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024-08-10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共7篇)

1.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一

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探析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语音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两个层面上的特征和差异,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音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并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防范英语语音偏误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殷银芳 YIN Yin-fang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外国语系,山东,枣庄,277160刊 名:枣庄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H195关键词:英语语音 音段音位 超音段音位

2.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二

一、英语新词的构成方式

(一)缩略法

简而言之指的是删除完整词中一个或多个字母形成一个新词但意思未变的一种构词法。一般分为三类。一为缩略原词中部分字母形成新词。如encl-enclosure随函附上,ad-advertisement广告。二为缩写词组首字母构成新词。多见于专业术语,如AP-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F.B.S.-fasting blood sugar空腹血糖。三为缩略词组或句子中的部分成分或保留每个单词最前一个字母。IOU-I owe you借据,ASAP(as soon as possible)等。

(二)合成法

指的是组合原词汇形成一个新词,一般而言,新词已不再是原词的意思,通过使用者的创造性赋予其语义的扩展和延伸,因词形构成的灵活性,因而在网络新词的构成法中所占比重颇重。细数下来分为两类,一是常见方法,合并两个词构成一个新词。如passport护照(由pass+port),proofread校对(proof+read);netspeak网络英语(net+speak)。二是合并两个或三个单词中的部分而形成。如Hiberdating由hibernation(冬眠)和dating(约会)合成,指一约会就忘记朋友,有异性没人性的状态;Youniverse由you和universe(宇宙)合成,指世界我老大,唯我独尊;Lunarnauty由lunar和astronaut组合,名为登月宇航员。

(三)拼缀法又称派生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原词根上加上前缀后缀形成新词的一种方法,与众多构词法相比它使用频率更高。如添后缀-nese(人)shanghainese上海人,hubeinese湖北佬;加前缀trans-(转变)形成的新词,transform变形金刚,transport运输;部分添加-er的网络新词,scanner浏览器,前缀anti(反对),antiwar反战,antisocialism反社会言论等。

(四)旧词新意意为在单词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再赋予其新义。它包括词义变迁和词性变迁两类

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获得了新的词义范畴,使原来的表达形式(expression)分出一个新的词位(lexeme)[1]。如legging,它原指绑腿,护胫,现衍生为女孩流行穿的打底裤、裤袜;cookie原意饼干、甜品,网络给予一个新名,浏览器缓存;patch原为衣服上的补丁,现在也可以意为系统的漏洞;hawk和dove原意为老鹰和鸽子,后被媒体工作者采用指在政府工作和言论上态度、强硬,主张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派系或个人,称为“鹰派”;后者正好与之相反,指的是那些手段温和,推崇采用怀柔政策的个人或团体,被称为“鸽派”。而后者主要指的是词性发生改变,如由名词date变成动词,date me?约吗?,动词break变成名词霹雳舞。

(五)替代法

有趣的是,英语新词中大量加入数字,使用符号来替代词义的表达。如为寻求便捷而产生的2day(today),网络术语3W万维网(word wide web),网聊时便捷的表达n00b新手(newbie);符号的使用也值得玩味,“:(”伤心sad,“>:(”愤怒angry,“:-@”尖叫screaming,“^”竖大拇指thumbs-up等,他们的出现让隔着屏幕的语言表达显得更生动、诙谐,我们不得不感慨创造者的兰心蕙质,独具匠心。

二、英语新词的特点

因它独特的构词方式及追捧群体,使它广为传播。借助网络力量,它已然在语言世界里博得了一席之地,人们因它视野变得更开阔,但利弊兼而有之,正是因它的随意化,对那些英语初学者而言,其中有些词易混淆视听,起到消极的作用。

(一)简约性和随意性

比起口语表达的快速性,鼠标,键盘的操作会显得慢很多,要使网络聊天变得更加迅捷有趣,人们不由自主地、自然而然地选择灵活多样、简单可行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当然因为它的网络特性,也常常在交流时忽略某些语法规则,因而更凸显网络用语的口语化,使其中一些用语走出网络,飞入万家百姓家,广为流传,成为一种趋势,而非短暂的时尚。

(二)个性化和多样性

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多半为年轻人,在彰显个性的年代,年轻的心通过网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酣畅淋漓,他们使得网络语言更加丰富。如改编大家熟识的词汇,借助它隐喻性,赋予旧词以新意。合并两个词形成新词,或是缩略词组里的字母,使用数字和符号替代等形成一个个新词,这些构词法使得网络新词的语言结构更加多样化。

三、对汉语的影响

(一)大量网络英语新词被汉语直接引用

循着汉语新词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通过意译、音译或字母缩写等形式,把西方各国因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大量英语新词纳入囊中,加以吸收和再创造,于是乎千年的汉字又添加了国际范儿,呈现给世人全新的汉语新词,这里也包括单纯谐音变成的新汉字,如克隆(Clone)、台风(typhoon)、榴莲(durian),耳熟能详的有秀(show),延伸出了脱口秀、时装秀、达人秀;最近年轻人热捧的跑酷(Parkour),指一种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都能成为可以攀爬对象的运动。也有不加音译直接引用过来的,这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如被广泛用于人类社会的聚氯乙烯PVC(Polyvinyl chloride);电脑术语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有日常生活用语AA制(Algebraic Average)等,这些都已经深入人心,被人们广为用之。

(二)网络英语新词的某些构成方式被汉语所采纳,再创出新的汉语和具有中国风的英语新词

语言是一面镜子,折射大千世界;语言是一种工具,管中窥豹社会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新词产生的方式主要有八类(高庆华,2008),而这八类与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神一般相似。如缩略语,形容女人容貌不老的冻龄(冻住的年龄);因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白奴(白领奴隶);电影中的裸替(裸戏替身)那些为艺人拉票、策划活动、形象的职粉(职业粉丝)等;也有数不胜数的派生词,如族字家族,放下已取得的功名,而毅然奔向他国开启新征程的飞鱼族;外表光鲜靓丽,只懂享乐,遇事抗压力差的草莓族。再如奴字一族,社会变化催生出的一系列现象,房奴、车奴、被行政垄断而被迫接受消费条款的消费者垄奴。还有旧瓶装新酒之词,如网上论坛常说的“我是来打酱油的,我是来做俯卧撑的”意为我只是过客,对此事不做评价;还有一起流行起来的躲猫猫,本是儿童游戏名称,因网络事件发酵后产生的新意,意为负责人为规避法律责任而选择的托词。

按照一定的规则,依据翻译法,本土化、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语新词也层出不穷。这里有陪伴我们一起走过青葱岁月的,也有我们正在经历的。如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蜗居(snail shell),未经过任何准备的裸考(naked exams),那些不用坐办公桌、在家就能完成工作的人open-collar worker,现代快节奏生活出现的速食爱情闪婚(flash marriage)。网络迅猛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词出现,域名抢注(cybersquatting),网络犯罪(cybercrime),E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e-commerce,网上招聘e-cruitment。国企整改,很多人面临的再就业re-employment,形容那些总是犯错误的人errorist(error+terrorist),那些拥有雄心壮志的人,立志表ambitichous(ambitious+bitch)等。这些英语新词既呈现了中国特色又折射了英美文化。

如明朝音韵学家陈第所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新词的产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吸收新词进而创造新词也是语言进步的规律所在。大量网络新词的涌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毫无疑问,这对于汉语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之力。

摘要: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作为影响世界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在新的时代也焕发出新的光彩。本文从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形式和特点出发,引出它对汉语新词及其汉译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新词,特点,影响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历史与现状[J].外语研究,2001(1):13-20.

[2]高庆华.以开放心态对待报纸“双言现象”[J].传媒观察,2008(2).

[3]韩庆果.英语新词及其汉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4]郭遂红.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及语义特征探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10).

3.浅析汉语对英语语调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汉语 英语语调 重音 负迁移

一、引言

以前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时主要侧重语音的练习,即主要练习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局限在单个单词上。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都有的共同感受,即单个单词的发音标准了,并不代表朗读英语就地道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语调和重音等超音段现象的研究上来。音段结构和超音段结构相结合,构成了一个语言的实际语音系统。汉语不是纯语调语言[1](马秋武,2014)。汉语单词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每一个词都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并且具有区分词义的功能。例如“我买(mǎi)了一匹马”,上声表示我付钱买了一匹马。而“我埋(mái)了一匹马”,阳平表示我将一匹马埋在了土里面。声调在汉语中也叫字调。在汉语语音中,字调是叠加在语调上的,它会因语调的抑扬而稍有变化,但是语调不能改变字调,因为汉语的字调有其字义[3](曹仁松,2008)。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纯语调语言。英语单词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单个单词无固定声调,不区分词义。英语句子的语调具有信息功能,通过句子语调,能体现出说话人的情绪。例如:“oh my god”如果用平调,会表现说话者輕描淡写的态度;如果说话者使用升降调发出“oh my god”情绪就强烈得多,有可能表示吃惊、气愤等强烈的情绪。正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体系存在着语调的差异,汉语的声调可能会对英语的语调产生负迁移。

二、语调的差异造成的影响

虽然汉语既有声调又有语调,但是汉语的语调一般只在句末的声调基础上稍作调整。汉语词的声调不会因为语调的变化而变化;而英语是纯语调语言,在英语音高变化及基频模式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其次是重音[3](曹仁松,2008)。英国传统是将英语语调的结构分成4个部分,即:调冠、调头、调核和调尾。调群内最突出的音节就是调核,它是信息的焦点。OConnor和Arnold(1973)从方便外语教学出发,基于英国传统,区分了2种“调冠”(高调冠和低调冠)、7种“调头”(高调头、低调头、升调头、降调头、下滑调头、降阶调头和攀升调头)、7种“调核音调”(高降、低降、升降、高升、低升、降升和平调),之后又将英语本族语者日常口语中最常见的调型归纳成10种(Ten Tone Groups)[2](陈烨,2006)。很多中国学生在母语汉语这种非纯语调语言的影响下,对语调的敏感度不够高,导致中国学生在读英语时语调变化不如本族语者丰富,常表现出语调升降起伏不明显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中国学生由于对调核的概念不明确,对调核在英语中的作用不够了解。所以在朗读英语时经常找不准调核的位置。

例如:在陈述句“My husbands left me”中“left”是调核,而中国学生也许会出现将其他的词作为调核。比如图2的一名某大学研究生就误将“husband”作为了调核。(图1为英语本族语者的发音语图,而图2为一名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的发音图)

对于英语语调来说,英语中的调核通常在调群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上,后面若有非重读音节,则语调继续上升,但是其响度不能超过调核。而汉语母语者的学生习惯了汉语在句尾作调型变化的特点,受汉语句尾调型变化的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朗读英语时,也常常习惯在句尾作调型变化,而不管最后音节是重读音节还是非重读音节。例如:“Is he a language student?”中国学生常常误将“dent”进行重读。

2.调群划分的差异

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的各个部分都是通过连接词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因此,朗读英语句子时,本族语者常会根据意群停顿。重读的音节音高较高,音强较大,朗读的时候花费的时长要长,非重读的音节一般会出现连读等现象。调群是英语语调的基本单位。一个调群可以是一个句子、从句、短语或者词组,甚至是一个词。英语调群的划分、调核的位置及调型的类型都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和意义的表达。而汉语重意合,每个部分是由内在意义联系起来,表面形式不重要。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往往对英语调群的划分不是很敏感,常出现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的现象。

例如:“One Sunday morning my friend came around to visit me and you know we were just have a cup of coffee and then she said ‘my husband left me。” 在这句话中,本族语者将“and you know”作为一个调群连读起来,在“and you know”后进行短暂的停顿。而中国学生却会将“and”和“you know”分开进行停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学生机械地以句法结构来划分语调,在一看到“and”后就立即进行停顿,而没有考虑到说话人的情绪表达和整个句子的整体语调。

3.声调的负迁移

“The reporter told me about it.” 在这一句话中“the”是非重读的,但是受汉语字调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于使每个英语都带上声调,并且英语单词的声调趋近于其表达汉语的字词的声调[3](曹仁松,2008)。因此会出现将“the reporter”读做“∨the∨reporter”的现象。这句话的中文读音是他告诉我这件事(tā gào sù wǒ zhè jiàn shì),整个句子基本上是上声和去声。有的中国学生就以汉语的声调代替英语句子的语调,一路降下来,将其说成了汉语腔调的英语。

二、重音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典型的重音语言,与声调在声调语言中的作用一样,重音在这类语言中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同时它也是构成韵律音步的重要成分[1](马秋武,2014)。英语中的重音比汉语中的重音复杂得多,它不仅具有辨别词义、词性的功能,一个多音节的词往往还分为主重音和次重音,并且每个单词的重音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在ad,ministration中,“tra”重音级别最高,是主重音,“mi”次之,是次重音,其余的音节都是非重读音节。这样就形成了三个重音级别:主重音、次重音及非重读音节。 而汉语中各音节的輕重音差别不明显,且位置要求也不如英语的严格。轻音在汉语中反而比重音更具有凸显作用。例如:大意(主要意思)、大·意(疏忽,形容词), 实在(不虚假,形容词)、实·在(扎实,形容词)[3](曹仁松,2008)。重音具有标界的功能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对重音敏感度较低,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因为抓不住重读,而导致语调凸显不对,句群划分不正确的现象。

1.在简单陈述句中,中国学习者的多重音模式较本族语者明显。

英语是重音节拍语(stress-timed),而汉语是音节节拍语(syllable-timed)。在语流中,英语重读音节单独或者与不同数量的轻音节组合成音步,而各音步具有大致等时的特点,所以弱读音节必须缩短时长,重读音节要相应地延长时长。因此整个英语语调听起来抑扬顿挫。中国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对声调和音节对称性具有较强的心理预期,使其难以习得英语以重音为点、音步对称的节奏特点[5](袁咏,2013)。这种差异也就常常会导致中国学习者处理一个简单句时会出现多重音模式。比如之前举的一个例子:“the reporter told me about it”。中国学生会将非重读音节“the”重读。例如:“The life of a successful pop singer is not at all easy.”中国学生除了调核“easy”重读外,重读的可能还有“life、successful、pop、singer、和not at all”等多个词。这种多重音的模式就有可能是受到的汉语音节节拍的负迁移影响。

2.对句重音把握不准

由于汉语是通过声调的变化来表明词义的,所以在一个句子中,不同的声调组合能表示不同的语义,所以对语调及重音不太敏感。而与汉语相反,重音是英语中区别语义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英语的词重读是比较稳定的,但在特定语境中,英语的重读可能出现移位的现象。在英语句子中,句重音是与英语语调密切相关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句子的重音总是落在单词的重读音节上,但是由于说话者的表达意图或者强调对象的改变,重音可能落在其他词上,甚至会落在非重读音节上。英语重音总是跟英语语调以及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朗读英语时,本族语者会习惯于把要强调的重点更加突出,而听者也把注意力集中于带有重读的音节上。这是因为句重音是这句话的“信息中心”,没有了句重音,听话者也就很难捉摸和理解说话者的意思[4](刘杨、习晓明,2010)。由于没有意识到句重音与语调以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关系或者缺乏这种意识,导致很多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句子时不是受母语的负迁移产生多重读现象,就是该重读的时候没有重读,语调平淡。对于一个句子——尤其是复杂句子,由于不确定句重音应该在哪里,哪里应该连读,会导致整个句子的重读和语调不地道。而且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英语初学者在听英语的时候也不是跟本族语一样听句重读音节,而是更倾向于听每个单词,在听到每个单词后确定句子的意思。除此之外,缺乏对英语的重音重要性的意识也是干扰英语语调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结语

英语为纯语调语言,语调和重音在英语句子朗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汉语是非纯语调语言,不仅有语调,而且有声调,并且声调不会因为语调的改变而改变。基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生活在汉语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朗读的英语语调带有“中国腔”。 文章从语调和重音这两个切入点入手,对汉语对英语的语调负迁移进行了分析。虽然这种负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了解英语语调和汉语语调的特点,进行有意识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负迁移。

注释:

[1]马秋武:《汉语语调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01期。

[2]陈桦:《中国学生朗读口语中的英语调型特点研究》,现代外语(季刊),2006年,第04期。

[3]曹仁松:《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3期。

[4]刘杨,习晓明:《英语话语中“中国腔”现象的由来——基于英语语调学习中的汉语声调干扰现象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02期。

[5]袁咏:《中美大学生英语重音节奏模式的对比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06期。

参考文献:

[1]朱静,丁志斌.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1).

[2]林茂灿.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2004,(03).

4.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四

(全英文论文)浅谈游戏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黄西演讲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全英文论文)浅析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差异产生的原因

(全英文论文)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

(全英文论文)小王子中儿童与成人的价值观差异

(全英文论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培养

(全英文论文)论终结的感觉的叙事时间艺术

(全英文论文)从“歧义”的视角探讨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全英文论文)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法及写作学习技巧

(全英文论文)“词块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从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论道德盲视现象

(全英文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小妇人中乔的性格变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美表达沉默行为的对比分析

(全英文论文)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分析—XX中学为例

(全英文论文)合作性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全英文论文)XX学院英语二专学生需求调查与课程设置

(全英文论文)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西节日文化对比

(全英文论文)浅析唐诗意象的衔接

(全英文论文)英汉禁忌语对比

本题目是全英文原创论文,需要完整可以联系QQ:799 7579 38(全英文论文)汉英谚语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和翻译

(全英文论文)汉英新闻语篇组织模式对比研究

(全英文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剖析

(全英文论文)浅析21世纪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泛娱乐化现象

(全英文论文)中国英语的影响—以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为例

(全英文论文)雪莱和拜伦写作风格的对比学习

(全英文论文)农村初中英语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XX中学为例

(全英文论文)分析简•爱评价女性文学的特征

(全英文论文)外交辞令中模糊策略的应用

(全英文论文)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全英文论文)中英习语文化及翻译的研究

(全英文论文)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全英文论文)课堂导入方法在XXX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全英文论文)大学英语课堂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

(全英文论文)分析翻译中的情感缺失问题

(全英文论文)目的论视角下企业简介的英文翻译有案例

(全英文论文)论弗兰肯斯坦中的性别隐喻

(全英文论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

(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张培基的散文翻译

(全英文论文)论喜福会中母女的文化身份危机

(全英文论文)魔法世界中的反抗精神-论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反种族主义

政论文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全英文论文)AIDA原则在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全英文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指示性公示语翻译

(全英文论文)论商务英语培训班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前景与发展

(全英文论文)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调查研究

(全英文论文)浅析长腿叔叔一书中茱蒂的成功

(全英文论文)英语商业广告语篇中的会话含意分析

(全英文论文)关于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调查英语教育

(全英文论文)蝇王中“野兽”意象解读(全英文论文)论英汉成语翻译

(全英文论文)论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以及原因

(全英文论文)矛盾修辞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餐桌布局在美国正式宴会和自助宴会上的差别

(全英文论文)中国公益广告的含蓄美--环保公益广告为例

(全英文论文)浅析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性格

(全英文论文)浅析美国总统的演讲艺术

(全英文论文)中餐菜名的英译

(全英文论文)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全英文论文)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

(全英文论文)鲁宾逊性格变化过程简要分析

(全英文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角嘉莉的分析

(全英文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全英文论文)言外之意的特点与理解策略

(全英文论文)英译汉中四字格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英语政治委婉语的特点及其交际功能

(全英文论文)浅析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

(全英文论文)中学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初探

(全英文论文)XX中学高一学生在阅读考试中阅读速度的提高

(全英文论文)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手法

(全英文论文)中美社交礼仪比较分析

(全英文论文)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全英文论文)美剧学徒对话中的言语行为

(全英文论文)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全英文论文)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比较

(全英文论文)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

(全英文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全英文论文)生态翻译视角下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

(全英文论文)语言焦虑对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

(全英文论文)幼儿英语口语培养

(全英文论文)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全英文论文)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研究

(全英文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

(全英文论文)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全英文论文)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全英文论文)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全英文论文)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全英文论文)金色笔记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全英文论文)蝴蝶梦的悬念手法研究

(全英文论文)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全英文论文)哈利•波特主角背后的原型

(全英文论文)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全英文论文)解析阿特伍德盲刺客中的戏仿技巧(全英文论文)修辞手法在TED演讲中的运用

(全英文论文)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探因及其翻译

5.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论文 篇五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内容

网络语言的应用基于网络环境发展开发,通过不同网络端口用户的参与,实现网络词汇的传导,进一步增加网络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网络词汇内容更易于理解,为网络用户的网络交流创设有利的信息传输条件。例如在针对某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看法的过程中,选择传统语言词汇相对生硬,容易引起冲突或误会,而语言词汇的应用则可有效的化解矛盾,拉近评论者彼此间的距离。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语言传播存在一定的词汇歧义及误区,在网络语言定义方面环境适应性不足,因此网络语言可传播性较低。

现阶段自媒体网络发展有效的解决传统网络词汇传播性不足问题,使网络语言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加,成为现代汉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应用主要分为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网络语言应用是指利用社会资源及网络资源,对网络语言内容做深度解析,词汇内容深度更高,更符合汉语文学发展的应用需求,现阶段的网络文学发展主要得益于广义网络语言开发。

狭义网络语言应用则更大程度上用于网络社交,即利用网络文化交流方法,对部分流行的网络词语及网络热词加以运用,通过语义重叠及词汇重组实现提高词汇使用的可操控性及辨识度,例如传统词汇中乐呵、光秃、闹哄及轻飘等词汇,语言表述能力不足,而网络用于中的乐呵呵、光秃秃、闹哄哄、轻飘飘等,则可在有效理解作者表达词义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辨识度。一般的网络语言包括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及网络热词三个方面,其中包括旧词新义的词语。网络新词经过网民的广泛使用已不再局限于网络平台,而是深入到公众的实际生产生活。

二、网络语言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特点

(一)社会网络环境发展背景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交流机会也随之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对汉语词汇的使用愈发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衍生出符合相关人物事件的多种网络新词汇。该类词汇的产生不仅是人类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对新鲜事物的不断尝试,使网络信息的传导由符号、数字信息及数据参数向文化信息转变。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化发展促使网络新词传播速度不断加快,高强度的使用频次奠定了网络用词在社会环境中传播日益广泛的重要基础,使现代网络词汇传播更具有社会化及文化性特征。

(二)信息化网络普及应用特点

网络信息化体系建设不仅是信息化集成板块,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自我评价的一种衍生品。现代信息化网络传播,更注重文化传导,而文化传导的基础恰好需要通过不同语言及语种的融合加以实现,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体系建设的形成,汉语在网络信息传导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逐步凸显,成为现代信息网络发展的实际构成。网络语言的应用更具良好的时效性及融入性特点,根据网络文化发展内容及社会事件热点话题等选择有关网络词汇,使网络信息的传播更为全面与通俗易懂。例如网络事件的产生往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普通用词对某一事件的形容已难以充分进行有效的表述,此时便需通过对字体的拆解及谐音的运用来创造新用词,从而替代旧词汇。

例如传统意义上表达愤怒一词,“我操”通过网络词汇发展的演变,从“我靠”到“我倒”语义用词更为文明,且较为生动,便于理解,有利于提升网络用户文化素养,与传统的汉语用词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网络新词的产生通常认可度较高,同时传播速度较快,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此对相关词汇的使用也更容易进行记录,通过网络的不断发酵与扩散,新词汇逐步被大众所接受,此时相关词汇的运用便愈发广泛,成为各地区网络交流的主要用语,为更好的传播网络语言发展及对汉语言内容的深度整合夯实基础。

(三)年轻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的运用的实际共鸣

年轻群体是网络语言传播的主要人群,相对于年轻受众群体而言,中老年群体对于网络新词的接受度较低,接收能力也相对不足,因此在对相关网络语言应用方面,网络词汇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年轻群体的社交发展方面则有明显的实际优势。对于年轻群体而言,网络语言信息应用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输,而是利用网络语言寻找网络归属感,使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可找到与自身有文化共鸣的社会群体,所以网络语言应用是一种社会社交方式,对提高年轻一代信息网络交互及网络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自媒体对于网络语言的应用较为频繁,成为网络语言传播的主要导体,例如对新闻事件内容的阐述,多采用网络语言信息加以表述,部分网络新词需通过了解某些事件后方可理解,对于该类新词的选用主要针对年轻群体进行信息传导,使网络新词的运用更符合特定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通过网络新词的使用提高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吸引力,让其在年轻群体中更容易被接受。网络语言的选用必须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使其使用效益及适应性有所提升,保障新词选用不会使读者及阅读人群产生反感或异议,继而将网络语言应用编织成为一种信息化传播模板,以此为网络语言的合理选用创造良好的使用条件。

三、汉语发展环境下的网络语言的发展原则

(一)语言规范原则

网络语言使用虽能够有效提升词语运用的简便性,但其规范性在实际使用中却难以保障,对正常的信息传导易产生一定的信息偏差,因此网络语言运用规范便尤为重要。语言的规范化要从用词语义规范及语句规范等方面入手,使用词更符合汉语发展及使用规范,提高网络用户对汉语言运用的广泛性,避免网络用户在网络语言使用方面出现歧义及语言使用不合理问题。由于现代网络语言覆盖面积较广,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不应停留在小众范围内,应以汉语语言应用发展的大环境为核心,通过不断对网络语言内容的优化提升网络语言使用的精确性及规范性,保障网络语言用词处理处于较为合理的实际范围内。语言规范原则实际上是对网络语言应用的一种标准化管理,使网络语言的传播更为健康积极,其基础内容的设计也更易于被网络用户所接受。汉语应用发展历史久远,其形成语言传导体系较为完善,而网络语言的形成则相对较晚,相关的规范标准尚未形成,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汉语词汇应用体系下,对网络语言的应用加以约束,利用汉语使用语句、语义及词汇内容的原则分析,对现阶段的网络语言用词做深度管理。

(二)语言辨识与应用原则

语言辨识主要是指语句应用辨识度。网络语言的应用通常有特定的语义指向,语言辨识应用原则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网络语言的可理解能力,使网络语言的传播并不仅局限于年轻群体,一方面可以解决网络语言传播内容杂乱及不规范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汉语发展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广泛使用提供良好契机。早期阶段的汉语文化发展主要以象形文字结构为主,其目的在于体现文字传播的广泛性,通过象形模拟实现对真实场景的还原,网络语言的辨识应用原则同样可结合象形文字发展特点,利用与汉语内容建立互通关系,使汉语象形概念应用更符合现代网络语言的使用需求,采用主动引导方法,潜移默化的改变网络语言传播形式,提升网络语言传播及汉语在网络环境发展应用方面的实际有效性。

四、网络语言发展对于汉语发展的实际影响

(一)积极影响

我国网络语言的传播基于汉语语言传承发展,其发展基础并非是单方面的文化运用,而是通过相互影响实现共同多语种融合发展,所以在网络语言对于汉语传播发展实际上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使汉语在现阶段世界发展环境下更贴近自然,环境可用性及适应性得以增强,更易于现有网络环境发展的使用。传统的汉语运用更多的处于被动使用环境条件,而网络环境的构架则要求网络信息的交互具有一定的信息传播主动性,因此传统汉语应用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语义误区,网络语言的应用更为全面的将汉语语义进行阐述,使其语义的呈现更为直观,为汉语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推广发展创设有利的信息交互条件。1.网络语言发展弥补现代语言交际应用的不足传统汉语发展文化内涵丰富,但语气用词相对生硬,语句词汇不够柔软,在网络发展环境下高硬度的词汇运用及刻板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必然引起一定的矛盾冲突,而过于柔软的词汇修饰,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又显得较为突兀,因此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成为现代汉语网络运用的一种有效调和剂,在充分表达语言内容的同时,更为委婉的将语句信息做全面阐述,有效弥补传统汉语网络信息化发展模式下的基础性问题,使网络社交对于汉语的应用更为科学合理。例如传统汉语言文学中“果酱”一词主要代表由某种水果经化学发酵后,而形成具备可食用特点的调味品。在网络中该词则代表“过奖”反馈他人夸耀信息的一种谦虚表现,从语言表达形式上可有效的弥足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不足。2.网络语言发展进一步丰富汉语文化内容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词汇内容单一,在语言传播方面其权威性较高,但网络实用性不足,未能充分的满足网络多元化发展需求。,而信息网络语言的应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运用加以完善,使其在网络平台应用方面更具有柔韧性,充分的解决语义表达不形象及语言表达内容不丰富问题。网络语言的运用环境适应性相比于传统的汉语应用模式优势更为突出,是现代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语句的使用拟人化特征明显,画面感十足,所以对现代汉语发展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弥补,使传统汉语文化在网络环境发展传播下更容易被理解与接受。

(二)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的应用虽在现代汉语发展方面优势明显,但运用条件并不成熟,词汇内容充斥着诸多的不和谐及不稳定因素,且网络语言应用的时效性较高,对于网络设备使用频次相对较低的社会群体而言,网络语言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而基础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化的研究分析,对网络语言的运用加以控制及完善,并消除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不良影响,使现代汉语的传播发展具备更多元的民族魅力及特征。

1.网络语言发展使用规范性不高,破坏汉语言文化发展规则网络语言的传播应用较为注重对语义内容的控制,在语言的选择精确的方面相对较低,部分语句用词并不规范,在打破传统语言应用束缚的同时,也带来语言理解能力不足及语言分析能力有限问题,对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于“美国”一词的用,网络语言将其表述为“米国”,用词内容较为含糊不清,语义内容的阐述与理解多局限于网络环境条件,现实条件下“米国”的概念更多与粮食内容有关,因而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文化并未遵循汉语文化应用规则,而是更多的参考网络语言应用条件,对于年轻一代的汉语教育及汉语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理解误区。

2.网络语言发展区域狭义,内容可理解性及可控性较低网络语言的发展其本质在于加强沟通交流能力,解决语言交流障碍,网络语言的发展应用对字母、符号及新兴词汇的应用较为广泛,文字内容呈现更为直白,且隐含的含义较多,并不仅局限于单一的字面意思,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应用通常局限于某一网络信息圈,而无法得到全面性的延展运用。汉语由于囊括的内容较为广泛,所以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包容性较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便捷的网络语言使用环境,同时也产生语义内容不可控及语言信息含义复杂问题,对于未来阶段的汉语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结语

网络语言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运用可有效提高公众对汉语内容的认知,并为汉语文化广泛传播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但由于网络语言主要基于网络发展环境开发,存在一定的规范性问题,因此对文字应用严谨性要求较高,不仅要充分的发挥出网络语言的运用优势,同时要根据汉语使用标准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加以限制,从而保障网络语言成为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肖慧.现代汉语词汇、语义及语法变异现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郝韶瑛.谈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创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03):41-42.

[3]石真一.网络语言中单个生僻字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J].职大学报,2018(05):57-60.

6.汉语环境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篇六

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是在中国地域内进行的,是以汉语为基本的交流方式进行英语的教学安排的。由于初中学生在接触英语知识的学习之前早已获得汉语言知识的储备,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汉语的语言体系,这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先天的汉语环境的影响。再者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受教师资源的限制,以致造成初中英语老师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几乎全部都是非母语的英语教师。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认知新事物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待英语的学习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以汉语为教学环境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因此极大的影响了他们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为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初中的英语教学应该重视中国特有的汉语环境,中国化的英语教师要了解该环境下英语学习以及教学的特征, 从而使初中的英语教学更加符合我国初中课堂的实际情况, 提升我国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1.课堂教学英语。在我国初中的英语的学习中大多数仅仅局限于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因此初中学生很少会以英语为日常交际的语言进行交谈。通过对初中学生的英文成绩的调查发现,如果家庭中有以英语为母语的父母,该学生的英语成绩一般比较优秀。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从中可以发现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只仅限于在课堂学习英语,学生的英语教师几乎都是中国英语教师,而以母语是英语的英语教师却极少,并且学生出了课堂,又开始用汉语交流。在英语课堂上的英语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教师的布置的学习任务目标,被动的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由于学生了解在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设定,即便可以在英文课堂上交流流畅,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面对复杂的交际环境,学生很难做到应对自如,就这造成了课堂英语。

2.固有汉语思维。由于我国初中学生的母语是汉语,所以不可避免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大脑中固有的汉语思维的影响。尽管初中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创设英语的语言环境,但是这些都难以掩盖汉语的思维模式,所以就形成了披着英语外壳的汉语教学。正所谓学习不同的语言,要运用不同语言的思维。初中的英语教学受制于我国汉语环境的影响,即便初中教师也停留在汉语的思维模式,最典型的表现是通过汉语思维机械的进行英文的翻译,对英文语言的魅力产生了极大的削弱,使初中学生难以学习原汁原味的英文语言。因此来理解英语的涵义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进行思维模式的切换,及时转换到英文的思维模式。

3.英语运用有限。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有限主要表现在运用的范围与运用的能力两方面。受到我国的汉语环境的影响,即便在英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初中学生的英语运用的范围非常狭窄,在课下交流当中,无论是学生与英文教师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仍旧是我国的汉语,英文的交流很少用在日常的交际中。另外,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十分有限,其中受到个人英文知识素质的影响, 有些学生对于英语的表达的能力会比较强,有的人表达的就会比较弱,这正是典型的用英语只会表达自己会说的,却难以真正的表达个人的思想以及感情。

二、初中英语教学消弱汉语环境影响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比较准确的发现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受到我国汉语环境的影响极大,所以在对我国初中学生的英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分析汉语言环境的影响,以此我们才可以采取相关的策略来尽可能的消弱汉语环境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切实提高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培养符合现代化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1.通过汉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汉语的学习来激发对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往往是我们学习新事物的出发点,初中学生正处于接触新事物的黄金时期,对于英语的学习非常容易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初中学生对某一事物有深厚兴趣就会促进他的自觉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发现,在对初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课堂上如果过分强调完全脱离汉语以英语为全部教学使用语言的时候,不但起不到课堂的英文教学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英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2.通过文化找到两种语言的共性。汉语与英语作为人类两种不同的语言,虽然在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共性,对于在汉语环境下的英文教学一般都是以初中学生的汉语文化为基础进行的,因此要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共性。研究表明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汉语和英语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之分;同样的还有,都将词汇的属性色彩分为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如果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英文教学之前, 使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能够对他们的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英语教学课堂设计

我国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对初中学生予以传授与引导的,所以课堂环境的好坏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架设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来引导学生提高英文知识以及口语交流能力是极为重要。

1.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注重教学质量提高。一向以来, 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因此必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注重教学质量提高。

2.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引进现代教学设施。对于初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包括读、写、听三种能力的综合的塑造, 因此可见英语是实践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课程当中要特别重视课堂的教学方法,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的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为了增强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初中学生为主体,善于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引导他们使用英文进行课堂沟通,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现场沟通。为了使英文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的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互联网进行英语的教学指导,并且根据英语教学的内容可以实现实时更新教学方式、拓展英文教学内容的目的。

3.创设英文会话环境,优化英语学习氛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初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才会得到充分的调动,因此面对我国的汉语环境下对初中学生的英文教导,教师要积极的帮助初中学生创设良好的英文会话的沟通环境,使他们能够真正达到或者说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极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对于英文学习的热情,优化他们的英语学习氛围。为了使创设的英文环境更加贴近学生,可以在师生之间组织英文话剧表演,构建西方的话剧舞台特色,以英语的沟通进行角色的扮演。为了是英语会话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要积极引导初中生使用英语进行思考,促进初中学生英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进行英语知识竞猜等活动环境的创设。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在教室内部张贴英文宣传语,并邀请初中学生参与英文黑板报的办理活动。这些创设英文会话环境的做法都可以使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变的浓厚。

摘要:我国初中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英语教学要特别注重分析汉语环境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探索出符合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此提升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具有良好英语素养的杰出人才贡献力量。

7.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英语借词 现代汉语 语法

伴随着中国与世界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更加密切,而语言接触亦越加频繁。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几乎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英语借词进入汉语,汉语中新词的产生、尤其是英语外来词汇的出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语法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英语借词与现代汉语语法

借词,也叫“外来词”,是指音义借自于外语的词。英语借词,即指音义都借自英语的词。“借词”这一术语出现使用于50年代,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它的称呼也不同。吕叔湘称“外来词”,罗常培称“借词”。孙长叙称“外来语词”,周祖谟称“外来词”或“借词”。

语法是语言研究的基本要素之一。汉语是孤立语,英语则是屈折语,二者在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方面即就有巨大的区别。现代汉语语法单位由语素、词语、短语、句子、句群五个方面构成,语法手段不像英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汉语语素的顺序不同、虚词不同,那么他所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随着中英两种语言的接触,现代汉语语言的语法也受到英语的一定影响。就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受到拉丁语的影响一样,例如英语某些词汇就来源于拉丁语。例如:March三月Mars(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现代汉语吸收了大量的英语借词,当然英语中也有来自汉语的词,例如:tofu(豆腐)。因此,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接触的过程中,都会在对方的语言里留下自己或多或少的痕迹。

二、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1.语素与语素新的结合。

由于受到英语借词的影响,原本两个本不能结合的语素结合到了一起,并由此衍生出新的词汇。例如:英语“bus”,将汉语中原本不结合的两个语素“巴”、“士”结合为“巴士”。后来根据车辆的大小、类型又衍生出了“大巴”、“小巴”、“冷汽巴”等词。

2. 产生新的词缀

在我国古代就有词缀的产生,例如:《木兰诗》中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爷”前缀;阿~。由于外来词的大量进入,汉语语言也引进了新的词缀。例如:“软~”软实力、软武器、软环境等,就是汉语仿照英语“soft-ware”而来。

3.改变英语借词原本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是音译过来的。然而汉语音译过来之后,并没有完整保留英文本身的意思,而引申为其他意思。例如:“酷”就是有cool音译过来的cool的英文意思是冷静的;凉爽的;一流的;孤傲冷漠的;使冷却;凉气。然而,汉语译为“酷”,意思是程度深、帅气。

4.词具有拉丁字母化

拉丁字母在目前是世界上已经被广泛的使用,我国也有很多词语利用拉丁字母,用一些拉丁字母来代替汉字。这样的情况在口语和网络中尤为突出。例如:Q版、HOLD不住、IC卡。也有些是全部由拉丁字母构成的词语,例如:CD、DVD、TV、KTV、PC等等。还有一些我们国家自己创的拉丁字母词语,如:RMB(人民币)等等。

5.产生新的表达方式

现在,汉语受英语的影响还出现了动宾式词语还可以带着宾语的现象。例如:登陆北京。“登陆”本就是一个动宾式词语。后面再跟一个地点名词“北京”作宾语。这句话若是按照以前的语法来看,算是一个病句。但从现在的日常交际来看,它不算是病句,我们是能够理解它意思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借词,已经大量的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语言中,当然,这些都是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更加频繁的原因,也是现代汉语对外来词汇的接受能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有句老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排斥新东西的进入,也不能无所分辨全盘接收。我们要对这些语言现象予以整理、分析,使其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能得到更好的利用,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使得我们语言运用中的用词造句更加简洁,更加具有时代特色。

[本文是铜仁学院教改项目《母语方言视野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思考--以铜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144。]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200字读后感作文下一篇:欺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