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简介

2024-08-26

李白的简介(共8篇)

1.李白的简介 篇一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篇最为著名,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颇滋后世疑问。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2.李白的简介 篇二

李白式的想象是奇幻的, 是瑰丽的, 是变幻莫测的。你看“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 洪波喷流射东海” (出自《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远观黄河可以想象成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发可以想象成雪 (出自《将进酒》)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见《秋浦歌》其十五) , 原来愁可以长三千丈;“狂风吹我心, 西挂咸阳树”, 忧友人之心、挂念长安之心是那么诚挚 (出自《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李白的想象真是瑰丽奇幻、变幻莫测啊。当然李白的想象也不是凭空而出, 而是根植于他的生活土壤的。他的得意想象物如大鹏、黄河、苍鹰、长鲸、巨鱼、崇山峻岭、长江大河、苍海雪山……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的实有物, 诗人只是利用想象将它变形, 借以突出事物的高、大、险、多等特征。如:《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形容时间的久远;“连峰去天不盈尺”突出山的高峻。出众的想象也总是有根据的。如:美人——鲜花, 白发——霜, 流水——时光, 人生——朝暮间, 雪花——如席……李白的天才想象也都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他那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是他对仙境的极力渲染也是为了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于飘飘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充分地表现出来。虽然想象的结果往往构成虚幻, 然而用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真实情感, 往往比真实的再现这种感情更深刻、更强烈、更感人, 虽是理之必无, 却是情之必有。如:“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 (出自《西岳莲花山》) 李白与仙人上天, 这是不可能的事, 但诗人却因为在天上, 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祖国正受摧残的令人惊心的场面。诗人驰骋于丰富的想象之域,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想象使诗人能站在高岗上统视全局。李白的构思奇特, 正如陆机所说:“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 (出自《文赋》) ;正如刘勰所说:“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出自《文心雕龙》) 诗歌因为有了想象而显得威力无比。总览他的诗歌, 我们既能看到那种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 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

李白式想象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他天才的想象力。盛唐文化, 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 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 李白自称“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见《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 (见《赠张相镐》其二) , 可见李白不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并且是个神童、天才。他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天才想象力的, 从他的“霜”上就可见其非凡的想象才能。他的“霜”可以是如霜一样皎洁的月光,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见《静夜思》) ;可以是长长的岁月, “六鳌骨已霜” (见《登高丘而望远海》) ;可以是肤如霜, “足上屐如霜” (见《越女词》) ;也可以是思乡心如霜 (心霜) , 更是愁肠的代名词, 如“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李白的想象极尽才思敏捷之才能。“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出自《秋浦歌》) 劈空而来, 似大潮奔涌, 似火山爆发, 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 真叫人无从了解, 白发怎能有“三千丈”呢?待读到下面的“缘愁似个长”我们才豁然明白, 原来“三千丈”是形容愁之大、愁之广 (愁如发丝是形容愁之多, 丝丝缕缕无穷尽, 忧愁使白发生成, 而要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 , 十个字, 真是千钧重量悬于“愁”字, 真正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有形的白发、以有量的数来形容那种无影无形的“愁”, 这样的极度夸张怎能使人不惊叹诗人天才的想象力?这触目惊心的孤吟, 使后世人皆识其愤。这种无影无形的忧愁, 被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将其新颖具体化、物化, 达到了动人心魄的地步。在李白丰富神奇的想象中, 天才的想象力是他创作的动力, 是他成功创作必不可少的素质, 是李白最活跃和充满生机的本领。凭借他独特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呈现出的是李白式的想象特色:他用神奇的利刃——想象, 创造出了有别于庄子的另一种非同凡响的大鹏;造出了有李氏专利的黄河。李白笔下的黄河如《将进酒》中, 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 忽然心情一动, 联想到黄河之水就像人的生命系列, 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 而黄河之水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人生是如此短暂, 明镜中的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转眼就是一次生命将逝 (多少对时光的惋惜) , 面对这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联系到生活, 得出结论:人活着为什么要不快乐?再想到天生我才必是有用的, 不然上天为什么给我这样超人的才华。诗人从景到人, 又从表面到内心进行了层层的联系想象, 多少被压缩的灵魂都融进诗里来?李白的想象里常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纷纭多姿的往古神话, 如“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 洪波喷流射东海……” (见《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黄河源远流长, 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 一泻千里, 东走大海, 如此壮观的景象就是乘直升机也一时难以穷尽, 作者却以他惊人的想象, 用目光提起黄河的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 自然形成卷舒风云之气的咏叹调。又如《行路难》其一:诗人以酒为发端展开丰富的想象, 诗人的思绪忽而奔向群冰塞川的黄河渡口, 忽而转向大雪封山的太行山麓;忽而是“垂钓碧溪”的姜尚, 忽而是“乘舟梦日边”的伊尹, 最后诗人的思绪又由远古飞向了未来, 展现了一幅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的壮丽画面。诗人的想象冲破时空的限制, 在寥廓的宇宙间纵横驰骋。又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何等大气的想法!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李白用他杰出的艺术想象才能将壮丽的黄河说成是天上来, 漫长的一生说成是“朝暮”之间, 这种极度扩大缩小的想法闪耀着李白智慧的光芒。他把壮大的表现得更壮、把易逝的说得更短, 这就使壮大与短暂之间的对比联想显得尤为强烈,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对比联想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达到了令人惊心的地步, 用“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真是神来之笔, “奇之又奇”。

李白的乐府诗还具有丰沛的情感。美学家认为感情是通过想象来移入对象之中的, 艺术想象活动始终贯穿在整个的形象思维 (创作) 过程中。在李白的诗篇中, 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时借大鹏、有时借天马、有时借月、有时借神仙来表现他胸中燃烧的火焰。那雄奇的大自然:从咆哮的黄河到清澈的溪水, 从崎岖的蜀道到秀美的名山, 都是他驰骋想象的辽阔天地。李白诗歌浓烈的感情与丰富的想象是分不开的。他炽热的感情像喷发的熔岩, 像熊熊燃烧的火焰, 像狂飙一样呼啸而来、疾驰而去, 自由奇发, 情思奔放。李白乐府诗歌中的想象是灌注了他的浓烈情感的, 他的艺术想象是以情感作动力的。李白的想象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他的想象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 离奇恍惚, 纵横变幻。他善于捕捉动人的一瞬, 他有一首《短歌行》, 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 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 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 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 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 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 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李白的诗歌因李白式的想象而具有了奇幻的色彩。“感情是血液,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奔放的激情鼓动着诗人想象的翅膀, 而想象的飞翔又强化了诗人的感情。”新颖、奇特的想象使李白的诗歌更动人, 更具感染力。新颖、动人的想象, 如《公无渡河》 (又名《箜篌引》) 中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公被有雪山样巨齿的巨鲸吞没, 却还要像绢似的悬挂其间, 这简直就是一个死亡狂想曲, 疯狂而又美丽。李白的古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 这不是一个冷漠的观察者所能表现出来的, 是诗人火样的激情加神奇的想象才使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当他的情感比较壮阔时, 神奇的想象复现出的必定是长风、大漠、海洋、长河、苍松、大鹏等诸多雄奇形象。情感一旦成熟, 就极力去寻取某种方式呈现出来。感情好比火, 想象好比风, 风愈吹而火愈旺。普通的、平凡的事物因移入了感情的火, 加上想象这助威助势的风, 就变得炽炽烈烈, 不可收拾了。例如:他热切地抒发自己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邑》) , 诗人以高飞的震动惊怪的大鹏自喻, 可见其志向的高远。鹏鸟本身是有的, 但没那么大, 只是比一般的鸟大一些, 只因他崇拜庄子式的逍遥鹏, 联系到自己的理想、志向, 他以满腔的热情去想象出了李白式的独具特色的惊怪之鹏, 即使在折翅时犹能扰动沧海之水掀起波浪。

李白的乐府诗有着丰富的记忆形象。李白善于运用头脑中丰厚的文学积累, 重新与现实联系组合成富有新意的东西。他对历史人物是有着偏爱的, 如《白头吟》这里面有阿娇、文君、相如、吕尚、韩凭夫妇。诗人先由鸳鸯两两相伴、不离不弃, 想到汉武帝背弃誓言, 进而联想到文君因相如将背信而赠《白头吟》 (人心原来不如禽情真) , 再由兔丝、女萝的依依来反衬人心不如草, 由“覆水难收”又联想到韩凭夫妇的悲剧。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见《行路难》其一) 中的吕尚、伊尹、宗悫 (què) 这些贤人, 是李白的最爱。诗人喜以飞翔的心灵来塑造他心仪的记忆中的人物, 如屈原、尧、舜、禹、洗耳翁、吕尚、管仲、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多少精魄闯进李白瑰丽的想象中!李白的记忆多是那些美妙传说、神话、历史故事。诗人“言出天地外, 思出鬼神表”。让想象神游, 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与景物组合构成了神异奇特、可惊可愕的图画。如《公无渡河》里的痴而狂的披发老叟偏要渡河;巫山云雨枉断肠的楚襄王;在“吴牛喘月”的环境中劳作的纤夫;禹理百川、杀湍堙洪水……我们似乎看到李白就是那个有坚定信念却壮志难酬的狂叟, 看到了纤夫拖船之艰辛, 看到了那个一心为民的禹……

诗人对于记忆中的事物有着思接千载的联系能力, 如《蜀道难》作品博采各种传说和民谚, 以雄奇奔放的笔调、驰骋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奇丽惊险的蜀道画卷。“噫嘘唏, 危乎高哉!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作者一开始就连声惊叹蜀道的高、险, 用“难于上青天”的比喻突现了蜀道的险峻非同寻常, 一开始就揪住了人心。“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接着用历史传说, 来说明蜀与外界无限长的隔绝是因山险峰高造成的。“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华阳国志》说:“秦惠王知蜀王好色, 许嫁五女于蜀, 蜀王遣五丁迎之, 在梓童, 见一大蛇入穴中, 五人齐拽蛇, 山崩, 五女五丁亡, 山分五岭。”多么神奇的传说!

3.李白的诗意江南 篇三

从李白祠到太白楼,从捉月台到醉月亭,从行吟桥到衣冠冢,每行百步都会沾染诗人气息。

秋浦河,一弯冷月中遥望故多

抱着访古寻幽的心态,想去原生态的自然山水间诗意徜徉。秋浦河,应该是最完美的选择。

秋浦河,因“溪流澄碧长秋”而得美名,

秋浦河,还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而得诗名。

皖南山水醉诗人。其间留下最多赞美诗篇的,当属大诗仙李白。他先后五次畅游秋浦河,留下十七首脍炙人口的《秋浦歌》,加之与杜甫携手同游,把酒论诗,尽一时快意,随成千古美谈。后来者如杜荀鹤,吴应箕等也随之唱和,题咏,更使其声名远播,得了个“千年诗河”的美誉。

悠悠秋浦河,源于红茶的盛产地祁门,经流石台,由贵池注入长江,全长不过百多公里。自下游溯河而上,一路上山溪小河时有汇入,似断实续。或汪汪碧泉,晶莹剔透;或垂垂悬瀑,飞珠溅玉;或湍湍急流,扣人心弦;或幽幽深水,波平如镜……时走时歇。其间,我总在想:一千三百多年前。峨冠博带的诗人,可曾在这树下伫足?可有逗留在那村口?可和挖山芋的老农先祖唠嗑几句当年的收成?可曾跟好奇的孩子问问几声诗文?“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诗中的冶炼工人早已不见,渔村人家却有巧遇。

进得村来,老枫香树下,会有热心人带你去看那龙样的古松树,岔道路口,还有人细致地指路……车过心留,那霄坑的河滩,矶滩的大龙湾,大演的浓荫岸树,占大的芦苇叶上滚动的露珠、珂田的幸福村里富庶的小院……最难忘的,该是那仙寓山中的富硒村吧。它是秋浦河上游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到达时已然黄昏。村口那座夕阳穿透而过的、梦幻般缤纷的廊桥,成就了一幅美丽永恒的画面……

其实,李白在秋浦时心情并不太好,从这组《秋浦歌》多有反映。“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连观赏诗意的芦花飞雪也要强打精神,似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受相似。可见情绪十分低落。“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原来,还以为浪漫的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衣袂飘飘,没想到一日晨起,悚然惊见两鬓白发了!很有些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意味。但那伍子胥心急火燎是因有性命之虞,李白却散漫惯了,潇洒一生,于是他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猿声也能“催白发”?不愧是诗人的夸张之词,想象力丰富,其真正原因怕是思故乡念故乡了吧。李白堪称吟月高手,或悲怆,或豪放,或细腻,或感伤,其中最叫人难忘且引起亿万人共鸣的,就是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当然,李白的愁是不会像常人那样,愁衣食住行,愁没有官做,他放着大唐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不干,只因难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夙愿。眼见得远离朝堂,而朝政却是每况愈下,在他已然无能为力,于国家命运,于个人抱负,均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虽说高官可以不当,权贵可以蔑视,但说归说,做归做,他可以随时随地放浪形骸,但却不能无止无休地忘乎所以,这种不为自己个人遭遇,而为理想,为天下,为苍生的担忧,才是李白最终会“白发三千丈”的个中原因。

那一晚,淡淡的月牙挂在天边。清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乡野稻田的芳香,偶有不知名的小鸟打着呼哨,拍着翅膀掠过水面……

秋浦河,和我们一起,于一弯冷月中遥望故乡!

采石矶,一江春水里溯回天堂

即便以现在人的眼光看,大诗人李白也活得十分潇洒,好游,好酒,四海为家,想走就走。他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五岁随父移居四川江油,二十岁之后便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巴山蜀水,秦汉燕赵,无不留下他诗酒相伴的快意步履。

到了晚年,诗人竟然十分属意安徽山水。曾经的皖南之旅,足迹遍及徽山徽水的自然人文。不用说他一生仰慕的宣州太守谢眺,着意寻访的道家高人许宣平,以至于泾县的桃花潭,宣城的敬亭山,石台的秋浦河,芜湖的天门山……都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甚至将儿女也带到南陵,最后定居在当涂县翠螺山一隅,垒草舍,搭茅篱,或纵酒长歌,或抱琴醉卧。当地的村民,常在乡间小道和山林水滨,一睹诗人的旷达风采。兴致好时,他还前往采石矶江边泛舟月下,吟诗弄月。

采石矶,唐时也叫牛渚矶,彼时还未完全与江堤相连,“江上渚”独立江心呈巍峨气势。从矶头上居高临下,南望天门中断,北眺绝壁连峰,稍有风来,滚滚长江便“涛似连山喷雪来”,异常壮观。诚如余秋雨所描述“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对万里长江作了一个文化总结”。果然,一流的大江,一流的山水品相,遇上一流的诗人,不仅给了他无数次快乐放达的豪迈诵咏,竟也成了他水中捉月的最美天堂。

从魏晋年代到隋唐之际,文人大都有遁隐之情与山水之恋。虽说儒家的正统教育以“兼济天下”为己任,但出尘入世的辛劳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也常常左右着他们动荡的心。这在号为“青莲居士”的李白也毫不例外。当他欣欣然走近大唐皇宫,走向天子的近前,殊不知那种桀骜不驯的放浪形骸是权力中心最不能容忍的。固然,他不必像韩愈那般面圣时诚惶诚恐,大失斯文,但若王维那样谦和雅致也可以啊;或者最好像贺知章那样端重明理,官至三品大员,安然无恙五十多年,还能提携同僚同类,八十六岁再告老还乡也不迟或者干脆像那白居易白乐天,善于把握时机,官运亨通和造福民众的同时也能花天酒地一番……但这都不是他的风格。他不想参加科考藉以换取功名,却希望半隐山林赢得声誉来被帝王赏识重用。初入翰林哪怕只是草拟文书,也想渐有所为。无奈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生性耿直的李白处处遭受谗言打击,所以不得不被迫辞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在折腰做官与开心做人的选择上,注定了诗人的一生从此颠沛流离,从此远离庙堂高院,只能在岩居野处和茂树清泉间沉醉一生了。

当然,这样做苦是苦了些,但李白的以苦为乐和无拘无束依附着酒的力量,诗的秉性。朗朗明月,涓涓清流,将自由的心情张扬到了极致,带给我们轻松,潇洒和飘逸。即便忧愁,感伤,即便历经坎坷浪迹天涯也身系百姓,希望“安社稷,济苍生”,政治抱负始终没有放弃。这从他61岁时还投笔请缨、从军平叛,便可窥其矢志不移的丹心一斑。后来,李白因途中抱病而投奔当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唐代著名的篆刻家李阳冰。这位李白后事所托之人不仅在生活上让诗人老有所靠,也在李白病重之际,为诗人编集作序,这才有了《草堂集序》,成为后人研究李白最权威的篇章。

李白一生行游万里,诗词歌赋如浩瀚汪洋,流传下来的虽仅千余首,但已足以让我们欣喜若狂,受益匪浅!诚如人们赞美的那样,“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4.李白简介 篇四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进取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很多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进取精神。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

5.李白的思乡诗之静夜思及作者简介 篇五

chuǎng qiǎn míng yuè guáng

床前明月光,

yíshìdì shàngshuáng

疑是地上霜。

jǚ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í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年),生于七零一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巨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俊逸,想象丰富,言语流转天然,音律和谐多变。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组成其特有的瑰丽辉煌光耀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岑岭,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中原史上最巨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李白本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端了广泛周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居住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侪,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举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管理想和理想。但是,十年周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居住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羽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显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七四四或七四五年),被排挤出京。今后,他在江、淮一带徘徊,头脑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冬,安禄山兵变,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厥后李遴反叛肃宗,被清除,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百姓”、“安黎元”的前进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搏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团体的荒淫和糜烂,表现出鄙视显贵,抵抗传统束缚,追求自在和理想的.积极精力。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猛烈,意境奇伟瑰丽,言语清新明快,构成豪放、超迈的艺术气势派头,到达了我国现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岑岭。存诗九零零余首,有《李太白集》。其诗想象丰富,构想奇特,气势雄浑瑰丽,气势派头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编辑本段【史书列传】

《新唐书·卷二零二·李白传》

兴圣天子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6.李白诗歌的音乐美研究 篇六

一、李白诗歌高度展现音乐美的渊源

在诗歌与音乐结合方面, 李白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诗歌“集古典诗乐之大成, 开新兴词乐之先河”[2]P106, 节奏与旋律巧妙结合, 音乐和舞蹈在他的诗歌中显得激烈而狂放, 达到唐代诗歌创作的高峰。李白能取得如此成就,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 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

人是环境的产物, 诗歌亦然。年少时, 李白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沃野千里的四川省。蜀地人民擅长歌舞活动, 受环境影响, 他自幼喜欢古琴演奏, 养成了豁达而豪放的性格。成年后的李白云游四方, 一路的经历让他接触了不同地方的民歌, 既熟悉蜀中的歌曲, 更熟悉长江上游流行的西曲。他从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用诗歌表达对民歌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诗篇中不难发现, 李白对音乐艺术有深刻体会, 其诗歌展现出深厚的音乐文化基础。

(二) 当朝的政治文化因素

盛唐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蓬勃发展, 此时的长安作为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吸引着各个国家、地区的音乐艺术人才到此地学习、交流。如此丰富的音乐氛围, 给李白诗歌的音乐性发展提供了健康而肥沃的土地, 从而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 统治者的支持

开元盛世时期的统治者对音乐重视程度非常高, 不仅自身喜欢吟诵诗文, 而且把音乐应用到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中。宫廷拥有大量歌妓和乐工, 在不同的场合与事务中演奏不同音乐。许多文人都通过进献诗文的方式向皇帝提出治国方略, 得到重用。此时的李白, 在朝中担任“供奉翰林”, 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四) 诗歌的传播与大范围普及

自汉末建安以来, 一些诗人在创作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写一些“乐府诗”, 即民歌体的诗。到了盛唐, 诗歌与音乐更密切联系, 歌行继续推广并成为与古诗、律诗、绝句等并驾齐驱的形式。唐诗在当时曾被配乐演唱, 诗人在诗歌写成后常通过吟唱来修改、敲定。吟诵诗歌逐渐成为宫廷、官府及达官贵人颇为高雅的一种音乐娱乐方式, 在文化的传播中, 也渐渐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

二、音乐美在李白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李白博学善思, 多才多艺, 对音乐有很强的欣赏能力。他把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用诗歌表达出来, 抑扬顿挫、风格多样, 巧妙地将不同的情景融为一体, 突出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美感。这些诗作中, 有描绘音乐吟咏的, 有涉及多种古典乐器的, 也有描写伴奏伴舞的, 还有以乐府歌行形式创作的。

(一) 描写音乐吟咏的诗歌分析

李白诗歌中, 有很多关于音乐吟咏的描写。“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的诗歌163首, ‘汉郊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曲牌, 每种曲牌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地点”[2]P106, 如《登高丘而望远海》、《北上行》、《湖边采莲妇》、《凤皇曲》、《君道曲》、《少年行三首》等。

《独漉篇》也是其中之一, 该篇原来是乐府古题“拂舞歌”五曲之一, 属于四言体, 分为六节。作者从“我欲弯弓向天射”为国效力的满腔热情, 写到“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对动乱时局中报国无门的悲愤, 最后感叹“为君一击, 鹏抟九天”, 心潮澎湃, 化成鹰击长空的奇妙景象。全诗表达了面对安史之乱, 无法出力的愤恨之感及强烈期盼歼灭叛军、报效国家的豪壮情怀。

此外, 还有大量诗歌涉及“歌”、“舞”、“吟”、“乐器”等题, 如《子夜吴歌》、《秋浦歌》、《峨眉山月歌》、《江上吟》、《清平调词》等。

(二) 涉及乐器的诗歌分析

李白所创作的诗词中不少与琵琶、筝、箜篌、笛、琴等古典乐器有关, 如《夜别张五》、《春日行》、《公无渡河》、《凤吹笙曲》等。

其中, 描写吹笛的诗有《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735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传播整个洛阳城, 后两句写夜深人静之时由于听到笛声而思念家乡。春风徐徐的夜里, 动人的笛声弥漫在宁静的空中绵绵不绝, 思乡之情在游子心头久久缠绕。“玉笛”是指一种精美的笛子。“折柳”即《折杨柳》, 是汉代有名的横吹曲名, 哀怨幽咽, 也是乐府调名的一种, 多叙说哀怨难熬的离愁别绪。《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则是描写弹琴的诗。李白擅长弹奏古琴, 他的好友崔宗之曾经送给他一把古琴。两人常常在月夜泛舟江上, 边喝酒边吟诗作对, 畅谈人生。后来, 在崔宗之逝世的时候, 李白特地作了这首五言长律。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 李白通过这首琴诗, 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悼念。

(三) 涉及伴奏、伴舞的诗歌分析

李白还创作了大量涉及乐队伴奏、舞者伴舞的诗歌。“在其精神上, 洋溢着盛唐时代的音乐和舞蹈的雄肆狂放的艺术精神和激烈跳荡的节奏旋律”[3]。

《月下独酌》便是其中一首。李白写“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描绘了他在月夜下喝酒吟诗起舞的场面, 酒兴与诗兴齐发。月色朦胧, 人的意识亦朦胧。在挥袖舞蹈间, 月光照映下的影子似乎也在飘动、舞蹈。《春日行》也是一首描写歌舞的诗。该诗展现了宫中美女齐齐歌颂的景象, 敲钟击鼓之声绕梁三尺, 强烈得几乎震翻屋顶, 百姓相聚到一起, 在欢歌笑语中互相祝福, 歌舞升平。

(四) 李白的乐府歌行诗作分析

杜甫曾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高度赞扬李白的诗作“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李白以古代民歌及当时的社会民歌为基础, 兼采百家, 又有个人的写作特点。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并非吟咏音乐、描绘乐器方面的诗, 而是大量“声依永, 律和声”[4]P101的上乘乐府歌辞之作。据统计, 《李太白全集》共有1010首诗歌, 其中沿用“乐府”古题的诗即占一百五十首。

都说“诗如音乐”, 李白的乐府歌行具有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特征。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突出, 言简意丰, 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薄乏味。他善用一些重复的字句, 一唱三叹, 非常适合歌咏。其乐府诗句式长短不一, 以多变的用韵、巧妙的虚字和高低起伏的转折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乐府诗前后文在节奏、声韵甚至修辞方法上都有明显不同, 全诗有变化, 不显呆板, 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因而, 李白的乐府诗和绝句广为传唱, 经久不衰。

三、李白充满音乐美的诗篇写作特色

李白的诗歌在结构布局、节奏韵律等方面呈现了突出的音乐性。其诗句刚柔并兼、意象多变, 极具诗歌音乐般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美感。有时像恢宏大气的交响曲, 激烈高亢, 有时如同精致的小夜曲, 轻柔优美, 体现了诗歌音乐般的自然美与节奏韵律美。

(一) 自然美

李白的诗歌善于营造自然与人物整体形成的美感。无论是古风还是乐府, 他都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显得格外清新、活泼、自然、流畅。由于情感所动, 发而作为歌吟, 清新自由, 形象清新, 音节自然, 真实感人, 呈现出既自然又动人的音乐美。他的诗笔挥洒自如, 文风豪放, 气量甚至可以包容祖国河山, 想象力自由驰骋。李白对花草树木、飞鸟鱼虫等描绘对象注入了热烈的感情, 使诗中事物带有独特而丰富的真情感,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正如杜逸泊所说:“那落自九天的瀑布, 那奔腾咆哮的黄河, 那崎岖险阻的蜀道, 在他的笔下简直是大有吞天之势;诗人热爱自由积极向上的精神给大自然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另一方面, 那明媚的月光, 那幽静的山水, 在他的笔下又是那么安谧而富有哲理的情思。”[5]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便饱含自然的音乐美, 读起来情思浓郁、气势一贯。全诗意境清新, 格调俊逸, 音韵铿锵, 自然流畅。李白灵活地运用了“山月”这一艺术形象, 融合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二维因素, 从而使整首诗的意境浑然一体, 空灵入妙。“江月的溶溶光明、轻舟的一日千里, 象征了青年李白怀抱理想、进取理想的开朗、轻快的心情。象外之意, 天然凑泊”[6]。

李白擅长用白描的手法刻画诗中的人与物, 用简练、朴素的线条一一勾画各种形象, 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并用干净、自然而又清雅的词语表达感情;在语言上, 他常常直截了当, 却又带有深远的意蕴, 天然而美妙。在《听蜀僧?弹琴》一诗中, 李白描绘了一位入神弹琴者与听众之间感情的交流。全诗一气呵成, 势如行云流水, 清新、明快、畅达, 充满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得入神, 在不知不觉中已到黄昏时分, 青山笼罩上一层暮色, 层层叠叠的秋云让天空显得灰暗十分。作者不着痕迹地描写了自然之色、表达真实之情, 比华丽浮夸的辞藻更能打动人心。

(二) 节奏韵律美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中说:“异音相从谓之和, 同声相应谓之韵”[4]P553, 通过字、音、声、韵、调等的回旋变化, 同声相应、心声共鸣, 从而使诗歌达到美妙的特殊音乐效果。唐诗在继承北朝文学重气骨特点的同时, 吸取了南朝文学中追求诗歌形式美的长处。歌行在音韵变化的基础上, 改变了唐朝之前简短单薄的写法, 显得丰富多彩, 洋洋盈耳。

李白的诗歌正是如此,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句本身的声调之美与韵律之美。他的诗歌自由而不散漫, 参差而又和谐。其音乐美不单单体现在它可以和乐配唱, 以歌词的形式为乐曲服务, 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 有着回环往复的旋律和跳跃动人的节奏。

李白的《蜀道难》便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是乐府旧题, 属于《相和歌辞·瑟调曲》。清代诗人、诗评家沈德潜曾称李白所作《蜀道难》“笔势纵横, 如虬飞蠖动, 起雷霆于指顾之间”[7]。感情强烈, 气势磅礴, 奔放恣肆。该诗是七言歌行, 其句式自由、灵活, 变化丰富多彩。结构上以七言为主, 又掺以四言 (“朝避猛虎”) 、五言 (“青泥何盘盘”) 、八言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九言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十一字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等, 长短随意, 参差错落, 语言风格有力而奔放。节奏急促与平缓舒徐的句式相结合, 舒卷自如。七言、九言被作者巧妙地运用在描写山川风景的句子里;在抒情的句子中, 使用错落多变的长短句表达感情;在批判地方割据军阀时, 该诗用四字句式, 短促而又有力。谐韵富于变化, 铿锵高亢, 宽松自如。在诗的开头、中间及结尾处, 李白还突出地三呼“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一唱三叹, 回环往复, 如同一首交响曲激荡着人们的心弦, 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在节奏和韵律方面, 这首诗改变了前人一韵到底的旧程式。殷璠编著的《河岳英灵集》也称赞这首诗“奇之又奇, 自骚人以还, 鲜有此体调也”[8]。

李白是当之无愧的“诗仙”。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 形成独有的神奇、横逸诗风, 充分体现了韵律节奏的优越和美感。除了《蜀道难》外, 李白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等词类诗篇体现了音乐般流转变化的节奏韵律美。

参考文献

[1]王娜.论李白的音乐诗[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3 (02) :18.

[2]侯延爽.李白诗歌的音乐[J].音乐创作, 2009, 04:106.

[3]葛景春.李白诗歌与盛唐音乐[J].文学遗产, 1995, 03:50.

[4]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5]杜逸泊.李太白诗歌欣赏[M].吉林:吉林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0, 8.

[6]邓小军.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J].北京大学学报, 2006, 43 (05) :84.

[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184.

7.“男神”李白的痛苦 篇七

当年李长之先生写《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时,一语点出李白有“一种超人的痛苦”,“一种永久的痛苦”—清奇磊落的外在形象背后,是难以排遣的孤独苦闷,“李白对于现世,是抱有极其热心的要参加,然后又有不得参加的痛苦的”,由此生出学仙求道亦终不能解的“寂寞的哀感”。

与长之先生一样,台湾作家张大春亦深感于这份“寂寞的哀感”,但不同的是,张大春要以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大唐李白》来为我辈拆解“男神李白”之历史真相,进而在拆解李白的同时,亦重新理解今日几成定见的李白所在的时代,盛唐。

书分四卷。新近出版第一卷《少年游》,顾名思义,当是爬梳李白早岁萍踪履迹,介绍辨析其身世、交游等等。与寻常介绍李白的著作不同,张大春笔下的少年游踪非仅是日后谪仙李白的早年背景,而是赋予更深在意涵的原初底色。少年李白性格的作育,学问的涵养乃至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张大春皆不惮烦琐而加以细细描摹,显然意在告诉我们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缘由—那个看似天马行空不可一世的谪仙,日后行事纵有夸诞张扬,要之亦不乏其来有自处。

由是我们看到一个这样的少年李白:童稚时代已然深知自己是一枚谪落凡间的天星;自来不耐拘束,世俗陈规须臾未曾搁置心间;精力弥漫,才情勃郁,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尽皆寓目;好与市井少年浪游嬉戏,纵歌赌斗,结伙横行于市肆之间,以至干犯了北门卫士—那是天子亲领的近卫部队,立时被捕下狱。今日语文教科书里的李白似乎是个超迈豁达的书生,其实当年也是一坊间小阿飞!

不过即便李白与彼时一干古惑仔行径相似,李白也终究是李白。张大春当然无意将李白写成一个只是会作诗的小阿飞,或许少年李白的种种纨绔劣迹更多地是告诉我们,李白的身体里藏着这般多的生命力和欲望。当其挥泄于日常游戏,则是一不谙世事之莽撞少年的顽劣;而若形诸笔墨,就是一首首与时风迥然面目的诗作了;即便看似淡漠世俗的求仙问道,其实也不过是诸般欲望中的一种罢了。

但在诸多的欲望中,李白对功名的渴望,或者说对有用于世的渴望,其实最为强烈。李白日后自述不屑科举一道,其所以不屑,实乃因其不能。商贾子弟的出身,注定他不能如碌碌余子从正途上猎取功名。倘若李白并非生于这无缘科举之途的胡商之家,兴许其一生乃至唐诗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有所求而不可得,不可得而养成不屑调笑的态度,其实内心又时刻未能释然。张大春的笔下,李白诚是不世出的天才,又是不耐世俗的狂飙之徒,但最终则是历史的悲剧人物。这种悲剧,在于李白错认了他的时代。

在这第一卷的书写中,我们尚未觑见日后李白的命途沉转,我们只看到一位少年正率性地开展自己的人生,他所有令人艳羡的聪明都未曾让他预料自己今后的遭逢,相反正是这些才华既成就了他,也耽误了他。

新书推荐

《惊吓馆事件》

作者:绫辻行人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十岁的男孩三知也跟随爸爸转学来到了新的环境,无意之间,他结识了新同学俊生。俊生和外祖父住在一座奇怪的房子里,里面到处都是惊吓箱,这座别墅也因此被称为“惊吓馆”。渐渐地,三知也发现在很多隐藏在俊生身上的秘密,随着俊生的外祖父越发古怪,三知也很担心俊生的安危。

《再爱一次》

作者:渡边淳一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日本文学大师、国民作家,日本政府“紫绶褒章奖”获得者渡边淳一说,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故事,世界上从没人写过它。七十多岁的气乐堂医生,在爱妻亡故后,决心享受自己的第二人生,却突然被无法恢复的性无能袭击。陷入绝望与孤独深渊的他,面前出现了恍若亡妻的中年女律师……在这部作品里,渡边淳一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即便丧失了性能力,我仍然是男人”、“我要永远追求女人”,这是何等强烈的生命欲求!

《喜新恋旧》

作者: 紫色透明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整日奔忙的人们完全可以让自己慢下来,为自己和家人用心烹制几道菜,悉心品味美食、品味生活,让匆忙的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酷爱旅行和摄影的美食家紫色透明用她细腻的文字告诉大家,“用美食愉悦自己”是完全可行的,疲惫的心灵通过美味的滋养是可以得到安抚和满足的。

8.李白的简介 篇八

描写李白的作文1000字:走进李白的世界

穿越历史的烟尘,掠过人世的悲欢,我站在长安街上,看你纵马而来,白衣翻飞,拂过一个浮华的时代。

人们说你是狂者,敢邀明月共饮,敢与星辰结游,他们不懂你,我也不理解,但我想走进你的世界!

你在高高的宫墙里挥毫纸上,你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可我知道,你并非屈于权贵,你只是拥有一双诗人的眼睛,热爱一切的美,无论是梨花还是贵妃。你能打开心扉,告诉我你的挚爱吗?

可这毕竟是权势的官场,容不得你凌驾青云之上的狂傲,世人笑你痴狂,你却在众人的冷语中,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笑而去,此刻,三尺龙吟宝剑在你手中鸣响,绵绵的雨在长安的上空纷纷扬扬,可你心中的阳光还灿烂吗?作文

我愿走进你的小院,与你一同舞剑。天空为你我沉默,耳畔只响起飒飒风声。我与你在风中享受这世间的宁静,感受你所追求的简单。也许那样,我就已经走进你的世界。

让我走进你的世界吧!与你一同吟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一同道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念。我愿和你一道,在江水之滨捧起酒杯,饮下那空灵的月光,和你一起咏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文

让我走进你的世界吧!没有时代的隔阂,没有年龄的界限。让你我不再孤单,让诗溢满我的生活,从此,我快乐,因为我与你同行!

上一篇: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下一篇:法语虚拟式语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