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内容

2024-10-20

区域游戏内容(精选7篇)

1.区域游戏内容 篇一

《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就是区域游戏了。按照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区域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各类游戏在内容上又有所细分,全面勾勒出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系统结构。什么是建构游戏?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利用各种不同的玩具建构材料等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叫做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塑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利用拼接、垒高、砌接等方法把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搭建类游戏。

二、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搭建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空间、运动智能和小肌肉的协调性,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细化为以下目标:

1、喜欢玩积木或参与积木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搬运与使用积木,制作与使用建筑辅材,发展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3、感知积木的数、形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建构过程中能恰当使用。

4、感知搭建物内部与外部和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搭建过程中获得空间感和方位感。

6、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富有创造性地搭建。

7、感知搭建物在搭建整体中的方位与布局。

8、通过主体搭建和背景装饰表达对周围事物美的认识与感受。

9、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10、能协商制定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11、游戏逐渐体现出计划、分工与合作。

12、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搭建内容和题材。

13、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搭建成果,表述清楚。

14、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积木区的环境创设

积木区的环境创设要体现出搭积木的游戏氛围,使孩子们来到这里就能产生搭积木的联想,激发想要动手搭积木的游戏冲动,为了引发幼儿搭积木的行为,环境的创设还要考虑空间的整体性,注意:上部与下部一致,墙面与地面一致,背景与前景一致。

四、积木区的活动材料

积木与自制积木是搭建积木的主要材料,应该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年龄班的孩子玩的积木与材料在品种上、难易程度上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玩积木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搭积木有很大兴趣,能主动参加积木区活动。

2、有搭建积木的经验,喜欢使用常见材料进行建构。

3、搭建目的不甚明确,容易附和他人。

4、搭建比较模式化并爱模仿他人的构建,所搭建筑物没有明显特征。

5、能根据环境气氛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进行主题建构,但建构计划比较简单。

6、在搭建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容易为规则问题告状。

8、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9、搭建完毕后场地常有散乱积木。

10、收拾积木时总是先推倒再整理,推倒时还发出快乐的喊声。

11、对搭建物体的结构交待不清楚。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与积木数量匹配的活动空间,提供有利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积木和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异型积木与建构板材。

2、创设有建构氛围的活动区,提供符合兴趣和游戏发展需要的建构辅材,如建筑图例、交通标志、树、房子、动物、人物、汽车模型等。

3、创设有主题氛围的活动区,提供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辅助材料,并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筑物特征问题。

4、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观察周围建筑物和图片、照片,讨论其造型和结构方面的特点,使其知道建筑物有塔楼、板楼、平房等基本样式,房顶有梯形、三角形、平面等基本形状,建筑群有整齐划一或高低错落等分布特点。

5、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建筑,并有目的的收集一些资料供孩子参考。

6、帮助幼儿养成制定搭建计划和分工合作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计划提供一些启发性意见。

7、在幼儿搭建工程中,及时说出自己对所搭建筑物的理解,使幼儿能够通过别人的看法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8、适时参与幼儿的搭建活动,并根据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号召共同解决。如搭建物特征问题,道路畅通问题,建筑群分布合理问题等。

9、帮助幼儿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使自己解决游戏冲突。

10、保留搭建作品一定时间,使幼儿之间有自由观摩交流的机会。

11、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搭建作品组织幼儿集体讲评,促使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12、鼓励建筑师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建筑成果,发展语言和思维。

13、引导幼儿把积木和材料合理分类,用适宜的方法收放积木。小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初步感知搭建材料的属性,发展知觉、触摸觉和空间感。

2、学会基本的搭建技能(简单的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

3、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合适的积木与材料,发展比较和对应的思维能力。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初步的交流,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是色彩鲜艳的彩色积木(空心、泡沫、自制混合积木),彩色积木能促进幼儿感知颜色;标准积木能让幼儿在搭建时感知积木的硬度、大小、轻重等物理属性;体会形状比例、薄厚等数学概念;还能发展视觉、触摸觉、方位知觉。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资料:搭建图例。搭建区的积木与材料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要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想用多种感官观察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探究、了解这些积木可以怎样玩? 小班布置环境时,要考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初期可在游戏区域的墙壁上或玩具柜上贴一些简单的图例,以给幼儿明显的、简单易懂的提示,也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搭建图例手册(图书、照片、卡片)。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后,教师可将其搭建成果画成图画或拍成照片放大布置在建构区环境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并给幼儿更加直观地引导。在建构区的玩具柜上及小筐上,也可以贴上一些小标记,以助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主题意识后,布置主题背景。

三、幼儿特点

小班幼儿是把积木当作搭建成品来用的,即:一块积木就是一面墙、就是一扇窗、就是一扇门,或者就是整个房梁,一开始,他们可能是随意摆弄,到后来在搭各种“家”等过程中,就可能意识到有的积木长短不合适,于是就开始尝试有目的的选择积木。幼儿在这种搭积木的过程中出现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就是儿童思维对应能力和比较能力发展的反应。

四、教师的指导

摆弄积木的过程也是幼儿对积木的探究过程,在游戏初期,小班幼儿也许会用手仍、会敲敲打打、会无意识的堆积,反反复复的重复各种动作,建立对积木的感性经验。但是,当幼儿的新鲜感过去了,这种探究活动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老师的介入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了。老师可以坐在幼儿中间,以游戏伙伴的形式参与搭建积木。可以边搭边表达,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幼儿,用自己的动作示范给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从模仿中获得基本的搭建技能。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与伙伴在一起玩的快乐,他们在一起时,也开始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于是,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还会产生相互间的初步交流,获得了亲社会情感的发展。中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提高搭建水平。

2、探究更复杂的搭建主材,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运用辅材使搭建作品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4、体会和掌握数、形、比较、对称等数学概念。

5、运用语言与伙伴沟通合作,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增加数量和使用难度(彩色空心积木、本色实心积木、塑胶积木、软体积木、自制混合积木等),使积木只能成为半成品材料,需要在搭建过程中组合使用,搭建材料难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分解组合能力的发展。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游戏区面积要大,有扩展余地,可以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建筑物彩图或立体图示供幼儿参考。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典型的搭建成果,可以绘成图画,在装订成作品集。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把幼儿的搭建作品拍成照片,整理成资料册,在平行班中进行交流。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共同收集寻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照片、画片、挂图等),使环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游戏思路。

三、幼儿特点 中班幼儿的搭建技能已经比较熟练,认知水平和空间知觉能力也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这样,他们对搭建作品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形象更高大,更复杂,在幼儿搭建作品中体现了垒高、围高、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

四、教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搭建图例和成果照片,帮助他们获得直观学习和参考借鉴。提供辅助材料,因为,在搭建游戏中使用更多的辅助材料,不仅可以突出作品形象,使作品更加鲜明,更易于被人理解,还有助于提高搭建本身的目的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特征把握越来越准确。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积木和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出大小、形状、数量合适的积木,并尝试搭法的合理和对称。这样的过程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方法,让他们用目测、或测量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欣赏有对称特点搭法的图片,或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幼儿直接理解什么是对称。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是,教师启发性的帮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到帮助幼儿有层次的完整表述的意见上,也可以放在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解决交往意见的分歧上。大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运用基本材料进行比较精细的搭建。

2、扩展主材与辅材(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搭建),发展有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计划较大的建构题材,发展空间布局的能力。

4、兴趣与优势互补,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积木是造型简单、块数多的纯积木,它类似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材料,使搭积木的过程更贴近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建筑问题。随着幼儿搭建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细致的建构能力逐步增强,对游戏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只限于房屋外面的结构,而对其内部结构发生极大兴趣,产生了对房屋内部格局和户型设计的愿望。因此,象有机玻璃板、废旧物制作的小家具等这些特殊材料应随着游戏的需要及时补充到区域中。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等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搭建水平,在环境布置上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图示,以帮助幼儿提升对搭建水平的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有价值的搭建成果,以供他们在相互学习交流时使用。收集作品的形式可以鼓励幼儿思考决定,以幼儿完成为主,教师辅助(例如幼儿设计制作图册,教师帮助完成文字记录)。幼儿的作品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记录,可以做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依据,也可以让家长留念。在大班建构区环境创设中,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意见和创设活动中的参考性。结合主题设计环境是调动幼儿潜能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搭建图示,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图片、照片、图书资料等。这样使环境对幼儿的指导更加直观,也更加适应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还可以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三、幼儿特点

大班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能够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了,他们通过交流意见,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布局的关系,思考建筑群体的大小比例,即前后位置的合理性,并学会了参照全景建筑图,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大班积木区的游戏特点是分工合作,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性格特点和技能水平分配角色和任务,其中,小领袖式的人物非常了解小伙伴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家协调分工,使优势得到互补,让每个人在设计、布局、搭建、装饰、介绍等不同环节中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四、教师的指导

大班的幼儿不再需要“情境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满足创造的需求。幼儿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建构的具体内容及细节产生了强烈兴趣。老师更多的是要注重适宜的材料的提供。(如能看到里面的做房顶用的有机玻璃板)第二章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插接、嵌接、叠接、扣接、齿轮接、组装接等方法,把建构玩具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方法是插接类游戏。

二、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玩插接类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运动、和小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并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喜欢玩插塑或参与插塑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使用插塑材料拼插作品,发展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

3、感知插塑的数、形和连接方式,在插接过程中体会运用。

4、感知插接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插接过程中获得空间感。

6、有目的的选择插接材料,尝试在生活经验和插接材料之间建立联系。

7、综合运用各种插接材料表现创作题材,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

8、在插接过程中发现事物美的规律。

9、游戏逐渐体现出主题与分工,体现出与其它区域游戏的合作。

10、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插接内容和题材。

11、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插接成果,表述清楚。

12、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

三、积塑区的环境创设

插塑区的环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出建构游戏活动的氛围,使幼儿来到这里就产生出插建活动的联想,引发出表现的冲动,插塑区要给幼儿提供出插和玩的地方,提供展现插接成果的地方。

四、积塑区的活动材料

插塑和木工材料是插建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各年龄班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如胶质的小动物)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小型建构充满浓厚的兴趣,百玩不厌。

2、具备一定的拼插能力,但是拼插形象单一。

3、手部肌肉发展尚不健全,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均较差。

4、喜欢参看图片、模型进行拼插,独立建构的目的性差。

5、掌握了运用多种材料插接的方法,但不能合理运用辅助材料。

6、能够运用插塑围拢、插高、延长,但缺少镂空、盖顶的经验。

7、有合作意识,愿意为同一题材、为主题需要而插接,但合作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

8、插接过程中有交流意识,但不能充分的表达。

9、能够分类整理玩具。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如提供图例、玩具、插接作品等。

2、提供操作小型建构材料的良好条件,如创设独立的插塑区。

3、介绍新玩具,鼓励幼儿了解插接的基本方法,探索适宜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

4、鼓励幼儿为其他区域进行建构成品的提供,体验成功感。如为手机店插手机、为娃娃家插用具、为积木区插汽车、为商店插小商品等。

5、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主题式创作。如:利用材料表现公园的场景,表现马路上的热闹场面等。

6、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有目的的进行玩具材料的选择。

7、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玩游戏。

8、制作插接范例,启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产生联想。

9、收集整理幼儿的拼插作品供观察了解。如开展家园拼插比赛并把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册。

10、鼓励幼儿按图插和创造插。

11、提供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插作品。

12、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和收集制作辅助材料。

13、参与游戏,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困难,适时适度给予帮助和指导。

14、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评价自己的作品。

15、有计划地补充和更换能吸引幼儿插接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新材料。第二节小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感知插接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插接方法。

2、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思维能力。

3、欣赏和玩自己的插接作品,发展游戏兴趣与自信。

4、关注伙伴的插接活动,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体积要比较大,插法简单容易,以适应他们小肌肉发展不太灵活的年龄特点。大块的插塑也容易使幼儿有成功感。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小班幼儿的空间思维和造型能力比较薄弱,在对游戏材料熟悉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延长、围拢等简单的基本技能,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缺乏明确的插接目的,兴趣重在对动作的重复,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情景和实物照片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增强幼儿的目的性。

小班幼儿对自己插出的作品非常喜欢,有着很大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了玩具,在这种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阶段,但在活动中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喜欢模仿其他幼儿的活动,模仿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互相模仿、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较为复杂的插接材料,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插出较为复杂的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组合思维的能力。

3、运用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4、展示作品并与同伴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要比小班品种多,个体小,以适应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和小肌肉发展的需要。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幼儿空间思维和组合思维的发展,幼儿已能够运用多种插接方法相互组合,拼插出比较复杂的形象。

为了扩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幼儿对图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应有目的的投放各种图例,在这种不断的培养中,幼儿创造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不同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特定主题合理运用插接材料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抓住事物的造型特点,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与创造。

插塑区的作品展示空间,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效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大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更复杂巧妙的插接方法,发展思考与动手能力。

2、多种材料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表现规模大的插接题材,发展构思能力和想象力。

4、将插接活动与其他区域游戏相结合。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个体小、数量多,体现出插接材料的特点,也更能适应幼儿表达精细事物的需要,单纯一种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造型的需要了。他们非常了解每种材料的造型及连接的特点,因此,会按照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多种材料巧妙结合,进行复杂的造型,从而更加丰富的表现事物。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大班幼儿的造型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插接单一的形象了,而是更关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情节的发展,在大规模的插接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搭建作品。大班的各游戏区域之间相互开放,联合性逐渐加强,经常体现为幼儿在共同的主题下合作与分工,因此,插塑区往往成为集体任务的组成部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有目的的插接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伙伴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不仅每一名幼儿能较好的体现自身价值,还发展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章自然物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沙水、冰雪等自然材料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自然物类游戏。

二、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1、快乐地参加玩沙玩水活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探究和感知干沙的明显特征,体会干沙的流动性

3、探究和感知湿沙的明显特征,体会湿沙是可以用来建构的

4、通过造型游戏,探究沙水的比例。

5、探究和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明显特征

6、通过造型游戏,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7、使用工具,发展手的灵活性,并掌握基本的玩沙技能

8、玩有题材的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9、喜欢在小组中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能力。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整洁。

11、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沙水区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玩沙和取水的方便,使幼儿可以毫不顾忌的积极探索、自由玩耍。较理想的设备是在户外设置沙池,并考虑为幼儿提供脱放鞋袜的地方,还可以使用沙箱。沙池和沙箱是自然物类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

四、沙水区的活动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玩干沙的用具和玩具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勺子、铲子、杯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小桶、筛子、小竹子、木棍、各种模具等。玩湿沙的用具大部分与干沙相同,但不用漏斗、砂轮,更多的是提供各种模具,辅助材料如:纸盒、积木、草、小树枝、车、小动物和人物模型、贝壳等,有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性。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寻找。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喜欢探索沙水的物理属性,发现新事物。

2、喜欢并熟练使用沙水玩具,发现新乐趣。

3、喜欢从小容器向大容器倾倒沙或水。

4、爱模仿生活中感兴趣的制作活动,如生日蛋糕、汉堡等。

5、喜欢在发现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中灌注,探索空和满。

6、喜欢挖洞、倾泻、倒空、拍打、过筛等动作。

7、喜欢表现象征性情景。

8、能利用沙水玩角色游戏。

9、喜欢玩沙水混合游戏。

10、经常对沙水材料的质地、作品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1、尝试合作,喜欢模仿别人的做法。

12、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玩沙水的环境。如设置沙池、沙箱。

2、提供玩沙的工具,如桶、铲子、勺子、小碗、筛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各种搅拌的和抹砌的工具,各种模具等,使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

3、提供辅助材料,如石子、贝壳、植物、人物、动物模型及各种自制玩具。

4、创造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5、关注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与他人交流。

6、家园合作,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经验,引导在作品中的呈现。

7、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分工合作。

8、鼓励幼儿爱惜沙水材料,注意安全卫生。如讨论“沙土对我们的五官会造成什么危害?”

9、提供游戏所需的围裙、套袖、小拖鞋等。第二节小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感知沙水的物理属性,体会沙水的变化。使用沙水工具,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共享游戏环境和工具,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车辆、房屋等;

3、废旧物品:小碗、塑料可乐瓶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小班幼儿充分感知沙水材料,可以先引导幼儿徒手玩沙,体会干沙和湿沙在手中的特别感受,在幼儿脱去鞋袜去踩沙时,及时提出一些感受性问题让他们去体验和做出回答。如:幼儿抓一把干沙然后放开手指让沙粒从指缝中漏下,用手在干沙中打转,用手指在沙中随意画出图案,都会得到很特别的感受,把湿沙堆成小山,在湿沙中印手印,光着脚在沙子里来回走,都是乐趣无穷的。

在游戏中,教师可提供各种玩具和用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也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互相观察,体会其中的乐趣。中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进一步探究沙水的物理属性,了解沙水的建构特征。积极与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分工合作。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物品:瓶、罐、碗、盒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中班幼儿玩沙应更多地注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用手指缝漏干沙什么样?湿沙什么样?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干沙能团成冰激凌球吗?通过这些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丰富了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玩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制定小组计划,互相献计献策,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大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探究多种玩法,发展科学意识与概念。发挥兴趣与特长,实现合作学习。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水桶、脸盆、毛巾等;

2、主题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废旧物品:瓶、罐、碗、盒、板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游戏中应该让大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班基础上,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开展一些科学小游戏,充分感知沙水的特性。如果提供了一些漏斗、筛子、水车等玩沙的器皿,就应该提出一些关于物体流动或运动、守恒、分类等问题,在幼儿用沙来堆砌时,就应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想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并提出如何使沙丘堆得高或使沙滩平展,沙洞怎样挖才结识等探究性问题。

游戏前进行分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交流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游戏结束时的讲评,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使其他幼儿也有机会了解游戏情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游戏结束时,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并在老师协同下清理好卫生。幼儿积木游戏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1、材料的运用

1.光拿着玩,不会搭

2.对积木形、色有选择,意识不强 3.有意识选用材料,反复尝试

4.迅速选定材料,并能综合运用材料,运用有特色

2、建构的形式

1.简单排列、堆高、铺平2.能架空搭出门

3.能围封建构,造型比较复杂,能命名,但形象不逼真 4.按特定形象逼真建构,运用对称并能装饰

3、主题目的性

1.无目的,无主题

2.目的不明确,易附和他人 3.能确定建构主题,但不稳定 4.主题明确,能坚持并深化开掘

4、情绪专注力

1.注意水平低,情绪呆滞

2.一般情绪状态,注意力易分散 3.情绪良好,注意力较集中 4.情绪积极,专注、持续时间长

5、社会性水平

1.独自搭建 2.平行搭建 3.联合搭建 4.合作搭建

6、常规

1.遵守积木规则 2.爱护玩具

3.能收拾积木,整理动作迅速

7、创造表现力

1.建构主题与造型方式富于创造性

2.区域游戏内容 篇二

主题性区域游戏中开展“真游戏”的意义

主题性区域游戏的开展使幼儿游戏更具有主题性、针对性,随之“真游戏”的开展也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第一,“真游戏”加强幼儿主题认知能力。在主题性区域游戏中开展“真游戏”让幼儿自主游戏,提升自身对于主题的认知能力。从而推动主题性区域游戏更深入的开展,实现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探索,游戏中发现。

第二,“真游戏”提高了幼儿游戏的能力。在主题性区域游戏的开展中,幼儿通过“真游戏”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观察、自我探索;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了关键经验;丰富的经验又推动了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从而使得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更加深入。

第三,“真游戏”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在主题性区域游戏中,通过“真游戏”使幼儿面对困难时,不再迷茫,专心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品质的养成;面对问题,同伴之间的合作解决,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品质的养成。幼儿动手动脑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心理发展更加迅速、健康,从而实现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同伴、认识自我。

第四,“真游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所进行的主题活动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也更加清晰了解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了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真游戏”贯彻到主题性区域游戏各个环节

在幼儿园幼儿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区域游戏,而主题性区域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目的,还可以借助主题的方式将五大领域内容整合,让幼儿游戏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一)主题生成环节开启“真游戏”

随着主题性区域游戏的不断盛行,教师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于选取主题,而往往我们费尽心思选出的主题却不被幼儿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主题生成的最开始环节未实现幼儿的真正参与。

本学期我班进行主题预设生成环节,我们决定将主题选取的主动权交与幼儿。经过了一次次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之后,我们将主题内容定位“花”。而教师在整理活动讨论内容后发现,幼儿所感兴趣的主题内容更贴近于生活,更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针对自主选择的主题内容,幼儿给出层次丰富的选题原因:第一,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到了,美丽的花朵随处可见;第二,种植杭白菊的经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第三,参观菊花展时,五颜六色的菊花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幼儿在主题生成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游戏的快乐、教师的尊重以及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

(二)环境创设过程中融入“真游戏”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当提到环境创设时教师眼前都会浮现各种不停的制作画面。教师不停的制作着幼儿完全不了解的环境内容,煞费苦心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如此尴尬的过程一再出现,我们将环境创设积极的融入到幼儿游戏环节,让幼儿做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进行环境创设前期,幼儿处于思维单薄期,教师可以适时给予一定的任务卡,实现前期环境创设;环境创设的成熟期,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的创造力将会为环境创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

我班在进行花店环境创设活动中,面对已经成型的花店,幼儿经过讨论发现,花店需要宣传牌、营业执照、进一步丰富花朵的种类。在幼儿的建议下,环境创设得以按部就班的进行。

(三)拓展主题过程中实现“真游戏”

每个主题活动都是由浅入深不断拓展的,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经验值的不断增加,及时拓展主题有助于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我的秘密花园”主题进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瓶颈期,经过反复的游戏,幼儿对主题的热情逐渐退减,主题内容的推进受到阻碍。于是教师们及时调整策略,结合幼儿大班毕业活动及节日活动,进一步推进主题,开展“感恩季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将自己想对幼儿园、教师、同伴表达的感情,通过结合本班主题制作成作品,送给他人,在表达自我感情的同时,也使本班主题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四)投放材料过程中不忘“真游戏”

材料的投放一般都被幼儿教师视为幼儿游戏的前提,因此在主题生成之后,教师就开始大量的投入各种材料供幼儿游戏。但是,在我班的主题性区域游戏中,我们将发现材料的不足、解决材料投放等系列问题,视为幼儿“真游戏”的表现。

在我班区域调整后,教师就发现一个问题,班内建构区材料严重不足,但教师并没有因为发现这一现象,就立刻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发现问题的阶段幼儿并未参与其中,于是我们静待着幼儿主动发现问题。终于在一次城堡搭建活动中,几个幼儿发现了材料不足这一现象,于是发生了以下一些列的问答内容。

“老师,我们搭建城堡的木板没有了。”几个幼儿争先恐后的向教师反映着发现的问题。“木板为什么会不够用呢?”教师耐心的询问。“因为我们要搭建一个很大的城堡,这个城堡太大了需要更多的木板。”“那我们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木板呢?”“我们可以去别的班借!”“老师,给我们买点吧!”

“都是不错的主意,去别的班借可以实现,但是老师没有钱怎么给你们买呢?”“让幼儿园买可以吗?”“幼儿园倒是可以,那幼儿园谁可以给咱们班买呢?”教师又适时抛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左看右看,其中一个女孩子小声的说道:“园长妈妈可以给我们买呀!”“那我们怎么才能让园长妈妈给咱们买呢?”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幼儿机智地说:“我们一起申请吧!”于是大一班购买材料申请书,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涂涂画画中完成了,并交予园长,几天以后孩子们如愿以偿得到了新的材料。

在解决材料投放问题中,首先,幼儿是在“真游戏”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其次,幼儿通过不断的讨论寻找到解决材料匮乏的方法;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在“真游戏”的过程。

在主题性区域游戏中贯彻“真游戏”的可行策略

一学期的主体性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真游戏”为幼儿和教师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收获。针对实践中的收获,总结了以下可行策略。

第一,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将主题生成与拓展、游戏的选择与规划权利交予幼儿,让幼儿进行真正的游戏,教师仅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二,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分层次的材料。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低结构的材料,方便幼儿进行游戏;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方便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游戏材料。

第三,降低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干预度。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降低教师对游戏的干预度。幼儿正常游戏过程中,不干预;幼儿游戏中遇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少干预;幼儿非正常游戏中,讲究策略的干预。

第四,重视幼儿每一次经验的积累。关注幼儿游戏中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关注幼儿游戏中的失败经验,通过幼儿集体讨论、探索的方式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积累关键经验。

第五,做一名优秀地观察者。教师要从过度的指导者转变为优秀的观察者,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掌握主题活动的进展成为幼儿游戏中最好的合作者、引导者。

3.重游戏内容轻游戏形式 篇三

重游戏内容 轻游戏形式

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 缪 惠

当幼儿出现案例中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尝试先分析原因:牌子的佩戴是否影响到幼儿正常的游戏;有的区角已达到预定人数,幼儿不得不佩戴其他区角的游戏牌。区域自选游戏活动一般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受欢迎的环节,我们应该更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再做出一些对应性的举措:

一、合理划分区角,丰富游戏内容

在班级中一般会开放多个活动区角,包括阅读区、娃娃家、美工区、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等,且在每个区域里投放的材料不仅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也要丰富多彩,有层次性。比如阅读区:前期可以分批投放幼儿自己带来的书籍,这样可以有安静阅读和与他人共阅的行为。书籍需定期更换新的,这样才能持续吸引幼儿。几轮下来后,可以让幼儿在家与家人共同制作书籍带到幼儿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与同伴分享交流。一个小小的阅读区,也要精心设计以提高利用率和吸引力。

二、巧设进区插牌,培养规则意识

进区牌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在足够的空间快乐游戏。挂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游戏,建议改为插牌的方式。比如在班级的某一角设立“游戏取牌处”,为每个孩子设计一张进区卡(也可以是幼儿自己设计的牌子),并告诉幼儿如果你进某一个区域,都需要取下自己的游戏卡,在区角指定处需插上牌子才可以进区游戏,如果你发现你想玩的区角牌子已经插满,你就只有选择别的区角。这样的规则意识培养也许需要一段时间,但长期下来,孩子们都会养成良好“进区插牌”的好习惯,同时也避免了挂牌带来的不便。

观点采撷:

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次讨论:“区域游戏时要注意什么?如果大家都喜欢角色区,怎么办?戴牌进区后能解决游戏中的什么难题?”让孩子充分了解带牌进区的目的和好处,讨论完毕后再次让幼儿选择是否愿意戴牌进区。还可利用孩子的小二寸照片做成个性名片,每一个游戏区的参与人数都是一朵花的模板,利用花瓣的个数来代表进区人数的多少,一个花瓣上对应一个个性名片,当花瓣贴满时表示该区域人数已满。诸如此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既解决了幼儿不愿戴牌进区的难题,又满足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安徽省蒙城县城关镇幼儿园 刘晨宏)

我会尊重幼儿的意愿,用另外一种形式进入区角,例如通过在小汽车上插宝宝的照片,也可以在花朵上插花瓣等形式进入区角。如果幼儿在游戏时只关注到了自己的进区牌,而没有被游戏本身所吸引,说明游戏并没有满足幼儿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会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注重游戏材料的可操作性。(安徽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汤金月)

4.中班区域游戏计划 篇四

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5名,其中男4名,女1名,通过小班的学习,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本班幼儿在数学能力方面相对较差,且因为都是男孩子,班级常规仍需要加强。

活动总目标:

1、进一步加强幼儿游戏的目的性,通过扩大和新增游戏主题、丰富和加深游戏情节、加深对游戏规则和角色职责的理解,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与组织能力。2、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己商量和选择游戏。

3、在观察、想象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提供的废旧材料制作物品,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及手的控制能力;养成耐心细致、乐于不断尝试的学习习惯。

4、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特点进行想象和装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方位概念;养成不满足于已有现状、勇于探索不同结果的精神。

5、游戏过程中能做到爱惜玩具,游戏结束后能有序整理玩具,动作迅速。

6、在游戏中勤动脑,扩宽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能力。

九月

主题内容:《我们升入中班了》

区域游戏

兰花剧院:录制一盘幼儿熟悉并喜爱的音乐,提供一些头饰,彩带,幼儿随音乐大胆表演,感受表演带来的快乐。

拼拼搭搭:师生共同为该区制规则,并制作积木标记(大小区别),鼓励幼儿按分类收拾积木。动动手: 提供绿豆,习惯,塑料瓶,让幼儿把绿豆顺着吸管灌入瓶中,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能力。

提供布娃娃、小牙刷、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让幼儿练习正确的使用牙刷和手纸。

音乐游戏

《头发、肩膀、膝盖、脚》:能根据歌曲节奏和速度,边唱边做相应动作。体能游戏

《长龙走》:能听信号一个跟着一个有节奏地快走或慢走,注意保持队形不断。体验排队走步的乐趣,有一定的方位、速度的节奏感。

十月

主题内容:《国庆节》、《我们都是好朋友》

区域游戏

兰花剧院:投放《西游记》头饰与服饰、京剧面具,让幼儿通过表演《西游记》、京剧等,结合主题《国庆节》,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培养幼儿热爱祖 国的情感。同时在表演中,学会与朋友合作,体验与朋友游戏的快乐。

把本月的音乐增加到剧院中,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与同伴表演。动动脑:

投放彩色圆柱体,锻炼幼儿依据一个特征来分类,例如:高矮、粗细等。

投放彩色串珠、数、点、物对应卡,让幼儿会点数一到十。

动动手:

投放绿豆、勺子、小圆球、筷子等,培养幼儿舀与夹的能力,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音乐游戏

《认识你呀真高兴》 :感受歌曲的欢快,体验与朋友一起跳舞、交往的愉快心情。体能游戏

《帮助朋友》:发展追逐能力,并能在规定范围内四散跑。

《摘果子》: 摘树上果子的形式,让幼儿学会双脚并拢跳,锻炼幼儿小腿部肌肉。

《小兔采蘑菇》:练习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能较灵活的跳跃。

培养幼儿弹跳能力。十一月

主题内容《美丽的秋天》

区域游戏

兰花剧院:将主题活动的音乐投入到剧院中,提供给幼儿一些树叶头饰,让幼儿跟着音乐表演舞蹈,另外,提供一些可以敲击的物品,让幼儿练习打击乐器的演奏。动动脑:提供手套,纸做的树叶水果,让幼儿自由创意制作果树

提供数、点、物对应卡,让幼儿练习10以内点数

动动手:提供自制刺猬,让幼儿用棉签给刺猬插上刺,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提供绿豆,习惯,塑料瓶,让幼儿把绿豆顺着吸管灌入瓶中,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能力。

美工区:让幼儿采集落叶,并把落叶涂上颜色或者做成粘贴画。音乐游戏

《逛公园》:体验音乐的强弱拍,建立按顺时针、逆时针走的方向感,在行进时,注意与同伴保持合适距离。

《郊游》:学会用歌表演的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节奏。体能游戏

《拾落叶》:学习停信号迅速跑及快跑的能力,努力做到上下肢动作协调。《我和垫子一起玩》: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跳跃练习,初步学习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方法。

十二月

主题内容:《可爱的动物》

区域游戏

兰花剧院:录制一盘有关动物的音乐,提供各种动物头饰,供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并能想象相关情节进行表演。

拼拼搭搭:结合兰花剧院,提供各种积木,请幼儿为各种动物搭房子。动动脑:投放鸡蛋、大口杯子、盐等,让幼儿进行蛋的沉浮的实验。

投放各种图形卡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

语言区:提供一些动物头饰或图片,让幼儿尝试自己进行猜谜游戏或描述动物特征。

音乐游戏 《小白兔和大灰熊》;学习合拍地做兔子跳和熊走的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换做动作。

体能游戏

《小兔子运货》:学习助跑跨跳过宽50~60厘米的平行线,能遵守游戏规则,有集体荣誉感。《动物运动会》:基本掌握跑、跳、爬、钻等技能动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一月

主题内容:《冬爷爷的礼物》

区域游戏

兰花剧院:举办新年舞会,提供丰富的音乐活动材料(各种乐器、纱巾、服饰等)鼓励幼儿自行编排、练习节目。

拼拼搭搭:搭建新年小屋,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小屋进行装饰,迎接新年的到来。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圆形和方形蜡光纸,学习剪窗花。动动手:提供护手霜,学习涂护手霜的方法。

将幼儿大衣放入区中,幼儿练习叠放大衣。音乐游戏

《请你和我跳个舞》:基本掌握邀请舞的跳法,学会在音乐间奏处找到好朋友。体能游戏

5.区域销售经理的职责内容 篇五

- 负责区域内HON/PMC 控制系统的销售工作,完成公司既定的销售指标。

- 建立和加强区域内现有客户的联系,包括与渠道商和最终用户的沟通和合作。

- 开发新的客户和代理商,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 收集市场及行业内竞争信息,定期向公司汇报。

- 定期拜访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产品介绍,帮助渠道和客户掌握产品使用情况

- 每月准时递交销售月报及项目预测报告。

要求:

- 工业自动化或仪表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 有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有在设计院/系统集成商控制系统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有5年以上控制系统销售经验,或具有控制系统产品技术服务及支持工作经验者优先

- 有很好的自我激励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客户沟通

6.区域游戏内容 篇六

这与原先练习技能为目的的操作性的区域活动, 在教师高结构或是较高结构引导的区域活动区分开来。 本次活动的研究是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由幼儿发起的游戏活动为导向和切入点, 根据儿童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儿童的区域活动提供支持, 寻找和探讨教育支持背后的观念, 提出相应策略。

一、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及时发现儿童的“兴致”。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 也是儿童生活的重要方式, 儿童需要的是慢生活。 儿童需要细细品味自己的生活, 他们带着兴致和趣味探索, 交往, 表达, 他们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与世界对话。 他们在寻找问题、迎接挑战、收获经验中成长。

要让幼儿园的课程适宜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课程就必须是来自儿童的, 依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儿童的真实的游戏生活, 创造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 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想为指导, 提供开放的区域和材料, 让幼儿与区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对话,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同时及时发现幼儿追随的“兴致”, 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发现幼儿的“兴致”来自于一次班级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

片段1: 游戏的开始源自于我班幼儿在3月开展的安全单元系列活动《小小消防员》之后, 活动中幼儿观看了一段视频, 讲述的就是着火的时候, 被困在房间里的小松鼠关上房门, 隔离火源, 用湿毛巾堵住门缝, 捂住口鼻, 并拨打119求助消防员, 并被成功解救的故事。 区域活动时, 许多孩子自发地说:“我们待会就来玩消防员的游戏。 ”孩子们的第一次游戏就在寝室里开始了, 他们3、5个人, 自己将娃娃家的电话搬到卧室, 把自己的床当成各自的家, 到盥洗室拿了自己的湿毛巾, 捂住口鼻, 跪在床上, 2个人报警, 3个人当消防员, 并且把卧室的门关上。 消防员找来了长长的塑料水管进行灭火。 游戏在幼儿自导自演, 自行寻找道具的时光中持续了整整30分钟, 直到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 他们才离开卧室。

游戏的整个过程中, 孩子们只问了我2个问题:“老师, 我们可以在睡觉房间玩消防员的游戏吗? ”“老师, 没有毛巾怎么办? ”我简单做了回答, 然后做一个忠实的观众。

这是幼儿找来的游戏, 是幼儿自发的组织, 教师只做了一件事:允许。 虽然小班的幼儿游戏水平不高, 只是简单地给各自安排角色———家人和消防员, 游戏的情节是报警、灭火, 但幼儿玩得非常投入。 他们自己选择现有的道具:电话、毛巾、水管;有模有样的游戏对话,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讶, 他们的兴趣让你也想不自觉地参与, 他们的需要值得老师尊重。 这是教师区域活动思想的转变, 拓展儿童的空间———儿童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进行表达, 还原儿童最真实的感受和生活、游戏。“兴致”保温, 教师不再为活动的结果为导向进行支持, 尊重儿童需求, 激发儿童主动式地学习。

二、跟随儿童的兴致,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鼓励儿童在丰富的环境中充分地与材料互动、主动地学习。

不论是幼儿的生活还是游戏, 都需要慢慢品味,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放慢脚步, 学会等待。 学习让儿童做好一件事, 哪怕只有一件。 教师所做的是为儿童创造进一步学习的可能, 崇尚相信儿童, 欣赏儿童, 引发儿童的自然智慧。 除了观念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改变, 变重结果为重过程。

儿童的自发的《消防员》游戏让我们看到儿童主动学习的萌芽, 于是教师就转为为儿童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支持:投放材料的思考和效果, 投放的方式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投放能够让游戏的内容深化, 提升游戏的品质吗?

可是连续观察几天下来,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支持———有些时候游戏并不会时时刻刻都存在, 幼儿玩了2天, 没有太多的幼儿参与, 就可以认为幼儿已经失去了兴致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每天游戏的人数都不一样, 游戏中的幼儿会自己寻找同伴, 邀请他们一起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游戏场所从寝室移到了娃娃家, 班上的幼儿小哲每天都在玩, 一边煮着饭, 一边自己拨打电话报警, 一本正经的样子。 令我惊叹的是, 小班的幼儿居然有这么高的游戏水平, 我想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 可消防员工作的特殊性是, 它并不能让孩子直观地看到, 也不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遇到这些情况成人也是避而远之, 怎么才能帮助幼儿认识这些呢? 在区域活动和午餐的间隙, 我给幼儿播放消防员的动画片, 片子里消防员的各种救助工作, 直观地丰富了幼儿对消防员的认识。

投放材料:尝试在收集箱里寻找游戏需要的道具“灭火器”。

片段2:寻找道具———在角色游戏中, 更多的孩子参与消防员游戏。 我出示图片提示孩子消防员需要装备, 可以在楼梯口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做消防员的灭火器。课间时间, 孩子们急匆匆地在教室、楼梯下寻找可以替代的道具。 一开始, 有十几个孩子自发地参与游戏, 他们找到圆形的、圆筒形的篮子扣在头上, 找到薯片盒子当做灭火器, 还有的孩子将理发店的水管从热水器上卸下来, 拿着当水枪, 还有的孩子在薯片罐子上插上电吹风、可乐瓶充当灭火器。 这次游戏在寻找装扮自己, 等待报警的游戏中结束。

在第一阶段的游戏中, 没有道具的幼儿在报警、救助的重复中玩得不亦乐乎, 但游戏的温度会逐渐褪去, 当我和孩子们商量为他们准备消防员灭火工具的讨论时, 他们的游戏热情又一次燃起。 准备工作并不是我一个人单独完成的, 是邀请孩子们共同完成的。 我提供了全园孩子收集来的薯片罐, 请他们自己想办法“变废为宝”。 小班幼儿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 我开始欣赏他们的智慧, 并相信他们。

因此, 我开始在心里创造出新的教育环境: 不轻易说“不行”。 当看到幼儿把热水器的喷头拆下来时, 把可乐瓶塞进薯片罐子里时, 让话到嘴边的“不”先停一停。 因为它可能让幼儿的兴致随时消退得无影无踪。

儿童游戏情况:从材料投放的数量, 投放结构度和材料搭配的情况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变化, 儿童对于材料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方法。 在数量充足的情况下, 儿童的游戏是持续的、快乐的;他们都满足于扮演消防员的角色。 可新的问题来了:没有人报警。 游戏无法有情节地开展, 因为大家都是消防员。 儿童的消极情绪和材料数量之间的关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 游戏的社会性行为表现为出现冲突。

兴致不减, 游戏情节怎样发展呢?

孩子们玩《消防员》游戏的热情一直没有停息, 持续一周每天都有孩子自己扮演消防员, 自发开展游戏:报警, 灭火。

因此, 我提议:为孩子们准备“消防车”。

三、延续兴致, 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

有了道具的支持, 就像小鸟有了翅膀, 游戏张开了羽翼, 游戏的兴致也随之延续。 幼儿自己寻找或制作的道具, 似乎具有非凡的魔力, 一物多用, 超市里购物的篮子, 倒扣在头上即可变成孩子们的消防帽, 他们期待着开消防车的那一刻, 虽然消防车并不是那么精美, 甚至看起来有些补丁。 但角色、游戏就像生活一般植入, 它不是舞台上的戏剧, 却更胜戏剧, 无需演绎, 自然而然。

孩子们的游戏一直是延续的, 有时一隔2~3周游戏都淡出了视线, 但总有那么2、3个, 有时4、5个孩子都会在角色游戏中拿起电话, 呼叫消防员求救、灭火, 使得消防车的制作间断性地延续到6月。

孩子们在美工区使用纸箱制作消防车, 用刷颜料、纸张装饰的方法制作消防车, 给消防车添加消防云梯, 制作车轮。

片段3:娃娃家情景

蕴哲再次拿起电话, 走到门口, 对着隔壁“房间”的沐家, 嘴里发出“嘟、嘟”的声音。

沐家接起电话, 蕴哲说:“我们这里着火了, 就在楼梯这里, 第一个楼梯。 ”

沐家:“好。 ”两人都挂了电话。 沐家拿着灭火器赶往灭火……

消防车做好了, 做得很简单, 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美工区完成的。 孩子们将纸箱外观刷成了红色, 画好了四个黑色的轮子, 我帮助添加了消防车的装饰, 绑上了2根绳子, 简易的消防车新鲜出炉。 蕴哲嚷着要试驾, 背在自己的肩膀上在教室里开来开去。

孩子们的游戏还在延续, 他们要设立消防局……

游戏自然而然地随着每天儿童的角色游戏自由发展, 这是幼儿游戏的常态, 他们从不约定各自的角色, 像是早就说好的一般, 在游戏中抒发各自的情感、需求、交往、表达。他们就像扮演自己一样自然, 投入, 积极。 他们在观看消防车图片的时候还在想为消防车制作消防梯, 说:拿着梯子救楼上的小朋友。 材料对儿童游戏的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消防员》不是全班幼儿玩的游戏, 也没有老师的教授, 有固定的游戏, 也有一时兴起参与其中的。 儿童跟随兴致, 细细地品味生活, 享受游戏, 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等一等, 慢一些, 牵起孩子的手小步往前走。

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儿童本位”的理念占据幼儿教育的核心, 幼儿的学习活动从原有高结构的集中教育活动走向底结构的区域游戏活动, 幼儿的学习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区域活动开始成为幼儿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创设的区域材料和环境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区域活动开始走入另一个瓶颈。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消防员》

参考文献

[1]徐姮.幼儿园区域活动让幼儿玩出智慧[J].学周刊, 2015 (3) :121.

7.托班区域游戏四则 篇七

设计意图:

托班孩子喜欢做喂食游戏。我们以前制作的喂食玩具一般都是在桌面上操作的,游戏的场景感、情趣性不够强。这次,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的动物园场景,并将长长的管道运用到喂食玩具上,让孩子体验到探究和去户外游戏的快乐。

制作方法:

1用画纸绘画出斑马、绵羊、长颈鹿、大象等动物的双面对称头像或金身像,然后塑封,也可直接在纸板上绘画并剪裁。

2用布料(也可用画纸替代)给小圆凳裁剪大小适宜的围边,分别用丙烯颜料在布料上画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的花纹。

3将硬质纸管(卷筒纸芯、复印纸轴、即时贴纸轴等)架到小圆凳(也可用大奶粉罐、纸盒、小方凳等替代)上,进行固定连接,作为小动物的骨架。

4将动物头像或全身像固定在已搭好的骨架两边。

5用发泡材料做成栅栏,作为动物园的围墙。

玩法:

1用夹子、勺子等工具给小动物喂“食物”,“食物”会顺着硬质纸管落到小动物“肚子”里。

2可以将游戏场地移到户外,在“大象”等动物的肚子里放置一个密封容器,请孩子用勺子喂水给动物喝。

3除了喂食以外,也可以将绉纸团成小花黏贴到地上,美化动物园。

建议:

1可观察孩子在喂食后是否会寻找食物的去向,鼓励孩子观察小动物的内部构造。

2引导孩子与材料互动,鼓励他们与小动物交流。

摸一摸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触摸不同物品的需求。我们设计制作了触摸墙,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知事物的特征。同时,孩子操作该材料要运用掀开薄纱、揭开揿钮、摁上雌雄搭扣等动作,有利于锻炼手部肌肉。

制作方法:

1在不织布上画上蓝天、草地、池塘等背景,挂在活动室墙上,并按适当的间隔缝上雌雄搭扣,用来黏贴小动物。

2用不织布或纸板剪出各种小动物形象,然后用不同质地的材料装饰动物身体的某一部位。如,用羽毛制作小鸟的翅膀,用棕色摇粒绒布制作小熊的身体,用豹纹绒布制作豹子的身体,用板刷制作刺猬的刺,用羊羔绒布制作绵羊的身体,用亮黄色鳞片制作鳄鱼的身体,用马赛克拼贴成龟背,用瓦楞纸制作象鼻子的皱褶,用细沙皮纸制作小猫舌头。等等。

3剪裁相应大小、形状的薄纱将小动物遮挡起来。

4裁剪长条状不织布,装上雌雄搭扣或揿钮,制作成猛兽笼子的围栏,再用透明桌布给笼子裁剪“玻璃罩”。

5用不织布制作若干花朵及正方形砖。反面缝上雌雄搭扣或揿钮。

玩法:

1孩子掀开薄纱,摸一摸住在里面的小动物,感受不同物体的触感,并用语言表达,如“乌龟的背硬硬的”等。

2将已装上揿钮或雌雄搭扣的不织布条贴到同样装上揿钮或雌雄搭扣的背景布上,将猛兽关到“笼子”里。

3根据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动物归类黏贴到相应的背景布上。如乌龟、河马和鳄鱼生活在水里。

4将小花黏贴到动物园中,将正方形砖黏贴到底板周围,当作动物园的围墙(事先已在底板上缝上相应的雌雄搭扣或揿钮)。

建议:

1在做三角形笼子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不织布条的长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及时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孩子边玩边表述自己的触感。

开开、找找

设计意图:

托班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该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将真实的小动物形象和卡通小动物形象进行链接,同时了解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制作方法:

1用丙烯颜料在布料上绘制森林背景,在相应位置开若干个门洞,当作小动物的家门,门的方向和开启方式不同。

2准备两套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图片,一套是真实形象,一套是卡通形象。

3制作与动物形象相匹配的影子图一幅。

玩法:

1在森林背景图上找到小动物的家门并打开,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及其生活地点,如:老虎住在山洞里。然后在小筐里找出与其相匹配的小动物卡通图片黏贴到门上。

2根据影子底板上的图案,寻找匹配的小动物,将其黏贴在一起。

建议:

1鼓励孩子观察门洞的开启方向和方法,然后将其打开。如,有的门藏在大树洞里,有的门藏在云朵后面,有的门藏在荷叶下面,等等。

2观察孩子将小动物的真实形象与卡通形象匹配的情况,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开电梯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有坐电梯的经验,让爸爸妈妈抱起来按动电梯的楼层数是托班孩子喜欢的事。因此,我们设计了“开电梯”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拉绳子模拟电梯升、降、停等运行状态,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去朋友家做客”的游戏情景发展语言,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制作方法:

1用KT板或硬纸板剪出楼房轮廓,然后分割楼层,给每户人家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并适当美化,再在窗户后贴上孩子的照片。

2用长条纸盒包上黑色纸制作电梯梯井。用长方体积木做电梯间,对准电梯井用丝带悬挂,丝带的另一头从楼顶上横向穿出。下系小铃铛。

玩法:

1拉动系小铃铛一头的丝带,电梯就会上升;松放丝带,电梯就会下降。电梯间可以贴上孩子的照片,就像孩子在开电梯。

2让孩子打开窗户看看住在房子里的朋友是谁,鼓励孩子说说谁在家里,这是谁的家。

3让孩子将自己的照片贴到电梯间上,先说“我想去××家做客”,然后拉动电梯到相应的楼层,打开朋友家的窗户,表示到朋友家做客。

建议:

1游戏开始时,可让孩子先让自己的好朋友都住到楼房里,直到所有房间都住满。

上一篇: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课程下一篇: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