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2024-11-09

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精选16篇)

1.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一

观看《辉煌中国》有感

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期待。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将百姓的一个个期待,逐个变为现实。”党和国家砥砺奋进的5年,也是中国人逐渐实现梦想的5年,今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我们要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梦是可以实现的。作为基层岗位上的一名年轻党员,观看《辉煌中国》后感到身为中国的共产党员是无比骄傲与自豪的,坚定不移的跟随习近平主席的脚步,中国未来将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主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困难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实实在在为人民解难事。我们要向廖俊波、黄大年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甘愿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的精神。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奋斗在一线,这是榜样的力量,他们为青年党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二

1 对审美感知力的培育

审美感知是由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组成的。审美感觉是由审美对象刺激审美者的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而引起的对审美对象某些外部特征的反映,与直接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审美知觉则不同, 它是在综合了各种感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审美对象各个不同特征的整体性把握,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1] 动画对人的审美感知力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动画的形式感较强烈,它是由视觉形式与听觉形式相辅相成的构成有机整体的综合性视听艺术。其视觉形式因素,如线条、色彩、造型、画面、运动等按照一定意图组合成视觉运动形象的艺术整体;听觉形式因素主要指音乐,在动画片中音乐需要与画面配合,音乐表达的往往是画面无法明确表达的视觉或者情感因素。就像美国作曲家齐墨尔说,“我从导演停下来的地方接手工作,讲述那些你不能用画面或字词表达的东西,而且还要做的优雅。”[2] 所以人们看动画片可以通过线条韵律感、色彩感、构图感、运动节奏感等直接感性方面得到感性培养,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倾听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提高对于节奏感、音调感、协调感、音色感和结构感等方面直接的审美敏感度,能深刻体验动画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辉煌时期的中国动画对人的审美感知力的培育发挥了它独特的功能,主要有:

1.1 视觉形式感受力的培育

线条是动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可以说,它是动画形象的骨骼和轮廓,并显示其气势和神韵。在线条的千变万化中传达出动画形象的内在生命力和个性特征,构成一种赋予动律的美感。如《大闹天宫》运用装饰线条于人物形象和背景处理上:孙悟空的脸是根据京剧脸谱的轮廓来设计的,用表现戏剧性的虚拟化装饰线条勾勒;而那些表现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形象眉眼的装饰线条不仅勾勒出了形象的脸部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了形象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片中的一些背景图案也都具有装饰风格,如生机盎然的花果山、金碧辉煌的凌霄宝殿等。我们所看到的用来表现人物或背景形象的线条,这些线条不是根据物理透视关系来描画的,而是从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出发描摹出来的,带有鲜明优美的装饰性,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就是我们所说的装饰性线条。[3] 《哪吒闹海》用长、短、粗、细、平直、曲折不断变化的线条,描绘大海在不同时期的状态,或平静或咆哮,姿态万千、动感十足。

色彩是构成动画视觉审美形式的又一重要因素。《孙子兵法》中云:“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4] 可见色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色彩是动画中最具覆盖力、表情力的元素,色彩传达的美感易于激发人的情感,造成感情联想。中国动画片更多的是注重以色彩抒发情思,是在现实的色彩基础上进行夸张,而不求写实。在《大闹天宫》中多采用红、绿、蓝等传统绘画多用的颜色,使片中人物和景物极具中国风情。如以红、黄、绿这样浓重鲜明富有装饰性的颜色作为孙悟空形象设色的主体部分来显示人物热情的性格特征。在设计花果山用色时,选用了欢快明亮的色彩以烘托出花果山自由祥和的气氛。在整体上,场景色彩的选择也十分注重冷暖色的协调,而且冷暖色的搭配还能起到表现场景和剧情以及人物情感之间关系的作用。《哪吒闹海》色彩上采用了民间画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每一个人物都根据性格、身份配以不同的主色调,这样单个的人物鲜明,有特色,整部影片又在这几块主色调的互衬互补中显得丰富而协调。陈塘关的背景直接参照了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的色彩设计,金底天宫,如入幻境。《三个和尚》人物的主要颜色只用了红、黄、蓝等几个最为简单的原色。阿达就该片美术风格的精炼曾说:“只有最精练的东西才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以一当十’,尽量做到没有败笔。”[5]

在欣赏动画艺术中,构图是更为复杂的审美形式,它实际上是色彩和线条的配比组合综合构成的表现形式。动画构图设计运用透视关系、空间层次、疏密相同、主次分明、光影明暗等手法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之间的协调统一,创造出许许多多精美的画面和场景。在《牧笛》一片当中,当牧童奔跑至山顶时,即采用了多点透视的镜头,牧童与近山构图上采用仰视镜头,而远山却用俯角的镜头做搭配,虽然镜头上是用不合理镜头做组合,但却没有给人不舒服、不协调之感。《三个和尚》作品中由于人物少,背景简单,因而设计者选择了中国绘画中常用的三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把舞台平面竖立起来,既可以方便演员做戏,又能使观众清楚地看到前后几个角色的举动;另外这样做还便于计白当黑,有利于画面的均衡与协调,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

运动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外在形式,阿恩海姆认为,最复杂的运动是由内在冲动所驱使的、主动积极的、自由的运动,而这种运动正是生命的运动。动画的运动虽然都是无数的画在动,但这些画是在动画家的思维、情感、思想、意志的主使下的运动,实际上是动画家的生命律动通过画、动外显出来的。[6]在《大闹天宫》中任原画组组长严定宪回忆起当时创作孙悟空动作的经历时说“孙悟空的动作吸收了京剧成分,也请了一个有名的京剧老师‘南猴’。他为我们示范舞台上的动作,讲解猴子动作的特点,他给我们很大的启发。”[5]由此可见剧中无论是孙悟空的动作还是其他角色的动作都是工作者用尽心思,各处求教,辛勤工作得来的。《三个和尚》中胖和尚挑水时,换个脚一踢,又转身到了另一头,这里没有表现胖和尚实际走了多少路,也没有真实的背景,而是运用原地转身的这样戏剧程式化的动作。其实,这就是京剧中跋山涉水时常采用的程式,没有真的水、山,仅仅通过程式化的动作,就能让观众明白胖和尚此刻在做什么,以外部运动形式的鲜明节奏,传达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状态,观众从中感受到运动形式的美感,并体味到动画家生命律动的脉搏。

1.2 对听觉审美感受力的培育

要深刻体验动画音乐的情感内涵,需要培养音乐音响的辨别力和感受力。音乐音响的辨别力就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但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感应。在动画片中配乐与运动相协调,是动作的解释、渲染和内涵的提升,观众通过视觉与听觉相互启示、相互印证,有利于对音调、音准和协调的敏感性的培育。[7] 在《大闹天宫》中当孙悟空抡着金箍棒在空中穿梭时,“咚咚锵锵”的音乐激烈而紧凑,更使人物动作具有节奏感和力量感。背景音乐强化了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在节奏上的特点,就像戏曲表演中用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一样,影片中的锣鼓点与人物动作、甚至与镜头的衔接、转换丝丝入扣、相得益彰。音乐音响感受力是指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综合感受能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的认知等等。在没有一句对白的影片《三个和尚》中,音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一般的影片都是音乐从属于影片结构,而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奏鸣曲结构,正符合了影片的特殊要求,每一个类似的情节都被冠以相同的旋律,但用不同的民族乐器演奏。典型的例证就是和尚走路的动作设计。它以韵律装饰动作,使其富有节奏,漾溢着一种情趣。如小和尚踩着板胡跳跃的乐趣左顾右盼,轻起轻落,一副天真灵巧模样;长和尚在坠胡的乐声中,刻板冷淡,直头直脑,摆动小腿走路,显得一本正经;胖和尚在管子的伴奏下,一手提鞋,一手拎包,小心翼翼,慢举轻放,惬意之情怡然可见。片中人物动作、情节和音乐就达到了高度和谐。

1.3 对视听通感能力的培育

在动画艺术的欣赏中,通感主要体现在视听感受的打通,从而彼此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视觉和听觉在相互促进中各自的感受更强烈。一个人经常观看动画作品就会在大脑中储藏丰富的动画意象,久而久之,便提高了视听通感力。水墨动画片《牧童》就是用音乐演绎画面的典范。水墨中包含着音乐的妙韵,音乐中飘散出水墨的清香。用扬琴似流水,水声叮当;用三玄仿憨牛,牛声浸欢。一位观众对该片做出了恰当比喻:“看《牧童》好似吃檀香橄榄,月嚼越有味,芳香在口久不散”。[8]

2 对审美想象力的培育

审美想象力指的是把通过感知把握到的艺术形象或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式加以改造、组合、冶炼, 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的能力。培育审美想象力必须首先提高审美记忆力在大脑中储存丰富的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记忆经验中的整体或以信息形式储藏在大脑中的种种意象,作为审美想象力的原材料。其次,应该培育丰富的内在情感,作为激发想像的燃料。[9]

动画的记忆储存为想像提供了基础。在辉煌时期的动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如孙悟空、猪八戒、小蝌蚪、孔雀公主、海螺、哪吒、三个和尚等等;富有传统特色的背景设计,如《骄傲的将军》背景设计吸取了古代壁画工笔重彩的技巧,黑色打底,加以渲染,中国古代建筑的雄浑感得以突出。《大闹天宫》中背景的基调为中国大青绿山水和界面的表现手法,又加入了一定的参差和透视感。在此基础上,又借鉴了佛寺、道观建筑和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的壁画。《哪咤闹海》一片的背景设计采用了装饰画的处理,山石结构给以规律性的趋势;运动节奏感强等特点,这些对视觉刺激强烈、分明、易于记忆。动画片中的音乐也多是粗放强烈的,多部动画片都用到了京剧诸多音乐元素,我们很容易听到用京剧鼓点制成的音响效果,有利于听觉记忆的培养。就一部动画片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而言,人物、事件、情节、结构乃至思想主题都比较单纯突出,有利于动画片的整体记忆。所以动画片作为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不但能强烈地刺激欣赏者视听感官,而且将动画意象鲜明、清晰地传入大脑皮层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想像力的发挥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前提条件。

动画对情感的培育有利于激发审美想象力。动画作品表达的情感通常是爱憎分明、慷慨激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对培养少年儿童敢爱敢恨的内在情感极为有利。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没有像原著中那样被镇压在五行山下,而是再次杀回凌霄宝殿,使得昏庸无能的玉皇大帝仓皇而逃。在孙悟空胜利之时,代表着玉皇权威的凌霄宝殿轰然倒塌。从此,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与他的徒子徒孙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结局如此的光明,虽然有背原著作者意愿,但却让热爱孙悟空的动画观众们欢欣鼓舞。在《小蝌蚪找妈妈》中水墨风格给予这部动画片以宁静温馨的影像之美,水墨浓淡、造型变化还为这些形象赋予了细腻丰富的感情。当小蝌蚪看见小鸡跟随妈妈离开,它急忙伸长脖子,对着鸡群背影张望,流露出无限的羡慕;鸡群走远时,小蝌蚪们还依依不舍,不忍离去,让人立刻感受到它们内心的那份怅惘与失落。影片背景寥寥,仅仅通过水墨造型来表现动画形象的心情变化,真可谓之神奇。这些动画片中的音乐也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绪,都是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把自己的感情体验化为声音运动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运动和感情的运动形态有某种相同的结构关系,所以易于引起感情的共鸣。《哪咤闹海》中哪吒为了百姓的利益舍身取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原本一出悲剧的结局编剧却在哪吒死后又设计了转世重身,练就一身武艺,打败龙王,杂碎龙宫,骑鹿而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再一次印证后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3 对审美理解力的培育

审美理解力是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说过,审美认识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事物的外在方面的感受和对内在本质的理解,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体,“在感性直接观照里同时了解到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让理性认识脱离形象观照,“使概念作为概念符合呈现于意识”。[10] 所以,审美的理解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的认识,而是一种渗透在形象感知、想象之中的对于事物本质的把握。它不是用概念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对形象的直接感受中自然体现出来的,这是审美理解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对事物的外在方面的感受和对内在本质的理解需要有较多的生活阅历、各方面的学识。所以对艺术品需要有相关的艺术知识和技巧,同时还要积累、欣赏大量艺术的感性材料,这些对儿童或青少年来说好像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动画却可以对孩子们的审美理解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基础性培育。

用形象化的手段向少年儿童传播各方面的知识是动画制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包括宇宙间、自然界、人世间、生命体等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生活技能,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高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向大家介绍了青蛙由卵发育到蝌蚪到长尾巴的小青蛙再到大青蛙的自然生长过程。也从小蝌蚪仅凭一个特征来找妈妈,结果都认错了的事实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片面,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另外,在小蝌蚪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它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在《雪孩子》中,就将雪遇热变水的科学道理阐述得美丽动人。除了传播科学知识,作品还赋予雪孩子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三个和尚》影片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救火、三个和尚合作吊水的艺术处理,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3]《熊猫百货商店》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曹冲称象》故事称赞了曹冲通过思考,巧妙地解决问题,希望人们都向他学习这种肯于思考,勤动脑的精神等等。

动画具有视觉具体性和听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对视觉具体性和听觉抽象性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动画中的审美意义。动画片《哪咤闹海》在哪咤自杀的一场戏中,根据故事情节应用了紧张的快节奏音乐,按照音乐的节奏剪辑了十几个快切镜头,表现出当时哪咤心中的愤怒与斗争,而当哪咤以箭穿胸自杀的一瞬间,画面和音乐骤然而止,镜头凝固片刻,紧接着是几个快切的反映镜头,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当时在场角色瞠目结舌的的震惊,此时无声胜有声,然后镜头回到已被利剑穿胸的哪咤身上,由此镜头逐渐叠化到小鹿衔着乾坤圈慢动作向前奔跑的长镜头,与此相对应配合着舒缓忧伤的音乐,使观众的情绪由先前的紧张转为悲伤,从而得以释放。画面与音乐这种张驰有续、浑然一体的妙用无疑增加了观众心理上的响应,了解和认识动画中这种声画关系有利于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审美能力的提高除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之外还要有正确的审美实践活动。前者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后者是把审美意识对象化,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人的自由、和谐、完美的全面实现。动画正是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以它独有的魅力,为完美的人生进行着启蒙性的审美教育,尤其是辉煌时期的动画。当下中国动画正蓄势待发,一片欣欣向荣,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迎来它再一次的辉煌,出现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些动画依然会对新一代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这三方面的培育发挥它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添湘,易健.论审美感知与审美想像[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13(4):27.

[2]刘曦.浅谈电影音乐的特点[J].DVD电影评价,2007(24):25.

[3]肖路.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乐[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8.

[4]胡心怡.色彩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

[5]段佳.世界动画电影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252.

[6]佟婷.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77.

[7]赵前,丛琳玮.动画影片视听语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162-163.

[8]郑艺,钱今帼.激扬水墨精神点化丹青灵韵—中国动画音乐创作述评[J].吉林艺术学院报.点击世界动画(十一),2004(4):52.

[9]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6-87.

3.中国曾经的海上辉煌 篇三

纵观世界文明史,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具有如此悠久而非凡的海上历史、海上活动、海上技术。自古以来,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在这种既陆又海环境的生存和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的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同样不朽而灿烂!

7000多年前的百越文化和6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证明中国人早在远古便已轻舟出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之一。4000多年前开始的夏商周时期,在甲骨文中出现了“舟”字,也有了最早的航海活动记录。近3000年前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运用于造船,天文定向、地文定位、海上气象、海上导航等技术逐步成形,航海不但用于大规模海上运输,也用于大规模海上作战。吴齐黄海之战,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海战。海洋文化已有创世成果,以《山海经》为例,就是一部以神话为主体、内容丰富的多学科经典著作,其中的“精卫填海”、“海外仙山”等精彩故事流传千古,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坚韧求索和美好向往。

据史料记载,从秦朝至明初的1600多年里,中国人在航海活动和技能上一直领先世界。秦汉时期,中国航海蓬勃发展。秦始皇曾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3000多人,出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还带去五谷种子和各种工匠。有一种说法,徐福一行后来落户到一个岛上,繁衍生长,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也就是日本,所以至今日文中仍有大半是汉字,还有祭祀徐福的“金立神社”。汉武帝下令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东至朝鲜、日本,西去南亚,远至今日的斯里兰卡。还建立了强大的“楼船军”,拥有战船2000余艘、兵力20余万,并以此统一了东南沿海,将朝鲜收归汉朝管辖。

唐朝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科技文化全面进步,国际交往十分频繁,中国航海进入繁荣时期。当时,中国船舶工艺技术先进,结构坚固精良,载重吨位大,无论造船工业还是远洋航行方面,均独步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兴旺,航迹不仅遍及东南亚、阿拉伯湾、波斯湾,而且已伸展到红海和东非海岸,形成了直接沟通亚非两洲、长达1万多公里的远洋航线。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海船能够远航无阻,阿拉伯东来的货物,都要由中国船工运载。朝廷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航运贸易的机构,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登州成为驰名中外的航海贸易大港。海上具有了抗风浪的大型战船,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唐太宗曾3次派兵出海东征高丽和百济,尤其在白江口海战中,唐朝水军歼灭了10倍于己的日本船师。

宋元时期,中国航海呈现全盛景象。这两朝的历代皇帝,都力主经营海洋、增强国力,推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拥有最先进的造船业和航海术,无论哪国商人都以乘坐“中国大舶”为最佳选择,其磅礴和美丽征服了世界;航海技术出现了许多重大发明和创新,诸如螺旋浆、水密舱、升降舵等,“八面来风”的风帆技术,使大船逆风也能行驶,但最突出的是将指南针变成了罗盘。马克思说过: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因为罗盘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之后,不仅为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航海技术支撑,而且拉开了现代世界的帷幕。在宋元王朝几百年时间里,中国牢牢掌握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新航路不断开辟,通商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航线也进入了地中海,环中国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等辽阔的海洋,都成了“东方马车夫”的天下,南海更成了中国的内海。海上军事力量也迅速发展,频繁用于内外征战,且科技先进、规模巨大。1161年10月27日,在黄海进行的宋金之战,是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当宋军战船已经运用弓射火箭、火蒺藜、霹雳炮、突火枪等诸多火器的时候,欧洲人还在苦练剑术。元军建立了更为强大的水上舰队,他们划时代发明了火炮,不仅在海上摧毁了宋朝赖以生存的水师,而且在陆上摧毁了一个个欧洲城堡。元朝海上用兵次数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派兵东征日本,战船分别是900艘、3600艘,因遭风暴失败后,又造战船3000艘准备第三次攻日。以后又不断派舰队去台湾,攻越南、缅甸、爪哇等。仅元朝初年,制造和使用的战船就达1.79万余艘,令人惊叹。宋元的海上强盛,是以发达的海上经济为基础的。特别是南宋,被今天的西方学者评为“当时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南宋的国家财政年收入达1.6亿两白银,其经济规模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70%以上,而海洋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仅市舶税收一项便占财政总收入的15%—20%,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明朝初年,中国的航海水平达到巅峰。以郑和船队为标志,无论船只质量、远航技术、作战能力,当时全世界无与伦比。仅从规模上看,作为帅船的“宝船”,其排水量达1.7万吨之巨;船只和兵力的数量,作为世界最大船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保持桂冠500年之久。然而,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断送了称雄世界的大好局面,中国的海上进程黯然而止。虽然明末清初出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打败了荷兰舰队,收复了宝岛台湾,但仅仅是中国海上最后的一丝辉煌。此后直至上世纪中叶,大海给予中华民族的,就只有接踵而来的一个个奇耻大辱了。

中国人自己退出大海之后,欧洲人成了海洋的主角。随之,中国辉煌的海上历史似乎也被遗忘,地中海海洋文明成了世界海洋文明的标志。尽管欧洲人还在地中海划着小船兜圈子的时侯,中国人已经坐着高大楼船远涉重洋;欧洲人还以得到丝绸、瓷器为大富大贵的时侯,中国人已经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做大海上贸易;欧洲人拿到罗盘用以大航海的时侯,中国人发明指南针、运用罗盘已经几百年……至今,西方怎么还说,中华民族只有航海技术、没有航海文明呢?应当还历史公正,还中国公正。

4.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四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3月3日上午10:30,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看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活动。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阿里影业联合发行,是在央视财经频道的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影片通过真实的记录,展现了祖国的伟大与富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影片中,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4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电影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地诠释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5.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五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还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的实力和辉煌成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由此得到提升。同时,整个世界不仅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更惊叹于“中国创造”的迅猛速度。

曾几何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受尽屈辱,一度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国力的日渐式微、观念的无知愚昧让中华民族几乎走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往昔的辉煌似乎只是一个梦。

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终于一步步地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更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飞速增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的五年,更是伟大中国梦逐渐变为现实的五年,是中国走向辉煌、走向复兴的五年。

6.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六

《辉煌中国》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纪录片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精彩、美丽的“中国故事”,让我领略到了五年来中国基础建设的巨变,人民走向幸福,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从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感受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五年来,紧紧围绕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真抓实干,牢记使命。中国已经在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众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并创造出了多个世界第一,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在第一集《圆梦工程》中道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要为近期常态考虑,还要为长远做打算,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奋斗。孙中山在过去就对中国的未来规划做了详细说明,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口,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觉得要想实现这一计划,步履维艰,艰苦卓绝。但在21世纪的今天,孙中山先生的规划理念已变成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尤其是看到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的桥梁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世界级的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心中那种激动更是溢于言表。

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地理环境极度复杂的各种问题,但最终我们的工程师们坚持了下来一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使中国拥有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这离不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辛勤努力,胡麻岭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还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深受影响,历经八年的时间才正式贯通,该项目被称为“头号重难点工程”。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7.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七

二十年来,承载着繁荣中国总会计师事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坚持“家”兴“桥”通的宗旨,成就了令业内外瞩目的的精神之家;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美好。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抚今追昔,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让我们衷心祝愿:

伟大的中国总会计师事业永放光芒!

Twenty years ago,full of love and vision to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i cers,founders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breaking open a way through bramblesthorns,overcoming great diffi culty,set up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hina fi nanial and accounting affairs.

For two decades,undertook the mission of promoting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ers business developing,people across ages adhere to the tenet of family harmony and brigh unimpeded,building a signifi cant spiritual home of China Chief Financial Offers;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it’s infi nitely bright.Standing on the time node between history and future,we are so excited,and fi lled with emotion.Let’s send our sincere wishes:

8.中国举重辉煌的成绩是如何创造的 篇八

一、领导重视和关怀是有力的强心剂

中国举重队有着非常朴实的训练作风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传统,深受总局领导的赞赏,刘鹏局长七次到举重训练馆现场办公,给举重队加油助力,其他副局长也多次到举重队指导训练,观摩测验。这就给举重队以极大的鼓舞和促进,犹如给举重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二、新理念新思维,打造中国大举重

自马文广主管举重后,在训练和管理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训练新思路,使举重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和各层管理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开拓了思路,使中国举重队的管理、训练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提出要把中国举重打造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的理想,给全国的举重人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而这种理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现实。

三、抓教育抓管理,灌输祖国培养意识

教育和管理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中国举重队一贯重视教育和管理工作,致力于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加强祖国培养意识的教育。

1、变游击队式的管理为正规军式的管理

过去国家女子举重队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到处打游击,现在国家举重队两度建新馆,使女子举重队有了固定和永久性的训练场地使训练和管理都走向正轨。

2、加强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国人民有着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几年来,举重队始终不渝地进行传统教育,教育运动员要有礼貌,要尊老爱幼,尊重领导、尊重教练、尊重长者。

3、感恩祖国感恩人民

哪一个人也不能包打天下,没有祖国的培养,任何人都成不了材,一个金牌运动员更不例外,成绩和荣誉不是一个人的,它属于党和祖国人民。因此,运动员要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所有为培育金牌而浇水挑担的人们。

四、坚持科学训练大运动量训练

“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是经过几十年训练实践证明的科学训练原则,中国举重队坚持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坚决按科学规律和训练规律训练。

1、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全面提高力量

力量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举重运动就更为突出,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以强大的力量做基础。提高大肌群力量,加强小肌群训练,打下坚实的力量基础,建立高起点平台,是中国举重队训练的基本理论。

2、精雕技术确保成功率

力量是基础,技术是保证,技术好成功率就高,成功率高才能创造好的成绩。为确保成功率就要狠抓技术训练,特别是技术细节的训练一定要抓住。一把保成功,二把要成绩,三把上水平。是中国举重队比赛的指导思想。

3、心理训练不容忽视

要想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抓好心理训练至关重要。狠抓心理训练是中国举重队向心理要成绩的努力方向。

4、防伤防病是关键

伤病是影响运动员训练的绊脚石,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拦路虎,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伤病是运动训练的一大难题。伤病以预防为主,重大伤病专家会诊,研究讨论,反复论证,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是中国举重队治疗和预防伤病的成功经验。

5、恢复训练是训练课的主要内容

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有效的恢复方法与手段是继续和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保证。一吃二练三恢复,中国举重队把恢复训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恢复训练的系统方案是中国举重队科学训练的新方法。

五、建立工作程序化模式

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不管是管理还是教育,都有其畅通的路径,中国举重队所有工作都要求程序化,每一项工作都制定详细的工作模式,工作程序化和模式化是中国举重队对各项工作的严格要求。

六、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团队精神

一个人满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包打天下,只有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团结一致,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一个队伍更加强大。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团队精神是中国举重队的建队宗旨。

9.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九

五年来,紧紧围绕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已经在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等众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创造出了多个世界第一,给国人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由内向外辐射出中国正能量,发出了强有力的中国声音,奠定了大国基础。

天堑变通途,构筑闪耀经济增长极。近五年来,中国用勤奋的双手,创新的想法铸造了一座座世界大桥的丰碑。无论是世界第一长的丹昆特大桥、全球第一座六线铁路的大胜关大桥、还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都为世界桥梁的建设树立了新标志。大桥的建设不仅仅是沟通了桥两岸的人们,更是打通了两岸的经济通道。促进城市群的建设,辐射区域性经济发展,缩短地域结构性的贫富差距;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带动就业、拉动内需,激发中国市场活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方向转变,突破创新、印发中国新技术靓丽名片,提升国际影响力。一张张由钢筋混泥土编制的中国城市群网,打通了区域性经济结构的屏障,构建了经济版图上闪耀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制造”创造中国标准。当我看到“振华30”的时候我震惊了,这一艘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在给港珠澳大桥接头时相差不到3mm的误差实现完美接头,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华丽转变,用中国标准展示了中国制造综合实力。当第一组用中国标准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落地时,打破了欧美等发到国家对牵引器的IGBT技术的垄断,研发中国标准的芯片。中国经历了技术引进、吸收模仿、自主研发的艰辛历程,不仅体现出了中国技术的进步,有了参与国际项目竞争的资本,更是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编制互联网,全球是一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便捷,缩短了人们交流的距离,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有效武器。互联网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突破了区域性经济瓶颈。加大互联网的建设,中国着力从铺设光缆共计3041万公里,覆盖域从重点城市到全面覆盖;网络技术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技术革新等方面加大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紧把时代脉搏,把中国建设成顶富有的国家,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终于一步步地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更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飞速增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的五年,更是伟大中国梦逐渐变为现实的五年,是中国走向辉煌、走向复兴的五年。

辉煌中国,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继续稳步发展,继续奋勇向前,走向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辉煌力量是金银珠宝的力量。的确,我们昨天很贫穷,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百废待兴。但是,今天,我们发展了,我们强大了,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金银珠宝,这是科技的金银珠宝,这是经济的金银珠宝,这是文化的金银珠宝,这是精神的金银珠宝,这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强大后盾,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雄厚基础。这种力量是我们发展的压舱石,我们扬帆远行,充满自信,昂扬向前。辉煌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辉煌的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历史告诉未来,今天照亮明天。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梦来了,五大发展理念来了,共享小康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来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幸福梦想辉煌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辉煌灿烂。我们前程似锦,我们辉煌向前。

辉煌中国观后感

单位:宁夏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十二分公司

支部:宁夏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十二分公司党支部

10.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十

这么浩大的工程出自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之手。曾经,我们造不出汽车、拖拉机,就连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也要从国外进口,“洋火”“洋碱”的称谓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今天的中国,造出了让世人惊叹的超级工程。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是无法实现的。

桥、路、车、港、网、水、气、电,这些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港珠澳大桥等大桥建成,高铁在全国很多地方出现,“复兴号”动车组四个多小时就从北京到了上海,上网速度越来越快,一系列浩大工程的开展让人们感觉到了生活的变化。桥更宽了,路更通了,车更先进了,港口更高大上了,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水电气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孙中山先生提出《建国方略》,好多梦想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中国,正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五年,国人砥砺奋进,各行各业创造了很多不平凡的业绩。标志性的浩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制造”走向中高端,不再是简单的加工衣服。高铁、核电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快速提升。标志性的浩大工程,增进了国人的自豪感。看这一集,人们会感慨,“厉害了,我的国”!厉害的是我的国,是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他们是超级工程的实施者,是圆梦工程的践行者。我们应当向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致敬,他们创造了这五年的辉煌成绩。

这五年,国人创造了很多辉煌,这些秀美的诗行是人们用心谱写的结果。辉煌属于过去,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路漫漫,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每位国人都应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齐心协力谱写“辉煌中国”的更加秀美的诗行!

整整五十分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惊艳徐徐展开。

11.辉煌中国 篇十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一往无前的艰辛探索。一路风雨,一路高歌,谱写了一首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卓越昂扬的亮丽风采。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杂交水稻的问世不仅能养活中国人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解放初期,中国物质匮乏,生活用品都凭粮票、邮票、布票购买,过着“半年野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可谓“有啥吃啥”。今天,物质丰富“吃啥有啥”。人们的住房也在变化着,小房子取代大房子,大房子变成新楼房。农业生产靠牛耕,人种镰收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田野里机声轰鸣,欢歌阵阵。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在1.5亿--2亿吨之间。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使世界大闹粮荒,中国13亿人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这与建国前人民吃不饱饭的现实相比,是何等鲜明的对照!近几年,农民种地不收税,国家还实行粮油等各种补贴,给孤寡老人办低保,人人参与合作医疗……种种优惠举措,使千百年来“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成了逍遥自在人,真乃匪夷所思!

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由于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八国联军侵华的屈辱,“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无果而终……然而,新中国的诞生,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的超额完成——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自己建成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一洗百年耻辱,“大庆油田”让中国贫油的帽子随风而去……这一切更让中国人充满自信。

是呀,中国有信心,更有能力强大自己造福人类。“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神五”、“神六”成功升空,“神舟七号”在天地间自由往返。“嫦娥一号”的成功探月,点缀了中国航天科技的璀璨星空。更有“港澳回归普天同庆,百年耻辱一洗清。一国两制开新宇,扬眉吐气展笑容”。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完成了民族复兴的大业,台湾问题正在妥善解决中……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团圆、和谐、喜庆的大家庭会绽放更甜美的笑容。

2008年5月12日大地正考验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群众分忧解难,为救援官兵加油。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7的强级地震,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募捐风暴,举国上下,纷纷慷慨解囊,踊跃奉献。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当时整个华夏大地只有一个声音: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面对灾难中国人毫无怨恨,而是挺起了坚强的脊梁。爱,与我们同在!欢乐,与我们同在!

当奥运圣火被点燃,当鸟巢上空腾起灿烂烟花,当世界的无数双眼睛瞩目北京,中国人笑了。中国人豪情万丈,和谐的奥运空前成功。更喜中国奥运健儿,获51金21银28铜,金牌总数高居榜首,这些都无声的诠释者巨龙的腾飞,中国的辉煌。

12.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十二

2 0 1 6年4月8日, 全球领先的金属切削解决方案供应商瓦尔特集团在无锡工厂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 以“智·造未来”为主题, 不仅纪念其在华20年来与中国制造业共舞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也正式开启了瓦尔特以“优势技术能力”助力推动中国实现智能制造的新纪元。当天, 瓦尔特“优势技术能力”奖学金捐赠仪式也同时举行, 来自客户、代理商、媒体、行业协会、院校等200多名嘉宾受邀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其中多名嘉宾与瓦尔特的合作时间都达到了20年之久。

从1996年合资公司的成立, 到2009年无锡新厂房的落成;从2011年突破5亿元销售额, 到2015年在线订单比率超40%;20年来, 瓦尔特在中国已售出超过4千万片刀片, 整体营业额是建立之初的252倍, 在所有重要省市地区均有业务覆盖, 在职员工人数扩大了20倍。瓦尔特中国之于瓦尔特集团, 日益显现出其战略重要性;瓦尔特中国之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 体现在企业每一个发展历程中, 更展现在20年中每一天、每一片小小刀片的应用中。

瓦尔特集团总裁Mirko Merlo (麦龙) 先生专程出席了此次庆典并发表了致辞, 他表示:“作为至今拥有超过380年技术积淀和历史实践的跨国集团, 在最具非凡战略意义的中国市场, 20年来获得如此之发展, 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如果没有所有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以及每一位瓦尔特员工的努力, 就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瓦尔特的创新就是年复一年树立新的标准, 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数字化制造的新时代, 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征途中, 我们将继续不断引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在华业务, 为客户、为合作伙伴实现更大的价值。”

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理事长郝明先生对瓦尔特刀具在中国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在致辞中表示:“20年中, 我们乐见, 瓦尔特一直在不断努力提升服务中国市场的能力, 在自我创新和应用实践中传承并传递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瓦尔特所提出的优势技术能力——这种为客户提供最高德国标准的工程能力和超越刀具本身的优势技术, 正是顺应时代、适应市场的正确的企业理念, 是一种将硬技术和软实力相结合的系统管理的思想体现。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先进技术与制造的融合是创新效率, 先进技术与服务的融合则是更高层面的创新与效率, 相信瓦尔特一定会在工业4.0的框架下创造出更加令人瞩目的智能化服务样板。”

超越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来自于对加工工艺全流程数字化的深刻理解, 理解客户的加工工艺才是关键。瓦尔特相信未来属于数字化应用, 从库存管理、采购、工艺设计、调刀、加工到重磨等跨越完整的刀具生命周期, 瓦尔特为整个工艺链提供解决方案, 致力于数字化制造价值链的全面提升。

“我们发现, 对于整个工艺效率的提升, 工序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挖掘, 只是当前, 这中间所产生的浪费还不能清晰可见。瓦尔特对此开发出了最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这一点, 有3个重要支柱:最卓越的产品, 胜任解决每个客户的加工难题;被证明有效的行业实践, 在具体需求、加工材料、精度、市场等方面富有经验;工艺知识, 以最高效的应用来实现加工目标的达成。换句话说, 凭借在应用、刀具、工艺方面的领先know how, 我们将解决方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数字化应用的推进, 更是将工艺简化, 以实现每一道工序间更加透明、可分析、优化潜能、减少待机。”麦龙先生详细阐释了瓦尔特的理念以及策略, 他同时介绍说, 瓦尔特正在建造一座新效能中心, 这将是展示瓦尔特“数字化工厂”概念的完美示例, 其中机床、刀具和工件都是联网的, 将更好地帮助客户开发和测试未来的加工技术。该中心将于2016年夏初开始运行。

来自世界知名管理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大中华区总裁助理李子良先生也在他题为《工业4.0在中国》的高端演讲中对此做出回应:“工业4.0涉及业界最先进的技术, 这些技术如何组合以形成最适合企业的解决方案, 需要科学规划和前瞻的考虑。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基础成为转型的主要挑战, 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策的扶植, 转型充满机遇。而借助全球领先企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是未来中国进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最早一批德国工业4.0策略的倡议者和引领者之一, 瓦尔特的智能制造系统将可以在此发挥更大的作用。”

瓦尔特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Lawrence Kwok (郭根锦) 先生在随后的致辞中进一步解读了瓦尔特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他表示:“面向未来, 我们将从优势技术能力、数字化应用、合作共赢、人才四个方面齐头并进, 与客户紧密携手, 坚定地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工程革命。”

在庆典仪式上, 瓦尔特正式宣布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捐资设立“优势技术能力奖学金”, 并赠送出第一笔资金10万元, 旨在表彰在学业、科技创新、领导力和奉献精神四个方面综合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不仅仅是行业内技术创新的领袖, 我们希望可以将此优势能力传递至更远, 为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多。这进一步印证了我们深化本土承诺及支持本土人才发展的决心。”郭根锦补充道。

13.《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十三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两院院士大会总书记曾指出:“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总书记考察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时指出:“创新不是别人能赐予的,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否则你只能跟着别人走。”

今天,中国的战略抉择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曾经,在外国人的眼中,长久以来中国市场给人带来的印象就像是一座为全球公司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大工厂”,各种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外市场,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带有自主创意和领先优势。但在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更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14.《辉煌中国》观后感 篇十四

是的,如果没有“创新”和“科技”,那么中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我们也不会如此幸福。

,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人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实力,赢得了“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的评价。

起,实施“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行动计划,是园区21世纪的大手笔。又提出“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四大行动计划成为领跑园区前行的“四辆马车”。

,“十四岁”的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创新”和“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把自己的“创新”和“科技”献给祖国,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谐。

15.观看《辉煌中国》的观后感 篇十五

从八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因科技落后而受制于人到中国宇航员在太空问候地球――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就。

回首60年,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党中央都会挺立潮头,为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进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党中央无不高瞻远瞩,为教育科技事业的进步描绘蓝图。

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教育事业创造奇迹

今年年初,教育部“扫盲教育处”从建制上被取消了。曾任扫盲教育处处长的王岱说,此举并非意味着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而是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

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是中国几代教育人的辛勤耕耘,是共和国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立下的不朽丰碑。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

“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识字,做睁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当时在教育部负责成人教育事务的老干部李吉元说。为此,党中央迅速作出决策部署,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汉语拼音好处大,帮助我们学文化。我们大家欢迎它,治好了几十年睁眼瞎。”在当年被推崇为汉语拼音学习模范的山西省万荣县,很多年过八旬的老人仍然记着这首在扫盲运动中最流行的打油诗。

历史不会忘记:2000年,中国宣布在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努力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推动下,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教育奠基中国。”这是教育部部长周济最爱说的一句话。他指出,新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成就,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跨越”——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一个突破”——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个确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2008年9月1日,无论是在湖南长沙市上小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朱芳芳,还是在北京上初中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温子君,上学都不再意味着对家里的沉重负担。从这一天起,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1.6亿学生都不必再缴纳学杂费。

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

“这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这种奇迹也发生在他身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邓小平同志主持恢复高考,朱永新可能永远拿不到上大学的那张推荐表,只能继续当搬运工、泥瓦匠、翻砂工。

1977年那场高考,不仅让一代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改变,也使中国高等教育取得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个个数字与事实向世界显示着中国教育的实力和潜力:中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周济说。

从落后挨打到引领未来:中国科技事业实现腾飞

每到晴朗的夜晚,北京城东北百余公里外山上矗立的那架超过15层楼高的超级望远镜,就会徐徐开启,凭借世界上最高的光谱获取率傲然巡视宇宙。

这个今年通过国家大科学工程验收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完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设计建造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站在导弹发射架似的巨型镜筒下,这架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崔向群自豪地说,“过去都是我们追踪别的国家的先进技术,现在,我们终于能引领未来,让外国人来学习我们的技术和经验了。”

回眸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从“三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精确图……一系列科技成果无不彰显着中国的综合实力。

然而,历史不能忘记:旧中国曾经因科技落后、国力贫弱而被动挨打,旧中国的人民曾经生活在“洋火、洋油、洋布”的落后社会。

上世纪50年代初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吴明瑜说:“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重建。它不仅是新中国的壮举,更是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共和国诞生初期,国家物质基础十分薄弱,以发展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所需要的尖端科技为重点,就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两弹一星”等巨大成就的取得,曾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自力更生、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潜力。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使中国现代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科技事业也陷入寒冬。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14日,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宣告,令老科技工作者吴明瑜至今难忘。当年,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此后,中国科技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当时,向“哥德巴赫猜想”谜底挺进的数学家陈景润、“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第一人”王选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中国科技工作者迅速由新中国成立初不足500人增长到50万人。随着“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陆续出台,科技之光照亮了经济建设的每个角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建成,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在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地学、化学等重要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党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制订完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并发布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

自主创新战略成为创新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不断跃升。

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再一次彰显了当代中国的科技实力。无论是开闭幕式,还是绿色环保的奥运场馆,北京奥运的1200多个科技项目进一步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创新精神。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一伟大壮举,赢得了世界的赞叹。外媒纷纷评价说,“神七”发射成功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此举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如今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青少年更愿意把杨利伟等航天英雄视为偶像。这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对全民科技素质的普及和提高,让科技部部长万钢尤为欣慰,“多年积累的精神财富和人才资源正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奠基铺路到引领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期待新辉煌

200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基于国家长远发展的现实需求,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要求,制订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高等教育是放还是收?高中文理是否分科?素质教育如何着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无论是万字有余的专题论文还是言简意赅的观点陈述,工作人员从中读出的都是民众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对教育改革的热烈期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再次使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氛围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浓厚;经历60年的发展后,教育公平的理念已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

2007年以来,中国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连续扩招的基础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成本分担,同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建立起覆盖400万高校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同时,中国还建立起覆盖40多万所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全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祖国已今非昔比。始终与教育事业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科技事业也在期待着新的飞跃。

2009年,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受了一个新名词“3G”,就像“纳米”“克隆”“转基因”等60年来中国自主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断刷新着中国人的科技理念。

“用这个和我女儿通电话,可以直接看见人呢。”今年63岁的北京居民唐大妈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自己的多功能3G手机,与在美国上学的女儿通话。

如今,由中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已投入商用。专家预言:未来两三年,3G视频拜年将取代短信成为新民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们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卫星遥感、无人驾驶飞机、北斗导航定位、网络通信等一批先进技术手段,在灾区道路不通、气候恶劣的情况下,为及时了解灾情、果断决策、有效救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万钢说,“中国科技事业的任务就是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地基、铺好路,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回首60年风雨历程,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好比铺路石,为祖国实现历史跨越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将成为加速器,为祖国走向世界前沿提供了不竭的人才资源。

16.《辉煌中国》观后感_2 篇十六

最近几天,我集中收看了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前四集,影片内容丰富,视觉新颖,生动形象的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大国逐渐崛起的全过程。

党的领导是取得辉煌成就的决定因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局势下,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了“中国梦、协调可持续、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等一列科学的、引领世界发展的重大理念,这些理念通过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层层落实,贯穿于我国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我们党中央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我们党的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就可能力量不足、失衡、片面,人民就不会有如此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真抓实干是取得辉煌成就的终极武器。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真抓实干,以坚强的毅力、扎实的工作、不屈的精神攻克一个个世界难题,使得中国超越一个个竞争对手取得多项世界第一,22万公里的高铁通车里程、136万公里高速公路、占据世界桥梁前10名半数的中国桥梁、占据世界前10名港口7席的中国港口、引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中国G通信技术„„一项项伟大成就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也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国家,辉煌成就的取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结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汗水,与他们的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密不可分。我们的国家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能不断发展,永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上一篇:池塘作文350字下一篇:五年级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