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4-10-17

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精选8篇)

1.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一

目 录

摘要 ……………………………………………………2 绪论

……………………………………………………3

一、企业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4

二、岗位价值精细化模式的构成 ……………………5

(一)精细化的操作 ………………………………5

(二)精细化的控制 ………………………………5

(三)精细化的核算 ………………………………5

(四)精细化的分析 ………………………………5

(五)精细化的规划 ………………………………6

三、岗位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要求 ……………………6

四、如何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 ………………………7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8

1、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 …………………8

2、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 …………8

3、“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9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11

1、实行精细化管理 ……………………………………11

2、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 ……………………12

3、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 ……………………12

4、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 ……………………13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摘 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的好与坏决定企业的成败。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岗位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基本制度抓起,从企业的短处抓起,即从最关键环节、最薄弱环节抓起,逐步向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对执行的管理,发力点在于抓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流程再造,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发展。

关键词:管理 竞争 精细化 岗位 制度 以人为本

发展浅谈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绪 论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为适应节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效、节约的企业管理方式。

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储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一、企业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只有少数企业才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我们大多数黄金企业的成功和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还在靠市场机会的成功,虽然取得了优异的市场业绩,但是也不要骄傲,市场本身黄金价格走高的有利因素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企业开始按现代化管理的时间非常之短,在企业管理方面,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往往习惯于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数据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则相对难以接受,为此要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间与资源。我国企业文化的威力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文化制胜毕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文化建设。现阶段企业的成功向管理的成功迈进,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即通过完善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而产生更大的利润。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企业的英明抉择,是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就、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岗位价值精细化模式的构成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

(一)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二)精细化的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三)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凡与财务有关的行为都要记帐、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四)精细化的分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五)精细化的规划: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但精细化 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的规划则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作强作大。要不断的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我们只有不断的进化自己、提升自己,用精细化管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三、岗位精细化管理的主要要求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建设“精细管理工程”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重要的是必须结合企业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也需要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反之,如果企业在没有真正理解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思想以及在不适用的环境里引用它,可能精细管理工程的运用效果将是期望值的“根号”甚至是“负号”,而不是“更好”。

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 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的思路与方法是基本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求、手段,而且,“精细”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的、发展性的要求和手段,“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了,而任何一个发展或成功的企业其最基本的共性经验就是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从这一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一定要树立“精细管理工程”是企业全员智慧、力量发挥、集合的结果的观念,要树立“精细管理工程”是一个不断技改、长期发展的过程的观念,只有在“精细管理工程”的“五精四细”的内容被企业的领导和全员接受、认同的情况下,全体员工建设精细管理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五精四细”的意识、目标、方法才能较好的得到综合性体现了,当企业综合性的体现“五精四细”时,企业必定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方法,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过程。“精”和“细”,是涉及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所在。

四、如何实施岗位精细化管理

中国加入WT0的大环境,信息革命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 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企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1、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在很多场合或环境里,规则=规范+程序。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从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主要由编制企业管理制度的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实施程序、管理制度的编制形成过程、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属于规范性的因素有:管理制度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制度的构成等;属于规则性的因素有:构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的环节、管理制度实施的具体程序、控制管理制度实现或达 8 成期望目标的方法及程序;形成管理制度的过程,完善或修订管理制度的过程,管理制度生效的时间、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管理精细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规范性的管理制度,以及成功地执行了规范性管理制度,而且自身的管理制度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不断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企业管理应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在实施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方法是基本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手段,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发展的要求和手段。规范是“精细”的表现形式,“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企业引向成功。

3、“精细”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规范性的思路与方法是基本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求、手段,而且,“精细”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是在规范性的基础上的、发展性的要求和手段,“精细”的境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了,而任何一个发展或成功的企业其最基本的共性经验就是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从这一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 9 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规范性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把重点放在制度的实施、检查方面,并将自检和互检相结合,把每个管理人员具有或承担互检工作的也作为其自检的任务之一。这样一来,人人都自觉查看自己所管的责任范围和关联部门,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或调整。这样每个部位环节如果都是在没有增加管理成本情况下的规范性运转,必然就能保证和促进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理出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精细化管理依规办事的依据。

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以及规范性管理制度实施的效果等因素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优化过程中,循环性升级 10 式地提高规范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换句话讲:在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在某一段时间成功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规范、规则因素的总合一定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一定是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其所含规范、规则等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间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及其规范、规则因素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谋求生存、希望形成与保有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创新性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保证与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性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1、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为核心。人是企业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根据调查了 解,凡是管理比较先进的单位,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也都得以大大地提高,广大职工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增大,学标准、干标准的思想意识在职工中普遍形成,职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也逐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发展也相对来说比较快。

2、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实行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融汇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度不是一牢永逸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广大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3、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精细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它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为企业的运行制订制度和规则,确保企业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发挥“人”的作用。同时,领导者以他在企业所确定的权威,通过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和 12 设想。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

4、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这个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核心,就会全盘皆活。

通过严格的考核,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时时处处,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结论

企业竞争莫过于精细,成功更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细节管理,精益求精,只有达到了管理理念的转变,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才能到来,让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迎接她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渐彰显,中国企业必将走向世界,去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一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那就是推行岗位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流程再造,提升管理水平,走出一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德 《企业文化建设》 2004年2月 第一版 [2] 汪中求 《精细化管理》 2005年 第一期

[3] 温德诚 《精细化管理》Ⅱ《执行力升级计划》 2005年5月 第2版 [4] 孙念怀 [5] 陶永进 [6] 罗立 [7] 汪中求 [8] 陈晓坤 《精细化管理》Ⅲ《操作方法与策略》 2006年10月 第一版《精细化管理》Ⅳ《把小公司做强》 2006年8月 第一版 《精细化管理》Ⅴ《赢在品牌》 2006年10月 第一版 《细节决定成败》 2004年1月 第一版 《企业管理学》 2007年2月 第一版

2.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二

(一) 企业的概念

所谓企业即是进行生产经营、流动、服务等经济活动, 以获取利益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 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享受独立权力以及承担相应义务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社会功能即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向社会消费者生产提供服务或产品, 以实现企业自身的物质转换及保值增值, 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经济效益。

(二) 企业中的资源

一个企业所具备的基本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务、信息以及时间资源。其中, 人力资源包括企业组织内的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管理者以及服务人员等。现代化的企业中,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灵魂和主体;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 特别是企业决策层管理者的选择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着企业生存及发展。物力资源则是指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其包括土地、建筑物以及其它物质要素, 而物质要素又包括工具、车辆、设备、电脑、仪器等劳动手段、天然资源、外购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等劳务对象。财力是企业的运作资金, 其是物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可以通过一家企业财力资源的周转情况看出其经营活动的好坏。信息资源则是保证企业得以正常运作的精神细胞, 其包括研发图纸、工艺技术文件、指令、规章以及各种情报资源等等。而时间则是人人均有的特殊资源要素, 在企业管理中强调效率, 因此时间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的高低。通常企业都是按照其实际规模来划分其类型, 这里所说的企业规模是指企业的年营业额、生产能力、员工的人数以及企业的资源总量等等为主要指标, 对企业进行划分。通常我们将企业按照其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企业三种。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企业的经营运作是否成功, 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经济尺度就是经济效益, 效益的好坏、高低对企业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经济效益是指对外交换商品或劳动而获取的社会劳动节约, 即企业的投入生产成本和成果的比较。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表示企业可以在投入一定成本的情况下, 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 对于增加企业的利润以及扩大规模发展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增加了经济效益, 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 有了资金保证, 才可以保证技术的更新, 加快对生产流程的改造扩大生产, 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信誉及企业形象,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员工福利。因此, 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发展、生存以及企业员工、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一)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是现代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 可以说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跟是否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 即企业的人才管理是否可以做到“人尽其才”。企业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时, 要将人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进来, 按照各个岗位的性质不同, 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标准, 以便员工可以在适宜的岗位、适宜的时间做好适宜的工作。并且, 企业要在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的激励机制, 使得人才可以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最大的程度。

(二) 财务制度管理

一家企业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财务管理, 对财务制度的管理是一个具有较高综合性特点的活动, 企业所有的经济组织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 因此, 做好企业管理首先要做好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资金运作及筹措的效率, 加快资金流动, 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流通科学而有序,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营销管理

企业要实现经济利润就要将其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 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效率, 因此如何收回成本、实现产品向价值的转换等市场营销管理内容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的作用。企业的营销过程即是产品在企业、消费者以及零售商之间所做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营销管理相对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法现象, 而加大对营销管理的力度, 可以杜绝不良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这对于企业来说节约了很大一部分运营成本, 因此加强营销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 成本管理

产品的销售额减去总成本所得出的就是企业的利润, 因此提高企业的效益也要从成本管理着手。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管理, 对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终极企业经营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成本管理要从源头抓起, 从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入库着手, 实现原材料采购供应商的多元化, 优化各级供应商,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 要加强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 以减少损耗;在研发部门则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等。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

(五) 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指其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互相作用的联系方法或者形式, 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都受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组织架构, 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置的优化, 减少管理层次, 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及流通。现代化的管理标准都要求企业建立起扁平化的企业组纷架构, 保证信息资源流通的顺畅和有效, 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

摘要: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而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业务能力以及企业的管理能力。本文就从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着手讨论, 分析企业提高经济的必要性, 并在最后提出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效益,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欧新黔.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09 (7)

[3]、崔保平.浅析加强企业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 (2) .

3.浅谈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工会管理;企业发展;作用机制

当前多数企业都存在工会管理组织,从一定角度来说,工会管理工作作为我国企业管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管理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工会管理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对工会后续管理程序造成影响。因此要求工会工作人员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入手,及时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同时需要明确标准形式的具体要求,及时对作用形式进行分析,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工会管理阶段存在多种问题,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效果,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及时对控制形式进行分析,在已有干预机制的要求下,合理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一、工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会管理在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要明确已有管理形式的具体要求,使其适应管理体系具体要求。以下将对工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管理形式不合理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形式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的工会管理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对工会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已有干预机制的影响,存在管理形式不合理的情况,管理形式落后,无法满足双方实际需求。此外工会管理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仅以表面工作为主,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增加管理难度。

2.协调劳动难度大

当前多数企业的劳动分配制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变化和改革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出现了变化。协调劳动是影响工会管理的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劳动关系复杂的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劳动争议,导致已有的劳动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在变革的过程中以自身利益为主,无法及时对其他干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会出现协调发展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增加协调管理的难度[1]。

3.收入差距大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收入差距对现有管理形式和管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干预性因素比较多,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均匀的情况,导致企业工会管理效果不佳。此外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内部发展形式和分配制度对整个管理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会增加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无法有序开展各项管理工作[2]。

二、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针对现有工会管理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减少干预性因素的影响,明确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以下将对工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1.有助于升级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发展面临很多考验,在实践建设阶段,应用工会管理形式能升级企业文化,起到一定导向作用。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工会本身能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及时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提升企业文化形式。此外在后续发展阶段,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创新活动形式,给予有成就的员工相关奖励,形成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对整体管理有一定的影响,要满足文化建设形式的要求,不断对文化建设内容进行重建,深化现有控制形式,进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3]。

2.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形式的要求,工会管理工作本身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能满足已有控制机制的要求。在发展阶段要肯定工会管理形式的作用,应用多种协调发展机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合理开展各项活动。此外必须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从实际发展形式入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利益。当前企业工会作为维护企业秩序的重要因素,管理者要以员工的利益为主,采用合理化干预形式,为工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进而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进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企业员工对其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基于干预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从已有干预形式入手,满足管理体系的具体化要求。在实践培训过程中组织管理目标对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要在已有干预形式的基础上,应用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工作态度,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当前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积极性差、管理形式不合理的情况,采用工会管理形式能提升员工的参与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合理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三、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强化工会管理

针对工会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工作人员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及时对具体发展形式进行分析,并优化控制形式,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强化工会管理进行分析。

1.采用针对性管理措施

企业发展阶段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在控制过程中需要应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及时对已有发展形式进行分析,满足管理体系的具体化要求。在实践阶段要及时对管理范围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入手,并采用层次化管理形式,发挥现有管理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在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工作中去,从企业内部发展形式入手,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实现合理化发展。工会职能是调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由于员工本身属于弱势群体,必须以维护员工的利益为基准,开展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4]。

2.加强工会和企业间的联系

针对工会管理形式的特殊性,在控制过程中必须强化工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对控制形式进行分析,强化已有控制机制的最大化作用。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管理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则必然对组织管理形式造成影响,因此要以力量为支撑,合理开展相关活动,使其适应已有干预机制的最大化作用,强化工会管理人员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从企业现有发展现状入手,及时对变化形式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同时员工能及时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保护措施,起到维护员工切身利益的目的[5]。

3.统一教育思想

要想保证企业高效运转,必须了解企业的价值理念,及时对思想形式进行变革,发挥现有干预机制的最大化作用。此外要做好统一的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在具体控制阶段,员工必须了解法律知识,如果存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保证自身经济利益。此外在控制阶段,工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形式,在具体控制阶段要从实际出发,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教育,了解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利益因素的重要性。在整个控制阶段,员工要将及时对思想行为进行解析,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原则,合理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4.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工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要发挥已有控制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不断推动企业工会的建设。企业文化形式对整体管理有一定的引导性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现有控制机制,不断对文化形式进行分析,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归属感。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要引导工会组织人员重视工会后续建设形式的要求,及时对发展形式进行分析,并对现有控制形式和发展体系进行分析,使其适应工会建设的本质性要求。工会必须深入对企业建设形式的了解,明确企业建设的文化途径和方式,让工作人员对企业发展形式引起重视,创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对企业的后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6]。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发展形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基于控制形式和发展机制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市场环境为基准,对应用形式进行解析,避免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会本身属于协调性发展形式,要在保证员工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各项活动,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会管理形式对后续干预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调节各方的利益标准,达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创新新工会民主管理共同营造和谐企业[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0,10(12):99-102.

[2]习韦远盛搭建工会管理新平台促进企业发展[J].科技风,2014,10(02):84-85.

[3]冀振海.探讨工会在和谐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管理观察,2014,08(01):540-542.

[4]王旭东试论加强工会管理力度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5,10(12):89-90.

[5]谭友维.企业工会管理与创新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20):190-192.

4.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四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仿真技术也得到迅速的推动,并在高技术的发展中越显其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研究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仿真技术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特点;预测推动仿真技术产业化的策略;力争在知识经济中找对地位。因此,作者从仿真技术定义的丰富和变化,仿真技术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分析,仿真技术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对软科学的推动、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仿真技术在知识经济中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仿真技术大有可为的结论。

【关键词】 仿真技术 高技术 产业化 知识经济

引言

尽管仿真技术已经很快发展,但在若干问题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见解。

比如,有人说仿真技术是要花费很多钱,所以它的成果只是荣誉性的。这种看法与当今把每台核电站仿真机以1000多万美金,飞机仿真机以1500~2000万美金的价格从美国、加拿大引进到中国的现实相矛盾,也具体说明了仿真技术的成果仍然形成了一个高价位的高科技产品和产业。

又如,有人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仿真技术的产值搞不大,相关的市场在萎缩;也有人认为仿真技术是21世纪战略性技术,仿真技术肯定会大发展。

当前,一场以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世界的经济向知识(智力)经济过渡,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对仿真技术将有什么作用,仿真技术将会有什么地位,如何迎接机遇,都应尽快考虑,这是业界的大事。

鉴于上述,作者经过几年的反复观察、研究、分析和思考写下本文。

1.从仿真技术定义变化中考查

自从仿真概念出现以来,仿真的定义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深化。

比如,牛津英文字典中初期的仿真定义是:“To imitate conditions of situation with a model for convenience or training”。后来变为:“The technique of imitating thebehavior of some situation or system(economic, mechanical, etc.)by means of an analogous model,situation, or apparatus, either to gain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ly or to train personnel”。

1993年7月,国内在《火炬计划基本概念及相关名词术语解释》中,对仿真技术作了很详细的定义,见参考文献[7]。关于仿真技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就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描述,可归纳如下几点:

● 仿真技术是出自对系统的研究,是通过用系统模型对真实系统或设计中的系统进行试验,以达到分析、研究和设计该系统的目的;

● 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计算机能力提高了,仿真技术水平也提高,使之有能力去描述更复杂的系统;

● 仿真技术随需求发展,提出了大量共同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致使仿真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仿真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 仿真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孔不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船舶、交通运输、军事、化工、生物、医学、社会经济系统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重要性已广为人知;

● 仿真技术用于揭示已知对象和未知对象的内在特性、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运作规律,以研究已知和预测未知;

● 仿真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2.仿真技术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分析

2.1 仿真技术主要研究的内容

仿真技术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但也有其自身作为一门专有技术的研究内容,有问题和难点,也有发展方向和规律,形成了仿真技术的主体技术。这些技术又在广泛而丰富的需求中深化和发展。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最少应包括总体技术、仿真支撑软件技术与工具、建模技术和应用技术,表1归纳了这些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

表1:仿真技术的研究内容 总体技术 ①学科的理论研究;②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开拓;③仿真技术与支撑技术的关系;④系统的分析与划分;⑤仿真技术在信息技术和产业中的地位研究;⑥大型仿真系统研究

仿真支撑软件技术与工具 ①支撑软件理论与方法;②仿真支撑软件技术;③面向对象支撑技术;④面向各项领域的共性工具软件;⑤专用的工具软件;⑥软件系统结构;⑦实时数据库

建模技术 ①仿真对象与系统分析;②建模理论与方法;③仿真算法与语言;④验证方法与标准

应用技术 ①应用领域开拓研究;②应用软件系统;③应用的相关技术;④应用系统实现方法

2.2 从仿真技术的成果分析

近几年来,国内外仿真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体现出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的成果例举如下:

2.2.1 仿真支撑系统的发展

70年代末,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实现仿真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强化了仿真支持系统的概念。因此,仿真支撑系统已经不仅是仿真领域关键的技术之一,而且是“解放”仿真系统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最重要手段。它不仅赋予仿真系统以生命力,同时也是实现仿真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在应用过程中,它是实现仿真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它支撑了仿真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对仿真对象分析、仿真模型的表达、仿真模型的生成和运行、仿真过程的调试和修改、实时运行、仿真数据的存储、恢复及跨平台的联合运行。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已经十分重视对仿真支撑系统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少成果。从科技进步角度来分析,主要表现为:

(1)开放性和构件概念,包括:构件命名服务(Component Name Services)、构 件对象服务(Component Object Services)等为构件客户服务。

(2)提供通用数据表示方法,让集成工具之间共享信息。

(3)支撑范围扩大,表示在支撑仿真应用在网络上的实现。

(4)支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仿真系统的人机界面得以改善。

2.2.2 面向对象的仿真技术

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仿真(Object Oriented Simulation,简称OOS)研究、开 发和应用有很大的进展,在广泛的领域里,各种各样的模型是由OOS语言(或称编程工具)和开

发环境中出现。由于OOS为系统建模提供了灵活的方法,它的基本特性使之不同于传统的仿真方法,而且适用于大型的更为复杂更分散的仿真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仿真系统。而且,支撑OOS的工具已不少实现商品化了。例如:

(1)由于国际间多国合作的出现,对共享仿真环境的需求扩大,网络仿真技术被用在基于共享的仿真环境,如虚拟工厂教学系统,它允许学生单独工作或组成虚拟的队、建造工厂、预测产品需求、计划生产、制定日程进度等

(2)面向对象仿真在处理复杂系统模型时,是一个极好的工具。将这类模型分成几个子模型,做到仿真程序结构与真实系统结构相似。如解决互相联系的异步电动机组的仿真控制问题等。

3.仿真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大

近几年世界上应用仿真技术去解决科技、生产、社会各方面问题的事例层出不穷,使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力拓展,渗透性增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例举几项:

(1)仿真技术在工业系统的多种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利用仿真技术来模拟人们不断增加对海港、船舶的到达方式,海港运作方式的变化需求,用于实现海港现代化管理或新建海港选择和投资考察;

(3)应用质量工程及仿真提高巨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性能评估在计算机的设计、开发、配置、调节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应用质量工程和仿真技术来提高巨型计算机系统性能;

(4)应用仿真技术,开展语言系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5)仿真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来在国内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仿真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是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以至测试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计算机仿真技术贯穿始终;

(6)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它在医疗领域中开始应用,虚拟教学、虚拟会议系统等取得一定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与娱乐的结合更有广泛市场。

4.从软科学技术发展展望仿真技术的作为

软科学技术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科学技术,或者可以定义为帮助人更直接、有效、全面和系统地使用迅速发展的各类科学技术知识,并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科学。从软科学技术的应用性表现来说,如果说科学的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话,软科学技术则是应用研究,产生的专家系统则是技术开发。

医学和工程领域管理决策的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几年后将被投入使用。例如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代理人软件,帮助做许多种经营工作。这意味着类似“仿真脑”的系列产品将要出现,仿真技术在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应用将推向各个领域。在仿真各种管理与决策系统的过程中,仿真技术将快速发展,产业化的步伐将加快。

软科学技术是有前途的。在人类知识每5年翻一番的情况下,任何人如果不*电脑处理事务,也就是说不*“看不见的头”,是无法妥善、有效处理的。如果说软科学技术会成为21世纪的先导和骨干高科技,推动软科学技术发展的仿真技术也是分析复杂问题,提示相互关系,仿真人脑管理和决策的骨干高科技之一。5.仿真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传感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为仿真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仿真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新概念、新应用和新的地位。由目前发展情况分析,有如下值得注意的特点:

(1)仿真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只要计算机技术在飞快地发展,仿真技术就一定随之快速发展;

(2)仿真技术作为信息技术族内的成员,它不仅自身发展快,而且与信息技术各项发展结合也快,它们永远面对新问题、组织新技术、形成新的系统工程。因此,仿真技术是不断研究新现象、分析新规律、揭示相关系统、找出解决方法的强有力工具;

(3)在知识经济来临、知识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中,仿真技术是最好的工具。它将被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美国很多大公司开始用“代理人软件”代替人类做多种经营工作。预计类同“仿真脑”系列的产品将会被成批生产,用以代替人们进行管理和决策;

(4)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将出现独特的地位;

(5)目前,在全世界软件产业快速进展的环境中,仿真支撑软件,各种工具软件(包括专用仿真语言),乃至于通用的应用软件、商品化的周期缩短;

(6)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较快,一方面推动仿真概念变化,另一方面适应复杂、非线性应用的能力增大;

(7)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异地、异国应用提供了可能,将对仿真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也推动了发展。预计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将出现新的概念,并扩大应用范围;

(8)仿真技术在培训领域中已有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核电站、飞机的仿真机等都是培训所必需的仿真系统产品。

6.知识经济的特征和仿真技术的地位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正迎接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1997年,人们第一次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大家认为它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国内外学者对此也有各种说法。如: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又如:知识经济所要表述的是一种新的复杂的经济状态,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有丰富的内涵和明显的特征。只有通过对其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并与仿真技术及其应用、产业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较,才能充分看到仿真技术在知识经济环境中的地位。

(1)知识经济特征与仿真技术特点的切合。

(2)仿真技术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3)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形成知识产品和服务,以及产业化的效益推动知识经济的增长。

7.结论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看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仿真业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仿真技术将因自身的特点而在知识经济环境中快速发展,反之也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仿真技术与软科学及其它相关技术的结合将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仿真技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游景玉,实时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珠海出版社,1997年

[2] 游景玉,论文“论仿真技术及其产业化”,珠海出版社,1999年

[3] 游景玉 吴芳辉,论文“仿真支撑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珠海出版社,1999年

[4] 游景玉 吴芳辉,论文“新世纪仿真技术展望”,珠海出版社,1999年

[5] 游景玉,论文“论仿真技术在高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珠海出版社,1999年

[6] 游景玉 周维长,论文“输运网络系统的仿真与应用”,珠海出版社,1999年

5.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五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与社会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但是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集体运动及其发展,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杰出人物的作用相对于这种必然性来说,是一种偶然性,但它又是这种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历史人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的行为、思想有着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对历史任务的认识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的广度和深度。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钱学森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的高度忠诚,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他始终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他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

6.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篇六

姓名:

单位:

电话: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诚信 市场经济 代价 诚信意识 诚信制度

论文摘要: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强国富民的步伐。为此,应深刻认识诚信的意义,揭示由于诚信缺失为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规范,注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它的正常运行必须用诚信来维系。但当前诚信的缺失,使我国经济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所以,建立诚信道德,运行信用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一、诚信范畴内涵深刻

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有几种不同的意义,首先,是诚实无欺,即不自欺,也不欺骗他人,言而有信,为人诚实;其二,是相互信任,即朋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信任对方,也被对方信任无存戒心,光明磊落;其三,是信守承诺,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所以,它们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的行为规范。

当然,诚信在道德价值上仅指向正价值即善的价值。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之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美德的体现而被不断地加以弘扬,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品性是社会的要求,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因此,诚实不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绝不能包括那些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破坏社会秩序,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今天,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任体制看,诚信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倍加关注的问题。诚信关系着社会的基本秩序。现代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

市场经济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市场活动就是商品交换、商品的买和卖,市场关系就是人们因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社会联系,只要利益上相互需要和依赖人们就会借助契约形成新的社会联系。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们在世界范围内联系起来,因此,诚信就必须是适用于交往中的每一个人。

诚信与功利有关。市场和利益追求有着必然联系。追求利益创造财富乃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和首要前提。但是如果人们的求利欲望没有合理的引导,为了谋利就会不择手段,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结果会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将损害自己。诚信是引导市场正常运作的道德纽带,有了诚信,市场中的信用体制才能够有效地运行。诚信使得利益双方共同履行契约,既要实现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因权利和义务的分离而带来的违约失信的行为受到限制,同时主体因诚信行为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实现而去进一步强化诚信行为。

二、诚信缺失损害严重

近年来,由于一些机构或个人追求短期较小利益,富小家舍大家,没有发展的眼光,见小利忘大义,所以,制假售假、不履行合同、偷税漏税、假公济私、拖欠贷款等失信行为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使我国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都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如商家互不信任,优质产品难以正常推销,市场鱼龙混杂,群众对任何宣传、广告都不敢轻易接受等。

诚信的缺失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诚信的缺失大大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严重浪费财力物力人力资源;诚信的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难以发展,严重制约新经济的成长,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拖欠贷款、不履行合同使银行不能顺利发放贷款,投资者不敢贸然投资,严重制约着民间投资的启动;信用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降低了百姓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诚信的缺失使我们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中信用打折,举步惟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走向世界;诚信的缺失让人民在世界上尊严受损,阻碍了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正常交往。

据工商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2002年3月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制假售假和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不诚信使我国蒙受了每年大约6000亿元的损失。

三、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

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强国富民,使我国济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树立诚信意识,建立诚信制度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尽快完善信用体系,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要想获取信任,就需要有对资信方面具体资料的掌握、分析和评估,要有实证为理性提供支持,否则这种信任就容易被滥用。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制度,用信息的公开保证信息的可靠,从而得到社会认可;要加快完善信用立法,用制度规范人们行为;要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公布,建立诚信档案,政府机构对其实施管理监督,为社会提供诚信资料。

其次,尽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诚信开创顺畅的通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现代社会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价值的大小。在市场活动中,信誉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为企业的产品

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企业的信誉可以使企业的其他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如产品中的新技术、产品的高质量等。反过来,一个企业因为没有信誉则会消解其他价值。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确立人们的权利或利益主体的地位,会使人们获得关心诚信的动力,从大局出发形成良性循环,获得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最后,从教育、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树立诚信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意识。现在,我们有诸多媒体揭露不诚信经营的事例,电视剧、广播、杂志等宣传窗口也经常反映商家欺诈行为,他们的出发点当然是宏扬正气,树立榜样,揭露罪恶,督促和指引社会走向文明进步和发展。但或许揭露过多,或许情节过细,许多批判的事例反倒成了不法商家和不义之徒效彷的“榜样”;教育的短期效应、片面追求升学率、强调“教育市场”使得许多学校也成为沽名钓誉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我们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舆论氛围,使人们从小做起,从小处着手,树立诚信观念。强国富民是千年大计,树立诚信观念必须有长久意识。

四、如何在市场经济下建立诚信

“诚信”是一个国家信誉的要求,是每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媒体宣染的热点,打开网络,打开电视,到处都是有关“诚信”的报道上,什么唐骏的“假学历门”,什么牛奶的“三聚氰胺”,什么足球的假球赌球案,什么国美黄光裕的“操纵股票市场”做假案,无不离不开“诚信”。这一切向人们展示的似乎市场经济和“诚信”是对立的,搞市场经济就不能“诚信”。

其实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应该是“诚信”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要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要得到用户的满意,如果你不“诚信”,做假,生产假冒危劣产品,用户就不要,企业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企业就无法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你就找不到工作,银行就会把你列入黑名单,你就借不到钱。一个国家如果不讲“诚信”,这个国家就没有人会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这个国家生产的产品无法销往其他国家,该国公民出国会到处受阻,到处受人欺侮。所以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必须建立和巩固“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认为从国家的角度看就是要树立“诚信”的国家文化,使全体国民都视“诚信”为国宝,“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从儿童教育开始,使小孩从小就以“诚信”为荣,以撤谎骗人为耻。将“诚信”立法,大力打击造假诈骗者,重罚造假企业,对诚信不好的人和企业进行重罚,要罚他一辈子不得翻身。要大力表彰扬诚信上有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各级政府都要做“诚信”的表率,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要在各行业各领域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所有企业和所有人都要有信用评价。

7.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体育经济,国民经济,体育产业,作用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性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伴随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迅猛发展,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产业已被视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存在极大的潜力,特别是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经济,能带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以下就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体育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体育经济的市场拉动和创汇效应

1.1 体育用品市场日渐发展和繁荣

体育用品品种繁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家庭的体育开支包括体育用品的购买,占日常生活开支的份额逐渐增加。体育本业市场的繁荣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从国外体育产业运作情况来看,体育就意味着财富

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成为了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良好时机。比如世界杯,一只足球在吸引全世界眼球的同时,也影响着举办国甚至全球经济的脉搏。无论你是在赛场上欢呼呐喊,还是坐在自家电视前喝着啤酒品球论道,其实你已经不自觉地成为“足球经济”的消费者了。通过主办2002年世界杯,韩国获得了88.8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日本为258亿美元。更有乐观估计,世界杯将使全球经济间接增长0.1%。因此举办这种大型赛事为举办者或举办国带来的外汇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这正体现了体育经济极强的创汇能力。比如中国申奥成功,除了带来举国欢庆和民族自豪感之外,最实际的利益,应该是在2002年至2008.年间给中国的GDP带来的额外增长。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申办奥运,将有助于7年间中国GDP增长率提高0.3%至0.5%。“十一五”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剑指出,北京奥运投资所引发的“乘数效应”所带动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如果按照投资总规模2800亿元来计算,以1.9为乘数,据此算下来的“奥运蛋糕”将近6000亿元。

1.3 体育衍生品市场不断兴旺

体育衍生品是指为体育赛事制作发行的纪念品和为迎合体育爱好者及体育迷心理而设计制作的日常用品。世界各国体育组织逢体育大赛特别是在本国举办的体育赛事,出售纪念章、纪念币、纪念邮票以及带有某种体育标志的商品生产的许可证,已成为获取经费的重要来源。

2 体育经济的联动产业与就业效应

首先,体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支持,体育产业的成熟和壮大也能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体育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一般产业;体育对其它产业的联动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带动旅游业、商业、广告业、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注意力经济,能够很好地启动投资需求和消费欲望。例如奥运会就是这样,可以在15年内使“北京”两个字经常在国际媒体上曝光,从而吸引投资、带动旅游业发展。再比如对当地房地产的推动作用,巴塞罗那、悉尼这些城市在奥运会举办之前,房地产价格的增速、增幅都很大,但奥运会结束以后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最典型的是巴塞罗那,房价上升了260%多。这是奥运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体育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子系统,体育产业的产值扩大以后,必然通过投入产出链,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近两年据全国14个省市的统计,得到的数据是体育产业的乘数效应为2.7,意味着体育增加一块钱的增加值,就会带动当地GDP增加2.7元。其次.体育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从国外的情况来看,1990年,英国在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中的从业人员近50万人,超过农业的从业人口。德国休闲服务业从业人数超过300万人,年营业额高达4000亿马克,体育在这个范围广泛的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洛杉矾奥运会为洛杉矾市创造就业机会2.5万人;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亚特兰大奥运会给该州带来了7.7万个就业机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市增加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再比如目前全国体彩的从业人员近100万人,除去在体彩管理部门工作的各地体育局人员外,剩余的基本是社会的自由从业人员,在足彩火爆的情况下,这些就业岗位所带来的收益足以解决或改善无数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有,目前上海有5000多家健身中心,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深圳有160多家体育企业,这就有一大批人就业;李宁等一批世界冠军下海办公司,发展了体育产业,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因此体育产业带动了就业是显而易见的。

3 体育经济的人文效应

首先,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是体育的主要作用之一,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平均高出0.6%~10%。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首要要素,其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的提高,进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达到目的。

其次,体育彩票的发行不仅带动了就业机会也间接提高了公民的身体素质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体彩的收益就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全民健身的投资上,由于体彩而受益的绝对不是那些一夜之间获得了几百万的大奖的彩民,大众也获得了极大的利益。

最后,看看体育经济中的明星效应,在世界杯赛前广告中频繁出现的米卢的脸为他带来了近千万元的收入。而乔丹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广告收入是他收入的主体。而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运动名星中,大部分人都是广告收入大于他运动收入。而这一情况绝不只是他(她)的运动生命中得以体现,在其退役后,同样有效。

4 体育经济促进公益事业和市政建设的发展

体育的发展,自然需要一系列与之配套的体育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包括相应的市政建设、场馆建设、高水平的配套服务等。这无疑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促进了市政建设。如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在开支计划中最大的一笔就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大大改进了城市规划。

5 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

体育经济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亮点。当今,随着群众对健身娱乐、竞技观赏和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愈来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法人纷纷投资体育产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体育经济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不仅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

综上所述,体育经济的巨大能量,在促进经济的同时,也在为人们身体素质的增长上添砖加瓦。体育经济已经起步,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许国喜.关于体育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 2006.10.

8.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跨国公司 经济发展 投资

一、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指大型企业或集团,依赖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国际性企业。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制定的共同战略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自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FDI流入国,是最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70家在华投资。其在华投资领域主要集中于金融、电子、通讯、计算机、汽车、生活日用品等行业。伴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在跨国公司选择全球投资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止到2010年,外商在华投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万亿美元,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

我们可以根据我国自1978年吸引外资的数量将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到1992年,此时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引进外资的数量并不是太多,每年吸引外资的数量不超过30亿美元。第二阶段为1993年到2002年,在此阶段内,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并且得到较大的发展,吸引外资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第三阶段为2003年至今,在此阶段内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快速增加,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截止到2010年,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累计超过1亿美元。

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增加,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推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同时也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引进高新科研技术,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

三、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1、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有助于我国的资本形成,有利于不断丰富我国的资金量

资金和技术一直都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跨国公司的投资可以弥补我国公司发展在资金上的缺口。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资金,可以建设新的厂房、不断更新设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2、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民族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跨国公司大多拥有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产品、服务业有较好的质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保持产品核心部件的生产,与此同时将大量零配件生产分包给具有成本优势和物流优势的上下游加工企业。这种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生产方式,使大批具有符合跨国公司产品链需要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大量加工订单。因而那些生产规模适当、具有较高管理水平、 能够为大公司提供配套产品的中国民族企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会。

3、跨国公司能够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引进跨国公司也是我国引进新技术的一种主要途径。跨国公司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也会不断使高新技术进入我国,不断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改善技术。溢出效应和外在效應也证明了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们可以不断引进技术和人才。我国本土的民族企业能够通过模仿从而改善现有的生产技术,为我国技术进步产生间接影响。

4、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增加税收,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还可以不断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

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对于来华投资的跨国企业给了很多的优惠,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也不断增加对华的投资金额。这也使得我国源于跨国公司的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其在母公司生产国所适应的法律法规必然会和国内现在所同行的某些法律和规则产生冲突。这有助于我们政府的不断进行思考,去修改原来的法规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政策的变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跨国公司可能会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借助于技术控制的经济控制,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1、在产业结构上,以对第二产业的投资为主,转移国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压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剥夺剩余价值

目前在我国进行投资的跨国公司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很多跨国公司在利用我国丰厚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建设一些高污染的企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却没有为此支付相应的社会成本。目前,我国主要是进行加工再制作,并没有核心的科学技术,因此跨国公司在不断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不断压榨员工,降低的薪酬。

2、跨国公司的投资区域不均衡加大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不利于社会均衡发展

跨国公司在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投资时十分不均衡的,三个地区使用外资的比例分别是84.85% 、8.87%、4.37%。东部地区很明显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的重点区域。而我国本身就存在着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大量跨国公司在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投资加速了我国的经济非均衡增长,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跨国公司在向我国转移的技术时并不直接转移核心技术,而是实施核心技术锁定策略, 在技术转以上受到母国政府的政策限制

由于我国科技研发能力较低,技术吸纳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技术水平低。此外我国的科研、技术政策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国内企业的关联、吸收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

上一篇:惠阳迁户手续办理流程下一篇:宣传部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