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2024-07-17

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共11篇)

1.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篇一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第五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筹备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切实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旅发大会(以下简称“旅发大会”)各项工作,***市根据旅发大会工作要求,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旅发大会***市筹备情况汇报如下:

一、筹备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协调。

一是成立了***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和第五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工作组、会务接待组、项目产业组、旅游产品及公共服务组、后勤保障及环境秩序组、交通安保维稳组等七个工作专项组,具体负责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和旅发大会筹备工作;二是细化工作方案,制定了总体方案和工作组方案,并对应各组职责细化了综合协调组工作方案、宣传工作组工作方案、项目产业组工作方案、旅游产品及公共服务组工作方案、后勤保障工作方案、医疗保障方案、环境秩序工作方案、安保方案、安全保畅方案、外事工作组方案等10个子方

2检查电梯填写《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记录》,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四是在活动期间选派监管人员执行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驻点监督工作,对采购的重点食品及其原料进行抽样检验。对食品加工制作重点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餐饮加工制作环境,冷菜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进行事前监督检查,填写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五是医疗保障方面,实行现场救援和分级转诊制度,伤员经现场医疗保障组现场处置后,由各医疗保障组根据伤情结合接诊医院条件进行分级转诊。六是对承担接待任务的酒店集中开展住宿场所卫生和生活饮用水专项检查活动,对接待单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测,对检查中发现的公共卫生和饮用水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降低突发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组织对接待酒店住宿场所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活动期间住宿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需请求***政府解决的事宜

(一)嘉宾邀请事宜。请以***政府名义邀请东盟国家主管部门、旅游协会、旅行社及行业知名人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和全域旅游山地旅游权威专家、学者;省旅游发展委、省文化厅、省扶贫办等领导;对口帮扶***的政府和企业领导,金普新区管委会分管旅游工作的负责人和旅游部门负责人;重庆、广州、长沙、武汉、成都、昆明、杭州、南京、石家庄、张家口、海口等主要客源地旅游部门负责人;省内各市(州)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负责人和旅游部门负责人,贵安新区管委会分管旅游工作的负责人和旅游部门负责人;国内优强旅游企业及旅行社负责人。

(二)旅发大会经费事宜。旅发大会***市活动经费预算共计***万元,其中综合协调组***万元,宣传工作组***万元,会务接待组***万元,旅游产品及公共服务组***万元,后勤保障组***万元,交通安保维稳组***万元。

(三)车辆事宜。请市政府帮助协调***辆考斯特、**辆导播车。

2.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篇二

1 府谷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府谷县地处晋陕蒙国家能源基地腹地,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煤炭、电力及能源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由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已经发展成为陕西十强县之一。但是, 在发展煤炭、电力、化工产业的过程中, 畜牧业的发展一度被轻视。近年来, 随着财力的增加以及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 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 因此, 县委、县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 提出了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销售能力为目标, 突出发展与保护两大主题, 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底, 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1.2万头, 猪存栏3.07万头, 羊存栏16.6万只, 禽存栏30.8万只。各类草地面积218万亩, 其中人工草地保留面积86万亩, 实现牧业产值1.077亿元。

2 府谷县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2.1 生猪市场行情火爆, 规模饲养发展迅速

2008年5月以后, 府谷县的情况和全国一样, 生猪价格涨势不减, 生猪、猪肉价格涨到20年来内的最高点, 养殖利润丰厚。地方品牌“三元”猪价格曾达到16元/千克左右。仔猪补栏热情高涨, 仔猪价格有增无减, 20~35千克的土杂仔猪价格在14~16元/千克, 猪肉价格一路飞涨, 突破24元/千克大关, 创历年来新高。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净利润达500元/头, 规模养殖场除去雇工费用等, 利润也在400元/头左右。府谷县涌现了一大批规模大、标准高的生猪养殖厂区。全县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区达到68个, 其中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户, 千头以上有19户, 500头以上有45户。出栏量占出栏总量的60%以上。大昌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头良种猪场是PIC公司授权榆林、鄂尔多斯惟一的PIC祖代场;高庄则万头猪场是新农村建设中, 由企业家投资兴建, 农民经营的大型养殖场。

2.2 家禽价格涨势不减, 市场一片繁荣

2008年下半年过后, 府谷县禽类市场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价格回落, 而是在延续上涨。特别是府谷县的家禽养殖仍然延续传统的养殖方式, 主要以本地产的杂粮为饲料, 土鸡、土鸡蛋深受消费者喜爱, 特别是在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 土鸡、土鸡蛋更成为抢手货, 家禽价格保持在稳定的价位, 养殖户效益明显, 养殖户补栏热情不减。

2.3 牛羊市场开始复苏, 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养羊业是府谷县传统产业, 也是新兴产业, 近年来府谷县累计投资近300万元, 从陕西省的横山、定边及辽宁盖县引进良种白绒山羊5000多只。牛羊肉均价已超26元/千克, 2008年下半年以来牛羊价格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价位, 仍属于历史较高价位。据调查, 质量上乘的羊肉已卖到30元/千克。府谷县的牛肉大多为黄牛, 而且养殖方式属于老百姓散养, 牛肉价格基本稳定在36元/千克左右。

2.4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发展后劲日益增大

近年来陕西省以及榆林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的一个突出重点;畜牧部门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 大搞调查研究, 进行专题研究, 寻求畜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采取得力措施, 制定优惠政策, 都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府谷县畜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时期。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当前, 府谷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势头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 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 畜禽良种还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 畜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三是很大一部分养殖户未形成规模化、节约化、现代化。四是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 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 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3.1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 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 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 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 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 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确保产品质量。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县畜牧局为主, 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 建立畜牧信息网络平台, 即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 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 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 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 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2 突出龙头建设, 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连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要求, 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 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 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 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加工和流通型企业上来, 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向上, 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三是在经营机制上, 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 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在发展途径上, 扩大招商引资范围, 多渠道融资建龙头企业。

3.3 发展牧草种植, 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 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 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 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的经验, 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 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 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 因地制宜, 因畜发展, 以养畜带种草, 以种草带养畜, 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 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 提高秸秆利用率, 降低养殖成本。

3.4 突出规模饲养, 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

3.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陕西旅游业

一、陕西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首先,表现在党和国家高层决策层的战略部署上。无论在江总书记考察陕西,还是朱总理考察青海、宁夏时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中央出台的一些政策也将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再次,陕西已下定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千方百计做大旅游产业。继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后,目前,十地市就如何发展本区域的旅游业做了全面部署,制定了相关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预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新的突破。

2.西部大开发将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环境。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已列为西部大开发基础性工程,因而将获得数千亿的投资,所以,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新的突破。到2010年左右,铁路将形成“两纵六横两大樞纽”的网络布局。同时,全省地市所在地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实现“主线公路高速化,地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硬面化”。通讯网的综合通讯能力、技术水平也将得到新的提升,这就给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交通通讯的支持。其次,西部大开发已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关键性工程。国家已经决定,要加大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以粮代娠、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这些措施必将导致来陕的商务旅游会逐年增加。

二、陕西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挑战

党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西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陕西也不例外。西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主要表现在:一是西北地区日益严重的的荒漠化和沙尘暴。二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和山体坍塌,以及因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排放而引起的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西省占了48个,陕西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占全国江河输沙总量的五分之一,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和河流污染也相当突出。生产资料匮乏,大量的农业人口附着于贫瘠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地方缺少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如土地、水资源等。现有产业竞争乏力。长期以来,西部的国民经济偏重于农牧业、采掘、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国内外供求关系失衡下的过剩状况已由轻纺、家电等工业产品延伸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产品、能源、原材料的过剩,加之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西部的传统产业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

三、陕西旅游业发展战略

1.建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观。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群体,它涉及景区、景点资源,也涉及交通、邮电、通讯、市政规划及商贸服务,陕西应以政府为主导,从宏观的角度整体规划,打破行业的限制、地域的限制,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发展、联合建设、联合经营的格局,树立起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观,从全局出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打出陕西的名牌效应和市场热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2.注重旅游环境保护及利用。旅游资源要开发,更要注意可持续性发展。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意规划,保护环境,不仅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注意环境保护,而且文化旅游资源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特别是文物古迹资源,都是绝无仅有的,加强保护尤为重要。

3.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旅游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旅游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行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优劣,对此,陕西还应下大功夫,加强宣传,加强管理,提高服务。从管理上,应注意各主管部门的协调,取缔各种没有文化内涵的人造景观,制止乱收费、乱拉客、乱宰客的现象;从服务上应从每一个环节重视起来,不仅是接客服务要提高质量,而且景区设施服务也应提高质量,特别是景区设施服务质量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管理状态和文化积淀,陕西定位为文化旅游为主的省份,应在这方面重视起来。

4.注意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陕西旅游业要大发展,应注意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应以文物、古迹为主导,大力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资源,走综合开发的道路,一方面,突出陕西特色,保护开发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把已有的市场向纵深发展,配合文化旅游,增添一些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即从内涵上挖潜。另一方面,应注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风景观赏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目前是国际国内非常推崇的一种旅游,陕西应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开发,比如搞一些揭示大自然奥秘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专题活动。

4.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篇四

关于发展陕西旅游业的思考

陕西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投资、产品开发、宏观规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做得不够,使旅游经济各相关指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有逐年落后的.趋势.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陕西应根据市场导向,加大投资和宏观规划,产品创新及宣传推介工作的力度,真正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大省.

作 者:胡碧 HU Bi 作者单位:陕西经贸学院,金融学系,陕西,西安,710061刊 名:陕西经贸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ECONOMICS AND TRADE INSTITUTE年,卷(期):200215(1)分类号:F592.741关键词:陕西旅游业 旅游产品 旅游外汇收入 环境保护

5.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篇五

高一(8)班 周玥宁 张元更 李聪

1、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西安,闻名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曾是十三朝都城所在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业是陕西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下面我们从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服务六大方面对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交通

旅游交通主要指旅游用的交通工具及其有关设施,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火车和其他交通设施。我们是乘火车到西安的,感觉比较方便快捷,虽然火车站中人非常多,但还是较有秩序;游览过后乘火车离开时也很顺利。在西安游览时,我们乘坐巴士,道路非常畅通,极少出现拥堵现象,只是由于城市规划的问题,有些景点要绕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我们还在西安体验了一下公交车和出租车:公交车相对比较便宜,但车上的环境不是很好,售票员的态度也很冷漠;我们乘出租车的时候刚好是下班时间,也是出租车司机下班、交接班的时候,所以出租车非常不好打,经常出现拒载现象。

(2)游览

一些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游说,有些旅游景点到处摆摊设点,兜售商品,出现宰客现象;还有的搞一些封建迷信。不过,我们游览的景点都比较不错,并没有出现这些情况。

(3)住宿

居住是旅游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兴办旅游业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们在这里住的都是二星级的旅馆,设施不是很完善,条件也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西部缺水的缘故,热水供应不足。

(4)饮食

对于饮食,我们比较满意,吃得都比较好。就是辣的东西比较多,我们吃得略有些不习惯。有些餐馆不是很卫生,尤其是在餐巾纸方面,被同学形容成“草纸”。

(5)购物

我们利用空闲时间,转了一下西安的商场超市,这里的东西很便宜,却没有特色,水果都没有外面小摊上的新鲜。

(6)服务

导游的服务让我们非常满意,司机也非常辛苦。酒店和饭馆的服务都还不错,比较周到。让我们的旅行很舒适。

2、陕西旅游业的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走向世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北京又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

会,来中国的外国友人将会越来越多,西安作为一个文明古都,必将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陕西的旅游业也会因此而受益。虽然陕西旅游业前景比较良好,但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交通方面:首先,公交车是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来旅游的游客大多不熟悉西安,不知道应该在哪一站下车,所以车上的售票员就尤为重要,售票员的服务态度直接体现了西安的人文,所以公交公司应该提高售票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知识。其次,出租车也是游客经常选择的,载客时司机应热情友好,冷漠的态度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司机在下班时间段由于换岗而拒载影响了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它体现了城市的人文环境。

游览方面:城市应下大力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陕西的景点多是历史文物,环境污染也会对这些文物造成破坏;对待宰客的商贩,政府应进行查处,使游客在景点可以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而不是只记住在小商贩处受气。西安是著名的古都,要突出中国的古文化,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住宿方面:我们因为只住了二星级的饭店,所以不知更高档一点的酒店是什么样的。住宿既然是兴办旅游业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搞好住宿方面当然就尤为重要,宾馆设施要完善,服务要周到。饮食方面:陕西人爱吃辣的,陕西十大怪中更有一句“辣子一道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惯,不是所有人的吃得惯,所以在突出饮食特色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游客是否吃得惯。

购物方面:我们没有到最繁华的地方逛街,所以也不知道那里的商场如何。据我们逛的几个商场来看,应该多加一点陕西的特色,西安丰富的文化底蕴应该有所体现。

服务方面:旅游中服务很重要,游客都是出来玩的、出来散心的,而不是出来受气的。服务上的礼貌、热情、大方都会让游客感到舒适。

3、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的第二站是甘肃省,甘肃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丝绸古道、大漠风光、冰川地貌、雪山绿洲;嘉峪关、拉卜楞寺、莫高窟,伏羲庙;回藏文化、裕固风情等等形成了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富矿。(2003-9-01 中华工商时报)旅游业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甘肃的旅游收入却在全国排名倒数几名,这与旅游资源大省的身份是十分不符的。(.cn)

经过我们的亲身体验,认为目前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有如下几个问题。

在交通方面, 在一个城市内,交通很方便,没有出现大城市经常出现的堵车现象,但是我们也切身感到甘肃省内各城市之间的道路和入境道路非常不方便。记得我们一行人从宁夏的中卫开车到甘肃省的敦煌市,455公里的路程开车开了八个小时,一路上还颠簸不断。正常的高速公路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就可以到了。

缺水是甘肃省不可改变的缺点,但是缺点造成的不便可以减少到最小,在敦煌市的时候,第二天早上居然全市停水,而我们幸好有多余的矿泉水,不然就不能洗脸了,所以甘肃省在处理应急事物的时候还不能令旅游者感到满意。

另一方面,旅游的人走到哪里都会买一些当地的纪念品作为留念,甘肃省的纪念品没有什么甘肃特色,不能吸引顾客的关注,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

最重要的是旅游景点应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花一些精力和财力做一些广告,使甘肃省的景点走出去,甚至走向国际,再合理地规划一下景点附近的交通,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给广大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4、甘肃旅游业的前景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再配合甘肃省自身的优缺点,可以从这些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善以促进甘肃的旅游业发展。

甘肃的旅游业要走向兴旺,就非得办出特色不可。

所谓特色,一是要精心包装景点,增加人文景观,以人留人,增加人情投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定会让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二是重文化积淀的采掘。日前,云南省已经把发展全省的文化经济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尽力把云南特有的文化积淀发掘出来,带动旅游的全面发展。论到文化积淀,甘肃并不亚于云南,甘肃是石窟的故乡,是彩陶的故乡,甘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办旅游,形式应多样化。(.cn)

在基本的设施服务上,应该多铺设几条畅通的道路,方便旅游者的交通,不能在路上耽误这么长的时间,费时又费力。

在吃的特色上,应该普及一下,比如兰州拉面很受旅游者的青睐,应该创出一个品牌,开一些连锁店,赢得更多的顾客。

5、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到达的最后一站是新疆。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将旅游分为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等6大类,新疆就集6大类资源于一身。在中国的68种资源类型中,新疆占56种,居全国之首。新疆“山山有宝、盆盆有油、河河有鱼”,由此也形成无数反差强烈的绿洲风景区和荒漠风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新疆经济网)

下面,从六个方面给予详细分析:

(1)交通

这里的交通还是挺便利的。我们有玩的三天都是坐巴士,还没有出现堵车现象,这一点恐怕其他地区很难做到,毕竟这里面积广大,占了全国的1/6。走的那天,我们坐的是飞机,也没有出现误点问题。

(2)游览

我们游览了高昌故城、坎儿井、葡萄沟、天山天池、南山牧场和二道沟民族大巴扎。还没进高昌古城,就已让我们大受刺激。大门外面,有很多维吾尔族小女孩和小男孩。我们一下车,他们就过来围住我们,让我们买他们手里的东西。很多小孩,说是送给我们,但给我们之后,却又找我们要钱,要不就看上我们手里的哪样东西,说他们给我们钱买。我们也不好意思拒绝,要不就花15元买了一个铃铛,要不就将他们看上的东西送给他们换来一个铃铛。很是不值。不过,其他景点还好,没有出现此情况。不然真不知该怎样面对了。这里的景点倒都很有特色,不过有些由于环境问题,没有以前那么美了。

(3)住宿

我们这次住的是招待所,条件不是很好,但也说的过去。能看电视、能洗澡、能舒服的睡觉已经很不错了。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插头太少,只有两个。使我们很多需要充电的东西都没法充。

(4)饮食

饮食方面,还是挺满意的。这里肉食以羊肉为主,可能是我们不太适应,团里多少有些人由于吃多了羊肉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

(5)购物

这里的东西基本上都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价格便宜。真的是物廉价美啊!我们大家都在这里买很多东西也就不足为怪了!

(6)服务

导游的服务很到位,每顿饭时,导游都会看着我们。当她看见哪桌少椅子碗筷或者需要再加菜时,都会让服务员给添上,真的蛮喜欢她的。饭店里服务员的服务也不错,我们缺碗筷或导游让他们给添菜时,他们都会很快给加上,不会让我们等很久。

6、新疆旅游业的前景分析

新疆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交通方面:必须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缩短与客源地的运行时间,吸引国内外客源。其次,新疆每个景点都相距较远,所以要多修路,还要增加在当地的旅游车辆,让游客随时可以到达想到的地方。

游览方面:对于在景点门口兜售商品的人,要加以控制。否则,容易让人反感。其次,对于景点的环境问题要加以保护,不然这样的美景再过几十年还能不能看到了就成了让人担心的问题。住宿方面:要站在游客的角度,处处为他们着想,比如插座的问题,就是个失误。旅店应该让游客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

饮食方面:饭店应该针对不同地方来的客人,对菜的味道稍加改动,去适应客人的口味。

6.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篇六

陕西省旅游局

一、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财政、农业、旅游等各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与管理下,乡村旅游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5.12地震、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乡村旅游正在逐步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

十一〃五期间,陕西乡村旅游实现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较快,正在逐步成为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陕西省已培育国家级“旅游强县”4个,省级“旅游强县(区)”22个,省级旅游示范县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47个,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8个;2010年“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1、3万余户,年接待旅游者达3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以上,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1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突破30万人。

2、乡村旅游点多面广,产品体系基本完善

空间分布点多面广,差异明显。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遍及省域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个乡镇,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独具规模、成效突出、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镇(村),例如户县东韩村、长安上王村、宝鸡关中风情园、礼泉袁家关中印象体验地、汉滨区毛坝田园、白水富卓苹果人家、西乡樱桃沟及城固桔园等。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主要体现“两带两边”的特点,两带是指环城游憩带、交通干线旅游带,两边是指旅游景区周边、城市附近周边,凸显“近市、近景、近路”的特点。开发类型多样,产品体系基本完善。为展示陕西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在充分整理和挖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基础上,各地市大力发展田园观光游、生活体验游、文化互动游、休闲度假游、农事采摘游等形式,基本形成了城市近郊休闲娱乐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民俗文化景观型、景区接待服务型、旅游城镇建设型、生态农业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3、乡村旅游投资力度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以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力度。截止目前,陕西省已选出了110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达9.18亿元人民币,其中自筹资金已超过10亿元,银行贷款达6310万元,其他途径筹资达8500万元。省财政2007至2010年共拨付1500 万元对其中88个项目给予了引导性投入。

4、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陕西举办了陕西乡村旅游展、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陕南菜花节、安康龙舟节、西安灞桥樱桃旅游节、临潼石榴节、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览会、礼泉县乡村旅游节、渭南苹果节、陕南民歌节、陕北民歌节等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挖掘了农村优秀乡土风俗,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乡村旅游人次显著增加。

5、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根据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要求,陕西省成立了由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共同组成的陕西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了三次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乡村旅游得到重视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乡村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先后制定下发了《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创建旅游强县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农家乐工作指导意见》等五个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性政策文件,陕西省旅游局制定印发了《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分细则》、《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服务指南》、《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定暂行管理办法》、《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陕西省农家乐旅游星级评分细则》等 规范性文件,省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建设、交通、扶贫等许多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建设与发展,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6、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各地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党的“三农”政策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落实,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成就卓著。

二、陕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基本经验

1、坚持政府主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乡村旅游涉及面广,关联性强,“三农”问题较为敏感,在乡村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臵、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开展市场监管、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乡村旅游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示范带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乡村旅游应以旅游经济强县建设、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评定等工作为抓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树立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作用。

3、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动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从编制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和详规入手,加强项目策划,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加强各级政府财政引导性扶持力度,全面加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4、坚持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与加工业发展,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5、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陕西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科学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 资源利用率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开发形式单一,旅游六大要素不健全;品牌形象不突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人才匮乏,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三、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强力打造陕西省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将陕西省建设成为一个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力争陕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亿人次,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2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1%。重点建设100个旅游特色名镇,100个旅游示范村、30乡村旅游示范县,农家乐经营户数达3万户,直接从业人员30万人,并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规划。四、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1、政府主导战略

乡村旅游发展涉及到农户、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群体,关系复 杂,利益纠葛,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统筹规划、宏观协调、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有层次、有步骤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各类乡村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检查考核,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国际化;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好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制定配套政策,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2、示范带动战略

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乡村旅游发展较好地区,大力培育乡村旅游示范县、特色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线路,通过大力扶植,逐步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一方面为乡村旅游树立品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先进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产业融合战略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乡村良好的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此外,还应加强与文化、林业、渔业、牧业、环保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在产业结合处寻找发展的突破点。

4、项目战略

乡村旅游要取得较大的发展,必须把行业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人才专项培训、旅游精品培育、示范区打造等通 过项目设臵形成一个项目库系统,按照项目的主次逐一进行项目的调研、定位、策划与实施。通过项目来指导工作,从而真正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5、重点区块突破战略

乡村旅游应避免遍地开花,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市场需求、交通条件等因素、经济实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选取发展潜力较大地区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地区,予以优先考虑,并在基础设施、市场促销、品牌塑造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从而达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井然有序的乡村旅游开发局面。

6、可持续发展战略

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控制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避免盲目发展与重复建设,坚持走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乡村特色,尊重农民意愿,保护乡村文化。始终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在乡村旅游点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已经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必须限期整治。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着手,加强旅游生态教育,开展“文明旅游、清洁旅最终培养环境、经济、文化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五、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模式

1、“三生一体”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 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有效衔接,互相促进。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体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伦理价值。

2、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及特色农业聚集型模式

从空间结构上来看,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主要体现“两带两边”的特点,两带是指环城游憩带、交通干线旅游带,两边是指风景名胜区周边、城市附近周边,凸显“近市、近景、近路”的显著特点,因此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模式主要为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模式及特色农业聚集型。

城郊型模式主要依托大中城市,可定位成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景郊型模式主要依托大型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村寨型模式主要依托特色村寨来开展旅游;特色农业聚集型主要依托区域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六、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1、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工作是我国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应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相统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构筑农村产业新格局,使乡村旅游发 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3、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体系构建相配合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的盲目流动,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扩大内需,拓宽城乡市场,优化经济的整体结构。

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推进相协调

乡村旅游发展一方面依托乡村文化,另一方面又成为乡村文化前进的助推器。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乡村旅游的开发为文化挖掘与传承提供了平台,文化的推进又进一步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七、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旅游地性质: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定量:到2015年,力争陕西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20亿元人民币以上

旅游产品定位:休闲观光、休闲度假

旅游市场定位:国内游、近距游、散客游、自驾游、一日游 旅游形象定位: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休闲乡村 旅游文化定位: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八、十二〃五期间陕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主题,重点打造“156”工程,即:

一大核心:提高乡村旅游认知,规划先行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在提高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应形成全社会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观念。

乡村旅游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陕西和谐社会”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重视规划的指导意义,逐步健全各级乡村旅游规划,同时,坚持规划从实际出发,空间上体现区域差异,时间上按进行部署安排,内容上与政府其他规划相衔接,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

五大重点:抓标准、抓示范、抓项目、抓宣传、抓品牌 抓标准

应尽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各级、各类规范和标准,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目前,陕西省没有统一的乡村旅游标准,各市县级乡村旅游规范并不完善,乡村旅游面临诸多问题,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要求。

抓示范 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着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使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结合陕西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注重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乡村旅游典范。十二〃五期间,通过地方推荐、主管部门评定验收,在陕西打造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特色旅游名镇、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

抓项目

“领略乡村文化、体验民族风情、进行休闲度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因此凸显特色、树立品牌、营造氛围、选择主题等一系列内容只有通过项目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成为拉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项目的确立也是争取财政支持、社会扶持、低息贷款的平台和载体。

抓宣传

乡村旅游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求扩大市场空间范围和市场空间规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特点,因地制宜地使用主题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和营销网络,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抓品牌

品牌建设是提高陕西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培育市场忠诚度的重要举措,因此,应选择一些基础较好、资源优秀、知名度较高的乡村旅游点,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使其成为陕西旅游的新选择、新标志、新时尚。六大配套工程:管理体系、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信息网络、投资机制、环境工程

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

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积极发挥农家乐协会在乡村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妥善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对乡村内外部道路、环卫设施、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乡村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完善旅游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憩设施等旅游专用设施的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是促进陕西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也是建设一支精良、高效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需要。各级旅游部门应着手制定出培训计划,分期、分级、分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培训和学习。

完善乡村旅游信息网络

政府要提高认识、多方协调、资源共享、重点突破,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乡村信息化网络工程。

完善多元投资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的旅游业必须拓宽资金渠道,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谁投资,谁受益,多投资,多受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兴办乡村旅游,形成多元化乡村旅游投资的新格局。完善环境工程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应与环境保护同步,注重乡村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体建设和乡村生态保护,建立预防机制和快速处理机制,健全乡村环境监察机制和惩治机制,切实保护乡村环境不受破坏。

7.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析 篇七

关键词: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通俗地讲就是农业旅游, 其依托的资源是农业与乡村, 是以淳朴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丰富的传统人文资源为特色来规划和设计, 将旅游业与农业巧妙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乡村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陕西省的生态环境及古文化建筑等保护较好, 各种风土人情非常有特点, 因此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1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 产业地位上升, 发展速度较快

陕西省政府非常重视本省旅游业的发展, 尤其重视乡村旅游业。陕西省旅游业年营业收入达30亿元以上, 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1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数30多万, 旅游业已经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环境下, 陕西省乡村旅游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 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地位也不断提升, 陆续建成了4个国家级旅游强县、22个省级旅游强县、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71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0个农业观光示范区。

1.2 产品体系基本完善

陕西省的乡村旅游重点是其独特的乡村风情, 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 着重整理并深入挖掘各种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 大力推广生活体验游、田园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互动游、农业采摘游的乡村旅游形式, 形成了休闲娱乐型、民俗文化景观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生态农业体验型、旅游城镇建设型等独具韵味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3 投资力度日益加强

陕西省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选出的一百多个重点旅游项目的投资额高达10亿元以上, 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是自筹资金, 另外还有少部分是银行贷款及其他筹资。同时, 陕西省政府财政对其中的88个项目给予了引导性投资, 金额约1500万元。

1.4 宣传力度不断增加

陕西省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 相继举办过乡村旅游展览会、菊花节、旅游产品博览会、安康龙舟节、临潼石榴节、礼泉乡村旅游节、渭南苹果节、陕北民歌节等多种宣传促销活动, 让外界充分认识到陕西省的浓郁乡村风土民情。将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广出去, 结合现代传媒, 收效甚好, 大大增加了陕西省乡村旅游人次。

1.5 管理及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陕西省的乡村旅游立法日益完善, 先后出台了5个专门针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性文件, 如《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陕西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 这些指导性文件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同时, 陕西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专门的工作指导会议, 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化程度低, 总体规划不健全

陕西省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但是在其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尚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乡村旅游主要是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 在开发建设上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 没有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也没有科学的设计规划, 仅仅是将现有的果园、牧场等资源进行粗略开发, 因此存在粗放经营现象, 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发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 旅游产品布局不合理、各景点之间缺乏联系、区域内资源没有实现有机结合, 游客选择路线困难, 也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2.2 发展模式单一, 产品开发缺乏文化含量

陕西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粗糙, 仅仅开发了旅游资源表层, 缺乏科学的设计加工, 没有特色;只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忽视了对乡村民俗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 大部分旅游资源雷同, 如农家饭、采摘、观赏等, 对风土民情等资源欠缺深度挖掘, 层次较低, 同质化问题严重, 给游客造成千篇一律的感觉。

2.3 专业人才缺乏, 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作为服务业, 对人才的要求较高。陕西省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管理水平低, 同时服务人员少、素质低。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属于农民自我开发管理, 缺乏政府投入, 发展理念较为落后, 利益短视化, 服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 服务质量较低, 这让很多游客败兴而归。

2.4 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陕西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严重缺失, 如停车场、道路、厕所、公共电话亭等设施非常简陋。贫困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交通跟不上, 令游客“望景兴叹”,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 乡村环境建设滞后, 客房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尤其是厕所与厨房, 尚达不到国家标准。乡村旅游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 没有持续经营发展的观念。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3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科学规划、高点定位

陕西省凤县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旅游资及生态环境, 按照“合理布局、特色突出、科学规划”的总体部署, 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等权威规划机构量身定制该县的旅游总体布局与定位。遵照“全县一体、景观多元”的设计理念, 将整个县都纳入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对自然生态环境、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神话典故等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 因地制宜开发出休闲野营型、民俗文化型、森林公园型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 形成户户有格局、村村有特色, 镇镇有精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将本县的乡村旅游引向了规范化、品牌化。其他县乡可以借鉴凤县的规划经验, 制定适合本县乡情况的旅游规划。

3.2 多种开发模式共举

结合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的实施多重开发模式共同经营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以小型果园、茶园等为顾客吸引模式的农家乐, 可以采取分散自主开发经营的管理模式, 以小、精、静取胜。集中、连片农家乐经营, 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自主模式规模小的缺点。对于依托自然环境或人文内涵发展的乡村旅游, 可以采取“政府+农户+企业”的开发模式, 政府规划、农户参与、企业开发实施, 政府可以整体规划建设并监督, 企业发挥经营、营销、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农户可以参与开发和经营, 多方协力建设有规模的旅游目的地。还可以因地制宜兴建“村办企业”, 或结合当地农副产品特点成立“农户合作社”, 在发展农副业的同时, 统筹发展乡村旅游。总之, 陕西省各地域地方特色明显, 应根据已开发现状和旅游资源等, 多重开发经营方式并举。

3.3 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 让乡村旅游从观光、体验的狭隘观念中跳脱出来, 让游客深刻感受到当地独具特色的乡村魅力和风土民情。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乡村旅游项目文化含量。如陕西商洛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 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项目, 可以据此打造花鼓戏之乡, 发展参观、学习、考察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与传统文化产品的结合发展, 不仅能以其质朴的形态吸引城市游客, 也能使这些传统文化项目悄然复兴, 同时打造乡村旅游的特色文化品牌。

3.4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管理者及服务人员, 多数仅普及了初等文化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技术培训和职业指导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措施。要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开展管理知识、旅游专业知识、文化科技知识等培训, 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意识。对服务人员要加强服务方面专业培训, 提高其个人素养, 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在科学规划、统筹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 还可以通过资助创业、引进人才等方式, 吸引大学生到农村来, 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引导乡村旅游科学经营、规范服务。

3.5 搞好基础建设

政府应该在农村基础建设政策上予以倾斜,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资, 对乡村旅游区的食宿设施、公共环境设施等增加投入, 改善农村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强与交通部门合作, 开通旅游专线, 提高乡村整体环境、卫生, 这必将大大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4 结语

良好的自然生态、深厚的民俗文化、优美的乡村田园, 这些都是陕西省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发展陕西省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 需要在发展中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 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丽, 成宇行, 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 2014 (1) .

[2]张祖群.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08) .

[3]刘龙龙.陕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06) .

[4]丁华, 岳丹, 董风.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4) .

[5]张树民, 钟林生, 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 2012 (11) .

[6]郭磊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基于陕西省棣花古镇的调查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 2015 (05) .

[7]张晓亮.陕西凤县建设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探索与实践[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09) .

8.兖州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简析 篇八

一、兖州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兖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发展旅游业具有交通、资源、经济等众多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区内共有旅行社7家、分社1家、旅行社门市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各1个,星级饭店6家,星级餐馆4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乡村旅游合作社1个,省级旅游自驾车营地1个,山东省精品采摘园1个,旅游产业体系逐渐完善。2013年,共接待游客254.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8%和13.94%,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原因

(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突出

兖州的旅游资源算类型和数量都不算多,但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拥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兖州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近万年来就是先民生存繁衍之地,故文明开发很早,人口众多,人工创造的物质文明比别处发达。可谓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如盛传数朝的兴隆宗教文化、遍布全区的上百处古文化遗址、历朝名人留下的千年足迹等,都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兖州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厚底蕴。

(二)现代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大

兖州地处黄淮平原的东部,与鲁中南山地丘陵的交接处,地貌基本上全是平原,亿万年东部丘陵的侵蚀风化,给这里带来深厚肥沃的土壤,故自古以来农业发达,农产品品质优良,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是有名的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高科技农业迅速崛起,现代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成为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独特部分。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利康农业、华美农业等。从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一方面符合趋势与潮流,另一方面也深具潜力,同时更契合现代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

(三)建筑与设施种类较多,旅游资源具有相应载体

从兖州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看,建筑类资源相对丰富,多样人文资源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如少陵公园为游客缅怀诗圣杜甫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如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留下了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印记,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如兴隆古塔千年屹立,是宗教文化在此昌盛的有力佐证;如青莲阁静静地处在泗水岸边,给游客怀想当年诗仙李白的生活与游踪以极佳的场所。兴隆庄煤矿的拓展设施省内领先,井下旅游功能齐备。

(四)宗教文化影响很大,兴隆文化产业顺应时代

兖州的兴隆寺,建成年代久远,历史影响巨大,影响区域较广。2008年兴隆塔地宫出土佛顶骨舍利,更增强了它在佛教界的地位。总投资30亿元的兴隆文化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一方面彰显了兴隆寺塔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潮流。既是兖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主打产品,又是宗教旅游的拳头产品。与曲阜的“儒”、泰山的“道”,在短距离内形成“儒释道”共存的文化旅游格局。

(五)工农业基础雄厚,旅游商品较发达

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兖州,这里自古农业文明发达。建国几十年来兖州一直是全国闻名的农业产粮大县,再加之近二十年来借交通之便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兴工业部门,使兖州工农业基础比周围县市明显雄厚,旅游商品因而种类众多,质量优异。其中,既有特色的糕点、酱菜、酒类,又有农林畜产品与制品的前海辣椒、漕河大蒜、王因西瓜,还有民间工艺品的姑村席编,更有菜品饮食的沫膏、壮馍、胡辣汤、大烧饼。

(六)资源区位交通便捷,邻近三孔得地利之便

兖州自古即是交通要道,当年司马迁、李白往来南北,这里即是必经之地。现在的兖州,地处京沪铁路和日菏铁路的交汇点,又距京福高速不过十多公里之邀,北部紧靠日东高速,境内交通网络发达,几乎所有景点景区都无交通之虞,因此也节省了许多基础建设投资。再者,兖州又东邻曲阜,两地间不过一河之隔。每年到曲阜去拜谒的千万游客,应该看作兖州旅游的重点客源。地利之便便于游客的顺访,泗河边上兴隆文化产业园就是一张迎客的名片,为兖州旅游业将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交通接引基础。

三、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一)旅游资源多人文少自然,种类搭配不理想

除了泗河这一有名的自然景区之外,兖州缺乏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种类搭配的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选择。

(二)人文资源古迹众多,但可观赏游览者极少

兖州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王因遗址、西吴寺遗址、暇丘古城遗址等,但由于当时的考古发掘只是为了考古,没有考虑将来的旅游开发利用,现在多已残败破落,文化资源载体明显不足,可供直接利用的建筑及物质性遗存十分缺乏,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物质性旅游产品的难度加大。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突出新特异,开放创新,以大手笔创意激活地域文化,以兴隆文化园为龙头项目,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突出佛教文化和兴隆文化,以“宗教文化、九州文化、李杜文化”为特色,打造“兴隆天下,自在兖州”的旅游品牌,构建四大特色文化产品,培育“自在兖州”的地域品牌。

3、高点定位,全力全速,重点突破,工业围绕旅游做强,建设工业强区,文旅一体开发,打造文化名城,商旅联动发展,构建商贸重镇,全力建设区域旅游发展极,推进区域经济全速发展。

4、沿河发展,以文化、旅游两条主线串起三大城区,形成特色老城宜居、生态东城休闲、西部新城商贸的城市格局,建设城市休闲目的地,提升区域整体形象,打造宜居宜游城市品牌。

9.旅游发展大会活动方案 篇九

一、绿色健康、低碳出行·自行车骑行活动

时 间:20xx年5月29日

地 点: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

线 路: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桃子村—龙潭游客中心

承办单位:龙宫风景区管委会、市体育局

二、万人徒步游龙宫

时 间:20xx年5月29日

地 点: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

线 路: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漩塘景区—龙潭景区—桃子村—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龙宫风景区管委会、市体育局

三、秀美安顺·梦幻龙宫主题推介摄影展

时 间:20xx年5月28日

地 点:龙宫风景区

承办单位:龙宫风景区管委会、市旅游局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民间工艺大师现场展演

时 间:20xx年5月28日—5月29日

地 点:龙宫风景区

承办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旅游局、市妇联、龙宫风景区管委会

五、旅行商、媒体踩线考察活动

时 间:20xx年5月27日—5月29日

地 点:龙宫风景区

承办单位:市旅游局

协办单位:龙宫风景区管委会

六、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展示

时 间:20xx年5月28日—5月29日

地 点:龙宫风景区龙潭村

承办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协办单位:市商务局、市妇联、龙宫风景区管委会、市旅游局

七、“好吃街”安顺美食暨旅游商品展销活动

时 间:20xx年5月28日—6月28日

地 点:西秀区“好吃街”

10.学习工业发展大会情况汇报 篇十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

县委办:

11月12日上午,县残联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会议由县残联党支部书记、理事长XXX同志主持,县残联各股室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XXX书记、XXX省长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攻坚冲刺、“十二五”谋划布局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动员会、誓师会。XXX书记、XXX省长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论述精辟、高屋建瓴、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勾画了XXX加速发展的宏伟蓝图。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既客观把握了XXX省情实际,又深刻指出了XXX发展与全国、西部省区的差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了我省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提出的“一个总体目标”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以及各项部署,符合XXX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要求,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对于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省加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纲领。

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XXX同志就深入学习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残联职能抓好落实,从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上来,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奠定思想基础。残联各股室都要将工业发展大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原原本本深入学习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通过学习,切实将思想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两大发展战略”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上来,充分认识我省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的突出矛盾,深刻认识我省加速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紧密结合残联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精心研究制定残疾人事业加速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立足残联工作基本职责和基本职能,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着力抓好制度建设、人才建设、能力建设,更好的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一是“建制度、促规范”。抓住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改善民生这一基本职能,为发展搞好服务,无论是两个体系建设还是残疾人康复各项工作都要按照“科学规范、公正有效、可持续”这个原则来抓紧健全完善,在“十二五”期间使各项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制度体系中的单项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保民生、促和谐”。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主基调,以会议精神为引领,以两个体系建设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边学边思考,全面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残疾人事业宣传以及用品用具适配等各项工作,为XX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搞好服务。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的要求,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执行力。一是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学习好会议文件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提高思想水平、工作水平。二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残联各股室要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创造性的贯彻落实。当前,特别是要围绕两大战略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强调研,认真提出贯彻实施意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落实,谋求实效。凡是有利于X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事,都要大力支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待。三是严守工作纪律,提高办事效率。广大干部思想要高度紧张起来,要严格要求,着力解决一些干部对基层不了解,工作按部就班、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以学习贯彻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为动力,奋力抓好今年后两个月的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并精心制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对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没有完成的,加大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为明年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明年工作和“十二五”的规划,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立即着手进行研究,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XXX县残疾人联合会

11.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篇十一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措施要点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合阳县农作物种业取得长足发展,种子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种业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种子管理日益法制化,种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良种供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覆盖率的提高,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总体情况

在基础设施方面,合阳县通过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建成高标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 333.3 hm2,进一步提高了合阳县小麦良种繁育水平;在新品种推广方面,通过联系科研院所和知名种子企业,建立了“县有示范田、乡有展示方、村有示范户”的新品种三级示范展示网络,为新品种的宣传示范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质量检测方面,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为保证种子质量和加强种子质量市场监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种子市场的多元化有序竞争,在提升良种供应能力的基础上为合阳县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市场监管方面,通过15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建立了执法有机制、过程有监督、过错有追究、效能有评估、奖惩有措施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种子执法已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农作物新优品种的推广步伐不断加快,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充分发挥了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全县农业再上新台阶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管理机构现状

合阳县种子工作管理站经合编发[1996]12号文件批准成立,隶属合阳县农业局,为全额副科级事业单位,是全省第一个实行事企分开的县级种子管理站,内设质检办公室、品管办公室、执法队、良种补贴办公室、财务室、行政办公室和信息宣传办公室7个队室。现有干部职工1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4人,持证检验员5人,持证执法人员9人。

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实施种子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负责全县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种子质量纠纷调解和违法案件查处;负责全县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和核发;负责全县种子资源和植物新品种保护,组织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推广;负责全县种子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种子质量事故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负责全县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合阳县种子工作管理站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目标,以开展农作物新优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抓手,以监管种子市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为己任,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3 农作物种植及用种情况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原东部,辖12镇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5.2万,农业人口38.7万,总耕地面积5.83万hm2,其中水浇地3.02万hm2,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常年小麦面积稳定在2.67万hm2,总产量8.4万t;玉米面积稳定在3.53万hm2,总产18.3万t;棉花面积稳定在0.5万hm2,总产1.5万t;设施蔬菜面积已发展到0.67万hm2,总产达17万t。合阳既是农业生产大县,也是种子生产大县,更是种子消费大县,全县常年生产小麦玉米种子460万kg,各类种子年需求量则达到650万kg。

1.4 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情况

县种子站、县农技中心和县良种推广中心每年建设县级新品种展示园5个以上;乡镇区域农技站每年建设品种示范点20个以上;种子经营企业每年建立村级示范户60家以上。2006年以来,合阳县共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品种26个,其中小麦3个、杂交玉米1 1个、青贮玉米3个、棉花5个、蔬菜4个。

目前,合阳县种子管理站正在积极筹建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成后每年可承担国家和省级100个以上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任务;每年可引进国内外农作物优良品种6~8个,可安排示范品种10~15个,可向社会推荐优良品种3~5个。

1.5 种子生产情况

全县持常规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家,常年小麦和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0.1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城关、新池、和家庄、金峪和坊镇,年产量达460万kg。持杂交玉米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家,常年制种面积133.3 hm2左右,年产量达60万kg。

1.6 种子经营情况

1.6.1 种子市场多元化

种子经营呈现三大主要特点,即种子企业多、种子零售商多、种子品种多。

据统计,合阳县现有持杂交种种子经营许可证企业3个,分支机构2个,备案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136户。进入该县从事种子经营的活动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的知名企业中种集团、奥瑞金、敦煌种业、金色农华等相继落户该县,且种子经营品种及数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县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品种多达150余个,销售总量接近500万kg。

1.6.2 品种更新加快

随着种子研发、繁育技术的逐步提高,品种更新日新月异,各企业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推广引进新品种。据初步统计,2013年,在合阳县销售的150多个品种中,新品种达100多个,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

2 发展种业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低

合阳县现有持A证的3家种子经营企业,均是《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颁布前申领的注册资本200万的企业,且2014年初将陆续到期。这些企业仪器设备陈旧,库房、晒场和营业场所等固定资产多半靠租赁,除陕西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酒泉农科所合作商业化育种,并买断了“茂玉1号”、“源申2号”两个玉米品种的独家生产经营权和“长6359”小麦的陕西经营权外,其他企业经营基本停留在推广销售的基础上,实行“一头调入,一手调出”。

2.2 基地管理不规范,生产不够标准化

一是种子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集中连片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性措施有的落实不到位,不能保证优质小麦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二是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规范,真正按照三圃制、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进行生产的比例很小,且注重田间,轻视收获。三是种子产业化程度低,种子生产签约率低、规模小,且履约率更低,产销衔接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种子收获价格低,与种植粮食相比差价不明显,农户对种子田去杂去劣不配合,存在种子田杂株、劣株多,整齐度和一致性差等问题。

2.3 品种多,价格乱

品种多。农民购种选择难,农业部门技术指导难。目前合阳县有玉米品种近150个,品种特性各异,良莠不齐,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不到10个。

价格乱。以2013年玉米种子价格为例,从11~25元/kg不等,多个品种在非法经销商冠以“精品”、“优选”、“育种家直供”等美名后价格翻番。如此大的价差反映出种价的不合理,种子经营企业及经销网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种子层层加价、暴利坑农问题。

2.4 经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种子从业人员中,有原农技体系下岗或退休的人员,也有不懂种子推广技术的供销体系的农资人员和农民个体户,更甚者卖烟酒副食的也代销种子。这些销售点多为家庭经营模式,什么种子赚钱就经销什么种子,法律意识淡薄,不具备种子专业知识,只管卖种不管服务。售种时不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给农业造成减产,给农民造成损失。在近年的市场检查中,全县经营户中为农户开据售种发票、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的不足10%。

2.5 种子市场秩序差

路边随处可见种子广告,乡镇随处可见经销种子的摊点,一条街面多的达到10多个,少的也在6个以上,有市县种子公司委托直销的,有各种子企业授权代理的,也有种子商贩批发的。擅自改变经营方式超范围经营,打着种子企业、农科院校的牌子借牌经营,在偏僻的乡村无证照走村串巷经营,自产的或其他地方产的非标牌种子装袋冒牌销种,种子标签不规范和随意编印品种主要性状描述等问题依然存在。

2.6 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相关信息也无处查询,市场监管缺乏依据;二是重检查轻处理,开展市场检查轰轰烈烈,但检查结果不依法从严处理,降低了违法成本,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导致一些守法企业也随波逐流;三是执法不规范,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办事,致使无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证据链条,影响了执法效力;四是农业执法执行力差,缺乏联动性,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执法脱节,给一些违法行为者留下了可乘之机,难以形成众拳出击、合力共堵、打击有力、监管有效、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氛围。

3 改进措施及建议

3.1 推动企业联合,壮大经营规模

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市场化运作,采用强强联合、股份转让、股份投资等多种形式,推动种子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借助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准入门槛这一有利时机,迅速淘汰一批实力弱、规模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种子企业,推动优质种业资源快速向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集中、整合,发展种业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品牌经营道路,快速提升种子市场竞争力。

3.2 加大育种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种创新是种业的灵魂。种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下工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企业要创造条件,加大育种研发和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科研育种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走商业化育种道路,加快培育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在短期内,还可以采取买断、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以掌握更多优势品种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依法严控种子准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3.3.1 严控种子准入

一是建立强制性种子质量抽检制度,实现对农作物种子流通入市环节质量的全面监测,公告抽检结果,禁止不达标种子上市销售;二是对无证、无委托书、超范围、侵权、虚假标注标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查处。

3.3.2 从业人员管理

一是在种子备案工作中,种子管理部门要建立辖区内种子经营户档案,对售种人的经济能力、技术水平、经销区域、经营作物种类品种和种子来源去向等进行审查,对经营资质不合法、不具备备案条件、提供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备案登记。

二是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种子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营销人员的知识水平,达到识种卖种、服务大众。

三是倡导成立种子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创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3.4 加大示范展示力度

一要将本县推广的新品种按不同生态生产特点,把优势品种示范田和主推品种展示田建成农民选用新品种的窗口;二要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县的主推品种,发布本县主推品种推广指导意见;三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的优势和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大力推介主推品种,引导优良品种区域化种植。

3.5 创新种子经营模式

积极鼓励、引导农资企业创新农资供应形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一是建立连锁营销模式,延伸企业的经销链。从源头上保障了种子质量安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种子价格。

二是建立经销网与农技服务相结合的农资农技双连锁模式。通过与农技部门合作,把农业技术送到农民的手中,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

3.6 强化市场监管能力

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来提升执法人员理论水平,并积极参与部门之间和县域之间的联合执法,在探讨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办案能力,规范办案程序,提升农业执法效力。

二要强化联动协作,突出“检打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上下联动”,形成众拳出击、合力共堵的种子执法氛围,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

三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每个经营户的信用档案进行信用分类管理,评选“诚信经营示范店”、“放心种子村级店”,引导农民优质消费。

3.7 促进种子生产集约化程度

上一篇:永河中学教职工关于下一篇:通信学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