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规划

2024-08-02

卫生监督规划(精选7篇)

1.卫生监督规划 篇一

卫生部规划“十一五”卫生人才建设

卫生部近日公布《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一个拥有1000名以上高层次卫生专家信息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库;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卫生人才队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意见》提出:到2010年,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要达到90%,乡镇卫生院达到60%;通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从城市选派两万名以上高年资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达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师;利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等,为西部地区培养1000名以上卫生技术骨干;培训5000名以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各领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大力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大力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修订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加快卫生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优化卫生人才配置使用,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机制。

附:

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现就“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促进包括卫生事业在内的各项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是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的关键,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出发,立足于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认识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加强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调整卫生人才结构,紧紧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到2010年,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达到60%。采取学历教育、培训、进修等方式,使卫生技术人员具有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学历或相关培训证书。

2.调整卫生人才结构,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从城市选派20000名以上高年资医务人员支援农村。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和认定等方式发展壮大全科医师队伍,达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师。利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等为西部地区培养1000名以上卫生技术骨干。

3.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层次卫生专家,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建设一个包括1000名以上高层次卫生专家信息的高层次卫生人才库。

4.推动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加快推进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积极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项目,培训5000名以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

5.进一步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卫生人才队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大力推动各领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开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民健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是不断输送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要严格贯彻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深入开展,研究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制度,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坚持从

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医学教育,可采取初中毕业后学习5年或高中毕业后学习3年的高等专科教育等方式,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才。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健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使乡村医生接受定期的在岗培训,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培训项目,“十一五”期间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对县卫生局长、乡镇卫生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办人员培训。加强农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妇幼保健水平。每乡培养一名健康教育骨干。

(二)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其他医疗机构转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项目,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增设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专业。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大中型医院的高资质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紧紧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卫生应急项目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吸引、鼓励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的培养。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对占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

坚决清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需要有计划地接收毕业生,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的学历知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吸引各类优秀人员进入卫生监督队伍。通过岗前培训和在岗经常性培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监督稽查,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卫生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妇幼卫生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势,加强医学生的妇幼卫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组织医学生到妇幼保健机构见习实习。采取多种形式对在岗的妇幼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加强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

继续组织实施并进一步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通过院士遴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评选等国家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系统高级专家选拔体系。加大对卫生系统杰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造就一批以中青年杰出卫生人才为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建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人才信息库,建立卫生部和地方两级直接联系高级卫生专家制度。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力度,切实解决留学回国人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引进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建立本地区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的选拔奖励机制,正确处理好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推动本地区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

(五)积极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推进卫生管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

卫生管理干部是我国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卫生工作的开展。要继续组织实施中国高级卫生行政人员培训项目,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才。积极争取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继续组织实施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项目,为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卫生管理干部。积极推动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岗位培训要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现任和后备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每5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集中面授培训不少于10天。要通过岗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卫生管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

(六)大力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认真组织实施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从西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卫生技术人员到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培养,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卫生技术骨干。继续组织实施卫生人才援疆项目,通过举办业务技术培训班,为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才。积极配合中组部开展“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为西部地区培养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做好“博士服务团”工作,选派优秀的卫生专业人才到西部地区服务锻炼。继续组织实施部属(管)医院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项目,安排38家部属(管)医院对中西部12省(区、市)和享受西部待遇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支援,组派医疗队赴边远贫困地区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知识,举办专科培训班,带动基层地区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属(管)医院接收中西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为西部基层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快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一)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进一步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积极组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探索面向社会的专科医师培养制度。贯彻落实卫生部、人事部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以及《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大力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医疗卫生人员防控重大传染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员培训制度。认真执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各地要从组织上和经费方面给予保障,确保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

(二)完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职称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研究制定卫生行业的职称政策。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修订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加快卫生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完善全国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科目推行人机对话考试。完善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评价手段,逐步推行考评结合评价方法。加强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的考查,全面客观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结合现行职称制度研究建立专科医师制度。研究卫生管理人才评价标准和办法。培育、发展和规范卫生人才评价中介组织,提高服务技术水平,逐步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三)优化卫生人才配置使用

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机制。按照“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卫生人才市场建设,完善卫生人才服务网络,推进卫生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卫生人才市场的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通过必要的政策调控,引导人才向基层、农村和西部地区流动,优化卫生人才配置。全面推行聘用制,规范聘用合同,完善聘后管理,研究制定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

置标准,健全完善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人员培训、考核奖惩、竞聘上岗等办法,逐步建立起符合卫生工作特点,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

四、组织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

各地要研究建立卫生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各部门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培训资源,合理规划安排人才培养项目,避免重复培训和资源浪费。要加强人才开发培养与使用的衔接。

(二)加大投入,完善卫生人才建设投入机制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多渠道增加人才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资金用于卫生人才建设。要加强对人才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评估,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有效地推动卫生人才队伍的发展。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研究提出本地“十一五”期间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加强督促检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本意见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卫生部将定期了解本意见的贯彻实施情况,加强对各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确保意见的落实。

2.卫生监督规划 篇二

关键词:园林卫生间,类型,规划设计,发展

在诸多的园林建筑种类里, 园林卫生间应该是最不被人注意的一种了。它的使用功能不言而喻, 但是它的景观功能却往往被人忽略。如何在正常使用园林卫生间的基础上, 既把它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 又使之能充分地与社会、科技、文化相融合, 是我们在今后的园林规划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园林卫生间的类型

在我国的各式园林绿地中, 园林卫生间根据其设置的性质可分为永久性园林卫生间和临时性园林卫生间两大类[1]。永久性园林卫生间是在园林中长久设置的园林卫生间, 即通常所说的一般性园林卫生间 (如图1) ;而临时性园林卫生间则为临时设置的, 需要时装置起来, 不用时即可拆除。早期的临时性园林卫生间多在节假日游人剧增时设置, 一般是在公园的偏僻处临时挖坑, 以帆布围挡而成。后来为了解决重大节日游园活动游人的如厕问题, 在公园合适的位置预先建好可冲水的厕坑, 平时以铁板盖之, 需要时挪开铁板围以帆布, 即成临时卫生间。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在的临时卫生间已经是用塑钢制作的“房间”, 使用高科技的免水冲、无味技术, 大大改善了如厕环境。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内一排排的移动式园林卫生间就属于这一类 (如图2) 。

2 园林卫生间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布局不合理。园林卫生间规划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其分布的不合理性。在最初的各类园林景区规划过程中, 园厕大都隐蔽在较偏僻的角落, 极大地影响了“可进入性”。而在一些主要的游览线路上, 园林卫生间布局不规范、不科学, 选址偏散偏远, 散了不易管理, 远则不方便游客。

(2) 数量少。长久以来, 由于园林卫生间供给有限, 门外排长队等候如厕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园林景区的一道令人尴尬的“独特风景”。据1990年联合国的一份环境质量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人口人均卫生间的拥有量排在世界的最后一位。由此可见, 园林卫生间少已经成了制约中国旅游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识别性”差。卫生间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是一个私密性极高、但又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的地方, 因而在众多的中国园林中, 几乎所有的园林卫生间都存有缺少明显的可供识别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或其标志模糊不清的缺点, 更没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说明, 影响了园林卫生间的可识别性。

(4) 卫生状况差。由于管理混乱、资金不够, 原有的园林卫生间大多年久失修、外观破旧、内部破损;而由于无人看管, 一些园林卫生间甚至成了垃圾死角和蚊蝇孳生地, 地面污水横流则让游客毫无立足之地;更有的园林卫生间因为设计不合理而气味异常。以上种种都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游玩情趣。

(5) 超豪华建设。远看是一座藤蔓缠绕的假山, 近看则是由岩石、水幕、钟乳石组成的“水晶宫”。园林卫生间只是一种满足基础性需求的公共服务性园林建筑, 在不破坏景区原貌的基础上、秉承实用功能的前提下, 注意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将它的实用性和景观性进行有机结合, 使之成为面对公众的一个窗口, 即算是完成了整个园厕的规划设计。况且, 在目前的国情下, 建造超高价格的豪华公厕, 过分强调园厕的景观价值, 则既助长了奢靡的社会不良风气, 又浪费了诸多的社会资源。

3 园林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原则

3.1 园林卫生间的选址要求

园林卫生间的选址和建设首先要符合园林的整体规划原则, 其次要注意不能对景观造成破坏。因而其选址应隐而不露, 既不能过于显眼, 又要便于游人寻找。园林卫生间的位置相对比较隐蔽, 通常均匀地布置在园林的主次要出入口、各功能区的附近, 服务半径多在500 m左右。一般来说, 园林卫生间要稍微远离园内的主要游览线路, 其设置不能位于园内的主要道路上或全园的轴线上。在现今园林实例中, 园厕通常设置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顺畅的地段, 并通过园路进行引导与暗示 (如图3) 。

园厕的设置也不宜过于靠近餐饮等服务场所, 入口处应尽量利用其周围的景物, 如花草、树木、山石、建筑等稍作掩映与遮挡, 使之既处于园林风景之中, 又不置于景物之外, 从而做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实现适用与美观的和谐、统一[2]。如图4所示的园林卫生间, 其设置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十分成功, 园厕的后面主要以山石和植物来作为背景, 侧面以园林植物进行适当的掩映, 在其前面构建的黄色园亭则对园厕进行了部分遮挡;更重要的是, 该园厕的外观色彩以黄、绿搭配组合为主, 使得其整体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周围环境之中, 既不影响游人的视线停留, 又不破坏整体景观环境, 从而做到了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3.2 园林卫生间的规划应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卫生间, 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园林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它的造型应该根据其建设地点和周围环境的特征来设计。常见的园林卫生间有3类样式: (1) 标准建筑式。这类园林卫生间的外形中规中矩, 标准的房屋式样, 一般比较多见。这类园林卫生间可以建在公园的进出口处, 体量也可以适当大一些, 以保证旅游团队集体入园时的方便。 (2) 地方特色式。这类园林卫生间的外形常常是不规范的, 但它却与周围环境或当地人文有密切的联系。如云南石林的园林卫生间以灰色为基调, 粗大的支柱和仿石墙与远处灰色的喀斯特石块融为一体, 极具地方特色 (如图5) 。 (3) 卡通式。这类园林卫生间多建在儿童公园、动物园或综合性公园的儿童活动区, 它以夸张的造型、活泼的卡通形象为公园增加了一处有特殊功能的景观小品 (如图6) 。

园林卫生间由于功能性非常强, 故整体的设计理念应以整洁、干净、方便、美观为主, 要能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特色。同时需要设计者注意的是, 园林卫生间的外观设计应简洁明快、美观大方, 具有明显的特征, 使其尽量与园内其它园林建筑风格相似。

园林景区卫生间多以竹片、石头、木材、塑料等材料进行设计、建造, 因而, 园林卫生间的颜色通常不会使用非常鲜艳、醒目的颜色, 而是选择相对较与环境适宜的色系, 从而与园林整体风格形成一致 (如图7) 。但归根结底, 无污染、易于清洁、亲和性较好的材料应是其建设首选。

3.3 园林卫生间的设计应与绿化同行

园林卫生间入口处的绿化同样需要设计者认真规划与设计。如果园厕入口处的空间较大, 可在其附近设置绿地、花坛, 并种植一些树形开张、树叶紧密且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 如北京地区可种植国槐、丁香、合欢、珍珠梅等植物, 这样可增加园厕的私密性, 如图3所示广州某公园中的卫生间在周围种植高大植物和灌木把卫生间大部分遮挡起来, 增加了卫生间的私密性, 一条小路直通卫生间, 又能使游人顺利找到卫生间, 这种隐与露的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园林卫生间与绿化环境的统一。若园林卫生间外部空间有限, 则可利用墙壁转角处的局促空间摆放一些组合盆栽植物进行过渡 (如图8) 。也可以种植一些藤本植物, 使其攀爬到卫生间的墙壁上, 起到绿化和遮挡的双重作用。

3.4 园林卫生间要加强“识别性”的建设

园林卫生间的公共标识代表了一个园林的形象, 也是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 可以体现出园林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因而, 园林卫生间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制订出文明用厕宣传牌, 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间标识、指向牌和厕门男女标志等。若园林绿地中的外国游人较多, 则应在标识处增加人头象征的标志。常见的园林卫生间标识主要可分为2大类: (1) 文字类, 如男和女、MEN和WOMEN、MALE和FEMALE, 或LADIES与GENTLEMEN等; (2) 图形类, 如男女人头像、穿西服男士与穿裙子女士、用“烟斗”和“帽子”分别代替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等。

3.5 园林卫生间应实现无障碍设计

园林卫生间的设计要注重提高残障人士使用的适应性。针对视障人士, 园林卫生间内外均应设有盲文标识并铺设盲道, 从而方便盲人游客的识别;针对残障人士, 应在园林卫生间的出入口处设置符合国家设计标准的无障碍道路, 方便残障游客的进出及使用。

3.6“以人为本”的园林卫生间内部设计理念

调查显示:男士们如厕的时间平均为3分钟, 而女士们则为5分钟左右。因此, 我们在做园厕内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男女厕位设置的不同。具体来说, 每处园厕的面积一般在30~60 m2, 女公厕应稍大于男公厕。通常情况下, 一个永久性的园林卫生间设置6~8个厕位。

园林卫生间内部的人性化设计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为防止积水, 卫生间内道路应略高于卫生间外地表, 且应铺装平坦;园林卫生间内部地面应尽可能采用色彩淡雅的防滑的大理石、花岗岩或地砖进行铺设;设置专供残疾人和老人使用的无障碍厕位。条件好的, 可安放置物平台、安全挂钩、卫生纸、洗手台 (如图9) 、洗手液、烟灰缸、擦手纸、干手机、镜子等设施, 还可摆放一些小型盆栽植物或陈列一些艺术作品, 甚至设置婴儿座椅以方便携带婴儿的游客如厕等。

3.7 园林卫生间要成为社会文明的窗口

推动园林卫生间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改善公众的如厕环境, 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推进文明进步的内容之一。因而, 园林卫生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 一座具有文化氛围、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的卫生间会使人感到清爽舒适。所以, 园林中的卫生间在设计时还应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山水意境, 进而展示出地方特色、园林主题、历史文物、民俗民情等要素。例如体现在森林公园卫生间的文化主题可以是“绿色环保”。为了体现这一主题, 在建筑材料上适宜选择原木、岩石等作为主材, 形状上尽可能体现原始、粗犷的特点, 色彩以柔和为主;在其入口处可布置些木刻木贴画, 厕室内陈列少许根、木雕作品或播放一些森林乐曲等[3]。

4 园林卫生间的发展方向

当代社会是一个提倡环保、节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生态卫生间或环保卫生间也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生态 (环保) 卫生间是指具有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并且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强调污染物自净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类卫生间。生态卫生间具有无污染、节水、节能和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等特点。因而, 大型的会议、集体活动场地、自然风景区、园林景区等人流较多的场所较适合使用生态卫生间。而且, 生态卫生间的广泛使用对于园林景区卫生的改善及其形象的提升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 目前已经有生物自净、物理净化、水循环利用、粪污打包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卫生间投入使用。

园林卫生间的规划设计是园林绿地整体规划设计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其认真研究, 会使城市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更为完善, 也会使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更臻完美。

参考文献

[1]梁美勤.园林建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区伟耕.园林景观设计资料集.园林公用设施[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2002.

3.卫生监督规划 篇三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推动卫生事业加速发展。

各地要根据《规划》所确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管理及业务需求,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要严格遵守:“标准统一,保证安全,以法治业,经济实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既要满足近期的目标与任务,又要兼顾未来的开拓与发展。

《通知》敦促各单位及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要点、工作步骤和进展情况上报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保证《规划》所制定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与实施,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各级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卫生化对于降低整个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明确需求、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要把信息化建设投资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专项投入,专项使用。同时,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信息化建设投资应仿照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建立审批制度,选择先进、适用的软硬件产品,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努力实现以信息化投入促进效益增长,以效益增长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环。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发展要求,以职能转变、政务公开、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建设,集成和优化卫生信息网站资源,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卫生政务信息。

4.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篇四

一、我县卫生人才工作现状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县已形成包括党政机关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我县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1、人才队伍总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月底,全县卫生人才总量达到人,其中,党政机关管理人才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人。

2、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到2011年月,全县卫生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中级职称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

3、人才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为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事人才政策法规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人才资源配置、使用等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先后出台了,为加强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县卫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人才问题仍是我县卫生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1、人才密度较低,人才总量不足。目前,全县卫生人才总量不到人,每万人口仅拥有专业技术人才人,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人才层次较低,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目前,局机关管理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占%;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高公文写作级技术职称仅占%,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只有人。

3、人才分布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短缺现象突出。乡镇和社区卫生人才短缺现象尤为严重。专业技术人才中,单一专业的较多,既懂技术又精通管理以及外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当一部分人才集中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中。

4、人才使用不够合理,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现象并存。有些单位不能合理使用人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的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领导的人才意识和人才观念不强,人才政策落实不力,人才智力引进的力度不够,人才资源开发投资渠道不够畅通,人才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条件不够优越,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人才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增强人才意识和人才观念,加快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制定完善一系列政策,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继续教育,大力引进我县卫生急需的各类人才,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搞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目标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卫生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实现医疗体制及其效益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为实现人人享受比较好的医疗保健打下基础,对人才队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人才队伍发展的新突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优化环境为保证,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重点抓好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统一,坚持“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的统一,坚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准确把握人才的内涵,全面、辩证、科学地看待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坚持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做到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并举,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并重,知识型专业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并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推进人才结构和分布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大力优化人才环境,切实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促发展,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保障。

(二)总任务

人才队伍发展要稳步增加数量,全面提高质量,合理调整结构,积极开发效能。党政机关管理人才队伍要按机构改革要求,以提高素质为主要任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以高层次人才开发为重点,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基本满足我县卫生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人才兴卫的总体目标,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

1、总量目标。人才总量有显著增加。到2XX年,全到卫生人才总量达到人左右,占总人口的%;到2011年,人才总量达到人左右,占总人口的%。

2、素质目标。人才素质不断提高。2XX年,高层次人才达到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人才总数的%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以上,中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其中,机关管理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达到%,新进入我县卫生队伍的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到%以上。到2011年,高层次人才达到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人才总数的%以上,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3、布局结构目标。人才分布更加合理,人才在城乡、不同专业之间合理分布。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重点

1、加强卫生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的要求,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按照中央关于《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严格录用制度,及时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领导班子。落实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回避、考核等管理规定,坚持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离任审计、辞职辞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抓好党政干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中长期培训,力争5年内4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全部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抓紧培养一大批我县卫生急需的专业人才。到2011年,培养遴选名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名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3、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为社区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急需人才。对在岗位工作的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期培训,争取时间内将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培训一遍。

三、主要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快实施人才兴卫战略

1、确立人才兴卫的战略地位。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掌握卫生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实施人才兴卫战略。各级领导同志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兴卫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施人才兴卫战略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二)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壮大人才群体规模

抓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人才,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最高原则,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人才培育体系。面向现代化,就是根据卫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就是着眼于我县卫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使人才培育目标与卫生发展目标相统一。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搞好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活动,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岗位成才。引进人才,要坚持按需引才的原则,立足于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多层次需求,大力引进卫生发展紧缺的各类人才。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的原则,大胆、放手、科学地使用人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释放人才的潜能、实现人才的价值。大胆,就是要用人不疑,充分信任,对优秀人才,要敢于起用,特别要敢于让优秀青年人才挑重担、挑大梁。放手,就是要根据人才所担负的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从人、财、物力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科学,就是要知人所长,按才授岗,把人才放到最适宜发挥其专长的位子,使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1、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各类人才。根据全县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与人才密集地区和高等院校的联系,通过公开招聘形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2011年,引进各类人才年均递增%以上,引进总量达到人左右。

2、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认真抓好现有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创新人才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知识更新培训。按照规定要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贴等。

3、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相结合、用人单位自办与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型综合培养体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

(三)狠抓机制创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1、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人才队伍的不同特点,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任用、奖惩等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加快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

2、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地域、身份和所有制界限,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约束机制。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探索实行任期制。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组织推荐、社会招聘、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管理人才选聘制度。

3、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破除一切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消除人才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人才流动渠道,允许各类人才在县内合理流动。发展人事代理业务,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定期服务、技术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加强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人才流动的法制化建设,保证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和有序性。

(四)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管理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强化工作职能。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制,把人才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各单位要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等。

5.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篇五

发展规划

根据建始县高坪镇高综办发《2009》53号文件《关于做好乡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现将高坪卫生院医疗设施状况、医疗卫生设施存在的问题、卫生防疫设施基本情况及高坪卫生院最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介绍如下:

一、高坪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高坪镇地处建始县东郊,素有恩施东大门之称。全镇有四十二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5万人。高坪镇是一个交通枢纽重要地段,四通八达,十分便利。相邻的还有巴东县的大支坪乡,本县的红岩镇、花坪乡、三里乡、龙坪乡等。服务半径之大,覆盖面之广,使得高坪卫生院的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二、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概况

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全院有职工总数66人,离退休人员47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 42人,医院开设病床60 张,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比例较为合理,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牙科、中心药库、门诊部、放射科、心超室、以及预防保健等科室。配置有较先进的辅助设备,如:双屏双探头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辅助检查能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血糖等生化检查、血液分析及各种常规检查;能开展彩超、B超、心电图、透视、拍片等各项检查。外科能进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开展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肠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术、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各种内固定物取除术等腹部和骨科手术;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剖宫产、无痛人流等手术;内儿科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各种心衰和中毒的抢救;中医科聘请了老专家坐诊,擅长治疗风湿病、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疾病。

预防保健设置情况:高坪卫生院设有预防保健机构防保组,现有工作人员6人,负责全镇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村卫生室概况

高坪辖区内下设42个村,每村有本村卫生室1个,设村医1名,负责担任本村的的基本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

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设备简单,房屋紧缺。除干沟、陈家湾、小窝坑、望坪四个村卫生室有有房屋以外,尚有花园村危房一栋,其余37个村卫生室均靠租房、借房。村卫生室医疗设施除有听诊器、血压计、钳子、摄子外无其它任何医疗设施。而且人员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人员属于跟师学徒的老龄化人群,不能胜任现代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的需要,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医院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业务用房紧张

高坪镇辖区内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相对集中,辖区内人口达到5万5千多人,长期以来,由于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医院业务用房紧张滞后,不能满足高坪人民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2、医疗设备陈旧老化

卫生院多年来无国家资金的投入,绝大多数医疗设备老化、陈旧。如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都是90年代初的产品,经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致使临床诊断准确率下降。

3、卫生院医务人员结构老化

乡镇卫生院由于基础条件差,较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愿下基层,而卫生院大部分医务人员70年代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也明显落后。因此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是将来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健所在。

4、住房问题

目前全院职工还有二十多人居住在50年代修建的石木结构的危房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急需整体搬迁。将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

由于高坪卫生院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高坪镇人口重多,服务半径远射巴东县的大支坪,本县的龙坪、红岩、三里、花坪等乡,加之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坪卫生院拟定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卫生院,具体规划如下:

一、房屋建设

1、为满足高坪镇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我院已于2009开始修建高坪卫生院业务综合楼,业务棕合楼总体设计8层,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但由于国家项目资金有限,卫生院本身因发展的需要,历年累计欠债较多,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因此,业务综合楼只能修建4层2400平方米。业务用房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因此我们规划在近几年内在新建的业务综合楼的基础上,扩建2层,使医疗业务用房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争取在2020年内完成业务综合楼的整体建设。

2、规划建设独立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内门诊、病房、隔离病区、隔离观察区、隔离通道等各项设施齐全,各项消毒设施及设备齐全。

3、建立完善独立的预防保健门诊,门诊内各项相关设备齐全,以满足高坪镇人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4、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5、规划建设40套职工经济适用房,尽早让居住在危房的职工整体搬迁。

二、设备更新

1、将已陈旧的大部分基础医疗设施更新换代,同时增添CR和CT,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2、力争使病床数增加到80--100张,以满足不同疾病人群对健康环境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

1、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使现有人才进一步优化提高。

2、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有技术的医疗工作人员。

3、从大医院聘请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整体培训。

我们坚信未来的高坪卫生院是一个集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能够充分满足高坪镇人民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的现代化卫生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高坪卫生院全体员工将不懈的奋斗、不懈的努力,为高坪卫生院辉煌的未来而奋斗。

高坪卫生院

6.2011爱国卫生工作规划 篇六

2011爱国卫生工作规划

2011年,我站爱卫工作要以提高干部职工健康水平和提升 增强单位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单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提高全站环境卫生水平,继续实施“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把爱卫工作与我站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健康机关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使爱卫工作在我单位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把建设健康机关与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组织协调,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今年的爱卫会重要工作是:持续做好单位的美好、净化、绿化工作,同时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参与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健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扩大教育面;二是及时把党和政府对爱卫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传达到干部职工,做到人人皆知;三是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稿,使我站内部网站,宣传栏内容更充实,尽量做到版面新颖、大方,内容丰富;四是继续利用周一学习时间,运用报纸、新闻等载体对干部职工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丰富卫生服务内容。

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完善或修订内部管理考核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继续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单位爱卫会的日常工作和健康机关建设工作,安排保洁员负责院内和办公楼内的卫生,大厅、过道一日拖一次,垃圾日清,厕所每日保洁一次,去除异味,随时保持院内清洁;公共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积极配合市、区、社区居委会工作安排,开展除“四害”工作。

四、做好爱卫日常基本工作

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工作台账、档案工作,积极参与“万人洁美随州”活动和市、社区街道卫生检查和活动。

7.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体制与方式研究 篇七

1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规划论证不充分、不合理。“规划规划, 墙上挂挂”、“政府换届, 规划改样”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治。

二是高大全思想盛行, 各地竞相攀比高、大、全。

三是建筑师缺乏话语权。建筑的决策权不在建筑师的手里, 建筑师往往只能起到参谋、陪衬的作用。

四是非洋莫取。近年来, 我们对外国人的建筑方案奉若神明, 总认为洋和尚会念经, 瞧不起中国建筑师。

五是被破坏的近现代建筑和被不断复制的假古董。在城市大发展中, 不知拆了多少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建筑。相反, 各地却热衷于造假古董, “明清一条街”等不一而足。

六是建筑质量问题。据有关资料介绍, 国内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

七是献礼工程、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仍大量存在。不少建筑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和准备, 匆匆上马, 刚剪完彩又花大钱改造, 老百姓受不了, 国家也受不了。

1.2 城市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出现了我国城市管理很多无法可依的现象。

二是我国城市管理“人治”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城市管理民生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十分有限。

四是城市监督体制沦为形式, 城市的规划管理往往是个别领导个人意愿体现, 而城市监督机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则流于形式。

2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体制与方法探讨

2.1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完善建议与措施

(1) 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上, 逐步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 从各行各业、各行政管理部门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规划管理委员会, 任期3年或者5年不等, 如要对城市规划管理做出修改, 必须经过规划管理委员会的同意方可实施。这样, 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个别领导随意修改城市规划管理的现象, 真正发挥了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

(2) 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

结合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办法, 城市规划管理监督办法的落实等, 只有把法律法规完善起来了,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 进而保障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效应。

(3) 拓展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途径与渠道。

大力拓展目前人民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途径与渠道, 例如可以开通市长热线, 扩大市领导接待信访群众的比例和时间, 设立百姓问题专栏等等。只有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才能够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4) 实施管治结合制度。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管理, 另一方面同时也要和治理结合起来,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 污染工厂的取缔, 农业用地的归还等等, 都要依靠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保障实施。治理与管理双管齐下,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良性运行。

2.2 规划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具体措施与建议

(1) 对于房地产公司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迅速, 开发力度加大, 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法制意思, 为利益驱使, 加上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不严, 从而滋生了违法建筑的现象, 严重破坏了城市规划, 扰乱了正常的城市建设管理秩序。为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取缔制止。

(1) 在依法打击和整治违法建筑行动中, 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 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守法意识, 使其知道违法建筑属违法行为, 以及违法所应负的后果, 积极引导违法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拆除违法建筑。 (2) 加大打击力度, 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统一执法尺度, 一视同仁, 坚决做到发现一间依法查处一间, 并对违法建筑者处以重罚。 (3) 对违法建筑现象的监督和防范要持之以恒, 执法切勿一阵风。有关部门可以公布举报电话, 重奖举报者, 以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和抵制违法建筑非法占地行为。

(2) 对于社区个人和私宅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措施。

对于社区个人和私宅的违章建筑, 目前最常见的违章建筑是楼顶公共平台搭建和加层。为此, 可将规划执法工作走进社区, 结合社区管理工作一并纳入落实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

(1) 规划执法部门可制定方案, 狠抓落实, 遏制违建, 严控到位, 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2) 与社区搭建服务平台, 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举办现场咨询会, 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发放《社区居民公开信》, 引导居民自律;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 同时做好办证、报批服务的引导工作, 减少违法抢建行为。 (3) 将进社区工作向精细化推进:建立巡查制度, 规定规划执法队员每周至少主动联系社区一次、定期开展巡查, 并形成书面记录。 (4)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由规划、城管、国土、居委、物业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对策, 提高工作实效。 (5) 建立督察考核制度, 规划执法内部将队员进社区工作绩效作为队员考核项目, 公开举报投诉电话, 使“规划管理进社区”工作接受社区居民监督。

3 结语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是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不仅要落实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而且也要从监督机制落实, 只有管理与监督两手抓, 才能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化、合法化实施。本论文就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体制问题, 探讨了城市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给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对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与监督管理的效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 更多有效的管理措施还有待于广大城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够最终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获得广大老百姓的满意。

摘要: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和监督管理的现状, 本论文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与监督管理的模式与方法, 给出了具体的规划管理和监督管理执行措施与建议, 对于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方式、运行效率和实施效益等都有着较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管理体制,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峰.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J].规划研究, 2004 (8) :9~19.

[2]约翰.利维.现代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飞鸟集英文读后感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对校园标语的关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