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磨课日志

2024-06-21

研课磨课日志(通用7篇)

1.研课磨课日志 篇一

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集体中学 米海龙

在这次初中语文研课磨课培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这次培训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搞好本职工作,来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出的人生精彩。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启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酝酿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和谐环境。常说万策之首,攻心为上。这就启示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得先把学生的心拴住,学生才能在向师性的驱动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能性才会更高,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下面我就如何设计好初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随着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提高。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初一年级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三,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要顺利达到以上目标,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阅读,逐步提高

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知识。

2、感受乐趣,启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受到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来,其乐无穷。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因此,应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初一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初一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3、自主阅读,感受语言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理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2.研课磨课阶段研修计划 篇二

四站中学

许海波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研训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如下:

一、研修目标

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教师。

二、研修内容

1、勤于学习,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坚持不懈地学。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做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专家讲解题思路,说精准的科学语言,练历年的中考科学试题,讲透重点的例题。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保证措施

1、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根据社会的变化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及时研究自己的不足(盲点),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自己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3、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

3.国培研课磨课反思3 篇三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 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研课磨课我对课堂上如何突出重点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磨”课的时候,我先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我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重点、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然后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我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教学的中心应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

4.教师个人研课磨课总结反思 篇四

石华学校

贾军

今年的国培强调基于校本问题进行,于是我们设计了用磨课进行国培的方式。简而言之,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下面有几篇磨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5.研课磨课日志 篇五

今天的教育改革对教师们而言意味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文化的重塑,即课堂模式的重建。现在全国各地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力求探索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主动获取最多知识,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高。而某一个人或某一节课的高效,不是真的高效,只有全体教师每节课都尽可能高效才是真正的高效。我校一贯重视团队建设,即以年级组为单位,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着力追求每个年组教师共同发展,专业素质共同提升。因此本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师为了达成共同景愿——构建高效课堂,积极开展研课磨课活动,探索“教学共同体”。

一、磨目标与学生,为教学导向

数学备课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五年级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将课堂立足点锁定在学生的“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课堂”即“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生命的成长”的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与适时点拨下,自己去读懂教材,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自己去探索规律,自己试着下结论。引导学生积极、全面、深入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用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正确、合情的思考与推理;具备科学的态度、敢于批评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学习的快乐感与成功的喜悦得以体验,情感得以升华。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们通过一起认真研读大纲与教材,结合各自教学经验经过讨论确定本课:要借助教具与学具,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结果是不同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正方体摆、拼立体图形,并将从上面、正面、侧面三个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与同伴交流后在方格纸上画出,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图形与三个平面图形相对应的空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根据一个平面图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让学生用规定个数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形,鼓励学生摆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为主,以“学”定教。

二、磨教学设计,为学生导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更多关涉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程度、学生知识建构的水平,努力激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这样设计新知导入:先出示下图并说说图意

图一枝钢笔

图一个奥特曼 图一辆赛车 图一盒彩笔 图一个书包()元 40元

()元

18元 60元 让学生讨论得出钢笔和赛车的价钱可以用未知数x和y表示,教师提出:如果拿100元买上面任意两件商品,用钱结果有哪几种情况?可以怎样买?将学生的汇报板书:x+40 =100,x+40 <100 60+y =100,60+y <100,x+y=100, 40+60=100……让学生通过讨论将这些式子分为两类,教师指着x+40 =100,60+y =100,x+y=100 这些式子说明:象这样的式子叫方程。然后问:什么叫方程?由学生自己下定义。方程虽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把它放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利于学生经历方程这一知识形成过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方程的内涵。

三、磨自身,磨出教学特色,形成“数学高效课堂”操作流程

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是教学,教学是每位教师将其全部青春和心血用于浇铸职业生命的存在形式。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改进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和学生的发展,其职业生命才会青春永驻,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职业生命升华。为此积极数学备课组认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磨自身,让骨干教师带动业务能力略的教师,以求专业素质共同提升。根据组内教师教研教学素质并结合其各自个性特点,将四位数学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即:每组两名教师为单位进行同一节课的集体备课,再由其中一名教师执教,其余3名教师参与课堂听课,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以及教师在教学时好的做法与不足之处,然后大家共同议课,进行反思与总结,将该课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后再由另两位教师重新再上。经过多次开展这样的活动,初步探索出“数学高效课堂”基本操作流程。其操作流程分为四个模块:

1、提出本课学习目标任务,即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的5分钟在黑板上列出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任务。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达成目标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选择独立学习或与同伴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交流反馈,分别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自己是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获取新知的,以及还有什么疑惑之处。教师再将学生的困惑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及时加以点拨。

4、学习效果检查,教师结合学生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练习或选择教材上习题让学生完成以检查学习效果。有了这个操作流程,教师就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尝试着用这种操作流程去开展教学,并注意结合各班班情与学情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注重将自己教学时得与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及时与组内教师交流探讨,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和集体力量将这个操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以求更加合理,更加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度。

6.第一轮教学实践课磨课小结 篇六

中数组汤秀芳

经历了闭卷考试、说课环节的考查,研修班安排我们去南屏初中上常态课,这次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法》。

接到课题,我们便着手组内讨论教案,交流平时教学中成功之处和困惑。我利用周末时间准备好了教案,围绕焦特备课“八要素”,发现了“理论支撑”这一块问题的不知所措。咬紧笔头,真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或许我平时的教学注重了书本知识的把握,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学理念知识的缺失让我在说课环节少了理论支撑作后盾,让我在备学案的过程中少了些精彩。没有平时的厚积又怎能做到临场的薄发呢!

面对我的困惑,徐高明校长提出了解决方法:多读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甚至是教学案例的点评。既可以网上阅读,也可以买书细看,同时做好读书笔记。他开导我们:许多县、市或省级公开课的说课比赛或是上课比赛的参赛者,他们都是把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背下来,并加以消化,到用时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调用,所谓“一个蛇归一个洞”。

关于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的讨论,由来已久。话题的焦点主要围绕对“负负得正”的合理性阐述的探索与努力。有权威专家的理性设计,有一线教师的实证研究,备课之后徐校长细看了我们的教案,并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关于《有理数的乘法》的精彩之处便是情境的引入,如何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积的符号的法则。围绕问题情境的引入,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有的借助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有的借助有理数的加法及找规律,利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概括出法则;有的以生活中的收入和支出为背景„„综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我们组内成员因人而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引入。如曹老师以暑期海安连续几天的大雨导致海安四环南南屏大桥处的栟茶河水位的上涨为情境引入。假期的大雨让海安县城的同学印象特别深刻。泰宁市场的店铺中的鞋子浮了起来,出现了店家亏本出手的高潮;三环公路上的积水让司机不得不停下来推车;金海国际花园的地下停车场的水位高出了洗车车顶,急得车主望洋兴叹,直掉眼泪。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感到熟悉,同时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则以“国庆放假”为话题引入,以“勤俭、节约”为理解的载体,利用朴素的生话道理让学生理解“负负得正”。陈爱军老师和新教师顾雪凡以锅牛在数轴上的运动为情境,这一点完全与教材相同。我们组内讨论后认识到困境之一:数轴本身的正负方向的规定与运动中的方向的确定是学生很难分辨的;困境之二在于,将一个静态的负数理解成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看似简单的一步,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是千山万水,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情境的引入是这一节课的亮点,一节课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引入的技巧,能否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和听课者的眼球,将问题和知识以简洁、明快、清晰的形式呈现,将对后续的学习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7.语文研课磨课心得体会 篇七

原来,我读文本时,认为五花山是因为秋的色彩丰富而得名,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揭题,释题,让学生找到五花山名字由来的句子。学生很自然找到了最后一小节:“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带出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当然也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色彩丰富的秋天,于是,抓住秋天,重点指导读、写。

两位大师听了以后含蓄的指出:课文中的‘五颜六色’不仅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不同季节中春、夏两季的色彩。所以,我采用变序的教法是对作者文理的不尊重。回家再读文本,从第一小节中找到了“颜色”这个词,发现作者就抓住“颜色”一词写了五花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景。又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确实如两位老师所说‘五颜六色’不仅仅指秋天的五花山,也包括春天的淡绿,嫩黄,夏天的浓绿。

再改,就改成了今天的思路:紧扣“颜色”一词,对比春天与夏天的不同,抓住三个动词“冒、涂、染”指导朗读。重点抓住秋天的五花山中“火红色和金黄色”详加指导,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读好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学另外几句句子。不求一节课就让学生读得很好,但至少让学生有那么一种朗读意识。

如果说今天这堂课还有那么一两处优点的话,是给过我帮助的老师们的功劳;如果说今天这堂课让大家感觉不太好的话,那是因为我水平有限,对文本理解不够深,课堂演绎的不够好。请在座各位多多指教!

上一篇:二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下一篇:中专毕业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