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共8篇)
1.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 篇一
珠宝企业面临的问题
华启咨询师走访调研上千家终端门店。以下问题由咨询师整理和回复。
1、珠宝企业发展瓶颈:公司制定的各项政策、管理制度落实不下去,公司上下都抱怨、相互推诿责任。
解决之道:政策制度是否符合实际并获得管理层认同很关键,通过目标、计划、指令、会议、专案来推动员工执行力。
2、新老员工销售技能差别大,新员工有激情缺技能,老员工有经验缺热情。
解决之道:企业需要的三种人,管理干部、业务能手、业务熟手。人才建设的基本任务:招募能手、用好熟手,激发老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是重中之重。
3、员工流失率较高,缺乏归属感,培训一批走一批,令公司很头疼。
解决之道:向优秀人才要业绩,以胜败论英雄;向忠诚人才要执行,以执行力评高低。
4、公司内部有流程不按流程走,部门协作跟谁关系好才跟谁积极配合。
解决之道:提出核心流程、核心部门的概念,梳理部门的主辅关系,以流程优化保持企业有序运作。
5、店长选拔属于矮子里拔将军,不少优秀员工还不愿意当店长。
解决之道:职业兴趣开发及职业规划和引导、职业通道设计和开放、竞聘机制设计和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内容。
6、员工干一天是一天、混日子,催一下动一下。奖励可以,处罚不行。
华启咨询:设计薪酬分配杠杆和提供管理晋升平台,改变员工动机,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和行动力。
2.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 篇二
一、网络统计所面临的问题
1.1普及程度不高
普及网络统计的过程即是建立一种新的统计体系的过程, 人们对于网络统计的认可度是支持网络统计发展的动力, 社会认可会使网络统计成为统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但不达标的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网络统计的发展趋势。因此, 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影响较大, 普及网络意识是普及网络统计的必经之路。
1.2统计结果欠准
统计数据往往是对国家公信力的重要体现,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起到了引导作用, 保证其准确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网络统计的过程中, 由于对于选用数据不够严格的把关, 仍然存在部分虚假数据, 对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不法企业或单位在财务报表上有所隐瞒, 造成虚假的统计数据, 而在网络统计过程中, 这些虚假数据并不能被有效识别。
1.3统计的安全性不强
网络统计的资源广泛, 使用方便快捷, 但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网络数据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 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统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但丰富的网络资源库同时也给黑客们提供了犯罪的机会。网络统计中的问题有些甚至关乎重大的经济问题, 一旦被黑客侵犯, 后果不堪设想。
1.4调查的回收率较低
对于一些需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的调查, 由于网络统计没有面对面进行交流的过程, 导致被调查者对问卷的信任程度过低, 人们填答的意愿受到限制, 甚至发出的问卷会被当做垃圾邮件删除或举报。其次, 问卷的人性化设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长而单调的问卷容易引起人们的不耐烦, 直接降低了调查的回收率。
二、对于网络统计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2.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网络意识
加大对网络统计的宣传, 着重强调其相对于传统统计方法的优势, 使网络统计能够更快的被人们所接受;适当安排网络技术培训, 在提高人们网络意识的同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 便于以后对网络统计技术的普及。
2.2加强监督, 提高网络统计的准确性
要想使网络统计有更好地发展, 网络统计信息的质量是重要保证。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 尽量提高网络统计所需信息的质量保证其准确性。在网络统计中所采用的信息资源, 必须合理合法并且能真实地反映统计对象的特点。
2.3加强管理, 提高网络统计的安全性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逐渐成熟, 已接近于国际水平的互联网络硬件与软件设施为网络统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统计的发展成为必然, 管理网络统计的技术也需要得到加强巩固。对于数据的采集和使用, 要严格把关, 防止虚假信息的混入, 影响最终的统计结果。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对搜集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 合理地选用所需的数据;开发新技术, 加大对智能网络统计技术的投入使用, 加强对信息真伪的分辨率, 在管理方面提高网络统计的安全性。
2.4完善统计体制, 改变统计形式
尽量避免网络调查中容易出现的隐私泄露等问题, 逐步完善网络统计的方法。在统计前, 要对协助统计者公开统计的目的并承诺保证所搜集到的信息的安全性, 尊重他人的隐私。改传统的问卷调查为网络形式的调查, 注意问卷的人性化特征, 设计好问卷后根据问卷的形式, 选择相应的被统计人群, 在不会对对方造成干扰的前提下以邮件或其他形式进行调查。
三、小结
本文网络统计当前所面临的几大问题, 即普及程度不高;统计结果欠准;统计的安全性不强调查的回收率低。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即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网络意识;加强监督, 提高网络统计的准确性;加强管理, 提高网络统计的安全性;完善统计体制, 改变统计形式。在探讨网络统计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的同时肯定了网络统计的发展趋势, 为网络统计取得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统计逐渐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统计方法, 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网络统计所面临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网络统计,问题,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康等银.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5
[2]来宾.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M].冶金工程出版社, 2003.03
3.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 篇三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趣味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计算机互联网的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使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更为广泛,各行各业都无法离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要对高中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教育,帮助他们更娴熟地运用计算机。
一、 高中计算机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在目前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不少学校还是处于重理论轻实践的计算机理论性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室——教材的单一循环,在具体的传授知识的环节更多的是给予接受式,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思考就被动接受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均未得到启发。在课堂教学中,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吸收有效信息,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过程。计算机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但教师——教室——教材的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动手环境。这样长久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磨灭甚至消耗殆尽,这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施相对滞后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硬件更新的速度较快。高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类的图形处理软件、动画和网页制作软件进行基础教学。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实践,而对于计算机理论的教学只需够用即可。但由于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相对忽视导致了学校的计算机设施较差,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通过上机操作的教学完成,只能采取纯理论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设施的相对滞后会对教师的教学模式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不重视 高中的学业比较繁重,在高强度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之下,计算机被设定为非专业课课程,这样在教学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就得不到体现和保证。在计算机课程要求高于学生重视程度低这一矛盾下,高中计算机的教学效果相对低下。提高高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学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教师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学习的趣味性。应强调的是计算机技术是实用性的技术,是辅助学习最好的工具性课程,同时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所要求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都是其他学科学习中需要的,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计算机教学改进思路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留给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思考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带来帮助。
(一)丰富教学形式
计算机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对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了要求。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多种教学形式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教学的兴趣。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图形处理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的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除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外,保证学生上机操作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对该知识进行记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主机操控先向学生展示一次操作内容然后就让学生自由地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摸索。同时,教师还应该举办一些小比赛,如动画设计的评比、图像处理的评比等。通过小比赛来推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同时,小比赛的举办也是学生之间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题不仅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巩固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发掘者。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样可以让教学课堂更有趣味性。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给与了学生更为自由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更为广大的舞台。如教师在对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s)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处理图像的兴趣,如女生比较关注的如何对人像进行修饰等。还可以通过处理一些照片来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效果。
4.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
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技术落后和能耗高的传统重工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发电量的持续低迷预示着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由于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结构性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不利于工业增速回升。例如钢铁行业4月份出现了二次去库存,各类钢铁产品明显减产,4月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拖累工业增速减慢。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重工业由产经动态 于受出口不景气的影响,增长也受到限制。4月份重工业增长6.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由于在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权重较大,重工业增速回落直接影响工业减速,行业特性决定了重工业调整对工业的下行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
2、短期贷款出现负增长,预示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大幅增长,1-4月新增贷款总额达到5.17万亿,4个月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但是,在新增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短期贷款增加较少,甚至负增长。4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446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57亿元,而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短期贷款负增长有3月末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如一季度宏观数据所显示的持续反弹形势大好。短期贷款新增量大幅减少,凸现了两方面的隐忧:一是从PMI指数看,生产持续反弹,但金融数据并不支持工业生产数据,这个背离说明快速增长的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将会加大经济波动的风险和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二是短期贷款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支持,短期贷款的利率已经下调了不少,企业减少短期贷款,说明短期贷款到期后企业续借意愿不大,经济企稳回升面临变数。1-4月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反映了国家投资刺激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而短期社会投资贷款增长减慢,反映企业缺乏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四大风险。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9年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产经动态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四分之一,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前四个月企业投资是个问题,因为最终经济完全复苏要靠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政府投资只能起短期刺激作用,现在来看,企业不知道钱应该投向哪里。
2009年1-4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构成******6784728369***002000***09M1-2000中长期贷款(亿元)票据融资(亿元)短期贷款(亿元)2009M22009M32009M4-7863、CPI负增长与资产价格膨胀并行,居民现实购买力降幅较大
在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商品的供给普遍过剩,货币扩张对物价上升的推动效应大幅降低,我国当前货币迅猛扩张和物价负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充分表明供给过剩对价格水平的抑制。虽然居民消费物价对货币扩张反应不灵敏,但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已经率先开始对货币扩张作出反应,2009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4%以上,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量同步回升的趋势。随着“历史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1-4月释放的新增货币将逐步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存量货币的释放将进一步推高股价和房价。
从物价同比下滑来看居民储蓄收入似乎没有发生贬值,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平也没有下降,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以CPI来衡量实际购买力并不符合真实情况。1999-2008年10年间我国CPI累积涨幅仅为19%,而GDP平减指数累积升幅高达60%,房价累计升幅更需要产经动态 以200%来计,这意味着现金在过去十年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远远高于以CPI衡量的19%,货币增发对储蓄收入的稀释效用并不能用CPI来衡量,货币过度发行造成现金购买力大幅萎缩。
综上分析,当前的CPI负增长反映了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景气度的深层制约,却无法掩盖货币扩张、资产价格上扬侵蚀现实购买力的问题,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政策建议
1、尽快全方位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抑制物价继续下滑
建议在当前物价低迷的形势下,尽快推进重要资源价格的改革,逐步理顺服务价格标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低成本、低传导影响的氛围下顺利完成我国多年未实现的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目前低物价阶段企业和居民对调价的承受力较强,减少社会波动;另一方面资源价格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物价继续下滑,有助于增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我国石油、煤炭和电力价格均属于国家定价,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差别较大,保护了垄断企业利益、也引发了国内供需双方的诸多矛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应尽快改进定价机制,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改革资源价格建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向社会公开某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价格构成的参照产品、相关参照价格指标和权重,让企业和居民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捉迷藏。二是制定资源价格形成的预处理方案,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冲击时,资源价格可有适当的浮动范围。
2、强化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
庞大的落后产能是我国经济复苏缓慢、库存积压增加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淘汰低技术、高耗能的落后产能,短期内可能会使工业增长受到影响,但长期看优化的产业结构水平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有色、纺织、石化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数量和时间限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不折不扣地推进和执行产业淘汰规划目标。一是修订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坚决摒弃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妥善解决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将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积极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产经动态
3、大力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1-4月经济数据表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拉动总体经济的回升,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民间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消除投资领域中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行业,进一步简化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审批程序。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三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借鉴美国的经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避免重复征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纺织等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4、重视和加强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力度,在三次产业调整中促增长
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特征是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美国和欧盟国家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要走出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更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建议国家大幅增加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三产比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交易、高科技信息和物流配送等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服务性消费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促进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5.金融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五
据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对辖区2005年金融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区域金融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中长期贷款投放过多与银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4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9%,比年初上升了7.5%。同期,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8.4%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余额126.7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7.2%,比年初降低了3.3%。这表明,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短期化而资产运用长期化的问题较为明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较大。从增量看,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更为突出,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余额18.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的83.8%,在全省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同期新增定期存款余额仅11.9亿元,占新增存款比重5.1%;与前二者相比,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分别相差10.8%和78.7%。再进一步看,金融机构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和新增定期存款的绝对额分别为18.8%和5.9亿元,两者之比为3.2:1。虽然中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短期内无法显现,但由于新增的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不仅使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降低,同时也极易导致新的不良贷款。
(二)银行生产性信贷投入与非生产性信贷投入结构不匹配。2005年,某市新增基本建设贷款9.4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所占份额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地方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了12.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工业、农业等生产领域的信贷投放相对而言减少。2005年,全市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减少2.2亿元,技术改造贷款也减少0.3亿元,农业贷款尽管从总量上看新增4.7亿元,但在全市新增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由上年的27.9%下降到20.9%,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在贷款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贷款投放反而相对减少,尤其是工业贷款增长的减少,不利于全市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
(三)银行资金流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与经济结构优化要求不匹配。近年来,某市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建设过程中,大力组织开展招高引资工作,接纳了一大批外资和民营企业来投资办厂。与此同时,全市金融部门也配合加大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入。据初步统计,仅2005年全市银行部门累计投入招高引资项目信贷配套资金约10亿元。但是由于在地方政府实施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引进”,而忽视对引进项目的整体规划和严格筛选,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有的已形成不良贷款。这不但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而且极不利于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四)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与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不匹配。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日趋缩减,农村金融服务缺失。2005年,各金融机构共撤并县域及农村地区营业网点57个,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撤并48个,信用社撤并9个。而现有的金融机构又由于其信贷嬗变,降低了金融支农效用。近几年,随着农发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粮棉加工企业等农业信贷职能的剥离和农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转移,使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呈负增长趋势。2005年,某市农发行贷款余额8.3亿元,比上年减少1亿元,下降11.8%;农行农业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减少0.2亿元,下降18.2%。三是农村金融体供给相对不足,金融产品结构存在缺陷。从供给区域看,对县域广大农村地区信贷投放明显不足。2005年,全市11个县市中有8个县市的贷款比上年仅增长14%,增幅比全市贷款低2.1个百分点,其贷款在全市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从上年的38.4%下降到37.7%,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供给产品看,主要是重短期资金供给,忽视农村中长期资金需求;重小额资金供给,忽视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多元化、高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此外,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单一,效率低下,覆盖面窄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五)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2005年,某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4.2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6%;二者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765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比上年增长4.8%;二者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发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该市地处内陆,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少,加上受经济结构调整及金融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当地金融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金融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一是存贷款总体规模偏小,增幅偏低。2005年末,全市存贷款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和3.9%,存贷款增长速度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分别排7位和5位。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不佳。近年来,虽然资产质量逐年好转,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在全省仍处于落后水平。2005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44.6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91%,比年初下降7.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由于资产质量不高,使得某市在当前金融资源统一配置的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制约了贷款增长。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某市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某市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2005年末,全市贷款余额占全部资产运用的比例为9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个百分点,贷款在整个银行资产运用中仍占绝对地位,由此足见银行资产运用渠道的狭窄。从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看也是如此。2005年,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个多百分点。
(五)近年来,某市切实加大了信用环境建设力度,但信用缺失、食用环境差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企业逃废债行为未得到有效制止。2005年末,全市县域改制企业695户,共逃废银行债务14.5亿元。二是法律“白条”问题突出,银行有不少胜诉案件难以执行到位,银行赔本赚吆喝。三是政令不畅、乱收费现象较严重。重复收费的政策,但事实上这引起政策还未真正落实到位。目前,评估计、登记费仍过高,即加重了融资负担,又降低了融资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区域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区域金融发展步伐,提高区域金融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切实扩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坚持“存款立行,贷款强行”的指导思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储效率。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切实找信贷投入,在确保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各级银行、信用社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降比工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作,确保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每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各级地方政府要继续抓辖区信用环境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欠贷和逃废债行为,以确保金融资产和债权的安全,为金融监管抓好降比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三是进一步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各级金融机构要在发展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区域金融需要的各种中间业务,努力扩大中间业务的规模,提高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从而有效促进整个区域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调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城乡金融与经济统筹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提高贷款额度,拓宽贷款范围。同时,要积极探索发展大额农贷业务,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支持农民增收。二是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支农体系,形成金融运河农合力。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将金融政策向农村优先倾斜,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三是完善农村信贷体制,大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创新信贷品种,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期限、额度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力度,以适应农村对金融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
6.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宜城二中
张贤丽
管理问题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就有关高中阶段学校管理中具体问题,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探索思考如下:。
1、唯“人情为本”,轻“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强调对人的尊重及人际的和谐,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尊重”与“和谐”的理解却有失偏颇,认为尊重就是互留情面,和谐就是没有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取代“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工作上只讲感情,不谈原则,有求必应;对教师的缺点和错误,碍于情面,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回避工作矛盾,凡事都可以放宽要求,甚至没有要求,讲究一团和气,事事留情面,处处给人情,“以人为本”演化成“以人情为本”;人人只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校园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已将管理的内涵异化为无原则的“放任”,最终使学校纲不举、目不张,风气不正,学校工作变成一盘散沙。
2、唯“分数论英雄”,轻过程管理
过分强调最后学生考试的分数,按分数给教师排名次。名次靠前的则奖,靠后的则罚。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我们即使谈到教育,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展开的,好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为了一个好的分数
3、唯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
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只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而忽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在凡事都讲钱,无钱不做事,做事得有钱,过分给予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成了学校管理的万能钥匙。
4、唯“白加黑”拼时间,轻课堂高效
不少学校对上课时间抓的非常紧,作者曾在教室里看到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算了一下学生总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在13个小时以上。即使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还要规定老师到教室监督学生学习,实际上学生除了吃饭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教室学习,很少有自由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样做法的实际后果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降低,成绩难以提高。
要解决学校这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宗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对于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改进的思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
(1)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要求,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树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教育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统筹安排学校的工作。
(2)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符合管理理论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请名优校长讲学,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
(3)学校领导要研究教师心理,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够愉快地工作,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民主理校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以师为本,实行民生管理是发扬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基本途径,是统一大家思想、统一大家行动的重要方法。以师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就要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这样可以使领导与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等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更稳定持久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1)民主决策制。学校以教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主阵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晋级评选、提干等热点问题,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向师生和社会公开,坚持学校重大建设项目与购物项目由学校职工代表成立的领导小组参与决定,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议、民主监督的作用。
(2)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学校成立了由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纪律督查小组”,依据学校出台的《关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严肃工作纪律的十条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情况和爱岗敬业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评估坚持每学期由校长代表班子向教代会述职,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实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既维护了学校领导的中心地位,又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民主评议融洽了干群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了领导干部的自律和他律。
(3)校务公开,阳光治校。为规范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设置了意见箱及举报电话,网站公开、书面公开等形式。通过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教师聘任、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基建项目、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按照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实行阳光作业,调动了广大教工职的积极性。(4)当好师生的“后勤部”。为教师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在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经费,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长期坚持党群联系制度。如果哪位教职工思想出现波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难题,校领导能及时主动找其谈心,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我们始终坚持尽心尽力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们解除后顾之忧。一是一年一次组织教职工查体并逐人建立内容详实的健康档案,使老师们对自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二是教师节、重阳节、新春佳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日常则热诚探望、慰问生病或家庭特困教职工,并向每一名教职工赠送生日蛋糕、为每一对新婚夫妇发放“安家补贴”等,以随时送上学校的关心与问候。三是连年举办教职工子女素质教育拓展班和托管班,并设立教职工子女学习优秀奖,既教育鼓励了孩子,又减轻了家长负担。五是一年一度组建由副校长牵头的走访团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并坚持实施以“减、免、助、奖”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政策,设立贫困生助学岗,积极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二中学子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三)、建立校长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制度
从目前学校的状况来看,校长不兼课、不经常听课,远离教学第一线,对这一问题较普遍的回答是:①“校长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② “上级党政部门会议多、社会应酬多,没法兼课、听课”;③“现代学校管理,校长应做校长的事,不能像教 师那样钻课堂。”有许多校长的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经营型”上,“科研型”和“专家型”的校长还不多,对深入教学第一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式的需要,校长的管理观念必须转变,校长应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参与教学、听课、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师生解决教育教学的难题。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才能正常决策和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以身垂范,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提高学校教学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引导
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不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要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 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学校为了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宜城二中教师聘任办法》、《宜城二中教职工考核方案》、《宜城二中教学效果评估与奖励方案》、《宜城二中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和《宜城二中高考奖金分配方案》等。在评估过程中,学校专职评估小组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深入教师了解教情,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情、准确性、全面性。学校评价机制立足于教学过程,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要求,而不是用拼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7.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 篇七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少数民族
1 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直接在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 不断摸索和改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但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例如, 学生为何没有学习兴趣?老师为何没有教学激情?学生为何不被企业认可?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只有不断的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那么针对少数民族这一高职教育中特殊的群体, 又该如何教学, 即能让他们学好又能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2 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高专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又承担着民族地区发展的重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工作, 计算机类课程已成为高职高专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少数民族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
2.1 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地区, 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造成了语言、学习以及交友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在家里他们经常使用本族的语言, 在社会他们使用双语 (本族语和汉语) , 进入学校后还要学习英语。这对于本来汉语水平不高、英语又是零起点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以及学习的难度。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学科, 最新最好的计算机课程又全部都是汉语教材 (虽然少数民族老师致力于这项工作, 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更新换代太快很多翻译的教材出版的时候, 基本上都已经淘汰了。) 。而且有些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又用到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所以就造成了计算机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无法理解课程内容学习效果不佳的后果。
2.2 计算机教育的程度成为学习的屏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 进而计算机课程在中小学中得到了普及, 甚至在有的学校中成了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但在计算机知识推广的过程中, 存在明显的差异, 生活在城市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 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能够很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常用软件。与此不同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偏远落后的地区, 当地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投入的教育经费等都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步伐, 有的学校只有几台计算机甚至很多学校连计算机都没有。这就意味着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对计算机都很陌生, 甚至有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自卑, 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2.3 观念的落后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
大多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环境恶劣, 当地的基础教育薄弱, 信息不通畅, 受教育的程度低下, 无法理解计算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与家长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 因为最终都会回到家乡务农或者放牧, 过着与祖祖辈辈一样的生活。所以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课堂内容不好好听讲、实践操作不好好完成, 最终有的学生都无法正常毕业。
3 针对计算机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存在问题的探讨, 针对学习的差异性, 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缩短地区差异提出了几点建议。
3.1 老师应少一些抱怨, 多一点耐心。
在教学中有时会听到老师们抱怨少数民族学生如何不爱学习、课堂提问不回答、操作比较慢等问题。在教学中这种抱怨情绪是要不得的, 这样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对老师甚至对课程都会产生排斥心理。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语言障碍, 老师应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课程内容, 多一点实践操作, 少一点理论大道理。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多一点关注, 帮助他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3.2 教学过程不能“一刀切”。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将民族生与汉生放在一个班里进行教学, 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 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消化知识是很不利的。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加快了课堂的节奏。一方面是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另一方面是堆积如山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必定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后果。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 尽量让民族班单独上课。
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民族生理解教学内容往往需要汉语到母语的转化过程, 这样的思维模式必定会导致理解课堂内容变慢、敏捷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尽量让民族班单独上课, 提前制定符合民族班的教学计划, 让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达到最优的效果。在课堂上也应尽量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增加实践操作的环节,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以教师为组织者和协调者的教学环境。
3.2.2 尽量配备“双语”教师。
对于民族生而言配备“双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虽然语言已成为民族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但是通过“双语”教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 内蒙古地区应尽量配备蒙汉兼通的教师, 充分了解蒙古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障碍, 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 授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需要, 通过适当提问, 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当有实践操作课程时, 授课教师尽量把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安排在一起完成实践内容, 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3.2.3 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可以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点指导给予更多的关怀,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与放大, 对于缺点应尽量克服并改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不断的提高标准严格要求, 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学习差得同学, 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举办程序设计大赛、平面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的比赛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堂所学的知识, 而且可以不断的获得新的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增进民族生与汉生之间的友谊、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 也为将来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摆脱贫困、封闭的希望, 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在教学过程中不禁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更需要提高教师教 (下转30页) (上接246页) 学水平, 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跨越语言和基础知识障碍, 更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的学习。同时, 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该从不断的学习中找到自信克服障碍,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4 (10) .
[2]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8.手机支付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篇八
关键词:手机 电子支付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手机支付也称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发展势头迅猛。面对中国这样庞大的用户群,手机支付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手机支付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业务模式。按照用户办理支付业务的方式,可分为移动网银、短信、移动POS和电子钱包四种模式;按运营主体,可分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三种模式;按结算方式,可分为通过银行结算账户和虚拟账户结算两种模式;按照支付指令的传输渠道,可分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专用交易网络两种模式。
但是手机支付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手机支付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手机支付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我们使采取了很多防止手机支付信息被窃取的手段,比如保密卡、动态密码、短信通知服务和U盾等措施。但是仍然阻止不了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各种高科技手段,非法截取客户信息,盗用客户密码,进而盗走客户资金。国际上为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破坏,在手机移动支付信息的传输方面,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为了加强客户信息的保密工作,要实现在通信运营商、银行或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之间的数据安全处理技术。要不断研究,并采用防诈骗、防窃取等安全措施,确保客户的手机在不慎丢失或者其他情况下,也不会使客户的账户资金存在任何不安全因素。
2、客户信息保密问题
制约手机支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信息容易泄露,这同时也是引起很多消费者拒绝接受手机支付的关键原因。由于现在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只要有一方获得消费者的信息,就有可能在网上泄露出去,成为为别人获利的渠道。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委托发卡银行划拨购物款项到提供商品的指定的银行账号上。消费者的信息对银行是公开的,银行记录了消费者的很多情况,诸如家庭、收入、资金状况等很多隐私信息。由于手机支付的技术性、网络虚拟性和操作过程复杂性等等原因,使得消费者信息很容易泄露。
3、便捷性
手机支付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便捷性。手机功能的欠缺、速度慢等等是许多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手机支付的关键,同时也是制约我国手机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手机支付便捷性可以通过提高手机支付功能的技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减轻手机支付操作过程的复杂性,缩短使用时间。
三、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手机支付业务是近几年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的业务,所以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有所欠缺,还不规范,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要想规范手机支付市场,完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规定至关重要。一方面要规范经营者的行为,经营者在收集消费者的信息之前必须向消费者公示其收集信息的方式和使用目的,并承诺只在其告知的使用目的内使用个人资料,禁止一切利用消费者信息进行任何盈利活动。对任何违法行为进行刑事处罚。
2、提高技术
要想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时能够达到安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应该研究出更多的可以用来保护消费者信息,使其不会被违法分子盗取的技术,并广泛推广。例如:私钥、U盾、保密卡的使用等等。更多的保密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
3、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是手机支付不安全的一个根源性原因,正是由于消费者没有重视自我信息的保护,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应该组织专门的宣讲会,向消费者宣传不重视自我保护造成的严重的后果,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如何正确进行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只有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尽快解决问题,为大家创造更便捷的手机支付环境,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孙萧寒,周碧英. 电子支付方式下的消费者隐私保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0
[2]田中玉.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J].电子商务,2009,12
[3]李浩.浅谈电子商务的瓶颈——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J].科技资讯,2008,08
[4]王关荣.我国手机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及其发展[J].金融会计,2008,05
【面临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荐阅读:
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07-22
浅析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08-16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08-21
刑罚执行面临问题07-25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十大问题07-0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08-21
助理班主任面临问题10-12
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