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2024-08-08

专业导论论文范文(共8篇)

1.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篇一

该科出题类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简答题 所占分数:12分左右

第一章 教学方法概述

1(单、判)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多、判、单)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文倡导的几种新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当代国外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

二、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造的。范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教学与德育相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统一、基础知识学习与智能培养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多)

三、目标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的依据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

四、程序教学法: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所倡导。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五、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暗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坚持的原则有: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暗示相互作用的原则。

六、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首倡。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

3(简)当代教育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方法

1(单、判)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简)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关注真实生活;以“研究”超越“经验”;创造性和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依据:依据现代教学理论;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3(多)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4(单、判)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分层次的。

(多)教学目标主要有三大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难度适中;便于检测。

确定教学起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的几点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基本要求;通览教材,鸟瞰全局;疏通教材,清除障碍;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分析教材,把握三点;精心设计,妥善安排;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多、简)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规划单元课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第三章 课堂教学的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1(多)可将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分为四大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三、四、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欣赏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2(单、判、多)新的课程改革认为课堂教学所实现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能力的,更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全方位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三种类型:主题参与型教学的方法、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3(多、简)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第四章 教学组织的方法

1(单、判、多)教学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特殊的师生互动;特殊的时空安排;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教学组织的历史发展:个别教学;群体教学;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提出并实行的,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简)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 合化;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2(单、判)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

(简)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多)班级授课组织的具体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班级授课组织的变式:班级授课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班级授课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探索个别化教学。

3(多)完整的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课外辅导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可以把课分为两类,即单一课和综合课。

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第五章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1(多)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特征和以下优越性:一是扩大了教育传播的范围和规模;二是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地传送事物运动状态,从而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般认为,教学媒体有六个共同特征: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在以信息 4 技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第二,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第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第六章 教学评价的方法

1(单、判)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有关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多)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

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

现代教学评价强调三种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2(单、判)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一直是困扰教学评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意处理好的几对关系: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与重点性;指标的独立性与相关性;指标的可测性与概括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现代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角色把握、学习环境的营造、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测试、档案袋评价。

第七章 教学研究的方法

1(单、判)教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多)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发展和完善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揭示教育活动内在的特性,增长教学知识,构建、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第二,改进教学实践。

教学研究的价值:教师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决策部门的需求;管理部门的需求;公众的需求;研究人员的需求。2(单、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按照研究的目的可将教学研究方法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和预测研究等。

(简)根据科学思维的过程,教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纳为:选定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和初步调查、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实施研究(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3(简)研究结果的评价:评价教学研究成果的作用;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容;教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研究课题鉴定的程序。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

注:

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应用行动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运用行动研究法的前提条件。②、认真制订严密、科学的行动方案是行动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③、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④、研究结果不能轻易推广。

2.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篇二

一、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

大学一年级新生处于重要的转折期,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定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初步的应用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市场营销专业材料、撰写论文及表达成果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总体认识和未来就业前景的规划,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抓好新生入学后的“早期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缩短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专业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市场营销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发展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市场调查、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商品销售、营销管理以及商务策划领域工作,具有市场营销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市场营销专业导论》基本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市场营销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市场营销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市场营销的学科性质、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市场营销的分类、特点,并能够合理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导论》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低年级的入门导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领域和职业取向,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专业基础。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态度上养成良好的市场营销意识,并产生对市场营销领域和学科的认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目前进行的12级市场营销专业共4个班,每班人数平均52人,共209人。该课程32节课,16周,每周1次课,两节课。16节理论16节实训。目前我们有两名老师承担着该课程。每一次上课两位老师共同参与,分主讲和辅助,若是讲座课,每次留出15分钟的时间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训课程一般6-8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一名,老师进行实训指导,主要要求每组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导论实训指导书》设计实训方案,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将公司的产品和品牌如何传达给目标顾客。做成一个PPT和WORD文档,进行小组讲解,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该小组成员现场解答,以此为据进行打分,方案设计的分数也就是组长这门课程本学期的成绩,而组员的成绩由组长给出。这样就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市场营销专业认识教育。

国内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状况;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历史与专业定位;市场营销专业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及学分安排(培养手段与培养方式);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介绍。

2. 市场营销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

市场营销专业能力渗透;市场营销专业的深造通道;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式导引。

3. 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创新型、应用型教学模式开发设计;体验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具体包括:①双向交流教学法。避免教师知识传授过程中“一言堂”,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有对话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本着自由活泼、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其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②自学精讲教学法。把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精讲有机结合,以老师精讲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于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加强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作好自学笔记,提供自学参考书目,批阅自学心得体会,检查自学效果等。③营销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把营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采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案例进行剖析,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④模拟营销教学法。把社会活动搬进课堂,在课堂上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充当演员的角色,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营销表演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以达到掌握营销的本领、技能和方法策略的目的。⑤多媒体教学法。把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如电视录相、幻灯片、电影、多媒体动画等引入课堂教学,通过人机交互系统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领略到真正的市场营销运作过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形式的呆板性和课程的繁琐枯燥问题,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不仅给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和讲授中难以学到的东西,而且也方便了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教学的水准。⑥社会实践教学法。把校内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现场教学的一种方法。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机会从事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本领。

四、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措施

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师资的匹配不够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不便。缺乏有实践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参与进来。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篇三

摘 要: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入学的导航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电气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特色专业

1.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及北京市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新生90人,第一志愿录取率每年近100%;该专业二年级还会接收转专业学生近20名。由此从历年录取分数和转专业人数等来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较高,电气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尽管如此,实际新生刚入学时,大部分同学对电气工程学科和电气工程专业了解甚少。

在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之前,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每年都组织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由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试图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学科)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学生刚刚入学,他们面临的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在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别。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报考该专业认识模糊,很难通过短短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关注并理解所有这些内容。因此,学生对入学教育基本没有印象,缺乏对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大学四年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甚至造成许多学生入学后感到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为使本科新生尽早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几年教学研究和实践,导论课程正式列入我校新修订的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

2.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的入门课程,导论课程需在不涉及过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貌和最新研究前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大课程授课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从而提高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外,要求学生课外查阅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会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了解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

在学科领域方面,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学科分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分支的介绍,帮助大一新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概貌、学科定位、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发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技术问题等,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利用矿业大学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煤矿电气化自动化应用案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解决高等工程教育的概貌问题,使学生对所选学科和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促使学生做好大学学习规划,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总学时为16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电气工程专业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以及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通过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以及最低毕业学分等要求。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进程的介绍,使学生系统掌握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大类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分配情况及课程教学进程;掌握实践教学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分配情况及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创新教学环节中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设置和进程安排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未来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研究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领域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到掌握基本运算、实验和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需要的初步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2)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战略地位和特点,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我国本科专业分类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电气工程下设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案例。

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运输、提升自动化技术,矿井供电自动化技术,通风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矿井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等应用案例,介绍电气工程技术在现代化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1)专业导论安排及学时。

对于刚结束“高考”,又经过三个月假期释压的大一新生来说,其会对大学环境,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充满好奇。但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相对较松,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让许多在中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新生对大学自主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再加上大一课程基本以数理化、外语课时为主,更让新生对大学专业学习感到有些迷茫,甚至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

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从1998年开始本科招生,按传统教学模式,由系主任负责对入学新生进行“迎新专业介绍”,但仅仅两个小时的简单介绍,并不能帮助新生系统地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将要学习的专业,更不用提大学学习规划。

因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一般从第三周开始,每周2学时。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环境、了解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对大学四年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体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的衔接关系,认识到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2)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之一是让新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今后大学学习和专业生涯规划起到“向导”作用。

由于导论课程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任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都比较陌生,因此更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授课教师由本科专业负责人、电气工程学科下二级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授组成。学科介绍与偏重理论分析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不同,导论课程需要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案例形式将相关专业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同时,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中,将特别讲解我校2012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使新生对我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的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系列创新教学课程有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造力。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突出煤炭行业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这个特色主要指的就是煤炭行业特色,这个特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育除了满足一般工科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内容外,还需使学生充分了解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特色。为此,在专业导论讲授中专门划出一个板块,重点讲授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使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之前,对此板块内容有所了解,我校专门建设了具有煤矿应用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在此实验室中,有煤矿典型的供电模拟系统,煤矿电气传动控制的典型对象,水泵,提升机等,以及现代化矿井必备的基于信息网络的煤矿生产、安全自动化模拟监控系统,部分实验模拟设备如图1所示。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及专业实验室参观,使大一新生对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迅速直观的了解。

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5.结语

通过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入学伊始就能较全面地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要求,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大一学生认识基础课程在大学后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导论课有助于学生增强工程意识,重视实践课程和创新实践环节训练,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行业特色教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本科生有了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地质教育,2008(2).

[3]刘光明,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高教论坛,2007(2).

[4]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5]杨晓东,等.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4.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篇四

一、学习目的

1、为什么要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

选择大学对我来说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抉择。大学的好坏、专业的市场、自己对大学以及专业的满意度等,决定了我能否充实得过完大学本科四年的生活。起初,我因为自身原因,报考了南昌大学这个211学校,第一志愿是临床医学,但是事与愿违,由于临床医学太过热门,本来有把握以后从事医学生涯的我被调剂到了第二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幸运的是,在选择专业时,我就做出了临床落选的准备,于是我按照自己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以及以后的市场需求,将自己比较喜欢并且比较有市场的国贸放在了备选的行列,于是,在漫长的暑假中的期待中,我来到了南昌大学经管学院,成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的一员。现在,我正在努力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大学的科目任务,并且按照自己的兴趣报了一些社团,努力做事。总体来说,国际经济与贸易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专业,但是的的确确是我比较能把握并且对未来有比较大的希望的专业,当然,身为一个理科生,最近学的政治经济学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

2、本专业学习的意义和背景

几个月的短暂学习并不能让我对国贸这个专业充分了解,我查阅了网上的相关资料,一下是专业资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该学科的解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国际经济活动。也是旨在培养具有从事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技能的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市场的日益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地位日趋凸显。而其发展前程,无疑也是相当广阔的。一.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历史看,其强盛趋势具有必然性。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时期之前,资本主义时期,以及“二战”以来三个发展时期。在资本主义时期之前,伴随这货币媒介和商品货关系的发展,国际贸易从物物交换向以交换为目的,有货币媒介的商品生产和流通转变,国际贸易逐渐扩大发展。而今,政治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可见,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既是必然的,又是必要的。它不是时代的偶然产物,而是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考验,一步步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一大洪流。二.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看,其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正进入21世纪的历史转换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趋势。而今,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取得心得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三.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机制看,其发展动力十足。概括说来,国际贸易促进一国经济发展,是通过下述这些机制的作用而实现的。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市场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无疑会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四.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条件看,其发展是有较大保障的。

总结:对我来说,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只有打开国门,吸取外界技术资源,到海外寻找资源,将中国特色输向各国,才能够真正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强大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正是从事这项崇高任务的职业,不仅仅是个人对资源的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对资源的需要,造就了这一专业,我觉得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的市场十分强大。虽然,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各大学都开设了有关经济金融的专业,经济类毕业生暴增,对我们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认为,对一个专业,在同样的背景下,资源掌握量完全取决的每个人对专业的态度、对专业知识的渴求程度以及个人对自己人生、职业的重视程度,所以,对一个认真学习知识的人来说,许多困难将不再是困难了。

二、学习内容

1、课程学习(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160个学分怎么完成、在大一起初的这几个月中,我上了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英语语法等相关课程。具体来说,因为我是在国贸三班,也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分流专业——商务英语,因此,我需要上更多的有关英语的课程,侧重点也与真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同学有些许的不同。目前,我的基础课与许多大一的同学一样,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我觉得基础课是为我们的专业打基础的课程,也许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我们并不会用到我们学习的全部内容,但是上层建筑需要好的地基,我们需要这些基础知识来武装我们自己。关于专业课,我觉得政治经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尽管很难理解,但我还是要认真学习,其实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我会把重点放在英语上,争取这个学期达到英语六级水平,能够参加考试。

由于现在还没有选修课,所以我并不是很了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选修课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的需要,其他的就了解的不太多了。

2、重点学习(外语、外贸等)作为国贸的学生,学好英语什么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以后参与外贸项目的工具,没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很难很好的发展和把握机会。

3、能力学习(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

关于科研成果,我在开学的时候听过白彩全学长关于挑战杯的介绍,当时觉得自己也要参与一些项目的研究,也要研究出一些举世瞩目的项目。但是,在后来的参与中,我发现大一的自己并是不十分适合参与科研项目。因为科研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作为大一的我并不能掌握,其次,科研项目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调研,现在的我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大一的我不具备研究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很遗憾,我在大一的时候并不准备参加有关科研项目,至于以后,我想,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学习能力,我上大学的最大感悟就是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时完全不一样的,高中学习的范围很小、很狭隘,大学更加开放自由,我有很多空闲时间,也有更多的知识技能要学,也需要自己把握自己,控制自己,这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我愿意接受。的确,大学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人才,在大学这个看似轻松实则竞争激烈的小社会,我有信心把握自己,让自己不虚度这四年的时光。

三、学习方法

1、课堂学习及课前、课后学习

当我发现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生活有极大的不同的时候,我的确有些迷茫。我很努力的在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模式,甚至我现在依旧在尝试适合自己、适合大学的学习模式,这很难,很费时间,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现在,我很抱歉的说我并没有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像今天,我还是在临时赶作业,我知道这很不好。但是,在上课时,我努力让自己在上课时间全神贯注,不看手机不走神,我正在努力做,尽管做的不是很好。至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现在做的并不是很好,但是我在做,这很重要,态度比什么都重要,老师你觉得呢? 大学很轻松,也不轻松,大学的意思在于个人,我希望我的大学是有意义的。

2、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

理论学习:对大一的我来说,理论学习很重要,是基础,我需要理论去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

实践学习:现在我并没有很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或者唯一有的实践的机会也并没有多少含金量,我想,我现在需要学的还是理论学习。

5.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篇五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姓名:胡文龙

学号:0110117108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学、微电子技术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港口起重运输机械与控制或流体传动与控制活模具成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等。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下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

一、世界的机械制造业

(一)从经济上看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外围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二)从技术上看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环境保护的压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总趋势。

二、我国的机械制造业

(一)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 等企业的 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 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大量技术黑洞的存在导致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使得品牌国产化在技术本质上不够过硬,大量工业设备的骨干都是国外进口,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技术力量上的不够强大对作为我国工业脊椎和脊柱的机械制造业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硬伤,如果不能克服这一点,整个经济与国防等很多方面都始终存在一定虚胖,都是虚弱的!同时在我国国内技术力量不够的前提下,大量外资企业的融入,带来大量“外敌”使我国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业面临沉重压力与威胁。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这些差距尤其表现在作为机械的“心脏”—发动机上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业而言。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的却很少,原因除了技术壁垒外,还存在相当部分企业只关注合资,引进等等形式 上的东西。仿制而不消化吸收使机械工业步入歧途。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差距的一种武器。“欧美发达国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中国技术水平几十年的差距。”我国要想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实现这些差距的跨越是必须早日面对与实现的!最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失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 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这使得国内自我创新与技术发展不理想!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趋势与前景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 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 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 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 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以下6个特点: 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 分发挥。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

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5.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6.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机器鱼的一些了解:

机器鱼,故名思议,从材料制作的外形像鱼的机器,配备有化学传感器的自主机器鱼,它能够在水中游数小时,机器鱼用以发现污染物质,并绘制港口的实时三维图,从而表明当前海水中存在什么化学物质以及位于什么地方。这项技术的开发将增加港口管理部门监视船舶污染、其他类型有害污染物和来自水下管道排放污染物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除了有益于港口的监视操作外,这个项目还能带来机器人技术、化分析、水下通讯和机器人智能的重要进步。

(1)机器鱼简介

控制原理机器鱼一般分为三部分:头部(包括鱼鳍),身体,尾部;鱼鳍只控制鱼的向前游动,而身体是鱼的主要部分,控制电路及电机和相关驱动电路都在其中,尾部可以分为两部分,都是进行左右摆动,这两部分都是通过电机控制的连杆来控制的。在鱼头部装有两个鱼须,它代表两个简易的接近传感器,在鱼须的外部用带橡胶的套套住,以防止水导电,内部裸露,在内部的须中装有一个外套环,给这个同样裸线套环上加上高电平,当鱼在规定的水域中游动时,若鱼须碰到障碍物,内部的须线便接触到外套环,此时鱼须上也为高电平,便可以利用这个信号给主控单片一个中断。另外,整个鱼密封设计,利用高弹性的橡胶制作鱼的外皮。电源部分能够自动感知电源的不足,及时报警,由于采用外部密封,所以必须使电源能够充电,而不必经常的更换电池,只需在鱼体上加上外接电源插头就可以了。这些需要一些相关辅助电路.我们做的只是近似鱼的行为模拟,若进行其他的设计,可以在上面加一些其他的传感器件,也可以把它设计成有线控制,这样对鱼的控制更加直接。

基本工作模式

游动原理

机器鱼唯一的动力来自尾巴。这片尾巴,由后部伸出的一只机械臂带动。机械臂由大臂和小臂组成,位置有点像尺骨与桡骨。它们分别接到两只电机上,做不同运动。尽管构造简单,合起来就可能构成复杂的动作。你可以想象一只拿着扇子的手———肘关节也可以扭动,腕关节也可以扭动。

机器鱼模仿的是鱼或海豚的动作。鱼和海豚尾巴的划水动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专门的仿生学研究其轨迹,得出相应的算法,好指挥机械尾巴运动,做到尽量平滑。细看这条尾巴,既不同于金枪鱼等海鱼尾巴的形状,也不同于一般淡水鱼的尾巴。据介绍,这是通过多次试验比较优化的形状,其划动效率最高。具体可以分为三种:

a.Anguilliform:(鳗状的)通过整体身躯肌肉的波动来游动,像鳗鱼一样b.Carangiform:通过尾鳍和与尾部相连的身躯摆动来游动,像鲑鱼,金枪鱼,旗鱼

c.Ostraciifrom:只通过尾鳍的摆动而不利用身体摆动而进行泳动 而从鱼的游动所依靠的生理部位和推进原理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为BCF类和MPF类,BCF(body and/or caudal fin),这类鱼主要依靠身体和尾部的摆动来游动,MPF(median and/or paired fin),这类鱼依靠身体中部的腹鳍来游动。以下所

采用的机器鱼类模型便是BCF类,是一种基本的鱼类模型,依靠身体的后半部分和尾鳍进行摆动而游动。

仿生原理

所制作的机器鱼把鱼的身体的后部和尾鳍分为两个关节,利用两个电机进行控制。整个鱼体可以分为四大块,分别是:感知区,行为区,动作区,还有学习指令区。感知区对应着实际应用的传感器,动作区代表带动鱼体动作的电机,拉杆和齿轮,行为区是用来控制电机的实际电路。而学习指令区是鱼的大脑,代表控制程序,这里也就是主控制芯片(本项采用MC68HC908MR8)。

机器鱼无论是靠身体摆动还是鱼鳍的摆动,都需要人为的控制。这个控制部分代表鱼形机器人的大脑和核心。本项采用无线控制,可以把控制器如单片机放在机器鱼内部,同时通过遥控器对单片机进行简单的控制。无线电发射台传输正确的信号,机器人内部由一个无线电接受装置,接受到信号以后,向各个子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所以该机器人能按规定的指令执行动作。

(1)基本优点

机械鱼如原地或小场地游动,极好的游动机动性和水中悬停性能以及游动费用低廉,它将举升、悬停和推进功能集于一扑翼系统,可以用很小的能量进行长距离游动,因此更适合在长时间无能源补充及远距离条件下执行任务。同时具有以下优点:高效性;机动性;低噪性。

(4)使用价值

机器鱼项目将使用到高级群集智能技术,从而有效控制和协调群组的机器鱼,并适合于在港口环境中快速作出改变。任何一条鱼发现污染后,会把污染点位置的GPS详细资料发送给其他鱼。

机器鱼安装有自主导航装置,可以让它们在不需要人为控制的情况下在港口周围游动。在使用8小时后,即电池电量变低时,它们会自动游回充电站充电。在它们游回的时候,会同时将水质数据通过无线局域网传送给研究人员。如果试验进行良好,那么机器鱼就可用来监测世界各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污染。

它们会一直对污染物进行监视。当某一条鱼发现某种物质后,会向其他同伴发送信息,然后它们会聚集在发现物质的区域来共同探测。”

我的大学规划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是放飞梦想的地方。告别了天真烂漫爱幻想的年代,走进了能够展现自己,完善自己的青春舞台。我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一页,我的人生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安徽大学,虽然不是我梦中的向往,但同样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我将如何放飞我的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盼望着,我的青春能在这里闪光。

人们说:计划出效益,有计划的人生才会是有意义的人生。记得几天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虚度的三年!临近毕业,才发现时光如流水!只有悔恨的泪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或许我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或许我会学好英语,热爱班级集,或许我主动认识些新朋友„„。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就不至于毕业之时,发现三年大学生活是如此的空白„„”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的感悟。从中,我领悟到了规划的意义。为使自己大学无悔,我制定了下面的规划:

首先,学好专业,注意修养。为使自己三年之后能够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我必须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职

业道德的修养,增加就业能量。

其次,参加活动,展才练志。大学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在大学里,我会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挑战自我。因为,我不是一个很爱表现、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因此,我要战胜自己的缺点,让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丰富自己。有人说:工作因为忙碌而充实,生活因为充实而快乐。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会让自己在忙碌、充实中度过。我会根据当今社会需要对人才的需要,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6.专业导论心得... 篇六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这个专业领域知识宽度的巨大增长,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动态的科研环境要求我们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要的更深的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本身作为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充满生机、最富有开发前景的综合性学科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合成。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各高新设计集成。

同时电气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开始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自动化设备来监视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使各个设备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最佳状态,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因此,没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根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到来,信息化时代已经先一步到达,如果我们没有实现工业化,那信息化就更不可能完成,因为信息和工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也又不可能先把工业化发展的很好再去发展信息化,这样做只会使我们的发展速度变的更慢。所以,工业自动化就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一起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既可以对传统产业其当帮助,又可以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以实现我国电气的全面工业化。因此,电气工业自动化作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大政方针,必须成为我国行业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的机械化,工业的电气化应该着重实现的是自动化,我国的传统产业应当靠工业自动化技术武装,能够利用工艺流程自动化手段控制设备,从而使我国的工业化自动化建设得以实现。当然,因为信息化和管理自动化的基础都是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技术,所以他们的核心技术是相同的,所以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促进电气工业化的实现,也可以带动信息化的发

展。在通常情况下,工业自动化涉及到的高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项新的高科技技术必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改革,更加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在我国,如何将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更好是今后要做的首要问题。

一个成功的自动化系统离不开通用的网络结构对于。任何企业的网络结构对于设备控制、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必须予以保证。数据添加和整理工作结束后,要对中心管理机和其他通讯管理机进行网络通讯配置,以便系统能够协调工作,传送正确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世界信息化的浪潮就已经到来,我们不可能跨越工业化去实现信息化,工业自动化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点,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电气自动化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继续创新和发展,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实现从而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谋划合理的未来,对于我自己,我觉得我会去做下电力工程,电网工程的监管与造价,在大学期间,靠自己

7.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篇七

1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构架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从大类上可分两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其中纯理论知识包括:①期货市场概述、市场功能、组织结构、期货品种;②期货市场交易制度和流程;③期货投资基金和风险管理办法等;学生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期货市场的基本特征、功能和原理, 了解期货市场投资基金管理原则和风险控制办法。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①期货交易流程。该部分是让学生具体了解期货市场管理规则、基本业务;②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理论。通过教学学生可掌握期货市场的交易技术与技巧, 熟练应用技术分析方法。其中实践教学的落实是培养与市场“零距离”的高素质从业人员之所在。

2 重视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而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 对于高职金融专业中的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高度重视。

2.2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特点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期货市场导论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如果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期货市场的抽象理论, 无法感受期货市场中资本的风起云涌及期货、现货市场的关系, 无法体验到国内外期货市场的高度关联及影响。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保障, 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才能改变学生对期货市场导论知识掌握时的刻板僵化现象, 让学生对期货投资有真实的了解和感悟, 实现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长期教学中体会到有必要进一步对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以提升学生掌握市场动态及技术应用的能力。

2.3 期货公司对从业人员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视要求进行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据有关调查显示, 期货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而文凭排到第三位。这表明用人单位更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人单位目标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 以促进就业。

3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都以教师所授知识为中心达到期末考试通过为目的, 结果是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 与高职教育目标相矛盾, 所以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3.1 加大模拟教学比重, 培养和提升学生市场分析和实战操作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对高校培养的人才需求已不仅仅是使其所学知识、技能的多少, 而更注重于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组织中, 可结合期货市场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及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 有重点的将技术分析与实践操作课时量增大。使学生在实战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影响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变动因素, 如:各国经济发展现状、金融政策变动, 基金投资方向变化, 现货市场供求状态, 仓储数量变动, 天气变化等影响因素。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和把握相关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方法, 达到主观上要求增加实战教学的要求。

3.2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合理设置期货市场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期货市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期货市场就业岗位为逻辑线确定的课程体系, 要基于期货行业工作过程, 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必要技能为依据设计。 包括:期货投资咨询、操作软件应用、交易流程操作、技术分析等, 通过工作过程与情境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客户开发服务, 期货交易、投资咨询等岗位的相关知识, 以提升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3.3 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针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对期货市场理论知识的认识, 提高学生市场分析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

(1) 直观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通过图像文件或视频文件将期货市场历史大事件、期货价格走势K线图等相关内容直观演示给学生。比如, 在介绍期货市场行情时可利用金仕达、博易大师、世华财讯等行情软件在屏幕上演示, 使学生对期货价格变动及指标分析有所了解;利用模拟操作软件的运用让学生熟悉经纪公司工作流程和期货价格变动情况;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参观, 了解目标岗位的任务及工作流程, 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

(2) 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引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期货市场案例, 进行案例教学。比如, 在讲授关于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时, 可引入“327”国债, 亚洲、美国金融危机等国内外经典风险案例进行深入讲解, 使学生充分认识产生风险的原因及控制重要性。运用案例分析时应注意几点:①案例要有代表性, 实践性强、深入浅出并与时俱进, 符合期货机构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 符合社会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定要注意互动和交流,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 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③可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做专题讲座, 对金融市场的事件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3) 情景练习。

对于行业中的初级管理岗位、客服咨询岗位、市场开发岗位的专业技能教学, 可在课堂上充分运用情景练习, 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完成经纪业务。比如, 在讲授经纪人业务的内容时, 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期货公司业务员和客户, 演练客户开发过程, 让学生在情景练习中学会开发客户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应用心理学, 社交礼仪等知识。

(4) 合理设计期货市场导论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价。

期货市场导论实践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期货岗位工作任务的掌握。在考核体系设置中, 注重个人与团队合作、课堂提问、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如:集体讨论发言的质量, 分析作业中个人观点的阐述, 参与集体活动的出勤情况, 模拟期货交易的成绩和笔试成绩等。这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观察期货市场每一天的价格动态, 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市场信息, 自觉将学到的理论、实践知识应用于市场分析中, 随时调整投资组合以创造更高利润。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灵活应用知识的提高过程, 也能改变传统考核办法, 从最终考核改变成学习全过程的考核。

(5) 加大力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学生能接触社会, 亲身融入期货市场活动中, 对之前所学的期货理论以及校内模拟实践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期货业务和工作流程的认识, 拓宽知识面,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与期货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 通过在基地的实习, 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如何为人处世, 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交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有利于就业。因此, 应加大力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完成教学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即使有好的培养方案和一流的实验设备, 也无法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 学校要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确保期货市场导论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M].4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李绍昆.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北方经贸, 2011 (8) :197-198

8.专业导论论文范文 篇八

海南大学“地球科学导论”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安排于大一的第一个学期讲授,3个学分,共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6学时(第7-21周),实践教学12学时(第10-13周)。按照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学校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授课情况,借鉴国内外著名院校的先进经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等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课程特点和受众情况分析

“地球科学导论”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领域众多,天文、地理、生物几乎无所不包,充分适应了当今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3]但同时,又存在过多的理论,特别是一些较为艰深的假说、学说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加深了理解的难度。

本门课程的教授对象是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大一新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入学之初,军训刚一结束就开始授课。一方面,作为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相关地理、气象学基础,接受相关理论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作为“90后”的年轻人,对于高新技术、社会热点有着本能的兴趣,而对于过多的概念、理论,易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又缺乏必要的地球科学实验技能,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原则

根据“地球科学导论”的课程特点和受众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实践教学的以下授课原则:第一是系统性原则,通过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课程的精心设计,将各学科、各章节的知识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并注意在逻辑结构和知识基础上的前后衔接,严格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第二是实践性原则,强调与实践的关联性,安排一些与时代脉搏共通的内容,诸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再生能源等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让学生感觉到“地球科学导论”并非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启迪学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三是先进性原则,将基础知识与当前国内外学术热点、学术前沿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激励学生的热情和科学探索精神;第四是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学生缺乏深厚的地球科学背景和实验技能,故在安排实验时,尽可能利用一些常用、简易的地球科学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从基础的实验技能入手,培养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实习设计

实习教学环节在环境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4]根据大一新生入校不久,对环境科学专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同时处于从高中-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期,面对丰富而紧张的大学生活无所适从的现状,结合“地球科学导论”的理论教学内容,将课程实习定位为环境科学专业进行的初次系统的认识性实习,即“综合环境实习”,其意义在于使大一新生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有一次接触环境、认识环境问题的机会,除增加对本课程的理解,激发专业热情外,还可为后续的专业课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奠定基础。[5]

1. “热带典型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实践”——美万生态村考察

目的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球科学导论(生态工程部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主要内容是由教师及当地技术人员实地讲解,并与参观海南典型文明生态村相结合。本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农林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深入理解“山顶种树,山腰种胶,平地种果,水面养鸭,水底养鱼”等模式的环境生态学原理;对常用生态农业技术,如沼气、太阳能利用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对海南生态文明村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建议。

2. “热带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野外实习考察

实习路线是由海南大学苗圃-果园-植物园-热带牧草种植资源圃-国家热带农业高新科技园区,通过步行,沿途可仔细观察农田、森林、草地等各类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实地讲解溪流、集水区、湖泊等地球科学的相关概念。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效果良好。

(二)实验课程设计

考虑到地球科学导论的课程进度和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实验教学环节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代表学科前沿且操作简便的先进地球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操作,以“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为例。其二是注重对经典环境生态仪器的运用,以及基本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统计分析技能的培养,這部分以“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铝盒法)”为例。

1. “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现代设备的使用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图片展示和资料片播放,使学生了解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系统组成、应用领域、使用精度、局限条件以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操作示范和野外实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PS的基本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分别选择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楼、课室、宿舍、食堂、植物园、云月湖,测定其地理坐标,描绘运动轨迹,并分别选择林内、空地、大楼前进行GPS测定,比较其地理坐标以及信号强弱。在本实验中除在理论层面GPS的一般知识外,还着重介绍了最新的发展动态:我国北极星系统的研制和进展及其背景,让学生在社会、经济、国防层面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对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加深理解。

2. “生态系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的测定(铝盒法)” ——经典仪器的应用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实验室操作示范,使学生了解土壤含水率的概念、用途,掌握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掌握土壤取样的技巧以及烘箱、天平的使用方法,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主要仪器包括烘箱、铝盒、天平等常用地球科学仪器设备。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含水率的定义和意义,说明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优缺点,分别测定不同生态系统(农田、草坪、橡胶林)、不同深度(0-5cm; 10-15cm; 20-40cm)以及不同坡位(上坡、下坡、中坡)土壤的含水率,要求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不同层次、不同坡位土壤含水率的差别,说明其原因。同时,根据测定的情况,说明土壤含水率的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实验讲评过程中,教师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作出图表进行分析,就学生自己的实验作为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往往着重于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或毕业实习等单一实践环节,而对某一具体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则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们在“地球科学导论”的实践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心理状况等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安排了综合环境实习和实验课,各环节之间目的明确,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具体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的工程,这里仅仅是一个探索,希望能对相关学科、相近课程提供一个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顺兴,陈智熠,陈涣林,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讨[J]. 环境保护, 2005(4):35-39.

[2]李顺兴,邓南圣.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92-96.

[3]翼国盛. 简评《地球科学导论》[J]. 中国大学教学,2001(6):46.

[4]马俊杰,曹明明,王伯铎.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J]. 高等理科教育, 2003(2):87-89.

[5]曾正中,张明泉,赵转军. 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 2003(50):71-74.

[责任编辑:钟岚]

上一篇:最新退伍军人发言稿下一篇:《杨震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