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2024-09-04

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通用10篇)

1.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一

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手真灵 小班科学活动:的小手真灵 活动设计背景

手是人的五件宝之一,比如吃饭、写字、拿东西等。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师幼的互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知道手的用处,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双手,感悟双手的灵巧。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手有很多用处。

2、用手感知物体,一会“的小手真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手的用处,学会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手。

教学难点:体会手的“灵巧”。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的小手真灵》、《摸一摸》。

2、“百宝箱”(糖果、玩具、水果)、蒙眼布两块。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谈话引入,教师说谜语,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教师:十兄弟,两边分,长长短短不分离,握铅笔,拿勺子,样样事情不离它,长在们身体上。

二、基本环节

Ⅰ、看一看。观察一下自己的小手,看一看小手包括哪些部分?引导幼儿说出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2、说一说。教师提问:“手有什么用处呢?”幼儿思考后会说出多种用处。比如系鞋带、拿铅笔、背书包、拿勺子。。。

3、用手变魔术。教师朗诵《手指谣》儿歌,问:儿歌里小手变成了什么?它在干什么?能跟着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根据歌词变出各种东西吗?

4、摸一摸,猜一猜。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的小手真灵》,并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摸到了什么。接着翻看幼儿用书《摸一摸》,提问:这些东西大家都认识吗?摸过吗?摸过之后有什么感觉?之后,教师出示“百宝箱”,请幼儿通过触摸来判断箱子里的物体,猜中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说:“ⅩⅩⅩ的小手真灵。”

三、结束环节

师幼互动,总结这节课们学会了什么?体会了什么?

四、延伸部分

做穿珠子、捡豆子等活动,让幼儿继续体验小手的本领.教学反思

进幼儿园工作刚满一年,教学经验不足,说实在的,心里压力很大。在这节课的施教中,首先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接着让幼儿用手感知物体,朗诵儿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的小手真灵”。当然,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让幼儿思考的空间不够,幼儿之间的互动太少,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性方面也不是很好。

2.小班美术活动《我的小手》教案 篇二

认知目标:认识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称。

情感目标:引导小学生们了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习按手轮廓描手印画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绘画有多种形式,体验不同方法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小学生们喜欢手印画,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按轮廓描手印中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画纸若干张。

2.油画棒若干支(至少与小学生们人数相等)。

3.几盘已调好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和小学生们一起背诵儿歌《我的小手》。

二、引导小学生们画小手(即添画小手轮廓)

1.认识小手的形状(让小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说出小手像什么)。

2..老师指导小学生们认识手各部位的名称。

3.画小手:教师示范将左手放在图画纸上,手指张开,右手用油画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画一圈。(教师示范的时候强调左手放在图画纸上不能随便移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手指边沿画,达到训练小学生们手的控制能力。)

4.小学生们照着这样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小学生们。

三、小手的作用

1.老师提问:“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画小手,想想手还能干些什么呢?”

2.教师抽小学生们讲自己的小手会做的事。(写字、洗衣服、洗碗、拿东西、擦桌子等。)

3.老师告诉小学生们我们的手会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爱自己的手,保护好自己的手。

四、手印画

1.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小手除了能握笔画画,还能怎么画呢?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画我们的小手。”

2.老师示范手印画: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调好的水粉颜料,然后把手指张开,按在空白的图画上,完整的手印画就印好了。

3.小学生们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小学生们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不要将颜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小学生们欣赏自己的手印画,体验手印画的乐趣,根据自己的手印来比较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五、结束活动

1.教师依次帮助小学生们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小学生们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3.小班健康活动:我的小手最干净 篇三

1.初步学习舞狮步法:碎步

2.尝试跟随鼓点做动作

活动准备:鼓,场地

活动过程:

一、回忆自己看过的舞狮动作并做热身

师:猜猜,老师今天变成了谁?你们真聪明,我就是狮妈妈,你们做我的狮宝宝,好吗?

师:狮宝宝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你看过哪些舞狮子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吧!

二、学习舞狮步法:碎步

1.教师示范

师:今天呀,狮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学会了这个本领呀,你们就会变得更厉害。

师:看见地上的线了吗?狮妈妈要学螃蟹横着跑步,跑的时候两只脚的速度要很快很快,快到线的时候就用力跳过它。

2.幼儿自主练习

师:狮宝宝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看谁先学会这个本领。

3.教师讲评,幼儿再次练习

师:刚才我发现某某狮宝宝已经学会了这本领,我们一看!没有学会的小朋友你们要加油哦!

三、小狮子“碎步”秀

师:看,这是什么?现在开始,我们一边听着鼓声一边做动作。当鼓敲得很快时,狮宝宝就走碎步,当鼓很大声地敲一下时,就跳过这根线。

4.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四

班级:学前本12

姓名:黄淑樱

学号:201211044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我的小手》 是教材小班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手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认识手和如何使用并保护好我们的手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3、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活动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和本领,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爱护自己双手的情感。

4、说活动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活动的难点为:指导幼儿掌握五个手指的名称。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游戏法,如:一起做手指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三、说学法

1、经验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四、说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活动开始,教师以唱歌谣游戏作为导入,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以唱歌谣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孩子对小手的兴趣,就为下一个环节认识小手做好了铺垫。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游戏活动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二)基本部分

1、这一部分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由“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边唱歌谣一边用什么做动作呀?”引入本环节。鼓励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来看一看,通过对比感知自己的手一样大,人与人之间手大小不同;通过做举手游戏 来区分“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通过点数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小手有几根手指。

2、通过看、听、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手指的长短,从而引出学习手指的名称,教师将各个手指的特点汇集起来,变成顺口溜,方便幼儿了解和记忆。

3、教师由“小手的本领真大”自然地进入本环节:说一说手的作用。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手的作用,通过实物展示,铅笔、牙刷、抹布等,让幼儿示范如何使用手,从活动中知道手的作用,并尝试在生活中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幼儿爱护小手的情感,(三)、结束部分

5.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妈妈的小帮手 篇五

1、学习将成对的物品,相关的物品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养成将物品及时归位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收集四季不同大小的鞋子各一双,鞋架一个,7双不同颜色的袜子。

2、幼儿操作纸人手一张,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帮熊妈妈整理鞋架

1、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熊妈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2、请幼儿将已配对的鞋子放在鞋架上。

3、幼儿讨论: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4、教师小结:材料一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它们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二、帮熊妈妈找袜子

1、事先发给每位幼儿颜色、花纹不同的袜子每人一只,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找袜子》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自己手中的另一只袜子,找到后,两人将袜子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袜子对对碰”。

2、示范叠袜子的方法,请幼儿尝试将袜子叠整齐。

三、帮熊妈妈整理其他物品

1、出示操作生活物品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以及用处,再请幼儿想一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XX和XX是一对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2、帮小熊家的东西找一找,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把它们用线连起来。

6.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六

教学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敢大胆品尝各种味道。

2、学会用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辣辣的、咸咸的等词汇描述所品尝到的味道。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

幼儿已会玩游戏《合拢放开》。

2、物质材料的准备:

五种味道的水:甜、酸、咸、辣、苦各三份,吸管人手一根,小盘三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合拢放开》,导出活动评析:在此环节中,我以幼儿熟悉的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准确地知道自己五官的位置,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孩子们对此游戏很感兴趣,能随老师说出的五官迅速地指出,并导出本节活动《能干的小嘴巴》。

二、探索了解:了解嘴巴的作用,探索嘴巴的结构。

评析:小朋友们自由地发言,对嘴巴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吃饭、唱歌、说话等,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在探索嘴巴结构这一环节,几乎能说出有舌头和牙齿,并演示了其作用,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看看,有一定的互动。

三、示范讲解幼儿操作: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学会用甜甜的、酸酸的等词表达出所尝的味道。

评析:在示范讲解这一环节教师讲述很清楚,幼儿操作时都能正确地进行品尝。由于水的味道调得不是很浓,幼儿在品尝后能准确地说出所以尝水的味道,教师在正确地引导下,积极肯定孩子们所说出的味道。并给孩子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所以孩子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所尝的味道。

四、游戏:《看表情猜味道》,加深对味道的理解,并能说出是什么味道。

评析:此环节中,通过幼儿去品尝味道后作出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孩子们说出味道,在此活动前应作垫,让孩子们先学会做这几种味道的表情,孩子们就懂得看表情辩别味道。

五、小结:我们的嘴巴很能干,不仅会说话,会唱歌,还会品尝各种味道。我们把这个小秘密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教学延伸:

1、请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来尝尝这些水的味道,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让幼儿也当小老师进行知识的传授。

2、了解保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如:饭后漱口、少吃糖、不吃手指头等。

教学反思:

在此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参与性强,都能通过说一说,尝一尝、学一学、看一看、猜一猜等多种方法对嘴巴的用途有进一步的了解。开始一环节设计非常好,孩子们开心地和老师一起游戏。孩子们能开动脑筋说出嘴巴里还有什么。在幼儿尝味道这一环境中,准备很充分,每个孩子都能动手操作,品尝味道,在请幼儿说说各种味道时,引导还不够,可以请孩子们互相说说,然后再集体或请个别代表说。在游戏——看表情猜味道这一环节,如在课前做适当的铺店,让孩子学做这几种味道的表情,效果会更好些。

通过此活动,可以看出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强烈,教师要有目的性地进行引导,充分让孩子去说、去尝试,鼓励幼儿,调动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教师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实现活动的最优化。

7.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七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猜、看、想的过程中了解小乌龟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对小乌龟的猜想和观察结果。

3.爱护小乌龟,喜欢动物朋友,激发对小动物的亲近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教具:

小乌龟的分步出示图(图一蛋、图二尾巴、图三脚、图四头、图五身体)、“有趣的小乌龟”表格。

小乌龟的鼻子、背、脚图片,小乌龟的视频、歌曲《走路》

2.学具:实物小乌龟每组一只

(三)活动过程:

1、猜--初步了解小乌龟的特征。

师(出示图1):刚才老师在小河边看到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呀?

幼:蛋宝宝

师:蛋里藏着谁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吧

师: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大家一起来念吧。

师(出示图2):咦,露出了一个小尾巴,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3):这是谁的脚呀?(幼儿猜测)

师带领幼儿念: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猜猜你是谁?

师(出示图4),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什么?(幼儿猜测)

师(出示图5),开出一只--小乌龟。

师小结(把图2-图5贴在表格中):刚才我们看到蛋壳里钻出的头、壳、脚和尾巴,猜出了一只小乌龟。

我们一起来跟小乌龟问声好。

(评析:小乌龟的出现,是让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经过他们的声声呼唤而露出全貌的。这一环节孩子与小乌龟的互动,是巧妙而无痕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大胆猜测中,逐步关注了小乌龟身体各部分的明显特征,为下一环节的认识小乌龟身体特征,打下了伏笔。)

2、看--进一步认识小乌龟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

师(出示实物乌龟):小乌龟是怎样的?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也可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小乌龟的背上的壳。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教师指导。

(3)观察后讨论和记录表格

A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头

师:小乌龟的头上有什么呢?

幼A:眼睛。(教师在表中画出眼睛)

幼B:嘴巴。(教师在表中画出嘴巴)

幼C:鼻子。

师:鼻子在哪里呢?有几个鼻孔?

教师出示放大的乌龟图,引导幼儿观察鼻子。(教师再在表中画出鼻子)

B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身体

师:小乌龟的身上有什么呢?

幼A:壳。

师:这个壳是怎样的?

幼B:跟石头一样硬硬的。(教师在表中画出壳、硬硬的石头)

幼C::壳上还有一个个方块呢。(教师在表中画出龟壳上的花纹)

C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脚

师:它有几条腿呢?

幼A:四条腿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教师记录四条腿)

师B:脚上还有什么?

幼C:脚趾头。

师:有几只脚趾头呀?一起来数一数。

D 讨论和记录小乌龟的尾巴

师:它还有个尾巴呢,你觉得乌龟的尾巴是怎样的?

幼A:长长的幼B:细细的幼C:短短的师:小乌龟的尾巴到底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

幼儿争论。

师(出示不同的尾巴):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乌龟吧,原来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细细长长的,有的小乌龟,尾巴是粗粗短短的。(教师记录不同的尾巴)

(评析:与实物小乌龟的互动,利于幼儿在真实情景中,了解了小乌龟的特征。虽然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但幼儿的观察基本还是处于无序状态。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表格,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讨论,整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提升了经验。)

(4)观看视频,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A 师:你看到小乌龟是怎样爬的?

幼A:慢慢的。

幼B:四只脚一起走呀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学习小乌龟走路。

B 师(让小乌龟翻身):哎呀,小乌龟摔了一跤,四脚朝天了,它会自己翻过来吗?

幼A:会。

B幼:不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用视频转换仪观看小乌龟翻身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它,真是只勇敢的小乌龟。

C 师:小乌龟还有哪些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关于乌龟的录像。

播放录像。

师:小乌龟喜欢在哪里玩?

幼A:在水里游泳。

幼B:在沙地上爬来爬去。

幼C:在石头上捉迷藏。

师:看看小乌龟遇到危险的事情,会怎样呢?

幼A:把头藏起来

幼B:把头和脚都藏起来。

幼C:把头、脚和小尾巴都藏起来了。

教师总结乌龟的特点:会在水里、沙地、石头上爬行,遇到困难,会把头和身子、尾巴都藏起来。

(评析:在动态的环境中,寻找小乌龟的秘密。真实情境加电视录像的方式,不断地拓展着幼儿的认知:在模仿中,感受小乌龟的爬行;在猜疑中,目睹小乌龟的翻身;在好奇中,认识小乌龟的逃生秘诀。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暗化在教学材料的提供中,以片言只语的点拨,不断地启发着孩子思维的运转。)

3、想--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经常去捉小乌龟,小乌龟会怎样呢?

幼A:小乌龟心理不开心。

幼B:小乌龟生气了。

幼C:小乌龟会很难受,哭了。

师:所以我们不能经常去捉小乌龟玩。这样小乌龟才会和你做好朋友。

师:我们要和小乌龟做好朋友,还要喂给它喜欢的食物,你知道小乌龟爱吃什么吗?

幼A:乌龟饲料

幼B:小鱼小虾的肉

幼C:还有猪肉

幼D:我家的小乌龟喜欢吃螺丝肉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物品。

师小结:小乌龟喜欢乌龟饲料、小鱼小虾的肉、猪肉、小螺丝肉等,这些都是它的美食。

(评析:怎样和小乌龟做朋友,需要从情感上引起孩子的共鸣。从小乌龟的不喜欢,到小乌龟的喜欢,孩子不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欲X,更了解了和小乌龟做朋友的方法,为现实生活中的和小乌龟和谐相处,提供了行动保证。)

4、学--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他们一起出去春游啦,我们来学一学吧。

放音乐《走路》,孩子边模仿小动物走路,边走出教室。

(四)活动延伸:

平时带领孩子照顾好自然角的小乌龟,进一步探究小乌龟生活特点,和进食特点,并进行好观察记录。

三、活动评价:

活动以明暗两条主线进行贯穿,暗线体现在:孩子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导孩子从“好奇心”走向“探究心”,以至满怀“爱心”,成为该活动的主旨。明线体现在:本活动以“表格记录”为主线贯穿活动,采用“猜、看、想、学”四大环节,不断地激发着孩子的探究心。孩子与乌龟图片、乌龟实物、乌龟视频产生多种互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累加,随着表格记录的逐步丰富,孩子的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升级中。

8.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八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只要是需要向下一个目标转移,均使用快速奔跑的方式到达,还经常喜欢攀爬高处,因此常常摔倒,碰伤。可想而知,当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时,肯定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健康活动,意欲帮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使幼儿懂得不仅要关爱他人,明白关爱自我也是关爱家人的一种爱的表现。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一些主要部分的基本功能。

2、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懂得关爱自我也是关爱家人的道理。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熊贝贝》。图片小手、小脚娃娃。活动过程:

一、神秘小客人引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五班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手、小脚娃娃)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手、小脚在我们身体的那里?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可是小手和小脚告诉卓老师有一个宝宝它不懂得爱护它们,它们好伤心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二、教师讲述故事《调皮的熊贝贝》,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感知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思考:熊贝贝为什么会受伤呢?他做的对吗?

提问:妈妈看到受伤的熊贝贝是什么心情? 提问:如果你是熊贝贝会怎么做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

三、师幼共同讨论身体的作用及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提问:“我们的身体和小手、小脚能们做这么多的事,我们要不要爱护好它们,那要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它们呢?

9.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小小手 篇九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

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

(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

(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如 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2)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

引导语:音乐会开始了,请小瓶子为大家唱歌。

(1)听辨装有不同材料小瓶发出的声音,感知物体软硬与声音的关系 提问:听听哪些瓶子会唱歌,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

没有唱歌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小结:瓶子里装上豆子、石子、花生等硬东西会发出声音。

(2)听辨装满瓶和半瓶豆子的小瓶发出声音,感知容量与声音的关系。提问:两个瓶子都装着豆子,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让声音小的豆瓶子唱出响亮的歌声?(请装满瓶的幼儿倒出一半豆子,进行验证)

(3)小结:装得太满,小豆子没有地方跳舞,就发不出声音。

4、分享装豆子的好方法

(1)提问:用什么办法装豆子比较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装豆子的办法,鼓励幼儿使用工具

5、指导幼儿运用分享经验制作第二个“会唱歌的瓶子”。

三、演奏会唱歌的小瓶子,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引导幼儿边用瓶子打击节奏,边与老师唱问答歌《小瓶子音乐会》。

如:(师)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

(幼)有有有!

四、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里提供不同的材料,请幼儿继续感受声音的变化。

一、设计此活动的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声音充满好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探索声音的产生、音色声响与材料的关系,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是此次活动的主旨。活动中,教师以“小瓶子”为探究的载体,引导幼儿探索让小瓶子发出声音的办法,来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习用 “弹、吹、拍、转、扔、敲”等动词,表达自己让瓶子发声的方法。教师提供了“石子、海绵、布头、纸团、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制作“会唱歌瓶子”。通过有趣的 “小瓶子音乐会”的游戏,引导幼儿操作、听辨小瓶子发出的声音,在比较中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活动的设计组织遵循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将科学探究融入有趣的拟人化情境,给与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发现在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分享中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

二、关于活动目标

(一)目标包含要素及目标表述优点

1.根据目标表述,可以看出该目标所包含的要素有: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以及技能目标。

2.目标表述优点:首先该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提出的,并且在表述上体现了统一性。其次,从教育活动目标整合性来看,该目标既包含有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也有技能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统整性理念。再者该目标遵循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实际发展,体现了其针对性。总之,该目标的表述方式比较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可测性。

(二)目标来源与依据

目标来源于此次活动的设计意图,目标的确立则是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南》也指出,3-4岁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三、对活动准备的分析

此次活动准备充分,在材料准备方面,教师提供了“石子、海绵、布头、纸团、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而在经验准备方面,空瓶子来源于生活,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听瓶子发出声音并不陌生。

四、对活动过程的分析

(一)分别从教师、幼儿层面来看 1.从教师层面来看

活动中,教师以“小瓶子”为探究的载体,引导幼儿探索让小瓶子发出声音的办法。教师提供了“石子、海绵、布头、纸团、豆子、花生”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制作“会唱歌瓶子”。这充分体现教师尊重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活动的设计组织遵循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将科学探究融入有趣的拟人化情境,给与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发现在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另外,教师在提问时采用的是启发式方法,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 2.从幼儿层面来看

首先从幼儿对教育活动参与度和情感态度来看,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学习与探索的热情也很高。同时,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其次,从幼儿在教育中的互动程度来讲,师幼及生生互动比较频繁,如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等等。第三,从幼儿学习方式来看,以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探索为主,让幼儿探究发现在前,及时观察、分享、提升幼儿探索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分享中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

(二)对活动重难点的分析

从教案可知,该活动重点为: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活动难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因此,重难点确立均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适宜的发展。如听空瓶子发出声音和自己让瓶子发出声音是小班幼儿生活中已有经验,但运用其他更多的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以及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则是其新知识,所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挑战性。

(三)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1.以静制动法。在教学活动中,总有个别调皮的幼儿喜欢在教师和幼儿面前表现自己的“个性”,用言语或行动挑逗小朋友发笑取乐。例如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时,调皮的幼儿可能会对其他幼儿说:“你听,我的瓶子声音比你的大且更好听,你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又小又难听。”被打击的幼儿心里就会不高兴,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宝贝,知道为什么你们手中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吗?”既阻止了情况的恶化,同时,又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学重点上来,以静制动,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展开。

2.“接球抛球”法。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令教师难以回答和解释。那么,教师可先接过幼儿抛过来的这个“球”(问题),再把“球”(问题)抛出去。对于教师还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可以先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查查资料,明天回到幼儿园再讨论。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幼儿的求知积极性,又鼓励幼儿自行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自我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10.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小动物 篇十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小动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小动物1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主要特征,感受它们的有趣之处。

2.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天空、草地、小河,花园);

2.小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鸡、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青蛙若干。

活动过程

1.激趣――知道小动物(小鸟、小鱼、小兔)的主要特征

(老师带孩子来到活动室。)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要和我们小朋友来做游戏。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吧(随讲解摆放四个放小动物的塑料筐)!和你的小动物朋友问个好!你找到的小动物朋友是谁呀?它的名字叫什么?小鸟(小鱼、小免)哪里长得比较有趣?还有谁也找到小鸟(小鱼、小兔)做朋友的?数一数。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包括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幼儿自由认知探索某种动物的信息,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发现,把握幼儿的语言表述状况,引导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动物朋友的特征、有趣的样子。)

2.探秘――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出示背景图。)

师:小动物想出去玩儿了。这里有什么(天空、草地、小河、花园)?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想一想,它喜欢到哪里去玩儿?(请小朋友个别讲,还可以请一位小朋友示范送一送,然后再分组送小动物游玩儿。)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把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吧!

(1)第一次送小动物游玩。幼儿送小鸟、小鱼、小兔到背景图。

师:看一看小朋友送得好不好?

师小结: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兔在草地上高兴地做游戏呢。看见小动物们玩儿得很高兴,其他一些小动物也来了。

师:谁来了,猜一猜?(师模仿动物叫声、动作演示、儿歌朗诵等。图片出示: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

(2)第二次送小动物游玩儿。幼儿送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到背景图。

师:这些小动物也想去玩儿,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也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这些小动物喜欢到哪里去玩儿?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玩儿的地方去吧。

(分组送小动物去玩儿,教师评价。)

3.活动结束

师:小动物们都出去玩儿了,我们小朋友也到外面去玩儿吧!

放有关动物音乐,全体幼儿模仿小动物出教室,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小动物2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主要特征,感受它们的有趣之处。

2.在看看、说说、玩玩中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1.背景图一幅(天空、草地、小河,花园);2.小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兔、小鸡、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青蛙若干。

活动过程1.激趣--知道小动物(小鸟、小鱼、小兔)的主要特征(老师带孩子来到活动室。)师:美丽的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啦!今天,有几个小动物要和我们小朋友来做游戏。我们小朋友去找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吧(随讲解摆放四个放小动物的塑料筐)!和你的小动物朋友问个好!你找到的小动物朋友是谁呀?它的名字叫什么?小鸟(小鱼、小免)哪里长得比较有趣?还有谁也找到小鸟(小鱼、小兔)做朋友的?数一数。

(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包括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幼儿自由认知探索某种动物的信息,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发现,把握幼儿的语言表述状况,引导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动物朋友的特征、有趣的样子。)2.探秘--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出示背景图。)师:小动物想出去玩儿了。这里有什么(天空、草地、小河、花园)?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想一想,它喜欢到哪里去玩儿?(请小朋友个别讲,还可以请一位小朋友示范送一送,然后再分组送小动物游玩儿。)师:我们小朋友一起把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吧!

(1)第一次送小动物游玩。幼儿送小鸟、小鱼、小兔到背景图。

师:看一看小朋友送得好不好?

师小结: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小鱼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兔在草地上高兴地做游戏呢。看见小动物们玩儿得很高兴,其他一些小动物也来了。

师:谁来了,猜一猜?(师模仿动物叫声、动作演示、儿歌朗诵等。图片出示: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2)第二次送小动物游玩儿。幼儿送小鸡、小鸭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到背景图。

师:这些小动物也想去玩儿,想请我们小朋友把它们也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去玩儿。这些小动物喜欢到哪里去玩儿?

师:下面请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它们喜欢玩儿的地方去吧。

(分组送小动物去玩儿,教师评价。)3.活动结束师:小动物们都出去玩儿了,我们小朋友也到外面去玩儿吧!

放有关动物音乐,全体幼儿模仿小动物出教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已有一定的探索欲望,这对小班幼儿来讲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并且富有想象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外,在师幼的共同参与下,创设出“会说话的”的环境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探究动物的兴趣更浓厚了。

活动二: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意图:

提供条件,让幼儿与小鸡、小兔、小鸟、小鱼等小动物接触。鼓励幼儿与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白兔)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亲近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请有饲养经验的饲养员或家长来园向幼儿介绍饲养小动物的经验,让幼儿知道人们是怎么关心、饲养小动物的,了解饲养小动物的有关常识。鼓励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或幼儿的饲养区饲养小动物,如:在自然角里养金鱼、小蝌蚪、小乌龟、蜗牛、蚕等,提醒幼儿按时给小动物喂食。启发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活动特点,并大胆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观察与推进:

老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后说出自己的喜好。

黄震:“我最喜欢老虎,因为它很威武!”欣怡:“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疏豫:“我最喜欢小花猫,因为它会抓老鼠。”贝宁:“我喜欢小狗,因为她会看家。”老师请出小动物或拿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特征。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小动物3

教玩具名称:

有趣的动物车

适用区角:体育区。语言区。表演区。科学区

创作情况:

独立设计

计者:福建省顺昌县市 第二实验 幼儿园 教师 连小燕

玩具制作方法及玩法

(一)、制作方法

1、预先备好数个安全帽、铁线、小木板、各种颜色的油漆、硬纸皮、有色贴纸、胶水、铁钉

2、用铁钉把每个安全帽钻四个孔(每边两个要对称)

3、用铁钉把对边的两个孔连在一起并装上小木轮。

4、根据动物的不同特色分别在安全帽小木轮上漆上不同的底色(如:蝌蚪黑色、青蛙绿色等)

5、用硬纸皮制作出各种动物的不同眼睛,尾巴,触须,脚等,并用胶水固定。

(二)、玩法:

1、推、拉:幼儿可推或自由拉着动物车行走,训练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2、跳跃:把动物车排成各种不同形状,幼儿连续跳过运物车。

3、表演:幼儿可载上小动物帽,进行故事表演。

上一篇:冲锋枪教学反思下一篇:寝室风采大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