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教学感悟(共9篇)
1.小学生语文教学感悟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低年级儿童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他们主要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本身:手里的小棍,书里的画面等等,对学习的结果如何,常常不大关心。课堂上孩子们乐于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回答的内容和结果不够注意,甚至站起来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去善于发现,注重身边发生的小事,抓住教育的契机,课堂上也许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又或者是一个小小的提问,都有可能是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我们要利用一切具体的人和事物及时教育孩子主动地、认真地学习,逐步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给予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和兴趣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孩子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对该事物的兴趣就越大。仅仅由某事物或现象的生动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儿童兴趣是肤浅的,而由明确的学习目的支持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刻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在小学生的课程范围内,有些知识是相当枯燥的,比如数学中的某些知识,它们很难以其本身的生动性引起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说明这些知识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启发或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可能会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2.小学生语文教学感悟 篇二
吴立刚先生指出:“要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题和感悟积累的关系。”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也强调:“阅读教学策略说到底就是两条:一条是基于质疑的教学策略, 一条是基于感悟的教学策略, 两者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 偏执于一端恐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由此可见, 上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关键就是要抓住质疑与感悟, 认真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以教学《责任》 (西师版第六册) 为例, 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 (3~4年级) 提出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课标要求, 结合课文特点, 围绕教学目标, 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精心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 你们都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看过。
师:喜欢吗?
生:非常喜欢。
师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 :那么动画片中喜羊羊的责任是什么?灰太狼的责任又是什么?
生:喜羊羊的任务是保卫羊村, 保护羊群;灰太狼的责任是给红太狼抓羊。
师 (出示爸妈、老师的照片和班上学生集体合影) :你的爸妈的责任是什么?老师的责任是什么?还有你们的责任是什么呢?
(通过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以及自己的照片入手, 让学生强化对“责任”一词的理解)
(生逐一回答)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美国前总统里根是怎样理解责任的, 出示课题《责任》。
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轻轻地读, 再默默地读 (再次强化“责任”一词, 让它在孩子心目中打下烙印) 。
二、质疑,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质疑是学生学习的感悟点的聚焦, 为学生把握课文奠定了基础。
1. 初读文本, 学会质疑
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然后通过学生提问、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梳理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
(1) 小男孩已经承认了错误, 为什么老太太不原谅他, 还要索赔12.5美元?
(2) 小男孩的父亲为什么也那么严厉, 只借钱给他赔?
(3) 当小男孩挣足钱还到父亲手中时, 心里感觉怎样?
这三个问题, 归纳起来也就是文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叫责任。
2. 精读课文, 引导释疑
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抓住小男孩的感情从委屈—为难—欣慰这条线索进行 (1) 小男孩为什么感到委屈?
(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男孩无意闯了祸、认了错;宽恕, 不肯原谅, 索赔12.5美元, 所以让小男孩感到很委屈。让学生在重点词语下作记号。
(2) 凡事认了错就该得到原谅吗?
小组交流体会, 教师小结:有的错误并不是认了错就可以了结的, 还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 钱物的赔偿等。
(3) 师 (大屏幕出示) :读“可是, 老太太怎么也不肯原谅他, 并向小男孩索赔12.5美元。”
(2) 后来小男孩为什么委屈而为难呢?
师:读第2、3自然段, 用勾画重点词语的方法,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小组汇报学习体会。 (半扶半放, 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1) 教师巡视, 抽小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重点词语:深思、为难、严肃。
(2)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这是父亲对儿子严厉的爱, 一种深沉的爱, 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3) 师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小男孩委屈而为难地说:“爸爸, 我知道自己错了, 可是我没有钱赔人家, 怎么办呢?”父亲掏出钱, 严肃地说:“这12.5美元我借给你赔人家, 不过一年以后你必须还我。”
(4) 让同桌两个学生模仿表演小男孩与父亲的对话。
(3) 小男孩为什么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小男孩很辛苦?
生1:小男孩边刻苦读书, 边抽空到餐馆洗盘刷碗, 辛苦打工挣钱。
生2:不知洗了多少盘子和碗, 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 自豪地把钱交到父亲手里。
师 (大屏幕出示句子) :孩子们, 想象小男孩打工挣钱的情境, 有感情地读, 看谁能读出他的艰辛, 体会出他的自豪。 (抽读)
同桌的两个学生用“边……边……”“不知……不知……终于……”句式说句话, 并互相交流体会。
师:为什么父亲感到欣慰?
生:因为看到了儿子凭自己辛苦劳动, 把12.5美元还上了。
师:父亲是怎么说的?
生: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的人, 将来是会有出息的。
(大屏幕出示, 要求学生齐读, 再读)
师:父亲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达到了。
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生:小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
生:还有深有感触一词。
师:好, 孩子们学得很专心。我们来一起把总统说的话读读。
大屏幕出示: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我们再读一读里根的话, 把它记在心里, 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好处。
三、感悟, 带领学生走出文本
师:读了这篇课文, 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小男孩的父亲对他很严厉, 怎么没有提到他母亲呢?他母亲的态度呢?
师:很好, 孩子们动脑筋, 我们一起来想想母亲的态度好吗?小组相互讨论讨论。
(课堂讨论热烈)
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父亲:严厉而冷酷, 要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是借钱给儿子, 让儿子自己想办法还钱。
母亲:心疼儿子, 为儿子说情, 让父亲给小男孩赔钱。
师:还想到了什么?
生:有一次, 我们班上的同学也是把教室玻璃弄坏了, 他爸爸直接就赔了, 怎么不和小男孩的父亲一样教育他呢?
(联系生活实际, 对学生进行教育, 再次加深对“责任”一词的理解, 从而引入下文)
四、释疑, 引导学生回归文本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
1. 学完课文, 说一说“责任”是什么意思
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感悟 篇三
关键词:阅读感悟;真实品味;策略思考
语文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有一定区别,平时的阅读其随意性比较大,有感悟与无感悟都是无所谓的,但语文教学就有所不同了。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方面的学科课程教学,必须让学生阅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感悟,而且必须悟出自己的真实品味。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真实品味,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阅读感悟悟出自己真实品味需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
万丈高楼平地起是建筑人通晓的道理,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只能给人以幻觉,但那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万丈高楼平地起也应当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深刻意义上的启迪,要想让小学生阅读感悟悟出自己真实品味,感悟到相当的高度,也应当必须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阅读感悟的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我们去做的是什么?我以为首先当是学生的读,而且就应当是比较实实在在的读。让学生读其关键当是实在,平时我们都让学生去大声读,或者都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其实际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实在在的读。就我们小学生而言,要想在阅读感悟上达成朗读的高度,那学生的感悟也应当到了一定的境界。试问,在小学生还没有能够感悟时,学生就可以去朗读甚至就能有感情地朗读?应当就是一种意义上的万万不可能,倘若提出让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徒有虚名。因此,平时语文教学,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学生比较实在的读,让学生去实实在在的读也是一种理想意义上的因材施“读”,因材施“读”能够促使一个个学生在真实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例如学习《三袋麦子》,学生们实实在在地读着,发现三个小动物对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分别做出自主性地处理,第二年土地爷爷再来时,对一个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都没有去持任何意义上的反对意见,学生们感到:如果土地爷爷也送我一袋麦子,如果按照我的意愿去处理这袋麦子,那土地爷爷也会……
二、阅读感悟悟出自己真实品味需学生品出自己的意念
对阅读,对作品的感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人们都崇尚能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念,说实在的,一个作品里面能够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应当出现读者感悟的多个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感悟需要学生能够悟出自己的真实品味,那首先就应当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品出自己的意念。品其实可以说就是能够咀嚼出文本的味道来,如同品茶一样,关键是要品。怎样让小学生在阅读感悟文本时也能够品,也能够品出味道,需要让学生去咀嚼文字。有成语说“咬文嚼字”,小学生阅读感悟教材文本品出自己的意念,需要学生咬文嚼字否?回答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让小学生去咬文嚼字,并非就是所有的文字,应当是比较关键性的语言文字。应当说小学生的阅读感悟,对必须的咬文嚼字是把握不准的,有时一些学生所咬的文、所嚼的字根本就是那样毫无咬嚼的价值,那么学生在具体进行表达交流时还能够表达出自己的什么意念出来呢?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必须多研究教材,多研究学生,找到学生所能够咬的文,和所能够嚼的字;找到文本中值得咬的文,值得去嚼的字,这样就会给学生阅读感悟中的咬文嚼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鞋匠的儿子》,给学生可以进行咬文嚼字训练的相关语句和段落,学生们经过一句句的“咬”,经过一字字的“嚼”,不仅能“咬出”林肯在就职演说时话语的充满智慧,而且还能让学生“嚼出”林肯在总统位置上所呈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为理想的是学生还咀嚼到了其他的许许多多。
三、阅读感悟悟出自己真实品味需学生悟出自己的情感
语文教学建立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就是掌握一些语言方面的基本知识,也不仅仅就是形成一定语言运用的技能,而应当能够悟出属于自己的对教材文本的情感,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赋予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职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人们还是比较关注学生对教材文本之情感建立的,尤其都能够从具体的文本教学接近尾声时进行相关主题归纳,虽然也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充分阅读感悟基础上的归纳,但往往还缺失一定意义上的儿童语言,或多或少地有着许许多多的成人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不是什么学生情感的真实体现。学生去悟出文本的情感,还应当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去表达,最起码有许多的利处。首先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学生去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就一定能够去真情地感悟;其次,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有了展示的可能,那学生的用心就不完全体现在表达上,也完全体现在阅读和感悟上;再次,是学生的表达,可以对他人进行启迪,而某种意义上的他人则能获取别人智慧的基础上去形成理想的情感。学生去悟出自己的情感,应当说也有不少学生自己的理由,即使是某些不够良好的情感感悟,作为老师也不需要去求全责备。小学生是极有自尊的,我们千万不能凭着一时的疏忽和大意去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不少学生产生不了对杜甫的肯定,尤其是产生不了对杜甫爱国情感的肯定。教学时,当学生对杜甫不予肯定时,没有去简单地一言以蔽之,而是让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自身知人论世的弥补性工作,当学生获取到更多资料可以证明时,学生的情感也就趋向于较为一致了。
小学生阅读感悟悟出自己真实品味,需要做的事情还比较多,有时还显得比较复杂。但只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将会有很多的复杂就变成完全意义上的简单。
4.小学语文读书感悟 篇四
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
陈琼娟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为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地努力着,自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上去了,班级管理好了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拜读了《教学勇气》一书后,我的心震撼了,好像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灯;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些沉睡的教育琐事突然之间苏醒,以前和现在的一些困惑也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因为《教学勇气》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审视到了最最真实的“教师心灵”。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书,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的心理经历,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其他教师的了解,直面那些为教学所恐惧、所纠缠的痛苦心灵的经历。帕尔默告诉我们,“认识自我”是核心问题,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这就是帕尔默独特的眼光,崭新的视角,他带领着我去审视自己的心灵,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勇气的支点。
当我们的激情逐渐被繁琐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工作的压力所吞噬;当我们重新看自己的时候不禁觉得有些陌生时,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怎样把真心献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我进行一次心灵之旅。他认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不管他的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
5.小学作文教学感悟1 篇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一,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的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又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
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作者:吴春梅
6.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感悟 篇六
占风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广大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以及备课模式、教育教学行为整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突破。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觉,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注重插图的运用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学生反复地体会北风和小鱼的对话。再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觉得北风怎么样?你想对北风说些什么啊?最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三、重视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小学低年级,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练习:你得过什么奖?得的是什么奖?你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第一名你会怎么样?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采访“是个挑战,而被”采访“更是荣幸,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表达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可谓”一石多鸟“。接着让学生再续故事: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一起出来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蜻蜓、蜜蜂、蝴蝶......叹了口气,说”......“让学生讨论并思考: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小蜗牛会怎么说?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成”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四、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鹰、老鹰,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
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适时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家》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是()的家“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我们教师还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7.开启学生心智感悟语文之美 篇七
多年的课堂教学, 让我有很深感悟:
一、相互尊重, 共建师生和谐的轻松课堂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美的言语、美的行为、美的文字无不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课堂上亦然, 和谐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必定能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容易在心灵上达到沟通, 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尊重每一个学生, 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更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 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大胆启发, 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 论认识, 说感情, 一起徜徉于作品的情感中, 同悲欢, 共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 师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一起发现, 这样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相互协作, 创设学习方式的合作共享
魏书生说过:“语文”就是“语语”“文文”。说白了, 语文就是读与写的紧密结合。所以语文课堂离不开“语”与“语”的交流,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我们在学习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时, 学生对开篇第一句:“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展开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眉黛”从色彩方面写出了山的颜色, 也有的学生认为“眉黛”一词还从形状方面写出了山的蜿蜒起伏的形态, 还有的学生认为“眉梢的痣一点”则刻画出了小屋在山脊上的位置和大小。一番讨论之后, 达成共识:这样的比喻描出了山的万般情意, 千般柔思。山如女子额上凝结着情思的“眉黛”, 而小屋是为本已柔美难禁的她增了无限风情的那一点“美人痣”。这奇异的比喻激起了人内心深处遥远而广阔的情思。
三、诱导启发, 以求教学过程的顺利流畅
语文教学中, 我们常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观念。学习中, 我们在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同时, 更应该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 互相讨论, 这样才会出现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 以及对这些见解的探讨、研究, 从而达到互相启发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让别人理解, 也学会了理解别人, 更学会了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 对学生来说, 这既是他们成长的需要, 也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 学生从文章中讨论出了在“平均海拔五千米, 冰峰林立, 雪原寥寂”的恶劣环境中, “高原的精灵”——“红柳”竟然“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透露出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作者为红柳高唱了一曲颂歌, 还从文章中讨论出了“被掘走红柳的沙丘, 好像让人触目惊心、无比伤心悲惨状况。红柳是用无言抗议, 向人们敲响警钟!更让人欣慰的是, 他们甚至举出了东北北大荒黑土地的流失、内蒙古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淮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我国沙漠面积的逐渐扩大、掠夺性的开采矿产资源、毁灭性的砍伐, 以及蛇、青蛙、猫头鹰、麻雀、穿山甲、鱼等动物被大量捕杀……让人类面临着危机和挑战。最后总结出关爱生命, 珍惜自然,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丰富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 涵盖文学、人生、自然、科学诸方面的内容。课堂上, 如果老师仅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 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缺乏思考, 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形成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里, 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增广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阅读量, 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一篇内容丰富、牵涉多个学科的科技说明文, 学习这一篇文章时, 先给学生看了两个材料:
故宫从大清门至太和殿, 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 (庭、院、广场) , 总长约1700米。其中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 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 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 对比效果强烈, 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 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 顿为收敛。过端门, 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 尽端是雄伟的午门, 有萧杀威猛的气氛, 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 舒展开旷。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 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 形成第三个高潮。由此可见, 空间的对比变换, 在故宫是一个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谐趣园简介: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 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 在颐和园中仿其意而建造的, 它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 被称为“园中之园”。谐趣园由临水的十座亭、台、楼、榭和百间游廊组成。
——《故宫景点介绍》
学生讨论后, 很自然地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 许多艺术门类都有相通之处, 比如书法、舞蹈、绘画、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往往都注重虚和实的结合, 而音乐、绘画、建筑设计等也往往既要有重复, 又要有变化, 本文谈的就是这一类问题。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 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 但是, 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 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 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 身心陶醉于其间, 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8.小学语文阅读感悟 篇八
关键词:阅读;引导;探索;创新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远古到现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驿站。如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了,新的语文教材面试了,但阅读这个话题永远都不会停止。为什么需要感悟,为什么而感悟?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分析、轻积累,重理性、轻感悟的现象十分突出。其实, 阅读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应该在小学的学校生活中自然地养成。自主的阅读永远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感悟?所谓“感悟”,就是“感受”和“领悟”,是学生调用自身的语言沉淀,获取文本信息,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所获取的信息相交融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甚至触发灵感和顿悟。 其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
一、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的改革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以感悟为导向,以生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摒弃“教师一人讲,学生不停抄”的教学方式,这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我们应当看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正确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会。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进行摸索,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好语感和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依据学生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内心出发,使其获得独特的感悟,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是其他学科进步的基础,更是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基础。
二、抓重点词,理解课文
小语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整篇课文。
《飞夺泸定桥》一课,抓住课题中“飞夺”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分段思路。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飞夺”这个关键词语分以下几步设计: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容是围绕课题哪个关键词(“飞夺”)。
2、再让学生找出哪些段落写“飞”,哪些段落写“夺”,从而给课文分段。
3、分析“飞夺”的经过和原因。能精导一词,对拨通全文的课文亦有不少。
这样抓住一个关键词来教,仅35分钟就教完了全文,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又明确了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真是一举多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片断练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三、阅读时点拨感悟
导读时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由小处悟到大处。所谓由小处悟到大处,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巴拉那河上塞特凯思达大瀑布的景象,关于瀑布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为突破这一重点,我创设一个旅游情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小处悟到大处,进行研读感悟,体验大瀑布:
(1)假设20年后的今天,我們这个旅游团又来参观塞特凯思达大瀑布,会看到什么景象?如果你是旅游团的一员,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会面对游客作出怎样的解释?
(2)假设20年后的今天,如果在我们这个旅游团里,就有“巴西总统”,此时此刻,你这个“巴西总统”会有何感慨?你将会发表什么样演讲?
2、由正面悟到反面。所谓从正面悟到反面,就是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感悟课文的空白之处意思,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悟的巧妙,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悟的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象、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3、由静态悟到动态。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感受出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悟,并不仅仅是静态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文字中求形象,在有静态中求动态,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如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悟,那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教材中都得到了体现,应让学生在读中去感知、感爱、感悟、感染,直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悟则能化”。
课文的容量是有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自己的感悟而得到启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向田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0(12):112-113
[2] 田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5(1):274-275
[3] 仲召明.论小学语文体验感悟式阅读教学[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7):156-157
9.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篇九
上传: 刘姮锦
更新时间:2013-7-24 13:04:16 摘 要:文章对小学语文课程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观点:只有努力建设以学生为本的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获得身心的发展,获得高效的收益。
关键词:课改 感悟 生本 有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努力,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改过程中,仍然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语文课堂上的活动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可是热闹过后的收获却微乎其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效率。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名其曰“多元解读”。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无形中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对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却在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小学语文课改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一)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所说的“平等”绝不是师生间绝对的平起平坐,因为教师与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是不平等的,师生间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自主学习并不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果只是一味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表现自己,沉浸在游戏中,哪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非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 “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是无益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可是基本的课堂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际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教师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是仅从字面上理解的“自主学习”。因为讲多讲少与自主学习并无本质联系,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不也是自主学习吗?
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现在是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但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更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自主学习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总之,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加强,但加强的理念变了。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的问题,现在则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应全盘照搬;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该抛弃。这样就导致了课堂上探究学习泛滥,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甚至连国土面积这样的问题也让学生探究、猜测和交流,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学生因缺乏自己的体验,当然没有收获。不必要与不恰当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没有益处。
实际上,许多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直接了解结论开始的,还有许多知识往往是一些事实和陈述性纪录,难以观察、探究,而这时运用听讲、阅读、理解和训练等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加有效。不能走极端,接受性学习时,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避免机械训练。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接受学习中注意理解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感悟和建构很多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
“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三)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为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才会受到实效。还有一种实际情况是班额过大也不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要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者的身份到学生中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特别使要帮助少数学困生,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被别人尊重的感受,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四)训练:少一些常规训练,多一些问题解决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新课程注重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的教师认为创新素质的培养需要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或项目活动来进行,平时的教学和训练还是以巩固“双基”为主;还有的教师用来训练的“实际问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还是在“象牙塔”之中进行学习。大量的事实提醒我们,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解决要进课堂。
大量的机械训练也是造成众多“笨学生”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教学和训练有问题,教学不是从学生的自身经验出发,也没有注意选择适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的潜能被抑制。
其实,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已注意从新知识的引入到新原理的提出和巩固训练都围绕问题解决而设计。问题解决也开始成为高考、中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的开发、收集和创造一些实际问题情境来为教学服务,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使是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要用问题解决的思想来处理,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问题解决进入课堂。
在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经验, 形成自己的见解的过程,这就需要建立起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创建生本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12岁以下的小学生虽然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只有10——20分钟,但他们却有着极其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广泛的兴趣和极强的表现欲望,而且他们的性格可塑性极强。这个年龄段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心灵的火种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去点燃。语文学科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发现新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一)以学定教
当今的教学强调以人为本,这就促使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准,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和发展规律等调整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做出取舍,进行合理的整合,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先学后教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只有自己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的知识才能更牢固。而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初期,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去培养,自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先接触新知识.并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进行探究,亲自揭开知识那神秘的面纱,提前占领学习这块主阵地。开拓思维空间,这样使师生共同进入学习过程中时,学生不再有陌生的感觉,更能融入到课堂之中,更能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更能形成师生双方和谐的、平等、合作的关系。
如:《牧场之国》一课的自学提纲设计
1.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画出生字并拼读生字,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注意字的写法。(3)注意区别相近的字。(4)注意多音字并能写出。2.自主识词,理解词语意思
(1)把理解的词语记录下来(注意词的意思和用法)。
(2)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课上时师生一起讨论。
(3)把四字词语登记在自己的积累本中并要记熟。
3.读顺课文,感知本文内容(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采用概括法,抓住中心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欢的符号标下来;(3)明确并写出各自然段的段意;
(4)找出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以及一些重点的语句,并把感悟写下来。4.以读悟写
从文章的构思、内容、结构等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5.完成课后的有效练习题
6.完成相关的同步阅读材料
有了课前的先接触,课堂上只解决学生们所遇到的难以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抓住关键。让学生去感知、感悟、体验、理解、思考,既省时,又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多年来,学生普遍喜爱的这种先学的方式。为我节省了课堂上的许多时间,让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做到“小课堂,大容量”,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以分层朗读,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语文的学习必须依赖于反复的朗读。在学生朗读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分层朗读的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走进文本,去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彻地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出文本的内涵,使自己真正徜徉在美妙而不可言语的语文世界当中。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更能真实、生动而形象的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高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觉学习更加轻松。其趣味性是其它媒体无法相比的,它给学生提供的有效信息更加直观、真实、生动,能充分的补充和表现教学内容,增大课堂的容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上来。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础知识。
(五)分层训练 提高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等实施分层训练。但在习题的选取上,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接受能力,要考虑到题目难度的渐进性,如:列出有“基础题”、“难度适中题”、“能力提高题”等。还要注意分层要求。让基础不同的学生来完成不同难度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那种无比喜悦成功感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快乐教学。
三、结束语
【小学生语文教学感悟】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感悟07-31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感悟10-16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感悟07-01
小学生军训感悟10-22
赵小学生《格列佛游记》感悟07-19
失败感悟作文_小学生作文09-21
军训感悟小学作文11-07
端午节感悟小学生话题作文09-19
《简爱》阅读感悟与心得小学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