,按楼层顺序在值班教师的带领下去食堂就餐。以往学生听到下课铃声一哄而散的现象,如今已经彻底转变。在楼梯口和食堂门口,学生均能站队右侧通行,消除了因拥挤发生踩踏事件的隐患,也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入手,培养了他们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此外,学校调整了带班领导责任制度,强化了值周教师责任意识,通过严格检查的方式来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余时间,值周教师按规定在校园内巡查,学生的不文明习惯会及时得到纠正。

6.德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篇六

日前,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开封体育馆作报告。报告结束,全场多名观众退场后,李阳发现身旁数百名开封求实中学的学生没有随人群离场,而是自发地将场内外的废纸、垃圾捡拾干净后才离场。李阳激动地说,这是他在各地讲学中见到的“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校”。

当李阳翘起大拇指由衷称赞求实学生的行为时,求实中学的校长张建平却平静地说:“这是求实学生养成的一个习惯。”

走进求实中学,不论是在操场还是在教室,很难看到一片纸屑。因为所有的纸屑都被第一个看见它的教师、学生捡起来,投进了垃圾箱。如果是教师和学生同时看到了地上有一片纸屑,教师一定是自己去捡这片纸屑,而不是吩咐学生:“把纸屑捡起来!”。所以,当教师不在身边时,学生看到纸屑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捡起来,投进垃圾箱。求实南校是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集中地。教室内的窗口,有南校校长拟写的道德习惯警示语:从窗口扔出的是你的良知和人品。

在学生离开后的教室里,桌凳永远都是一条线,因为每一个求实学子离开座位后的第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一是整齐,二是不影响其他同学活动。也会有特殊情况,比如紧急集合后再没有回到教室。如果校长张建平恰好这个时候到学校查看,来到了这个教室,看到桌凳没摆放整齐,她进教室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把桌凳摆好。然后才会询问:这个班干什么去了?因为她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班级有了特殊活动。

墙壁永远是洁净的,地板砖和窗玻璃纤尘皆无;求实办公室、教室的墙壁每一平方米都有自己的主人。主人不会让自己的“领地”玷污学校的.荣誉。

厕所里便池内外、挡板、沟槽的瓷片有年头了,依然洁白如初……这一切,都是求实学生自己打扫的。求实从她创办时的一个班到现在40个班、3000多名学生,从来没有用过清洁工。

会有懈怠的时候吗?当然会有。对懈怠的同学怎么教育呢?求实东校二年级十三班实行了卫生“下岗制”――某值日生卫生区没有达到学校卫生检查标准,不是罚这个学生连续做值日,而是让这个学生“下岗”反思,“下岗”期间,不分配值日任务,直到出现了另一个“下岗”学生,原来“下岗”的才可以竞争上岗。可是,班主任张凯俊老师承认,这个制度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最后一个“下岗”的同学,再也找不到“上岗”机会了。而对于一个求实学生,没有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没有了自己的责任,是最为难过的事。

点评 让悬在半空的德育落地陶西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是让我们把悬在半空中的德育落在地上,扎扎实实地为提高民族素质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因此,读到关于求实中学的报道,就格外觉得难能可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提出,中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而缺乏责任感也正是我们对新一代人素质的担心。这种责任感,决不能单靠说教形成,必须从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求实中学把养成良好的习惯放到学校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制定规范,到制度保证,到严格要求,最后形成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责任感。

更使人们感到兴奋的是,求实中学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而是自身行为的示范。而对教师最好的激励,则是校长的模范行为。我想,这不单纯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更充分体现了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这种现代教育理念。其实,学校德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品德的不断自我完善。(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

7.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七

一是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 衣、食、住、行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有利于健康成长。如, 早睡早起, 不睡懒觉;自己穿衣服、脱衣服, 睡觉时脱下的衣服鞋袜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按时吃饭, 不偏食、不挑食、不贪吃零食, 生活俭朴, 爱惜粮食, 不乱花钱, 在家里在学校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班有一个叫王×的同学, 是二年级的走读生,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里天天给他的零用钱买零食吃, 不吃饭, 觉得零食好吃, 不到一个月, 吃出了病, 还营养不良。通过老师的说服教育以及他自己的努力, 克服了这种坏习惯, 他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不仅是他, 而且全班学生都认识到,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是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从小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 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不仅对身心发育有利, 而且对社会公德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制定规范, 对个人, 要求学生讲究个人卫生, 如按时作息, 睡前刷牙;起床后洗脸;定时吃饭, 不喝生水, 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饭前便后洗手等。对集体, 要求学生讲究校园卫生, 按规定时间打扫教室、清洁区, 时时保洁, 大家可以看到, 现在我们的校园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

三是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也要从小培养, 比如在校园, 看到老师、同学问声早, 问声好;客人走了, 摆摆手说再见;在需要别人帮助时说“请”, 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当自己碰了别人时要说对不起, 当别人碰了自己时要说没关系。听别人讲话, 不要打岔, 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让校园里充满了文明、和谐的氛围。

四是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虚心听讲, 眼到、耳到、心到、手到。教师首先起到示范的作用, 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专注地听, 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这样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班的黎×同学, 聪明活泼, 成绩较好, 但上课总是左顾右盼, 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家访, 家长也向我反映, 他在家一刻也闲不住, 我和他家长商量, 共同想办法来改正他的缺点, 在学校, 我把他安排坐在讲台旁边, 不管哪个老师, 只要看到他没有认真听讲, 就碰碰他的座位, 或者摸摸他的头, 就这样, 一周过去了, 慢慢的, 他不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了, 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五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做作业前仔细审题, 做作业时独立认真、快速、整洁, 不懂就虚心请教。我们老师都知道, 有一部分学生懒惰, 不愿意做作业, 我们就先少给他布置一些作业, 给他合理安排时间, 让他既有时间做作业, 又有时间玩耍, 督促他把作业做完, 然后一次一次增加作业量, 直到和其他的同学一样。每次作业, 教师给予书写态度评定。

8.学生行为习惯规范 篇八

【关键词】培养 寄宿 习惯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23-01

对于寄宿学校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同时也在学校里生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起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密切的,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正常进行,那么学生的生活就必须有条不紊。当学生从家里回到学校,不管是在集体意识还是在纪律观念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意识

当前的寄宿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家中的宝贝,更有甚者会被家人宠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寄宿期间可能会连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例如叠被子,清扫宿舍,洗衣服等简单的生活问题,他们都不知从何着手,这种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开学之始,尤其是之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强制执行,还需要宿管教师集中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教育,逐渐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有的时候一个宿管教师会负责很多的学生或宿舍,这就需要每个宿舍根据人数选出一个或者两个室长来帮助宿管教师管理宿舍,保障宿舍的衛生环境,以及同学们的个人生活。宿舍长在宿舍内要做到表率作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定期的检查,对于优秀者做出表扬,以示鼓励,对于不合格者做出批评,以兹改正。很少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需要宿管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和日常严格要求中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管理寄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宿舍纪律方面,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宿舍之后意味着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所以不管在哪个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都会比在教室的时候低,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靠表面上装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诸如在宿舍内嬉笑打闹,当宿管教师来巡视的时候就会安静下来,表面上还是遵守纪律,但是宿管教师走了之后又做出各种违反宿舍制度的事情,甚至是轮流的看着宿管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宿舍长的协助,对于一些违纪现象作出及时的指出和上报,同时对于洗漱和熄灯时间都做出准确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睡前洗漱,减少学生打闹嬉戏的空间,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当前的事情。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自控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强制,更多的是需要疏通和指导,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的学生因为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对于个人的卫生就会有一定的疏忽,比如在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脏衣物随处乱发,零食垃圾到处乱扔。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这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委婉有效的解决方式,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洗漱、去洗澡这样的形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该部分的学生做出重点关注,造成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习惯?因为懒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经常和该部分学生谈话,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练习,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乱扔垃圾这种卫生习惯方面上,尤其需要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习惯都是从教师和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习惯

在管理寄宿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句话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安全重于泰山。有的学生喜欢在熄灯之后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吃东西,试想一下,在狭小的被窝里,如果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翻身等动作,导致学生将零食卡在喉咙里,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熄灯之后严禁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尤其是在熄灯之后还吃东西。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说,有睡在上铺的学生,也有睡在下铺的学生,宿管教师要巡视熄灯之后上铺的学生的头朝向护栏的一向,避免在睡着之后翻身产生安全隐患。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需要学校对于寄宿学生做出相关的安全教学,加强学生在防火、防电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学生党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和自救。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

寄宿肯定不会是一位学生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内多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保持宿舍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寄宿生而言,很多人住在一起,远离父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未成年人在为人处事上缺少必要的个人主见,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随大众,个人的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宿舍长的协助之下,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存在不良的习惯或者矛盾的学生,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联系,避免导致矛盾的升级。让学生认识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的幸运,应该友好的相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朝一夕是绝不会收到效果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坚持下去。宿舍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宿管教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滴水穿石,长期的坚持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高自莲.谈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2010(03).

9.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国旗下的讲话 篇九

步入初中,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使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发展。《规范》的正式颁布,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利于改善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在当前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规范都是一股鲜活的动力,是蕴育每个人良好习惯的动力,是催生一个群体形成团结、和谐之风的动力,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进步的重要途径。

现在,请大家睁大自己雪亮的眼睛,反思一下自己:你有认真地向国旗行注目礼吗?你有试过在没人的时候偷偷随地吐痰或扔垃圾吗?你在班级或宿舍里有过大声喧哗,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的吗?你看见地面上有垃圾却视而不见吗?你是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吗?你还记得中学生文明规范吗?

不要以为这些都不重要。细节决定一切,日常行为规范可能影响一生。中国还有句古话,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愤。我们中学生只有在日常不断地规范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才能养成受益终身的好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长大后的工作上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呼吁同学们要做这样的学生:

知规范的学生,这一定是讲礼貌的人。在他嘴边的是“暖人心”的礼貌用语,而不是让人心寒的脏话,他见到老师、同学、长辈就会问好,因为他明白: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懂规范的学生,这一定是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上他有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他明白一个连知识都不尊重的人,不会有文明的修养,高尚的情操;他深知,一个懒惰的人不会取得任何成功,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爱规范的学生,这一定是爱护公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破坏桌椅、损坏开关、浪费水电……

10.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篇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守纪律、讲卫生从点滴做起”。

关于懂礼仪,讲卫生,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做人要懂礼仪,有礼貌,不学礼仪就无法立身!”礼仪能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小学生做好文明礼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做到见到老师和来宾要问好;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损坏公物、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不摘花折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包装袋或废纸屑,不吃零食,看见垃圾弯弯腰伸出手主动捡起身边一张纸,一个方便袋等等„„

关于守纪律,我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打了无数胜仗的组织。为什么这支军队能够不断地走向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正因为长期受到严明纪律的培养和熏陶,所以军人们在关键时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违反纪律。邱少云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知道吧!烈火烧身也能纹丝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同学们,这就是军人,在他们心中纪律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能不打胜仗么?可是我们的纪律怎么样呢?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互相比比看,看看谁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说话、不推搡、不拖拉;比比看,看看谁上课间操的时候听从老师的指挥,队形整齐,做操认真;比比看,看看谁不在教室或楼道间大声喧哗,追逐奔跑,阻塞楼道;比比看,看看谁自习课自觉地、有序地学习;比比看,看看哪个班懂礼仪、守纪律的学生最多,纪律最好,班风最正!

同学们,当你成为一个懂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当你把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转化为你的习惯,成为你的品质,从而让你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提高时,或者当你的老师、父母或亲戚朋友都对你刮目相看、赞不绝口的时,你就是真正长大了!

1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5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2

“习惯”是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个词,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相当多的心血 !本人在长期的班级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认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强制性阶段、自制性阶段 、自觉性阶段。

一、强制性阶段

在此阶段,要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及“管理措施”,要求学生遵守之。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准备阶段。

首先,在开学之前,班主任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本班的《班规》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量化管理办法》。在开学的第一个班会上经全体同学讨论、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进而表决通过。这样,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做到了有章可依,即“依章治班”。

其次,制度公布以后,班主任老师要做到“三到”:走到、看到、说到,紧盯紧管,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要定期进行总结,其方式可分为:学生自结与大家补充相结合;师生相互探讨;班主任评价。注意“以表扬为主”,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一个人倘若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想一下改正过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对个别屡次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反复抓,抓反复”,对其不能失去信心。

另外,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自制性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领导和督查学生进行“相互制约”和“自我制约”。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

首先,培养班级骨干,让其大胆工作,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

其次,班主任要及时捕捉每位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的“闪光点”,大加褒扬,帮助他们树立其改正错误的自信心。

再次,以班会、主题班会、讨论会、研讨会、辩论会为阵地,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找出“优胜”的原因并发扬之,至于不足之处要对号至个人,让同学们都来分析其原因,帮助其改正错误。

最后,教师及时进行家访。这既可取得家长的配合又便于找到打开违纪学生的心灵的“金钥匙”!

三、自觉性阶段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努力(大约需2~3月时间)。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良好行为已经养成,良好的班风已经形成。班主任绷紧的神经也得以放松之时。本阶段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主人成为学生,班主任的职责就是监督检查。

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管理小组,即“学管组”,把班级内的“大小职位”和“大小事务”均按能力大小落实至个人,制定出“周流动值日表”,要求他们按时值日,并根据《班规》做好详细记录。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管人的难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其次,班主任要不定期的抽查一下“學管组”的工作。这样一方面起到了监督作用,使“学管组”的成员不敢懈怠,另一方面对其管理中的某些难点及时予以指导,从而不断强化、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2.体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现状浅析 篇十二

一、体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纪律上放任自己。部分学生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自我保护意识差,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装病请假、逃课。同学之间因某句话或某个动作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出拳相向;不服管教,顶撞文化教师;喜欢从众模仿,盲目冲动,拉帮结派,以破坏纪律为荣,容易出现跨年级的违规乱纪行为。

2.学习上缺乏主动。体校学生既要训练又要学习,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或“重训轻学”,认为要认真学习不如去普通学校;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体校考入大学,从而不抱有希望,丧失学习动力;或由于自身知识基础薄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便自暴自弃。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基础学习任务完不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两场考试间还玩游戏、看小说,考试时睡觉、乱画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3.生活上好逸恶劳。我国中学生队伍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的中学生在家过惯了“有利先享”的生活,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导致他们在校期间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谈奉献。有责任便往别人身上推,有好处便往自己身上揽,自私自利,娇气任性。家长的溺爱,给孩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使得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薄弱,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体校集体住宿生活。在家经常向父母提出过高要求,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这样的学生在体校训练中往往也吃不了苦,经常偷工减料。因此,很难出运动成绩。

二、体校学生不良思想道德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在体校中,农民工子女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的父母往往忙于务工,把子女托付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无法让孩子在家庭中受到应该获得的道德教育。不仅如此,在一些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父母有不良嗜好、只顾赚钱不顾子女教养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传承一般家庭所具有的人伦文化,往往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校因素。首先,体育运动学校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体校工作的首位。体育运动学校由于追求金牌数及输送运动员数量,导致体校教育中存在重体育轻德育、重金牌轻素养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其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当前,一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当面对有鲜明特点的体校学生时,教师过多采取“我说你听”的空洞说教式的做法,忽略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忽视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缺乏感动生命的体验性活动,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浓,吸引力不足。再次,教师、教练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有待加强。现有教师和德育工作者队伍中,有的教师只顾教学,不管育人,还有个别教师认为体校学生应该“重体轻文”,而忽略对体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基于此,为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教师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社会因素。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用“三集中”制,即集中训练、集中上课和集中住宿。大部分学生只是周末与父母共度。出于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常常将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等看作是放松心情,因此,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常常替代了本应采取的严格干预。然而,影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丝毫不顾及各种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可能造成的伤害。因此,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影响同步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理性掌握并自觉运用道德原则,坚持做人准则,加强德育有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社会现实影响与学校理想教育有相悖之处,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脱钩甚至矛盾现象。学校是理想教育,社会是商品教育,家庭是实惠教育。这种冲突和矛盾导致思想道德教育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摘要:体校的学生作为一个较独特的青少年群体,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既有当代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加强体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对其的影响,使之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当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体教结合”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将以对体校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现状梳理为切入点,通过对造成这些不良道德行为现象的因素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若干建议。

13.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十三

当今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比例最大,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的恶习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教师、社会都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坏习惯一旦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丢掉一份可观的工作。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经常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具体的如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在课桌上乱刻,课间脏话不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顶嘴,无交通意识,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差等等。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担负的重任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梦想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素质。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恶性肿瘤不割去就会危急生命。那么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黄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信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萧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安心于做一个教书匠,更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刚与柔必备。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卓约的姿态。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严与爱、刚与柔的平衡。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学生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从而从思想深处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平等身份。班级生活能给每位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营造良好的班风即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读行为规范准则,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手抄报、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一种隐力具有无穷的力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其次班集体中学生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组织评比“雏鹰之星”、“荣誉小标兵”、各类优秀队员等,把获奖学生的照片贴在荣誉榜栏目上。

(七)进行心理辅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一些情境及时给予辅导。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坏习惯,班主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一起制定目标,时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

(八)行为强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如利用奖励。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奖励一般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奖励和生活奖励。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具体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而定,另外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不断训练,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上一篇:以享受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作文下一篇:自驾游安全声明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