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培训

2024-10-20

软实力培训(共8篇)

1.软实力培训 篇一

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软实力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发展的思考

蒋晓丽 李建华

一、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软实力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Power)一词,最早由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约瑟夫·奈(Joseph S.Nye)在1990年提出。他认为,国家的实力分为硬实力(Hard Power)和软实力两大类,硬实力指军事等强制力和经济实力等诱惑力;软实力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或政治议程的控制力[1]117。在他看来,“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理念的普适性,还依赖于一国拥有的传播渠道,因为它能够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影响力。”[1]153可以看出,奈将“文化”和“传媒本身”作为信息时代条件下国家软实力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要增强一国软实力,就要提高其文化的“全球普及”程度,这就有赖于文化的“扩散”和“广泛传播”,只有当这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了,而这正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职责。

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观点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得到我国许多学者的认同。俞可平提出,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政治、文化、道义等软实力。喻国明认为,一个国家存在硬软两种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胡鞍钢认为,即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日益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制度、传媒建设等为代表的软实力日益受到关注。还有学者提出,在现代社会,一个大都市媒体的影响力,直接耦合了这个大都市的“软实力”。我们认为,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依靠自身政治制度、文化价值、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等隐性实力来吸引他国的力量,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一般而论,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越重要;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软实力越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信息数字化的当今时代,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由一个经济大国崛起为经济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由一个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然而,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软实力还不够强大。约瑟夫·奈在《中国“软实力”》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软实力比之欧美还相去甚远。”[2]英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研究室名誉主席贝茨·吉尔说:“就文化吸引力来说,中国资源丰富,但她不善于推销文化产品。”一个国家实力的提升,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充分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整体实力增强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而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它本身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文化并非一种自在式存在,它必须借助于文字、声音、图像等大众传媒产品(即符号),才能实现其自为。因而,现实的文化总是以传媒符号作为直观存在方式。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在《文化科学》一书中指出: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大众传媒产品符号是负载、传送信息和文化的最重要的代码,斯

图亚特·霍尔据此把传播活动看作是透过媒介的符号产品显现的意义的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其次,从传媒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传媒与文化如影随形,贯穿于传媒产生和发展的始终。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甚至认为,“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实际上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构、同质”[3]99。再次,媒体的影响力不但直接耦合了文化软实力,它本身也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今传媒化社会,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媒的实力。李良荣教授认为,传媒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力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在信息时代,现代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的引领者,更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核心。在约瑟夫·奈的叙事框架中,大众传媒本身就被看作是文化软实力。

与国家实力一样,传媒实力也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传媒硬实力主要指传媒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外显的、可测度的、可衡量的实力,如资金投入、技术水平、设施设备、节目时间、收视率、发行量、名牌主持人、员工学历等;传媒软实力指传媒的传播理念、传媒公信力、传媒自身文化、传媒影响力等潜在的、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和表示的实力。对硬实力的投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到成效,其业绩显而易见;软实力作用的方式和效果往往是间接性的、渗透性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传媒的硬实力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被轻易克隆、移植、借鉴,强有力的竞争跟进者因此有可能后来居上。但传媒软实力是一种内隐的精神力量,能对同行、受众产生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媒体很难效仿和复制。一旦依靠传媒软实力取得竞争优势,会产生很强的传媒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忠诚度,而且这种地位很难被撼动。传媒硬实力的提高增强了传媒的传播力,但不一定能增强传媒的影响力(传播效果);传媒软实力的提升则增强了传媒的吸引力、亲和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使传播效果深远而持久。

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发展的思考

30年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已经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并且正在崛起为经济强国。作为中国总体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相适应,中国传媒业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也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78—2006年,报纸从186种增加到1 938种,增加了9.4倍;期刊从930种增加到9 468种,增加了9.2倍;图书从1.5万种增加到23万种,增加了14.3倍;出版社从105个发展到573个,增加了4.5倍;出版系统利润从3.23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加了13.4倍[4]。广播电台从99座增加到263座,增长了1.66倍;电视台从38座增加到287座,增长了6.55倍;广播电视台达到1993座,教育台4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5]。从传播新技术的利用来看,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量累计达到2 616万[4];2007年,手机用户达到54 728.6万户,移动短信5 921.0亿条,平均每部手机每天发/接3条短信;无线市话用户达到8 454.4万户,短信311.2亿条,平均每部无线市话每天发/接1条短信[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全国网民数达到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0%,手机网民数达到5 040万人[7]。从媒体创新来看,我们仅以电视媒体为例,中国电视媒体从改革之初的黑白电视接收模拟信号发展到今天的数字付费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不仅实现了电视媒体自身技术的数字化, 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跨媒体互动交融,构筑起了多媒体新平台,这些预示着中国传媒业即将迎来媒介技术创新时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媒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已从原来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到目前为止,国内有100多家出版社实行企业体制的管理,有1 000多家报刊进行企业化、市场化的管理;通过市场融资、股份制改造,数十家出版、发行、报业集团公司成立,中国出版业市场竞争主体越来越强大,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影响力。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传媒在硬实力得到大发展大跨越的同时,软实力也得到了明

显提升。由世界三大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组织“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发布的第四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7年)榜单中,CCTV品牌价值超过600亿元,位列第三,并且还进入了2007《世界品牌500强》前100名(第7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教授认为,CCTV“已经跻身于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行列„„这是了不起的成就”[8]。从品牌影响力范围来看,中国传媒业有42个品牌进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比例为8.4%,位居各行业第三;在进入世界500强的12家中国品牌中,传媒业只有CCTV一个品牌,只占8.3%。但从同样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7《世界品牌500强》榜单来看,在世界范围内,传媒排在各行业之首(40个品牌进入500强,占8%);而在世界前20强中,传媒就占了8个,达到40%[9]。我们在欣喜地看到中国传媒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与世界传媒品牌的这些数据进行对照比较,也清楚地看到:中国传媒软实力与世界传媒软实力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传媒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传媒竞争进入白热化,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主旋律。竞争催生了媒介技术的革新、媒介形态的创新和传播理念的更新,掀起了新旧媒体之间的竞合战略,推动了中国传媒业的大跨越和大发展,继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但不可否认,我国传媒竞争还是低水平的,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后果,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同质化、媚俗化。同一城市中,大众传媒的编辑思路、受众定位基本相同,无特定受众群,栏目设置、采编内容、报道策划方式等相互抄袭,缺乏新意。同质化的结果是受众对特定大众传媒的选择性降低,替代率很高。为抢夺受众,许多媒体置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于不顾用庸俗的快餐文化喂养大众,用桃色新闻、传言绯闻、“莫须有”新闻来迷惑受众、抢占市场,欺俗、庸俗、低俗、媚俗之作屡屡出现。二是经营上赢利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同质传媒的运营策划的方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一味铺摊子、占场子、抢位子,大搞粗放式经营,缺乏独树一帜的盈利模式,缺乏模式更新、体制革新、机制创新。赢利模式单

一、竞争手段趋同使得多数传媒未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传媒市场竞争格局不确定,随时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

中国传媒竞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后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媒过于注重资本力量、人才力量、技术力量等传媒硬实力的增强,而对媒介文化、媒介品牌、媒介特色等传媒软实力的提升重视不够。软实力的欠缺导致中国传媒上不了天(不能影响世界),落不了地(不能深度影响受众);即使落了地,也产生不了持久的影响力,公信力不够,吸引力不强,受众品牌忠实度不高。

然而,传媒越是发达,竞争越是激烈,提高传媒软实力就越是重要。当今世界各国传媒都高度重视传媒软实力的提高,纷纷将其纳入传媒发展战略的核心。因此,中国传媒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是大力提高传媒软实力。

三、打造传媒软实力

与传媒硬实力飞速发展相比,传媒软实力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传媒的非理性竞争,致使传媒生态失衡。在传媒生态系统里,每一种媒介都是这个生态系统里的一类物种或一个种群。实验研究和野外观察表明,“在大自然中,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出现,如果它们在同一地方出现,必定会利用不同的生态位。没有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一旦它们的生态位部分重叠,这时就会严酷地竞争”

[10]147。那么,每一个传媒是否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呢?答案是肯定的。传媒软实力体现特色,彰显独特性;依靠传媒软实力的独特吸引力和影响的长期性,使得自身无可替代。因而,要保持传媒生态平衡,使各种传媒和谐共处,就必须大力提升传媒的软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传媒的三大软实力: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

(一)凝炼传媒精神内核提高公信力

传媒的竞争与发展固然需要传媒的技术、人才、制度等硬实力,但还必须有传媒的精神内核这个软实力。有了高尚的精神内核才可以团结内部力量、凝聚人心,历经磨难而不舍,屡遇挫折而弥坚;才可以铁肩担道义,对真理执著追求,对社会认真负责,对群众利益高度重视;才可以文为民所著、言为民所立、利为民所求,最终为传媒赢得公信力和权威性。传媒的精神内核是传媒信息采集、处理、交换的核心要素,精神内核高尚的传媒能从普通信息内容中透视出民生大计,并通过传媒产品唤起民众的重视和醒悟;精神内核涣散的传媒则只能充当传声筒,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新民晚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的办报宗旨使其历经无数次传媒风暴依旧岿然不动,成为中国大陆迄今出版报龄最长的报纸(近80年报龄)。《北京青年报》在其核心理念中突出了职业操守,用极其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条新闻,以杂志的标准来办报纸,这个核心理念在为他们赢得赞许和称道的同时,更为他们赢得了可贵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被誉为纸面“焦点访谈”的《南方周末》,用“深入成就深度”的核心理念着意打造平民意识和民间立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份能发行全国的周报,这种公信力是其他传媒所无法取代的。

(二)弘扬传媒文化提高吸引力

每一个媒体对受众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有大小之别。传媒要在行业生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使自身的吸引力具有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媒体的独特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媒体自身的独特文化。传媒的态度立场、价值判断、经营理念、组织机制、领导体制,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媒体衍生产品,媒体环境,媒体形象等都可以包括在媒介文化的范畴之中[11]6。传媒的传播理念和传播行为都会受到媒介文化的影响,“有了个性鲜明且稳定连贯的媒介文化理念,传媒才能以个性化、人格化的产品实现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吸引、共振与黏合,在时间序列上维持稳定的受众期待,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12]24-32。传媒如何形成个性?如何凝练自身的文化?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其实,传媒的个性和传媒文化是从传媒的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也是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体现的。从2003年“人乳宴”到2006年的“豪华校门”所引发的关于铺张浪费的讨论,“父母卖肾帮女追星”所引起的关于“孝道”与“溺爱教育”的讨论;报道中,既有“女记者放弃采访,抢救落水女孩”的正面典型,也有“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倒”的反面教材„„当传媒在报道这些事件的时候,传媒的态度立场、价值取向、人员素质、媒体形象等已经展露无遗了。

(三)铸造传媒品牌提高影响力

传媒影响力是某种传媒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被他者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或扭转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该传媒有利的舆论氛围的力量。传媒影响力最集中体现在品牌影响力(Brand Influence)上。品牌影响力有三项关键指标:市场占有率(Share of Market)、品牌忠诚度(Brand Loyalty)和全球领导力(Global Leadership)。胡鞍钢指出: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媒介的渗透能力十分低下,对外宣传无法抗拒西方媒介,也远不适应国际媒介市场的需求,这是中国在国际传媒领域长期被动挨打、处于无奈境地的根本原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强势传媒之所以能垄断世界传播话语权,除了拥有超强的传媒硬实力外,还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他们是世界级的传媒品牌。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占据了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 90%以上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垄断。在2007《世界品牌500强》中,全球网络搜索引擎巨头Google位列世界第三,占据着世界传媒品牌的头把交椅;《纽约时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报纸,也是最能搞到美国政府内幕的报纸”,位列世界第14,抢占了全球平面媒体的第一把交椅„„这些世界传媒品牌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传播领域的话语权,掌控着整个世界的主要传播活动。当今时代,品牌成了决定传媒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蒙代尔教授指出:“很多学者和媒体都在谈论‘中国制造’,但是由于品牌和技术这两个企业的关键驱动力的不足,使‘中国制造’在短时间内很难有重大突破。”我们欣喜地看到,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CCTV已经跻身世界品牌百强,国际

影响日益增强。中国传媒一定要始终坚持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打造出更多世界级的传播品牌,能够在世界传播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从而改变西方国家一统世界传播领域的格局,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一道,建立起全人类共建共享的世界传播新格局。

法国一位外交家说,中国在能够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中国传媒在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等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宣传中国惊人的经济成就、政治优势,广泛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增强政治经济模式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这是历史赋予中国传媒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约瑟夫·奈.欢迎中国软力量[EB/OL].《财经》年刊: http: //fund.jr.j com.cn/news/2006-11-24 /000001802863.htm.l

[3]肖小惠.传媒批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4]改革开放30年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什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接受记者专访[EB/OL].http: //media.peo-ple.com.cn/GB/40606 /6814918.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news/2007 /06 /22 /1147489_0.htm.[9]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行业数据分析)[EB/OL].http: //brand.icxo.com /summit/2007world500 /bd_hy.htm.[10]丁鸿富等.社会生态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11]丁柏铨,王涛.论媒体“软实力”———以另一种视角考察媒体竞争力[J].新闻传播, 2006(12).[12]陈瑞等.打造传媒竞争力[J].传媒, 2004(6).(作者简介:蒋晓丽(1956-),女,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软实力培训 篇二

……同化式实力的获得靠的是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或者是确立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别国意愿的政治导向的能力……这种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密切。这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软力量……

宣告了软实力概念的诞生。随后, 奈相继刊发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 对软实力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在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再思考》一文中, 奈开门见山地将这一概念简要描述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 (大棒) 或者利诱 (胡萝卜) 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 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2]。”

虽然软实力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还是不久前的事, 但笔者认为软实力本身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 并非新生事物。如同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政教分离等概念一样, 是人类的自我觉醒, 是人性的升华, 是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工业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出现、地球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 等等社会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大概正由于这样一种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 软实力概念虽然原本是在考虑国家关系时被提出来的, 但很快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且被广泛用于各种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的分析, 说明这一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 本文所涉软实力及相关概念亦不仅仅拘泥于国家, 而是广泛适用于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任何社会行为主体。

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是分析文化的产物, 它的诞生, 意味着社会行为主体的总影响力 (或称综合实力) 被分析解构成了软实力和与之对应的所谓硬实力 (Hard Power) 两个部分。

综合实力由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综合, 不论研究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是为了提高综合实力。那么软实力和硬实力如何构成综合实力呢?这就随人们对软实力和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的认识不同, 而呈现出多种基于软硬实力之分的综合实力结构模型。有最简单的软硬实力二者代数和说 (此说似乎表示软实力可以独立存在) , 也有较复杂的导入某些常数的加法乘法混合运算说, 等等。这些说法虽然都只能说是比喻, 但也正是这种简单模型更清晰地反映着各家说法对软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的基本认识, 各有特点, 笔者不简单褒贬, 故不具体举例。

不过, 为了形象而清晰地说明软硬实力构成综合实力的结构关系, 笔者也在比喻的意义上提出一个方便说法。

综合实力分值=硬实力分值软实力分值[3]

亦即, 综合实力分值或可比喻为以硬实力分值为底数而软实力分值为指数的幂值。作为这一比喻模型的前提, 假设硬实力分值和软实力分值的取值范围 (好比定义域) 为:

硬实力分值= (0, 1) 时, 软实力分值=[0, +∞) ;

硬实力分值=[1, +∞) 时, 软实力分值= (-∞, +∞) 。

于是, 笔者将基于这一比喻模型的综合实力与硬实力、软实力分值对应关系列于表1。

对于这一假设的基本考虑, 也就是认为任何社会主体的硬实力分值通常都大于零, 而硬实力分值为1是主体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 在0到1之间则表示主体处于需要援助的状态。如表1所示, 当硬实力分值=1, 即主体刚刚维持生存时, 折腾软实力没意义;当硬实力分值小于1且软实力大于1时, 综合实力会随软实力增大而减小, 亦即不宜随便折腾软实力;当硬实力分值小于1而软实力也小于1时, 呈现出综合实力大于硬实力的状态, 这或可解释弱小时避免张扬的好处;只有当硬实力分值大于1时, 综合实力才会随软实力递增。而软实力分值小于零时, 综合实力可能反而小于硬实力本身。亦即, 同硬实力相匹配, 二者分值同时大于1或小于1的放大硬实力作用的软实力, 才是积极的正能量意义的软实力, 也许此时的综合实力才能被称作所谓巧实力 (Smart Power) 。

但是, 作为主体存在基本条件的分值等于1的硬实力并非一个绝对值, 只是一个自我满足的存在必要条件, 这一条件越低者, 硬实力分值越大, 也就越有可能强大。再者, 硬实力也可细分, 总体硬实力弱势甚至其分值小于1时, 但其某个局部的硬实力可能强, 局部分值可能大于1, 只要找到一个分值大于1的硬实力优势点, 就可将软实力向这一点上倾斜以提高总体硬实力以及综合实力, 甚至可能实现综合实力分值大于硬实力分值且大于1[4], 否则就可能面临灭亡。韬光养晦和勤俭节约的意义[5], 局部重点优先或倾斜式发展模式, 濒临倒闭的 (大) 企业剥离某些资产收缩经营可以续存乃至复兴[6], 勤俭持家的穷人翻身, 艰苦奋斗的弱者兴盛, 小米加步枪战胜坦克加大炮, 人 (们) 在忘我或无身[7]的境界或具有牺牲精神时的实力最强大, 等等, 诸多事实, 大概都可以通过这一比喻模型来解释。

再者, 在生活物资过剩的当今世界, 现实中存在着的绝大多数主体的固有硬实力分值都是大于1的,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软实力分值小于0, 则表示主体正在迅速衰落乃至走向毁灭。如果软实力分值在0何1之间, 则表示主体勉强维持, 包括个人或其组织在内的各种行为主体, 可能大多都处在此种状态。软实力分值大于1, 综合实力大于硬实力, 处于上升状态。虽然现实中存在着的主体的硬实力分值通常都是大于1的, 但人们常常忽略软实力分值可能小于1甚至小于0, 而导致综合实力分值小于硬实力分值。看似强大的主体迅速萎缩乃至灭亡, 实际上往往就是类似软实力分值小于1甚至小于0的情况引起的, 故不乏庞然大物突然枯萎甚至轰然倒塌的现象[8]。因贪婪奢侈或炫耀浪费或穷兵黩武而导致强大的主体盛极而衰乃至灭亡大概属于此类, 中国多数王朝及古今中外众多强者的败亡都说明着这一点。

上述比喻模型的提出及相关阐释, 已经从其对发挥硬实力以提高综合实力的视角说明了软实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再将视角转向软实力本身, 众所周知, 人类发展史上的政教分离,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产业发展史上的电脑软件相对脱离硬件而独立发展, 极大地加快了IT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并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可以认为, 作为人类自我觉醒、人性升华标志的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 可能会如同此前的政教分离、电脑软硬件产业相对独立一样, 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化发展。

至于中国自身的软实力, 从认识渊源上来说, 至少早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出现了重视软实力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老子·二十九章》) ;“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老子·三十一章》) ;“柔弱胜刚强” (《老子·三十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四十三章》) ;“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虽丑下》) ;“欲王者, 务博其德” (《史记·张仪列传》) ;以及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外交原则, 等等,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对软硬两种实力的善恶取向。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但并未率先提出独立的软实力概念, 大概也就类似人类社会的政教分离、IT产业的软件相对独立乃至教育独立、学术独立、艺术独立等都没诞生在中国一样, 不善于分析的中国传统也反映在社会力量的研究及其发展方面。窃以为, 如同若无政教分离就难有近现代民主社会, 或IT产业的软件若不相对独立于硬件则恐难有真正意义的IT时代一样, 基于排他的血缘关系的宗法文化主干, 家国同构、家业一体与不善分析互为表里, 认亲盛于认真乃至以亲代真难免轻视知识且易生腐败, 等等, 诸如此类的文化传统, 将极大制约当今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与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高楼大厦大多并不是直接用大石头建造的, 而是用高温加热后的碎石块碾成粉末而成的水泥, 和将石头 (矿石) 熔化成“水”提炼后重新成型的钢材等, 重新组合建造的。构建当今世界近乎包罗万象的各种复杂信息系统的, 不是早有二进制萌芽但却执象不前的阴阳八卦, 而是完全数字化的无象无形、无限可分的真正二进制和相关信息科学与技术。社会的重构、发展, 同样需要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 方可优化组合。中国乃至华人社会软实力的构建以及在未来世界的地位, 也许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夏文明之道统, 能在多大程度上脱离或超越宗法血统的束缚, 而真正为全人类所共赏、共有乃至共享。

参考文献

[1]Joseph S.Nye, Jr.,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90.中文引文见于该书节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何小东盖玉云等译, 军事谊文出版社1992年) 第25页, 第158页进一步表述为:“同化性力量是一种能力, 根据这一能力, 一个国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环境, 使其他国家能模仿该国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发展, 确定自己的利益。”同年他还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了《软实力》 (Joseph S.Nye,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Fall 1990) 。另外, 2010年10月所见Wikipedia的Soft power词条释文中有:“The idea of attraction as a form of power did not originate with Nye or Lukes but dates back to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such as Laozi in the 7th century BC.”意即软实力概念的起源被认为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

[2]Joseph S.Nye Jr., Think Again: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1 March 2006: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think-again-soft-power。

[3]这里所说“综合实力分值”、“硬实力分值”和“软实力分值”, 是在一定标准下的评价分。即所谓“分值”, 指辅助分析用的参考指标值, 而非各种力的客观绝对值, 当然, 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量化的实力评价体系。起初考虑的只有不含“分值”二字的表述, 虽然只是比喻, 但为不致被误解为各种力的绝对值乃至引发各力的“量纲”匹配之类的“问题”而做了修订。同时申明, 本文所涉各种力, 若无特别说明, 均不考虑量纲, 仅作相对参考。另外, 为叙述简便, 下面可能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分值”二字, 标题亦如此。

[4]如此似可解释毛泽东时代看似贫穷落后的中国何以能构成第三世界的领袖。

[5]《老子·六十七章》所言:“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大概也正含此意, 同样可用本文所示比喻模型加以阐释

[6]比如2009年通用汽车收缩重组经营。

[7]《老子·十三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3.软实力培训 篇三

多样化全覆盖培训增强行业内生动力

2014年1月1日,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这对促进全省饲料兽药企业自律、防止假冒产品、提高监管效率、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11月25日至12月5日,省执法总队连续举办了8期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培训班。全省市、县两级网络管理员,203家兽药企业、630家饲料企业的负责人及信息员共1800多人参加了培训。

饲料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培训班是去年河南省畜牧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的一个典型。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畜牧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万场次,培训21.7万人次,涉及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基层畜牧技术、生鲜乳质量安全等多个领域,覆盖全省各级畜牧部门、畜牧企业和养殖场(户)。河南省畜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行业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技术法规培训推动基层服务提档升级

“通过参加培训,不但学到许多新技术,还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建立了长期联系,以后工作中再遇到难题可以随时请教。”2013年12月27日,内黄县畜牧局疾病诊疗中心防疫员尹瑞方告诉记者,他经常到养殖场或农户家给牛看病,但因为知识和技能欠缺,遇到很多难题不知道该咋办。最近,参加了省畜牧局举办的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后,尹瑞方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河南省共有9639名畜牧兽医执法人员,他们为保障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强的“防护网”。为提高全省畜牧兽医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于9月26日—11月23日,举办了5期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培训班,共培训执法办案师资人员380人,实现了全省畜牧兽医执法办案师资力量全覆盖。与此同时,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还承办了农业部第八期“瘦肉精”监管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培训班,举办了全省检查站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师资培训班12期,培训师资人员800人次,基层执法人员办案能力明显提高。

培训监管联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近期全国奶源紧张、奶价上涨的趋势日益显现。作为奶业大省,如何有效防止乳品企业争购奶源、降低标准收奶和各种非法牟利行为,保持全省奶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奶业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3年9月27日至10月29日,省畜牧局在全省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鲜乳质量安全大轮训。共在全省奶牛集中的11个片区举办11期培训班,培训规模奶牛养殖场区主要负责人、生鲜乳收购站主要负责人、运输车辆司机和车主、乳制品生产企业奶源部负责人、市县各级奶业行政监管人员和执法机构相关执法人员1559人,为保障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河南省在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还加大了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先后推行了风险分级量化管理制度,落实了告知书、承诺书和黑名单、有奖举报“两书两制”制度,全省共发放质量安全告知书12.62万份,企业提交质量安全承诺书10.68万份,发送警示教育短信60余万条,实现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稳步提升。

2013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中向好。全省生鲜肉监测合格率为97%以上,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合格率为100%,“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为99.99%。农业部组织对全省大中型城市畜产品四次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99.5%,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 篇四

聂震宁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构成的硬实力所具有的制约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有了越来越明显的表现。我国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来。

怎样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要让软实力变硬,硬实力不能太软。软实力需要通过必要的经济运作、必要的产业发展、必要的市场经济、必要的国际竞争,来形成自己的效应,这就是吸引力和影响力。”

所谓文化硬实力,即指一个国家生产经营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产业能力。在全球市场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是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传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赖于文化硬实力加强。以出版产业为例。多出好书确实是出版业的终极目标。但是,如果把出版社的任务只归结为“多出好书”,则失之于简单。出版社必须把多出好书的追求落实到两个效益的实现上。人们习惯于把出版产业“内容产业”的性质重点放在“内容”上,这也是失之于偏颇的。“产业”与“文化”都是出版产业的主要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出版产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健康的市场环境里,经济效益越突出,越有利于实现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我们说,出版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就是一种文化硬实力。詹姆斯·彼得拉斯在《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开篇就说:“美国的文化产业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显然,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外现为意识形态的隐性扩张,其基础则是文化产业的雄厚经济实力与高超管理水平,后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硬实力。文化硬实力通过占领文化市场,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扩大文化影响力,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国家文化硬实力主要由市场主体、创新主体、资源主体、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素构建而成。市场主体应当是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应当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性技术的统一。资源主体是指用于文化生产的民族、地域、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题材和素材。产业体系是指构成国家文化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及其在国内外的合理布局。市场体系则指建立了合理的交易标准并得到严格管理的市场环境。政策体系应当是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科学、规范、有效的政策架构。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现代型政府的依法管理。所谓现代型政府,就是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主要任务,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该管的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到位,不该管的,一定不要管,退也要退到位”。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到不断增强。

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既需要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也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近一个时期来,业内已经比较深入地讨论了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

问题,今天我希望讨论一下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这是强化文化硬实力的重要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些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做法。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不失时机地全力向外进行文化产品大倾销。十几年的光景,随着国际间文化产业壁垒的逐步瓦解,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稳稳登上全球霸主地位。在很多国家坚持片面强调电影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主体文化价值的时候,美国影业已经以其好莱坞经营模式和叙事模式占据了市场的85%份额,给美国每年带去近180亿美元的收益。所谓好莱坞叙事模式,简单说来是观众接受至上的叙事态度,是娱乐为主、寓教于乐的主题追求,也就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艺术风格。至于好莱坞经营模式,却值得很好地研究。好莱坞是著名的美国品牌,但其品种其实并不纯粹,它是许多独立制片公司的集合体,是众多制片人的趣味比较一致的追求,其中最具实力的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索尼公司,大名鼎鼎的福克斯被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控股。好莱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仅包容了各种机构各种艺术家的创作,也容下了这些外国资本。然而好莱坞依然是美国的好莱坞,为什么呢?似乎大家都说不清楚,我也觉得奇特。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思维和价值观的顽强表现在发挥核心作用,我以为,也许更多的是文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发挥根本作用。有一种对好莱坞经营模式的通俗解释是:不管你是谁,你到了我这儿,一切都会变成我的;不管你是谁,我到了你那儿,一切依然还是我的。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尚需研究。我国近十年来,通过影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影视生产,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大片其资本结构十分多元,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票房效益,而这些走的正是市场运作之道。

美国没有类似文化部这样的国家机构,有人因此以为美国政府对待文化产业是“放任自流”、“无为而治”。其实,从美国政府部门动辄为本国文化产品输出权利打国际官司,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全力以赴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美国政府一是给政策(如税收、奖励等);二是给钱。美国成立了“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和“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委员会”等,直接由联邦政府划拨补助性经费。同时,联邦政府运用一切可行手段,鞭策地方政府出资扶持文化产业;还鼓励民间各类基金会向文化产业投资。目前,文化产业资金注入的大致构成是:联邦政府15%、地方政府35%,其余50%左右是民间资本。有多大的投入,才可能有多大的产出,美国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与其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有着最重要的关系。

再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

1995年,日本政府确定了“文化立国”战略,后来又颁布实施《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和《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推出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文化产业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满足国民文化生活,并肩负着让其他国家了解日本文化之重任,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国民均有义务积极参与、给予扶持。日本政府直接组建和参与、支持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基金组织,疏通并且拓宽资金流入文化产业渠道。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日本是做了一番精心规划的。美国迪斯尼上世纪80年代在东京安营,90年代在香港扎寨,日本文化产业趁势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然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日本大举进攻美国市场,仅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达到44亿美元,是日本出口美国钢铁收入的4倍。与此同时,日本动漫开始席卷世界。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其汽车和钢铁工业,其经济效益占据了GDP的18%,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撑产业之一。

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下,为了摆脱困境、重振经济,韩国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其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围绕这一基本战略,韩国政府按照“明确重点、集中培育、系统实施”的原则,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扶持政策。首先是加强管理组织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就在文化观光部内首次设立了“文化产业局”,2000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委员会由文化观光部长官担任委员长,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基金运营计划,并负责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文化观光、信息通信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各自下属各种中心,分别负责政策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以及产业技术开发。在卡通画形象文化方面也分别成立了负责创作和市场开发的专业领导协会。2000年至2001年,又先后组建了“工艺文化振兴院”、“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2002年7月,文化观光部将下属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等5个部门进行整合,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实行信息共享,加强协作。

同时,韩国政府加强了文化产业的法规建设。1999年2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对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做出具体规定。依据该法,韩国政府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促进的对策。

资金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韩国政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贯彻“选择与集中”的原则,对选定的重点扶持对象,从创业到研发、创作、制作和营销、流通的每个阶段,都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在国家财政全面吃紧的情况下,文化事业预算反而逐年增加:1998年占国家财政预算0.62%,2000年首次突破1%,2001年大幅提高为9.1%。文化事业预算金额2003年猛增为1.17万亿韩元,比1999年增长140%多。同期,文化产业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重由3.5%增长为17.9%,文化产业预算额由168亿韩元增至1878亿韩元,为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撑。同时,还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设立文化产业、文艺、电影、出版、广播及信息通信化等系列专项基金,集中扶持相关产业。1999年基金设立当年总额仅为549亿韩元,到2002年增至2329亿韩元。此外,韩国还动员民间资本,建立官民共同投融资体制,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的需求。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年里,先后组建17个“投资组合”,融资总额达2073亿韩元,其中政府350亿韩元,民资1723亿韩元。在此基础上,资金运作日臻成熟,成功率大幅提高,年融资达1000亿韩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落到了实处。

文化产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最大。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重中之重。自2000年至2005年韩国政府投资2000多亿韩元,集中培养急需的文化产业“复合型”高级人才。在院校培养方面,在强化已有院校相关科系人才培养的同时,新建了首尔游戏学院、全州和清州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及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院等一批新的院校。大学开设的文化产

业相关专业达80余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除院校正规培养外,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还接受委托,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方式,培养特殊专业的高级人才。在机构、政策、法规、资金、人才等“硬”条件基本具备之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文化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动漫业为例。韩国动漫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02年动画片出口额达8387万美元,是当年电影出口的56倍。2003年,动画产业产值增至4050亿韩元,同期动画片销售额由上一年的2149亿韩元增至2699亿韩元。韩国现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动画片制作和出口国,世界动画片80%的背景画出自韩国。在中国,动漫业、影视界“韩”流汹涌,韩国文化给人们许多真切的感受,这就是通过强化文化硬实力,达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典型案例。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而要强化文化硬实力,就必须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国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型市场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实力的主要理由。同时,需要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国家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有必要的全面规划和调控,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发展文化的意志。只有国家意志、人民需求与文化价值、市场规律协调统一起来,国家的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以强化。在上述几个国家的经验里,我们都能指认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设立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颁布政策、制定法规、擘画战略、筹措资金、管理市场等,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掌管、操作。我国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都在表明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必要性。例如在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2004年以来,我国出版业参展机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版权贸易的逆差明显缩小,一系列出彩的表现令国际出版界广大同行感到吃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产业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是两条根本性原因。这两条根本性原因,也就是构成文化硬实力的重要内容。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才明确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显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国文化产业只是一个后发产业,身处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没有国家相对特殊的政策和手段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目的性。倘若把文化产业和经济领域的一般产业同样对待,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没有支持,法规上没有保护,人才上没有爱护,评价上没有引导,任其自生自灭,那么,也就真的可能自生自灭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完全交给市场利益调控,企业就完全可能什么赚钱就去经营什么,而文化产业的经营很可能会唱“空城计”。这是需要特别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

5.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 篇五

一.经济实力:在一般情况下,GDP、外贸总额和外汇储备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1、经济规模(GDP):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主要是指该国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俗称GDP。

2、外贸总额:即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其中出口产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富,一个国家的外汇财富储量不仅包括官方的,还包括民间的;不仅包括外汇货币,还包括黄金和其他须用外汇购买的战略物资储量。同时,如果一个国家有外债负担,其实际外汇储量还须在现行外储中扣除外债。

二.资源实力:《孙子兵法》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这主要是指国家资源,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物产资源,人力资源,地理环境,区位,地缘环境等。

三.军事实力:包括作战思想,常规军事力量(海、陆、空的兵力结构),战略力量,情报、监视和侦察,作战管理和指挥、控制和通信,电子战,反空间能力的研制,航天发射能力,“新概念”武器系统,技术获取和军费预算的发展趋势等。

四.科技力量:主要包括科技人力人力资源,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创造和发展知识产权的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规模,科技支撑能力,人口与医疗卫生的科技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等。软实力包括:

一.政治实力:政治实力包括了领导人意志、社会制度、政治原则、国家战略、决策程序等多方面。政治实力是运用文化、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操作性实力,没有了政治实力,任何资源性的实力都不能发挥作用。政治实力的核心是战略信誉。从范围上讲,政治实力包括了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动员能力。国内动员能力是让本国人民自愿支持政府政策的能力,国际动员能力是让他国自愿支持本国政策的能力,领导者的感召力,将帅的作战能力,军队训练水平,作战意志,后勤保障等等。从内容上讲,政治实力包括了权力和信誉两方面。国际政治实力的权力包括了一国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拥有的法定权力,如参与权、投票权、提案权、否绝权等;

二.文化实力:是一种资源性实力,指历史的沉淀下来所产生的影响力,具体的价值观行为的方法达成一致的程度。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外交实力:主要包括国家间关系和高级政治(如政府外交、首脑外交等传统外交,关注政治、经济、军事事务)和外国国民对中国的认可程度及低级政治(如环境问题、社会安全问题、文化、跨国界事务等)两个方面。2.谈谈为将”五德”与为人处世之道.答: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

智者,谋也。孙子云: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而不殆;知天知地,胜而不穷!夫为将者,此为先也;夫选将者,此为要也。为将者,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做人也是如此,首先要做个聪明人, 聪明才智,有大局观,眼光长远,目标明确,有计划,学会用计谋,很多时候光用蛮力是达不到效果的,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信者,诚也。古云,人无信而不立。言而有信为立己之本!一门之尊,一派之长,尤为重要。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其次是要有信用,在军队中是奖功罚过,做人则是要言必行、信必果;也要信任人,善用人.仁者,爱也。士皆出之于母,置于心而教于情,则利无尽矣。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魏吴起吮脓哺兵,东汉段颖视而裹疮,爱民如子,则无坚不摧。然此爱非溺也。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其次是要有仁爱之心,将领要爱护自己的士卒,而做人则要爱护他人,尤其是老弱病残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勇者,断也。为将者尤忌当断而连,断而不绝!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当断者,提之险地,置之绝处,则三军可夺气也!古往今至,夫为将者违此忌者多矣,其局皆危。外有滑铁卢,内有春秋退水。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当断则立断之!再次是勇敢,没有勇敢之心的将领永远是失败者,做人也是这样,要勇敢面对一切,不要退缩、不要推诿.严者,肃也。军令如山,一令出而天下行。当斩不赦,则士气盛而军心壮,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也!最后是威严,将领必须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这样,手下才愿意服从命令,做人时,要有威严,既是严于律人,也要严于律己,但绝不能飞扬跋扈或是考恐吓、威胁来使得别人服从自己,而是以自己的德行来使其听从。3.为什么说“和平发展”是立国之本?

答: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变得越来越广,需要携手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互利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已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任何国家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任何国家的行为不仅事关自己,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武力征服、威胁别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各种理由拉帮结伙,一方或几方就想独揽世界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得人心,苏联解体和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正是这的最好例子。在日益增多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唯有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斗”,才有出路。4.谈谈生活中的“间接”之道。

答:间接,就是迂回的方式,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与直接相对。由于某些事不能直接表达,或是不便于直接表达,所以引出了间接。《孙子》中“间接”有重政性,有谋性,系统性这些特点,以柔胜,整体观,以柔克刚,避实就虚,举重若轻,运势摄之是例子。“中国历史上文人畏于文字之嫌而株连”,所以常常有话不敢直说,屈原的《离骚》就是这方面的例证,以鲜花芳草美人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即明君时的楚王,这样既表达了屈原的幽怨之情,又使文章语句更优美。说到“老人”、“年老”时,用“年迈”、“年长”、“上了年纪”、“上岁数”、“年事已高”等。这些约定俗成的间接用法对我们表达意思并没有多大影响,却消除了不必要的尴尬。同时,间接之道也大量用于商业之道,比如有人想要买股票,有人要卖股票,但多数情况下,这两个人互不认识,所以这之间需要一个中介,由此产生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此类推。由此观之,间接之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但是,有时候“间接”之道也会产生一些对某些人的消极作用。借刀杀人,指桑骂槐便是例子。

所以,“间接”之道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认真对待。5.简述“出奇”与“制胜”之关系。

答:出奇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制胜是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出奇是制胜的原因,制胜是出奇的结果。以蒙牛企业为例,1999年7月,时任伊利副总裁兼冷饮事业部总经理的牛根生,被总裁取消了“兵权”后注册1000万元成立了蒙牛公司,当时伊利的固定资产已经是几十亿。而9年后的今天,蒙牛的营业收入突破200亿,而伊利则是192亿。

首先,出奇为制胜创造一个条件。在海外上市之前,蒙牛在选私募基金时,最后选定了投资实力颇强、招牌最亮的美国摩根等投资者。国际投资者不了解蒙牛,即使了解也难以达到信任的地步,但摩根选择蒙牛后,摩根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就转化成了蒙牛的信誉。2004年,蒙牛香港上市,创造了当年最高的认购率。

再次,出奇为制胜提供动力。牛根生会把参观发展成品牌推广的核心武器。牛根生说:蒙牛的成长,参观有一大份功劳。学者参观后,写进著作了;教师参观后,带进课堂了;外商参观后,投进股本了;记者参观后,播进媒体了;消费者参观后,买进产品了。把参观做到位,品牌将深刻地“烙”在消费者心里。最后,制胜是出奇的最终目的。牛根生的出奇制胜招数最终为蒙牛创造了一个品牌,为蒙牛打开了一片天,成功的超过伊利。

所以说,出奇与制胜是因果关系。

6.联系商场,职场案例,简述把握先机与赢得主动的关系。

答:在比尔盖茨读大学的时候,比尔盖茨有眼光,看到了计算机行业的前景,他看到了计算机领域当时的一片空白,而他在计算机方面有很大的造诣,要是他退学进行计算机的开发,就能大有成绩,而继续上学,等到他出来工作时就会失去这个良好的机会,于是就退学进行计算机开发,结果创立了微软帝国。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这是把握先机的成功案例。

拉菲尔·杜德拉,委内瑞拉人,他是石油业及航运界知名的大企业家。他以善于“创造机会”而著称。他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得投资而发迹的,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投资额达十亿美元的事业。

在19六十年代中期时,在卡拉卡斯(Caracas,委内瑞拉首都)拥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但由于他是学石油工程出身的,因此他渴望能进入石油业。当他从商场上的朋友那里得知,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元的丁烷气(butane gas,瓦斯的一种)时,便立刻前往阿根廷,看看是不是能争取到这笔合约。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无疑,这本来已是十分难得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不雄厚,要成交这笔生意难度很大。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6.软实力 篇六

女白领很纠结:年薪20万需要喝酒换

记者通过论坛短站联系上了发帖者于小姐,进而了解到:她今年26岁,曾在外企公关部门任职四年,社交能力强。春节前,于小姐就接到猎头的电话,一家民营企业在招聘市场部经理,几天前,她正式与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面谈,当得知年薪和职位需求时,心里有点打鼓。“当时听说天天陪客户喝酒应酬,我就犹豫了。虽说我酒量还行,但对方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觉企业文化和我一直呆的外企相差太大,担心没法适应。”

当就业、高薪和喝酒应酬挂钩,部分白领感到纠结。“会不会喝酒?”“酒量有多大?”记者在招聘会上与部分求职者交流时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会提出类似问题,令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颇感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当中,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街道口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邢先生表示,“一般这样的企业属于刚刚起步,还在发展中,硬实力比不过同行,可能就要靠应酬、拉关系来发展业务。”

员工们吐苦水:不能喝酒会被边缘化

在采访中,不少职场人尤其女白领都反映,酒桌上的应酬对她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头疼而又不能回避的社交活动。

在一家大型旅行社行政秘书岗位工作近3年的杨小姐表示,自己曾经不大会喝酒,但工作岗位注定了要应酬,“以前怕喝,好几次谈重要业务,领导都不带我出去,我觉得有点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慢慢练酒,现在还是能喝两三瓶啤酒,领导也开始愿意带我出去应酬了。”杨小姐形容这就叫“人在职场混,哪能不喝酒”。

乔乔在丁字桥一家公司上班,做的是销售内勤。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总、2个部门经理一块陪客户吃饭。“我看他们喝得很高,也没注意到我,碰完杯对方正在喝时,我也假装脑袋一仰,然后把酒杯往肩后一甩,偷偷把酒倒掉了。”乔乔说,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结果却被坐在旁边的顶头上司逮住了。

“我们部门经理凑过来悄悄对我说,这样做很不给客户面子。”乔乔告诉记者,入职这一年,为了躲喝酒她想了不少招数。“这次被抓了现行,还不知道后果如何,忐忑啊!”职场人拥有软实力才能“够硬”

目前,花近千元参加几天课程,提升发音技巧,在K歌时一鸣惊人;学几个有趣的小魔术,在公司年会时露一手„„已然成为现代职场人士为应对职场各种“突发事件”必要学好的技能之一。记者在招聘会上也发现,求职者有特长已成为不少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唱歌、跳舞、打球、喝酒„„这些与所招岗位完全不相关的特长,正在成为用人单位筛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1、软实力培训受追捧

在闲暇时学习一些与生活情趣相关,又能提高个人品位的“手艺”,是很多白领梦寐以求的。因此,与强调考证的主流培训相比,像舞蹈、魔术、唱歌、瑜珈、厨艺、化妆等方式灵活、气氛轻松的“软实力”培训,受到许多白领的追捧。

每个周六的下午,在某公司工作的小倩都会准时赶到厨艺培训中心,认真学习厨艺。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较忙,她过去从不下厨。但经过学习,现在,她不仅能像模像样地做出

几十道菜,还经常请同事或朋友到家里聚会,既品尝到自己的“手艺”,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与小倩不同,刚进入公司不久的陈世成报名参加的,是魔术班培训。如今,他不仅快速融入了团队,成为团队中最受欢迎的一员,而且成为同事眼中的开心果,而这一切,全都源于魔术。陈世成说:“这些小魔术虽然简单,但很能调节气氛。刚进公司时,看到办公室气氛很沉闷,我就利用午休时间,给大家变变魔术,没想到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致都调动起来了。现在,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小倩和陈世成看来,比起常见的IT、英语以及资格证书等培训,这些“软实力”培训更像是一种“生活”培训。他们说,学厨艺的过程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也是热门的人际交往方式,绝对是以“食”会友;而魔术更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工作增添多样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魅力。

事实上,唱歌、跳舞、厨艺等特长确实有助于增强白领的个人魅力。最近,在一个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有网友总结出《最热的10大职场软实力》,其中“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名列其中。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2、软实力为职场加分

聊起这一话题,在某建筑公司当绘图员的小蒋颇有心得。3年前,小蒋还是一个职场新丁,一心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里另一个一起入行的同事小张很不以为然,认为对方“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但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震撼了他。当时,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市政工程,报价300万元,对方回价260万元,双方谈了好几轮都谈不下来。最后,公司高管设了一个饭局宴请对方领导,席间,小张说学逗唱样样拿手,酒量也完全拼倒了对方,对方领导十分赏识小张,尽兴后大笔一挥,合同竟然异常顺利地以280万元成交了,一顿饭工夫就为公司多赚了几十万元!从那之后,小蒋再也不敢小瞧小张了,私底下也开始猛练酒量。现在,他已经想通了一个道理,在如今的职场里,干好正职远远不够,“特长”才是加分项目。

经常陪客户应酬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透露,陪吃陪唱是“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多学些发音技巧,好好练练酒量,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已经认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为此,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比拼中去。与此同时,不少业界专家和企业高管也表示,职场“软实力”已成为评价个人非常重要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平时的工作聚会或者公司年会上,拥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比如有的员工歌唱得特别好,往往能吸引众人的眼球,甚至引起高层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青睐。

据了解,由于软实力的培训一般都由专业人士任教,因此培训费用相对也较高。如舞蹈培训班,15天的课程,标价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厨艺、歌艺等才艺班的培训费用也多在几百上千元。对此“行情”,白领们基本还是可以接受的。不少白领还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多掌握一门技能,并在同事聚会或公司年会上获得良好的印象分,那么这笔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3、职场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

看到越来越多有“特长”者受到领导特别关照及褒奖,有人提出,不久的将来,职场将迎来软实力较量时代。和以往不同,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不是指家庭背景、裙带关系,而是指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给公司和单位带来利益和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软实力的内容没有定式,一切依实际需要而定。显而易见,一名具有当代意识的职场人士,不会再把工作以外的“特长”当作旁门左道,也不会把花在学习“特长”上的时间看作是浪费光阴。当

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软实力就够了,而是说在你的本职工作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的情况下,软实力就成了一道“选做题”,做好了,同样能多挣不少分。

4、专家:

心理素质层面的“软实力”提升也很重要

7.谈档案文化软实力 篇七

一、档案文化是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他认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因为档案的记忆传承,而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我国档案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世界上唯一仅见、经久不衰的档案文化景观。档案文化的传世和传承,使中华民族有了鲜明的个性。档案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就是一种贡献力。这种贡献力就我们今天所说的软实力。档案文化是软实力,是实实在在的一种表现。

二、档案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传承性。

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档案文化的记忆传承属性。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性。它不是无源之水。历朝历代虽在不断更替,但档案文化的记忆传承却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二)凝聚归属性。

档案文化的凝聚归属性是档案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属性。主要表现为大致国家、民族,小至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都存在档案文化的软实力的凝聚归属性的认同。我们常说,族谱档案也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中国民族档案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家庭档案正是弘扬档案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归属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支撑创造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明确的论述。总的主张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习近平同志强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因此,档案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有责任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重任,成为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者和传播者。在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发出档案的声音。

三、档案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作用

(一)是解决国际事务的法宝。

最近,南海岛屿问题、“钓鱼岛”等问题剑指中国,档案的原始凭证功能在为国家有效处理国际事务,化解国际矛盾和纷争,在国际对话中赢得主动和更多的话语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日本“购岛事件”。面对日本无耻行径,我国政府就是用档案向世界说明事实真相。档案证明中国在15世纪初就已发现钓鱼岛,并将其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进行管辖。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是中国领土。就连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国家级档案馆)存放的多份日本政府的历史文件,也证明日本政府早在1885年已认识到钓鱼岛属中国。

(二)是捍卫文化安全的卫士。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许多文化通过档案演绎流传至今,并有档案记载。如,“四大发明”,《史记》、《孙子兵法》等历史作品都是以档案为基础产生的,是最早的档案文化。但是,就是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现在也受到安全问题的威胁,上演掠夺篡改文化历史的闹剧。韩国学者以韩国庆州的佛国释迦塔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1966年10月)为据,提出雕版印刷和金属(铁)活字印刷是韩国人的“发明”。实际上,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由毕发明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述了毕发明泥活字印刷及具体工艺过程,1974年在西安西郊出土的单页雕版印刷品《梵文陀罗尼咒》(公元650~670年)已经表明中国是雕版印刷的发源地。1906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卷子本雕版印刷品《妙法莲花经》,同样可以证明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我们必须高调警惕掠夺和篡改文化倾向。

(三)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的利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与国外的经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长。档案是应对反倾销的利器。应诉国外反倾销需要完整齐全的原始档案资料,档案是应对反倾销的利器。如,入世后我国第一场反倾销案———“挡风玻璃案”中国大获全胜。2001年12月,加拿大对来自中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产品进行反倾销,初步裁定中国汽车挡风玻璃产品对加拿大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对中国产品征收36%~194%的反倾销税。如果败诉,至少会丧失加拿大市场2O年。最后是完备的财务档案为打赢这场“洋官司”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百姓利益的守护神。

8.晋机集团:软实力助长硬实力 篇八

党委书记李怀亮用一句话概括地说:晋机集团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相得益彰,实现了持续、跨越、协调、发展。2006年,公司生产经营获得较好增长,实现销售收入达42.38亿元,无论是军品、车辆、车轴还是石油产品,都出现了良好势头;公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司党委获得中组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工会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公司团委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殊荣。

“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晋机集团公司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彰显了“两手抓、两手硬”的生机和活力。

建章建制铸体系

深化推进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建设,是晋机集团公司构建企业文明、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新体系自2004年始建,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建享中发展。晋机集团公司的做法是: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政干部共同的职责和任务,以企业化确保实效型的落实,以实效型促进新体系的深化;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建立起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监督检查、考评激励等长效机制,实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措施同力,保障了新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

晋机集团公司党委每年、季、月都要制定《党群工作要点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政工例会,研究部署、总结评议党群重点工作。公司及二级单位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运行管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不断完善并量化细化考核标准的同时,坚持季度检查考核,考评结果实现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经济运行责任制的“双挂钩”。近期,公司正在探究如何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引入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之中,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2006年,公司党委修订了《深化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考核标准》,完成了《党委文件资料汇编》、《新体系制度汇编》等建章建制工作,保障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晋机集团公司确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是:把握一个引领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正确方向,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四好”领导班子、“六好”党支部,打造一批符合“五好一准确”的优秀星级班组,培育一支适应公司持续发展的“四有”职工队伍,创建一套运行良好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营造一种健康、发展、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打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四大工程”增实力

晋机集团公司以党建工程、班组建设工程、凝聚力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四大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创新新体系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取得显著的效果。

始终把党建工程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智力支持的法宝。近年来,公司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以“学习贯彻党章、增强党性教育”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参学率达到了98%以上。他们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公司科研生产、质量安全、现场管理、企业文化等重点工作,统一了员工思想,凝聚了干群力量,使员工在学习中头脑得到武装,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提升。公司制定并实施《新任(聘)中层管理人员实施试用期的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中层后备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了由93名优秀人才组成的后备干部队伍,保证了后备干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党组织开展的“六好党支部”、“为党旗增光辉党员放心岗”等党内竞赛,工会组织的节能降耗劳动竞赛、巾帼建功赛,共青团开展的创建“号、手、星、队、岗”竞赛,充分发挥了党工团组织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深入开展班组建设,以班组建设的加强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以“完成任务好、现场管理好、质量安全好、成本控制好、精神文明好、管理信息真实准确”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创建活动,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优质、高效、节能的生产单元。公司坚持对15个军民品主要生产单位的108个班组进行全面检查考核,使班组在生产环境、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岗位规范、班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改观。公司实行激励政策,按照星级班组标准每年评选10个五星级班组,给予班组成员每人每月50元的奖励,并实行动态考核,优胜劣汰。目前,四星级班组达到35个,其余全部达到三星级班组建设要求。2006年,公司把“创建学习型班组”列入员工素质工程计划和班组经济责任制,对基层23个主要生产单位的567名班组长进行班组建设、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公司员工每年进行岗位业务技能“一对一”的个体化培训,坚持开展员工练兵比武、技能鉴定、技师评聘和岗位能手表彰、科技成果奖励等活动,营造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

公司始终把凝聚力工程作为增强企业团结、维护企业稳定、创造企业和谐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公司坚持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工作会议、工会和共青团工作会议,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管理举措。党政工团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依靠员工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员工收入的同时,积极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公司投资千余万元改造公共基础设施,为职工兴建44栋住宅楼,使2 000余户职工迁入新居;为全体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对困难员工帮扶救助,关心女工健康体检等,广大员工在企业的关心和爱护中感受到作为一名晋机人的幸福和骄傲。为让广大离退休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公司每年组织6 000余名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省内旅游活动,按照政策为5 783名退休职工调整了养老金。公司通过组织开展门球、羽毛球、乒乓球、柔力球、太极剑(拳)比赛、文明健康老人评比等各类老年文化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生活,陶冶了老年人情操,使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文化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决定核心竞争力。公司制定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和谐单位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质量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内外部形象;深入开展“忠诚、敬业、勤奋、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勇于竞争、艰苦创业、细致工作”的三个理念教育,编制《员工手册》,使之成为职工共同的行为标准。公司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育员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工作状态,“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和谐健康、心态平和”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单位”、“文明和谐职工”、“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了公司“积极向上、公平公正、帮贫扶弱”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融入中心见实效

晋机集团公司创新思路,努力对新体系创建工作进行系统建设和有效运作;选准载体,以打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的平台为依托;融入中心,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一体化运作,以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保障,促进了企业各项事业发展。

公司纪检监察工作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战场和最前沿,并且敢于发挥作用是晋机集团公司的一大特色。公司把构建惩防体系纳入各级单位工作目标管理之中,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提出廉洁自律的要求,起到了超前教育、超前监督的作用。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每年都要与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廉政建设责任。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自觉性,公司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政承诺活动,严格执行“三项谈话”制度。在过去一年中,纪检部门对25名副职提正职和新提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廉政谈话,对120多名财会人员和40余名采购人员进行了警示教育。围绕资金预算管理、项目投资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围绕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关键设备的招投标和工程项目验收等重要事项,加大参与和监督检查,2006年参与各类重大监督检查496项,节约资金1 400余万元。

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为宗旨,推进共青团工作“实体化”,是晋机集团公司又一耀眼的亮点。晋机集团公司共青团工作的创造性表现在青年科技公寓建设和以创建“号、手、星、队、岗”竞赛为主要抓手的“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的创建上。为鼓励大学生毕业生安心工作,早在2004年7月,公司团委就接管青年科技公寓管理工作,制定倾斜政策,充实管理人员,划拨经费,不断改善青年科技公寓居住条件。2005年以来,共为在青年科技公寓居住且即将结婚的科技人员优先分配新、旧住房100余套,协调办理购房贷款30余人。团委书记王嘉平介绍说:目前,青年科技公寓已经成为“领导放心,家人安心,入住人员开心”的“青年之家”。公司团委成为管理大学生公寓和青年科技人才住房分配的机构,这在山西尚属首家,在全国企业界也极为鲜见。

在青年员工中开展的“号、手、星、队、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科技之星、青年突击队、质量安全放心岗)等特色竞赛活动,力度大、影响大、覆盖面广,效果明显。如何将荣誉与经济利益挂钩,晋机集团公司创造性地发挥作用,将“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经验当作“班组建设”的典范进行推广,将省科工办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负责人纳入公司骨干人才队伍,同时健全了青年集体创建补贴发放制度,即:国家级创建集体80元/人/月,省级创建集体60元/人/月,工办级创建集体50元/人/月,公司级创建集体40元/人/月。现在,公司拥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家、国家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1家、省级青年文明号4家、省科工办级青年文明号4家、公司级青年文明号5家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7家,涉及成员292人,分布在军民品生产、生活后勤单位及职能业务部门。“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的开展,在加强公司基础管理、实现员工自我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文化体育活动异彩纷呈,参与人员比例和参与热情之高,在全国企业中较为罕见。公司文化体育活动贯穿全年,新年第一天举行的万名员工元旦越野跑,展现了晋机人搏击市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正月十五以“健康、发展、团结、和谐”为主题的元宵社火活动表演,远近闻名,展示了晋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三八”女工趣味赛、员工运动会、“五四”、“七一”、消夏文化活动、 国庆文艺演出等,让员工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中陶冶着情操,分享着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成果的快乐。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李岳坚介绍说,公司11个大众文化体育协会举办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比赛、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等各类比赛每年活动频频,每月赛事连连,参加的员工达到两万余人次。“汗水在这里挥洒,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升华”!员工在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中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对企业的自豪感。公司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每天清晨7∶50时,员工着装统一,整齐有序做广播操的场景已成为晋机集团公司一道靓丽的风景。2006年,公司体育协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体育总会评为“迎奥运全民健身先进单位”。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文明和谐的晋机集团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迎接新挑战,争创新业绩,谋求新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厚礼。

上一篇:设计大赛获奖感言下一篇:我的学校景观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