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共10篇)
1.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篇一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授课教师:李志荣 授课班级:119班 授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2017年3月30日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基础知识复习
1、引导语:同学们,浮力的知识在每年的中考题中或多或少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造船、游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同时还要复习好!大家有信心吗?
2、定义: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3、浮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2)方向:竖直向上。(3)大小:F浮=G液排=ρ
液
gV排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则: 当F浮>G物(ρ当F浮=G物(ρ当F浮
1)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2)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3)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4)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6、注意:
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2)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 = G 不同:悬浮:ρ
液
=ρ
物
;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 3)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 液 与ρ 物 .7、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或F浮=ρ 液 gV排),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质量、密度、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注意:在用F浮=ρ液 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8、物体浮沉的应用 (1)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2)潜水艇: 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3)气球与飞艇: 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四)习题训练及辅导 1.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得()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2.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来越高,如图所示是某位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图5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3.浸没于水中的钢球,在继续下沉的过程中,它受到的()A.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A.物体浸人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C.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体积和形状 5.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若在水中加一些食盐,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浮力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把质量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它们分别全部浸入水中,比较弹簧秤示数则() A.挂铁球的读数大于挂铝球的读数 B.挂铁球的读数小于挂铝球的读数 C.挂铁球的读数等于挂铝球的读数 D.无法研究读数大小 7.体积为3×10-4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2)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8.一金属球在空气中称重是14.9N,浸没在水中称重是4.9 N。已知这种金属的密度为2×103kg/m3,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略 (六)课外作业 2017年《考试说明》第61页练习5.3 策略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是中考的蓝本和依据 , 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而且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教师要认真研读、细化解读课标和考纲,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板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分析重点、难点、热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该在哪里设置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围绕课标和考纲, 准确把握中考的方向, 避免盲目对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策略二:合理制订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分章节拉网式双基复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中考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根基我们要遵“纲”循“本”,吃透课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一要画出知识结构树,了解课本知识的概要;二要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明确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学懂弄通;三要从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抽出精髓即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强化训练 以“专题”为主线实现知识的迁移,按电学、力学、热学、光学版块,作图专题、实验探究专题、计算专题、社会热点、信息综合开放等专题复习。例如电学专题知识可概括为:一条主线(电路);两种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六个电学物理量 (电荷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三种电路状态(通路短路、断路);两个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五种电学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试电笔 );两个实验 (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 三个重要公式 (I=U/R W=UIP=W/t=UI)。以专题为单位 ,打破章节的限制 ,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复习具有系统性,使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物理中考把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处理实验数据和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等科学探究能力。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实验专题,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突出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提高技巧 通过仿真模拟、限时演练进行适应性训练。利用课堂创设考试情境,让学生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快速理出思路,激活思维,检验学生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同时要求答题严密讲求规范、恰到好处。这是为适应中考的试题结构、答题技巧和心理调控做充分准备。要注重以“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核心”,把每一次模拟训练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中考所需能力,有效地把握考点,体会难度,熟悉题型,了解答案的标准形式及给分方法,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整理错题 后期冲刺阶段复习的核心任务是补缺—查漏—补缺。在教学中 要“抓标务 本”回归课 本 ,引导学生 自主建立 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纵横联系的认识,增强迁移应用的能力。让学生重温“错误”,归纳易犯的错题,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从错误中走出来,把基础夯得扎扎实实,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不丢基础分。 策略三:精选典例,培养思维能力 明确复习教学的目标,精选习题教学的内容,优化习题教学的方式,“选好题,练精题,讲典题”。“选题”要有典型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以各地中考题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做到基础化、容易化和模型化。“练题”要力求习题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对比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开放性,避免搞“题海战术”,提高训练效度。“讲题”具有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要立足学生实际,解读试题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易忘点和关键点,切中学生薄弱点,为学生解惑释疑,充分利用“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等“借题发挥”以延伸和拓展。拓宽学生思路 ,总结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策略四:设置开放性学习内容,培养创新意识 适度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试题, 开放性试题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放开手脚解决物理问题,学以致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不能就题论题、浅尝辄止,做到关注自己、关注周围、关注生活、关注新闻热点、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对相关物理现象和事物都要进行全面透彻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在答题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示。学生思维不受限制,思路放得开,会出现许多出彩的答案,培养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挖掘潜能,将对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 策略五:关注弱点,在反思中成长 上完一节复习课后,教师要注意自我反思,要反思自己对课标理念的体现是否充分到位? 课堂是否激起学生的共鸣? 布置的作业量、难度、梯度是否合适? 有没有实现“温故知新”的目标?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错解? 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教学对策? 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对这些问题作深刻剖析推敲,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优化课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准确地找出学生知识的盲点、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的不足等薄弱点,教师要善待这些薄弱点,巧妙加以引导和利用,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理解。例如:音调与响度;反射与折射;物距与像距;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漂浮与悬浮;压力与重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功和功率;功率和效率;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内能与热量,等等。 策略六:注重细节,树立信心 重视细节,是发挥水平的关键。总结中考非知识因素的失分,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细节:答题不规范,审题不慎写错字,单位换算,数学运算出错。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灵活答题,过程清晰,稳中求快。审题要做到不漏掉题,不看错题要审准题,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规范解题要稳、准、快。在平时的练习、修正错误中把握自我,坚定意志,调整心态,形成必胜信心。 本学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物理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是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物理科教学,但在复习方面,我还是觉得经验欠缺,不好操作,好在我请教了几位长期从事物理科的教学的老同志,对中考物理复习交流了一些看法,也拟出了自己复习的思路,现将自己复习的方式方法作一介绍,以便和同仁们交流。 一、复习要有计划和措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种庄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教学了。中考复习作为毕业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语的。对于物理科而言,复习内容多(初二、初三两年所学内容,十七章八十多节的内容),复习时间短(每周3节物理课,复习课有三、四十节),我们应争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复习全面、系统、有效。作为教师在复习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需要对教材和习题进行再次熟悉,“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另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让自己的复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二、复习前,应钻研考试大纲,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复习应复习在点子上。复习不是一拉三扯,通篇复习,各知识点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复习前,我们可以砖研考试大纲,了解今年的命题范围,题型及分值。分析中考试题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考出题方向、特点,使复习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如我分析了一下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发现:有些章节考试根本未涉及如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有些章节涉及的内容又极少如07、08中考在声音一章中都只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各考了两分,而计算部分都要涉及力、热、电知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了解中考物理的一些特点,对我们的复习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采用多轮复习与分层复习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过的知识会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初三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前面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因此需要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新课要结束之前,让学生将物理书找齐,能找到同步练习册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曾经做过的习题复习各章节的内容,再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留待老师集中复习时解决或发现问题时及时请老师帮忙解决;然后老师对涉及考试的内容,分章节串讲知识点,讲时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最后按声、光、热、电、力进行专题复习。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做一做前两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对中考试卷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复习中,我们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复习、分层复习相结合,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好。 四、注重基础,加强讲题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考虽然是以分取人,但是它还得兼顾让更多的学生顺利的毕业,因此历年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复习也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物理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物理题的出现总是以文字描述出现,学生首先就得学会读题,会勾画重点字词并理解,然后根据积累的物理知识解答。对于计算题还得向学生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事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复习目标 1.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或判断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物态:物质存在的状态。常见的物态有______、______、______、。 4.物态变化: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发生吸热、放热等现象。 1.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由_______组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和分子之间有____,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内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 4.比热(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c水=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燃料的燃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内能的利用:加热物体和做功。 8.热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热机效率:用来_________的那部分能量与_________________那部分能量能量之比。 一、热现象 1.温度的测量 (1)要测量温度,首先要建立温标,温标是根据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建立的,而物体这些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人们就得用这些性质的变化制成不同的温度计量测量温度。 (2)摄氏温标(以前也称百分温标)是将1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度;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零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份叫做1度。摄氏温标用“摄氏度”作单位,用_____表示。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在0℃以下温度记为负值。 水银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水银,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水银面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 (3)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 ①不允许超出它的_______。例如;不能使用医用温度计来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读数过程中,视线要_______,不要离开被测物质(_______除外)。待示数____再读。 ③不要把温度计当作搅拌器使用。 ④医用温度计从构造上来看,在水银泡上一段管子非常细,水银受热膨胀通过细点处上升,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从细点处断开,故医用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指示测量人体时的最高体温。要打算重测时需先用力将水银甩回泡内。 (4)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2.晶体与非晶体熔解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晶体熔解时保持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当然只有能凝固成晶体的液体才有一定的凝固点,同钟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 熔点随外界压强的变化_________。 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________________。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正好相反。在凝固时放出的热量______熔解时吸收的热量。 3.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且在_______下都可以进行的汽化现象,而_______是在特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的现象。 液体沸腾时大量汽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它液体表面的压强有关,例如大气压的值越大,沸点也越______;大气的值越小,沸点也越______。 4.固体直接从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与这相反的过程叫做_______。 固体升华也要_________热量,气体凝华也要_________热量。 5.许多物质,或因本身的温度起了变化,或因它所受外界的影响而压强起了变化,或因两者同时起了变化,那么物质内部分子的聚集状态有时就要相应地起变化,由于分子的聚集状态不同,物质就有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不同的状态。 6.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时,高温物体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低温物体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当达到相同温度时,热交换停止进行,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在热交换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_______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 即:Q放=Q吸称为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实际上就是反映热交换过程中能量是_______的。 一般地说,物体总是不断地与周围其它物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其温度在相应地变化着,但是在局部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热交换后,物体的温度可以达到相同。(即没有温度差),而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叫做热平衡状态。 应用热平衡方程解题时注意: (1)首先要弄清楚参与热交换物体的初温必须不同。高温物体降低温度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升高温度,直至参与热交换物体温度相同为止。 (2)应用热平衡方程式求出未知量,计算时注意方程式两边比热和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3)对于两种以上初温不同的物体进行热交换时,它们混合后的末温可以假设在某些温度之间的某一温度(不包括已知温度),根据这个假设确定吸热、放热物体列出方程,解之。 7.在没有物态变化的情况下,热量的计算是:Q=______________ 式中______________是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二、分子动理论 内能 1.________和______对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式,并且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功”是能量转换多少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转化了多少能量,做功是能量_____的过程。把一种形式的能____成另一种形式的能必须通过做功来完成,也就是说能量的形式_______变化。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当物体间存在________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可以使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而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这样的过程叫作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_______,而低温物体内能______。实质上是一个物体的内能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的内能发生了变化。 2.固、液、气分子运动的特点: (1)固体分子间的距离非常_____,相互作用力很_______,其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作范围很小的无规则振动。因此固体不但具有一定的______,还具有一定的_______。 (2)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____,相互作用力也很____,但与固体分子相比,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作范围较大的无规则振动,而且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地移动。因而液体虽然具有一定的_____,却没有固定的_______。 (3)气体分子间距离很______,彼此间的作用力非常_____,其分子除了在与其他分子间或器壁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外是不受其他作用力的。所以气体______一定的体积,也______一定的形状,总是充满整个容器。 3.内能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不叫内能;大量的分子的有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也不叫内能。内能是________(“同于”、“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同一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从它的温度高低反映出来,温度高时具有的内能____,温度低时具有内能_____。但是不同的物体温度的高低并不直接表示具有内能的多少,因此在传递中,热量是从______物体传递到______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4.热机的共同特点是:______转化为________。热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排放_______和发出_____,所以热机的改进和进一步研究,降低排出废气的温度,消除烟尘,回收废气中的有毒物质减少机械之间的摩擦以及结构上的改进。 5.利用燃料的______转变为________的装置,叫做热机。内燃机分______和______两种。6.在汽油机工作时,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周而复始循环不停的,这四个冲程做一个工作循环。每一个循环活塞往复______次,曲轴转动______周。汽油机工作的冲程中只有做______是燃气对外做功(即____能转化为____能)。汽油机里吸入气缸里的是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产生电火花来点燃的,而柴油机里吸入气缸里的是_________,由___________喷入气缸的燃料和空气后被压缩后燃烧。 7.热机的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用_____表示。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中考的激励与导向功能越发凸显, 考试的内容将进一步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和学生实际, 体现科学精神和学科渗透;考试的难度降低, 广度增加。如果仍用应试教育的观念, 搞题海战术, 无疑是误入歧途, 贻害学生。因此, 中考复习应握准中考脉搏, 优化复习方法, 着眼“双基”的巩固提高, 重视知识的系统整合, 抓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结合多年从事毕业班物理教学的实践, 笔者深深体会到:中考前集中十周左右的时间, 采用“四段五步”式复习方法, 效果非常理想。所谓“四段五步”指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专项复习阶段、综合训练阶段、模拟检测阶段、冲剌临考阶段。“五步”指第一阶段中采用的“听、练、读、导、讲”的五步复习过程。现将“四段五步”法分述如下: 一、专项复习梳理, 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中考物理涉及的内容广, 容量大, 知识结构复杂, 故务必在考前帮助学生梳理好学科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 形成技能技巧, 实现读书“由厚变薄”的量的积累过程。第一阶段专项复习是整个复习的关键和重点。必须坚持以纲 (课程标准、中考纲要) 为纲, 以本 (课本) 为本, 以册 (综合练习册) 为主, 以要 (自编复习概要) 为辅。逐章梳理, 人人过关, 切不可再另购资料, 搞题海战, 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第一阶段专项复习中的五步复习重点为: 听:要求做到听中悟考点, 听中明逻辑, 听懂内容, 从而理解、掌握、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 进一步明确物理中考考点。 练:在细听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题型, 让学生练习, 包括基本题、巩固题和提高题,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从而实现补缺补差, 使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 读:细听精练后, 课堂上再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读老师编发的配套复习概要。初中生年龄偏小, 学习经验缺乏, 综合归纳能力欠佳, 让学生自己梳理归纳知识体系显然不切合实际, 教师的导学作用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自编了一套《初中物理复习概要》, 随堂印发给学生, 帮助其梳理章节要点、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技能技巧、再现中考题型。每份概要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知识体系;二是能力提高;三是中考点击。讲读后能使学生达到耳目一新的功效。 导:在听、练、读的基础上,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对学生复习的指导,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讲: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堂讲解或作专题辅导, 另一方面就《综合练习册》上较难、偏、繁的题目教师要建议学生大胆舍弃, 近几年的《综合练习册》有所改进, 但超纲的题目仍很多且容量过大, 不必全做。教师可适当增补一些创新题、热点题、渗透题, 以达到精讲精练、熟能生巧的目的。 二、集中综合训练, 形成技能技巧 在扎实做好第一阶段专项复习的基础上, 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了。教师帮助学生精选十份左右综合题, 要求学生课外脱离课本, 限时自测, 教师抽查再集中讲解, 根据练习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教师再作些专题辅导、适当补充, 扩展学生视野, 完成读书“由薄变厚”的质变过程。如在电路分析中, 电流表、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以及测的是哪部分电路, 学生容易糊涂, 判断不准, 教师可做一专题辅导, 应分析强调:电流表内阻很小, 相当于直导线, 电压表内阻很大, 相当于断路, 正常工作时, 电压表测的是与其并联部分的电压。电路故障时, 电压表有读数, 可能是电源电压。 【例1】某同学做实验时, 误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错, 如图1所示, 合上开关S, 电压表读数为 (4.5V电源电压) , 电流表读数为 (0A电路断路) , 当他将两表对调后, 合上开关S两表的读数与前面错接时一样, 那么故障一定是 (灯泡断路) 。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计算,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原理推导出技巧性公式;如当R实=R额时, 导出P实/P额=U实2/U额2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等于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平方比) 。例如:标有220V、60W的灯泡接在110V的电路中,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为额定功率的1/4, 即15W) , 用此技巧公式判断类似的题目非常方便。再如:光学部分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对其成像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但要形成技能技巧还必须由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作图或演示模拟动画, 配上自编的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物远像近像变小, 两倍焦距一般高。物近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像没了。点内成像在同侧, 正大虚像隔镜瞧。) 例如, 要使照片上的像变大一点, 只要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就轻松解决问题, 即:物体移近镜头像片远离镜头像就变大了。既巧记了成像规律及应用, 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能养巧、综合训练, 学生已基本具备触类旁通, 熟练运用的较高素养。 三、战前模拟检测, 树立必胜信心 经过近两个月一、二阶段的复习, 学生的整体水平应该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但由于中考对初中生来说是第一次, 心里无底, 恐惧紧张, 因此, 考前交底, 帮学生学会放松、树立信心十分必要。首先, 应将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进行随堂模拟考试, 给足时间, 认真批改, 让学生考出最好成绩, 让学生觉得中考也不过如此, 来树立学生自信。其次, 教师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考动态的把握, 出一份中考仿真压轴卷, 让学生随堂检测。近年来, 这些仿真压轴题均有一些与中考题目高度类似, 如2004年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热量计算、非典防控;2006年有关声音的传播、能量的转化、滑轮组绕绳及效率计算, 环境保护;2009年有关体温计的读数, 条形磁体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的图像, 风力测试仪的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2010年有关电能表、轿车所用的物理知识, 监控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LED灯的制成材料, 家用电器的使用等。以上年份的中考题, 均有近30分的热点题被压中, 当年中考物理让学生满心欢喜。 命好仿真压轴题, 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厚重的经验积累。压轴题只是中考题型的一种效仿, 绝不能与中考题等同。命制压轴题必须做到:认准考点, 认准方法, 典型训练, 总结活用, 把“薄题变厚, 厚题变薄”。因此, 教师要认真钻研近五年的中考考点分布规律, 设计与考点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能根据问题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形成新的知识框架, 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因为系统的知识比分散的知识更易于破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升华为解决问题的智慧, 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活用知识和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 考出好成绩。 如何进行中考物理复习呢? 1复习物理,计划先行 一般来说,我们在三月底才能学完九年级下册物理课本,4月份复习八年级物理,5月份复习九年级物理,6月份进入专题训练复习和中考模拟试卷训练。 2复习基础,成败关键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牢,楼房必倒,我们要复习课本基础知识,我们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运用有关知识熟练地去分析物理问题,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规律、应用、现象、计算等。 在每一节课的复习中,我实行“三段论”复习法,即一节课分成三段,每段约15分钟,第一段让学生阅读课文基本知识,第二段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书本知识,讲解课本中的疑难要点,教师要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及可能出现的考试题目,第三段精讲典型例题,一节课复习结束了,教师还要布置作业来巩固知识,或者用测验卷加以训练,这样一节课复习的总体思路是:课前有预习,课堂有练习,课下有实习。 例如复习《第三章光和眼睛》3.1-3.3节内容时,(1)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基本内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作图,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2)一边提问,一边讲解课本中的典型作业题,如:教室的黑板有没有反光现象?如有,请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3)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阳光照耀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什么现象?夜晚,路灯在河中的“倒影”为什么成了柱状的光带?学生交流讨论,明白了此题联系的知识点是“平面镜成像,”教师讲解试题,贵在创新,创新是中考试题的灵魂。 3及时测验,补差补缺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考”,“考”然后知不足,老师讲解了,学生不一定接受了;学生听懂了,考试不一定就会做了,所以要及时进行测验,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出失误原因,写出反思报告,制定下一个考分目标,把错题重做一遍,教师把学生出错严重的题目再集中起来演变成测验题,让中差生去做,学生出错了再订正再辅导,如此反反复复去做,定有效果。 让学生写反思报告也是有效果的,有一个学生某次考试只考了4分,我叫他写反思报告,他写道:“这次我考的不好,是我没有认真复习,我上课没有认真听,有一句话说得好‘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总有一次会考好的,”后来的一次考试他考了44分,有明显进步。 4试卷评析,注重实效 考试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因人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每次考试后,教师要把学生做错的题目登记下来,分析每个试题的错误率是多少,从而决定这个题目是轻讲还是重讲,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及能量转化是重点题与常见题,我反复强调,但考试时还是有人出错,我细致讲解电动机的有关知识,我要求学生回答:电动机工作原理、能量转化、画出它的工作原理图、再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还有哪些应用? 教师讲解试卷上的题目必须与课本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教师讲解试题必须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试题能否演变与发散,教师要研究一番,我让学生做错题时,要求学生把该题所联系的知识点写出来,把该题的计算过程写出来,把该题的概念辨析写出来,教师教授知识与学生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反复考查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5转化差生,刻不容缓 班级中的差生总是必然存在的,差生不抓,学生的整体成绩很难提高,教师提问时要提问差生,让差生回答容易的问题,差生答对了,教师要给予鼓励,让差生充满自信,提问差生能使差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要给差生制定出考分目标,让他们考出20至30分就算成功,差生差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懒惰成性,这类差生在班级中约占5%,我要求这类差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课堂纪律,不出任何差错,差生喜欢多嘴叉嘴,我要求差生举手询问,我要求品德纪律差的学生把这种规定写在课堂作业本子上,以此来保持教室的和谐安宁。 辅导差生时,教师要有耐心,要有温情,教师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这道题这么容易你也不会做,”教师说这话是没有用的,对于差生来说,再容易的题目做起来也比登天还难,教师要耐心地给差生讲解,差生听不懂时教师不能急,要慢慢来,不能让差生丧失信心,要让差生说我能我行。 《浮力复习》教案(市级公开课) 关键词:中考;总复习;物理 初中物理共学两年、三本书,在最后100多天的总复习中想要学生不厌、更不忘,那就得让我们的复习方法多样化,讲究技巧性,不断刺激学生的脑细胞活跃、兴奋起来,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节课所带来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不是像简单流水账似的重复旧知识。因此,如何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这是上好复习课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思想的准备 1.要想在中考复习中头不晕、脚不乱,首先必须工作是研究近5年的本地中考试题,从各个角度归纳、总结,进而对当年的试题进行预测 我对近4年珠海市中考题进行分析,把每年的考题逐道题地对应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记录其分数和考法,这个表制作好后,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考点都在哪一年、以什么题型、多少分数考过。这样就可以细化预测到对每个考点的出题规律了。 2.研究考纲 (1)每年的考试大纲就是中考的依据。通过前面对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再把分析与考纲对比,可以找出有些考点是年年都要考的,大约二十几个,这样就可以定为重点复习内容,要反复复习巩固。 (2)我们要重点统计考纲中“理解”与“探究”层次要求的考点,分析被考中的频率,这些层次的考点也是重点复习内容。 (3)看当年的考纲和上一年的比较是否有修改的地方,修改的地方就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要细细研究其为什么会修改,目的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再就是细细体会每个考点的层次要求,我们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还要计算考纲中一共有多少个考点,每年中考题出现考点的百分比,哪个考点每年一定都会出现等。这样有纲可依,做到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对命题方向的预测。 二、复习模式的确定和把握 因为遗忘是有规律的,所以复习就得要技巧,复习就要寻找到与遗忘规律相对的规律。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一小时后遗忘56%,一天之后,就达到72%。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应确定三轮复习,即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每一轮复习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们就要把握好每一轮复习的特点。 针对第一轮“系统复习”:历年来中考基础题约占70%左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树立以“课本为本”的观念,绝不能以“资料为本”。对待任何一本资料,都要经过“剪刀+糨糊”的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针对第二轮“专题复习”: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各知识点的综合归纳、穿插运用,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提高等,这都需要我们老师在这一轮中一点一滴去落实,让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任务是巩固基础,强化专题。以重点知识或知识单元为专题,或以中考题型为专题,或以热点、重点为专题。如以知识点分为《声现象》专题、《反射和折射》专题、《凸透镜成像》专题、《物态变化》专题、《内能》专题、《比热容》专题、《密度、压强、浮力》专题、《能量》专题、《机械效率》专题、《电流和电路》专题、《欧姆定律》专题、《电功率》专题等;或以题型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综合能力专题等;或以热点问题分《厨房里的物理》专题、《漫画》专题等。 针对第三轮“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得分率。最后阶段,抓考试消灭“七害”的素质训练,即看错失分,写错失分,算错失分,因原题不理解透而失分,因课本不熟而失分,因不规范而失分,因答题速度慢而失分。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克服非智力因素对考试得分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统一 一轮复习,可采取“读—讲—练—评”,“读”是导读,学生在老师给出几个本章节重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读书;“讲”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练”指学生练习大概要占课堂的1/3时间;“评”是要有针对性的讲评和重要内容进行认 真批改。 二轮复习,可采取“讲—练—评—读”,“讲”是导讲专题知识结构、单个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各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专题知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和专题典型例题;“练”狠练基础题和中档题,少练高档题。突出重点、热点。“评”教学重点,知识盲点,能力弱点,答题的规范,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读”是回归课本,通过读来消化专题知识结构,理解、记忆专题知识的规律和 特点。 三轮复习,就是“练—评”,“练”以套题为主,这些套题要尽量老师自己出题,且要是本科组全体老师智慧的结晶。题型、分值、走向与中考完全一致。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其实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想要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还是需要老师一些方法的刺激。如,分学习小组PK,分宿舍PK,分男女PK,奖励星星,集够几颗可以换取奖品,单科状元,师徒结对“小老师”负责制,等等。让学生上每堂课都很期待,很憧憬,很积极地想得到一些东西,证明他们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繁多枯燥的知识中乐此不疲。 总之,在最后中考总复习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不要被动接受;注重综合开放,不要单一封闭;注重有效实践,不要机械重复作业;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不要老师枯燥讲解。只要我们把握好以上问题,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以上就是我几年来在初三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07 (12). 一、编题应注重层次性 编题要根据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根据学生实际,既要注意拔高,又要考虑中下等学生的需求,合理控制题型的难易程度和比例.注意不要超标,防止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认真解答,改变只做填空、选择题,放弃实验探究、计算题的不良习惯.只有把中下等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高的及格率、优秀率和综合比率. 二、编题应注重针对性 出题之前,老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中上等学生平时试卷中的错题或错题集,并加以归类整理.这些错题暴露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薄弱环节.作为老师应敏锐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错误.共性的错误应多以原题、变题出现,并注意适当延伸,反复练习,将宝贵的时间用到刀刃上.而对于个性问题,应采取个别辅导.这样的练习才具有针对性,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拔高培尖的目的. 三、编题应注重迁移性 编题应当立足于教材,以本为本,“依本扣纲”.①重视教材内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和迁移,比如注意通过课后小实验、教材课后典型练习的变式、课本各类图表和图形渗透来实现物理知识的考查,也要注意对教材每个力学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的考查.②关注问题情景(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中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又如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和铅球,用脚轻轻一踢,足球会运动起来,而使铅球运动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针对以上情景,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③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做功大小,估计自己跳绳的功率).④关注探究过程(例如一般情况下光传播的路径是看不到的,你在实验中你采用什么方法来显示光路?).⑤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 编写实验题时一定要注意创设与书本实验中体现的方法的类似情境,力求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迁移.像去年扬州市的中考题,说车滑行距离与速度和质量有关,并叫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这其实是从另一种角度考查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因此,在出题过程中不要轻视课本,放弃课本抓课外,这会得不偿失. 四、编题应注重应用性 中考是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依据,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中考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认识,考查学生对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有15%左右试题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素材,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的联系,体现了与生活、生产、社会、人文的结合,教师在编题中要适当展开,在知识的广度上下工夫.如钢丝钳、自行车应用的物理知识、汽车的限载问题、汽车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双层玻璃的隔音隔热效果、白色垃圾的危害,判断电、煤、液化气等能源中,选用哪种最经济,在环保方面的优缺点.特别是已成命题热点的家电,如电灯、电水壶、热水器、电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石英钟、电饭煲等. 另外,试题中往往凸现命题者所在的地方特色,如南通的苏通大桥、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等.因此,我们应将本地热点新闻和重大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并编写到题中. 五、编题应注重社会性 中考是新课程教学的指挥棒,近两年来,中考命题人员锐意创新,设计出许多新题型.所以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复习的同时,对这些试卷题型进行归纳和挖掘:①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探月计划、磁悬浮列车);②关注时事新闻(如朝鲜进行核试验);③关注研究奥运中涉及物理知识. 六、编题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命题时一定要注意“一题多测”,切勿走题海战术;要注意“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确保学生的成绩在宝贵的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交流06-26 中考物理总复习公式09-20 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总结09-28 中考物理复习指南10-08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11-11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11-29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电学现象08-11 物理中考经验交流复习方法经验总结09-15 物理浮力教案09-11 2010届中考物理电学教案07-282.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篇二
3.中考物理复习浅见 篇三
4.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篇四
5.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篇五
6.中考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篇六
7.中考物理复习之我见 篇七
8.《浮力复习》教案(市级公开课) 篇八
9.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 篇九
10.中考物理复习题编题策略 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