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迎论文

2024-07-31

常春迎论文(精选8篇)

1.常春迎论文 篇一

常春藤_初中记叙文

她拿着稿子,两个男孩也拿着同样的稿子,一个扎着马辫的女孩指指画画安排着位置,走在三个人前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动作,旁边坐着一个男孩,手抱着吉他,翘着腿,望着这四个伙伴,一脸的自信。

“啊!终于排练完了!小雪,风,泰还有杨我们要加油哦!为了在这次朗诵比赛上顺利进入前5名,加油!”扎着马辫的女孩伸了懒腰说。几个伙伴一一伸出手搭在一起,大笑着,柔和而强烈。

兴奋地缩放清香的常春藤啊,你那么依恋地缠绕在池边小亭的横梁和背椅上,什么时候,你那花瓣从纯洁的孩童长成了热情奔放的少女?圣洁的光辉将要来临。

被擦得透亮的黑板上,白色的粉笔舞出几个大字——“母爱?;童心?;赞美自然诗歌朗诵比赛”。扎着马辫的女孩和她的同伴们坐在大教室的第七排。她有些紧张,抱吉他的男孩拍拍她肩膀说:“放心,别紧张,我们是最后一组——16号!”女孩捂住胸口,嗯了一声。她是在担心另外两个男孩:风和杨。

不断的尖叫声,掌声迎来了一次又一次高潮。“请第16组选手上场!”又是尖叫,扎马辫女孩捂住耳朵偷笑着和伙伴一起走上舞台。抱吉他的男孩搬来一个浅蓝色的板凳,坐下,双腿分开,把吉他轻轻斜靠在腿上,一只手放在顶端,一只手搭在琴弦上,食指轻轻一拨,一切陷入沉寂,柔和的旋律从他的.十根手指间缓缓流出,仿佛一绢细流在他的指间穿越着,然后打着旋,迈着轻盈的舞步飘飞到所有人的耳里,眼里,世界从此不再“好色”,只听这一曲。扎马辫的女孩在某一个音时朗诵起来:“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与银白色的月亮游戏’……”很轻柔的,如同这曲一般轻柔的,仿佛一丝雨线在她的发丝间打着旋,然后淘气的轻轻走来钻进你的袖口,钻进你的心。女孩小雪的声音也使人陶醉,并让大家迷恋上这轻柔的感觉,甚至有些飘飘然……轮到另外两个男孩了,杨先开口:“住在云波上的人……哈哈……对我唤道——‘我们从早晨唱歌到晚上;哈哈哈……我们前进又前进地旅行……”杨在笑,是因为害羞不是觉得幼稚?扎马辫女孩的手开始颤抖,她很小声地说:“杨别笑了,风,你朗诵时不许笑,我求你们两了!”或许两个男孩都没听到,他们一直不停地笑,侧着脸笑,捂着嘴笑,那笑声淹没了吉他的轻柔,有些狂悖,像是魔鬼的手把人的心拉下深渊。世界从此没有了最受,失去了听觉。

最后的一个音符停止了跳跃,堕着,堕着,可扎马辫的女孩分明还听到了一声惨叫,很冷的感觉。她随风望去,只见它们的花瓣一片一片凋谢,从茎的最深处流出鲜红色的血液,染红了水池。它们的叶片一点点破裂绽放出深红的污团,在她的眼里慢慢彭胀,然后灰飞烟灭……

常春藤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了,连同它从不肯放开亭中横梁和背椅的蔓还有女孩的自信心一起死了。

2.常春藤的作文 篇二

我又跑到那盆植物前,怎么看那也是一盆爬山虎呀!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抱着那盆植物跑到楼下去找爬山虎。

我找到爬山虎之后,就跟妈妈买的那盆植物做了对比。仔细一看,还真有不同之处,爬山虎的叶子边缘比较粗糙,而妈妈买的植物叶子边缘很光滑;爬山虎的叶子有三个角,而那盆植物的叶子有五个角;还有,爬山虎的叶子很薄,而那盆植物的叶子很厚;爬山虎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成红色,而那盆植物的叶子秋天还是绿色的。

我还发现,它们的藤条长得不一样,一个藤条粗,一个藤条细。还有,它们爬墙的方法也不一样,爬山虎是用“吸盘”来爬墙的,而那盆植物是用很多“腿”来爬的。

观察完后,我回到家问妈妈那盆植物叫什么名字。妈妈说:“那盆植物叫常春藤。”

3.美国常春藤留学问题 篇三

投资移民美国,扫除留学美国障碍常春藤留学办理美国投资移民,只要申请者的条件符合美国移民法的要求,就可以向美国政府“申请”移民签证,从而实现出国梦想。

对于以自身或子女教育问题为出发点的移民申请人来说,投资移民在学位申请、留学学费、托福考试和时间等问题上比申请留学都有优势,还能使留学申请者更顺利地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考试、金钱、时间等问题一直是困扰留美学生的障碍。选择投资移民美国,这一切都将迎刃而解。投资金额低获批快速读书优势多美国EB-5经济特区专案的投资金额只要50万美元,相对来说不算高。

曾有人算过账,与其送子女去美国留学,还不如选择移民。移民得到的好处更多,中小学免费,比留学生更易上美国名牌大学等。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而美国的教育品质全世界领先,全世界100所名校中约有50所来自美国。有了移民身份,上名牌大学的SAT1,000分以上即可,而国际学生需要SAT1,500分。同时,奥巴马政府去年10月29日宣布EB-5经济特区项目延长三年,使得美国这个优势得以延续,从政策上消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当然,美国留学申请成功率高,获批速度快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美国移民局2009年上半年曾宣布,2009财政移民局争取实现主要类别移民申请审批时间加快20%的目标。申请时间平均来说从递表到获得移民签证和及时登陆美国取绿卡,相对于加拿大移民,美国快得多。随着美国移民当局改邮档案为电子转档案后,审批速度越来越快。由于中国考生的平均分数越来越高,留学美国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竞争,中国考生把大量时间和金钱耗费在远远超过实际英语需要的考试之上,如果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可以让申请者绕过考试壁垒。从开始申请到获得移民签证,一般时间为12个月。专家建议,先移民后读书,这对欲出国发展的人来说是更为实惠和经济的。投资移民美国避开高校“地方保护主义”投资移民美国,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后,申请者的子女可以按自身的兴趣随心所欲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可以不再担心学费问题。因为美国顶尖院校在录取学生时也有“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哈佛、麻省理工等高校聚集的波士顿就成为众多新移民倾心的落脚地。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常春藤大学,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不过五六个,而申请的学生却多达数千人。即便是SAT满分,也未必能入得这些名校的“法眼”。而在美国本土,顶尖名校的录取比例不过“百里挑一”,如果居住在波士顿当地,也许“十里挑一”就能进哈佛和麻省理工。

4.最后的常春藤改写 篇四

窗外的西风呼啸而过,常春藤上的叶子发出哗哗,不时有几片叶子掉下来,在空中像蝴蝶一样打着转。

我独自一人坐在屋子里,看着那块已经等了我二十五的空的画板,心中闪过一丝落寞。“如果我画出了一幅杰作,我一定要搬走,过上好日子。对了,一定要把楼上那两个小子也带走!”这样的念头在我的内心涌了出来,窗外的风吹得更猛了,我不得不多喝一些松子酒,来为这副衰老不堪的皮囊保暖。

我沉浸在酒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中,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我的那幅杰作——灵感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我走近它,刚要看清他长什么样,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这个念头。“谁啊?”我的声音充满了怒意,他摧毁了我的杰作,我和他没完。我粗鲁地打开了门,一见到是苏艾,怒意便清退了大半,酒也醒了许多。“什么事?”我不耐烦地问道。苏艾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我,并请求我向她伸出援手。霎那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琼珊躺在床上的样子,我非常痛心,我的大脑几乎在瞬间就答应了,但我的嘴借着酒劲却违抗了大脑的命令。“什么话。”我看见这样的话语从我的嘴里迸出。“难道世界上竟然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掉落而死?……”在我的嘴里发泄出了刚才的不悦和苏艾对我的失望之后,我的大脑终于夺回了控制权,答应了苏艾。

“我”发现我的精神仿佛是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蝴蝶,围绕着我这破败不堪的肉体低飞。“我”见到我的肉体如同机械般任凭苏艾摆弄,这时,“我”细细打量着自己,嗯,这副皮囊上有着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我”无意中扫到了床上的琼珊,突然那只蝴蝶一阵波动,那肉体暴发出一阵不可思议的吸引力,将那只蝴蝶吸引了进去。“我”极不情愿地又回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一个让“我”恐惧的`痛心的情绪涌现在心头。“我”看见一系列的想法出现了我的脑中:琼珊是个好人,我应该帮帮她。“我”试图将这种情绪从我的脑海中赶出去,但“我”发出了,“我”却不能。

回到家中,“我”与我合二为一,那一瞬间如同宇宙初开般地剧烈,在混乱中我找到了方法,画一片树叶在墙上,让她有盼头,随后“我”与我又分开了。

“我”看见我的肉体拿着一个手电筒和一些颜料到那片正对着关上的窗户的墙前进行绘画,天上的小雨不断下着,“我”发现一个“肺炎”的人正在向我奔来,“我”急忙向我发出指示要他撤离,但是他去无动于衷。“我”知道肺炎在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但“我”却无能为力。当我完成最后一笔时肺炎彻底占据了我,我倒下了,伴随“我”失去知觉……

当我醒来时,我已经躺在那洁白的床上,护士小姐向我说明了情况。“真是幸运啊,竟然有人发现了我,现在琼珊小组应该好了很多吧!”我天马行空般地不停想象着未来。

第二天,医生说我的病更重了,但他让我不要放弃,因为有个叫琼珊的女士的病在他的治疗下好了很多,我很开心。

第三天,我已经整个人快要进入昏迷的状态,但在医生告诉我那个叫做琼珊的女人已经快康复了,我一瞬间好像好了很多。

5.《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五

教学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为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一板块“精神支柱”所

选文章。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拥有坚强信念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常春藤叶内涵,感受作品主旨。

2、学会珍爱生命,拥有坚强的信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思路:课前发下《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学生讨论

探究师点评共同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利用“情景创设法”,多媒体播放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导入: 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竟然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今天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第1、2题师提问,生抢答,第3题一学生读答案,其他学生纠

正,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学生齐读两遍并识记。第4题生回答,师点评。)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

2、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逛(guàng)来逛去矮墩墩(dūn)砖砌(qì)昵(nì)称 蹑(niè)手蹑脚苔藓(xiăn)气吁吁(xū)殡(bìn)仪馆一筹(chóu)莫展一幢(zhuàng)楼撒(sā)手咆哮(páoxiào)窗槛(jiàn)瞥(piē)见掺(chān)假唠唠叨叨(láodao)

4、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数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苏艾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四、合作探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10分钟后学生展示讨论结 果,师进行精彩点评。)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请说明原因。

明确: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

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消沉失意,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语言描写(当他知琼珊的病情后):

“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珊”……,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形象二:(侧面描写)

医生:“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苏艾:“……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人格升华后,重新审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教师点评:艺术的天地里有无穷的创造力,精神的奉献更是无价的财富。贝尔曼以其生命为代价,奉献了绝世的杰作,生花妙笔绘就了人性最美的花园。他将五彩斑斓凝聚成了世上最浓的生命之绿。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价值。”贝尔曼因这片世上最美的叶子,永远活在人们心灵的上空。

3、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它对琼珊来说意味着什么?试分析琼珊能康复的原因。(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语段,阅读品味,可从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未出现时和出现后琼珊的身体状况和思想变化来考虑。)

明确:

第一问,是杰作:(1)从画技方面来分析,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她们,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2)从体现的主人公精神方面来分析,这片藤叶是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它给予琼珊生的希望和信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第二问,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未出现时:琼珊

处境——肺炎重击命悬一线

心境——灰心绝望数叶等死

→琼珊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处境—鸡汤、掺葡萄酒的牛奶、小镜子、看煮东西

心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永不凋落的叶子暗示她世间还有真情,这个世界并没有完全弃她而去,活着是多么的美好,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拥有信念,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教师点评:琼珊在自以为不久于人世时,一片叶脉清晰的绿叶将她的生命之灯重新点燃,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命天平上的重要砝码。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曾经有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这样一个问题:霍金先生,难道您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霍金用键盘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一个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是的,霍金不过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要梦想还在、希望还在,生命便无所谓悲哀,叩亮希望之灯,便能活出人生精彩。

4、贝尔曼为琼珊冒着风雨画藤叶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艺术留白,令人回味无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五、当堂练习(学生完成并展示,师进行点评并指导片段写作的方法)

指导写作:

1、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展开,人物有了,还要有具体的环境和情节。贝尔曼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出现后:琼珊

2、要有细节描写,要注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的综合运用。

3、语言要简洁,不要罗嗦。

六、拓展延伸(生讨论并回答,师点评)

思考: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试作分析

婴儿的哭声是他发出的生命的最强音,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婴儿的 母亲的“安详”和婴儿的父亲的“微笑”都体现出人间的温情,这一切感化了“我”,拯救了“我”,治愈了“我”内心的伤痛,使“我”领会到活下去的意义。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贝尔曼和琼珊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当渴求生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活出自己人生的风采来!最后以汪国真的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并把这首小诗送给大家(多媒体展示):

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作业布置见导学案

6.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六

1、掌握关于作者的重要文学常识。

2、梳理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欧·亨利独特的写作特色。

4、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学习重点】

品味小说语言,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

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教学步骤】

一、导入

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我想提前送同学们一份礼物,大家猜猜看?对,是常春藤。说起常春藤,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点击作者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颇多困顿,因而比较同情受苦受难的贫穷者,他的小说大多表现小人物悲苦命运。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但仔细咀嚼却又在情理之中;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微笑”。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最后的常春藤叶》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00字以内,要求包含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

●点拨:琼珊身染肺炎,情况严重,窗外的常春藤成为她活下去的支柱,可藤叶却不断掉落,老贝尔曼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顶风冒雨,用画笔留下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琼珊痊愈了,可老贝尔曼却因此得肺炎去世。

2、“最后的常春藤叶”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它展开。

3、小说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有的版本用“最后一片叶子”,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看。

●点拨:“常春藤”顾名思义,应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文本中却描写到“极老极老的常春藤,纠结的根已经枯萎,攀在半墙上。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常春藤凋零了,这似乎预示着一种无法抗争的自然力,身染重疾的琼珊看到这一切,数着一片一片的落叶,由无奈转向失望,甚至绝望,渴望死亡。

老贝尔曼用画笔留下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实现了藤的“常春”,这给了琼珊希望,挽救了她的生命,这似乎预示着希望永存,给作品带了脉脉温情,给生活带了无限希望,暗示了作品的主旨。

常春藤依附在墙上,为老贝尔曼在墙上作画提供了可能,为故事情节展开埋下伏笔。

而“最后一片叶子”没有此表达效果。

4、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将这个简单的故事说得引人入胜?结合文本说说看。

●点拨:设置悬念,埋伏笔;拟人等修辞使用;环境、语言等细腻的描写„„

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描写“肺炎”的具体语句,“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通过细腻的描写,拟人、对比等修辞的使用,反映出了肺炎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有较高的致命率,在广场东面肆无忌惮,而作者却写它在“艺术区”放慢了脚步,从而形成对比,一方面反映出广场西面人烟稀少,另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脚步放慢”意味着肺炎蔓延受到了阻碍,它没有夺去生命,原因是什么,读者需要接着阅读从文本中找答案。

通读完文本读者找到了答案,肺炎放慢脚步的原因是老画家用画笔留住了最后的常春藤叶,传递了生的希望。在最后的常春藤的鼓舞下,琼珊与病魔抗争,创造了奇迹。表现出虽然艺术区很贫穷,人们命运悲苦,却涌动着浓浓的爱,爱可以创造奇迹,揭示了主旨。也体现出欧·亨利作品“含泪的微笑”的艺术特色。

又如:在琼珊等待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随着一次有一次窗帘的拉开,那片叶子总还在,不管风吹雨淋,再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探究原因,文末通过苏艾揭示了谜底,原来是老贝尔曼用画笔留住了最后的常春藤叶。

„„

四、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粗略感受到欧·亨利语言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品味语言、体悟形象。

1、小说重点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重点写了苏艾、琼珊和老贝尔曼、老贝尔曼。

主人公的确定不能以作者描写文字的多少去衡量,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和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探讨: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可能会认为:

琼珊:故事是围绕她展开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最终康复,通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题。

苏艾:琼珊病了,是她照顾,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主题是歌颂她宝贵的友情。

贝尔曼: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拯救了琼珊,主题是歌颂他舍己救人的品德。主人公评判的标准:

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

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2、故事的开头写道,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那么琼珊能活下来吗?

(1)医生是怎么说的?(希望只有一成)

(2)她自己觉得呢?

(自己快要死了)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琼珊的这种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①“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得去了。”

②“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③“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琼珊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那随风飘零的藤叶,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自己也就要死了。琼珊把自己的生与死交给了最后的常春藤叶,此刻的她,已经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我想琼珊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一一投出思考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互相补充,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讨论、交流:是谁挽救了琼珊?

最后琼珊活下来了吗?(是的)

在她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在她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的时候,到底是谁挽救了琼珊?

小组讨论3分钟。(1)贝尔曼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2)苏艾

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3)医生

尽力医治琼珊的病。(4)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再见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小结:

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

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

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

4、琼珊的精神支柱?

这些人中,谁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什么?

贝尔曼。因为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一片藤叶,给了琼珊希望。

(1)最后的常春藤叶

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

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

第40节:

“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第44节: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第46节: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生齐声朗读

这样一片叶子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呢?

“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了几天几夜秋风秋雨的侵袭依然是深绿的、傲然地挂在枝头!顽强的生命力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启示,生的希望。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些字词需要用重音来强调,从而突出最后的常春藤叶顽强的生命力?

仍旧、深绿、傲然、依旧、仍在。

再齐声朗读。小结:

最后的常春藤叶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而这片叶子正是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上去的。

(2)贝尔曼

可见,贝尔曼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章着力表现的人物也是贝尔曼。

那么,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思考一: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分别是怎样写的? 贝尔曼

第一次正面描写:

第30节,请一学生齐读,其余学生画出描写贝尔曼外貌、性格、处境的句子,概括其形象。——外表丑陋,性格暴躁,生活窘迫,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失意的老画家 第二次正面描写:语言描写

让学生读相关语句分析

第32节: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第33节“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

第35节(见文中)

——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第三次侧面描写:第52节医生说:“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第55节最后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师巧妙过渡:第55节最后写到:“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思考二: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考三:既然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为什么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1)使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

学生讨论回答后投影:欧·亨利式结尾: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第55节中有关语句描述一下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

学生用文字描述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要求从语言、情境、精神方面去评),从而掀起一个高潮。

教师总结:

教师包含深情地概括,尽量在语言上、情绪上感染学生: 小结:

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爱心的人。

在预习时有同学提出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的杰作到底是什么?(最后的常春藤叶)

为什么你认为那是杰作?

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

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的确,正是凝聚着贝尔曼的爱心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但是,我们该不该把如此宝贵的生命交给一片小小的叶子?生或死该不该由一片叶子来决定?(不该)

所以说琼珊错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你们,当你看到琼珊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的时候,你想告诉她到底什么呢?

请二三生发言。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一个神,那个神就是他自己。

5、结合文本中具体的描写,谈谈你对自己最有感触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点拨:

【苏艾】是个珍视友情、乐观、沉稳的年轻艺术家。

如当医生告知她好友琼珊的病情后她“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场,把一张日本纸餐巾擦得一团糟”,可进入琼珊的房间时却“吹着拉格泰姆音乐调子,昂首阔步”,只为了不让好友担心,加重病情。还有她与琼珊的对话及与老贝尔曼的对话,都反映出她对好友深深的爱。

【琼珊】是个对艺术怀抱着憧憬和希望的年轻艺术家,她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命有强烈的渴望,但是却备受窘迫的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折磨,身患肺炎,理想受挫,现实的残酷让她备受煎熬,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她向现实和命运低头妥协,但最终醒悟,战胜了自己。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对“艺术区”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及琼珊的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

【老贝尔曼】是个脾气暴躁,酷爱艺术,却郁郁不得志的人。他善良,对青年艺术家充满爱心,甚至不顾年老和严寒,为琼珊创作可以唤起她生命意识的画,并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对自己苛求,在生存和理想中挣扎,最终用自己的爱和生命创作了不朽的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老贝尔曼肖像、语言等描写)

对老贝尔曼的看法有分歧,有同学认为他是个只说不做、爱耍贫嘴的空想家;有同学认为他是个追求完美的真正的艺术家。我觉得,我们在分析人物时,应该立足文本、深入探究。

①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老贝尔曼的肖像描写,请同学们齐读。

这段肖像描写给你带来什么启示?请思考后回答。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老贝尔曼的人生定位和艺术追求,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老贝尔曼的评价——认为他具备艺术家的潜质,也为后文老贝尔曼的英雄举动埋下伏笔。

②老贝尔曼是在什么情形下决定作画的?请同学们找出具体背景描写。

找同学读出自己找到的信息。

从老贝尔曼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琼珊深深的爱,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最绝妙的办法就是创作最后的常春藤叶,可见这幅画是老贝尔曼的爱的凝结。

③作画时老贝尔曼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④这一切凝结于画作中,那么老贝尔曼画了幅怎样的画?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具体描写,大家齐读一下,同学们有什么感悟呢?请同学回答。

“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叶柄”是“叶子”养分之源,就像人的生命之源一样。

虽然,“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枯败的黄色”。但只要源头依然深绿,叶子就会永远傲然不败,人就像这叶子,生命之源不枯竭,生命之光就永远不灭。

(对老贝尔曼的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引导学生把文本看细致。这也将是本课的亮点,提倡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加深对人物的认识,真正体悟人物身上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的哲理。)

五、放飞思绪,拓展提升

1、学习完全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

●点拨:

①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要学会正视死亡,珍爱生命。老贝尔曼正视了死亡,所以他能够顶风冒雨创作“最后的常春藤叶”,舍生救死,传递生的希望,因此老贝尔曼死的光荣,虽死犹生;而琼珊没有正视死亡,惧怕死亡,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常春藤上,差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生命不责任的做法。

②生活中需要希望、信念、意志等,它们能帮助人们创造奇迹。

③“物皆然,心为甚”。正如医生所言“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生意,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任何时候精神都是最重要的。

④命与运的辩证关系:古语说“命由天定,运由己生”,人要学会支配、驾驭自我的命运,不要轻易妥协,要努力抗争。

⑤生活中要正视困难、挫折、失败„„

⑥学会互相关爱,爱能创造奇迹。

⑦正确对待现实与梦想。

⑧生命因为抗争而尊贵。

„„

(鼓励多角度思考,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续写《最后的常春藤叶》。

六、、结束语

7.常春作文展示课教学设计 篇七

单县黄堆中学 常春

作文批改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劳心费神、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按照老师的指点去修改作文,让批改作文变得真有实效呢?今天我想通过一节作文评改课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课前,让学生以《真情》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并提了两个要求:

1、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真情

2、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体现真情

一、由人间真情的探讨,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愫

二、赏细节 悟真情

目的:通过欣赏优秀作文《雨中的那顶破草帽》点明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1、欣赏优秀作文《雨中的那顶破草帽》找出文章中感人的语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情感,进而指出:“赶紧摘下、小心翼翼、脸上漾起的幸福的暖流和质朴的语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情感,这就是细节描写。

2、由草帽下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去设想:“那块破塑料布下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自由的发言。

3、展示老师补充的句子,师生共同欣赏。从而指出:一个经典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细腻的眼神„„都可以让人的情感陡升,这就是细节刻画的作用。

4、点明细节描写中要注意的事项 细节描写要注意:

﹙1﹚、生活中细致观察感悟

﹙2﹚、写作中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这种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就对细节刻画及其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

三、补细节 现真情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文段的缺点并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加深学生对细节刻画的理解

1、展示作文片段《父爱》

2、读文段谈感受

3、补充细节让父爱凸显

4、通过以上两个文段的赏析和修改,学生谈个人的一点小收获

5、回顾过程,感悟收获

描写真情不架空 借言借行传真情 神情、心态可以表 处处无“心”处处“心

四、改细节

获真情

此环节让学生现场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在上课前老师已经粗略的批改过,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目的: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他们在赏析,评改中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从而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修改要求:在文中找细节描写,欣赏一处,修改一处。我欣赏_______句,它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_写出了___

我修改_______句,改为_____

五、小结收获,提出希望。

补充说明:

这样的作文评改形式一般需要两节课,前提是:课前老师把学生的作文粗略的修改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作文要求确定本次作文修改的方向。

第一节课先欣赏学生作文中优美的文章,包括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段,恰当的词语,细致的刻画„„。再利用多媒体师生共同修改两篇作文——一篇一般的,一篇差的。这样学生在下一步修改作文时就有据可依了。第二节课修改作文,可以采用各种灵活的形式。独立修改、同位换改、小组换改、小组交流、小组推荐

个人展示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相互交流,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对这种形式特别感兴趣。这样,每个学生每节课可以赏析和修改不同类型的作文,而且还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别人是怎样修改的,增加了共同学习的机会。

作文修改课结束后,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这节课的收获和反思。用以指导以后的作文写作。

此种方式我已经运用了2年多,感到作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成了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在这样的形式中,我和学生都乐在其中,也收获在其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写,更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赏析和修改。

作文写作和作文修改都是一个大的范畴,都是分阶段和步骤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8.《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

乐学善思办法

从小说的情节入手,整体感知全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和体味欧・亨利短小说意外的结局的特点。本课重视生命教育,围绕叶子这一问题,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提升内心感悟,逐步将学生推向生命本质的认识高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正大综艺主题曲《爱》:“爱是LOVE,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能带给你快乐和健康……”生命对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而爱则是生命中最为温情的存在状态。而那些在关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关爱着他人的生命,乃至为此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性光芒最伟大的赞美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小说。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题目?

2.小组内读文,交流,汇报。

(1)在别的叶子都飘落的情况下,他仍然长在那;

(2)对于琼珊来说,那片叶子是她同人世间的唯一联系;

(3)对贝尔曼来说,那片叶子是他的绝笔,是他的临终杰作。

3.指名读出琼珊关于最后一片叶子的语句,谈感受。这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读出了琼珊对生命失去了信心。这一切被前来探望的贝尔曼知道了,出示句子:“听了琼山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的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贝尔曼做了什么?指名读出语句。老师板书。

4.分角色读最后一段,(旁白、苏艾)出示句子“后来,他们在……颜料”过渡:作者并没有实写老贝尔曼画叶子,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想象:老贝尔曼是如何画的叶子?要求: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有适当情景描写。

5.琼珊能康复,除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用外,还需要其他因素吗?

当然,琼珊的康复仅有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她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要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这生与死的抗争中,只有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获胜。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它,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的低谷,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绘出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至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支柱。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可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修鞋姑娘》一课也采用了这样的描写方法。小组内学习:

画出对修鞋姑娘的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修鞋姑娘具有什么品质。

四、板书设计:

明线:琼珊病重---病危---转好---脱离危险

上一篇:北伐战争说课稿利用下一篇:学校预防近视工作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