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24-08-26

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精选11篇)

1.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一

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个案教育论文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团体辅导作为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校中有它实施的优势和便利性。案例中一个大二女生,因成长过程中自我认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自卑懦弱的性格,人际交往障碍显著,还出现强迫症状。咨询师利用不同层次的团体辅导策略,使个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团体辅导人际交往障碍强迫症状自我认识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让参与成员互相交往,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共同探讨彼此关心的问题,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近几年,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团体辅导作为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了新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更广的意义。团体辅导在高校中有它实施的优势和便利性,学校咨询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同辈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日常行为和人际的互动上,还能被运用于个案的处理中,求助者借助同辈的影响力,发挥自我潜能,促进自我完善。

一、个案基本情况

2010年5月,某班班级心理委员的周报上反应班级内有个女生小林(化名)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该班级心理委员因为接受过比较专业的心理培训,有较强的心理敏感度,在发现该女生有些异常后,心理委员主动走进小林,从一开始对心理委员的排斥到慢慢卸下心理防线,再到愿意信赖,小林向心理委员倾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林于09年9月入学,家中排行老三,有2个姐姐,小的比她大9岁,一个弟弟,家庭条件较好。因父母一心想要男孩,一出生就被送养乡下,由两个姑姑轮流抚养照顾。7岁时,父母将她接回城里,这年,弟弟出生,回家后一度不适应,很少说话。母亲由于生育弟弟时造成身体疾病,脾气暴躁。两个姐姐年龄较大,在外求学,母亲疼爱弟弟,对其极为严厉,她一有不对就对她进行辱骂殴打。唯一能让母亲高兴的就是她的好成绩。学习期间,学习认真,但性格内向,从不主动与人搭话,自卑,一跟人说话就脸红心跳。高考时,发挥失常,遭到母亲的冷眼相对,从那时候起,一直停止不了谴责,出现反复整理被子,反复洗衣服等行为。进入大学后,独来独往,每天熄灯再回寝室,不主动与人交流,小心翼翼。从入住那天起就主动打扫寝室卫生,一人包揽,从不抱怨。抗拒心理咨询。

二、问题分析与咨询方案

(一)问题成因分析

小林是父母想要个男孩子的情况下逃生的,一出生就被送养,轮流在两个家庭生活,这导致了她在内心里不断告诉自己是个没人要、没人喜欢的孩子,没有很好的自我悦纳,并且不断否认自己,出现自卑、性格内向、拘谨等人格特征。7岁回到父母身边后,陌生的环境让她更加陷入自我封闭,母亲对其的严厉引发了她的自我苛责,从小缺少关爱,让她更加急于通过一些方式获得赏识,因此能一直有好成绩,但高考的失利让她再次自我否定,难以在要求完美的理想和现实中找到平衡,所以出现了强迫行为。她不愿意来心理咨询室,恰恰说明她的自卑,她在潜意识里在排斥心理咨询,其实是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的再次否认。她的行为动力来自与希望引起别人的喜欢和关注,由于内心缺少自我悦纳的能量,所以需要通过外力帮助她构建这种能量。

(二)咨询方案

考虑到个案本身对心理咨询的抗拒性,利用班级团体辅导再到小团体辅导的模式对她进行帮助,设计一系列帮助计划。

三、实施过程

(一)介入

在班级的团体辅导活动中,以寝室为单位进行一系列热身游戏,尽管该女生并不放的开,但是也让她意识到寝室团体,并且认可自己是团体内非常重要的一员。在班级团体活动的最后――“我们的家”的环节,寝室成员出人意料的拿出先前准备好的蛋糕为该女生庆祝生日,更让该女生意外的,是她们精心准备的礼物――该女生优点的大汇总,并且制作成精美的PPT,在班级投影出来。显然,这样的行为大大出乎了她的预料,我们从她的眼中看到了点点泪光,并且她第一次在班级同学面前说了感谢的话。这对一个平时极为封闭、感情极为内敛的人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情感体验,应该说,这次的团体辅导是取得预期的效果的。

(二)深入

在团体辅导活动过后,该女生首先是在寝室内变的大方起来,能够主动与人问话,别人说笑时,也能偷偷抿嘴笑。在这个基础上,咨询师跟心理委员开始制订小团体辅导策略,即利用寝室团体制造对该女生的影响力,让她体验更多的情感和友谊的温暖,也让她更好的自我接纳。在小团体的活动中,班级心理委员连同寝室其他成员组织了一系列外出活动,还有精心准备的卧谈会,内容包括“情窦初开的小心情”、“父母的难处”、“感恩”、“自我优缺点”等等。这些卧谈会都在相对真诚和自我暴露的情况下开展,有利地促进了该女生认识自我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该女生在这个过程里会出现的移情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其他成员次带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咨询师平均两周对他们进行“心理督导”,教会她们相关的技巧和心理技术,保证了助人者的心理健康。

半年之后,该女生的情况大有好转,微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她的脸上,她开始主动与人交流,把交际范围从寝室扩展到隔壁寝室、再到班级。同时她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慢慢改变;不仅如此她开始尝试着与母亲交流,慢慢理解她。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证明着同辈的帮助正在积极影响着她。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她身边的同学在执行,效果非常好。但是,虽然她的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有了明显的改善,强迫症状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这超出了心理委员能够应对的范围,所以这个时候,心理委员鼓励她参加到学校的强迫团体中。

(三)重塑

咨询师在开始在学校组建的强迫团体辅导共有8名,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行为和强迫意识。在团体辅导中,成员都能很好的进行自我分析,并且在帮助其他成员分析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有时辅导中会出现不同成员对同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咨询师引导他们积极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再次进行自我体验。为了帮助案例中的女生,咨询师特别安排她担任团体辅导中的书记员,不仅做为参与者,同时更做为第三方客观看待自己和其他人的问题。该团体总共进行了7次,在最后,成员中有5个基本上摆脱了强迫症状和强迫意识的困扰,有3个由于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学校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转介,介绍到更为专业的心理工作部门。案例中的女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改变,到辅导结束的时候,她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虽然经常还会有强迫意识,但能很好的进行控制。

四、咨询效果评估

案例总共持续了一年,小林状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情绪比较稳定,乐于与人沟通和交往,和母亲关系明显缓解。对自我有了相对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强迫症状明显改善。

五、案例反馈

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校中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1.共同的情感体验让参与者很好的打破心理防线,不会因为自身存在问题而羞于表述和挖掘,使得咨询师能更大限度的获得可利用的信息。

2.相似的问题和体验,也帮助成员积极自我肯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自我悦纳的良好氛围。

3.团体公约和共同作业,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辅导的效果,也更好的促进个体成长,由于团体的竞争性,使得成员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提高预后效果。

4.团体的特有功能也体现在团体辅导中,在对自我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成员能够积极倾听他人,并能理性看待他人问题,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也被迁移到自我问题到,提高了自我成长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5.在高校中,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团体辅导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大学生自知力完整、智力健全、年龄相仿,有相似的求学背景和成长经历,同时,他们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心理问题的相对单一性,这些都使得团体辅导可以在高校中运用,更加节省人力和时间,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团体辅导中,也要注意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成员自我暴露的安全性、团队公约的可执行,咨询师良好的专业素养,避免成员的次带心理问题的产生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谭亚莉:《体辅导在高校学生中的运用》.财经科学.2004。

2.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组成的学习团体一般会表现出如下几个特性:

模仿模仿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一个榜样行为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它是由非强制性的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的吸引力, 也可以是一定组织的号召。它完全出于个人自愿, 没有任何强迫性。但学生自愿模仿的程度却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吸引力量, 即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技术好, 示范动作轻松、优美、自然, 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兴趣, 否则结果相反。

暗示暗示是指主动实施者对被动接受者的行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视线接触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 并表达嘉许、提醒、制止或警告。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 如停止讲话、不做小动作等, 都是接受暗示的表现。

从众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 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如, 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 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 从诸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 (1) 表里一致的从众; (2) 表从里不从; (3) 里从表不从; (4) 表里一致的不从众。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 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 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 防止学生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服从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 以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 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 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 但迫于课程的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 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 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 使学生能自觉地服从安排, 认真地锻炼、学习。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 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 增强体质, 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 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 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 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构建良好的团体规范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 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 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 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 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 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3.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三

【摘要】互联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的同时也为开展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要紧跟科技发展潮流,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班主任工作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德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增值的作用,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有助于我们老师成为智慧型的现代化教师”。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班主任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加强其自身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班主任工作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班级常规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的日常性工作,班主任要对班级中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归纳、保存、组织等,这些工作不仅会耗去班主任的大量宝贵时间,同时管理中那些繁杂零乱的资料如果管理不善也会为以后的工作造成麻烦。如果在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这些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便捷、有序。

1、信息档案:使用科技软件管理资料,使管理数据化、科学化、条理化 作为班主任,要对自己的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使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指导得法、教育有效,促进班级的有序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要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生日、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做以记录并保存,要对班级活动计划的制定、安排实施、活动总结等班级管理资料予以整理并存档。这些资料整理得当可以为平常的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方便,若管理不善、零乱或丢失,都会对班主任的工作造成影响。

为解决资料信息的管理问题,我使用信息技术,让这一切变得简单化。我在工作中使用数据库软件《班主任管理大师》,将一切资料和信息都输入电脑并备份,使工作资料管理数据化、科学化、条理化。信息档案,记录详实清楚并且条理清晰、使用方便,便于更改、查找,只要输入学生的姓名或学号、班级活动的名称或时间,结果马上呈现,大大提高我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上的效率。

2、成绩系统:使用成绩分析软件,追踪学生学习的脚步,增强自信,激励进步

学生的成绩是学生、老师、家长最关心的焦点,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利用学习成绩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成绩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班主任在分析班级成绩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内容的同时,要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学生针对上一次甚至是上几次考试的变化,从中分析出学生近段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但这一工作量大而繁细,操作难度很大。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使用学生成绩分析系统,在准确记录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及时精确地分析出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有效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还利用成绩分析系统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多次考试成绩的进退变化曲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学习方面的发展轨迹和发展中的失误和不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强科、弱科,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增强学习的自信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

3、童年光盘: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精彩瞬间,见证生命成长,激发进取心和自制能力

快乐的童年最值得回忆,而童年的记忆也能调整学生的人生方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有当他了解自己时,才能教育自己。”所以,在教育中适当地让学生回看童年,能让学生比较自己,反思自身,改正缺点补充不足,发扬优点激励进步。

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我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以直观动态的形象拍摄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重大活动并保存,记录住学生的成长瞬间,升级或毕业时给学生一张伴随自己成长的“童年”的光盘。记录学生的“成长”来自于偶然,学生喜欢并很在意自己的在学习生活中的小变化,逐渐要求自己追求美好。之后我把这种学生的向往运用到班主任工作管理中,记录学生书写的美丽童年,定格学生成长的健康脚步,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控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于德育工作,拓宽班主任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只靠班主任的一张嘴讲、一支粉笔写写画画,来对学生进行宣传说服教育,形式单

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推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1、多媒体:实现教育新载体,增强德育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网络上大量适宜的图片、音乐、影视资料可以为教学所用,也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所用。

比如我了解到说教式的班会不受学生喜欢,就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班会。我在网上搜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进行科学整理,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出来,以精彩的视频、美丽的图片、优雅的音乐代替老师的空口说教,变传统的文字叙述为声色并茂的内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身临其境的震撼和内心的感动,让学生接受、体会班会的内容于美的享受之中,学生兴趣盎然,深情投入,主动参与到班会的建设中。

2、信息资源:构筑班级文化新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拓宽德育工作方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我利用网络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规范的行为。例如每周三晚上让学生观看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教师节晚会》等爱国主义影片或电视节目,适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点燃学生的激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于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极大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团结力、竞争力。

3、QQ: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之窗,架起师生沟通的彩虹 QQ作为网络时代功能最强大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对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有积极的意义。班主任可以科学地运用QQ,服务于班级管理,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与学生心灵交流,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利用QQ可以消除学生与老师直面交流的胆怯和顾虑,以朋友的身份打开学生对老师封闭的心灵,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可以使老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深度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进行科学的的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在对班里的一名刺头学生,软硬兼施毫无效果之后,利用QQ设置教育机会,偶然相识到知心相印,畅所欲言,情感交流,我在无声的交流中,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促其向优转变。

三、运用信息技术于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的义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家校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家校联系、教育合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校讯通: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促进班级管理

众所周知的“校讯通”构建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信息平台,建立了老师与家长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的途径,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的热点问题。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充分利用校讯通这一交流平台,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讨论和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群策群力,共解难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家校教育网站:综合家长、老师、学生资源,共建教育合力。校讯通固然有利于促进家校联系,但我发现也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老师少,家长多,若时常联系,势必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也给家长给来许多不便。所以,我希望能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家校教育网站,给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更为宽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教育工作的平台,为班主任工作带来更大方便和快捷,对班级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条件所限,本地区现难以实现,但我相信,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日益重视,这一天不会久远。

在我的设想中,通过教育网站老师可以向家长和学生公布学习情况,向家长指导教育学生的理论和技巧,向家长公开学校的近期活动动态等;学生也在网站上及时了解到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情况,提高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在网站的留言区或论坛区进行实名或匿名的留言,说出自己学习的快乐和烦恼;家长通过网站可以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和帮助,在网上与教师对教育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互动讨论和辩解,也可以提出自己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通过网站,集学校、学生、家长之合力,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小学生心理团体游戏工作总结 篇四

转眼间,由校德育处安排的心理团体游戏课程,我参与实践教学并完成了六次课程,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合理的活动安排

每次课的三个环节,热身,互动,总结和分享的安排要合理。热身活动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动起来,一两分钟内完成;互动活动要尽量让班级的学生全部动起来,亲身体验,游戏的时间要二十分钟左右;总结和分享让每个小团队都有人说说自己的活动感想,十五分钟左右,尽量让学生多说。2.把握好上课的节奏

老师要想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就要充分的思考好课堂中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包括语速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要做到“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讲课时一些陈述性的内容要快,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就要慢,放慢速度让学生进行思考。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很重要,一个人说话时给人的印象,肢体动作占55%,语调占38%,内容只占7%。所以上课时要掌握好语调,教师的语调如果单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真正懂得学生的老师会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语调,如提问时语调上升,引发学生思考时语调要高亢,布置任务时语调要平稳等等。注重语速和语调才能给学生一个七律齐放、八音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把握好节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做到课堂中有事可做。

3、课堂中少些惩罚多些正强化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斯金纳通过实验表明当厌恶刺激停止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所以惩罚只能暂时的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需谨慎,惩罚式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用处不大。斯金纳还提出正强化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证明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现代教学中更多的老师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老师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试成绩上升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等等。现代老师应在谨慎运用惩罚的基础上,将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课堂中多关注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尽量的少惩罚或者不关注学生的不好行为,就会给学生一个正向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表现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同,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跟着老师走。学生是夸出来的,大声夸奖,悄悄批评,学生会更明白老师的苦心,更加喜欢你的课堂。

4、把爱带进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教师要学会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观察学生的细小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上课之前的一句问候,一个关心的动作,课堂上的一个关注,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相反过于严厉的老师,会给学生很强的距离感,让学生不敢主动的接近,学生就不能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交流,课堂中自然变为被动的学习者。总之爱学生并不难,对每一个学生微笑,和每一个学生交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和每一学生成为朋友,他就会在你的课堂中如鱼得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5.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将叙事治疗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方法:采取一名面临降级学生为例,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结果:通过团体辅导来访者和团体成员均收获了面对困难的办法;结论:将叙事治疗应用与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叙事治疗 团体心理辅导 鹰架对话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编号:QYJY20170118);课题名称:叙事疗法在《团体心理咨询》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41-01

一、叙事治疗简述

叙事心理治疗来自西方福柯的语言即是权利的哲学思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改变使其获得重生。在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Epston)创始。与传统心理治疗比较叙事疗法更注重“去中心化”和“多元化”,以解决问题为焦点,关注来访者的语言,不去深究根源性问题。其快速、直接的后结构主义的治疗方式受到了众多心理工作者的青睐。解构式倾听、外化问题、寻找特殊意义事件等叙事治疗方式将人与问题分开,使来访者以第三方的角度重新看待受困扰的问题,重构生命价值与意义。

叙事心理治疗的方法符合中国儒家的“省”和禅宗的“悟”,更适用于善于自律的国人,叙事疗法不仅使人们看到受困的问题,更看到了自身的闪光点和价值。通过语言的建构重新找到有价值的自我,正如建构主义学派的皮亚杰所说,人们是在与周围互?拥墓?程中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发展了自我。

二、团体心理辅导简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游戏等活动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大学校园内,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共性大于个性,但碍于面子学生不愿走进咨询室,更不愿与他人暴露深层问题,但情绪的长期压抑会对生活、学习、人际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而叙事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恰恰填补了此空白。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问题外化”使受困学生和团体其他成员一起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弱化问题对人的影响。此种发展性团体成员通过讨论、见证、分享,掌握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预防同类问题的发生,并为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彼此的联结,促进人格成长。

三、叙事疗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实例

“鹰架对话”的灵感来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观点是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在社会合作中有经验的个体为其他成员提供成熟的建设性意见促进其他成员成长。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绝不是一个自我独立发展的过程,而是在和环境、周围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创造自己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为了让受困者摆脱自身困境,团体成员的互动就是搭建鹰架(scaffolding)的过程,鹰架为个案提供掌握跨越困境的经验,在团体成员的见证下拉开与受困问题的距离,迈向新的可能。鹰架的意思就是一种支持受困者努力的系统,且非常敏感地融入受困着的需要。下面为一例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小S为一名大三男生,目前因学业问题面临降级,不愿意上课。特组织叙事治疗团体并截取鹰架对话如下:

咨询师:不良情绪如何影响你?

小S:过去很紧张,面对这么多科非常焦虑。看书看不进去,看到别的同学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自己着急。现在无所谓,没太多感觉。

咨询师:那在你面对那么多焦虑、紧张时候你是怎么陪伴自己的?

小S:我先告诉自己要放松,然后听歌和跑步。

咨询师:告诉自己要放松对你的紧张和焦虑有怎样的支持?

小S:他们帮助我更相信自己,告诉我不要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但是现在没什么效果了已经。

咨询师:大家做过什么帮助自己提高成绩?

小A:就是上课注意听课,下课完成作业,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感到压力大,就挺挺就过去了,坚持一段时间。

小B: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多琢磨。

小C: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好朋友聊天,看电影。之后心情好了就能学习了。

小D:给我爸爸打电话,我爸爸经常鼓励我,感觉能好点。

咨询师:听到大家的分享,你看到了什么是你之前没看到的?

小S:听了大家的话,最主要的感受就是我父母不相信我,从小不认可我,成绩也一直不好,每次考试之前都很紧张,即使看过的都想不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听了小D的我很羡慕很希望父母给我鼓励和支持。可是,每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候只想告诉他们好的一面,告诉他们我现在很好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可现状却恰好相反,压力很大。小B说的多观察和多琢磨我没想过,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在战斗,很无助。小C说的我更多的时候时自己一个人抗,很少和朋友吐露过心声。谢谢大家给我这么多启发,并且让我看到主动解决问题是一种高很棒的感觉。

咨询师:你想想10年后的你对现在的你会说些什么?

小S:放下你的心魔,没什么大不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咨询师:现在的你听到10年后的你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什么?

小S:觉得再大的困难都会过去,而且现在也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我想改变就会有所改善,好的改善。

咨询师:现在的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S:我觉得现在的经历也很珍贵,它促使我改变和面对,可能是面对父母,也可能是面对不好的自己,但是现在没那么恐惧,有力量些。我知道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现在愿意尝试,听大家的意见觉得自己有出路了。

四、讨论

叙事治疗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格交融碰撞的时期,既稳定又动摇,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被长期压抑后果严重,而面对和分享则是化解问题的良药。通过叙事治疗的问题外化、见证、寻找特殊意义事件等方法使团体成员受益。在团体中让来访者看到了问题或许并不是问题,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在团体辅导之后,该生制订了学习计划,并定期参加心理辅导,考试通过。团体其他成员也表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觉察。

参考文献

6.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六

第一次活动方案

一、分组:分为5组,每组7人 5分钟

二、暖身活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手语操 5分钟

三、传呼啦圈(备用)

目的: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团队凝聚力

时间:15分钟

规则: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在其中一人手臂上套上一个呼啦圈,比赛开始时,各小组同时运动,在不许用手的情况下,把呼啦圈穿过每个人的身体,最后传一圈,最先完成的一组胜出。

四、信任圈

目的:增进彼此合作,建立信任感,培养团体气氛

时间:约15分钟

规则:每组围圈,邀请一位成员到中间,其他成员手拉手围圈。圈内人闭上眼睛,自觉舒适地倒向任何一方,其他成员必须手挽手形成保护圈给予保护,不能让圈内人摔倒。轮流体验。

五、戴高帽

目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时间:15分钟

规则:组员围圈而坐,请一位成员站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规则必须说优点,态度要真诚

六、组员心声

目的:探索并交流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的看法、期待,增进了解,相互接纳 时间:10分钟

规则:没人一张纸,请大家思考一下,认真填写,然后每个人在团体内向别人讲述。对我来说,参加团体是:

我信任的人是:

在团体中,我最担心:

我期望在团体中:

主持人:吴婷

助理:

7.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七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形成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融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现在,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的一些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用博爱之心浇灌每一位孩子。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一书中说到“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一直震撼着并指引着我。因为,你为孩子付出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把他们当作朋友给予他们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有人曾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作为教师,我认为面对有情感活力的一群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露,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记得我班一个小女孩,一年级刚入校时,她全然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待同学也根本不讲礼貌,还说脏话,严重时还会大发脾气。这让我们所有老师、同学都感到担忧。面对这个孩子我告诉自己决不能放弃,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她。于是,我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教她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告诉她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如何遵守纪律,每天只要我一有空都会跟她在一起,渐渐地,她与我熟识了,每天都喜欢跟在我身旁。也许是我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交流的内容更多了,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一个月后,她竟然能和大家一道学习了,也不再我行我素了。但由于她与同学交往时爱说脏话,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耍,课间总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此时,我都会耐心地教她,并且鼓励她,相信她会改掉坏习惯的。同时告诉全班:老师相信她能改好的!这树立了她的自信心。同学们不再疏远她了,她也找回了自信。

记得有一次她又忍不住要说脏话时,我在一旁朝她摇摇头,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张开的嘴立刻闭上了。这让我欣喜若狂,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他的家人向我连声道谢,说到:“我们家几个大人都没能教好一个孩子,可你要教那么多的孩子,她才到学校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惭愧啊!”

可见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关心、爱护这些孩子们呢?作为班主任,关心疼爱学生就应该像关心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二、用宽容之心理解每一位孩子。

自我防卫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天性,小学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自我防卫意识就容易造成行为的偏差,出现说谎行为、功击行为、破坏行为等。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因为孩子一句很坦白的实话而大发脾气。一次,班上有两个孩子没交作业,我要求他们说明原因,第一个孩子没写作业,找个理由为自己辩解,说作业放在了家里。第二个孩子说是作业忘写了。结果第一个孩子没有被我批评,第二个孩子被我批评了。事后,第二个孩子得知那个孩子根本就没完成作业。这位孩子意识到,若做错了事主动承认错误,不但受不到鼓励和表扬,反而挨批评。这使孩子天真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会认为一个人说真话就要被惩罚,而说假话反而可以逃避责任。后来这位孩子犯错时也学着顺理成章的给我一个理由,使自己免受我的批评。也就是说班主任在无意识当中逼着学生撒谎。说实话,我心里不禁一颤,为自己的初为人师时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此后,我每次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总会提醒自己给学生一个讲真话的机会,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而逼着孩子撒谎。要想改掉孩子爱撒谎,不敢认错的缺点,就要允许孩子做错事,允许孩子讲真话,并且要在孩子认错以后给予表扬。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明白,犯了错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而且,他会牢记老师的宽容之心,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做错事。

另外,理解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求他们自觉自律。孩子总是爱玩爱闹,难免有点淘气。所以,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淘气,不要把孩子的淘气和错误等同起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许他犯错误,并帮助他改正错误,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撒谎的缺点。

三、用积极的发展观看待每一位孩子。

做为孩子,本来应该是天真无邪,快乐无比的。但是,他们也会有发愁的时候。抑郁、焦虑、易怒、自卑等情绪也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言行引导有关。有些老师在批评孩子时无意中使用“笨蛋”“傻子”等字眼,这种“标签效应”会带来集体的歧视,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这个孩子自我评价能力低,出现抑郁、自卑的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可导致人格扭曲。做为班主任,要以积极的发展观看待每一位孩子。尽管每个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智力因素也有所不同,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有待开发。在进行教育时,老师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好比“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以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信心。要多用鼓励的语言,特别要及时表扬后进孩子的“闪光点”做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孩子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很多时候都去关注一些有特殊表现的孩子,而往往忽略了大多数孩子的存在与可爱。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每一位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优点,我们要用细心去发现并挖掘孩子的优点,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

记得我班一个小男孩平时十分调皮,同学们不喜欢跟他玩耍。这可把我急坏了,常此以往该怎么办呀?正当我焦急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对他的培养信心倍增。美术课上,他画了一幅画,其实画得很好,老师给了他最多的五颗星。可由于他平时不受同学欢迎,大家根本没在意他的画。一天午会课上,我拿着他的画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谁画的?”孩子们议论纷纷,说到的都是平时画画画得好的孩子。我郑重地告诉全班孩子,这是他画的时候,全班孩子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过了许久,教室里才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向这个小男孩投来赞许的目光,而此时的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害羞地笑了。我说到:“你真棒!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哦!”此后,我让他担任我班的美术课代表,他变得更加自信了,也不再调皮了。我经常看到课间有不少孩子和他一起画画,他们画得那么专心。

因此,做为班主任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鼓励的学习生活氛围。

四、用受挫的体验锻炼每一位孩子。

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有父母宠爱着,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三姑六姨等宠爱着,要什么有什么,丰衣足食之中养成了任性、骄傲、霸气的一些性格特征。在班级、学校这个小社会团体中,不知谦让,满足和关心他人,在自己过分的需求不总能轻易得到满足后,变得极其小气、冷漠、自私自利,甚至变本加厉地狂妄。这种太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实质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正是由于家庭的过多溺爱造成的。除了家庭因素外,学校教育的过失和社会不良的环境等因素也是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比如:我们有的教师违背教育原则,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工作敷衍,言行不一,对孩子态度亲疏有别,讲个人喜好,不能一视同仁„„这一切对于稚嫩的孩子来说,绝非是成长的好土壤,他们会模仿,会善恶好坏不分,在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和社会环境的不良下,我们人为地为孩子形成的心理障碍创造了条件。所以,做为班主任,应该注意平时的教育方式,有时需要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挫折,来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培养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如:班上的一些优等生,他们一般比较自信,同时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所以,当他们有错误受了批评的时候,有的时候就难与接受。做为班主任,就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提醒式”的教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的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8.共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共情;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一、共情的概念

共情是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咨询中最主要的因素。1961年,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在他的《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一书中指出,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也就是说,如同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犹如亲身体验的了解。

近百年来,国外学者对共情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学者也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对共情展开了一些实证研究。多维取向的共情研究者认为,共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感成分。辨别和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以及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是共情的认知成分,反应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共情的情感成分,共情是这三种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共情是暂时放下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跳出自己本来的参考框架,设身处地地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不带任何偏见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念,仔细辨别他人处在何种情感状态中,感同身受地体验并准确地反应出他人的真情实感。

二、共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共情是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咨询师心理咨询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来说,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共情这一概念无疑能促使育人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规定明确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首先是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班主任可以借助于共情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学习与生活状况。共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共情的态度赢得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领导者,其权威的地位更是坚不可摧,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是毫无异议的。然而,学生毕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想法和观念,班主任在教育与管理学生过程中难免与之产生矛盾和冲突,有人甚至用皇帝与臣民、警察与小偷、医生与病人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见师生关系之僵化、师生情感之疏远甚至对立。这样的师生关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要使僵化的师生关系变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共情不失为一剂良方,因为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赢得学生信任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最有效途径。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一种观念。在教育及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仔细揣摩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一份理解、尊重和接纳,这样才能自然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选择共情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铺好基石。

2.共情的技巧指导有效的沟通方式

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学生作沟通交流是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的必备方式。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与班主任交流,期望老师能帮助自己成长。然而,现实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畅之处。班主任找学生进行谈话,要么是学生根本不愿意听或不愿意敞开心扉说,要么是班主任一堆大道理往学生耳朵里灌,这种沟通方式的效果可想而知。

有效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教师会听,用共情的技巧倾听。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光讲大道理是没用的,这些道理学生都懂,但他就是做不到。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呢?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班主任暂时放下自己作为教育者所拥有的价值观,用学生的大脑思考他的想法,用学生的内心感受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想法,接纳他的情绪,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放下防御,敞开心扉,说出他真正想说的话而不是应该说的话,教师才能听到真话而不是套话。道理只有学生真心实意地从自己口中说出来,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

三、共情的具体步骤

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首先要有共情的意识和态度,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急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某位学生作业没有完成却在抄同学作业,班主任把两位学生都批评一通,告诉他们抄作业是不正确的行为,用写检讨书的方式进行惩罚,禁止他们以后抄作业,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只是解决了具体问题,但很难保证这位学生下次不再抄作业。如果班主任有共情的意识和态度,就不至于用简单的批评教育来解决问题了。

香港学者林孟平认为,共情首先要辅导者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参照标准。这就要求班主任卸下班主任的角色,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积极关注学生这个个体。如果发现学生抄作业,则要对学生抄作业这个行为表示好奇,要有深入了解的欲望,而不是用既定的传统标准直接判断抄作业就是不对的,就是要接受惩罚的。

其次,要做到共情式倾听。当班主任暂时放下主观参照标准,对学生所说的表示感兴趣,积极关注,那么学生就愿意说,愿意被了解。不管学生说了什么,对所说的内容不需要根据班主任头脑中的价值标准作出好与坏、对与错的判断,要保持价值中立,但是对学生言语中所流露出来的情绪要保持高度敏感。所谓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要聆听和辨别学生话语中的情绪以及话语背后的情绪。

最后,共情认知和共情情感。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价值参照标准来体会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体验的情绪又是什么,并将自己的感受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还是来看抄作业的例子。从学生的价值标准出发,抄作业很可能是因为作业不完成会面临较大的惩罚。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学生也不例外。为了避免惩罚,他选择抄作业。在抄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情绪很可能是内疚,这一步是共情认知。接着班主任要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些情绪和想法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这时,学生会深深地感觉到老师的真诚、亲近和温暖,老师是多么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己抄作业是多么错误的一件事情。有了这些情感铺垫,接下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依照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共情不仅仅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技术,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是班主任的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44)

9.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九

摘要: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心理护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能否正确运用心理引导,这往往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要善于进行心理引导,解决病患所面临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心理引导,心理特征,引导方法,注意问题

一、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二)为病人护理时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对于胆汁型的病人而言,在护理时就应该多采用商量性语气,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令病人反感;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他们一般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多用安慰性的语言外,还要注意不能流露出事不管己的态度等等。

(三)灵活应对谈语的内容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时都应要使用婉转的语调来尽可能满足病患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汁型的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就尽量不要直接拒之,更要耐心解释和疏导,并可以根据情况把谈语的内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四)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无论是何种气质的病人,都要避免对他们使用伤害性语言。特别对于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上述类型病患的伤害性语言刺激,很易引起或加重此类病患的病情。

10.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篇十

文/囤凤芹

案例: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的影响,从而把教师的意志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学生,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现在的中职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班级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

2005年3月,我接手2003级汽修班,全班31名全是男生。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纪律观念淡薄。开学后三天,人才到齐。有一次,我抽查一节课,上课时打瞌睡的打瞌睡,看杂书的看杂书,讲闲话的讲闲话……当时,我真想大发一通火,狠狠地训斥他们一顿,但转念一想,训斥一顿会有效果吗?想到这里,我向全班严肃地扫视了一分钟之久,教室里顿时出奇地静下来。此刻,任课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请看黑板上这道题怎么解?”刘某同学马上站起来做了回答,任课教师表扬他“思维活跃,反映敏捷,有潜力。”当即,我掏出崭新的班级工作笔记记下了这一幕。第二节课前,我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了几句:“我这个本子,从今天开始将记录每位同学的进步表现和做出的成绩。我非常高兴地记下了新学年第一个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刘某同学。”任课教师继续上第二节课,同学们都听得比较认真。受这件事的启发,我在班级工作中运用了柔性管理理论着重抓“三个点”,促进学生转变。

一抓同学的爱好点,因为个体重于群体。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及性格都不尽相同,“一刀切”、“大锅饭”、“齐步走”式的管理方法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比较重视集体化教育,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所建立的班集体是僵化的、呆板的班集体,而一个缺乏活力、缺乏创造性的班集体,是不可能让每一个成员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的。

开学后第二周的班会,我请同学们每人写一篇周记,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通过批阅,我把每个同学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一一记录下来,每个同学用一页纸,按学号顺序排序。通过记录,我对全班每个同学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选定班、团干部和课代表候选人时,发挥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据此选定的班、团干部和课代表,都能积极主动负责,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没有担任上述工作的同学,我根据其性格、爱好,委托他们做兴趣小组或活动组组长。全班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工作的“岗位”。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工作,使班上各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通过抓同学们的爱好点,建立各种组织,设置各种职位,将班集体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不仅提高了班级工作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非常明确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所占的地位,所担负的责任,使每一位同学感受到他是集体所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工作案例)由于个体在履行责任的同时,能够不断地体会自身对集体的价值,其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精神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二抓同学们的有待发展点。所谓的有待发展点,指的是同学们身上存在的某一方面的缺点,即有待于今后帮助、改正(进)之处。当然,这个“发展点”,不是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而是通过我平时的观察、了解,暗中记录下来的,如王同学,人长得很帅,穿戴讲究,可是作业书写得潦草。有位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批道:“你有一身好外表,字为什么写得这么潦草?重作!”该同学看后很恼火,不但不重做,反而在交上去的作业本上歪歪斜斜地回批道:“你也不是书法家,看你的字能写多好?”我对这位同学的缺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把这件事记在班级工作的记录本上。过了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钢笔字帖,赠送给王同学,并在扉页写上:“愿你的字能和你的形象一样美。”他深受感动,从此努力练习硬笔书法,作业书写逐渐好了起来。

讲究批评的艺术,反话正说寓批评于诙谐。对不正确的言行,不是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反话正说,让学生在听话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荒谬,从而进行自我否定。这种批评的艺术有利于打破对话双方之间的紧张心理。形成交流思想的和谐环境,可以收到以赞扬实现批评,以肯定达到否定的好效果。例如,对个别同学抽烟的错误行为,不以“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正面批评学生,而是大谈抽烟的“三大好处”:小偷不偷,蚊子不咬,青春不老。当学生感到奇怪有趣时,再解释说:“抽烟易得支气管炎,夜间咳嗽不止,小偷以为主人没睡着,所以不敢行窃;抽烟时烟雾缭绕,无异于点蚊香,蚊子不敢叮咬;抽烟会导致多种疾病,不到老年便病魔缠身,痛苦而死,可谓青春不老。”反话正说,明褒实贬,教育效果极好。

三抓同学们的闪光点,因为肯定重于否定。“肯定”与“否定”是一切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柔性管理中,更强调把重点放在“肯定”一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其中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注意、接受、支持、赞扬等,也包括自己对自身的尊重,如自信、自强、自立、胜任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或无能感。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充分肯定其成功,不仅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使之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及时对进步的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每一次进步都成为有形的事实,在成功的快感中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失败了,也应该尽量从中发掘“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

每当有空,我都要到班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与同学们聊一聊。发现哪个同学与过去比有了进步的地方,有了某一闪光点,做了某件好事,都及时记下来,然后在第二天的晨检或班会上进行表扬,并记入学年《学生手册》的评语中。

通过抓同学们的“三个点”,我带的班级逐渐好转了。在学校组织的“红五月歌咏比赛”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班集体凝聚力,大合唱和指挥表演得都很成功,而且还出色地表演了电吉他弹奏,烘托了全场的气氛。在参加2006年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试中,全班都顺利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11.班主任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篇十一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现在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学校专职做心理教育的教师就一两位。这些教师既要进行个别辅导,又要举办心理教育相关的活动,要想完成多方位的团体辅导活动是很难的。再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难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也难于和学生达到心理相融,往往辅导的效果不高。因此,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做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通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

班主任对班上的情况最为了解,首先,他就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团体辅导活动时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再次,心理辅导前提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心灵沟通,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

2.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

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主任与学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班主任自己也常常以班级第一人自居,以取得与班级的最大认同;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

3.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劳动最光荣”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开展“评选班干部”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从“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自信看待自己)——“调控自我”(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塑造自我)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班主任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要注意的事项

1.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仍还有许多人对于心理上的健康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现象。班主任应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观念,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强调民主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弱化权威意识,强化民主和平等的观念,不能只关注让好学生表现或转变差学生,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展示自我的机会。班主任要公平恰当地将自己的关爱送到班上的每个角落。

3.要移情换位理解学生

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所持学生观是不同的,承担的角色职责也是不同的。这需要班主任应随时转换角色位置,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学生内心的感受。理解学生,要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原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对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只有成为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主任,也才可以成为一个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的辅导老师。

4.要注意倾听

班主任做辅导,有时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耐心的倾听,总忘不了自己是一个教育者,总想主动出击,把学生变成倾听对象。在活动中,学生说不了几句话,教师就好像心中有底了,结论也出来了,接着就是开导或训导。如此一来,学生心理话不可能很好表达出来,班主任也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想法,那么班主任的训导就很难触动学生心灵,辅导效果就大打折扣,下一次学生可能就不愿意表达看法了。所以班主任做辅导一定要克服象上课那样说多听少的习惯,以一颗包容和接纳的心张开耳朵耐心倾听。

而且班主任在倾听过程中还要克服随时随地对学生评价对错的习惯。作为管理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代言人,评价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主任不可能不评价学生,只是存在评价是否公正,是否考虑学生感受的问题。在辅导活动中班主任要注意多用鼓励、延迟评价的方法让更多学生尽可能地发表看法。

当然心理辅导活动和一般的主题活动是不同的,它要求教师能够

上一篇:2017年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方案下一篇:绿色发展共筑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