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2024-09-14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共10篇)

1.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一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版次:1

制定日期:2010年11月12日

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内容摘要: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主人公罗文接受总统的命令将一封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并没有问:“他在哪?”拿着信就去行动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我们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主动的去支持别人成功,并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提升自己。关键词:坚持 敬业 使命 感恩 自己属于哪类人

我们是要做积极主动受人称赞的人;还是做一个消极懒散被人唾弃的人。在我们年轻人身上往往看不到主动这个词,往往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去工作,好像工作是在给老板卖命,在心目中,老板就是一个压榨人们劳动剩余价值的资本家,我们拼命的工作只是让他能赚的更多。但是好多人没有看到,老板每天不辞辛苦,顶住压力来给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努力,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我们和公司一起发展一起成长。

好多人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的缺乏责任心,只有在别人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工作,逐渐养成了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如果我们以一种敬业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工作,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工作,努力克服困难自觉而却出色的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才能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

职业精神中糅合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职业精神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敬业精神,每个人只有做一行爱一行才能称为敬业。

敬业表面上是有益于公司、有益于老板,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我们自己。当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一个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个无法体会到快乐真谛的人。成功往往取决于个人人格。一个勤奋的人也许得并不能获得上司的赏识,但至少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每天多做一点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时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的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每个人成功都视有原因的,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就比别人多进步了一点。我们要满怀感恩之情

以前为他人工作,现在则为自己工作。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 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版次:1

制定日期:2010年11月12日

许多人的成功,往往过分的强调个人的因素。事实上,每个有所成就的人,在通往成功路上都获得过其他人的支持。这其中可能包括你的父母的养育、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国家的栽培。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更何况我们座位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的道德,每个心存善良的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或者时一声“谢谢你”,或者是一个微小的举动,都能让别人感受到温暖。我们也是一个能将信交给加西亚的人

如果我们都是一个有责任心,值得信任的人,我们也可以将信送到加西亚的手中。为了我们的荣誉去战斗,时刻记住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在工作中每一件事情都是值得我们去做,我们每天多要求自己一些,多做一点,主动认真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才是自己的老板,成功真的是给有责任心,有准备的人。

2.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二

据了解《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所以读完这本书并没有花费我很长时间,然而它却引起了我的无限深思,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首先,我想介绍这本书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在全球各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被再版重印了多少次已无法统计,在中国,更是掀起了一股空前的热潮,直到现今仍然方兴未艾。这本历经百年畅销不衰的小册子,是一部讲述自立和主动性的经典教材,它成为了政府部门、企业、军队和学校的永久通用培训用书。《致加西亚的信》一书,长期以来备受瞩目,在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致全世界无数的企业、老板、员工以及管理者都对它情有独钟,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为什么这本书会受到如此广泛的青睐和关注?必定是因为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启迪。

其次,我要描述这本书的内容。

《致加西亚的信》正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说:“这本书太震撼了,它简直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致加西亚的信》通过生动曲折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故事中的英雄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3.《致加西亚的信》有感1 篇三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写于1913年,近一百年来,此书居然排在“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的前10名”,颇令人疑惑,到是本书序言中的一段话或可揭示这一切:“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原来如此!这多少让我有些迷茫,难道全世界的士兵和职员们的敬业精神都这样低下,工作热情都这样低落?以至要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启示,学到一些道理。

带着一份好奇,终于耐心的看完了这本小册子。很惊讶的发现,写这本书的美国人对于“等价交换”这一概念丝毫未曾提及。也就是说,作者对员工付出的劳动,以及员工对公司、老板的敬业和忠诚得到的回报一直避而不谈,却一味的在员工应该如何对公司、老板的忠诚和工作的敬业上喋喋不休。这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倡导民主与人权的国家,一个从小受到美国式价值观教育的美国公民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不知道作者是否看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但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一个成功的肥皂销售商,到成立出版社,并成为名誉与金钱相继而来的高产、畅销的作家,再到拥有500名员工的公司老板。我相信他是应该很清楚“价值”与“剩余价值”之间的那些微妙关系。我更加相信,尽管他高呼着信用、勤奋、敬业与忠诚的口号,教导着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也不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者。本书的中文版序中有一句话“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有了才华还是穷人?这些有才华的穷人的才华的价值体现在那里?是因为他们不够敬业、不够忠诚吗?不!正是因为他们太过敬业、太过忠诚,太过相信他们的老板所付给他们的薪水,从而失去了或者说压根就没过对财富、名誉、权利……的追求与渴望,所以尽管他们有才华,但他们仍然是穷人。这些有才华的穷人至死都没有明白:财富和价值是自己创造的,而非他人施舍给予的。于是对事业的敬业和老板忠诚的价值所在,便成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猥琐的欲望和卑劣的思想。那么作为管理者而言,如何回报和答谢员工们的这种敬业和忠诚,在书中我很遗憾的没有找到任何答案。由此作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在此袒露无疑。

美国总统布什看了这本书后说:“我把它献给所有那些在政府建立之初与我们同行的人……我寻找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监督而且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我给这段话做个注解就是:“我把这本书献给所有支持我所组建的内阁,并与我和我的政府一起愚弄美国人民,把美国式的民主强行、粗暴的推行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我寻找那些能去虐待战俘的人、轰炸、屠杀伊拉克平民的人、能去粉碎一切对美国恐怖主义袭击及摧毁所有对美国存在着威胁的国家的人,这些不需要我下达命令或给予其相应的回报(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人,是能让美国改变这个世界、拥有这个世界的人!”

回过头来,再看本书作者的经历,从供职巴夫洛公司到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和家具公司,你能说他对自己的公司和老板绝对忠诚吗?肥皂经销商、作家、家具制造业老板,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你能相信他是一个有着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忠诚的人吗?既然如此,本书作者又有什么资格而言他呢?本书作者这几个不同的职业唯一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的财富和荣誉。尽管作者很勤奋、很努力的在创造、在追求,而他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忠诚度也是体现在不断的对财富、名利的追求之上的。与其说这本书是为了写给大家看的,到不如说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员工们看的,或者干脆说就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胃口而能卖个好价钱,难怪美国总统都为此书而欢呼雀跃了。

我很奇怪,中国改革开放已经20余年了,现实的市场经济,残酷的市场竞争早已经让我们明白了“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道理,也让我们明白了能力和才华的价值所在。在遍地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开花的今天,我们在努力的创造着物质财富,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物质利益。这本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遮遮掩掩,一副不敢见人的样子?

相反的到是不少企业感慨的人才流失的现象经常发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人才的难得与珍贵。一个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我想不是学习一下《致加西亚的信》就能够解决的,而且这个道理简单,管理者们也不会不知道。不谈价值,只言敬业和忠诚,就如同只要求别人应该怎么做,不用顾及自己怎么做一样,这样未免更让员工们都寒了心。如此这般,学习《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又有何必要呢?

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在抱怨、发牢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事业需要敬业和忠诚,但这样的敬业和忠诚是应该在一个准则之内的,这个准则是对双方的一个要求和约束,它绝不是一个单边的结果。这个准则就是敬业和忠诚的价值体现在那什么地方。即便是一个军人的服从,也应该有他的价值的体现。尽管以要求军人的标准来管理自己的员工是一件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拖欠员工工资,恶意削减员工福利、待遇,毫不关心自己下属,只想着自己赚钱的刻薄黑心老板们,则根本没有资格跟别人谈什么敬业和忠诚。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中文序(作者:艾柯)中这样评价:“这一浅显的故事和简单的概念超越了许多大学里所教导的那些理论……甚至整个人类的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考验,《致加西亚的信》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些肉麻的话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恶心,更不知道作者对于这样的评价究竟从何而来?若单以讲道德、讲敬业、讲忠诚而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里的第一条便是:君为臣纲。这根本就是一种人生依附关系。下级对上级要绝对的服从,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例如宋朝名将岳飞,纵横驰骋沙场无所畏惧,几道金牌便束手无策,入了监狱也还要尽忠到底,毫无怨言。又如明末大将袁崇焕,打得努尔哈赤威风扫地,气闷而死。但一见皇帝照样脚软,被杀被剐,绝不反抗。类似这般事例在古代文学作品里也是屡见不鲜的。梁山上那108条好汉,各个英雄,可任你再桀骜不逊,一遇到宋大哥的忠孝仁义,全都没戏,纷纷招安,最后落个七零八落。再如能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一听了唐僧的紧箍咒照样满地找牙,还要很敬业的降妖除魔,忠心耿耿地保护师傅前往西天。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毫不客气的说,《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也就仅仅停留在一个“修身”的理论水平之上。这“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人类的文明发展有赖于此”之类云云,实在是未免贻笑大方了。

4.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四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非常需要同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当时加西亚正在大山深处,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位置。有人向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关于罗文中尉如何将信收好,如何历尽艰辛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这些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只想强调――麦金来总统将信交给罗文,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的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当上级交给员工一件事时,他会默默地接受任务,不会问任何愚蠢的问题,也不会千方百计的将之推给别人,而是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这种人永远不会担心被解雇,也永远没有必要为了加薪而罢工。

5.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邹航 篇五

邹 航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谈阔论人生理想而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然而它却一度风靡全世界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它就是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的故事情节很简单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情节简单并不代表它叙事简单更不代表内容贫乏。《致加西亚的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一个细节“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中尉而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就投入了工作。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它却向人们 深刻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对工作的忠 诚与信念。Loyal忠诚。对自己的职业忠诚对家人朋友忠诚对自己的国家忠诚我想这永远都不是一个落伍的动词。罗文正是通过他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这也正

像许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得年轻人所需要的精神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各种各样的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扪心自问我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是罗文我在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怎样做罗文中尉在接到送信 的任务时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送信送信他没有理会那些不利因素靠着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出发了路上道路封锁他死里逃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没有退缩没有放我不是说我们办事不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条件但确实多少年来我们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那就是我们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总是首先考虑条件要求条件而缺乏罗文的那种果敢、敬业的精神。

罗文式的敬业精神应该作为我以后个 人做好工作做好事业的标准工作中脚 踏实地不计得失、全心全意、积极行动 高效率地完成任务面对困难和挫折 不逃避不推托迎难而上、坚忍不拔而 又兴致勃勃以阳光般的心态迎接一切 可是环顾现实生活真正能送信给加西亚 的人又有多少呢“敬业、忠诚、勤奋”本是 人性中最光辉的亮点但随着社会的变革 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这种光辉却不知不觉 变得暗淡。可喜的是总有

一些罗文式的人物能从多数的平庸者中脱颖而出凭自己的忠诚、信用与敬业而被委以重任 成长为业界甚至时代的精英。

当你的上司信任你你的同事信任你的时候你就值得被委以重任你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付出才有回报。”我们与其为明日的“奶酪”而忧心忡忡还不如今天开始争取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6.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六

看了一本书,叫做《致加西亚的信》,看了一部传奇故事,叫做《西游记》。在这两个不同的故事里,同样都让我看到了信仰,看到了行动,看到了团队。拥有了这些,就能够成功的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就能不怕八十一难的考验,成功取得真经。

罗文的军人使命和为国效力是他的信仰,支撑他不问艰险,不顾生命危险,勇敢的接下总统的信,义无反顾的去寻找没有确切营地的加西亚将军。为求真经,普渡大众是唐僧师徒的信仰,让他们坚持如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回到大唐,传经诵文。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信仰,我们该坚持什么样的信仰,才能让我们勇往直前呢?作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基层,体验在基层。我们需要的是对工作的忠诚和敬业,坚守职业道德。有所施才能有所收获,敬业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我们遇到多么难管理的矫正人员,多么难帮扶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敬业,因为对工作的负责,都不能投机取巧、逃避责任、寻找借口。因为敬业,我们学会了对工作的思考,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当敬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信仰时,我们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如果阿尔波特.哈伯德没有晚饭后奋笔疾书,完成这本《致加西亚的信》,它不会成为一本风靡全球的书籍,我们也不会知道罗文。如果罗文接到信后,拖拖拉拉,虚与委蛇,没有长途跋涉,冲过种种困难,越过古巴,来到战火连天的前线,加西亚永远都不会知道美国总统曾给自己书写了一封信,美国和西班牙的历史或许也将被重新书写。如果唐僧师徒,没有不远千里到天竺取经,那么大唐人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除了自己的盛世,别处还有优秀的文化值得学习。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行动,不顾一切,毫不犹豫的迈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到达目的地,取得自己的成功。而我们,作为基层的工作人员,不能畏惧艰苦的条件,不能畏惧自己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不能畏惧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人群,我们要兢兢业业,越挫越勇,开拓自己的思想,放开自己的双手,开展好每一次法律宣传,调解好每一件民间纠纷,做好每一件小事,做一个称职的司法助理员,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基层工作者。

唐僧取经,带了四个徒弟,一路降妖除魔,他们是一个团队。而要说罗文也是一个团队,似乎有些牵强,他可是只身一人从美国出发的。但是路途中,他到了军人联络处,得到格瓦西奥.萨比奥以及一些同伴的帮助。或许他们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他们并不是一开始便并肩作战,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团结的意识和统一信念的人,但在我看来,只要是给予过帮助,就是广义上的团队。有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联系很紧密的社会,而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独木难成林,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助理员,我们要记住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自己隶属司法局这个大集体,同时,依托乡镇党委政府这个团队。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不管什么样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我们也能够将信成功的送给人民群众。

7.读致良知有感 篇七

(一)江萌

闲暇之余继续拜读《致良知》,越发感觉到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催人向上的情感,这是正能量的意识折射。尤其适宜领导者修身养性,以感染团队,凝心聚力。

凡举大事,必须其情而使之,因其势而导之,乘其机而动之,及其时而兴之;是以为之但见其易,而成之不见其难,此天下之民所以阴受其庇,而莫知其功之所自也。正如《道德经》所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也就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下面的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赞美他;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畏惧他;最差的领导者,人们轻视、侮辱他。孔子将是否能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看成是否能成为君子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在公司经营和团队建设中,也可以成为衡量职业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管理者对自己的部下不只拥有管理权,更对他们负有责任感。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这就是“修己以敬”。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管理者自己素质低下,办事不认真,怎么可能让部下素质提高,办事认真。一个原本素质较高的部下,一旦长期处于素质低下的管理者手下,很可能也会变成素质低下,因为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往往很难,而要想堕落,却是很快、很容易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尊重领导,领导的威信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赠予的,也就是要“修己以安部下”。

远通集团的经营理念提倡以服务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团队,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不断改善,让客户更满意。我们每每提出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其自然而然的成为企业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从而创造应有的价值。

尚客优集团总裁马英尧先生说过:在一个平庸的管理体系里,总经理好比是发动机,中层干部和员工几乎都是齿轮,都属于被动运转,消耗掉大量的功率。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为更多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员工提供更公平的薪酬做制度,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让每一个成员的才华都能得到施展,从而焕发工作激情,使得各层的骨干员工都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齿轮,从而实现全员经营。

或许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而领导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团队前进的风向标。因此,领导要主动放弃特权,杜绝“特例”,自觉执行规章,带头遵守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被一种温暖、快乐、积极的情绪包围着,都有着一种阳光心态,这个组织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正能量,也一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读致良知有感

(二)马克森

集团号召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才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认真的阅读学习了,长时间都处在比较浮躁的状态,现在通过学习致良知感觉真的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一静,思考下自己一步的发展了,虽然是简单地阅读但也有了些许收获。

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感知到不立志,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就如同我们工作中制定目标,只有先制定明确目标,再为达成目标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才是我们工作业绩的基础。

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慢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现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从事汽车行业太久,总是以为自己对行业分析的透彻,却不知现在的市场变换太快,不去深入学习和分析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沉迷在老的观念和曾经业绩中,又怎么能做好新时期的营销工作,所以只有抛开曾引以为豪的过去,低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才是提升业绩的最好方法。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现在的社会不缺聪明的人,而是缺忠诚的人,忠诚不是忠诚某一个人,而是我们学习做事的一种态度,在学习中要诚实深入,认认真真才能学到终身受用的技能,工作中我们只有忠诚对待工作和公司,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公司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司成长我成功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实。

自己学习致良知还很浅显,但这种正能量让我们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现在只是起点,落实到实处更没有终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要经营好家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最大能力。

读致良知有感

(三)张淼

最近公司组织学习了致良知,感悟颇深,阳明先生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王阳明先生认为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最为重要。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实的缘故。

说到过失,虽然大贤之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在于没有过失,而注重在能够改过。所谓“互相责求向善,是朋友相处的道理”;但是必须做到:尽心地劝告并且好好地开导他,尽自己的忠诚爱护的心意,尽量用委婉曲折的态度语气,使朋友听到它就能够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够改过,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本文中,王阳明先生教给了我们在学习成长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许多道理,人不立志则无目标;人不勤奋则一事无成;人不懂得改过则没有进步;领导懂得理解下属,团队才能更好发展。所以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更好的学习知识、修身养性,提高管理智慧,才能更好带领团队赢取业绩。

零部件张淼

2017.4.9

读致良知有感

(四)赵国娟

我是一个心里放不了事的人,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吃不下睡不着。读了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王阳明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阳明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在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王阳明先生还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8.《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篇八

——读《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承认,是这个书名吸引了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么美丽的名字,一看到就爱不释手。青春,谁没有?相对于自己的青春,我更想知道别人的青春是怎么过的,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庸无比?是充满了忧郁,压抑,哀愁的美丽忧伤?还是充满了“有木有,鸭梨,奇葩”等网络术语的潇洒呢?

就这样,我带着满怀期待,用了两天的时间去读完了它,读完之后,我没有被这个完美的结局渲染了,反而带着淡淡的忧伤,眼睛还带着点湿意,我在想,怎么我的“林静”还没有出现?我妒忌郑微,就这样,在第一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钻进了死胡同里。固执地认为每个女生都应该有一个林静守护着。还没出现只是还没发现或者还没遇到而已。

郑微和林静是青梅竹马,嫁给林静是郑微从小到大的梦想,未来跟随林静,郑微考到了林静所在学校的那个城市,可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预算的,林静的爸爸竟然是郑微妈妈的初恋情人,他们两临老才决定要相守下半辈子,为了这事搞得满城风雨,最后以林静爸爸逝世而告终,林静这时掉下郑微出国留学。到他们再次相遇之前,却出现了一个陈孝正,在这一段中,很记得有这样一段独白:“她现在觉得,青春有什么用,她恨不得一夜之间跟他一同白头,顷刻就白发苍苍,到那时尘埃落定,一切都有了结局,便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再也没有未知的未来和变故,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把他们分开。”可是,尽管陈孝正许了郑微一个未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终究是现实而理性的。或许,这也是后来郑微选择林静的一个原因吧。

女孩子都爱做梦,我也没有例外,在看完这本书的后几天,思绪一直在漂浮在那个林静身上,第二次看这本书时已经是隔了一段好长的时间了,对于喜欢的书,我都有重温的习惯。第二次看完之后,我注意到了微微身边的阮阮,就像某博客上说的,“我爱煞了这个浑身散发着江浙水乡柔软气息的姑娘。”我太心疼这个角色了。每一次她的出现在我内心里都有一次轰动,她对爱情的执着感动了我,我一直都觉得,一段爱情,如果女生爱上了,就注定要输了。阮阮她明知道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却一直没有放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阮阮嫁给吴江那个片段的一段话:“有没有别的伴娘像郑微一样,当新娘子在婚礼进行曲中挽着父亲的手臂走向红地毯的尽头,她站在新娘的身后,心潮澎湃,眼眶潮湿。世界上还会有比阮阮更加美丽的新娘吗?到场的亲友都对年轻有为的新郎赞不绝口,只有郑微觉得他太过于幸运,他只见了六面,就娶回了世界上最最好的女人。”看完这段话,我觉得我心里的某个地方被触动了,很想哭。可惜,这个美丽而优雅的女孩最后死了,这也是我对这本书不满的地方,我觉得她

不应该死,而应该“死后重生”,在她的那段爱情死了以后,她比所有人都活得精彩。但虽然不满,还是很庆幸,阮阮在死的时候,她仍然对爱情是满怀希望的。而且在整本书里,她对爱情是别无选择的。有时候,我在想,她的死是预示着青春的不朽,还是爱情本来就是美好的?

生怕漏掉某个细节,我反复地看了好几遍,每次看完之后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受很多伤,会哭泣悲伤,会觉得痛。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痛过了,便坚强了;跨过了,便成熟了;傻过了,便懂得了适时的珍惜与放弃。总是在失去了什么,才能学会珍惜什么;总是在碰了壁,才能学会改变什么,放弃什么;总是在疼过之后,才能学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在细读之下,我从那个死胡同里钻出来了。在郑微的世界里,我想,应该很多人都很疑惑的,是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被陈孝正所迷惑,然后在以为青春死掉了的时候遇上林静?而我的答案是:郑微是幸运的!假若欧阳倩不是同性恋,而恰好喜欢上了陈孝正,那么陈孝正为了权力一定会和欧阳倩在一起。假如林静不是一个专情的人,或者他会怀恨郑微的妈妈拆散了他的家庭,那么他还会不会回到郑微身边呢?所以说郑微是幸运的。

曾在唐扶摇的《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其实你我拥有的都是这样的淡青春,没有兵荒马乱,没有动荡不安,没有生离死别 不外乎遇到这些人,经历这些事,走过同样的年月,错过该错过的人。”然后特想对陈孝正说,在最后,微微嫁给了林静,所以,阿正便成了郑微那个该错过的人。很多人都认为他配不上郑微,我觉得,他没有错,只是他的出生比别人差点,这不是他能选择的。不可否认,在没有知道结局时,我也是认为最后郑微应该和陈孝正在一起的。但是到最后,我觉得,只有林静才配得起郑微。

在这本书中,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大学里爱情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需要。因为大学里面的正是青春期的少男与少女,爱情在这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但不知何时起,大学生感情泛滥。各大媒体的批评是愈演愈烈。现在大学生的情感里面夹杂了大多的功利、欲望、放纵在里面。每年毕业时,情侣们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亲吻,然后转身离开,踏上各自的旅途,从此把这段感情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而书中的郑微,她也选择了最初和最后的爱情。

9.致加西亚的信 篇九

号选手李效强,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我演讲的命题是致加西亚的信、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未免略显陈旧。然而,这却又无法回避。

成事先成人,成人诚为先。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忠诚。记得有位哲人对用人做了三种判断:德才兼备之人,可重用之;有德无才之人,可用之;无才无德之人,绝不可用。可见,忠诚是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重要标志,忠诚的人才是可靠的,才是可以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忠诚意味着敬业,敬业意味着追求卓越、意味着奉献。忠诚于祖国、忠诚于气象、忠诚于领导、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气象财务工作。

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发展,要有忠诚而有力的成员,而成员为实现自我价值需要集体所提供的平台。当积极性和能力被埋没、被误解时,请不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因为,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升华的过程。以诚实对待领导,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培养我们宽阔的胸襟,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

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工作除了忠诚,更离不开敬业。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对领导布置的各种任务找理由推脱,这样我们的工作水平永远无法上进,无法提高。要成为一个能够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靠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和追求,是一种专注的态度,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人必须有种高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缺少了这种精神,就会整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因此,在工作中要坚守执着,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一丝不苟、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树立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标准要求;树立大胆工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敬业精神离不开服从,服从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服从的魅力无所不在。军人对于命令需要服从,机关对于政策需要服从,法律面前人人需要服从。执行领导下达的命令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完成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对于上级的托付,要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的完成任务,要停止抱怨,喜欢抱怨的人没有立足之地的,喜欢抱怨说明缺乏一种信念,而这种信念正是成功的基础。服从不仅仅适用于军人,更适用于每一个成功的集体。

10.读《致加西亚的信》有感 篇十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是184月,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急于与南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但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具体位置,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年轻的中尉安德鲁・罗文去把一封具有战略意义、关乎民族希望的情报信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中。罗文中尉二话不说,肩负使命出发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凭着过人智慧,本着坚韧品质,历尽艰难险阻,徒步三周后,成功地找到加西亚将军并把信交给他。

在这本书的序中,作者写道:“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之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在社区工作,离英雄一词十分遥远,但这句话却足够解答我的诸多疑惑: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怎样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如何尽快适应基层、独当一面,怎样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充分履行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么所有的工作都会围绕一个最终目标而开展,个人素养也会为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究竟如何才能将罗文中尉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送好“村官”这封信呢?在我看来:

一是要敬职敬业

“责任到此,不能再推”。接到送信的任务后,罗文中尉没有问为什么、在哪里、怎么送等等问题就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把情报送到加西亚将军手中。在外人看来,他完成了一件惊天动地、永载史册的大事,而在他自己看来,正如我一开始引用书中的那段话,他只是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这是他的职责所在。自进入常西社区工作以来,才逐渐理解和感受到“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句话的含义,专业不通、条线不对口等等问题常常让基层干部对上级布置的工作无从下手,但以完成工作为目标,我们就会全力弥补这些不足,下功夫学习,协调条线工作,确保完成任务。这就是工作中要有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工作人员做好任何一项事情的基本点,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把工作真正的做好。

二是要勇于求索

对罗文来说,送信给加西亚是一件毫无头绪,没有任何线索的任务。但是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成功将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千变万化,十分复杂。实际工作中常会感到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对此,必须牢固树立求索意识、不断强化求索勇气,对任何事物都要有思考、有分析,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像罗文那样去想方设法完成未知的任务。只有对工作勤于思考、勇于求知、善于探索,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前进方向,不断地适应环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不畏艰难

在找寻加西亚将军的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罗文中尉几次差点被敌人发现,生命、情报与国家安危都系在他身上。而他幽默又轻描淡写的表示他“只是遇到了一些障碍的困扰,受到了几名敌人的包围,然后设法从中逃出来并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在这位年轻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心中,却有着不畏艰难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与“送信”相比,社区创建、新农村建设、综合治理又何尝不是艰难的,罗文中尉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去迎接挑战,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和挫折,要始终向罗文中尉一样,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念,发扬不畏艰难、迎头而上、冷静面对、机智处理的优良品质。

四是团结互助

尽管十分崇拜书中罗文将军,但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我也十分清晰地看到了罗文将军成功路上拥有高超技能却始终沉默奉献、面对重重危机却始终冷静应对的人,他们为了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罗文中尉完成送信任务并顺利返回美国与他们密不可分。在基层工作中,各条线紧密相连,虽然条线分工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为社区发展,比如创建星级社区、进行档案工作管理等需要各个条线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不可能只依赖负责环境管理的1个或者2个社区干部,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共同配合。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尽可能发挥自己优势,为达成目标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慢病培训试卷及答案下一篇:齐鲁大讲堂开学第一讲直播心得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