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民情日记(共11篇)
1.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篇一
20xx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今天,搭乘乡包村领导朱少海的车,我再次驻村后第一次踏入了双贡村。因为去年在猴场乡补那村驻村,参与猴场乡做发展规划,对于猴场乡的每个村都比较熟悉,依旧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土路,路旁依旧是陡坡地,听乡领导介绍,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40多分钟的路程后,我们到达了双贡村活动室,乡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听说我今天来报道,都已经在村活动室等着了,这是欢迎我的到来吧。想着去年驻猴场乡补那村的时候,为补那的猕猴桃产业做了点事情,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喀斯特山区自动喷灌系统,还给全乡老百姓做过农业方面的培训,今天到双贡村,感到了村干部的期盼和老百姓盼富的热情,让我对驻村工作倍感重任在肩。
2.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篇二
为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能惠及的小型水库移民,2009年江西省政府将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纳入全省“民生工程”之一,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解决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工作方案》文件,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小型水库移民帮扶解困工作,同步解决影响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困难问题。上犹县在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创新帮扶措施,维护库区移民稳定。通过项目扶持、技能培训帮助移民自力更生,以解决实际困难为宗旨,切实做好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减少因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给小型水库移民带来的心理影响。做到心系大小水库两移民,困难共同解决,实现大中小型水库库区同步均衡发展。
一、小型水库移民基本现状
上犹县地处江西省西南部,罗霄山区南麓,境内以山林丘陵为主,江河纵横,水资源非常丰富,国土面积1543.87平方公里,人口30.91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在上犹县建设了6座大中型水库和17座小型水库,以及数以千计的山塘水库,拥有库容10亿多立方米,形成了12.6万亩的库面面积。全县列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水库有上犹江、龙潭、南河、灵潭、仙人陂、龙江6座水库,核定移民383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4%。而小型水库却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的23个行政村,动迁安置原迁移民635人,经几十年自然繁衍后目前登记小型水库移民951人。这些小型水库大部分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县级人民政府兴建,移民安置主要实行就地分散安置和后靠安置,有少部分实行跨村组插花安置。他们均居住在交通、就医、就学不便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主要表现为:一是移民文化程度偏低,受自然、交通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移民地处偏远山区,就学距离远,造成移民辍学率居高不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二是生存环境恶劣,小型水库移民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居住房屋基本都靠开挖山,平整出土地后依山而建,且大部分住宅为土胚或土木结构,在夏季雨水丰盛时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移民生命财产带了极大威胁。三是生产方式原始,移民生产资料极为有限,绝大部分是大跃进时期的开荒田、高排田和池塘,面积小且分散。不适宜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移民从事种植、养殖等均为原始的自给自足式小农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四是劳动技能缺乏,移民因居住偏远地区,文化程度偏低,自学能力不足和培训机会较少等原因造成劳动技能缺乏,无法从事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仅靠出卖体力劳动获取报酬,工资收入普遍不高。
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基本思路
小型水库移民解困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小型水库是自建、自管、自用、自利的工程,与大中型水库相比,工程占地较少,淹没小,且移民大多就近安置,与大中型水库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让小型水库移民正确认识解困工作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不同,不盲目攀比。上犹县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主要是扶持和鼓励小型水库移民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破除“等、靠、要”思想观念,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心。引导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及时化解矛盾,平衡关系,确保社会稳定。通过省级扶持的移民解困资金和县级整合其它涉农资金以改善事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基础设施为主,着力培养移民发展生产、扩大经营,并加强对移民实用劳动技能培训,如驾驶、烹饪等就业前景良好和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的培训项目,增强移民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移民收入水平。
三、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调研,做到心系移民。
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后,上犹县水库移民工作人员结合多年从事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在政策实施之初就制定了可能出现小型水库移民要求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信访问题的紧急预案,做到移民有诉求我们先想到、能处理。同时在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核定登记时也对小型水库移民生产生活进行调研。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登记移民时,对小型水库移民存在的实际困难也耐性倾听,记录在案,结合移民、扶贫资金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小型水库移民感受到政府会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态度。
(二)加大宣传,确保社会稳定。
后期扶持政策是对为建设大中型水库而淹没住房动迁了的移民进行现金直补的扶持政策,所以在核定登记移民信息时,小型水库移民群众觉得他们也为国家和集体的建设出过力、做过贡献,要求享受与大中型水库移民同等的扶持政策。部分移民多次到省、市、县集体上访,甚至写信到国家有关部门信访。面对这些情况,上犹县积极做出反应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移民家中,通过召开移民群众大会、户长会、代表会等形式,宣传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有关政策。使广大小型水库移民知晓小型水库移民与大中型水库移民政策异同,不能享受同等政策。同时将有关情况向水库移民主管部门和上级政府汇报,争取扶持政策,安抚移民群众。切实做好小型水库移民的政策宣传解释、情绪缓和、社会稳定工作,有力地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整合资金,解决实际问题。
在做好移民稳定工作的同时,引导帮助移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渠道。上犹县通过整合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资金,帮助小型水库移民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移民群众发展生产。鼓励、扶持移民群众发展“两茶”产业种植,并在油石乡梅岭村新建万亩茶叶基地,切实解决移民群众创业、就业问题,保证移民群众就业有途径,致富有门路。有效地去除移民群众攀比和等、靠、要思想,培育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发展致富的良好社会风气。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实施以来,上犹县投入小型水库移民解困项目资金11万元,财政扶贫整村推进资金120万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200多万元。实施乡村道路项目23个,饮水工程项目4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小型水库移民的一些实际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步伐。
(四)加强培训,提高工资收入。
目前小型水库移民和大部分农村青年一样外出务工,但是他们基本从事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整体劳动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低下,工资收入也极为有限。为此,在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中,上犹县结合“雨露计划”、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高级技师、大中型水库移民技能培训项目,把小型水库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纳入驾驶、烹饪、茶艺、电脑等各项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就业。到2012年上半年全县已累计培训小型水库移民196人,培训结业率达到100%,安排就业人数132人,与未参加技能培训务工人员相比,月工资收入多出1000多元。
四、对今后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3.罗坝镇创新拓展“民情日记”活动 篇三
日前,记者来到罗坝镇淋头村,在村委会门口前的宣传栏,记者看到,显眼处张贴着一张“民情日记”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和二维码。该村妇女主任曾茂端告诉记者,平台开通后,村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关注和添加,“大家有什么困难,动动手指留个言,就有镇村干部帮忙解决,多方便快捷”,曾茂端说,遇到年纪大的村民,她还要一遍遍地给他们讲解微信民情日记如何使用。
罗坝镇宣传委员卢彦斯向记者介绍,该镇还利用一年一度的外出工作人员春节茶话会,积极宣传微信民情日记,鼓励罗坝外出乡贤积极关注、支持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定期将民情日记的最新动向以及镇上的动态信息等及时发布、更新到公众平台,保持微信民情日记的持续关注度。
据悉,罗坝“民情日记”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日常信息更新、大事记、典型案例、微友留言等功能版块,为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全新服务平台。为进一步规范微信版民情日记的管理,做到收集、跟踪、落实、反馈整个过程实现无缝衔接,该镇还指定专门领导负责微信民情日记工作,并指派专人具体负责微信民情日记的管理工作,及时查看、收集、记录群众的留言,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分类整理,登记造册,根据问题的性质相应呈送给相关领导负责办理,规定办理时限,最后将办理结果反馈给留言人。截至目前,该镇“民情日记”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数已达上百人,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18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个。
2002年,韶关市在罗坝镇率先开展“民情日记”试点活动,要求基层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13年来,罗坝镇的“民情日记”活动从来没有中断过,并在不断地拓展与创新,从网络版民情日记到微信版民情日记,该镇的“民情日记”活动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接地气。
该镇党委书记钟俊锋表示,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但绝不意味着以“键对键”取代“面对面”,最为重要的是“网上察民情、网下解民忧”。微信民情日记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专门管理人员督促问题的解决和落实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到位。对于重大、疑难问题,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讨论决定;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或者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落实的,及时向留言人解释清楚,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今年2月16日,燎原村有一微友称,他是外出务工的燎原村人,过年回家去了本村的“长围”,发现长围周边出现了很多脏乱差现象,给游客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建议在长围附近修建垃圾池,方便群众倒垃圾。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镇分管“清洁美”工作的领导马上与村干部协商修建垃圾池地点,并由村干部先征求群众意见,方案定好后,将立即组织人员兴建。
4.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精选 篇四
一群不速之客、两老人和回家省亲的女儿围坐在一起攀谈起来。“你家现在常年两老在家,经济又不是很宽裕,你们对这样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我问。
“我们听党的话,党的政策好呀!虽然我们家女儿远嫁他乡,身边没有孩子,但还有党委政府,当地干部照顾我们呀!”
“那你现在怎么摆脱贫困现状呢?”
“呵呵,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合计了一下,准备先把房子维修一下。那样,我们就不愁热天‘外边大下,屋里小下’了。我们会酿酒,手头的零花钱够花”。
说到酿酒,他可起劲了,“我给你们舀点尝尝,我酿的酒味道可正了。”说着就到里屋去打酒了。随行的一个队员品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嗯,好酒,好酒”。高瑞芳听到队员的夸赞,脸上笑开了花。
“上次开会,你们说引进糯高粱,我今年想种点。等高粱熟了酿点高粱酒,卖个好价钱,那可比种苞谷划得来呀。高粱杆儿粉碎了可以喂猪,我还可以扎扫帚卖,一种作物,多种用途,是宝呀!多亏你们给我们带来了致富信息。”
“好吧,我们想办法争取能调运优质的糯高粱种子给您,到时候还可以让我们局农技人员来田间指导您生产,圆你致富梦。”
“那太好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呀,我们要好好的响应党的号召,保管好自己的身体,多活几年。”
临走时,高瑞芳还交代,“等明年高粱丰收了,你们可要来再尝尝我酿的高粱酒呀!”
多么朴实的心愿。时刻感恩于党的恩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百姓的生活似陈年老酒越品越香。
更多相关的文章:
1.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2.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3.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5.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5.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篇五
清晨,村支书张同志急匆匆的赶到村里大队部我们的住处,告诉我村里昨天晚上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一对刚结婚四个月的年轻夫妇不幸在家中煤气中毒,妇女当场死亡,男子送去医院抢救。得知这一消息,我带领工作组成员直奔死者家中进行慰问。看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我的心里特别难受,为她24岁如花的年轻生命的陨落感到深深地惋惜。但是,我更担忧的是村民生火取暖的安全问题。担心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从死者家回来,我马上安排工作组其他成员针对农村生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情况,搜集相关的煤气中毒的预防常识,准备在村里的公告栏中张贴,并且打印出来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上,对村民宣传预防煤气中毒以及抢救的措施,防止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
2月23日 晴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到村里孩子上学的“五王庄中心小学”进行走访。与该校的丁校长和教务主任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学校目前的年级设置、师资力量以及生源情况。得知该校的硬件设施比较薄弱,师资队伍年龄老化,学生生源不足,仅有一百多名学生在该校就读。农村的孩子何时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呀?农村真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帮扶的对象。
晚上,村里要召开两委会,我和工作组其他成员列席了该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水电费收取以及村机动用地承包问题。两委会的同志都积极发言,场面很激烈,可是总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被村民所接受。最后,我希望村里今后的事务也像今天一样能够先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讨论形成决议,并做好会议纪要,随后在公告栏公示,向村民公开。能为村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感到特别高兴。此时,我又想起我们的工作要求,更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此次入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的村务公开制度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了,但真正做到村务公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一步一步把村务透明化,议政日常化,让老百姓真正享有知情权。
3月2日 晴
今天上午我带领工作组成员来到了胡白庄村北边一户农民张吉鹏的大棚和他一起干农活。这个大棚种植的都是绿油油的茴香,我们三个人分好工,一个人在茴香地里拔除杂草,一个人给茴香浇水,我和张吉鹏同志一起拔长成的茴香。大棚里湿度很高,刚进大棚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用眼镜布擦一下眼镜,一抬头碰到大棚的支撑上,汗水和露水混在一起洒落在头上。快到中午了,我们才一起走出了大棚。一上午蹲着拔茴香双腿都麻了,但我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同时,我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加深了和村民之间的友情。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菜农很辛苦,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很少有时间闲下来,常年累积下来,都落下了一身的病,特别是腰和膝关节疾病。我们应该从健康方面多关注和帮扶农民,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我希望国家还能从农民的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3月6日 晴
今天我们在村主任张广如同志的陪同下走访了两户村民,我们先来到了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张吉安老人家。张吉安老人是青县县政府首批授予‘“德化模范”称号的先进代表。老人对村里的道路义务进行维修,路上有坑了,自己拉土把坑垫上;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清除路上的垃圾,使村里的道路保持整洁,老人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老支书张国亮家,看望他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老太太因为脑血栓瘫痪在床四年了,她的儿子们做生意长期在外,一直都是由儿媳们伺候,妯娌们和睦相处,孝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交谈时说自己现在心情非常好,吃嘛嘛香,都是靠了媳妇们的照顾。
走访的这两户家庭都使我们的内心受到了震撼,青县胡白庄村一直保持着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涌现了这么多的好人好事。农村和城市相比,生活条件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民风却是淳朴的。青县电视台推出了近十年的“德化人生”栏目,一直致力于挖掘县里的道德模范,鼓舞青县人民像他们学习。我们全社会应该向青县学习,挖掘全社会的道德模范,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月27日 星期三 晴
六里坪镇孙家湾村是我局“三万”活动的驻点村。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今天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在孙家湾小学举行的“三万”活动贴民心、访民情、解民困结对帮扶仪式。
上午10:30分左右,简短的结对帮扶仪式结束后,副局长罗荣宣布了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的学生名单。我结对的学生叫王诗嘉,家住孙家湾村十三组,今年10岁,在孙家湾小学上四年级。父亲王兴国长年在贵州打工,由母亲王小菊和奶奶监护。上午,王诗嘉的母亲和她上学前班的弟弟王文靖也参加了活动仪式。10:40分,我和副局长汪敬清同志一道与学生家长带着王诗嘉姐弟俩,顶着炎炎烈日,向他们家里走去。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询问姐弟俩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家长和姐弟俩非常高兴的应答着。走了20多分钟,我们来到王文靖的家里。
孩子的奶奶跟他们居住,老人家见来客人了,非常高兴地把我们迎进了家门。王家有3间砖瓦房,家里陈设比较简陋。屋里有台电冰箱和摩托车。家里有耕地近2亩,200颗桔子树。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丈夫王兴国在外打工和卖桔子,年收入在25000元左右。由于全家有5口人,2个孩子上学,经济条件在当地一般。
在问过了家里的情况后,我和副局长汪敬清向她们宣讲了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强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负担政策、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政策、农机具补贴及家电下乡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当我们问到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时,王小菊感慨万千:“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种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要费,还有这补那补,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家里的困难只是一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我们又问道:“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 她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村信贷手续复杂,建议简化手续;二是农村卫生医疗点布局少,农民看病较远。建议尽快回复村卫生室;三是组里的堰塘垮了几年,没有人管,导致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希望我们能够帮忙想想办法。对王小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都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也给王小菊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要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两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二是多搞一些家庭副业,如养猪、养鸡,增加家庭收入;三是家里卫生要多打扫,为孩子营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王小菊连连表示接受建议。
不知不觉,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王小菊挽留我们吃饭,我们婉言谢绝了。临行前,王小菊依依不舍,握住我们的手说“下次再来啊!”。让我们感到了农民的朴实。副局长汪敬清还塞给她200元钱,叮嘱她给孩子多买点好吃的东西。
6.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篇六
常德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 谢淼
20xx年5月,我有幸被常德市青工委选中赴石门县维新镇调研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毛哥原名毛晓明,时任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个头不高,微胖,爱运动,篮球、羽毛球都还不错。这次,就是跟他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扶贫”。
早上6点半,就被毛哥一个电话敲醒:“兄弟,起来哒没得,8点我到民政局来接你,你快滴滴搞啊!”洗漱完毕,我还在慢吞吞地准备去吃早餐,发现毛哥就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们先到石门,与县政府督查室的同志接头,然后一起驱车前往维新镇,路上3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扯到了这次活动的情况。毛哥说,是他一个同学正在长沙组织的一个扶贫活动,他就把线牵过来了,用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可遭孽的人还不少,尤其是小孩,有能力帮下忙、出点力,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在县城接了人,马不停蹄地赶到维新镇,跟着当地民政所熊所长一道下村了。出发前,熊所长拿着24人的名册说,要不看几个重点户就好,这么多跑起来太累了,而且昨天下过雨,路不好走。可毛哥不同意,坚持要把所有的贫困户都看完。
第一户小孩叫覃道芳,丧父,母亲精神有问题,成绩比较好,没有经济来源。我们下车后步行了大约300米左右,已经是一脚泥了。来到了贫困户家里,土墙、土瓦、土炕……房子里面黑黝黝的,什么都看不清楚。熊所长叫了两声,土黄色的门慢慢打开了,里面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探出一个脑袋。周围邻居说,她就是覃道芳的妈妈,患有精神病,平时不言不语,发起病来就胡乱打人。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再想想我的孩子,我立马不敢想了。
这时从旁边屋走出来一个小女孩,衣服的颜色早已褪去,满身的补丁就像打了马赛克一样,用她那清澈有神的、带着些许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熊所长介绍来意之后,毛哥嘱咐我把家里仔细拍摄下来,便把小女孩叫到身边,询问了许多有关她家庭、学习的情况。临行前还不忘交待小女孩:“好好读书是你的任务,怎么读叔叔来跟你想办法。”
前往第二户的途中,熊所长给我们介绍了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的。老人又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仅仅靠低保生活,还有的就是家庭患有疾病,拖垮整个家的。每年镇里面都拿了一些钱出来补贴这些贫困户,但只是授之以鱼,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次能够带来支持贫困学生的计划,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
第二户小孩叫赖慧群,从下车步行到她家有3里多山路,在半山坡上的一间小屋,一样的土墙和土瓦,不同的是墙和窗户上到处是洞和用麻袋封住后又被弄破的痕迹。还没到门口,屋子里一股馊味就扑鼻而来,待我想仔细看清楚是从哪个门飘出来的味道时,毛哥已经敲门进去了。
我从厨房门进去,看见土炕上面有一个大锅,里面正煮着类似腌菜一样的东西,黑乎乎的根本分不清是什么,除此之外,整个厨房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再看看毛哥,正在细致地查看、询问具体情况,走的时候还自己掏腰包塞了500元钱在小孩手中。就这样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绕了多少山,从下午1点一直跑到6点多,12户贫困户终于跑完了。和熊所长约好明天上午把剩下的12户人家走访完后,毛哥拒绝了他们安排的餐宿,开车拉着我们找地方吃饭去了。
两天下来,我的腿已经全是泥了,脚磨出了两个老大的血泡。再看看毛哥满身泥泞,车被刮花了,底盘也磕几下,我说道:“毛哥,你这哈只怕是出血本类?”“能把这个事落实到位,解决这些小孩读书的问题,这点事就不是事。”随后他掏出他的笔记本说:“你看我,把情况都记录下来了,这次要是一对一的助、终身制的助,能够读到大专的就帮到大专,能够读到大学的就到大学,能够读研读博的,都要支持到底。只有这些孩子有出息,才能够解决他们家庭的贫困。”看着毛哥的车,再看看他疲惫但是满足的样子,顿时心生敬意。
7.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篇七
民胜村,四面环山,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的一个贫困村,从昭通出发到永善县城,拐一个弯经过桧溪大桥,顺着金沙江一直往下行走,转进一条坑凹不平凿在山崖半腰的公路,颠簸着就到了民胜村。民胜村有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就坐落在民胜一组最靠山脚的地方,干净且清幽。推开二楼我住的房间窗户,视线跨过瓦房,扑面而来的,是漫山遍野的桐子花!经了解,那是多年前政府主导发展的产业。
民胜村海拔落差并不很大,山间杂木丛生,桐子树由于面积宽、数量多,又争其斗艳地开着花,因此,在这个季节里桐子树特别耀眼。桐子树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花白略带红色,有橙色的斑点与条纹。气微香,味涩,味苦,微辛、寒。其功效:清热解毒,生肌。又主治于,新生儿湿疹、秃疮、热毒疮、天沟疮、烧烫伤。这便是陪同我下队的老罗说过几遍:“有一年,主席(青胜乡人大主席)让我帮他捡了好多桐子花,用来治疗烧伤”的原由吧!看上去因为太多而略显平凡却怎么也不失美丽的桐子花,除了挂上桐子果实,居然还能有中药的功效,发自内心更喜欢桐子花了。
桐子,作为一种产业推广的时候,它被人需要过,人们需要的是桐子油,一种说不定哪一天会重新高调复出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业用油的果子,如今却是留在荒山无人问及。而它的花,是我遇见的最美丽的桐子花,默默地爬上枝头,又悄悄地滑落为泥。它们漫山遍野,长在山腰、岩脚、沟边、路旁;它们独善其身,忠诚坚守,不卑不亢、不喜不怒、不争不抢。它们低调地存在,高雅地绽放,除了我这样,同样是这个历史时期需要而被安排到民胜驻村的匆匆过客,是如此疼惜、怜爱,偶有人记得它可以疗伤之外,还有谁为这些漂亮、纯洁的花儿驻足心疼?无论有没有人关心,无论社会是否关注,它们依然故我地绽放、凋零、等待、再绽放、再凋零。年复一年,那么坦然、安静、绝然。这难道不是一种大气、个性的境界吗?
是我需要的境界。来之前,听说要长期驻在离家比昭通远几百公里的民胜村,想到一直以来“5+2”“白+黑”为家庭团聚而拼命工作的各种心酸,想到家中不到四岁的女儿天天哭着喊着要妈妈的情景,想到从始至终再苦再累从未改变的职业尊严,想到无论工作环境如何恶劣从不打折扣的工作作风,想到我自己已有五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想到单位里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比比皆是……我强烈地感到社会的不公平,我嚎啕大哭了三天!虽然来到了民胜,一开始是很有怨气的,加之对新工作的管理,怀着各种伤感的心情,我不得不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熟悉环境,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一个村民小组接着一个村民小组地走访,挨家挨户开展民情调查,最终我获得了民胜村自然资源、民情风俗、贫困程度和范围以及产业发展状况大量的资料。我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我需要农村带头致富的人才,我要培养带头致富的人才,我要为民胜村建立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团队!我无需表现自己,无需做给谁看,无需得到谁的.夸赞或是认可,只要民胜人民群众需要……梦想的开始,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唤醒多少人?带动多少人?
8.“四群”教育工作民情日记 篇八
2月8日
星期三
阴
按照县委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我到联系点篾厂乡桂皮山村委会田湾村小组严朝贵家住村联户,与群众同吃、同劳动,真实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的辛酸苦辣。农户严朝贵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一家五口人,全部在家务农,一年经济收入主要是粮食和养猪,是典型的农村家庭。
期间,我到6户经常联系户进行了入户访谈和集中座谈,与老百姓拉家常,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他们谈到的问题。两天的住村工作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四群”工作是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载体,如何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倡导新风、更新观念,是推进社会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通过走访,我深感基层工作与机关工作的巨大差异,自己的政策等理论知识有待充实,工作方法有待提高,要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分析,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驾驭工作的复杂局面,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必须保持务实进取的精神,才能取信于民。只有以谦虚务实的态度,经常到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才能听到干部群众反映的民意,要以“能帮则帮、解决问题”的进取态度,积极向居委会和上一
9.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精选 篇九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死难者8周年祭日。开始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让大家挑三拣四的时间,脑子里只有5月20日前完成任务这个时间概念,下乡填表时才想起今天是“5·12”。由于上级在抽查中发现,大关的个别建档立卡户信息有不精准的地方,县里5月10日开会要求,进一步核实贫困户信息,叫“再回头看”。镇里5月11日开会安排,我们就接着具体抓落实了。
元亨村有21个村民小组637户2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户1091人。镇里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任务,加上林业上安排了1700多亩的陡坡地治理项目的丈量任务,也是要在20号前完成。要在这些天内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有点大,遂向在外出差的局长请示从单位调集点人手帮忙。局长虽然大力支持,但咨询了在家的同志们,基本都有任务,脱不开身。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也是抽不出人来参与。没办法,与镇里挂钩的镇人大学勇主席,元亨应会书记、享华主任商量后,还是只有抽调镇村两级干部来完成任务了。
5月12日清晨7点,镇村两级干部聚集村委会,享华主任把昨晚加班印制的表册发给大家,布置了要完成的“再回头看”、户代表推荐、“雨露计划”统计三项任务。原本镇村两级可以抽调13人参与,但应会书记的亲人重病在昆明住院,生命垂危,想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村委会委员享均出车祸还在永善住院;镇国土所的晁同志要去县上报表。又重新分配了任务,学勇主席加镇上共4名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社,都比较偏远;我和村两委共6名同志负责剩余的17个社。享华主任挺照顾我的,我和村委会委员老书负责簸箕坎、筛子坪、洪沙堡3个社46户,户数虽然多点,但基本都是在一条线上,并且还有老书骑摩托当“交通员”。村上的同志负责的大多都是隔山掉水、东一家西一家的,很多地方基本不通公路,走访难度比我们大得多。接受完任务,领了表册,每人吃过一碗方便面就出发了。
老书同时也是簸箕坎的社长,我和老书决定先去路线最远、户数最多的簸箕坎。这是我第三次去簸箕坎了,回访时坐车去过一次,走路去漆树坪路过一次,但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没有坐摩托这种感觉。从村委会一直到筛子坪以上才可以换二档;三道拐这个地方,开车打一个倒车就算是技术比较牛的了,不知是有点小紧张还是肩上的伤没痊愈,老书的摩托在三道拐居然也打了个倒车。我还在后面笑话他是不是在学四个轮子的,但手是一直不敢放松,公路上雨水冲刷过的石头露出狰狞,稍不留神就会随着摩托的跳动摔下来,颠簸50多分钟到了簸箕坎,手麻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
老书在打电话通知村民,但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要站在他家院坝边上打,我坐在屋檐下,手机基本没信号。3月份回去的时候我曾给移动公司的赵总汇报过此事,看能否规划在这里建个基站。看来这次回去的时候还得再跟进一下。
9:30左右,村民基本到齐,我给大家讲了今天的任务。先是推荐了户代表,他们的任务是5月下旬要参加选举村监督委员会。接下来就是贫困户的民主评议,通过评议、签字、公示等程序后,老书就带我开始走访。中间除了吃饭用了半小时,几乎都没停,一直到下午18点多,才把31户走访完。看来今天筛子坪和洪沙堡是去不了了,只有第二天再去了。19点多,回到村上,其他的同志都还没回来,打电话一问,都还在山上。吃了碗方便面,开始整理表册和照片。晚上快24点,突然下起了大雨,才想起中午接到国土和气象发布的暴雨天气信息,打大家的电话几乎都不在服务区,不由得为同志们担心起来,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待,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5月13日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老江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老江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书记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5月18日
回元亨时路过甘顶,顺便拜访了下国家行政学院下来挂甘顶第一书记的赵广周老师。与赵老师和甘顶支书交流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大家都感到比较困惑,市里的培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更加让人难以决断,只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又重了,同时也了解了下猕猴桃种植事宜,准备回去在村干部中试种一下,成功了再全面推行。回到村上,问了下支书与主任,他们已将再回头的信息汇总上报了,与原来的信息基本一致,有部分信息不准确的已经按规定纳入和退出。这让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10.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篇十
汶川大地震死难者8周年祭日。开始没有在意,当然也没有让大家挑三拣四的时间,脑子里只有5月20日前完成任务这个时间概念,下乡填表时才想起今天是“5·12”。由于上级在抽查中发现,大关的个别建档立卡户信息有不精准的地方,县里5月10日开会要求,进一步核实贫困户信息,叫“再回头看”。镇里5月11日开会安排,我们就接着具体抓落实了。
元亨村有21个村民小组637户2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户1091人。镇里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任务,加上林业上安排了1700多亩的陡坡地治理项目的丈量任务,也是要在20号前完成。要在这些天内完成这些任务,难度有点大,遂向在外出差的局长请示从单位调集点人手帮忙。局长虽然大力支持,但咨询了在家的同志们,基本都有任务,脱不开身。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也是抽不出人来参与。没办法,与镇里挂钩的镇人大学勇主席,元亨应会书记、享华主任商量后,还是只有抽调镇村两级干部来完成任务了。
5月12日清晨7点,镇村两级干部聚集村委会,享华主任把昨晚加班印制的表册发给大家,布置了要完成的“再回头看”、户代表推荐、“雨露计划”统计三项任务。原本镇村两级可以抽调13人参与,但应会书记的亲人重病在昆明住院,生命垂危,想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人之常情,应该理解;村委会委员享均出车祸还在永善住院;镇国土所的晁同志要去县上报表。又重新分配了任务,学勇主席加镇上共4名干部每人负责一个社,都比较偏远;我和村两委共6名同志负责剩余的17个社。享华主任挺照顾我的,我和村委会委员老书负责簸箕坎、筛子坪、洪沙堡3个社46户,户数虽然多点,但基本都是在一条线上,并且还有老书骑摩托当“交通员”。村上的同志负责的大多都是隔山掉水、东一家西一家的,很多地方基本不通公路,走访难度比我们大得多。接受完任务,领了表册,每人吃过一碗方便面就出发了。
老书同时也是簸箕坎的社长,我和老书决定先去路线最远、户数最多的簸箕坎。这是我第三次去簸箕坎了,回访时坐车去过一次,走路去漆树坪路过一次,但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都没有坐摩托这种感觉。从村委会一直到筛子坪以上才可以换二档;三道拐这个地方,开车打一个倒车就算是技术比较牛的了,不知是有点小紧张还是肩上的伤没痊愈,老书的摩托在三道拐居然也打了个倒车。我还在后面笑话他是不是在学四个轮子的,但手是一直不敢放松,公路上雨水冲刷过的石头露出狰狞,稍不留神就会随着摩托的跳动摔下来,颠簸50多分钟到了簸箕坎,手麻得连笔都拿不起来了。
老书在打电话通知村民,但这里手机信号不好,要站在他家院坝边上打,我坐在屋檐下,手机基本没信号。3月份回去的时候我曾给移动公司的赵总汇报过此事,看能否规划在这里建个基站。看来这次回去的时候还得再跟进一下。
9:30左右,村民基本到齐,我给大家讲了今天的任务。先是推荐了户代表,他们的任务是5月下旬要参加选举村监督委员会。接下来就是贫困户的民主评议,通过评议、签字、公示等程序后,老书就带我开始走访。中间除了吃饭用了半小时,几乎都没停,一直到下午18点多,才把31户走访完。看来今天筛子坪和洪沙堡是去不了了,只有第二天再去了。19点多,回到村上,其他的同志都还没回来,打电话一问,都还在山上。吃了碗方便面,开始整理表册和照片。晚上快24点,突然下起了大雨,才想起中午接到国土和气象发布的暴雨天气信息,打大家的电话几乎都不在服务区,不由得为同志们担心起来,可是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等待,却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5月13日
一大早起来,手机上国土和气象发布的雨情通报显示,昨晚木杆的降雨量达75.9毫米,居全县第一,比第二的高桥多28.2毫米。遂挨个的打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昨晚除我和老书外,几乎全部被淋雨了。最惨的属享华主任,他和计生宣传员老江负责的社最多、最远,昨晚走访完在下厂社老江家吃完饭,骑摩托回村,在离家4公里左右地方,摩托被大雨淋湿,电路出了问题,没有灯光,就不敢再骑了,硬是推着摩托走几公里回到了家,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了。所以,今天许多同志都是带着感冒出发的。
走访完筛子坪和洪沙堡后,我们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从5月15日到18日,所有第一书记到昭通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把表册交给村上的同志整理,准备出发赴昭参加培训。走时再三与享华主任交换意见,我只有三个要求,一是保证准确,二是注意安全,三是保障后勤。培训结束后,没有休息,又再次调集人手赶赴元亨。这次我在单位抽调了4名同志来支援,对一起挂钩的路政大队,多次请他们派人参与均无果,就索性就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5月18日
回元亨时路过甘顶,顺便拜访了下国家行政学院下来挂甘顶第一书记的赵广周老师。与赵老师和甘顶支书交流了精准扶贫的做法,大家都感到比较困惑,市里的培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更加让人难以决断,只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又重了,同时也了解了下猕猴桃种植事宜,准备回去在村干部中试种一下,成功了再全面推行。回到村上,问了下支书与主任,他们已将再回头的信息汇总上报了,与原来的信息基本一致,有部分信息不准确的已经按规定纳入和退出。这让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从5月12日到18日,镇村干部,特别是村上的干部没有休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了整整一周,将全部贫困户一户不漏的走访了个遍,做到了心中有数,信息准确。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一定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更多相关的文章:
1.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2.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3.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5.201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11.扶贫帮扶民情日记 篇十一
“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 …“
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推荐阅读:
扶贫民情日记08-10
澄城县党建工作亮点纷呈民情日记08-10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情民意联络工作07-20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思考06-21
精准扶贫扶贫工作10-20
社保所工作扶贫工作10-22
扶贫工作发言08-29
扶贫工作队工作汇报10-02
开展扶贫工作的工作汇报09-21
移民扶贫工作汇报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