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英文影片赏析

2024-08-05

经典英文影片赏析(精选8篇)

1.经典英文影片赏析 篇一

奥斯卡经典影片《罗马假日》电影作品赏析

《罗马假日》是好莱坞一贯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师级导演威廉·惠勒在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惠勒成名于三十年、代末,四、五十年代是他艺术事业的极盛时期,曾先后九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三次捧回最佳导演金像奖和最佳影片奖。惠勒向来以精细、完美的导演风格著称。在本片的拍摄中,惠勒仍然体现了他这种精细、严格得近乎残忍的导演风格。在赤日炎炎的罗马街头,有时一个镜头竟要求奥黛丽与派克拍摄达60次之多。虽然在第26届奥斯卡角逐中,败给了《永垂不朽》的导演弗莱德·津尼曼,然而影片获得的最高票房和影评界的一片赞誉之声,特别是捧红了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无疑对惠勒“残酷”的付出是最大的安慰与回报。

《罗马假日》是一部轻喜剧片。与惠勒以前导演的几部喜剧片比较起来,该片更接近弗兰克·卡普拉的风格。应该说反映宫廷王公贵族生活是一个十分老套陈旧的题材,而该片的编导却独辟蹊径,讲述了一个皇室的公主与一个穷记者意外邂逅,经过奇妙而愉快的24小时的生活,萌生爱意的现代童话故事。而且,导演那么轻松自如的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影片的结尾虽然没有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但也没给观众留下感伤情绪,完全是导演对影片的轻喜剧风格的准确把握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所至。

《罗马假日》重点刻画了安娜公主纯真热情、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感人形象。影片开头以新闻快报的形式,交待安娜公主出访西欧几国的行踪作铺垫,使安娜公主对官场的繁文缛节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安娜在罗马官方招待舞会上的脱鞋、在卧室趴在窗口羡慕地看着露天里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等几个细节的交待,显示出她对平民自由生活的渴望;特别是当伯爵夫人让她穿不喜欢的睡衣,喝她不喜欢的牛奶,向她宣读第二天安排得满满的活动日程时,她痛苦地抱着头,怒不可遏地大声吼道:“不!我不要!我再也不要这样表演下去了。”她把官场上的一切看作是“表演”,充分反映了她对官场的虚伪和繁复的礼仪形式的强烈不满。对于安娜的这种逆反心理,她左右的人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认为她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因此,伯爵夫人找来大夫为她注射了催眠剂,强迫她听从他们的安排。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安娜公主的单纯、幼稚、娇气与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一国的公主,看起来似乎拥有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显赫的地位和权利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戒律森严的皇宫生活使她确实没有完全的人生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作为风华年少的安娜公主,对封闭、孤寂的皇宫生活的厌烦与反叛和对平民自由生活的好奇与渴望,应该说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的。正是在这一思想动机支配下,才促成了安娜的私自逃离。同时,也折射出对封建王朝旧制度的辛辣讽刺与嘲弄!

接下来,影片以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喜剧性场景为我们展示了安娜作为普通人更为真实的一面。安娜与乔的邂逅,开始纯粹原于偶然:安娜流连街头,昏昏欲睡,乔出于好奇和对一个年轻漂亮姑娘露宿街头的恻隐之心而将她带回自己的寓所。当乔从报纸上知道安娜的真实身份后,两人一起游玩,则是出于双方的利益需要:乔想弄到关于安娜的内幕新闻去换取5千美金的酬金;安娜则想做几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好好放松一下,但她既没有钱又没有人陪伴,正是这种利益的驱动使两人一拍即合。谁知经过露天咖啡座、骑摩托车事件、参观“真理之嘴”和“许愿碑墙”、参加慈善舞会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惊险刺激的浪漫之旅后,两颗心灵居然撞击出爱的火花。尽管这爱并非他们的初衷,尽管他们的地位是那样的悬殊,尽管时间是那么的短暂,又来自不同的国度,然而爱的神奇力量是金钱、地位和时空都无法阻挡的。虽然只有短短的24小时,虽然在他们的人生中只有这绝无仅有的一次,也正因为如此,这种非同寻常的神奇之爱才是他们人生中,更为珍贵、更有价值的爱!他们这种爱的产生,应该说主要还是来自于他们在人品和性格上的许多契合与互补:一个妩媚动人、一个英俊潇洒;一个纯真活泼、一个正直热情;一个知识渊博、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涉世不深、一个老练沉稳。而且当安娜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提出与乔告别时,尽管内心深处都怀着无限的伤感与怅惋,但表面上又都显得那样的冷静与理智。因此可以说,影片在生动细腻地展示他们从相遇、相识、相知到相爱这一过程的同时,也热情赞颂了他们充满真、善、美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2.经典英文影片赏析 篇二

首先, 对外国电影风格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名字。众所周知, 电影分为不同的类型, 我们通过内容可以将电影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道德伦理类 (《幸福终点站》) , 战争类 (《偷袭珍珠港》) , 科幻类 (《星际迷航》) , 西部牛仔类 (《老无所依》) , 惊悚类 (《汉尼拔》) 以及浪漫爱情类 (《窈窕淑女》) 等。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 一个好的名字本身就是对影片的宣传, 是一个好的广告。尽管片名不能完全表达影片涵盖的所有信息, 但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名却能浓缩影片的精华, 高度概括影片内容和主旨。因此电影片名的地位与功能对于影片是独一无二的, 掌握好影片片名的翻译技巧对于电影片名翻译至关重要。电影片名虽然都比较短, 但是同样要遵守翻译基本原则, 那就是忠实原文。比较早期和现在的片名, 可以看出传统的译法现在仍多用于大部分影片片名翻译。常用的翻译方法有:

1、音译

以在剧情中其重要作用的主角, 地名或者事件命名的技巧会经常出现在很多影片中。如《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 《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 《泰坦尼克》 (《Titanic》) , 《简爱》 (《Jane Eyre》) , 《哈利波特》 (《Harry Porter》) 。还有一些电影是以主角的绰号来命名, 如蜘蛛侠系列还有教父系列。

2、直译

直译就是按照忠实原文的原则按照英文影片名来翻译, 对其原语言, 文化特性予以保留。这种翻译方法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的基础上, 准确、生动地再现片名。如《西雅图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 , 《三个火枪手》 (《The Three Musketeers》) , 《第22条军规》 (《The Catch 22》) , 《雨中曲》 (《Singin'in the Rain》) 和《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vles》) 。

3、意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的翻译更是离不开文化。由于中英两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思维习惯, 因此很多富含本民族特色的词汇在汉语中找不到对等语, 此时直译就略显欠缺, 不能完全显示出影片的精髓所在。这是就应采取意译法。在全面综合的了解影片风格, 内容, 文化背景的前提下, 对电影原名加以修饰创造, 对等的汉语表达出来。如《壮志凌云》 (《Top Gun》) , 《飞屋环游记》 (《Up》) , 《无间道》 (《The Departed》) , 《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 《七宗罪》 (《Seven》) 。

4、改译

由于地域文化迥异, 在处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影片名称时,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进行适当改变, 以期达到观众的审美水平, 最大限度吸引观众。如《Friends》用直译的方法以为朋友, 但是考虑到这一影视剧讲述一群人深厚的友谊, 所以译为《老友记》更能表达影视剧的主旨;再如《Home Alone》译为《小鬼当家》。如果采用直译法, 应译为《独自在家》, 但是相比之下, “小鬼当家”可以反映出影片要刻画的那个聪明又顽皮的孩子。再例如《American Beauty》这部电影, 在中国台湾被译为《美国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是美国一种四季常开的玫瑰, 象征着美丽纯洁还有爱, 因此这部影片的翻译充分传达了影片的爱情主旨。

影片片名的翻译要结合翻译基本原则, 不仅要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思维方式出发, 还要考虑片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技巧, 来增强片名的导视作用。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 片名的翻译也要在传统的译法上进行创新, 符合观众审美的发展, 找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点。

摘要:电影是集娱乐与艺术为一体的文化产物,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英文影片的引进更是愈加频繁。那么影片名称的翻译标准更是收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总结翻译特点, 以期是电影片名为广大受众接受。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翻译原则

参考文献

[1]毛发生.两岸三地外语影片片名的翻译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3]何伯雄.奥斯卡完全手册[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1.

3.经典英文影片赏析 篇三

【摘要】英语教学中电影赏析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其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关系方面的研究不算多,本文用英美经典电影系列的案例分析,寻求经典英美电影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从学科特点、教学难题、可行性三个方面思考英美经典影片赏析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关键词】英美经典影片赏析 大学英语教学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学术界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英语课程中电影赏析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口语教学、任务和输出型驱动教学、纯语言知识、情感体验等几个方面体现功用;翻译学视阈中研究英美经典电影的片名、字幕和文本解读;跨文化视野下英美经典电影的个案分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如:康燕彬《英语电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表于2010年9月《读与写杂志》;林黉《英文原版电影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表于2011年5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胡贞《鉴赏原版英文电影 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发表于2011年第2期《电影文学》;吴赟《多维立体化的翻译教学研究——以美国电影为语境》发表于2011年1月《外语电化教学》;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等。

本文从学科特点、教学难题、可行性三个方面思考英美经典影片赏析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一、学科特点

1.语言水平与教语言水平。除了研究语言专业知识外,教师应该注重教语言水平的提高,通过广泛涉猎各学科书籍提升人文素养,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实现通识教育的路径。

2.道与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的功用,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术并重,将人文素养和英语语言技能培养深度融合。

3.工具性与通识性。大学英语教学赢得学生,靠的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和充沛的情感,既要让学生学习使用语言,也令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4.语和文。重“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近年来强调“语”的教学逐渐成为发展方向。在慕课平台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翻转课程日益成为主流的情况下,重点训练“语”的听说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必须跟上。

5.英语和母语。英语和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难题

1.技术限制。语音室教学环境难以实现全覆盖,普通教室操作听说课受限制影响效果。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英语教学受限于语言室资源的问题。非商业目的使用欧美经典影片资源以构建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反复利用资源提高语言水平,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建构。

2.听说课程。外教人手不足,外教教学难以实现全覆盖。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汁原味的英美经典影片作为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操作便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成为情感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平台。将“语言输入”为主的课程扭转为“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

三、英美经典影片赏析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的可行性

结合视觉文化风靡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在论证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以跨文化思维方式赏析英美经典电影片段为切入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蕴涵的人文价值和思想突破,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提供实施路径。

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的主题和案例系列及人文价值,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提供内容。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蕴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系列和主题加以总结,思考其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意义,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内容。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指向未来和人类终极命运如《12猴子》、《地球停转日》;对文明冲突和人类作茧自缚自我毁灭的隐忧如《终结者》、《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等;探索物种进化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如《人猿星球》、《X战警》;表达对神经、精神世界未知和混沌的恐惧如《盗梦空间》、《少数派报告》;对宇宙奥义的追问如《2001漫游天空》、与外星生命的合作和对抗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时间、生死等终极问题。又如思考人工智能与智人命运的纠缠,近几年诞生出《机械姬》、《机器纪元》等影片,对智人的未来作出预测和反思。《超体》和《星际穿越》等影片,勾勒出科学和思想的边界。

代表美国魂和精神内核的电影,谈殉道者的孤独和伟大: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肖申克的救赎》;孤胆英雄的非凡勇气如超人系列《超人》、《蝙蝠侠》等,西部牛仔的浩然正气如《正午》,警匪片对舍生取义的讴歌如《变脸》,政要和名流的底线和良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洛城机密》等。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人性的弱点并思考宗教和文学对现世的超越。

另外还可以探讨如英美名著及电影,闪耀着人类普世价值的永恒之光,英美女性文学及电影涉及的爱情和独立问题,英美史诗电影的崇高和美,黑帮片看社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等。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收集包括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的跨文化研究类书籍和相关论文、英美经典电影DVD、经典电影鉴赏中英读本、大学通识教育(ELE)英语读本、西方正典中英读本、英文经典名著详注等,从教学实践和理论素养两方面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为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功用提供可能性。

目前学术界在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电影赏析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而其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关系方面的研究不算多,本文用英美经典电影系列的案例分析,寻求经典英美电影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来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旨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史哲修养、审美品位和思辨能力,这是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许妍,女,讲师,任教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教学。

4.日本影片《情书》英文演讲稿 篇四

王猛

Love Letter--To one girl ,love is untrue, but to the other girl is unknown.Dear tutor and classmates, it is my honor and pleasure to be here on this beautiful Friday afternoon to share with you my sentiments about the Movie--Love Latter.This story is about a secret love found together by two girls, whom to my point of view, one gets the love but proved to be untrue, and the other gets the true love but unknown.But to the indirect appeared hero , male itsuki fujii, what a pity that he eventually can not get the responsive love.The move attracts me because the male itsuki fujii does something for me that most of us have a secret love, pure, true but unspeakable.At first, I think what Hiroko Watanabe does, trying to send the greeting letter to his late fiance is childish.But the replying letter ‘I’m fine,and I only have a cold’ makes me as surprised as Hiroko Watanabe.Maybe, only the ridiculous action can reveal the secret, though with some slight sadness.Then, the movie presents us a complex structure of narrating the story.Hiroko Watanabe’s insisting of writing letter indicates her total immersion in Male itsuki fujii’s love and her eager to know his everything.One the other hand, Female itsuki Fujii realizes the truth that Male itsuki fujii loves her in the total middle school times by recalling the past.One girl loses Male itsuki fujii’s love in the process of knowing his past, but the other girl finds out the truth to had been loved unknown.What a tragedy!I barely face the story.A idea suddenly strikes me,’Love me little and love me long.’

In the last of the movie, Female itsuki Fujii shouted again and again towards the snow-covered mountains male itsuki fujii ever crashed, ‘Mr.itsuki fujii , how are you doing? I miss you--I miss you--I miss you.’ In the meantime, the remote Female itsuki Fujii with serious sickness seems to receive the shouting.I think this kind of response is a happy relief to Hiroko Watanabe, a pleasant memory to Female itsuki Fujii and the true emotion that two girls convey to male itsuki fujii.The secret love is waiting for the girl to find.Even if she finds nothing, she loses nothing.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5.中国影片赏析(范文模版) 篇五

艺术与设计学院 09123217 刘雨

“墙内开花墙外香”可谓是近年来国产所谓大片的普遍特点。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刺激起国内各大导演的表现欲后,诞生了《英雄》,诞生了《十面埋伏》,诞生了《无极》。几部片子都是在国内骂声一片,而在国际上却屡获大奖。凭借着舆论的力量以及演员阵容,他们倒也在票房上进帐丰厚。其实就其优劣进行比较非常困难,应该说几部片子各有特点,我认为,论情感力量,以《卧虎藏龙》为上,论视觉效果,以《英雄》为上,论电影语言,以《无极》为上(《十面埋伏》姑且不计,倒不是说他非常不好,只是实在和《英雄》太大同小异)。

诚然,这些影片远非世纪经典,但却开创了一个中国电影的新纪元。我想我们都应该承认,国内电影现在正在飞速的进步,不管这样的进步是不是沿着大家希望看到的方向,至少,在国际影坛上,中国已经有了较高的地位。这从《无极》的全球首映,从章子怡的星光璀璨都可见一斑。

然而在奥斯卡情节的调戏下,国产导演们一边不断尝试着示好,一边又不停重复着自己。这样一来不但奥斯卡失去了耐心,国内的观众和媒体也越发不买帐。试想如果《无极》是出现在五年前,那它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应该不会逊色于《英雄》。可是正是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越来越多的导演。去年,周星星来凑了个热闹,今年,冯小刚也下水了。《夜宴》启行。

经历了去年《无极》与《功夫》的喧嚣之后,今年似乎格外安静。《夜宴》选择了相对低调的宣传方式,没有大肆张扬。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在观众已经对此类影片基本过敏了的时候,高调只会起到反作用。然而另人担心与失望的是剧组在威尼斯的冷遇。其实想来也合情合理。除了章子怡,《夜宴》中的明星大多是土产的,再加上一个几十年没出过国门的葛优,人家轻视你是有理由的。虽然章的石榴裙让国人大为骄傲了一回,但就《夜宴》来说,威尼斯之行并不是非常成功。毕竟这不是章子怡一个人的电影,她还不是那中可以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的明星,比如张曼玉的《清洁》,只需她光芒四射就是电影的成功。

我相信,被去年的《无极》洗劫之后还有勇气走近《夜宴》的观众一定是期待着真正的娱乐导演冯小刚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再加上演员表中偶像实力明星一应俱全,票房号召力还是足够的。

我从来不掩饰自己认为《无极》不错的看法,所以我对《夜宴》也没有恐惧。只是听了许多的评论也对其无太高期待。走进影院,初窥《夜宴》,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想法,和当时第二次看《无极》时一样。这种感觉不像看《功夫》后觉得无语,说不出《功夫》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对于《夜宴》,不敢说批评,只能说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评论评论。从剧情来说,前半部分基本是照搬了《哈姆雷特》,只是把时间空间换到了五代十国,还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到了结尾处,王子复仇失败,篡位的皇帝得知自己心爱的皇后要置自己于死地后选择了自我了断。于是皇后成功登基。

在电影公映前冯小刚就说过,这其实是一个女版的哈姆雷特,应该是皇后复仇记。一个原本弱小的女子在权利的争夺中逐渐变的毒辣和复杂,最终达到了最高峰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位置。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有戏剧张力的故事,虽然前半段王子复仇已经尽人皆知,但其后的剧情还是能抓的住人。冯小刚在这里发挥了自己能把故事讲精彩的特长,让整个剧情进行的有滋有味。起码,观众不会在观影过程中打瞌睡。结尾的设置很值得玩味,虽然是一个略显俗套的桥段,但留下了更多的悬念,也让人能感受权利纷争的险恶以及人物命运的悲苦。始终不露面的刺客让观众有充足的想象空间。

大 方向上,冯小刚还是基本做到了成功。故事本身是成功的,但把问题细化,就会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冯小刚自己也说过:“拍大制作其实很简单。”正是因 为他的这句话,让《夜宴》成了一部任何一个专业导演在拥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庞大的剧组阵容后都能捣腾出来的平庸之作。一直以为,冯氏电影的精髓在于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现实世界的嘲弄,通过冷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能在嬉笑的同时领略生活的真谛。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用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感动制造这些点滴的人们。

可是在《夜宴》中,冯小刚却只能把这些才能全都埋没,整部影片谈不上精彩纷呈,也没有奉献深厚的人文或情感力量。单论视觉效果还值得称赞一番,但观众对叶锦添也快审美疲劳了。这样不温不火的商业电影在观众中一定是得不到什么好评价的。于是对其满怀希望的观众败兴而归,而本就不怀好意的则更是找到了论据。

其实在导演技巧和镜头运用上,本片还是有一些亮点,比如片头字幕。烈火中一卷夜宴图,一蝎伏与其上,并以其毒尾攻击图中人物。毒液在画纸上扩散,又被烈火烧开,“夜宴”的字幕随火苗一并蹿出,以此暗示了先帝之死,皇室纷争以及鸿门夜宴。视觉效果,意境同时完美的呈现。

其后章子怡身着奢华的红色礼服缓缓步入厅堂,镜头同样柔和的跟随其后。大厅繁复却压抑的格调尽收眼底,章的红色礼服在其中甚是显眼,这也给整部片子定下了复仇,欲望,以及其中阴沉的基调。整个字幕期间无一刻的黑幕,这个长镜头让观众能立刻进入观影状态,期待着剧情的进行。谭盾的音乐本来也很出色,只是大提琴的主旋律让人不由得想起卧虎藏龙,这就削弱了音乐的表现力。不过这段字幕依然是近年来国内电影中少有的精品。

说到音乐,除了这开头的一段外,谭盾没有一味重复自己。本片中,他采用了更多样化的风格,有淳朴的中国少数民族器乐,比如越人歌,也有西洋交响乐曲风。开头羽林卫行刺王子的一场戏中,导演把杀戮处理的格外血腥,可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背景音乐却选择了一段悠扬舒缓的钢琴。在郎朗的 演绎下,这段音乐用淡淡的哀伤把残酷悄悄带进了观众心底,只这一个细节,就为此景带来了浓厚的情感,让观众同情弱者,同时心潮澎湃。我认为这是片中音乐最 为出彩的地方。可惜,这样精彩的导演技巧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十秒中,音乐又流于俗套,接下来的剧情中,基本还是打斗的时候敲鼓,煽情的时候钢琴,无甚新意。真的希望冯小刚能把前文所叙的技巧在整部片中贯穿运用,那样的话,至少音乐会是本片极为突出的地方。

此外,在这样一部中国古装大戏中,对西洋器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影片感官上的不和谐。往往是在一片古朴的东方建筑中发生的事件,却硬为这些事件加上由西洋交响乐队演奏颇具现代感的轻音乐。如果单把这些旋律拿出来看都无可厚非,也许冯小刚是在寻找一种中西合璧的的风格,但这样使得整部影片的形式与内容略显分散。至于武打,本来武打不是整部戏应该着力表现的东西,只需在必要时加上那么一两笔就足够了,而且以袁和平的能力看,完成这个任务应该游刃有余。可惜的是,影片用了大量笔墨在武打的描述上,甚至有些场景并非必要。观影过程中,我甚至怀疑导演和剪辑师在 工作时是不是打了瞌睡,一些毫无必要的场景也生生加入(比如那段什么也没表现的马球……)。而在大量的武打场面,袁和平也没有奉献出超一流的指导,不管在 创意还是视效上都难称一流。而且在冯导的镜头下,杀戮也极力的真实,冷酷,甚至有些过度冷酷。本身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突然爆发出了杀戮就已经足够有震撼 力,但如果过度表现残杀,刀刀见血,则让观众难以接受。

还有章子怡与吴彦祖的那场剑戏调情,镜头调度非常出色,整个武打过程被拍摄的像一场舞蹈,这正契合了此场景“以武寄情”的主旨。只是要说这一段非常必要也不见得,为了表示娩后与太子武工高强?或是为了说明太子软弱?把武打一段一刀切掉应该也没什么好可惜的。接下来谈谈片中的演员。本来按理说,《夜宴》丰富的戏剧张力应该很适合演员的发挥,特别是章子怡,娩后复杂的性格以及由弱至强的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很有深度以及层次感的角色,而篡位的皇帝除了残忍的政治手段之外还有一颗赤诚的爱着皇后的心,太子日夜 无眠等待复仇却又软弱犹豫的矛盾。应该说每一个主要角色从大体上看都有极深的可挖掘性,可是纵观整部片子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演员都选择了“放”的表演 方式,使得整部电影非常“话剧化”,演员的表演和台词乍看起来都略显夸张。其实仔细考虑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冯导对与整部影片做出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决 定。

从《英雄》开始,中国电影突然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即所谓古装大片。这种片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台词非常夸张,甚至往往引起影院中 的笑场。这种所谓“搞笑”、“假”的台词在《无极》中被发挥到了极至。有人说写出这些台词是因为便于翻译成英语并面向国际,并对此大肆批评。其实对于一部 古装史诗来说,其中很多台词是会有“大”而且“空”的问题,毕竟很多剧中的故事都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台词也就难免出现脱离生活的情况,而且电影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艺术。可是许多观众甚至是影评人不会理解这些,他们一边指责这些电影的台词“假大空”,一边又看着某些劣质电视剧不亦乐乎,而那些剧集中的台词和表演令人发指。

然而如何让广大观众接受,或是忽略这些台词的问题,相信前面几位导演也是考虑颇多的。《英雄》中张导希望以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忽略台词的空洞,而《无极》中陈导则试图要求演员以“收”的方式表演来弥补(《无极》中的演员除了谢霆锋一 个不太成功的“放”之外都是“收”)。这些努力在观众看来其实都不算非常成功。于是在《夜宴》中,冯小刚又尝试了新的方式,即要求演员“放”。让“话剧 化”的风格贯穿全剧,以削弱话剧式的对白在电影中的突兀。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不但聪明而且效果显著。《夜宴》中虽然也存在比较夸张的台词,但不像其前作 那样在电影进行中生硬的跳出,而是和整部电影浑然一体,和演员的表演交相辉映。

可是正因为这样的要求,也多少限制了演员的发挥。于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只是葛优的冷酷面无表情,章子怡的痛哭和高傲,还有黄晓明的愤怒,所有人物都略显脸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好演员需 要证明自己可以胜任任何风格,任何性格的角色。于是我们不得不赞叹葛优对皇帝这个人物的拿捏。他收起了那副“冯小刚御用”的脸,虽然多数时间里,他都是冷 酷的,人们看不出他脸上的任何表情,可是每一刻他凝视着镜头,眼睛深处的那份孤独,恐惧,惊诧和无奈总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震撼。令人赞叹的还有他对台词的 把握,虽然是话剧式的“放”,但对于语气的运用,声调的选择都恰倒好处,夸张却不过火,冷静又不失激情。让人明知道他是在演戏,却不由得为他的表演而动容。通过这个角色,我更坚定的认为葛优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演技派之一。

国际巨星章 子怡被导演和观众都寄予了极高的希望,冯小刚说过,他把《夜宴》最大的希望放在了章的身上。而她也利用自己的国际声誉为《夜宴》带来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作 为一个演员,她在片中的表现却没有达到一个国际巨星应该有的水准。虽然她在片中美丽高贵,虽然很多的场景中只要她一出现,就立刻是镜头当仁不让的核心,虽 然一些内心复杂的情绪被她表现的丝丝入扣,但是和《茉莉花开》一样,她的表演依然暴露了没有层次感的问题。也许这些东西是需要资历的积累,而章子怡还那么年轻,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能够走的更远。毕竟从《我的父亲母亲》一直到现在,她的进步,不管是名气上还是演技上,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几乎所有演员选择“放”的时候,令一位目前国内的当家花旦周迅在表演上却选择了“收”。她的角色戏分虽然很轻,但在剧情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周迅台词不多,更多的以眼神说话,而让她出彩的剧情也几乎没有,最后的歌舞重头戏中她又不得不戴上面具。可是即使如此,每一次她的出场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她把那个痴情,外表弱小内心坚强的青女楚楚动人的演绎了出来。当她误饮毒酒之后,随着越人歌翩翩起舞之时,诠释的是那样一种坚强,令人心痛的坚强。一直都不喜欢周迅唱歌,但当剧情进入到此时,我甚至感觉到这支越人歌,只有周迅那种磁磁的,沙沙的嗓音才是完美的。除下面具,青女的泪与血溶在了一起,依然是不着痕迹的表演,却尽碎人心。本来在一部话剧味很浓的影片中,这种“收”的表演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周迅以她的灵气让人记住了青女。

在表演方面,其实导演要做的工作就是告诉演员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表现力。结局前,无栾逝在了皇后的怀里,章子怡一直泣不成声,我突然想到了《英雄》中,最后残剑趟在飞雪怀里。这个时候其实张曼玉的表演很精彩,把宣泄的情感都压在了默默流下的眼泪后面,可是我正准备称赞时,谋导还是让她放声的痛哭了出来。立即,深刻的情感力量此时消减为了庸俗的煽情,而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人物的感情,不是导演的感情,所以,这一幕变得不再有韵味。现在坐在《夜宴》现场,我祈祷着冯小刚千万不要让章子怡在这里放肆的哭喊起来,不要让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感力量一瞬间随着章的宣泄而瓦解。可是冯导的做法比谋导有过之而无不及。章大声的哭喊了“无栾……!!”然后音乐想当然的悲情了起来。顿时,似乎整部影片都归于俗套。不过总的来说,《夜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虽无太多过人之处,却不至于遭至口诛笔伐。如果把他看做是导演对另一种全新的风格的尝试,那是应该鼓励。毕竟这样的商业巨制只要宣传到位,演员阵容足够庞大,是稳赚不亏的。只是,对我来说,我还是更希望冯导只把此片视为一次玩票。自己的风格无人可以替代,没有必要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冯小刚也许就是最好的娱乐片,“贺岁片”导演。《夜宴》能经受的住多久时间的考验。也许若干年后,观众还会记得审美疲劳这个词,还会记得阿伊土拉公主是谁,却忘记了章子怡演过哪一部冯小刚的电影。但愿接下来在商业巨制中迷失自己的不会是贾樟柯,徐静蕾,当然更不希望是冯小刚。这些大师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欢笑以及智慧。至于所谓的武侠大片,就让我们把记忆留给金庸,留给《英雄》,留给《卧虎藏龙》或者甚至是《无极》和《夜宴》吧。

6.四班影片赏析活动总结 篇六

“电影赏析”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指导老师:何爱琴

本学期我们担任了电影兴趣小组的活动,共欣赏影片8部,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现将一学期的活动课做如下总结:

一、开阔学生视野、学习了影视欣赏的相关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影视欣赏知识的讲解,影视概述、影视艺术创作、电影镜头与造型元素、蒙太奇、长镜头、影视欣赏与电影批评。

二、观看了6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和2部青春励志的电影。观看的影片有

1、《宝贝当家》

2、《爱宠大机密》

3、《鲁宾逊漂流记》

4、《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

5、《大鱼海棠》

6、《圆梦巨人》

7、《向日葵女孩》

8、《隐形的翅膀》

三、口头交流欣赏感言。学习赏析知识,看过影片之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了观看心得、开展了影视欣赏与批评。

7.经典英文影片赏析 篇七

不同于小说, 电影是一种声画技术, 乔·怀特在这部电影中的镜头选择成为了他的成名之作, 让他逐渐成为新一代年代导演中的翘楚。

一、长镜头的使用别具一格

在影片开场, 清晨的阳光, 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声音, 女主角伊丽莎白拿着一本书, 静静地走着, 镜头跟着她穿过小桥, 鹅在水中游动, 象征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乡村里。当她走过门前, 镜头缓缓地推向门内, 意味着故事将会展开, 屋内的两个妹妹欢快地跑动着, 伊丽莎白在窗外看见父母亲的对话, 得知镇上要来一群有钱有势的年轻人, 这个事件将原本平静的生活打破了, 因为班特纳太太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的五个女儿嫁给有钱人。

在这一个长镜头里, 班特纳一家人全部出场, 伊丽莎白的清高、简的安静、两个妹妹的幼稚以及她们的母亲班特纳太太的势利, 都作了初步的交代。影片开始时的缓缓的镜头, 象征着平静恬淡的生活, 但是一群年轻男人的到来, 打破了原先的生活, 故事就此拉来了序幕。

二、道具的选取, 具有隐喻意义

1. 小花

柯林斯贸然地向伊丽莎白求婚, 柯林斯拿着一朵很小的紫色花, 自以为是地认为伊丽莎白一定会嫁给他, 因为他可以继承一笔遗产。这朵紫色的小花, 象征着柯林斯的无礼和傲慢, 没有丝毫的诚意, 试想一想, 哪会有人拿着这种花去找心上人求婚呢?

2. 鹅

班特纳太太想把伊丽莎白追回来, 逼她与柯林斯成婚, 在班特纳太太追的过程中, 一群鹅跟着她一起跑, 这让观众很容易就想到, 有些胖的班特纳太太和那群鹅没有什么区别, 这也反映着导演对于班特纳太太的这种行为的批判。

3. 布

在宾格利和简的爱情线中, 宾格利以为简不爱他, 所以在给简写了一封告别信后, 离开了小镇。这个时候, 几个服务人员将宾格利家里的桌子盖上布, 窗帘也被放了下来, 最后是门也缓缓地关上了。桌布、窗帘和关上的门, 象征着宾格利与简的爱情遇到了麻烦, 让观众意识到, 这一对爱人有可能走不到一起了。

三、构图和场景的选择, 耐人细细品赏

得知简生病后, 伊丽莎白踩着泥泞坑洼的田埂前往尼德斐庄园, 从一个室内的近景跳到了一个室外的大远景, 伊丽莎白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这样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 画面左侧的一棵大树, 让这个大远景的画面显得并不单调, 天空中的乌云象征着伊丽莎白的出行, 并不会顺利, 这为下面她拖着沾满泥土的长裙, 受到达西家人的奚落埋下了伏笔。

又比如, 达西对伊丽莎白深情表白, 伊丽莎白此时对达西存在误会, 认为是达西阻碍了她姐姐简和宾格利的爱情。这场对话在野外进行, 天空中瓢泼大雨, 配上了急促的音乐, 这些元素传递给观众的是, 达西的表白并不会带来他预期的效果。

四、完美的画面色彩, 传递着人物的情绪, 刻画着人物的性格

导演怀特根据情节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穿插不同的画面色彩, 营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

在影片的110分钟, 被凯瑟琳太太训斥后的伊丽莎白彻夜未眠, 天未亮, 她就来到庄园散步, 画面是一种冷色调。她沿着小路慢慢走, 并且意外地遇到了达西, 达西的再次表白, 让放下偏见的伊丽莎白心动了。此时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 在充满暖色的画面中, 伊丽莎白第一次和达西拥抱了, 意味着两人爱情的甜蜜美满。

五、叙事结构严谨, 经典的三幕式的理想典范

1. 第一幕:介绍主人公, 抛出一个难题。

第一幕的作用是给电影打基础, 抛出一个吸引起观众注意力的反差点, 并向主人公提出一个难题。在电影中, 伊丽莎白平静的生活, 被一群将要进城的男青年打破。母亲和妹妹的兴奋, 与伊丽莎白的冷静形成了强烈反差, 使观众产生疑问:伊丽莎白会对什么样的男人动心?

2. 第二幕:加大难度, 形成戏剧冲突, 主人公的对手出场。

通过冲突和矛盾来表现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发展, 这一部分是全片占比最重的。全片的主问句是, 伊丽莎白和达西是怎样放下偏见并最终相爱的?在解开主问句的答案之前, 编剧给这一对情侣设置了很多的困难。

首先, 在两个人初次相见的舞会上, 母亲和妹妹的失态导致达西不待见她的一家人, 埋下了偏见的种子。

其次, 情侣的爱情, 必须要有第三者的插足, 才显得弥足珍贵。在影片中, 安排的两个第三者, 一个是将要继承遗产的柯林斯, 另一个是达西的死对头韦汉, 这两个男人都向伊丽莎白示爱。其实, 在原著中, 还有一个第三者, 那就是宾格利的妹妹, 她一直在追求达西。这些人物的出现都加大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在一起的困难。

最后, 凯瑟琳太太对伊丽莎白的训斥。凯瑟琳说:“我听见一个惊人的消息, 你快要攀上我的侄儿达西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家庭出身, 在19世纪的英国依然是个障碍, 凯瑟琳代表着贵族阶层对下层出身的伊丽莎白进行了发难, 这将故事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3. 第三幕:肯定或否定地给出难题的解决方式。

第三幕的功能是给电影提供一个有力的高潮, 并且解决主角在第一幕中遇到的问题。在电影中, 高潮就是伊丽莎白与达西在庄园中相遇, 并且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伊丽莎白和达西都放下了自己的偏见, 冲破重重困难后, 走到了一起。

8.英汉思维差异与英文影片的翻译 篇八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是一个新话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探究,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例如:连淑能教授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特征,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重主体意向、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有重认知的客观有效性、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张思洁,张柏然两位学者从中西方第一哲学、人论以及美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根源。[2]这些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正确认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翻译实践过程中顺应译入语读者或观众的思维模式,使作品更大程度地为译入语读者或观众所接受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二、英文电影翻译中英汉思维差异现象的处理

随着英文原版电影大量涌进中国,很多经典的英文电影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对这些电影的记忆也历久弥新。究其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编排巧妙,扣人心弦之外,影片的精彩翻译也为其成就经典助了一臂之力。而这些影片中到底哪些英汉翻译做得出色?为什么会出色?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片名和对白的翻译两个方面来探究一下英文电影翻译中的佳作的成功之所在。

1.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首先来看几组英文电影片名的中英文对照。

以上的英文电影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或热门影片,从左列的英文原版名称及中间一列的英文片名的汉语直译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西方人直白、有效、准确的思维方式,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直接点明影片的主题或核心内容,甚至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粗略估计。这种片名的设计符合西方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片名好似过于简陋,色彩性也不强,不能激起观众更多的联想。而右列是这些影片在中国放映时的最终中文译名。这些译名显然是对英文片名的中文直译进行了深度地加工,使它蒙上了一层朦胧而曲折的色彩,使它们更充满情趣,更能引发观众的想象,因此在中国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核心理论正是这些最终的中文译名迎合了中国观众重直观感受,模糊性的思维模式,符合他们更喜欢朦胧美的审美观点,把握住了中国观众对影片的心理期待,因此获得了成功。当然并不是对影片的片名进行汉语思维的加工就能在汉语为译入语的市场取得成功,也并不是所有成功的英文电影片名都进行过这种加工,但以上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存在。如何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妥善处理这种差异,对于整部电影的推广至关重要。

2.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

影片的对白,尤其是关键情节的对白,决定着一部电影的风格和气质。众多英文电影的经典对白,无不是因为其生动、贴切、传神的汉语翻译而为无数中国影迷所牢记,即:对白的汉语译文消除了英汉思维模式中的差异,让中国观众领略到了西方影片中的精妙和美。但是对白的翻译几乎涉及了英汉两种思维中文化和语言的各个方面,背景信息细密、繁复,对于它的处理要比片名的处理复杂得多。以下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剖析一下对白的翻译:

(1). 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译文:“逆天行命,反促因果。”

(2).Your mind is like this water, my friend.When it is agitated,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see. 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 the answer becomes clear.

译文:“心如池水,老朋友,随风乍起,自然不易明辨,而若水波不兴,自然心静则明。”

上面两例对白出自2008年热播的美国大片《功夫熊猫》。 影片将中国功夫和中国标志性的动物熊猫等中国元素与西方的故事表现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浓郁的中国味道是其主要特征,“道”家的思想和寓意始终贯穿其中。但是想用一部英文原声影片,向中国观众表达这种内涵并不容易,对白更是不可大意的部分。在上面两例中,译文大胆地采用了“道”家的表达方式,用“天”,“命”,“因”,“果”,“心静则明”这种典型的“道”家术语,立刻就使中国观众把影片想表达的意义与已知的对“道”家的认识,即:中式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轻而易举地把中国观众带入到了导演所期望的感受“道”学的意境当中。这是对英汉思维差异一次非常巧妙的处理,堪称是这部影片中对白翻译的典范。

(3).Lynette told Tom they’ll find another babysitter:“We’ll find someone, someone who doesn’t 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 the day Lincoln was shot.”

译文:我们得另外找人,找一个不记得林肯遇刺那天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形容人的年纪大))

(4).Bree was worrying about the reputation of her family: “I mean first people thought that your stepfather was a wife killer,then your sister takes off with her history teacher, and now we’re supposed to parade the little bastard up and down the street. I mean we might as well sit on the porch and play banjos!

译文:一开始他们都认为你的继父是杀气凶手,然后你姐姐又跟她的历史老师私奔了,现在我们还要带着这个小杂种在街上晃来晃去,我们还可以坐在门廊下面弹弹班卓琴。

(3)例出自美国电视剧《绝望主妇》第2季15集。彭佳玉,杨贤玉两位学者认为:“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3]英汉语观众对于“林肯遇刺”这一历史事件的概念,以及由此应该去推理和判断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也许大多数中国观众知道林肯及相关背景知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并不确定“林肯遇刺”是否另有含义,没有英语思维模式做基础,在接收到这个话语信息后,中国观众即使看懂了中文对白的直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思维该往什么方向去延展,这种历史背景知识及推理模式的差异是英汉思维差异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差异,让中国观众准确地接收到英语对白想表达的信息是译文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里译者采取了在直译英文对白后加注释的形式,直接点明其用意,把英语思维的发展路线展示在中国观众面前,是非常有效的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4)例同样出自该剧,但在类似问题的处理上显然过于简单化。Banjo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衍生于非洲,发展于美国殖民地时期,即使对于现代美国人来讲,这种乐器也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即使英文对白直译过来,中国观众也根本不明白“弹班卓琴”是什么意思。此处女主人公担心自家的声誉岌岌可危,在例举了几件外人看来很没面子的事以后,接着说了这句话,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弹班卓琴”是一件更离谱的事。英语观众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在已有的英语思维模式下,会自然地猜出文字背后的寓意。而汉语观众是没有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接收到得“弹班卓琴”这个文字信息后,思维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寓意是褒还是贬?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影片播放的瞬间解决。在细细品味影片的前后内容后,中国观众也许可以揣摩出这句话大概的味道。但让汉语观众费时费力地去自己消化这个过程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问题多了必定会减少汉语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此处应参照(3)例,直接在对白译文后面加注释,点明此句暗含的寓意。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惑,还可以加深观众对于“班卓琴”寓意的印象。

(5).Old Mrs. Mingott said to Archer: “…don't wait till the bubble's off the wine.…”

译文:有花堪折直须折

上例出自英文影片《纯真年代》,从语言方面展示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以及处理这种差异的手法。Don't wait till the bubble's off the wine. 直译成汉语就是“别等到酒都跑了气。”在有影片内容做背景的情况下,中国观众要理解这样的表述也并不难。但是影片贵在能自然地引导观众感受影片的内涵,而这种对于汉语思维来说有点别扭,理解起来有点费力的表达却影响了影片的流畅性,使汉语观众在这并不是关键语句的地方浪费了过多的注意力,而这种带着外国强调的对白也使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感。所以,将原文译成中国观众熟悉的表述:“有花堪折直须折”则显得更为贴合,使英汉思维之间这种差异过渡得轻松而自然。

三、结语

以上只是从思维的某几个方面,对英文电影片名和对白的翻译过程中英汉思维差异的处理,做了简单的探讨。随着英文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更有效的翻译手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好的英文电影是一部好的教材,它能从语言、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角度立体地再现一个英语世界,是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进行英文电影的翻译时,必须要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并灵活、合理地处理它们,才能使英文电影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张思洁、张柏然,试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论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J].解放据外语学院学报,1996(5).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___张乘龙下一篇:小学科学课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