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2024-10-27

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共7篇)

1.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篇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对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训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知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熟悉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更体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观察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我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训练

学生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原创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六个三角形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和各边的长度,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先把六个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分别按照三角形的角和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和三条边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成长。

四、精心设计习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度等,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练习课》中,设计这样的一道题:“小华体重30千克,_______,小丽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教师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给了学生思维很大的自由度,让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小丽的体重是小华的5/6”“小丽比小华轻1/6”“小丽的体重比小华的多1/5”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思维训练需要不断深入。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发展的角度,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创设情景,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更大的能动性,全面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毛世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07(32).[2]史林虎.树立数学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1).[3]高泽波.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2).

2.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篇二

一、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叫多向求异思维或多角度思维,其特点是从多个角度或侧面对材料进行深入思考,不拘一格地提炼出多个不同观点。

如教师让学生自己挖掘社会热点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2001年有许多让国人激动的时刻——中国足球出线了、北京申奥成功了、中国入世了……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对于中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触动。全班同学围绕这三个子话题共同发散思维并最终确定出30多个不同的立意角度。有的同学从中国足球的历史、地位、体制来谈,得出改革重要性的结论;有的同学从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谈,得出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有的同学从组织领导、球队的整体协作或从比赛的心态方面来谈,得出团结就是力量的结论。课后同学们情绪依旧高昂,有的同学作文写得也别具风采,一直把作文当成负担的同学这一次也出乎意料地写出了好文章。

这次作文思维训练的成功,表明不是学生不爱写作,而是缺少写作的兴趣;不是学生写不好,而是缺少相应的点拨、指导和必要的思维训练。教师不仅要在作文训练中始终以思维创新为原则,而且要以激活学生的“内存”,调动学生的兴趣为目标,最后达到“兵教兵”的思维训练目的。

二、搜集约定俗成的名言警句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其特点是与认识事物的一般方式做相反的思考,从而提出独一无二的看法。它不拘泥于旧说,敢于大胆质疑,在运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能够让我们去深刻反思,有力辩驳,不断求真,在对立的思想交锋中,磨砺思想的锋刃,撞击出真理的火花,享受收获思维成果的喜悦。

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立意的庸常、肤浅导致行文的大众化,从而影响作文的质量。针对此情况,笔者在写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注意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材料外,还特别注重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哲理的俗语、名言、格言、成语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到逆向思维的乐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搜集自己曾经看到或记忆中的俗语、格言、成语等,他们通过共同讨论,竟然找出60多条含义不同的语句,然后师生归纳得出40条每位学生都较熟悉的语句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的学生从成语“水滴石穿”中得出“水滴未必石穿”。这位学生是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证明其说法的。他说:“如果在水滴下面放一块石头,过一段时间后,石头出现小小的凹痕是很正常的一种物理现象。这是自由落体与重力的存在造成的。如果水滴再往下滴,小坑也不会再加深了,因为当深度达到2厘米时,水坑里的水就不再容纳水滴了,当水下来时就会漫出小坑,水滴对坑底就造成不了任何的冲击了,因此小坑就不会再加深,因此说‘水滴石穿’的说法不全面。”

经常使用逆向思维,从而会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当遇到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立意时,暂时可以不写。这样才能在立意上创新,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延伸思维训练

思维在具体应用时是互相联系的,只有综合运用几种思维类型,才能实现作文在立意上的创新。延伸思维是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结果的必要补充,它是对原有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对一些已有内容进行深化的思维方法。基于此,当学生思维得出结果时,教他们使用延伸思维,让学生立意更精当、更新颖、更有深度,从而让学生的作文“锦上添花”。比如在逆向思维训练时,有的学生对“学海无涯苦作舟”作逆向立意:学海无涯乐作舟。这一反向立意似乎也无可挑剔,但细想起来许多学生都会得出这一立意,于是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立意呢?简单的一句话,促使学生再思考,得出了“学海无涯巧作舟”的立意,不言而喻,此立意较前者有了更深广的内涵。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时时运用思维的火种点燃我们滞涩的灵感,刻刻用思维的触角拨动我们创新的琴弦,就会让材料在我们的头脑中自然地流转,就会使我们领略到“山前有路我不攀,偏到山后寻精彩”的惬意与惊喜。在心理上积淀厚实的思维基础,在实践上有了创作的收获,作文,自然就成了学生们的盘中之餐、胸中之竹。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篇三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陈兆艺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过程训练;段中教学训练;课文结尾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要操作过程,也是构成教学思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注意培训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有特殊意义,因为语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了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们的思维,说到底是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语文训练尤其注意思维训练。抓住思维训练,也就抓住言语的运用过程。从言语的运用中学语言,才能提高训练的力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望有真正的发展。

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我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思维训练的提高。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如课文《尊严》中有一幅插图,杰克逊大叔端着一盘丰盛的饭菜给年轻人,年轻人摆摆手,我在这给学生质疑:是年轻人不饿而不吃吗,还是另有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

去读课文,找出摆手的原因。

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我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抓住了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小战士的那句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去想象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样想,怎样说?于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号?(2)如果老班长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会讲些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空白”的地方合理的、恰当地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言语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

次的特点,不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会“治”不到点子上,“挖”不到根子上。如在教《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说:“既然这个女孩是个盲人,为什么还要张望呢?”从表面上看小女孩是看不见的,这个学生提的问题也对,但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于是我就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再次阅读、思考、讨论。正因为小女孩渴望能看见,所以她才用心去抬头张望。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因此,从这里来补救空白,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灵来领会。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一)首先培训学生的分段能力

段的教学实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客观上它思维训练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段的训练,掌握句意必须要进行分析,划分段落必要进行比较、判断、归纳段意,必须进行综合。按这个思路进行段的教学思考是分段的依据,揭示的是分段的思维过程,着力寻找的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抓重点、抓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1.要抓重点,读懂一句话,进行段的教学,首先要培训学生断句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一段话是由几句话组成的,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并能找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通过他们了解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2.要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段的训练练习上,还包括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

3.抓讨论、抓鼓励,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否真正把思维训练融于段的教学之中,通过段的教学这个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其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段的教学中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位置上。我的体会是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见解,大胆进行争辩,在争辩中相互启发,在比较中进行优化。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一)利用结尾的迷惑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迷魂阵”,令学生得出相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迷魂性。如《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被这话迷住了,一致认为这句话说明周瑜从心里佩服诸葛亮。对此,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布置学生去做两件事:一是问问长辈或是以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了,并结合课文想一想。二是看一看相关三国故事的书,找出周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再结合课文想一想。通过问、看、想,学生带来了他们取得的成果。周瑜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这证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不能说明周瑜佩服诸葛亮,只能说明周瑜对付诸

葛亮的妒忌升级了。至此,学生走出了迷津,对周瑜为什么妒忌,陷害诸葛亮的问题,有了透彻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结尾的矛盾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细细品味,却意蕴无穷。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能“闪烁光芒”,这貌似是充满了矛盾,怎样准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呢?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会发出光芒吗? 生:不会。

师:那么作者为何偏要说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 生:老班长用这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饿和疲劳而光荣地牺牲,它的品质崇高伟大,光彩照人。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实际上是说老班长的品质,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通过问答,学生得出了准确答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利用结尾的总结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虽短短一句,却提纲挈领,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暗示行文条理,给人以明白晓畅的感觉。例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了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顺藤摸瓜,无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使思维具有条理性。

(四)利用结尾的抒情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文章结尾抒发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深情,既深化了主题,又强化课文的感染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课文《落花生》最后一段:“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父亲的话所蕴含的道理。这里作者用“印”字,表达了“我”对父亲教导深深的理解,也正因此作者才有后来的成就。让学生分析好这种结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4.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训练 篇四

创新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就体现营造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势在必行,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它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另外,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己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在教第九册《草原》一课时,针对草原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草原“一壁千里和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立体画面,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到了那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有像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思维的发散。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在讨论中、争论的环境中不自觉创造。如教《凡卡》一文,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凡卡寄了信后,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着了,爷爷能收到信吗?收不到信的原因是什么?假如爷爷收到信,爷爷会带他回去吗?凡卡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为什么呢?又如《赤壁之战》中黄盖诈降成功,又可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是曹操你会相信黄盖的话吗?你怎样与对方周旋,怎样调整战术与诸葛亮斗智斗勇。

三、抓住文中图画想象,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发展。

小学课文中许多图画不但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创造性想象教师不要求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可各有不同,只要是合理的,有利于思维的发展的教师都要鼓励、支持。又学习《五彩池》一文,文中说五彩池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想象成不同形象,如兵器,或动物造型。这样打开想象的闸门,促进思维发展,而且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

5.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篇五

摘要: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考试题目中,第一个就是关于小学生听力水平的测试题,小学生的听力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这也是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小学生的听力教学,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当中,都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听力,在学习中听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提高写作,当今社会信息量大,交际广泛,更需要具备很好的听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小学生听力的培养和训练,促进小学生听的能力的提高。

关 键 词:语 文 教 学;听 力 训 练;现 状;策 略

在教学中,常常提到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是第一位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学习中小学生学会“听”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会听”的学生在课堂中更懂得如何去学习,听力强、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能更快地学习好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住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听话训练活动。

1、小学语文听力教学现状 在教学中,语文教学历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学习,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对今后学习语文知识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听力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听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对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听力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都很重要,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过程,在这一时期加强小学生听力学习和训练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只强调读和写的能力,在过去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学习测试都是有关阅读和书写方面的,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听的能力在学习上的发展,在学习中要获得知识和学生之间交流都离不开听和说,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别人话的能力都离不开听,只有会听,听懂才能说出来,才能正确理解。听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的一个环节,在学习中除了读课本内容和记录的学习要点外,在课堂上要接收到教师传达的知识,和同学之间交流、沟通都离不开听的帮助。而在学习当中只有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才能准确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在和同学交流过程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信息。但在实际学习中,不管是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中,都没有对学生的听力得到关注,想想看,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和朋友、同学沟通中,还有在课堂学习中,都是通过听力来完成的,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快速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对知识的讲解,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造成厌学情绪,让学生无法正常的进行学习;在生活中如果缺乏听的能力,就会在与他人交流中产生困难,对学生的成长都会造成伤害。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小学生的听力训练做好示范,在教学中以学生无为本,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促进学生总体能力的发展。

2、为学生营造听力训练环境

学校应有计划地、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提供听力训练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学习材料,保证学生听力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实行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具体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的同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达到对听力训练能力提升的效果。在听力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出学生读出课前预先准备好的学习内容,让其他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并根据自己听到的信息记录下内容要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记录的关键词,把听到的内容大概的写出来。再由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后,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以指导,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能抓住内容要点,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多进行练习,教师从一旁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己听到的理清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让学生都产生了听的兴趣,增强了在学习中多听、认真听的意识,达到了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每一章、每一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有条理的讲出相关内容。在学生掌握一些听的方法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分工,先听后写,抓住重点学习,这样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对知识也学习的更加牢固。另外,要想让学生的听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堂上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进一步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听所看,写一写听后感,渐渐地在学习上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听”就变得更有意义。

3.提升教师团队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加强学习,不但指基础的个人普通话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还有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实际开展工作,成人和小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制定合理的、正确的活动内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表达形式接近学生可以理解的程度,逐步进行深入训练,从而提高小学学习中的听力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在听力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训练,为学生提出听的要求,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安静地听,明白别人的意思,并有自己的想法,等同学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带领学生一起坚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的方法,只要教师能够科学的、合理的利用,就能提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听力能力,结合听、说、读、写一起学习,从而实现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陆娅娟.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8)

6.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篇六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教研片给我提供的这次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凡教育工作者,大家都认同一个信条——教书先育人,育人德为先。而语文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朱熹把“文以载道”形象地解释为“犹车之载物”。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结合”的特点,在学生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使蕴涵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作用,既注重工具性,又要注重人文性,达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要看老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顽强不屈、正直不阿的高尚情操,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和渗透,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效果呢?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理所当然应当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找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育人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四有”人才,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国家教育方针则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无疑,德育摆在了首位,是极其重要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课时多,比重大,特别是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便于分担思想品德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2、在语文教学中育人是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发展、变革,都会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受经济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畏书如“虎”,弃学经商;有的学生天天沉迷于网络;有的学生只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绝不想尊重别人;有的只追求物质享受,“小皇帝”气派十足。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可见,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

3、在语文教学中育人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需要。

语文本身是“文”与“道”的统一,学生“披文以入情”,无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而教师只有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清楚、具体、准确,才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教师也只有重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重视学生中的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身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1、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于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们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都是一个个的德育教育的目标。一些介绍优美风景的文章,如:《日月潭》《黄山奇石》《中国石》等,都可以优美词句的剖析,再通过片段设计问题,并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经历从“什么是美——欣赏风景美——体会语言美——热爱风景——热爱中国”这样的渗透、领悟过程。

2、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土地,对这类文章,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着重抓好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例如《海上日出》(人教版第十册)一文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读法来领悟、渗透德育。(1)浏览法。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一篇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

(2)默读法。要求学生用笔划出说明海上日出时雄伟、美丽、奇特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订正,并要求学生找出“日出时”“日穿云”“日出云”的几个词语或句子,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代表向老师朗读汇报。

(3)朗读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日出时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海上日出时的雄伟、奇特的美景,这时,如果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辅助,如投影片,让学生观看保护环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文本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揣摩和品位”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著者的意图、品位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学《种子的力》(人教版十二册)一文,这篇文章由于时代不同,作者不能直接从语句上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采取了“托物寄情”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紧紧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位,发掘句子的含义。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时,老师再因势利导,借小草和种子的力量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学生不要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吓到,要像小草那样勇敢、坚强、有韧性,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坚强作风,这样,德育就非常自然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学生已在不经意中欣然接受了。

3、在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通过表演方式再现情境、创设情景。就是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文中的角色不只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来理解课文,加强体会,不仅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器官,而且笼罩了情感的色彩。例如,曾听过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人教版第十册)的教学案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自行改编“剧本”,各小组自选“导演”、“演员”,在课余时间排练,最后用两节课时间给各小组表演。各个环节,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通过表演课本剧,扮演“渔夫、老太婆、金鱼”等角色,认真表演了课文所描绘的“渔夫救了一条金鱼,把它放了,金鱼为了报答它,说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渔夫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一次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要求,最后,居然要当女霸王,金鱼很生气,把给他们的一切变回了原来的样子”这些情节,深刻体会到“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的可悲下场。善良的人,也不能太懦弱了”的寓意。使学生对文章印象更加深刻,感受到要“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4、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必须引导他们多接触日益发展的社会。为了是学生能够如实反映社会实践,敢于敞开思想,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结合《杨桃》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从作者的角度观察杨桃,从而理解作者画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或以后准备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另外,作文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还要在作文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有时,我们的一句鼓励,一声叮嘱,会帮助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因此,每一位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小学语文论文 篇七

我国教育部曾有明确规定: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基本训练之一.在我们这里的学校,虽然写字课开设很晚,但是,学生对写字的热爱一直是特别强烈的.亦之,写字课是一门要求学生有实践的学科,它需要经过一定的阶级训练才能掌握书写的技能.但是,它的训练也是讲究科学的方法,不可盲目地练习.这里,我就结合自己平时在写字课的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向各位同行交流与学习.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感情.托尔斯泰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作为教师,要真心和学生经常交流,把学生当成教师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并把历朝历代的书家的学书典型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写字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对自己平时不好好写字的坏习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加速了自己对练好字的愿望才会强烈,学生就会有积极主动地学习练字兴趣.2、给学生营造学习写字的氛围.自从写字课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以来,我们的学生对写字的热情可以用强烈来形容,不为过.为了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闻到一股翰墨飘香的味道.首先,我们利用宣传栏以及标语,悬挂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等形式,向学生熏陶书法的魅力;其次,每个班级设立写字平台,主要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和交流.最后,要求每个教师在上课和批改作业时,写字要工整、规范、到位,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用楷书书写.3、平时上课的内容要少而有链接,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写字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训练,它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工作.有的老师在上写字课的时候,都是布置好多的练习内容,就让学生自己看着抄写.这样的练习,纯粹是一种应付了事的过程,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写字水平没有提高,事功半倍.因此,教师在上写字课时:比如,教人、大、天字,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找出了它们的联系点;再分析每个的字的书写笔画,结构,笔顺;接着,教师示范写每个字,以让学生心中对这些字有数.这样,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就满怀兴趣地练习了.4、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指出其的不足.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不能用一棍打死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写字作业都有其发光的优点.老师要用事实的方法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才有继续练字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但是,应考虑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及时地指出的不足要让学生看到和觉得的一致,这样就会让他们深刻地领会到有了错误就应该改正.另外,要经常在班里举行优秀写字作业展,以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对练字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5、要经常举行写字比赛活动.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定时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更宽地提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又能对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在班里或学校里举行现场写字比赛、临帖比赛,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激烈的比赛中,结果,对优胜的学生,我们以钢笔和笔记本作为奖励,对失败的学生,我们继续鼓励他们,希望他们下次有所进步.二、培养学生书写习惯

上一篇:者腊小学校园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在生命面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