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2024-08-20

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13篇)

1.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篇一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交流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中午的诵读时间,从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早上的晨读,则是诵读古诗,这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理念: 通过经典诵读,塑造高尚人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给师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师生自身的修养;让师生懂关心,会合作,构建和谐校园。

方法:经典诵读,境、诵、行、恒结合。

一、“境”就是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二、“诵”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国学经典。并组织进行诵读评价,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具体做法是: 每周一诗

1、每天早上预备前,全校学生在教室跟着校园广播诵读古诗。

2、课前一吟,每节课前吟诵一首古诗。

3、课间学生在文化墙自由诵读古诗或边游戏边背诵。

4、每各月每班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评出每班“小诗仙”。

5、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每日诵读

1、每天中午午诵时间,学生在教室跟校园广播诵读《弟子规》。

2、课间学生做各种游戏、采用不同花样背诵《弟子规》。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每班每月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

5、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每周一课

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轮流备课,通过校园音频系统,全校同上一节课。评价办法: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五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五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三、“行”就是践行国学经典。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课本。

四、“恒”就是持之以恒。

常年坚持下去,真正使师生受到教育,使学校办出特色。展望:师生和谐相处,书香溢满校园

随着持之以恒的常年坚持,此项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三字经》、《孝经》、《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的进一步推进,“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特色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时的五虎刘小学一定是师生和谐、书香满园。校园里没有浮躁与粗鲁,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操场上生龙活虎,教室内文明温馨,爱心溢满校园,课堂充满活力。处处让人感受到“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的德育效果。从五虎刘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个个懂关心、会合作。

留守儿童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亲情家园”。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并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多一些关注,掌握他们的日常情况。并在一些节假日专门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如:给家长通亲情电话、通过视频聊天和家长沟通、组织留守儿童一起过“儿童节”、“中秋节”等,这些孩子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爱。各级领导给他们送来爱心礼物、市检察院在此设立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地”、区法院来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区检察院来给他们做安全讲座等。我校在取得一点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奠基。

以上是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粗浅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 2014年5月12日

平顶山市湛河区校长交流会汇报材料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 2014年5月12日

2.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篇二

一、明确“诵千古美文扬中华美德”的意义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道德和价格的支撑 , 那么科学越发达, 人的文化层次越高,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越大。”这说明, 德育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 是做人之根。德的培养靠教育, 教育要从小抓, 从基础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能力固然重要, 但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的诵读工作着重从“爱”“勤”“诚”“志”“学”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做人准则, 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倡德育, 诵读活动有声有色, 异彩纷呈

学生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认真地投入,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综合素质会一天天的在诵读中得到提高。

(一) 书声朗朗, 于诵读中感悟美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而古诗文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通过“古诗文诵读活动”, 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压力, 相反却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 使他们因此获得了道德品质上的、人格上的收获。每天早读时间背诵20分钟, 每周背会3—5首诗。由于学校营造了这种氛围, 每天早上, 学生一到校, 诵读之声不绝于耳, 你诵我和, 一番喜人场面。学校广播节目中, 还特设“经典古文诵读欣赏”栏目, 每当旭日东升, 学生陆续步入校园, 喇叭声中首首朗朗上口为世人传诵的千古佳句已自然入耳、入心, 渲染着校园一份浓浓的文化气息。

“人必其自爱也, 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 而后人敬诸。”这首诗教育学生一定要自爱、自尊, 否则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可以说懂得自尊自爱是形成高尚品格的基础。“少不勤苦, 老必艰辛;少能服劳, 老必安逸”。勤劳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这首诗告诉学生少年时经历困苦是一种幸运, 少年时学会自找“苦”吃, 就等于积累财富。而现在许多少年儿童, 家庭条件优越, 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至, 甚至连系鞋带、挤牙膏这类小事也由家长代替。当读到这首诗时, 学生会反思自问,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 会有奋斗精神吗?会有责任感吗?能有所作为吗?

(二) 情真意切, 于活动中体验美德

班队会是学生们的天地, 是他们发挥主动性的最好机会, 同时也是学生们学习古诗文最自然、最活泼的形式。在主题班会上, 学生们通过说、唱、演、打擂台等形式, 把无形的诗意编成短剧和舞蹈, 借助戏剧的艺术形式表现诗意, 就使抽象变成形象, 得到主体的再现。他们还尝试了根据诗的内容编成相声、快板等艺术表现形式, 效果也很好。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当学生们把这首诗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时候, 台下所有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 懂得了爱的真谛。

板报也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学校有大板报, 各班有小板报。学校的板报每周由一个班主办, 互相评比。每个班的同学们早早就准备好优美的诗句“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这些与做人相结合的名言警句, 使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 与不朽的先哲圣贤对话, 感悟传统美德的教育, 品味民族文化瑰宝的雄浑美丽。

诵读活动又为手抄报引进了新的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 精心设计, 查找相关资料, 给诗配画, 安排版面……一张张别具一格的手抄板诞生了, 通过读、背、想、写、画, 学生理解了古诗。在构思过程中培养、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抄写过程中练习了书法绘画, 在动手活动中深深体验了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教育。

利用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时间。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们把古诗文编入到拍手歌、跳皮筋、剪子石头布等游戏中, 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玩。在家中, 孩子们做完作业后, 不再无目的地去玩, 而是去诵读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家长也十分支持此项工作。

(三) 塑造自我, 于诵读中发展美德

通过诵读古诗文, 我们的学生比以前更有朝气、更有理想、更加奋发向上, 思想道德境界更加高尚, 他们在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在课堂内外发挥着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篇三

财智:朱馆长,请您先简单介绍下咱们圣贤国学馆吗?

朱洪君:圣贤国学馆是一家致力于弘扬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公益文化机构。国学馆主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公益国学课程,来让大众明白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秉承古圣先贤的智慧教诲,按照“三纲、五常、五伦、八德”等道德标准来为人处事,从根源上解决人生的困惑和问题,最终达到身、心、灵的圆满与和谐.

财智:当初您为什么会选择创办圣贤国学馆,创馆的初衷是什么?您是如何进入的国学这个领域?在创建初期,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朱洪君:我希望所有的家庭和谐,企业长青。因为当今社会信仰与道德缺失,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摒弃人性的阴暗面,唤醒人性的善良面。因此,创立了圣贤国学馆;。说起进入这个领域,就要追溯到2006年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参加的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的学习,明白了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发愿弘扬国学传统文化;在创建圣贤国学馆初期经历了六年的“扎根、广接善缘、甘做他人垫脚石”。

财智:您从事这个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当遇见此类问题时,是怎么解决的?贵馆是如何树立企业形象?

朱洪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和发展,以及义工和老师的生活。国学馆一直是以公益的方式在举办,每月的开支在八万元左右,所有的费用都是靠学员及社会大众爱心的捐助得以维持。这样就比较被动,老师和义工的流动性比较大,最多两、三年人才就会流失掉。因为他们都是没有工资的,只有生活补贴,维持不了家庭的开支。虽然他们不是为了收入而来,是怀着一颗仁爱的心,但这里无法保障他们的将来。因此,我们成立了公司,专门发展文化产业,以此产生效益来推动公益文化事业,为他们提供坚强的后盾和保障;我们以“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财智:我们在参观贵馆时发现三楼设立了养生项目如(武术养生、国医养生室、健康瘦身室、弘德养生馆、理疗室)等。请问这些项目平时主要针对哪些人群开放,这个项目的专家是来自什么行业?

朱洪君:我们的项目主要针对身体不健康的人群,多数是我们自己的学员。项目收取一定的收费,专家都是聘请的中医理疗行业的能手,学员普遍反映效果明显。

财智:近年,国医美容被大家所推崇,据悉贵馆也从各地请来专家坐诊,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市场前景吗?

朱洪君:从市场角度来看,是未来的趋势,有很好的前景。十八大精神强调了未来的中国走向是“从物质文明过渡到精神文明”,特别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复兴,而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其中一个重点。现代人缺失的不是外在的金钱和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而内在的精神需求则是幸福感,幸福感又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回归。所以,要想身、心、灵得到健康和谐,就需要国医养生理念和精髓。

财智:您能简单介绍下您的“义工”队伍平时都在做哪些服务?

朱洪君:主要是开课的时候,为学员提供学习的支持和帮助,以身作则来带动学员感悟人生。平时不开课时则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及为人处世的道理。每月还会专门组织去做社会公益活动。

财智:圣贤神童学堂主要针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童开放,课程都有哪些?

朱洪君:圣贤神童学堂有2.5~6岁全日制少儿班和7~15岁周末班,主要以学习国学经典为主,有武术、茶道、琴、棋、书画,及全脑开发、记忆、思维导图等课程。

财智:贵馆从成立至今,一直在参与各地的公益慈善事业,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4.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 篇四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11月28日上午,由阜阳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和县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协办,太和一小承办的“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拉开了帷幕。太和一小的付丽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的叶慧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国学公益课。

两位老师以生动的语言,配合精美的课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授了《论语》、《道德经》节选。付丽老师开课伊始,带领孩子们学习古代拜师礼仪。

然后选用三则《论语》,运用三种方法,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及蕴涵的道理。叶慧老师讲授的《道德经》,渗透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守静处事,清静自行,消除贪念,知足常乐。

两节课的课堂形式活泼新颖,孩子们表现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

接着,参与听课的老师围绕着这两节课展开了观课、议课活动,两位老师先和大家交流了备课设想。然后,听课老师针对这两节课分组研讨。他们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老师们纷纷表示,开设这样的课程,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

最后,阜阳市教研室周主任对这次观摩活动作了总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让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弘扬国学,以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使之熠熠发光!

(太和一小

5.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篇五

—“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后记 2011年4月12日—15日,在中心校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二人同往北京,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年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历时四天的学习,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我们近距离地聆听了充满哲学儒思的专家报告,观摩了学趣横生、相得益彰的名师示范课,欣赏到了意韵隽永的国学经典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分享到了开展国学经典课程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与教学实施方面的经验,感受到了北大园林建筑的古典、**思绪的生生不息。此次进修培训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一种强大的外引力催生了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良知与热情,也激发了我们对国学经典这一文化瑰宝潜心静性再认识、再品味、再追求的决心与勇气!

一、专家阐述国学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王登峰司长提出“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观点,他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少时学犹如石上刻”,要全面开展“中华诵 经典诵读工程”,让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启迪智慧、开启心性,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民族文化、民族血统、民族精神的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指出,国学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建立和谐的伦理观念,增强其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儿童经典学习就好比是“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智慧的种子”。中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 皇甫军伟在“感悟国学 发现教育”的讲话中提出,养人重在养心,养树重在养根,拿什么去养我们的根?拿哪些东西来养我们的根?用什么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根?我觉得国学经典中有大量丰富的这样的营养。我觉得国学能把我们这个民族,包括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面的东西唤醒,可能我们骨子里面存在着这样的文化基因。这是讲到国学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它的价值,它的力量。

育灵童总裁李嘉宝先生指出,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让广大学生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人民大学的冷成金教授将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地比喻为一条长河,“这条长河的下游已经被严重地污染,我们要溯流而上来到河的源头,源头是一泓永远不会被污染的清泉”。冷教授还强调“传统文化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受”,学习传统文化要生命体验,不断地去陶冶,不断地去感受。

清华大学教授张海明、北京大学教授卢永璘也结合自身的经历,从高校教师和传统文化研究者的角度,就国学经典教育相关问题作主题发言。这次培训大会还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专家葛荣晋教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国学专家韩兆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三位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道家哲学与人生智慧》、《司马迁与〈史记〉》、《古典诗词与儒家智慧》的精彩学术讲座;著名教育专家皇甫军伟作了《感悟国学 发现教育》的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学经典与当代教育的关系。

作为这次小学国学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培训活动的重头戏,专家们的意见廓清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心中的困惑,为这次培训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对当前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师生展示国学

高级教师郭桁老师所教授《弟子规》中的第五部分《有余力,则学文》,她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的教学主线清晰明了。在教学中,郭老师充分运用图片、音乐、动画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深邃与魅力。郭老师还巧妙地将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学习活动中,忆旧知、学经典、议学法,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育人明理的目的。

高级教师刘慧琴老师在教授《论语》第三部分中的《信》时,帮助学生完成了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刘老师由最初要求的试着读准字音到最后的读出韵味,读出文言文的理解。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刘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孩子们的答案百花齐放,如“信是交往的通行证;信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信是胜利的捷径”等,最后她引用于丹教授的至理心得——“《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结束本节课教学。学生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这不仅仅是一位教师努力的成果,更是国学经典将它的思想和精神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的教学带有浓浓的“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她执教的低年级学段《笠翁对韵》呈现出她的课堂特有的文字美、图画美、意境美,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投入,悄无声息的习得,自然而然的感染,深入骨髓的浸润,体现出对学生很强的诗意教化,堪称有“气场”的课。会场上掌声四起,因为这样的语文教学,开心扉,开心智,开心境!这样的语文教学,春风化雨,足以让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

来自北京西城区三义里小学的成凯老师的国学观摩课给我们直观地展示了小学国学课堂情景。成凯老师本是数学老师,通过她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成为了一名专职国学老师。在他的课堂里,学生彬彬有礼、自信大方,教师知识渊博、语言精练,充满了浓浓国学味。每一句经典她都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理解后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中,潜移默化地将国学中做事做人的道理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成老师自身的成长和成功,也给我们小学教师能否教好国学课注入一剂定心针。

精彩的名师示范课,让我们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从名师身上,你可以捕捉到博学、睿智、诗意、阳光、高贵。我想,是读书这剂良方,让他们能坚决抵抗教育平庸功利化以及精神家园的沙化贫瘠,让他们与一流的品味、一流的成就形影相随、顾盼流辉。

从名师的课堂,让我们清楚的感受到:通过学习小学国学经典,学生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儿童经典学习正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

三、名家演绎国学

学习的第一天晚上7点半, 组织者们就给我们献上了一场经典盛宴——名家朗诵与国学经典教育成果汇报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家声、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虹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雅坤等老艺术家倾情献艺,用语言艺术的魅力,用扣人心弦的嗓音,用声情并茂的表演,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老师。让我们感受到老艺术家对经典的淋漓诠释和弥久醇香的艺术魅力,聆听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声音!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小学的师生们让我们目睹了各实验校异彩纷呈的教育成果,“百人朗诵《弟子规》”、“舞蹈《踏歌》《茶舞串烧》、小合唱《满江红》、表演唱《三字经》”、“古筝演奏、书法展示,舞蹈《敦煌》”、“朗诵《道德经》、表演唱《读唐诗》”等节目,孩子们装扮清新俏丽,以舞蹈、诵唱、器乐演奏等形式,彰显出中华民族“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儒雅风范!

四、我们思考国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次北京之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感受:一个孩子若能从小坚持学习经典,长大后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他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人生根基。所以学校开设实施国学课程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我校早在2008年,就开设了校本课程“弟子规”,在实施校本课程《弟子规》的基础上,把传统道德和现代礼仪相结合,努力实现师生道德人格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近几年,也举办了系列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我们把诵读传统经典活动从一些班级的零散行为、一些教师的自发行为变成了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生精神发育的健康和人文底蕴的丰厚。今后打算:

1.开展课题实验。正确认识国学、礼仪、道德三者间的关系。把国学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把国学和学生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结合,我们强调礼仪教育的同时,并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道德教育。国学、礼仪、道德教育,三者共同指向将道德内化到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外显成家长、教师、学生的行为。

2.在环境中熏染。校园“无声的环境”可以成为“有声的老师”。学生可以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让国学特色与环境和谐共生。

3.国学课程进课堂。结合育灵童国学经典课本内容,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作出科学选择,实行分级分层教学,确定诵读篇目。如:学前班、一二年级——蒙学阶段,安排《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的教学;三四年级,安排《唐诗》、《宋词》、《元曲》等的教学;五年级,安排《毛主席诗词》《论语》等内容。逐步形成低年级学段注重诵读,中年级学段注重诵读、知识积累和文意理解,高年级学段在诵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偏向对意义的理解和精神价值的感悟的基本课程体系。

4.搞好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

6.弘扬国学经典 篇六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诵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快乐地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诗,只要读好了就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诵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1.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他们接受。因此,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1)听经典诵读。我从电脑里面找寻到一些好的视频诵读,经常组织学生听读;(2)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教师的诵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指导、点拨学生,只有教师的表情诵读多了,学生才会显现出丰富的情感;(3)可以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传悄悄话等形式。在读经典过程中不时地给学生竖起大拇指,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或者给读得好的小组一面小红旗作为奖励,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信心十足。只有恰当地应用诵读方式,学生才能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怎样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呢?古诗词不是无情物,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加深对诗的理解,从而产生共鸣,背得快,记得牢。

2.采用激励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评选优秀人员,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展示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习惯

1.在学校里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经”不离手,“诗”不离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可以给他们设计一份“诵读记录表”,以小学生喜欢的形式,鼓励他们天天诵读,并养成习惯。

2.建立校讯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定期进行评比,对在班内、在家里读得好的学生随时给予表扬和不同形式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相互竞争的积极性。

3.每日在侧面黑板写一条格言,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经氛围,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采取“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的方法,让记得好、背得快的学生随时随地教那些记得慢、背得慢的学生。5.把要背诵的内容录制下来,在课间播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6.利用学习专栏给读得好的小组插小红旗,为读经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好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只要你是有心者,就一定会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经典诵读教学之路。

三、合理安排经典诵读时间

每天早晨,教师走进教室带领学生进行读经,保证每天10分钟早晨读经时间;课前3分钟、大课间5分钟、放学离校前等零散时间,也是读经的最佳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朗读古诗或朗读一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尽量做到见缝插针。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可以采用。

四、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安排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语文课,还可以组织开展赛诗会、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因此,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规定,即使他们依旧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简单不过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将此作为汇报成果,只是适时鼓励他们若能记得更多、内容更丰富些更好。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我还会相机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选取诵读内容,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选取。

五、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一定要保证多读多练。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对诗句的感受力。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诵读经典,接触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使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

我与“经典诵读”

几年前,我在教育教学中接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从此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广大师生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诵读经典在我校不仅已蔚然成风,而且作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成为全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手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面我想就我个人几年来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尝试采用并初见成效的快乐诵读法谈一谈体会.一、喜爱经典,乐于诵读

首先,要激情引领.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伴着悠扬的音乐,声请并茂地诵读,把学生引领到诵读的意境中去,充分感受经典诗文的“美”也可尽量搜集经典诗文的磁带、光盘,放给学生听、看,让他们边欣赏喜爱的动画,边倾听优美悦耳的朗读,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并熟悉本来难懂的经典诗文。

其次,教师应多提示引导,让经典走向学生生活。如:看到学生学习不爱思考时来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说到珍惜时间时来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来了新同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交谈中,教师不时冒出一句诗来,加以概括,是一种自然的引导,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诵读经典的重要性,从而喜爱经典,乐于记诵。

二、扎实有效,指导诵读

1、合理安排时间,指导督促诵读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学生在校的诵读时间,我们安排在每天的预备十分钟、课前三分钟和每星期三的下午活动课,这个时间“专时专用,不得挪用”。只有保证诵读时间,才能保证诵读的次数,诵读的质量。早晨十分钟预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读;三分钟预备,授课教师走进课堂督促学生读;中午十分钟预备,语、数教师指导学生背;每周三的诵读活动课,语文老师进行指导、检查,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绩。星期五让学生复习巩固本周所诵读的内容,“温故而知新”。实践证明,早读课前的十分钟指导最有效,这时指导学生背一首古诗,或一段古文,学生读得好,记得牢,因为这时的学生头脑清醒,精力旺盛,是注意力最集中,记忆最深刻的时候,通过指导,学生一整天都会沉浸在这些内容之中,熟读成诵,当然会收到最佳的诵读效果。

2、指导得法,讲究实效 诵读,讲究一个“读”字,只要反复读,认真读,读到无需思考,出口成章,自然印象深,记得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读本》内容丰富,语言凝炼,但语句拗口、艰涩、难读难认。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自己先读熟,再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艰涩的字,难读的句子,还要领着学生读3—5遍,再让学生快读。最好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背,让学生在敬佩老师的同时,克服畏难情绪,提高阅读兴趣,加快背诵速度。读背的内容,也要注意精选。要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口味的经典篇章或名句,既可以是《启蒙读本》上的,也可以自己编辑。今年这学期,我就搜集了《增广贤文》的经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学生非常喜欢。他们积极主动地背200多句,一天就背掉了。不少同学回家后还余兴未尽,与父母对对子,我说上句,你接下句,因为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流传甚广,大多数父母也略知一二。

为了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每学期我校各班都举行“比一比,赛一赛,看睡升得快”活动,对学生的读背量起到了统计、促进的作用。为了使自己“长”得高,同学们不断朗读,认真背诵,展示自己读背的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们每月都要举行诵读大比拼。

分小组比赛,哪一组获胜,就给他们发奖。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诵读成绩,表现“我会背,我最棒!”

3、诵读重“读”,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是说书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道理。学习古代经典,意在提高文化底蕴,不需要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总之,诵读经典,要善于指导,讲究实效,使学生背得多、记得牢。

三、活泼有趣,快乐诵读

“兴趣第一”,可谓学生的至理名言,所以,我们提倡经典诵读的

方法要生动活泼,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热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根据学生实际和古诗文特点,我让学生唱着读,跳着背;拍巴掌读,打快板背;踢毽子读,跳皮筋背;男女对读,小组赛背„„学生读的轻轻松松。

《笠翁对韵》虽然押运,朗朗上口,但字难认不易读,我就让学生套上皮筋,在教室里,在走廊上,教一句、读一句、跳一句。学生劲头十足,感觉又学新游戏了,跟着我后面边读边背边跳。课后接着玩,回家也玩,走在路上还要想着那句词是什么,怎么跳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既背了古诗,又学了跳皮筋的新花样,还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四、诵读经典,收效显著

几年来,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通过诵读,激发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替移默化地传播了祖国文化,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下,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团结互动、诚实守信”;通过诵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们随着诵读量的增加,感觉自己出口成章,就是一位诗人,在同龄人面前,更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少学生能将平时积累、背诵的经典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言谈和习作中去,或说明事理、或抒情,为习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7.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诗歌经典 篇七

今天的社会正在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更加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经历程。

关注经典诗词 传承人类文明

小学教材将大幅增古诗词

负责主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2015年9月起,北京市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都将增加诗词内容。北京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篇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此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新版的语文教材里都将增加古代经典诗词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材中,就把传统节日和古诗编在一起。既可了解传统节日,又可学习语文。其宗旨是,小学古诗文在整个课本的比例不应低于15%,初中不低于30%,高中不低于45%。

任翔表示,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早在2013年10月,她所在的团队就已开始启动教材编写工作,目前教材已编完,并于2014年8月通过了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但只是在北京部分地区使用。

小学教材删古诗引争议

据《上海晨报》报道,8月27日,有人发现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同时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随后,上海小学课本删除古诗的做法引起了非议,多位长期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士表示,把“古诗诵读”从一年级教材中移除,可能会向教师传递一种信号:“古诗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中小学的诗词教育。对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回应称,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

聆听炎黄之声 感受诗歌之美

附中教师郭春熙:赞成加大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老师郭春熙“非常赞成”加大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郭春熙介绍,与人教版相比,粤教版古文诗词经典篇目相对较少,“最明显,唐宋八大家散文,史记散文都少了,但唐诗宋词比例两者差不多。”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教研室主任则担忧有人误解上级领导的话,大幅增加古诗词比例,兴起复古风,挤压本已不多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占比。

广铁一中学生小邓:在古文里可学到“文气”

“我们学校有国学社,大家都对古诗文蛮有兴趣的。”广铁一中学生小邓说,在他身边有一群爱好国学的同伴,觉得古诗词很有韵味,文字精练,给人很大的遐想空间。“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我们在古文里可学的东西有很多,如文气,就是看人家写文章开始怎么写、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的。韩愈不是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吗?他就提倡这个气,气盛文章就好。”

学生家长冼女士:人文修养提升在课外

8.弘扬国学经典 推动社会文明 篇八

——新绛县委宣传部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情况总结

《弟子规》是一部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处事哲学与生存智慧。新绛县作为《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为了进一步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良传统,提升公民素养,推动社会文明,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人文优势,把《弟子规》作为每个公民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2012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在引领社会风尚、创建文明和谐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为了把“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全面推开,我们主要围绕“六个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发放“一份倡议书”。印发了20000余册“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倡议书,发放到全县广大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及农民群众手中。

二是组建“一个宣讲团”。聘请了14名理论功底深、演讲口才好的县教育系统的优秀德育教师,组建了新绛县《弟子规》文化宣讲团。

三是制作“一条标语”。在县城北段高速路口、县东环

一规”,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优秀教材。今年,我们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把《弟子规》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开展了《弟子规》“五进”活动。一是《弟子规》进校园,要求中小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做《弟子规》操,守《弟子规》规范,做富于爱心的人;二是《弟子规》进机关,要求机关干部熟读《弟子规》章节,做爱岗敬业的人;三是《弟子规》进企业,要求员工熟悉《弟子规》内容,做诚实守信的人;四是《弟子规》进社区,让居民认知《弟子规》,做互助友爱的人;五是《弟子规》进农村,让农民群众了解《弟子规》,做慈孝亲善的人。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群众逐渐把学习《弟子规》当成一种时尚,把践行《弟子规》当成一种品德。

二是注重营造氛围,学习践行《弟子规》宣传方式多。为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积极性,我们全方位、多手段营造宣传氛围。在制作大型宣传标语和打造《弟子规》一条街的基础上,我们专门印发了10000余册《弟子规》台历,让广大干部坐在办公室可以学习《弟子规》;制作刊播了“每日一规,日增一德” 《弟子规》电视公益广告,让人们坐在家里可以聆听《弟子规》;制作印发了上万册《弟子规》口袋书,方便随身携带,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背诵《弟子规》;在每个公交站牌都张贴了《弟子规》

9.研究国学教育 弘扬优秀文化 篇九

弘扬优秀文化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使人们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可以开发人性,协助确立人生态度,端正品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幼儿们从小打下深厚坚实的国学功底,很有必要。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德为先 全面发展 养正品行 终身受益”的办园宗旨,研究与实践国学教育,力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纯美心灵,构建和谐社会,让幼儿和教师受益其中。

一、思考国学礼仪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一)全盘统筹“一体化”

将国学礼仪行知教育的研究全面融入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文化、环境、课程中,融入到教师成长、幼儿发展中,就能统一思想、集中精力使幼儿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全面贯彻。

(二)做到“可持续研究”

接受国学教育对每个人终身发展有很大好处,也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采用“一体化”研修的机制,将教师所做的每项日常工作都和国学礼仪行知教育课题研究目标相结合,能集中精力搞研究,是可持续的研究。我园把研究范围界定在易于显现的礼仪行为上,也易于把握。因此,我园申报的“幼儿园国学礼仪知行教育的研究”的课题,被省科学教育规划办立项为正式课题。

(三)做到“以教师、幼儿为本”

1.以幼儿为本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我园从中选择了以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能规范幼儿日常行为,以培养良好品质的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为教育内容,立足于培养教育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做人的基本素养。

2.以教师为本

把我园的办园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认同和自觉的行动,形成共同的愿景,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全面系统地思考和研究实施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国学礼仪教育环境

环境是隐形教育,我园做到有文化、有生机、有传统、有创新,真正地在园内营造文化育人的环境,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的门厅、长廊布置了国学故事墙面,创设了《弟子规》、《常礼举要》以及“感恩教育”的版块,在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等环境处有选取《论语》、《弟子规》的内容布置的富有艺术情趣的镜框或扇子状、屏风状的版块,并创设小书院,营造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

(二)国学礼仪教育让学校的每个主体“动”起来

1.由上而下,行政先“动”起来

(1)丰富自我,读书学习。以学习为乐,以读经为趣,推崇学习集仁、义、礼、智、信为一身的《论语》一书,教师人手一册,有时由一个教师讲解学习,有时集体诵读,一起理解其中的意义及内涵,有时分散各自读,园内园外自学、熟读、背诵,并写读后感进行交流。教师们通过交谈提出问题或就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一次的交流中,教师们就朴素的起点――“孝敬之道”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感悟,有些教师眼眶红了,有些教师情不自禁落下眼泪……大家都感慨万千。

(2)深入社会实践学习。行政制定整学年“国学课题学习计划”,融人文学习、团队培训、教科研为一体的学习系列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上国学各类培训及团队组织,现场听取《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三国》讲座、毛佩琦教授《中庸》讲座、鲍彭山教授主讲的“孔孟革命”和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国良教授的“孔子论管理”讲座,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教授主讲《孙子兵法》的兵家智慧与人生启迪。还听取社会各类国学相关讲座。如台湾国学专家王财贵的讲座、参与邹越老师“启迪智慧心灵”培训,听取新加坡开心老师“爱的教育”的讲座。

(3)园本培训,体验学习。采取生动有趣的情景式体验学习的培训方式,其目的是自编自演,自纠自赏,让教师达成共识;其特点是轻松愉悦,直观生动,教师积极参与;其成效是个人品行和团队风貌得到整体提高。选自《常礼举要》的部分内容,作为培训教师礼仪行为的教材,创编出诸如“聚餐”“会客”等十个方面的礼仪内容,以情景表演为载体,进行深入的礼仪行为探讨,生动有趣,效果良好。并结合诸如“爱的天使”之类的游戏互动,使教师之间更加和谐,富有激情。园本培训生动,体现动态性、体验性、游戏性。

(4)激励评价,促进成长。为了激励教师形成与国学研讨相适应的礼仪行为,我园成立“礼仪考评小组”给予教师日常的评价,包括习惯素养如“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等;礼仪行为如“他人语 勿插言”等的评价目标。月底或月中全园将评选出 “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创意之星”、“爱心之星”的明星教师,以此激励广大教师。

2.由下而上,教师“动”起来

(1)教师大量收集古今中外的礼仪行为,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并创编成三字一句的国学礼仪评价目标,目标细化到每个月进行评价。

(2)为了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教育,避免内容单调乏味,教师研究出适合幼儿学习的几种方式,使得国学教育真正落实在幼儿身上:①与幼儿园课程主题工作坊结合,把幼儿的国学学习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主题工作坊的小社会中,让幼儿的国学礼仪行为在生动有趣的小社会中践行。②与国学坊结合,各班创设了赋予幼儿经典学习、操作、实践为一体的国学坊,幼儿在国学坊安静操作学习,感受浓厚的氛围。③与国学课结合,设置每周一次的以情景故事表演为手段的国学教育活动课程。④与情景剧结合,以国学经典故事为教材,创设以知、行、演为一体的国学吟诵及情景剧故事。让每个幼儿参与表演,在亲身演绎当中接受教育,不仅学到了其中优美的语言,增强了对古诗文、故事的理解,在其他领域上也获得长足进步。比如通过表演的服装认识到故事的朝代背景,增长了见识。⑤与经武操结合,创设以经典《弟子规》为内容的“经武操”,幼儿边诵读边做“经武操”,体会中国武术形体的魅力所在,从中锻炼身体,增强阳刚之气,又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良好的品德。如“首孝悌”这三个字,在《弟子规》武术形体上为一手护头,一手护跨,内涵为在生活中对上要孝敬父母,对下要爱护弟弟妹妹;又如“圣人训”的武术形体为双手托掌,双脚踮尖,内涵为让幼儿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习,用在贤的德行智慧,培养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再如“则学文”的武术形体为下蹲屈身,内涵为学习的态度就是要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开拓大脑智慧等。⑥与诵读结合,创设读、识、记为一体的多样诵读方式。诵读是念,读出声音来,不求理解,只求熟记。在经典文化的诵读中幼儿受益匪浅,不仅大量识字,提高了记忆力,而且胆量也大了。⑦与评价结合,创设“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激励机制,规范幼儿的礼仪行为。评价表同一内容分为家长评和教师评两份。每月初我园分发评价表给家长,请家长按表中的评价指标对幼儿作出相应的评价,月末教师再把家长评价表收集上来,一起做分析评价,总结后写好反馈意见再分发给家长,让家长也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以及幼儿同伴的表现,便于家长客观地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从这点上也反映出我园的家园共育已经从注重形式走向注重本质。

(三)国学礼仪教育使学校的对外交流学习“活”起来

1.由外而内“请进来”

邀请市、区教育专家、前辈及社会各界资深国学研究者、兄弟单位等来园指导国学教育研究方法、策略,传播国学精神。

2.由内而外“走出去”

(1)国学教育进家庭:为了让家长认同国学教育,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幼儿园通过国学讲座、学校网站、幼儿国学评价表、家长开放日、亲子国学经典节日表演等形式,组织家长参与“与经典同行”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家长们参与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2)国学教育进社区:为了在社区宣传国学精神,创建和谐社区。幼儿园创设校园外围栏、宣传栏等环境,宣传教育理念,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伴我行系列一诗歌吟唱会,系列二情景剧”两场活动把国学教育推广到社区。同时与社区进行各种互动:到社区讲课、逢重阳节慰问社区老人、在社区金鹭发秀接受礼仪培训等互动。

(3)国学教育进社会:①参加两岸研讨会。代表学前教育界参加首届两岸关爱青少年健康研讨会,与各方代表交流。②参加?o?Y书院多场国学讲座,教师定期去?o?Y书院公益性地教授国学课。③在邮政、房产等发布会上,表演国学情景剧,宣扬国学精神。④多次参观国学教育机构“孟母堂”及兄弟单位,资源同享,共同研究。与社会各界研究国学的人士,如:北京“6+1”教育科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人文科研博士、研究生、大学生,各地园长形成交流平台,探讨国学教育。

通过“走出去”的学习,积极与社会、家长互动,发放调查问卷,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国学教育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社会反响甚佳。

10.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篇十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德育;环境育人;情境育人;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12-03

一、现代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我崇尚明德学校原于《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致力于把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融入到学校德育活动中,使全体师生朝向“仁”“儒”“雅”的德行修养,传递浮躁社会中一缕坚守美好教育的沉静,塑造和滋养师生的心灵。

(一)环境育人——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

1.学校努力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校园西墙开辟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经典艺术长廊,东墙以礼、孝、忠、诚为主题,向学生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设计“悠悠古韵”——校园文化墙展示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经典代表。从先秦文化(孔子像;战国战车图;屈原像及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汉魏六朝(张衡地动仪;曹操诗句、竹林七贤名字)、唐(王勃诗、玄奘取经图、李白、杜甫画像)、宋(清明上河图片段;欧阳修、苏轼、文天祥名句)、元明清(三国、水浒、红楼书册、唐寅书法)、近现代(梁启超形象及“少年中国说”片段;鲁迅形象及“横眉一俯首”联;毛泽东形象及《沁园春·雪》片段)。师生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2.让每个班级彰显团队文化。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本学期开始,设立每班的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的魅力;并通过升国旗、举办经典诵读展示、传统故事情境剧比赛、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等,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校纪、校规。

(二)情境育人——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践行经典,濡染师生身心

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等,通过各种载体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凸显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从2013年秋季开始,我们设计的德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诵读千古美文,争做谦谦君子;亲历传统节日,追寻文化之魂;走近历史名人,弘扬中华美德;采撷文化元素,创建班级特色。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除夕等传统节日,学校要逢节必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享受到了节日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学校将通过少先队队会“传统文化擂台赛”以诗文诵读、成语故事、孝心演讲等活动,营造传统教育的良好的氛围。同时,将文化赋予学生行动,让学生通过尊老爱老主题班会、“当一次妈妈”,给家长洗一次脚、承担一项家务劳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自己整理房间、关心父母长辈等成为大部分学生自觉的行动,让学生把关爱从物质生活延伸到精神世界。我们坚信,文化的力量是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必将在学生身上转化为行动的智慧。

为了让经典的美德深入人心,从2010年开始,我校开发了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设置了每日四诵:晨诵作为悦耳铃声开始每天的功课;每节课前用一分钟诵习流传千古的诗词;让童稚起伏的课间诵飘扬在课间操间隙;有序的班级诵读行走在百米的读书长廊,使孩子们回家的路不再拥堵和枯燥。

学校还精心设计每学年的德育活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六年级毕业典礼、新队员入队仪式等每时段的德育活动和“三八妇女节”、运动会开幕式、“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及传统的清明、端午、中秋等每个节日仪式都会渲染固定的经典诵。古老沧桑的《诗经》、《离骚》与优美的唐诗宋词和Brothers Grimm(格林兄弟的)《SnowWhite》同台唱响,激励着孩子们积极昂扬、奋发图强;美好的节日、悠扬的情境诵读,让责任、诚信、宽容和文明如同种子在师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成长。

我们带领教师积极探索德育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我校“传统美德育少年”的德育特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来规范学生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师,如:上课师生见面行礼、课下问好;勤劳:学校设定“家庭责任岗”和“学校义务岗”。学生认领不同的家庭劳动岗位,如“本周我扫地、刷碗、叠被……”每个学生在班级认领一个义务岗位,尽一份责任。让“班里所有的美好都有我一份”成为每个孩子的骄傲。

二、内涵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资源促进学校与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在学期初,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了传统美德、文学经典、古典音乐、民风民俗四个领域的内容,作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培训和学习研讨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作为我校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使学校成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尊重。了解传统——学习传统——发扬传统——丰厚积累——健全人格,传统美德、经典文学、民俗技艺、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生思想上生根、发芽,并悄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诵读古典诗文,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诗词、精彩片段,并能熟读成诵,积累数量远远超出《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文学领域名人、名篇的研究,学生不仅更多地了解名人的生平及故事,还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历史变革,极大地丰富了阅历;通过对民俗艺术的研究与学习,每名学生都掌握至少一项传统技艺;通过亲身体验民风民俗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学生越来越喜欢中国节日;礼孝忠诚的传统价值观念悄悄改变着学生的言行……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

(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鼓励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并写出心得,交流体会;学校组织开发校本课程,现在已经筛选了自先秦至明清的一百多首优秀古典诗文吟诵篇目,定期开展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赏析活动。在读书、交流、测试、赏析中,传统文化的种子首先在每一位教师的心里扎下了根。教师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挚爱走向学生,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述优秀经典文化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中。

2.丰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体验、研究活动,老师们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和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让老师们沐浴经典之风,体味儒雅人生,用经典文化伴随教学生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增强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自觉性。利用闲暇时间制作艺术作品,丰富老师的业余爱好,做到既调节身心,又提高艺术修养,还美化校园生活环境。

(三)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期望通过践行以上的文化设计、活动开展,能传播学校的教育思想,促进师生内化学校的行动方案,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11.弘扬国学文化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篇十一

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美术老师——罗建超,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东汉的时候,有个小孩叫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便去世了,他对父亲就更加关心和照顾了。 冬天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为让父亲少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冰冷的被窝,才叫父亲睡下。夏天到了,黄香家蚊子很多。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并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仍然留着热汗。大家正准备回家睡觉,这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黄香连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这么热的天,你在干什么呀?”爸爸心疼地问。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刚说完,爸爸紧紧地搂住他,十分感动。

同学们,我们也应该向小黄香学习,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激:感谢父母的真情养育;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12.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篇十二

鹿鸣小学校 何伟

国学即我国传统文化,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表现为中国古典特色的诗、书、画、音乐、舞蹈、美术等。虽然我挺喜欢它,在学生期间也研读过少数国学,但自从参加工作来,不知不觉就远离了它,浸泡在电视电脑等媒体的现代科技与商品文化中,例如我像孩子一样对一些商品广告用词随口就可以说上几句。我们已经逐渐远离了我们祖先遗留的珍宝,我们已经开始忘记了传统文化。

汉人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被元朝、清朝这两个外族统治,还经历了无数次外族入侵,政治经济上曾经有断层,但有一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文化,从来没有过断绝。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傲然屹立,绵延五千多年,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国学。上下五千多年,传统国学不但保护了自己的文化,还保护了后代子孙传承至今,其独特生命力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仅仅是这一点,就有学习和研讨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无需讳言,我们学习和研讨它,是为了传承。

看了视频,深刻的感觉到国学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国学,都很注重对人品的培养,这也许是国学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老祖宗对后人的殷切期望,有一种恨铁不成钢博爱胸怀,前辈对后辈的忧虑跃然纸上。

电视、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科技和西方特色的商品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使人们的心理越来越浮燥,越来越功利。在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居不下,犯罪率高居不下,人们安全感下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丧失,骗财骗情、见死不救等现代悲剧经常发生。面对浮燥的不安全的社会,人们心中是一片荒芜。一个太重视物质文明的社会,虽然有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但仍然是一种低级的社会形态。

我们呼吁重视国学学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媒体,政府、和教育界有义务弘扬国学,重塑国民人性,恢复我中华礼仪之邦的形象。

13.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篇十三

——西苑小学 罗成芳 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

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豁达、坦然和乐观。像《老子》:“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意思是:“ 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长久。不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理解你。不以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又如《孟子〃滕文公下》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为:“富贵

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再如《贞观政要〃刑法》中:“乐不可报,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意为:“享乐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带来哀愁;欲念不能放纵,放纵就会酿成灾祸”。

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

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上一篇:社会管理革新工作方案下一篇:凉菜部XX年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