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汇报

2024-06-28

千课万人汇报(精选11篇)

1.千课万人汇报 篇一

品位盛宴 共享成长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汇报

青少年宫小学 阮芳

11月30日,西湖体育馆里热闹非凡,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慕名前来观摩以部编版语文低段教材研讨为主题的“千课万人”活动。活动中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学导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累并快乐着

每天上下午各有3节课或一到两位专家的专题报告,授课、辩课、讲座或互动点评,大会安排非常紧凑。早到占座位,中午匆忙去吃饭,有时晚上还有活动。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名师印象

进入会场,主持人简短的开场之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首先给我们带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精彩报告。报告中,王教授特别提到了如何使用部编版教材,利用教材特点,组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他以一个“春”字的教学启发广大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认为识字教学的重点应该让孩子掌握汉字的构形部件而不是死记硬背汉字笔画,要利用构形部件把汉字的音形意三者结合起来。

在王教授发人深省的报告后,一场华文世界范围内的同课异构活动开始了。三位优秀教师同台展示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的教学。首先,马来西亚的郭史光宏老师利用绘本导入课文,启发学生阅读文本,聚焦学生的文本表达;接着台湾的赖玉连老师带来一堂快乐的充满文学味的阅读课,最后登场的来自内地的浙江省教坛新秀姜雅丽老师带来的扎实高效的一节语文课。三位老师侧重点不同,有的重在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有的在于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有的落实字词扎实基础;但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渗透进了他们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下午,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就识字教学进行了一场圆桌会议。会议中指出,识字教学应该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前应具备扎实的汉字学知识,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把汉字的字理教授给孩子们。接着,三位教研员就部编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展开了圆桌会议。“和大人一起读”事实上是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体系。老师、家长都包含在“大人” 里,因此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读”学阅读方法;回家“和父母一起读”,迁移方法,延伸阅读。同时,这个版块的增加旨在推广全民阅读、放在首位的要求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员的解读提纲挈领,让人对这个版块的教学目标豁然开朗。

此外,精彩纷呈的戏剧课、诗人雪野带来的儿童诗创作课刷新了我们对语文课的看法,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三、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很少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

此外,本次活动通过每课必评、一课多评、半天总评、全天总评等多维并立地深度挖掘每一节课,极大地提升了评课的力度和深度。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刊登与会老师的精彩课评,开通短信平台,极大地浓化了研讨的学术氛围。组委会还特地开设了学生课评这一栏目,让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真实、真性地点评。

四、品味并思考着

台上一刻,台下十年。功在课内,意在课外!

巧妙设计,来自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精彩互动,源于先进理念和足够自信。课堂教学要有快节奏,但在关键处,还要放慢,再放慢„„

如何把握语文课堂,“千课万人”的专家们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引领,他们告诉我们,课堂要重学善导,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心有学生,真正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甘心“让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引导点拨,要捕捉导的时机,讲究导的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名师的课堂,举手投足弘扬理念、自成风格。每个环节每次提问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在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时,更为教师激发出的学生的出色表现所惊叹。听他们的课,我们知道了,“简约”比简单更丰富,比繁华更真实。

三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三天的观摩课中,我们细细地品味着名师课堂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有比较,就有差距。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还在路上。

2.千课万人汇报 篇二

最新最难最热28节好课堂化解写作疑惑

【我们的活动引言】大数据时代,开启了“后作文”时代的到来,网络、微信、微博、手机作品……丰富的信息传媒使表达十分自由,人人成了“自文学”的写作主体,新形态下的习作教学理应多元化。

【我们的活动愿景】建构多种风格、多种课型的交流平台,深沉关注微时代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思维、语言、情感的高度融合,供习作指导者慧眼择珠。

【我们的活动时间】2015年5月7-10日,6日报到,11日返程

【我们的活动地点】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我们的活动主题】习作教学多元化

【我们的课程与团队】(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学术引领及示范课(28节示范课最新设计)

(一)教材习作

于溟慧:河南省油田第五小学,全国小语会小学动态作文研究课题核心成员;

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特级教师;

李卫东: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周一贯:原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蒋军晶: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特级教师;

虞大明: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写作协会副会长。

(二)素描习作

吴立岗: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员,素描习作研究专家;

赵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全国赛课特等奖。

(三)生活习作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莘: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特级教师。

(四)创意习作

邓剑东: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全国赛课特等奖;

张祖庆: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钟鹤童: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全国赛课特等奖;

臧学华:浙江省长兴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全国赛课特等奖。

(五)童化习作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勇: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教培研中心,特级教师;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

(六)童诗习作

雪野:《中国童诗》杂志主编,诗人。

(七)童话习作

何夏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特级教师。

(八)跟帖习作

李斌: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特级教师。

(九)游戏习作

1.同课异构

何捷: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全国赛课特等奖;

胡元华: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全国赛课一等奖。

2.辩课

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责任编辑。

(十)情境习作

诸向阳: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新生代名师;

董尚元: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全国新体系作文青年教师教学赛课特等奖。

(十一)自主习作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秀娟: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建省赛课一等奖;

周其星: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新生代名师。

(十二)广快习作

彭才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全国经典诗文教学赛课一等奖。

(十三)绘本习作

邹敦怜:台湾台北市国语实验国小,儿童文学作家。

(十四)新体验习作

李白坚:上海大学教授。

(十五)开放式习作

张化万: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张云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特级教师。

(十六)读写结合

孙建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

肖绍国:广东省深圳市园岭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张学伟: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十七)1+X作文体系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十八)管建刚专场

1.习作指导课示范

2.习作讲评课示范

3.学术引领

管建刚: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爱德双语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二、看课、聊课

孙世梅:吉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副教授;

吴琳: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林志芳: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课程论硕士;

黄国才:福建省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我们的论文评奖】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交纳评审费)。

【我们的光盘征订】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我们的活动收费】培训费650元 / 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我们的活动爱心】继续推出革命老区、西部地区、希望学校爱心免费听课名额,详情请关注官网公告。

【我们的报名咨询】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 电话报名 :4000017582短信报名 :15958198815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qkwr@163.com官网报名:www.qkwr.net微信报名:qiankewanren QQ报名:25215666531658661567(备注:1.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2.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3.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

3.千课万人汇报 篇三

——记“千课万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音乐的“乐”还有一个读音是“l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呢?而最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是:让他们在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尽情地玩耍。

5月11日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音乐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三天下来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真正做到了整个课堂吸引着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课,积极地参与音乐,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此次的教学都是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为期三天的活动,展示了5个地域的精彩示范课堂,分别是台湾课堂、京津课堂、长三江课堂、珠三角课堂、西部课堂。共聆听了小学音乐课16节、讲座9节,共25节课。来自各地区的名师精准把握时代动脉,敏锐抓住多元化趋势,鼓励不同地域之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探索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在学习中,他们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为达到这一目标,每一位老师都能抓住每一首音乐中具有特点的音乐要素,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继而达到完成音乐审美的目标。

例如来自四川伍娜老师的《大象和小象》,她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从乐曲的节拍入手,用律动、模仿、听觉对比来感知和了解大象和小象的音乐形象,既轻松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又如珠海解翔老师的《母鸡叫咯咯》,她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竖笛,她把竖笛当成魔法棒,用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和方法,从“变魔法”(演奏姿势)到学习“咒语旋律”(演奏乐句),无不时刻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教学过程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此次听的课以浙江地区的音乐课为主,他们一直走在全国音乐教研的前列,他们很早就接受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学新体系的学习,在他们的课堂里我看到了非常丰富的“玩”的方式。

例如杭州的杜鹃老师在组织教学环节运用《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行进式走位,并带领学生在每个乐句的头音处作双手打开的舞姿,乐段变换的时候就近找同伴牵手前进,并且能绕过周边要碰到的同学,准确的恒拍表现与良好的走位秩序感显现了她们团队长期训练的成果。又如杭州的林琼老师在感知与表现《幽默曲》时,运用跳点步,形象地表现了《幽默曲》的连续八分附点节奏,在表现《土风舞》的切分节奏强拍时,运用踏步-腾起的舞步,既准确表现了节奏特点,又营造热烈欢腾的情绪。台湾的林思言老师对《胡桃夹子》之《进行曲》的教学定位是“随着对乐曲及曲式的逐渐熟悉与了解,加上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创作出肢体动作,并由学生实际的操作与练习,引起兴趣与增加自信,再将各组所创造的动作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完整而有趣的音乐演出”。乐段聆听中,用各种动作表现,在音乐结束时,要求学生准确地在拍点上摆出停顿的舞姿造型。当学生能够整齐在尾音中摆出各不相同的造型时,说明他们已经熟悉了音乐音响的表现了。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学音乐不仅是为了拥有好的乐感,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2001年版的音乐课标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度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犹豫模糊,所以导致不识谱的学生大有人在。自从2011年版的音乐课标在此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学知识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不觉得枯燥的方式下学习和学会。

此次的听课中在这方面学习了很多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淡化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尽量做到把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将体验与感受融入其中,加上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融入音乐了,才能对音乐真正的欣赏和理解。只有老师好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体味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

例如杭州的林琼老师用踏步-腾起的舞步教会了切分音符,解翔老师用器乐学习解决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浙江的刘志华老师唱着歌分发音乐课本、在绕圈游戏中学习着歌曲,搭配的手部动作,加深了对音高、乐谱和歌词的理解等新式教学手法吸引了场内教师的目光。

四、讲座视野广,引发深反思

此次的9节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杜亚雄教授的《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践》以及杜宏斌老师的《歌曲教学的多视角思考》。

杜教授的报告给了我精神上的一个洗礼,他让我们了解了柯达依教学法的起源,由于它扎实、有效、严谨的教学体系,使匈牙利民族音乐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而保住了匈牙利这一伟大的民族。他让我们从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片面性进行反思,重视我们祖国自己的音乐教学,重视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民歌、民族的艺术,重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他唤醒了中国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和民族意识。

如果说杜教授的讲座是为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那么杜宏斌老师的讲座就是从一个方面告诉了我们“要怎么做”。他结合近年来不同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歌曲教学课型,总结出以下一些视角:1.以学唱歌曲,培养有理解、有表现力的准确歌唱能力为视角的教学。2.以发展学生对歌曲中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为视角。3.以歌曲为载体,感受多元音乐文化为视角的教学。4.以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或综合表现为视角的教学。杜老师说以上这些角度并不是孤立的,有的时候可以以某一种视角为主,有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但不管怎样个,都要突出音乐的审美、情感体验以及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4.千课万人 篇四

3月24日—27日,我有幸在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为期三天的培训,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感触颇多,接下来我谈一谈此次培训给予我的一点思考。

温馨而淡雅的教学方式

来自台湾新竹大学的吴望如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美术课——《纸艺术教学》。首先对台湾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切和蔼,感觉他们身上具备着一种“温馨”的气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礼仪细节,在整场讲座中都是用“您”作为称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持,更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吴教授的纸艺术课程与我想像中的并不同,他并没有用课件,而是亲身示范,从中让我领悟出“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需求”是多么的重要。

开场跟老师们互动,让大家先折小时候自己玩的纸飞机,而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两种飞机没有翼,也都是完整的。这无疑是对纸飞机的理解的定势,不禁让我反思现在的孩子们会如何面对这样的题目。吴教授向我们传达了新的理念,通过重新建构去打破常规思维,先解构再建构。课堂上教我们叠出九种纸飞机,让我们在自己创新两种纸飞机。例子中现场的解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他自我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口中的“魔术师”,也就是剪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打开孩子思维的魔法。

甜蜜而芬芳的学习过程

于我而言,手工一直是弱项,所以手工课是难题。幸运的是此次有幸聆听吴望如老师的纸艺课,吴老师对于纸艺的热爱和研究,呈现出绝美的纸艺作品,不禁让我也很想去尝试去努力。

纸艺讲座让我对“纸”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它不单单是一张纸,如果你用心去研究它打造它,它就像你的孩子,它的可塑性极强,而且取得也容易,通过折叠、切割、弯曲等方法能变出丰富的种类。而纸艺作品分为平面作品、半立体作品和立体作品,不同的种类给人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但是都很美妙。

吴老师通过以身示范,教会了我们“各种纸飞机”、“四巧板、五巧板、七巧板” “解救动物、仙人解套、大嘴兽、隐藏的空间” “大嘴鸟、鱼、各种鸟”“纸螃蟹”等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纸艺的博大精深。

在纸艺教学方面要根据纸质的不同去设计课程内容,并且要体验、感受,这比技巧练习更重要。

5.千课万人 篇五

——观“千课万人”有感 兰溪市实验小学

汪小燕

丝丝冷雨,淡淡菊香,在这个普通的深秋时节,有幸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为时三天半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全国大赛获奖教师应邀执教和讲座,小语界权威人士担任课评专家,真可谓“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带给大家一场场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魅力与精髓。

四天的学习感慨良多,摘录几处,与大家共享。

冗繁除尽留清瘦,课到简时是熟时——有一种智慧叫“简约”!有感于“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善画兰竹,往往寥寥几笔竹叶,加上简练的几句诗题,就会让人拍案叫绝。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感觉与板桥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简”是薛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他的语文课总是那么的简简单单,自然中透着机智,没有定势,没有模式,但总有新的探索。

《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是大家所熟知的寓言故事,薛老师让学生讲故事悟道理、演故事知得失,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主领悟了寓言里蕴藏的深刻哲理,同时,说话、写话、朗读、识字写字、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平实的语言、巧妙的点拨,催生灵动而充满生长力的课堂。薛老师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教语文、教语言,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简约的背后蕴藏着大智慧,所以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良言妙语连珠。的确,删繁就简才是真,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也许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生长的空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种方法叫“追问”!

“这是一次充满快乐的阅读旅程。这是一段记忆深刻的语言学习。这是一堂如释重负的语文教学。”“屌丝逆袭,总统林肯好典范;学会追问,名师双金来启发。”这是大家听了孙双金老师执教《鞋匠的儿子》后的评价。

孙老师的“追问”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起载歌载舞。通过追问由表及里,通过思考明白言外之意。以“议员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和“林肯的三段演讲语言”为教学的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读中思、读中问、读中议,补充林肯的生平,课堂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对思想的启迪、对情感的熏陶、对能力的培养。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遇到山重水尽之时,孙老师总是引导大家要学会“追问”,在“追问”的氛围中完成一个个语言学习的任务,进行着语言文字的训练,激发着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思故我在,该学会追问的不仅是学生,更应是我们老师。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一种境界叫“心态”!小语教坛的后起之秀赵昭老师执教《匆匆》,给我留下的感受就是心态决定着教法。整节课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儿童读书的场景,听到最多的是儿童读书的美声和读后与教师交流的声音,这些共同构成和谐的课堂音韵之美。说到读的指导,不外乎是让儿童一读再读,读到儿童自己满意为止。不满意怎么办,赵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耐心的期待与不厌其烦的提示,帮助儿童在读上感受进步、一次次超越自我。方法的简单带来的是课堂的清爽与高效,更符合了文本特色。这样一篇散文诗,就需要在诵读中体悟美感,体察作者蕴藏于文字中的良苦用心。难理解处学生读不懂怎么办?简单,聊起来,师生用语言交换思想,达成一种默契与共识。对话,在整节课中体现着老师“教”的意味与艺术。为什么不手忙脚乱地播放课件、引用视频动画,这就是心态决定的。赵老师有的是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驭千军“帅”心,而不是急于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将”心;是一种对文本解读到位的“匠”心,而不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粗”心;是对儿童学情精准把握的“童”心,而不是居高临下一味布道的成人之心。这种心态是一种境界!

除此之外,让我难忘的还有蒋军晶老师《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激情飞扬、精致流畅;虞大明老师《桂花雨》的缕缕芬芳和无尽童趣;管建刚老师《春联》的指向写作的阅读革命„„

6.千课万人体会 篇六

---“五力修炼”数学的目标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一次出外学习的机会和契机,这次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让我不仅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上看到了突破的可能,也在我的能力上看到了提升的可能,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讲课老师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于典型课题的理解和精准的语言运用为我们大家上了非常生动的观摩课,当然我也在其中受益匪浅。

对于老师关于学生不同层次的了解以及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学极为敬佩,也对于老师那亲切可人,用词准确,语言精练似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拍案叫绝,更惊讶于老师对于教科书那另辟蹊径的独特的理解和诠释。

首先对于另辟蹊径这个词的理解,我认为在其中“方程的意义”这一堂课都有了完整的展现,因为首先我们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实践中,毫无例外的都是借助天平导入。在教学中,根据天平演示,首先呈现出一组等式方程,不等式方程,在引导学生分类,进而揭示方程的概念。这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中成为我在教学中的“红宝书”,但是当我认为这个就是真理的时候,也许错误也已隐含其中了。

通过听课我发现这一课中借助天平教学“方程的意义”有两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是没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就是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个形式化的定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还是把“知道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自己对于课本教程的理解

以及这次的听课学习,让我体会到应该是后者。虽然教科书中定义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但是你说从这个定义出发去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我感觉意义不大。通过理解我认为关键是要知道方程是怎么回事,是做什么用的。方程式一种思想,是把未知量视为与已知数同等性质可参与运算的量,利用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求出问题的解。二是我们平时用天平作为载体进行导入时将“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狭隘化了,天平只是揭示了一种特殊的相等关系,即天平两端所置物品质量相同,而我们平时所讲的“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涵义要丰富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堂课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不能够准确,迅速的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我认为这就与在教授这堂课中对于方程概念的狭义理解有莫大的关联。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以后在上课时要放弃天平这一特殊的工具,从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导入,在连接学生对于数量间相等关系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的能力。当然也不能一竿子都打死,传统的教学也有其可取之处,天平也是单元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以后不能用在“方程的意义”这堂课的教学教授之中,当然我们都知道可以非常合适的用在“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中。

另外,课堂教学不仅要多重思路,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更容易接受数学,去感悟数学,去爱学数学,而不是当成是一种负担,让数学上的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里面的学问很大,通过学习,听课我发现精练的语言,循循善诱的教学设计以及温润心田的话语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听其中一位老师讲课时我发现我很容易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的很精妙的教学设计中,并且步骤很清晰,没有一点生搬硬套的感觉,本来听一天的课是一件比较不轻松的事,但是听这种课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你耳边轻轻的述说一个一个的故事,让一天的疲劳都烟消云散。在此我想一位教师能营造出这样一种课堂氛围来,不仅源于他对课程深刻独到的解读,更源于他对课堂持续不懈的创新,也源于他对于学生锲而不舍的研究„„

最关键的是我看见学生的反应很积极不被动,而且一点都不盲目,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会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有很多的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很有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学生不仅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更被老师的柔和的语言所吸引,我想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一个很好的基淀。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累也是最刻苦的,如何能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原意学习,爱学习,特别是爱数学呢,这与老师和学生想达成的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学习数学我认为内容就像“红楼”,关注学生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态度和办法。方式就像“三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却人人争先。过程就像“西游”,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真经。当然学习数学目标就像“水浒”了,管你多么的轰轰烈烈,最终都要被数学招安。

毛主席曾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动的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利用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很重要,它们是一个整体。

“五力修炼”的提法也同样应该是一个整体,其中“五力”是指:课程理解力、教学创新力、教学执行力、学生研究力、课堂反思力;它们各有所长又相互补偿,要讲究齐心合力。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而我想“五力修炼”也可以理解为“五力合修”的意思吧。

7.“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七

怀着对名师的敬仰,我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我知道,这将是一次“拾宝”的过程,我准备了足够的工具——笔、本了、照相机。四天下来,我收获颇多。下面列举几项记忆犹新的收获。

一、文字、文学、文化,谋全面素养提升,构建“和谐课堂”的课堂展示。黄爱华老师以“三声”为特征的生态教学,是一堂三年级《比较数的大小》的课。在掌声、笑声、欢呼声中师生共同学演绎了生命、生本、生态的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意见,在一起碰撞让知识形成认识归属。聪慧数学的角度了解世界河流之最,关注到数的大小排列,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

徐卫国老师简约中蕴含着睿智。《认识圆》是一节空间几何课,曾经有人调侃: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可是徐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如:直径,半径等。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动手探索,突破重点,学以致用。整堂课徐老师也没说几名话,更没有什么让人能记住的妙语,下是简约中蕴含着睿智,平实中彰显大气。

二、生命、生本、生态为幸福人生奠基,唯求“三生有幸”的名师讲座。李鹏老师提到了生态课堂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及成长的规律。避免出现“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得不偿失的做法。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要尊重知识本身原生态,同进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张丹老师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不像一部有序运转的机器,而更像是有机的生态系统。我们不妨把这种数学教育的生物模型称为“绿色的数学教育”。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未成熟的人,他们需要获得宽容和爱护;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这些养料不仅仅包括学习的数学内容,更包括这些内容所承载的对于人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包括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知识探索、形成或应用过程中的思维价值,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价值等。

张梅玲老师对生态课堂的理解是“童心”的课堂。俗话说的好“童言无忌”。说的是小孩子天真烂漫,说话没有忌讳,小孩子说的话是真话。“童心”的本质是真,这也应该是人类道德的本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为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教导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是师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边的交流流动。因此,课堂必能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三、我对方法、技巧、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有人说,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全忘了,留在脑子里的,就是你的智慧。我想留在我脑子里的是教育的智慧。并把这些智慧运用到教学中。教室布置方面:帮助学生无意识记忆。把一些知识要点展示在教室的空白的地方。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去读,一定要去记。每天在教师里走来走去,会在无意识中见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不好记、不好理解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方面:减少花架子,对学生看书就能知道的知识,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占用课堂时间,这样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了成就感;对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知识,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这样不仅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快乐;对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求更高,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对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不放弃,细心夯实基础。

8.千课万人学习体会 篇八

一直说退休前有个梦想: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领略大师们的风采。终于,在人间四月天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这座梦寐以求的文化名城,走进西湖边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激动、忐忑、期待········各种心情。逸夫体育馆,盛况空前,俨然成了学术的殿堂,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风趣却有朴实无华的无痕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折服,采荷一小孩子们绽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学习亦让我们感叹。为期四天的学习,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们不但欣赏了小数名师的教学风采,更是在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专家对教育教学精彩的解读都令我们受益匪浅。做课的特级教师从教材的选择与再创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活动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处处体现出关注数学本质、关注学生发展;处处呈现追求活力与高效的课堂。现将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是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又见到了数学王子张齐华、名嘴徐长青,德高望重的刘德武老师、·······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如徐长青大师的《解决问的策略》,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让学生在“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活动中,理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领略了大师别样的风采。

其次对我感触很深的是现在小学数学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虽然一直在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但是,在平常的家常课中,我们往往以直接呈现教学结果为主,在我所听的课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力求在课堂上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一堂课就不仅仅以学生的技能目标达成为指标,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与思想的培养。如张齐华老师讲授的《圆的认识》,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整节课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做数学”的思想,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变革,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样的形式中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而让学生也一直以探索者、探究者、发现者参与学习,从中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黄爱华老师的《分数加减法》,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问题,是本节课又一个明显的特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黄老师用心去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成:“谁是小尺子?”“怎样找到小尺子?”“这个魔法尺是万能的吗?”······这样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相当重要,你的会说、会演、会逗、会哄,无一例外,这些都需要有实打实的“干货”,就像一位有厚度、有底蕴、有思想的演员会成为一位大师,如果没有,即便你说唱念打样样精通,也只能是一位演员,或是小丑,所以我觉得:内涵很重要,内涵怎么来,靠知识!学习很重要。与会专家的报告有的接地气,有的高大上,无论是课堂还是报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篇九

2011年4月19日—23日,我有幸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很多专家老师都对学导课堂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周一贯老先生说学导课堂要导在迷惑处,拨在歧途上。专家成尚荣也以为学导课堂要导在阅读理解的方法上,导在阅读理解的困惑处,导在阅读理解中思维的深刻处,导在阅读理解后对语言的运用、内化上。评课者也认为学导课堂要导在问题情境的感悟点上,导在学习的关键点上,导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处,导在学生认知的迷茫处。总而言之,学导课堂就要为学而导,以学代导,顺学而导。这一主题也体现在了33节课中。

从《申辩:从苏格拉底说起》这节开门课,我就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小学的语文课就要引发孩子的哲学思考,教师的导要在学生对一个话题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学会批判他人的观点。《雾凇》一课薛老师由“水汽、雾气、霜花、雾凇”四个词语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在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这个过程的形成之美。《说说我的家》是最亲近的导,最灵动的导,导在孩子有难度的句式上,导在孩子有错误的语言表达上。《我最好的老师》导在文本内容上“写了什么”,又导在文本的语言形式上“怎么写的”,让我们看到了与“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的一个美丽的转身。《最大的麦穗》导在孩子们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上,引导孩子们要有自己的阅读反思和批判,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思维去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令我心悦诚服的导是在窦桂梅老师《牛郎织女》的课堂上。她巧设了课

前三个问题来导学预学,用梳理人物关系的方法来导学括文本主要内容,用串联疑问的方法来导学了解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我惊叹她的导!

回到自己的课堂,我对学导有了自己的困惑:导在疑难处,导在困惑处,导在错误处„„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你难,我不难;你疑,我不疑;你错,我不错„„我们该作何选择?

10.千课万人学习有感 篇十

2012.4.12早上3:30,天还蒙蒙亮,我已从睡梦中醒来,4点钟,热心的付老师和她的爱人已经在校门口等候,而此时,纪老师已经拉着行礼站在路边等候。虽时间尚早,但我们睡意全无,怀着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复杂心情,一行三人踏上了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旅途。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月北京还少了些绿意,但杭州却是风光旖旎,景色怡人,垂柳婀娜,绿草茵茵,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就在这迷人的西子湖畔精彩演绎。

逸夫体育馆中人头攒动,在这里,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在心中充满了渴望、好奇和敬仰。这次观摩活动宏大的规模、名师的风采和现场老师们的热情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震撼心灵。

这次授课的名师,有很所是我早有耳闻的,吴正宪、郑毓信、华应龙、刘延革、强震球、林良富、许卫兵、席争光等,但大多都是在网上看过他们的视频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这次能亲临现场一睹他们的风采,真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一、关注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思维

所谓数学活动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这30节课,都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展开与数学思维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更好的获得对数学内容的认识,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例如:吴正宪老师在《重叠》一课中,使用学号摆语文、数学小组各有多少人,4、5号既报了数学小组,又报了语文小组,课堂上出现了“抢”学号的情景,这你争我抢的场面逗得老师们不禁笑了起来,吴老师一句:你们说怎么办?将问题顺理成章的抛给了学生,“那就放在中间吧!”“怎么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语文小组有5人,数学小组有9人?”学生很自然地向老师要了一根粉笔,画了一个大大圈,另一名学生也不忘把自己的4、5号圈在其中,一个交集的直观图呈现出来,使问题的解决和理解有了更加直观的基础。

除此之外,吴老师还把集合的直观与抽象的思考结合的十分贴切,注重让学生利用直观的集合图,分析解释,形成思考方法。对于集合三种情况,吴老师这样总结:一开始,你是你,我是我;后来,你中有点我,我中有点你,最后全都包容了。这充满童趣的话语将数学思维渗透其中。

我不禁赞叹吴老师的巧妙设计,一争、一抢、一圈,让集合图的出现水到渠成,直观且深刻的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你,我是我”,即使是“重叠”也会有不同的情况。知识的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越见清晰!

二、关注数学情景,展现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名师的课真正让我体会到情景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如唐彩斌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中,以传统益智游戏“比眼力,挑小棒”为开始引出学习的内容,既充满童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游戏的美妙,又直面数学本身。徐长青老师执教的《烙饼中的数学》一课中,师生谈论厨房中的烙饼问题引出本课内容。刘松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一课中,老师以“你会走路吗?”开始本课,并让一生亲自体验走到老师面前有很多不同的路,感悟解题可以有多种思路。许卫兵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从生活中的小故事“如何配置蜂蜜水”引入课题。席争光老师执教的《可能性的大小》从摸球游戏引入可能、一定、不可能。情景的创设都非常有价值,目的性强,学生兴趣十足。

三、学会“仰望”才会成长

有人这样评价华老师的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其实最初,我对他并没赞许。第一次听他的课是上学期参加市里的培训,听了华老师执教于五年级的《平均数练习》,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第一次听他的讲座是教老师如何偷懒,但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他要讲的是什么,只听他留下一句:预知结果如何,我还没思考好,且听下回分解。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他爽朗的笑声——哈哈哈。这次在杭州又相遇了,可能是身处异乡的原因,见到这个来自北京又有过一面之缘的同行会觉得格外亲切。同时,也给我了重新认识他的机会。这次,他带来的是《猜想之后》,以两份计算作业为例开始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算理与直观图形的结合,故事的恰当引入,无一不是在帮助学生理解应学会应用算理。这是我曾见过的华老师吗?是!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反差如此之大?我想是我的“心”不同了!这件事进而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只接受一成不变的,那你也会一成不变。无论他是专家名师,还是普通的一名教师,我都要学会仰望,关注他们的优点,长处,多思考他们课堂的环节设计和意图。我们教育孩子时不也如此吗?多赞美别人,多看看别人的优点,你身上的优点也会越来越多。这次真的深有感触!

左右望望,逸夫体育馆中人头攒动,我想他们和我一样,此时在心中充满了渴望、好奇和敬仰。成长需要内驱,成长需要活材,成长需要沉淀,更需要仰望!

四、感恩的人是幸福的,幸福的人会成功

这次出行,我们一行三人是如此的忙碌,但又是如此的快乐。在此,我要感谢两位同事对我如亲人般的照顾。出行前,付老师上网定好飞机上的座位,让我们不用拖着重重的行李排队;登机时,纪老师特意留出靠窗的位置给我,让我欣赏高空中的景色;安排住宿,她们怕我不敢自己出去,让我留了下来;晚上去听讲座,出门前,她们总不忘提醒我带杯子、椅垫儿、门票;坐在体育场中听课时,背后一阵阵凉风袭来,付老师见我不好意思穿那么厚的衣服,总问我要不要把她的马夹穿上;吃饭时,他们吃素,却从不忘了我这个想吃肉的姑娘,把肉都夹到了我的碗里;闲聊之余,我对付老师说:“一会儿一定好好听,我的偶像来了”“啊?真的?你的偶像是谁啊?”“吴正宪吴老师!”就是这么简单的对话,付老师记在了心里,拉着我到前面为我们拍了一张合影。我想,倘若没有付老师,以我的性格是怎么也不会站在那么多人面前找名师合影的„„这样的事真的有很多很多,她们用那颗善良、包容的心感染着我。谢谢你们!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在家里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的人,五年级的张老师、诵读李老师、科学陈老师、心理马老师、英语李老师,当我提出要和他们换课时,他们没有人抱怨跟我换了课后这一天就没有空节,爽快第答应了。体育申老师,临时被安排调换两节课,谁曾想,这一天,他竟为我们上了4节课。副班主任杨云涛,我不在的这四天,他早中晚到班里报道,虽然他年轻力壮,但谁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还要一层到四层来回跑能不累啊,更何况,他还要上我实在调不开的课。其实,你们在家里也不轻松,谢谢你们!

这次外出,自己的收获真的很多,有些是有型的,有些却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悄悄的产生于内心,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所有的获得,都要感谢学校的校领导,感谢张校长,感谢黄校长,感谢张主任,是你们把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留给了我,让我走出校园,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名师的风范,使我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谢谢你们!

11.“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篇十一

毕业之初的懵懂,憧憬至今日的碌碌无为,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教学,真可谓千篇一律。此次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我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味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有着很大困惑,那就是到底“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后的知识累积”哪个更重要?在阅读中,教师该不该穿插一些语言训练或者写话练习。很高兴,在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中竟然有“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研讨会”这一环节。两天的活动下来,我逐渐对低段的绘本教学有了些许思路。平时,读绘本是囫囵吞枣为完成文字内容而讲故事,连自己都搞不懂意图,而通过本次的聆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读绘本。下面,我说说觉得很不错的两节绘本阅读课《纸马》《100万只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许嫣娜执教的《纸马》及李玉贵老师执教的《100万只猫》都让人有余犹未尽之感。由于紧张,都无法完整的记录整节课,但并不会破坏整节课给人印象深刻之感。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展示出来的仿写句子也很精彩。然后,师生愉快地读完后面的环节。回顾课堂,有师生快乐的阅读,有教师精心的设计,也有后面情感的升华。整节课,并没有听到教师传授写作技巧的术语,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浅潜易懂地明白了什么叫写作的具体,条理性及生动感,不枯燥、不乏味,彰显了教师教学的功底及魅力。师生完全在绘本的世界里边阅读边猜想,或者边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达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阅读,多么快乐,多么有效。

低年级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他们敢说,爱说,能够大胆说;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对写话,对以后高段的写作感兴趣了。不要一开始就写写,那阅读也就没兴趣了。让我们一起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吧!因为阅读,所以快乐!因为阅读,所以成长!

上一篇:山里的画作文900字下一篇:安全生产例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