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共7篇)
1.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 篇一
新闻发布的理念与沟通技巧
(讲课提纲)
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副教授 张任明
第一部分:从新闻发布看政府的新闻执政观
一、要将新闻执政思维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实践中 与其迟说,不如早说; 与其被动说,不如主动说; 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 与其外行说,不如内行说; 与其一般人说,不如领导亲自说。 我们不说,谁来说?!
二、没有对新闻事实的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的原则和底线就是真话可以不全说,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王晓明)
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才靠宣传。(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享得利•拉尔特)
三、发布的态度影响着传播效果
媒体不仅关注负面事件,更关注当事方对负面事件的态度;公众不仅在
意当事方的物质赔偿,更在意当事方是否关注自己的感受。 如果当事方或者闭目塞听、不理不睬,或者以一种很专断的方式回应民 意,就容易激发公众反感、媒体追踪,甚至还产生网络极端化现象。
四、通过新闻发布,改变媒体和公众对已发生事实的看法
及时性 具体化 细节化 人性化
第二部分:新闻发布的基本流程
一、搜集舆情 网络媒体舆情 传统媒体舆情 民意调查
二、研判信息
设法找出可能立即引爆社会舆论的信息,立即实施应对;
密切关注可能演变为热点事件的信息,准备处置的预案;
面对一些“噪音”信息,注意不要过度敏感,防止过度反应。
三、确立主旨 1.主旨也就是新闻发布的核心信息 发布方最想说的; 媒体最关注的; 公众最关心的。
2.把核心信息放在聚光灯下
制作核心信息时重在组织好支撑核心信息的依据,包括事实、数据、常
识、公理、名言等,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例子、趣事,乃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
答问时运用核心信息掌控采访的方向,特别是在记者的提问偏离主题时,受访者要借助核心信息,把采访拉回原来的主题,以防记者的提问越走越偏。
四、准确押题 押题的思路:
1.安全健康问题:伤亡情况,安全健康如何保障,相关的医疗和善后措施,对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是否需要撤离等。
2.环境影响问题:对周边环境有何影响,对土地、水质、空气等会带来什么影响,是否有有效的措施解决等。
3.经济损失问题:有无这方面的评估报告,有无相关的补偿措施和政策,如何使公众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等。4.危机控制问题:目前能把这场危机的影响控制到什么程度?善后工作和防范措施如何?是否还会有隐患?如何加以防范?
5.起因问题: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涉及到腐败的问题?联系该单位过去发生的某些负面事件,某领导该承担什么责任?如尚无结果,目前调查进展的情况如何?
6.求证传言:及时收集传言,并进行整理,从而对群众议论的东西心中有数。
五、掌握口径
1.口径是指对于某个话题事先准备好的表述,它确定了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表述基础。
2.在负面事件中,要找出那些媒体纠缠不休的、又是该次事件的死穴的焦点问题,准备好回答的口径。
六、实施发布
1.主持人宣布发布会开始,介绍发布人基本情况,说明发布会的主题和大致背景,请发布人发布信息(最好不超过3分钟)
2.发布人发布信息,突出重点(最好不超过8分钟)3.主持人邀请记者提问并说明提问要求 4.问答阶段
主持人要始终控制问答的节奏和时间,在还有最后2个提问机会时,主持人要提醒记者; 发布人要提前熟悉答问口径,记住要点,一旦出现口误,立刻予以更正。
5.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宣布发布会结束 6.处理记者包围追问
发言人面对敏感问题时,回答要简短; 会务工作人员应帮助维持秩序。
追问时间最好不超过10分钟,以免乱中出错。 发言人和会务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耐心和礼貌。
七、做好评估
1.发布会现场基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发布材料的评估:主动发布用时长短、发布会核心议题、发布材料点评;
发布人答记者问情况的评估:问题阐述、提问记者所属新闻机构、答问时长、点评;
会后记者追问情况评估:追问记者人数、记者所属媒体的分布情况、持续时间、问题数目、问题归纳。2.媒体报道的统计分析 进行报道的媒体的分布情况;
新闻报道的数量、体裁、篇幅(时长)、版面(栏目)等;
新闻报道的主题。3.网络舆情反应
第三部分: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的操作程序和规范
一、弄清记者来路
主持人在邀请记者提问前要说明提问要求: 1.请记者提问前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的名称 2.告诉每个记者能提几个问题(一般为2个)3.根据需要提出其他要求
二、倾听记者提问
1.熟悉记者提问的常用套路
以具体新闻事实或线索为由头提问 以对比或比喻的方式提问 咄咄逼人直接“拷问”当事人 从“特殊”引出“一般” 滚动式的提问衔接 2.倾听提问时思考的要点 问的是什么问题? 该不该回答? 从什么角度回答? 回答到什么程度? 怎么回答才更全面?
三、辨别问题归口
辨别问题是否在自己获得授权的范围以内,对自己回答 权限以外的问题提醒记者转问他人。
四、确定回答人选
主持人将问题转交给出席发布会的其他发布人。
五、辨别“圈套陷阱”
分辨记者提问有无圈套陷阱,针对圈套陷阱确定相应的应对策略。1.强迫性选择
提出一种人为的固定的封闭式问题,等受访者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对策:受访者千万不要错误地在记者提出的备选项中进行选择。2.先入为主
使用那些具有反面色彩的词汇进行提问。
对策:千万不要重复那些具有负面信息的话语,即使觉得必须否认这种指责。
3.虚拟旁证
记者引用第三方作为证人,将那些无法求证的言论归咎于他们身上。
对策:千万不要和那些看不见的人进行争论或商榷,只需避开这些问题并把话题引到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上去。
4.带有感情色彩
在谈及悲情烈度高的情况时,记者们总会问及你的看法 或责任。
对策:先表达对此事的同情和关心,并将话题自然过渡到同当时的环境相适应的内容。
5.偷换概念
运用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但已把其内涵改变。对策:首先要澄清甚至重新定义记者的问题,纠正其带有偏向性的假设部分,然后再予以回答。
六、搜索备用口径
已经准备口径的问题根据既定口径回答,没有准备口径的问题根据政策法律回答。
七、运用策略技巧 基本的方法:ABC模板 Acknowledge应答 Transition搭桥 Message发布信息
八、控制场面时间
发言人要适时终止回答,主持人也要会适时提醒发言人终止回答;
主持人或发言人还要能够适时终止记者提问,结束发布会。
第四部分:两场新闻发布会的观摩和点评
一、贵州省“6·28”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的主要问题 1.背景: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 2.思考题
此次发布会能不能解开李淑芬死因的疑团 “俯卧撑”为什么成了网络流行词 发布人的哪些言行引发负面评价 3.评论摘要
二、安顺市警察枪击村民案新闻发布会的教训 1.背景:安顺枪击案 2.发布会上记者质疑的问题 3.思考题
有关官员的答问,能否回答记者的疑问?为什么? 发布会为何最后会失控 这场新闻发布会的教训 4.媒体评论【教师简介】
张任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礼仪、公共关系、新闻传播,先后在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以及省直多个单位担任《公务活动礼仪》、《人际沟通与礼仪》、《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媒体应对的现场表现艺术》、《新闻发布的理念与沟通技巧》、《舆情处置与媒体沟通》等课程,应邀参与省航道局、省供电局、阳江市委宣传部等单位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曾获得2008~2010年度省委党校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rmzhang264@163.com。
2.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 篇二
1 组织形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按照课本的布局进行讲解, 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改革后, 教师根据课堂形势灵活安排讲解的内容。例如, 中职版教科书上口腔护理的评估之前有一段导课, 内容为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主要是口腔卫生不洁对患者的危害, 护士在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有责任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提高其生活质量。这是口腔护理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学生学习口腔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能使学生对于口腔护理的指导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改革后, 将这部分内容与口腔护理的健康教育放在一起讲解, 这样能使知识更连贯, 有助于学生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进行连续记忆。
2 导课方式
以前有些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口腔护理操作的重要性, 有的则是按照教科书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导入。改革后, 我们以教科书和文献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教师在网络、杂志等媒介上收集大量有关口腔护理的内容并进行筛选, 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含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现代人的10条健康标准中对口腔卫生的要求: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1];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显示:35~44岁的人群患龋齿率为88.1%, 65~74岁患龋齿率为98.4%[2];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万个微生物;新的口腔护理观认为口腔护理应该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3];北京大学的护理专家通过临床实践证实, 棉球擦拭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口腔卫生不洁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5]等等。以临床研究新进展和数据进行导课的方式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 口腔护理操作的讲解形式
以往是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由于操作比较快, 讲解难免欠细致;而且, 由于学生数量较多, 教师操作时有学生看不清楚, 学生在后期练习中还会追问没有理解的操作问题。新的教学方式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放一遍规范操作的视频, 把操作的要点重点讲解清楚, 再在操作演示时把细节讲解到位, 这样学生看得清楚, 教师讲得轻松, 后期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也会大大减少。但由于两遍操作演示会花费很多时间, 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应减少,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对操作视频进行剪辑, 将重点难点部分向学生展示, 将诸如七步洗手法和后期用物终末处理等内容可加快放映速度以节省时间。
4 教具的使用
改革前, 教学中使用的是大的牙齿模型, 学生使用这种模型操作, 不能形成正确的口腔空间构思。改进后我们采用多种教具相结合的方式, 如通过使用模型人, 让学生练习时能更好地了解口腔的空间环境, 掌握压舌板如何深入口腔, 棉球应该朝哪个方向, 怎样手持血管钳才能既方便又舒适等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进度, 适时采取真人擦洗, 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操作加深体会;并鼓励学生多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6]。
5 总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多次重复重点难点使学生加深记忆。改革后我们保留了课堂小结, 并且在课堂内容中加入了临床内容, 介绍了新的口腔护理技术和方法, 如临床上使用的冲洗法, 纱布包裹手指擦拭法及新的漱口液和临床效果[7], 新的口腔护理用具的开发和使用[8]等。这类资料的获取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认真查阅相关文献, 把课堂与临床实践真正联系起来。
娴熟的口腔护理技术, 为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是护士的一项重要任务[1]。因此, 中职卫校的专业教师要紧跟临床步伐, 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成为护理事业的接班人。
摘要:为提高口腔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模式, 包括导课方式和操作的讲解形式等, 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口腔护理,技能课,导课方式
参考文献
[1]卢爱工, 李丽丽.口腔护理发展趋势与拓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6) :428-429.
[2]肖炜, 梁颖韵, 黄洁.健康教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1) :118-119.
[3]白碧荣, 黄萍, 龙兴敏.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 :8-9.
[4]王荣梅, 尚少梅, 张海燕.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7) :666-667.
[5]陆徽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3) :2124-2126.
[6]高丽萍.口腔护理实践教学新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26) :190-191.
[7]谢似平, 李映兰.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8, 14 (1) :54-55.
3.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 篇三
【关键词】色彩技能;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等。这些专业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艺术设计实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色彩技能。由于进校前大部分中职生没有任何色彩功底,对色彩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认识不透彻,总认为设计只要依靠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创作就可以了,加上色彩技能训练时间有限,要在色彩课程开设时间内有效促进中职生掌握色彩技能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探索和实践了改善色彩技能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色彩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
1.准确认知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与色彩,甚至我们每天不同时间节点观察都会发现它们呈现一定的差异。然而,很多中职校色彩教学中学生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准确认知事物。教者依据经验教者总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已经具备的能力,没有必要再去认知事物,势必造成学生画出来的事物虽然很逼真,却缺少了一点灵动感,看起来总显得呆滞、死板。
为此,教师在色彩技能教学中必须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找出事物的特征,加入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情感,对其重“认知”。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定会有所不同。
2.创作回归
色彩课程本身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和观念。每个人认识事物的态度和观点都是存在差异的,而艺术设计师正是需要这种差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色彩技能教学中,如果仅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就难免会受到个人意志的限制,使教学存在局限性。
教师不妨在技能训练中留点时间用最“单纯”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经验来观察和理解事物,赋予事物情感,自由发挥想象,表现他们自己的想法,描绘出他们所感知事物的样子。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是否成功,都必定对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对学生的将来发展都有所帮助。
3.贴近专业需求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迅速发展,随之出版的教材种类十分繁杂,总体看来,部分教材基本上还是与原来纯艺术专业色彩的教学体系相同,偏离了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相关要求。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教者应该考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色彩技能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要提高色彩技能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色彩技能的自我提升能力的掌握。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笔者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比较法
色彩,似乎人人都能看见,只要是正常的眼睛,都能分出红,黄、蓝…但是,在色彩写生中,这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色彩变化万千,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观察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总的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色彩知识的指导下,经过比较的方法把色彩关系找出来。
怎么比较呢?首先要学会看:看色彩。学生只有看得出来才能画得出来。怎么看呢?一种方式是选优秀的色彩画面和实际生活的静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一天早,中,晚的同一种景色让学生比较。要让学生们知道,色彩不是照抄生活中的固有色彩,它有冷暧、明暗、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在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三要素。从观点上认识色彩在静物上的变化,通过比较法学会看色彩。这种比较法还更多的用在表现画面的色调,大关系,色彩的细微变化的整个绘画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我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不忙让学生动手画静物,而是把单一实物体苹果和老师示范后的苹果的范画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比较,老师是怎么用色彩来表现这个在他们眼里只看到固有色的苹果,同时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快速了解色彩表现物体是怎么一回事。
2.单一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单一法的练习这其中也包括单色法。这也是一个熟悉工具材料的过程。单色水粉是以某种颜料为基础,加黑加白来调整其深浅,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实际上相当于用水粉颜料和工具来画素描。
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同时通过单色水粉的练习,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粉工具,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的性能。了解颜料的深浅、浓淡、厚薄、水份的变化,用笔的方法,笔触等等。这种方法还可在后面的色彩教学中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
3.小色块练习法
这一阶段的练习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画面的色调,同时初步进行调色练习。色块组调练习可以是同一构图、同一画面进行不同色调的训练,也可以用不同的构图进行练习。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色彩的调配规律,熟练地画出不同的色调效果。一般可进行四到六种色调的训练。
例如:在黑、白底子上调灰色,在红、绿底子上调黑色,红绿色对比排列,黄、绿色对比排列。另外例如,对于色彩的调和,特别是初学者很困难,一块颜色总不知道放到哪里合适,调配到何种程度恰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学生们完成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间色的小色块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基本上掌握色彩的调和,同时还能体会色彩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4.讨论法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许多学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例如: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5.默画法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省内以静物为主;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在色彩训练中,默画法是一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又一种途径方法。例如;在默写中可以先选单一物体让学生默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给出黑白稿,有的给出线描稿,有的给出文字说明。经过一阶段的单一物体的默写后过渡到组合物体的默写。在默写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暴露自己画面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画面弱点进行适当的辅导。默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创作表现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6.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学习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所以对色彩教学也是行之有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画面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灰和脏、生与火、焦与黑、粉与白、花与乱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进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弱点运用一些单一法进行训练。
7.談心法
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仅仅靠教师的方法和理论还是不行的,还要多鼓励学生运用感性来绘画,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都画出与众不同的画感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
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对一些差的学生不能,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
例如,一位画面有其不足这处的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多次,她还不能理解这个色彩关系的情况下,她对自己走绘画这路快失去信心了。其实这个学生我觉得画面许多方面还是不错的。这时我更多的以鼓励表扬的口气表扬她画面的优秀这处,让她更多的竖立信心,同时又轻描淡写的指出她画面的不足以及怎么改正的方法,这学生绘画的热情一下子高涨,她觉得她还是行的。所以她的画面也是越画越好。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
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法肯定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才会有更多好的教学方法,最终让我们的教学更出色。
4.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 篇四
第三讲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
主讲人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尹文书
一、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 1.经济波动的概念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总量扩张与收缩变动的一种经济运动现象。经济波动经常通过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来观测。经济波动中的扩张与收缩就是实际总供给趋向于高于或低于潜在总供给的运行状态。
2.研究经济波动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决策的正确性。
(二)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杂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2.经济周期的阶段
经济周期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3.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 a.经济周期的长度类型
(1)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4年的周期波动被称为之短波周期,又称之为基钦周期。
(2)中周期。长度为9-10年的周期波动为中波周期,也称之为朱格拉周期。(3)长周期。长度为50-60年的周期波动为长波周期,也称之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b.古典周期与增长周期
经济总量绝对水平的波动属于绝对经济周期波动,也称古典周期。经济增长率上升与下降的交替运动属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周期波动,所以称之为增长周期。
(三)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1.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
改革开放前呈高增长、大滑坡、高增长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现扩张、收缩、扩张形态。
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率呈现出频繁而大幅度的波动。第二,经济波动总体上看都是短周期波动。第三,既有增长周期,也有古典周期。第四,出现了少有的“宽带现象”。第五,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与体制转轨密切相关。
二、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因素 1.货币因素
货币因素理论是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经济周期,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高涨与衰退、繁荣与萧条的交替都根源于货币。
2.投资因素
(1)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投资过度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之所以反复出现,其原因在于货币因素。
(2)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产生于资本品生产的变动。3.加速原理
认为经济扩张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方面而不是投资方面,经济周期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消费品需求的变动。4.技术创新因素
这种理论用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5.消费因素
以消费不足来解释经济周期,最早见诸于19世纪的马尔萨斯。
6.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于经济周期的分析特点是,强调心理因素对于经济过程的影响力。其实质是一种预期。7.农业因素
最典型的是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
(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1.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品、要素、市场等途径来体现的。2.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投资
在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紧密相联。3.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
总量矛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失衡与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4.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5.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依存度的上升,对外经济关系也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直接影响。
三、经济周期波动的治理
(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及其治理 1.经济周期波动的危害性
剧烈的经济周期波动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有时还可能导致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
2.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a.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西方国家对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有效性问题虽存在不同看法,但从总体上看,对于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还是给予肯定的,只是强调干预的政策和方法不同。b.政府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的局限性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决策的差异性。
第二,经济周期治理的政策选择受到可选择空间的限制。
第三,经济政策调节的滞后性。
第四,经济政策调节的内在制约。
(二)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
1.“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治理政策。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3.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微调”相结合。
5.廉政党课讲课提纲 篇五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需要 我们党历来重视化解执政的消极、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腐朽“四种危险”, 探索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杀手锏”。早在延安时期,我党就开展了整风运动。在革命胜利在望之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吸取李自成因骄奢享乐致败的教训,把进北京执政当作“赶考”,坚持“两个务必”。在建国初期,先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痛下决心,将曾经战功累累却快速腐化变质的高级领导干部刘青山、张子善正法。
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我们党一直重视采取措施化解执政的“四种危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内外形势复杂化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四种危险”随之增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
2、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就是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党的作风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不能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这也是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下大决心,解决作风建设上的突出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反腐败斗争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
3、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反腐是打破利益集团,开辟全面深化改革道路的清障车。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之后,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容易改的已经基本改完,剩下的就是所谓的“硬骨头”。改革正在由浅层次转入深层次,改革的阻力由过去的碎片化转向集团化。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触动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如何破除利益集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抱团式”阻挠和干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具有实质进展的关键因素。中央近来的高强度反腐,正是为了铲除利益集团疯狂阻挠全面深化改革的企图,为全面深化改革开辟道路。无论是对“铁老大”的精密布局,还
是对“石油帮”的严厉清算,都代表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破除利益集团,敢于与贪腐打一场硬仗的决心和信心。只有敢于向利益集团开刀,才能彰显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信心,才能让那些试图阻挠改革的某些利益集团闻风丧胆,“不战而退”,只有破除利益集团的阻挠,清除改革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新一轮的改革才能一帆风顺!
4、保证党员干部守得住职业操守的需要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稳定的收入。薪水如泉水,虽然不多,但能终身受益。外财如洪水,水势虽大,却会带来灭顶之灾。从近几年发生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扭曲,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滋生出贪欲,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权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只是看你怎么用。“做官不可像官,做人必须像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抵制诱惑,警钟长鸣。
1、准确理解和把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 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一是“严峻”。从腐败程度上来说,腐败现象趋于严重,系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发生,特别是在高压反腐态势下,有些人还在顶风作案、我行我素。2012 年至 2014 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数量分别为 15.5 万件、17.2 万件、22.6 万件,呈大幅增长态势;2013
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4 万起,2014 年为 5.3 万起,同比增长 120.8%。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反腐败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二是“复杂”。从腐败特点上来说,现在的腐败要比过去复杂得多,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内和体制外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一些腐败分子甚至结成了“共腐朋友圈”。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搞官商勾结、上下勾连,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渗透,严重危害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统一。三是“依然”。从腐败时间跨度上来说,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1993 年我们党就提出,反腐败形势是严峻的。此后一直沿用“依然严峻”的判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不敢腐”的氛围初步形成,并呈现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距离实现“不能腐、不想腐”尚需较长时间,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
2、明确反腐工作的重点和任务 一是重点查处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既定方针。二是下属顶风违纪,领导将被追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各级党委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党上
下一起动手抓反腐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四风”问题一抓到底。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将整治“四风”作为 201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这无疑给那些指望“风头过了可以我行我素”的党员、干部以当头棒喝。四是重拳整治基层腐败。中央领导为何这么关心“群众身边的苍蝇”?人民日报客户端刊文分析称,在去年的一次讲话中,习近平就曾提到个中缘由,“有的群众说‘老虎’离得太远,但‘苍蝇’每天扑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苍蝇”之害甚至猛过“大老虎”。“大老虎”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离群众太远,普通老百姓一般没啥感觉;“小苍蝇”虽然看似位低权微,但就在群众的身边,一旦腐败损害的可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净化政治生态,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取向。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强调“政治生态”,就是指那些推卸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党员干部。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观念,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要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五是狠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关键少数”也是两会期间,中央高层谈及全面从严治党时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和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两次强调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部署。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3、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对腐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为有效防治腐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一年之中 4 名正副国级干部被查、68 名中管干部落马、23.2 万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充分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这是“新常态”的开端。有国际组织专家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政府领导人反腐败的决心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有效防治腐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三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反对腐败,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在反腐败目标、内容、重点、措施等方面作出新部署、辟出新路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思路、权威高效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腐败滋生的空间越来越窄,社会风气大为改观。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治理好腐败。
四是群众的积极拥护和鼎力支持,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良好的民意基础。“上下同欲者胜。”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 年反腐倡廉蓝皮书的问卷调查显示,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3.1%的专业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1、行业腐败 在反腐败的战场上,广播电视行业不再是一片净土。近年来,影视行业乱象多早就饱受诟病,如大量不规范操作推高演员片酬导致风险加大;影视购销中的贪污与腐败让市场无法形成良性竞争;而收视率造假更让制作机构失去风向标。
从广电系统“落马”的众多官员中,也能看出行业潜规则颇多。2014年 5 月间,有媒体曝出,时任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因涉嫌受贿被
吉林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之后财经频道已有 8 人被带走调查,上至总监、副总监,下至制片人、主持人、编导。包括副总监李勇、制片人田立勇、节目主持人芮成钢等。
去年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大关键领域腐败的常规表现、惯用手法,进行了探底调研,特别是一些行业“潜规则”。
2、新闻腐败 新闻腐败的主要表现:一是向媒体有关人员行贿,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个人“政绩”或先进事迹,以捞取政治资本。有些特殊人群,需要相应的政治资本。为了制造社会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惜巨资向媒体记者、编辑或掌权人行贿,利用媒体的专题报道或新闻报道对自己进行宣传。二是少数新闻工作者利用职业便利,滥用媒体的影响力,以报道为名索取被采访人或单位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某些关系已经演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一些新闻工作者也难以抵制物欲的影响而将自己所从事的媒体影响力化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而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无冕之王的崇拜心理,也愿意与新闻工作者交往,当两种需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些少数新闻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便利为他人捉刀代笔,制造不真实的新闻或报道,并从中收取好处。三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发布活动和社会活动趁机敛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新闻发布会的作用,常常邀请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或大型的社会性活动。而举办单位在组织这类活动
时,事先都准备了相应的礼物或礼金赠送给新闻媒体人员,有时这些礼物或礼金对不同层次的媒体记者的标准也是不相同的。一些有影响的媒体记者,往往会利用此类活动向举办者进行某种暗示,并堂而皇之地收受误餐费、车马费、劳务费或礼金、礼券等等。四是利用媒体的曝光功能进行新闻敲诈。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的曝光作用,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写成采访稿件之后,寄给被报道的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用相应的语气进行威胁并要求限期回答。由于此类征求意见稿内容往往真假掺半,并具有极大的批判性。再加上某些媒体使用是国家、中央一级字号,一旦被用来对被报道者实施威慑,被报道者很容易就范,就会主动向撰稿人送金钱封口。如某市政府办公室下属的一家开发公司改制后在独立生产经营期间与一当事人发生诉讼。而冠以“中国建设”名头的某报纸一记者写一稿件寄给了当地的市政府办公室,声称官商腐败,要求限期答复,否则马上报道。政府办领导不同意企业律师向报社反映情况的意见,而强行要求企业出资 5 万元对记者封口,该记者收到钱后报道便没有下文。再如,某县经济 开发区内某公司锅炉冒黑烟,一报纸记者给企业寄来一张照片和报道稿,告知企业如不能在限期内答复将曝光。律师给该记者发信“企业即将破产,如想报道请便。”结果没了音信。1 月 21 日,上海市纪委通报了黄浦区部分干部公款吃喝的有关情况。就是在中央持续高压反对“四风”的背景下,黄浦区公款吃喝事件发生了,这不能不说是顶
风违纪搞“四风”的典型案例,也是 2015 因“四风”问题被严肃处理的首个重大事件。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反“四风”绝不是“一阵风”,可以说纠正“四风”正处于爬坡阶段。
前阶段通过落实整改,我们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目前仍存在“庸、懒、散、拖、扯”等问题。如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得过且过不敢担当,明哲保身当老好人;互相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办事不公,只顾小团体、部门利益等。
我台把去年定为“作风建设年”,又把今年定为“质量效益提升年”。新的一年,我们如何在从严治党中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如何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落实责任守纪律,常抓四风保成果。
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把严明纪律作为重要任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目无组织、欺骗组织行为,台纪委要对一些违反党的规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党员干部进行处理,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p#分页标题#e#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着力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
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党员干部,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切实纠正“四风”。紧盯“四风”问题新形式新动向,加强对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列入重点。
廉字打底自身硬,敢字为先有担当。
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是联系党委与职工的桥梁,代表党的形象。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行得正、站得直。作为基层党员,要加强思想建设,保持对党组织的绝对信仰,用制度约束自己。在工作上“实字当头,干字当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满足“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要知实情、出实招,在加快广电事业发展中奋发有为。
“必须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正视从严治党、从严治台的紧迫性。”从严治党落实到具体细节,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敢担当、敢碰硬,扎紧篱笆、守好仓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
持之以恒重过程,问题导向求实效。
党中央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坚持加强作风建设,第一是实现制
度化,通过制度化的实施,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氛围。第二是加强监督力量,阳光操作,政务公开,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懒事怠事问题就需要引起注意。治理懒事怠事,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进而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推动同志们在岗、在位、在状态。
从严治党不是一股风,要制度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严字当头,对“四风”问题出重拳、下猛药。要树立一种‘治之于未乱’的前瞻意识、问题意识,将从严治党的关口前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6.讲课提纲 篇六
——于良——
“软环境”这一词语是近十年来才出现并且逐渐被人们重视的。这项工作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打两个比方,我们穿一件干干静静的白衬衫上下班,不想让它一天就变黑了,怎么办,这就需要道路清洁,需要城建部门抓好城市卫生。我们每个人都想多挣点工资,钱从哪儿来,需要我市有更多的企业,他们的企业发展的好、他们生产的产品销售的好,为市财政就能创造更多的税收,市财政有钱了,我想我们的工资也就不会少了。想让企业发展壮大,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就需要我们各部门的扶持、帮助,这也就是软环境工作。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软环境工作,涉及面也不断拓宽。就我市而言,经过多年整治和建设,软环境工作已由最初的单纯抓制度建设到现如今抓制度、抓效能、抓服务、抓管理等多个层面,含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软环境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市政府软环境办公室,也由原来的临时机构变为现在的常设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体会到。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说软环境、软环境,那不仅有许多人要问,到底什么是软环境?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呢?软环境工作应该如何来抓?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学习。
一、什么是软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硬环境是指硬件设施,例如高速公路、电网、电信网络等等。而软件环境则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就存在形式来说,硬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软环境是一种精神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它被限定或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臵上(如嫩江湾湿地公园)和人为的具体的物质空间之中(大礼堂、会议室、演播厅)。它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体验之外,具有静态的和硬性的特征。作为精神环境,它反映了社会风气、媒介管理、群体风貌、生活状况、信息交流等情况。它是一个被人体验和意识的世界,具有动态的和软性的特征。
就条件准备来看,由于硬环境是存放、容留传播活动的由有形物质条件构成的空间和场所,其重要性、紧迫性容易立即呈现出来,因而引人瞩目、容易得到重视;而软环境是围绕、弥漫在传播活动四周的由无形的精神因素构成的境况和气氛,其重要性、影响力是缓慢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忽视。另外,硬环境的需求比较具体、明确,一旦满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软环境的需求往往比较模糊,难以量化,即使付出代价也难立即看到效果。这也是人们忽视软环境建设的一个原因。正是在这些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才希望人们在重视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软环境的建设。否则,不仅传播活动在硬环境中获得的良好效果会消失 2
在软环境之中,而且会由于能量内耗而导致两种环境都产生负面效应。
就构成要素来讲,软环境系统主要包括:一是体制环境(政治和经济体制是否顺畅。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能否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是否尊重市场规律、有无违背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和制度)、二是制度环境(各种维持机关运行的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三是行政环境(政府行政机关各部门能否做到廉洁、高效、服务、责任、法制)、四是法制环境(司法部门能否保证治安环境良好、违法犯罪能否得到有效惩处。执法部门能否做到秉公执法、秉公办案、)、五是政策环境(当地政策是否优惠、优惠政策能否落实)、六是诚信环境(企业、个人、政府是否守信)、七是人文环境(当地社会文明程度、国民素质、文化氛围)等。那么,应该肯定,无论是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是政府的职能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的“经济特区”和“园区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和强大,就是因为他们由最初靠硬环境、减税让利等优惠待遇招商,到现在他们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政策,营造了投资创业的优良环境,靠服务环境、靠产业链招商,处处走在前头,在汇集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等方面不断取得了优势,赢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我们北方,硬环境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落后很多,软环境工作也刚刚起步,处在学习和实践之中,与南方相比,差距很大。
从实践来看,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少能产生三大效应:一是“洼
地效应”,软环境工作做的好,这个地区能汇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育壮大,形成规模,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连锁效应”,软环境工作做的好,能使当地环境的受益者成为宣传者,一个投资者往往能吸引和带动一片。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三是“亲和效应”,环境好,适合居住、适合创业、适合发展,就能让有钱人把钱投进来,让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投资人安居乐业。从而使各行各业良性互动,形成强大的民心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宽松、优质、高效、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软环境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规范了工作职能。目前,软环境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包括:一是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二是综合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指导建设;三是研究制定工作机制;四是明确各部门职责;五是负责对跨系统、跨行业、跨层级的涉软按键进行综合协调和任务分解;六是组织相关部门对涉软案件进行查处;七是建立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组织实施;八是指导监督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工作。
二、为什么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政府职责所在。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财富、为国家提供税收、为国民提供
就业;政府的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政府的四项职责来看,实质上都是在围绕“环境”开展工作。我们作为具体工作人员,如果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从这个角度讲,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验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在目前,企业家虽然是在帮助我们创造财富、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但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并不宽松,想干成点事情不容易。举个例子。所以,作为主管环境整治工作的我们就要为这些企业、普通群众协调解决问题,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一些事情,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抓软环境建设,研究制定了很多政策(如:举几个政策例子),采取了很多办法,全市经济发展大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广大投资者和群众要求改善软环境的要求、呼声仍然很高、很强烈。据近两年的省市两级测评统计,反映我市执法执纪执收部门和人员的问题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每年的投诉、举报仍时有发生(去年省里统计的数字:问题有多少个、涉及多少部门);扶商、亲商、安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查的案例,举例子)。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经过这
年的的发展,有了实足的进步,但是大安仍未摆脱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帽子。如何摆脱贫困---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要增长,说白了,就需要钱。我们这儿有没有钱?我敢说“有钱”。据了解,我们大安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有45亿左右,理论上说我们实际可以利用的内资有20多个亿,如果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能留住这20个亿在本土投资,那将给我市带来多大的收益,大家可想而知。可是目前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大多数的资金流走了,流到了其它地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环境还不够好,人家的环境比我们优越。没有好的环境,内资留不住,外资也不会进来,即使进来了也不会长久;没有好的环境,即使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来了外资,也会走掉。为此,我们必须优化环境,留住内资,吸引外资,内留外引,扩大投资,这样,就可以通过投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实现我市的既定目标。
三、我市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概况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将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建立了三项机制。建立了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市里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软环境工作,研究制定《软环境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软环境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及工作责任。建立了监督机制。市政府及各部门从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代表和居民代表中聘请了504名义务监督员,加强了对软环境的监督。建立了考核机制。市里制定下发了《全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制及考核细则》。每年年末,对55个部门和18个乡(镇)进行考核,软环境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软环境结果综合运用,确定各部门、乡(镇)的名次,并进行奖罚。
加强了三项建设。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开通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社区群众提供了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二是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市软环境办组织相关部门统一编制了《明白执法手册》,将其发至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手中,对执收、执检、执罚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四乱”行为的发生。统一编制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执法程序、工作纪律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加强了职业道德建设,全市各部门、行业开展了“岗位文明标兵”、最佳办事员、“服务无差错竞赛”等项活动,加强了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活动。市政府及各部门普遍设立了公开栏、公开板、公开墙,有的部门编制了《公开手册》,还通过导视性载体、板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职权范围、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便民措施、社会承诺等。全市公开的行政审批项目388项,公开服务承诺509项。通过
公开,切实解决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开展了争创文明窗口活动。在全市186个窗口、单位积极开展争创活动。使服务窗口从环境建设上、服务设施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善,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开展了“评查树”活动。在全市各部门科所队中开展了评议科所队长、查处违规案件、树立先进典型活动。使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水平、服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可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软环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在全省民主评议软环境工作中,我市市直部门满意率达到89.5%,科所队长满意率达到83.34%,全省排名第22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软环境工作先进县市。2010年各项数据又全面提高,全省排名跃居第14位。良好的发展环境也给我市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活力。2009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亿元,实施超千万元重点项目 项,大安灌区、土地整理、风力发展、油田开发等一批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从我市经济发展要求与软环境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还是从软环境工作与投资者的要求来看,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干部作风不实。一是部门利益至上。围着自己的小圈转,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大利大干、小利小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二是责任意识欠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工作不重抓落实,问题来了往下压,压不下去往外推,推不出去就拖。三是精神状态不佳。
等、靠、要思想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四是服务意识不优,个别单位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
2、工作效率不高。有的部门设在政务大厅的窗口类似“收发室”,存在“前店后厂”现象,只受理不办理,群众还得两头跑、两头办;有的特殊事项虽经领导同意了,具体工作人员仍死扣教条,按部就班,方法死板,缺乏创新能力;有的工作人员未能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应该提供的全部资料,到了部门又找不到具体办事人员,让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据去年调查问卷显示:对机关服务最不满意的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部门办事效率不够高,分别占40%和19%,20%的人认为到行政部门和办事单位办事需要找熟人沟通联系,希望政府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占问卷的69%。
3、服务意识不强问。一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优质服务的理念,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在一些单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比较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对招商引进来的企业跟踪服务不够,遇到事情互相推诿扯皮,配合协作不够。
4、执法行为不够规范。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企业对行政执法满意的占85%,不满意的占15%。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太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
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5、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是社会舆论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对社会舆论的软环境功能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整合,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二是投资者的舆论效应没有得到积极重视。一个地方软环境优劣、投资者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但目前投资者参与软环境建设的快捷沟通渠道不宽,因而使投资者难以担当正面的宣传员。
四、下步工作想法
大家都知道了软环境的含义和重要性,也了解了我市软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怎么干的问题了。我想,软环境工作今后要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这项工作要做到尽人皆知,不能只要靠我们和各部门各单位去抓,还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体--老百姓积极参与和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各种媒体、方式广泛宣传,努力形成“人人关注软环境、人人都是软环境”的社会氛围,让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去自觉遵守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和规定。敦促各单位、各部门围绕软环境建设的各阶段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报道。对软环境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损害服务环境的人和事予以批评和曝光,引导统一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改进作风,依法行政,履行职责。
二是查找不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当前软环境工作的实际,围绕“软环境创先争优”活动、“民主评议”活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暗访,认真查找各单位各、部门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事施策、因人施策,督促其认真及时作出整改。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堵塞漏洞,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努力提高服务企业、基层和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是要强化监督,严查涉软案件。围绕全市软环境建设,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和评议活动,推动软环境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畅通投诉渠道,通过向企业、群众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多种途径,认真受理涉及行政执法和服务方面的投诉,将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机关作风的转变。加强涉软案件查处,为创建良好的软环境清除前进障碍。加大对涉软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拓宽款投诉渠道,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干扰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
以上是我对软环境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想法,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下步更好的开展工作。
7.管理会计讲课提纲 篇七
什么是管理会计?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会计?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材,需要学生掌握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与管理技能。管理会计是提供重要的管理方法的学科。
一、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和要求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自主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会计职能的扩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在会计专业以及管理专业开设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原因。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工作或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特点、职能、任务以及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中所阐述的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钻研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比较简明扼要,需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2.阅读适当的教学参考书为了对管理会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帮助我们掌握教材的内容,建议大家阅读一些教学参考书(书目附后)。
3.多做练习结合阅读教材,认真做好书上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有能力的同学还应当作一些教学参考书上的习题。
4.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将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践(或学习)相联系,把书本知识与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的实践结合起来。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管理会计有一概要的了解。具体应当明白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和体系、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弄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及其趋势,了解西方企业财会机构的组成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机构中的地位;明白学习管理会计的意义。
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提供有关资料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整个企业及其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二、管理会计的内容及体系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组成多种体系。常见的分类体系是职能分类体系。
这种划分方法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规划和控制,相应的管理会计也可以分为规划与决策会计以及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1.企业管理工作循环:
判断情况(包括预测决策)——作出决定——合理组织——实际执行——监督指导——衡量业绩 2.管理会计的循环
财务会计的循环是什么?(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会计报表——编制结帐分录并登记入账)管理会计循环:
财务报表分析——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积累财务资料——调控当前的经济活动——差异分析 另一种划分是把管理会计分为经营决策会计与责任会计。
近年来,管理会计的内容有所扩充,在决策会计中,增添了战略决策会计、在业绩评价中增添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在控制会计中增添了业务流程会计、物流管理会计、时间管理会计、质量管理会计等。
三、管理会计的职能、目标与任务
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与任务
会计职能的扩充
1.管理会计的职能
1)规划的职能 2)组织的职能 3)控制的职能 4)评价的职能 2.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确立各项经济目标 2)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3)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4)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3.现代会计人员的任务
1)记录业绩 经常积累财务成本信息,为管理人员和相关团体和个人服务。
2)提醒注意
分析和解释会计信息,并利用它们提醒各级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问题上来。3)协助解决问题 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非例行活动的决策提出方案或运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向领导推荐。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服务对象的侧重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以各种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服务,故又称为外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提供决策、计划和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又称内部报告会计。由此决定了它们在工作重点、约束依据、时间要求、会计主体、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等方面的区别。
2.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表现在服务对象交叉;基本信息同源;职能目标相通; 理论与方法相互渗透等方面。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会计与管理
会计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活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近代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3 个阶段:复式记帐的出现、财务会计的发展与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最初的复式记帐是为了适应合伙制企业计算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成果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需要,促进了记帐方法的科学化。近代早期的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簿记学到本世纪初已经很完善。
本世纪初,股份制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建立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的财务会计。会计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审查、公认的会计准则、资产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等。到了本世纪30~40年代,主要为企业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服务的财务会计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司的出现,一方面需要会计对外服务,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人员如果不会管理,企业就会倒闭,经营效益不高,自己也会失去工作。于是管理人员都在寻求加强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科学应运而生。科学管理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服务,由此产生了管理会计的萌芽。
二、早期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早期的管理会计
指二次大战以前的管理会计。有人把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主要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经营成果。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标准成本与预算管理。制定标准成本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资金运动,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以取得最大利润。2.现代管理会计
指二次大战以来的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决策性管理会计。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1)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2)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日益复杂;
3)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
这些新变化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泰罗制的主要缺点是:
1)重局部环节,轻全盘考虑。
2)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强调严格管理,使工人出于消极被动状态和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工人的不满,更难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管理科学在克服泰罗制的缺点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现代管理科学的学派林立,但一般都强调运用数学方法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人们把运筹学和行为科学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它为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供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按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组织安排和控制,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
运筹学产生于二次大战,它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引人注目。
行为科学是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人们产生各种行为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的科学。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可以做好人的工作,改善人际关系,激励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管理科学带动下和企业管理的新的要求下,管理会计发展很快,形成了为企业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存货管理模式、线性规划、机会成本、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差额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公司内部责任会计等方法得到应用,形成了一个为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服务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会计正式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会计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决策分析为其核心内容。
三、管理会计的新发展(1)数学方法被大量引入;
(2)行为会计、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会计等新分支开始进入管理会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3)计算机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会计信息系统,并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于管理会计的这些新发展、以及管理会计应当如何发展,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1)数学模型过于抽象化、脱离现实,难以实际应用;(2)行为科学并没有被用于会计;
(3)会计概念的无限扩大,反而使会计对象不明确、概念不清,影响会计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美国早在50年代就把企业会计正式分为财务会计与会计管理会计。60~70年代,管理会计风行全球,被认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有力助手。管理会计传入我国已经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尚缺乏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实践上,至今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其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组织工作以及推广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西方企业中的财会工作的组织
在西方企业的组织中,财会部门由财务副总经理负责,下设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财务部门由财务主任负责,主要从事财务决策、筹资、投资、保险和对外财务往来等项工作。会计部门由总会计师(主计长)负责,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等项工作。
各类会计工作的分工是: 财务会计 检查原始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表等。
管理会计 决策的分析与研究、预算的编制、协调和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评价、成本的计算与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税务会计 记录与纳税有关的收支情况;选择低税负的税则;办理纳税手续等。
内部审计 检查财务与会计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防止和揭露营私舞弊行为,评价财务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等。
二、学习推广管理会计的意义
管理会计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国家对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在企业中推行管理会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推行管理会计时必须要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去掉那些与我国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不相适应的东西,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与方法,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当能够熟练掌握这一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要求了解成本按职能分类的缺点;理解成本按性态的分类;掌握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性态;了解成本性态分析对于管理的意义;掌握分解混合成本的基本方法;掌握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 的概念和计算;了解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理解并能确定两种方法在计算生产成本和分期损益时的差异。
第一节 成本的按职能分类
一、关于成本的概念
1.成本(COST):企业为获取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成本。
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所放弃的资源,其实质是为购买资产或劳务而必须付出的、可由货币计量的代价。
2.费用(expence):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耗费.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有时企业发生耗费,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收入,这叫损失.有时也可以取得收入而没有发生相应的费用。费用还有以下特征:①费用与收入的过程有直接的关系,②费用支出的受益期短于当前会计期,③费用支出减少业主权益(还债不是费用)。
二、成本的按职能的分类及其特点
成本的职能是指成本的经济用途。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就是按形成成本的费 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1.分类 成本按其职能可以分为: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等。
2.成本按职能分类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分期损益;便于对成本进行横向和纵向比 较,以便评价成本效用。3.成本按职能分类的缺点
(1)不能满足成本预测的要求;(2)不能满足经营决策的要求;
(3)不能满足成本规划与成本控制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成本的按性态分类
一、成本的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又译为成本习性,指的是成本数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的按性
态分类,就是按照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的不同对成本进行分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固定成本
1.定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保持为某一固定数额的成本。
2.性态: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固定成本总额=a(某一固定数额)
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a/x(x指产品产量)3.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上述关系一般不是对于任意的业务量(产量)都成立的,只是在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才成立。这个特定的业务量的范围,称为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4.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根据其发生数额的确定方式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数额是由过去的决策所决定的,很难为现在的管理人员的决策行动所改变,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发生的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发生的数额是与管理人员的决策结果有关的固定成本。一般是指开展某些特定的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如广告费,人员培训费等。
三、变动成本
1.定义: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的变动的成本。2.性态: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变动成本总额=bx(b为常数,称为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的变动=b 3.相关范围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上述关系一般不是对于任意的业务量(产量)都成立的,只是在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才成立。这个特定的业务量的范围,称为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4.技术性变动成本与酌量性变动成本
根据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的确定方式可以把变动成本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与酌量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其数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技术构造与生产工艺,一旦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的设计确定之后,其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数额就基本确定,难以为决策者的决策所改变。
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数额,则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行动所决定的。例如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变动成本是生产的增量成本,是真正的产品成本。
三、总成本公式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那么,总成本可以用下式表示:
y=a+bx 它揭示了总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
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一、混合成本的概念
混合成本是总额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数额与产量不成正比关系的成本。
二、分类
1.半变动成本 这类混合成本一般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但是在这个固定不变的基数上面,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本相应地成比例的增长。
2.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是固定的,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本呈阶梯状的增长,即随着业务量增长,成本发生额产生一个跳跃,然后在业务量继续变动的一个小范围,成本发生额保持不变,直到产生下一次跳 跃。
3.延期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保持不变,当业务量达到一定的数额以后,在原先的数额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比例地增长。
4.曲线成本 生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是不是按直线关系变动而是按某种曲线关系变动。
三、混合成本分解
分解混合成本常用如下的方法:
1.原始凭证分析法
如果记载混合成本发生情况的原始凭证上,分别记载了混合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那么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就可以将其分解开来。如果原始凭证上只有一个总数,这种方法就难以奏效。2.技术估算法
技术估算法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所以应用得也不普遍。
3.历史成本分析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就是根据成本发生额的历史资料,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近似地求出其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历史成本分析法中运用的数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低点法
假定混合成本的习性公式为 y=a+bx
式中,y是混合成本总额,a为固定部分,b为单位产量的变动成本,x是产量。y 是x的线性函数。
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的产量最高期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就可以求出上式中的a和b。设高点产量为x1,混合成本为y1,低点产量为x2,混合成本为y2。则有
b=(y2-y1)/(x2-x1)a=y1-bx1 =y2-bx
2(2)散点图法
根据产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在坐标纸上绘成产量和混合成本的散点图,然后用一根透明的直尺在各散点之间移动,使其边缘离诸点都比较近,做出一条直线,此即混合成本的习性直线。该直线的截距即为混合成本的固定部分(a); 该直线的斜率即为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通过在坐标系中进行测量计算得出。
(3)最小二乘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找到一条各散点与之从总体上讲最为接近的直线,即各观察点的yi值与直线上相应的y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用下式计算出的直线的两个参数a,b,得出的直线y=a+bx满足最小二乘法的要求: b=(nΣxy-ΣxΣy)/(nΣx2-(Σx)2)a=(Σy-bΣx)/n 如果有多项成本属混合成本,可以分别加以分解,也可以把历史上的同期的混合成本归并后再加以分解。如果混合成本的数额不大,或者随业务量的变动不大,可以不加分解,全部作为固定成本。
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
一、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
1.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亦称边际贡献,或创利额,指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数额。贡献毛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单价超过其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一是贡献毛益总额,指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数额。即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如果这里的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中的变动成本仅指变动生产成本,则算出的贡献毛益相应的仅指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再减去推销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变动部分,才是最终的贡献毛益。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即为营业净利。可见,贡献毛益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获利的多少。一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反映了该产品对利润的贡献大小。
2.贡献毛益率
为了比较不同产品的获利能力,可以计算它们的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等于单位贡献毛益除以销售单价,也等于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即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贡献毛益率越大的产品,其附加值也越大。
3.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等于单位变动成本除以销售单价,也等于变动成本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是:
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二、变动成本法
1.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财务会计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计入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因而被称为全部成本法,或称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只计入变动生产成本,不计入固定生产成本。即只计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入期间成本。2.两种方法的差异
(1)在确定生产成本与存货成本方面的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固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变动成本法将其计入期间费用,而全部成本法将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所以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生产成本低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生产成本,但期间成本高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
(2)在编制损益表时的差异
全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时,按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利润。而变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公式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成本和变动管理成本)=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销售成本和固定管理成本)=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净利。
另一种是按照公式
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贡献毛益(生产部分)
贡献毛益生产部分—固定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利润。
(3)在确定分期损益方面的差异
由于对产品成本和分期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两种方式计算出的企业的分期损益一般不相同。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的差异可以用下式表示:
全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成本。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 1.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首先,全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的计算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也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其次,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将激励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量。
第三,全部成本法提供的利润信息也将激励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量。
缺点:
从管理的角度看,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利润信息,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正确的加以分析,而是简单的根据成本利润数据来评价工作业绩,确定努力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看法,做出错误的决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往往会误导管理人员盲目追求产量,忽视销售环节,从而导致产品的大量积压。
第二,全部成本法提供的分期损益资料往往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相吻合,利润高的时期,有时却是企业财务状况不好的时期,有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好转了,利润却下降了,令人费解。
第三,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生产部门的工作实绩。(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与全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对管理更为有用。第一,变动成本法把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成本和业务量直接联系起来,便于对成本和利润进行预测,以采取正确的决策。
第二,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有利于分清经济责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并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
第三,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分期利润的变动,与产品的销售收入的变动紧密相关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的保持一致,从而便于管理人员理解,促使管理人员重视销售环节,避免盲目生产。
缺点:
变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因而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还不能采用变动成本法。其次,在长期经济决策和定价决策中,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够完整。
四、两种方法的协调
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总的来讲,全部成本法适应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则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两种方法都不会取代对方。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对两者加以协调,使得既可以得到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会计资料,又能简化会计核算。
协调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一种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变通方法,得到另一种方法所能提供的资料。由于对外提供的正式会计报表的编制只在年末进行,一年只有一次,而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是持续进行的,需要及时地取得管理会计的分析资料。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主张协调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应当是变动成本法。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日常的会计核算采用变动成本法,在产品、产成品帐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与此同时,设立“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帐户,将日常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先记入这一帐户。每期期末,按当期产品销售量的比例,将该帐户的余额中属于本期已销售部分的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并作为损益表的本期销售收入的减除项目。其余部分附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一项上,这样存货中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实际上就是按全部成本列示的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熟练掌握这一方法。具体要求是:掌握成本、利润和业务量的基本关系;掌握保本点的计算方法;了解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变动的影响;能够计算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能据此分析经营风险的大小;能够熟练地利用本—量—利的关系式进行有关计算;掌握经营杠杆的计算和利润变动敏感性的计算。
成本、产量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 非常密切的。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经常要把三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以得 到改善经营管理和进行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第一节 保本点分析
一、本—量—利的基本关系
企业的损益情况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费用。其基本关系如下: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或者用符号表示为: P=px-bx-a
式中,P为利润,p为销售单价,x为销售量,b为单位变动成本,a 为固定成本总额。这一关系是进行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关系。
二、保本点分析 1.概念
使企业处于不亏不盈状态的业务量通常被称为保本点,又称盈亏两平点。它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一定的销售量,叫做保本销售量,一是一定的销售额,叫做保本销售额。2.保本点的计算
1)代数法:
(1)根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计算:
在上式中,令P=0,解出x,得x=a/(p-b)此即为保本销售量。即
保本销售量=a/(p-b)=a/cm 用保本销售量乘以销售单价即可得到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
(2)根据固定成本与贡献毛益率计算
保本销售额还可以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产品的贡献毛益率算出: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根据保本销售额与销售单价可以计算保本销售量。
2)作图法:
利润图是分析企业获利情况的一种工具。利润图的作法如下:以产品销售量为横坐标,以总成本或总收入为纵坐标,先作出反映销售收入随销售量变动的直线:y1=px 再作出总成本随产量变动的直线 y2=a+bx 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保本销售量,纵坐标就是保本销售额。
三、生产多种产品时保本点的确定
在产销多种产品情况下,通常采用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法、分别计算法和历史资料法确定产品销售保本点。
1.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法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预计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预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某种产品销售比重=该种产品预计销售额/∑各种产品预计销售额×100%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总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单位售价
2.分别计算法
如果企业的固定成本能够比较合理地分配给各种产品,各种产品的保本点就能分别计算。计算方法同前述“单一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3.历史资料法
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过去若干时期的实际资料,计算出平均贡献毛益率并按计划期预计的固定成本总额计算出企业计划期的综合保本销售额。计算公式是:
平均贡献毛益率=∑若干时期各种产品实际贡献毛益/∑若干时期各种产品销售额×100%
综合保本销售额=预计固定成本总额/平均贡献毛益率
四、保本点的变动分析
保本点是在售价、成本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确定的,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则保本点也将随之变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单位售价提高,保本点将下降,反之保本点上升;单位变动成本增加,保本点将会上升,反之,保本点下降;固定成本总额增加,保本点上升,反之,保本点下降。
在产销多品种的情况下,全厂综合计算的保本点除了受到各种产品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影响外,还将受到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如果品种结构变动后,企业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提高,则综合保本销售额将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2.非线性状态
保本点计算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的价格及成本耗用水平不变,即成本与收入和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产品的收入与成本并不完全同产销量呈线性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坐标系中不是表现为直线而表现为曲线。
五、安全边际
1.概念
安全边际指的是实际业务量或预计业务量超过保本点的数额。
2.表现形式
有两种绝对数表现形式: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指的是实际或预计的 业务量超过保本销售量的数额。安全边际额则指的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超过保本销售额的数额。
安全边际的相对数表现形式是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率等于安全边际量(额)除以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即: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3.安全边际的意义
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从绝对数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安全边际率能够说明风险的相对大小,可用于不同的产品或不同的企业之间的比较。因此,一般用它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按照西方的一般标准,安全边际率在10%以下,说明比较危险;在10%—20%之间,说明值得警惕;在20%—30%之间,比较安全;在30%—40%之间,安全;40%以上则很安全。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模型是P=px-a-bx。由该模型可以看出,利润的变动与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密切相关。
一、利润与有关因素的关系
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为: P=px—a—bx 由这个基本关系可以派生出利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利润与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2.利润与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与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4.利润与安全边际量的关系: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5.利润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以上关系常被用来进行利润预测。
二、有关因素与利润的关系
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先把利润确定下来,然后来看有关因素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在本、量、利的基本关系中,除了利润以外,还有四个因素,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其中的三个是确定的,讨论另一个因素与利润的关系,不难得出以下几个关系式:
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
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
销售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总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销售量
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四、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动,但是当这些因素以相同的幅度变动时,利润变动的幅度一般是不相同的。我们把这叫做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不同。对利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对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有可能找到增加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性——经营杠杆
(1)概念
由于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利润的更大幅度的增长叫做经营杠杆。经营杠杆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利润的高低,也可以用来测定营业风险。
注意,这里的增长包括负增长。(2)经营杠杆率
经营杠杆率是利润变动率与业务量(产销量或销售额)变动率之比,即:
经营杠杆率=利润变动率/销售变动率
利润变动率=利润变动额/基期利润
销售变动率=销售变动额/基期销售额(3)经营杠杆率的计算
直接计算:即根据以上公式直接计算。
根据基期的贡献毛益总额与基期利润计算:
假定预测期间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都没有变化,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计算经营杠杆率的公式:
经营杠杆率=基期的贡献毛益总额/基期的利润(4)作用
衡量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率高的企业经营风险大。
①预测利润。
根据经营杠杆率和预计的销售变动率就可以求出计划期的利润。由计算经营杠 杆率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出: 利润增加额=经营杠杆率×销售额变动率×基期利润
从而: 计划期间的利润=基期利润+利润增加额=基期利润×(1+销售变动率×经营杠杆率)
②衡量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率等于安全边际率的倒数。因而可以衡量风险 2.利润对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的敏感性(1)利润对价格的敏感性
如果价格的增长幅度为Rp,那么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将增加pxRp,增加的这一部分销售收入将全部变为利润的增加,设利润的增加幅度为RP,则:
RP=pxRp/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单价应当增长的幅度为: Rp=PRP/ px(2)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性
如果单位变动成本的降低幅度为Rb,那么,变动成本总额将减少bxRb,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相应的也将增加bxRb,设利润的增长幅度为RP,则RP=bxRb/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应当降低的幅度为 Rb= PRP/bx(3)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性
如果固定成本的降低幅度为Ra,则固定成本总额将减少aR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相应的将增加aRa,利润的增长幅度为 RP=aRa/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应当降低的幅度为 Ra=PRP/a
五、相关因素综合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以上分别讨论了每一个因素与利润的关系。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各因素的变动 一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利润的变动是相关因素综合变动的结果。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来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章 预测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经济预测分析的常用方法。具体包括了解预测分析的一般步骤;了解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这两种基本预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特尔菲法、趋势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原理与方法;掌握进行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常用方法。
管理会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就需要充分掌握与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预见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资料。
第一节 预测分析概述
一、预测的意义与作用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或发展趋势,预计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果。预测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规划与决策的基础,是科学规划与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的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 3.选择科学的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4.进行预测、得出预测结果 5.预测验证
第二节 预测分析方法
预测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大类。定性分析方法又称直观预测法。它主要依靠预测者的主观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推断。定性分析法的特点是所需要的资料少,直观性强,适应范围大,耗费低。但有时得不到定量的结果,或者精确性较差。因而通常在缺乏完备的预测资料,或主要的因素难以定量分析的情况下使用定性分析法。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专家意见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根据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揭示现象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主要有趋势预测法与因素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与定性预测法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一、特尔斐法
称特尔斐法的要点是:
(1)根据预测目标,将预测内容概括为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并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2)根据预测内容,选择有该方面经验的人员(专家)数十名, 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询意见。为防止专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对专家的姓名严格保密。
(3)各位专家的意见返回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的统计归纳。
(4)将统计归纳的结果告知各位专家,并请各位专家根据统计归纳的结果(对于预测数偏大或偏小的专家,可以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提供给其他专家参考),重新考虑自己的意见,再次作出预测。
(5)收回第二次预测结果,再次进行统计归纳,并再次反馈给各位专家。如果意见分歧仍然较大,可以重复这一过程。一般经过3~4轮,就可以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问题:1.书上的特尔菲法的例题存在什么问题? 2.从逻辑上分析,特尔菲法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3.成功的采用特尔菲法其关键何在? 4.什么样的人是专家?
二、趋势预测法
这种模型的一般公式是:y=f(t)。
趋势预测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和曲线拟合法。
1.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钧法就是对若干期的历史数据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算术平均数,作为预测值,具体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2.曲线拟合法
曲线拟合法就是根据历史数据,找出其数量变动与时间变动的近似函数关系,再利用该函数关系进行预测。具体方法有直线拟合法、二次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等。
三、回归分析预测法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找出有关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法。可以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等。
第三节 销售预测、成本预测与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销售预测
销售量的定性预测常采用推销员意见综合法、销售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常采用市场调查法、趋势预测法、因素预测法。季节性销售量预测常用季节变动模型进行预测。
【问题与案例】
问题:在编写商业计划时,需要对销售(市场)情况进行预测,你认为采取何种预测方法是有效的?你能设计一个预测方案吗?
实例:编写商业计划,需要预测未来若干年的销售量。例如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计划时,有一个团队:邦达绿色净菜机创业计划,关于市场预测,该计划是这样的: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当我们的定价在600元以上时,至少有约22%的人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成本是400元以上,我们决定把这一部分人视为我们的目标顾客。在最初五年内,我们的市场将定在六个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重庆,预计销售量可以达到90万台。
该段报告存在什么问题?如果由你负责销售预测,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二、成本预测
除了采用本—量—利分析法外,成本预测还可以采用总成本模型预测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学习曲线法等预测方法。
三、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编制资金预算的必要步骤,也是合理地筹集、安排资金的重要手段。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趋势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和销售百分比法等。
销售百分比法,就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 计划期销售额的增长情况来预测需要相应地追加多少资金。
第五章 经营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经营决策分析的一般方法。具体要求
了解经营决策的意义及其分类、决策分析的一般程序;了解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熟练掌握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和本量利分析法;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经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决策分析。
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一、决策的意义
一般来讲,决策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对未来的活动的若干方案,在预测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经济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根据预测资料、会计资料等有关资料,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最佳解决方案,这就是经济决策。
决策是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对策并作出抉择的过程。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计划和预算的依据。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乃至企业本身的兴衰与成败。
二、决策的分类
经济决策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1.按照决策影响的时期长短,决策可以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按照决策活动的管理职能,决策可以分为计划决策和控制决策;3.根据决策掌握的资料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的一般程序
决策的程序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
1.确定决策的目标;
2.收集与各方案有关的资料; 3.提出若干决策方案;
4.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
5.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最优方案。
四、决策的价值标准
决策的价值标准是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是测量方案价值的大小的尺度。有多种决策价值标准。
单一价值标准:以某一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方案的价值标准。
综合经济价值标准:以经济效益为尺度的综合经济目标作为价值标准。
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相结合的综合价值标准:既考虑经济目标又兼顾社会、文化、政治、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价值标准。
五、决策分析中常用的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决策分析中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无关成本则是在对不同的方案进 行决策分析时无需加以考虑的成本。在决策分析时把无关成本排除在外,可以简化 分析过程。
2.沉没成本、重置成本和付现成本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的,已经发生了的成本,现在或未来的决策 都不能变更其数额的成本。
重置成本指的是目前从市场上购买一项原有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付现成本指的是需要动用现金支付,而不能延期支付的成本。3.差量成本与机会成本 差量成本通常是指不同的待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
机会成本是指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时,选定一个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方案,所 放弃的方案可能提供的收益称为被选定方案的机会成本。4.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地归属于某批、某种产品或企业的某个特定部门的成本。共同成本又称联合成本,是指因多种、多批产品的生产或多个部门的活动而发生的,应该由这些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第二节 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特征
经营决策分析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经营决策涉及面较小,它一般不涉及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二是经营决策影响小,经营决策的决策结果对企业的影响的时间较短,因此承担的风险少,失误一般也只影响当年收益,并可以在第二年的决策中加以纠正。
二、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
经营决策问题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少,有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小,因此决策分析的方法比较简单。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分析不同方案的所得与所费。所得大于所费的方案是可行的方案,所得超过所费越多的方案就是越好的方案。具体分析时,根据掌握的资料与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就是将备选方案的有关金额(收入、成本)进行比较,进而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2.贡献毛益法
如果各个方案的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案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或单位机器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的大小来评判方案的优劣,这种方法被称为贡献毛益法。
如果待选方案中有专属成本存在,那么应当在贡献毛益总额中减去专属成本,余额
称为剩余贡献毛益,再根据剩余贡献毛益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3.本量利分析法
如果不同的方案产生的最终效果相同,但是发生的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方案的优劣一般与业务量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讲,固定成本总额高的方案往往单位变动成本比较低,而固定成本总额低的方案,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比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方案成本相等时的特定产量(业务量)——称之为成本平衡点或成本分界点,再根据实际业务量来选择最优的方案。
4.数学模型法
有些方案中,影响成本与成本与收入的因素比较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求最优解来确定最优方案,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学模型法。
第三节 生产决策案例分析
生产决策是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为了合理利用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果,对未来一定期间的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筹划的过程。
一、生产品种决策
生产品种决策,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应生产什么产品,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 效益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种决策分析:
1.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是指企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可生产不同产品时,应选择哪种产品进行生产,以获得最多的盈利。要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可应用贡献毛益分析法,同时还应当考虑一些限制因素的影响。
【案例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分析。P212页案例
生产什么产品,应当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单一评价标准:经济效益。
可以采用的方法:
1.差量分析法。
为什么用差量分析法而不用利润分析法?(可以不必考虑无关成本)
2.贡献毛益法。
在固定成本可以不考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
在单一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贡献毛益最大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但是实现贡献毛益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贡献毛益法的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贡献毛益最大化为衡量方案优劣的标准。
【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单位贡献毛益为标准?因为有个产量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贡献毛益率为标准?因为有个销售总额的问题。
贡献毛益的条件问题,即影响决策的制约因素:
①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在一定生产能力之下的贡献毛益总额最大。
②企业拥有的资源,在一定资源之下的贡献毛益最大
③市场条件,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之下的贡献毛益最大。
单一条件限制下的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多种限制条件下的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
2.零部件取得方式决策
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往往既可以从外部购买,也可以自己加工制造。在选择自制还是外购的方案时,需要分析比较外购的进货成本与自制的成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差量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如果有批量折扣,还需要考虑批量折扣的影响。
【案例二】P215案例。
几种情况:
①完全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生产的情况。
【问题】这里的判别标准有什么问题。(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成本被考虑,因而可以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但是,会带来机器的磨损。需要综合考虑。
②有机会成本的情况
③有专属成本的情况
④有批量折扣的情况 3.产品加工程度的决策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某些部分完工的半成本既可以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这类产品加工程度决策,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与出售半成本相比较,若进一步加工所引起的增量成本小于带来的增量收入,就应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否则,就应该出售半成品,而不应该进一步加工。4.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如果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接受追加订货而无需增加固定成本,则只要对方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考虑接受,因为,接受订货可以增加贡献毛益总额,从而增加利润。如果接受追加订货需要增加专属成本,则接受追加订货后增加的贡献毛益总额高于专属成本,就可以考虑接受追加订货。如果接受追加订货将影响正常的销售量,则接受追加订货后提供的贡献毛益能够弥补因减少正常销售所减少的贡献毛益,并有所剩余,就可以考虑接受。
在确定是否接受追加订货时,除了要考虑此次交易本身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此次交易对企业老客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5.对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亏损产品。这就引起了如何处理亏损产品的决策问题。
首先应当明确,通常我们所说的亏损产品,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讲的。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外,成本、利润的计算方法也是某些产品成为亏损产品的原因。
亏损产品的决策主要有如下一些可以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停产,停产后设备闲置;二是是转产;三是停产后,设备可以出租。
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一般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首先分析亏损产品是否能提供贡献毛益。如果停产后设备闲置,那么能够提供贡献毛益的产品就不应当停产,如果停产后可以转产,那么是否转产要看转产后,能否带来更多的贡献毛益,如果停产后,设备可以出租,那么要看出租设备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亏损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
必须注意,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分析何种产品是亏损产品时,不能只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而是应当按照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产品的盈利能力的大小,确定何种产品是盈利能力差的产品,再进行决策分析。
6.生产工艺决策
生产工艺决策主要是要选择生产成本低的生产工艺。按照成本性态,生产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方案,一般生产工艺水平越高,其固定成本越高,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低。通常采用本量利分析法确定不同工艺的成本平衡点,当实际业务量大于平衡点业务量时,应选用工艺水平较高的方案,否则,选择工艺水平较低的方案。
具体分析时,可采用本量利分析法。
【案例六】P230 【问题】更复杂的情况可能有哪些? 7.最优生产批量的 2.最优产量决策
产品最优产量决策,是在现有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条件下,确定产品数量,以获得最大利润。这类问题可应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分析。
三、生产批量决策
1.单一产品的经济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是指企业在大批量生产中,每批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批量决策是指寻求和选择有关成本最低的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
生产批量决策的核心在于寻找一定时期内完成既定产量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产品存储费用之和最低的经济生产批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设Q为生产批量;D为全年总产量(需用量);d为日领用量(销售量);q为日 生产量;S为每批投产的生产准备费用;C为单位产品(零部件)年均存储费用。那 么最佳生产批量与最佳生产批次可以用下式计算: 最优批量Q为:
2.多种产品生产批量决策
当利用同一生产设备分批轮换加工多种零部件或产品时,只有当各种产品生产批次相同时,才能便于轮换生产。我们可以先计算共同生产批次,然后再计算每一种产品的经济生产批量。
现设:N为多种产品的最优共同生产批次;Di为第i种产品全年需用量;di为第i种产品日领用量(销售量);qi为第i种产品日生产量;Si为第i种产品每批投产的准备费用;Ci为第i种产品年均单件存储费用;Qi为第i种产品的生产批量,则:
第四节
定价决策案例分析
产品的定价决策,就是要确定能使企业利润最大的产品价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产品是按照供求规律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自发形成,并受市场调节。产品定价过高将会影响销路;定价过低,则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利润,致使投资者裹足不前。因此,确定产品最佳售价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盛衰兴亡。
影响产品售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产品的质量以外,产品的销售量、销售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及最终的目标利润等等都与售价的高低密切联系,因而必须全面考虑各有关因素对它的影响。
一、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
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价格受市场供求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了解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对于正确制定价格有着重要意义。
1.市场需求与价格
在需求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供给条件与价格
在供给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3.供求关系 与价格 一般地说,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将会下降;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将会上升。价格下降,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价格上升,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它反映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由许多因素决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商品对人们生活的必需程度;越是必须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二是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可以替代的商品越多,性质越接近,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三是购买支出在消费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二、最优价格决策
最优价格决策,就是确定使企业获利最大的产品价格。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
差额,构成企业的盈利。企业盈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销售价格、销售量和产品成本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销售价格,盈利也不相同。分析表明在边际收入等于成本时,企业能获取最大盈利。在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已知的条件下,可运用边际分析法求得获利最大的产品价格和产销数量。
三、成本定价法
成本定价法,是以产品成本作为基础的定价法。成本定价法可分为完全成本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定价法。
1.完全成本定价法
完全成本定价法是以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追加一定数额的利润,作为定价的依据。
完全成本定价法,可分为按总成本定价和按平均成本定价两种方法。
按总成本定价是以完全成本总额作为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盈利,作为企业的目标收入,然后除以估计的标准产量求得单位产品价格。
按平均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再追加一定的比率,作为定价的依据。
完全成本定价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简便,有利于保本求利;其主要缺点是仅注意会计成本,而不着眼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2.变动成本定价法
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再加一定的贡献毛益额作为定价的依据。
变动成本定价法,使企业能依据市场供求的变化,在价格大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较大幅度范围内灵活确定价格,以适应市场竞争。
四、需求定价法
需求定价法,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定价的基础,以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或者同 类竞争产品价格作为销售价格的依据。常用的有反向定价法和差别定价法。
1.反向定价法 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先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据此倒推出批发价和出厂价,再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据此组织生产。反向 有主观价值法与目前市价法两种。
2.需求差别定价法 是指同一种产品,对于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类型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价格。
五、新产品定价法
制定新产品价格时,通常有两种定价策略:一是撇油定价法;二是渗透定价法。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作价策略,但实质上,它们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个是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一个是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六、零头价格与整数价格
在商品的零售环节中,产品价格主要面对广大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定价方法和策略,是做好零售工作的重要环节。零头价格与整数价格是考虑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定价策略。零头价格就是把价格定在比某一整数稍低一点的零头上,使消费者感到价格较低。整数价格则把价格定在整数上,使得消费者感到产品的质量高,性能可靠。
【案例与问题】 如何为一个新产品定价?
案例:某企业开发了一项新产品。为生产这种新产品,共投入资金100万元,购置了设备。该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材料A:1.5公斤,单价1.2元 材料B:1.3公斤,单价2元
人工:计件工资,每件0.8元
制造费用:变动费用:每件0.5元 固定费用,总额20万元。
销售费用:变动部分:每件0.5元 固定部分:总额20万元
管理费用:固定,总额10万元 年产量预计:12万件。
为尽快收回投资,投资人希望每年至少能够获得利润40万元。请您制定产品的价格
第五节 风险型决策分析与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一、风险型决策的特点
1.有关情况(数据)带有不确定性
2.各种情况(数据)出现的概率能够知道或可以估计
二、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1.以各种数据(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作为分析基础 2.以评价指标的期望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
(1.风险型决策的特点:有关条件带有不确定性,但是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或有关资料,确定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计算各种方案的收益的期望值,取其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如果是耗费,则取耗费的期望值最小的为最佳方案。
3.各个方案的收益的标准差,反映各个方案的风险的大小。)
【案例一】P296 【案例二】P297
三、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
1.各种情况的出现带有不确定性
2.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估计(这种方法反而比风险型决策更好)
三、不确定型的决策
1.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有关条件带有不确定性,并且无法估计其概率的大小。
2.不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与决策风格有关。常用的方法有:大中取大、小中取大、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法、等概率法、α系数决策法。
四、决策方法及实例 1.实例1.大中取大的一般方法
大中取大法也可以变为小中取小法。2.实例2.小中取大的一般方法
小取大法也可以变为大中取小法。3.实例3 最小最大后悔值的一般方法
最大后悔值
【幼儿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讲课提纲)】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小老鼠和大油瓶10-15
幼儿美术绘画09-18
幼儿美术特点10-11
幼儿美术的课件07-03
幼儿美术欣赏教案07-14
幼儿中班美术欣赏教案06-21
幼儿美术教案小班07-03
幼儿美术教师说课07-18
幼儿蔬菜美术活动教案07-29
幼儿美术课件怎么做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