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11-10

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8篇)

1.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一

初中语文蜘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自由实践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屋檐(yán) 蚊蚋(ruì) 闲暇(xiá)

B.怅然(chàng) 提防(dī) 蜾蠃(1uǒ)

C.柞蚕(zuò) 腹腺(quán) 诧异(chà)

D.捆缚(fù) 忒劳顿(tè) 黏液(nián)

2.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____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腿____一推____一撑,好容易把____条腿缚住,____条腿又伸出来了。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

(2)它的腹内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叫做壶状腺……一种叫做葡萄状腺……一种腺叫做复合腺……还有管状腺……一种梨状腺是把丝黏着时用的。( )

(3)可是有些蜘蛛并不都做网,泥土上跑来跑去的狼蜘蛛,壁上的蝇虎,蟢子即壁钱,还有八脚,都不做网,丝却是有的。( )

(4)蚕丝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十分之一的粗。园蛛的丝细到只有大约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了。( )

二、能力提高

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

1.第1段中写作者幼时猜过的谜,从而引出说明的对象——蜘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2段中写飞来的是蚊蚋等小虫时都用了哪些动词?动词的使用对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3.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来的飞将是带枪的”,“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这对说明有什么作用?

4.第2段说明蜘蛛怎样捉飞将时,先说捉蚊蚋,再说捉飞虫,最后说捉带枪的,这是用的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又是按照什么次序说明的呢?

三、写作攻略

自然界是奇妙无穷的,在广阔的大自然中,生活着无数种动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习性和特点。请你课下查阅有关资料,把你较感兴趣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大家。

要求:

1.写一篇说明文;

2.形式自由、语言活泼;

3.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C

2.兜 东 西 这 那

3.(1)打比方 (2)分类别 (3)作诠释 (4)作比较列数字

[能力提高]

1.作者以幼时的童心去观察蜘蛛,这样与少年儿童有了共同语言,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篇文章属于科学小品文,就是向青少年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

2.写蚊蚋“飞来”、“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取”,或者“咬、回”。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3.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

4.这是用的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对手的力量来分类,蚊蚋是力量最小的,飞虫是力量较大但对蜘蛛没有危险的,第三类是带枪的,这一类不但力量大,而且还会对蜘蛛有危险。用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繁多的事物化为简单易理解的事物。

2.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二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蒹葭》)(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4)几处早莺争腰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做·秋思》)(6)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八年风味徒思浙……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8)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列子·伯牙鼓琴》)(9)文天样《过零丁洋》“,”句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和《三峡》的郦道元都是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散文家。B.《沁园春·雪》和《纪念白求恩》都是毛泽东写的文学作品。

C.《孔乙己》、《故乡》都出自鲁迅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D.古诗词中以月寄托相思,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有很多,如“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4月5日上午,茂成(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祭祀广场,共同 ①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9点50分,典礼正式拉开wéi幕。鼓声雄宏,钟声悠远,34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海外侨胞以及全体中华儿女 ② 始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着中华民族崇敬始祖的最高 ③ ,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无限 ④ 和无比感恩。参加典礼的一位台湾人士认为,通过此次活动,能让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思泽。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①戊戌()年 ②wéi()幕 .(2)文段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A.①参拜 ②尊崇 ③形式 ④崇拜 B.①拜遏 ②尊重 ③仪式(④敬佩 C.①拜访 ②致谢 ③礼节 ④怀念 D.①祭莫 ②崇敬 ③礼数 ④景仰(3)文段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原句:通过此次活动,能让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恩泽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5分)

游山西村 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对这首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却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B.诗中的“腊”,指腊月(农历十二月);“春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乡民们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

C.颔联实写眼前景;后来常用这联诗句以形容陷人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D.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游村当晚,乘着月色,挨家挨户“叩门”道谢。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切身的感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②大满,素蝉③灰丝④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①通籍:做官,②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新的堆积。③素蝉yin:指书里的虫。④灰丝:指灰尘和虫丝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 走:_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所览辄省记 辄:_________________(4)时蒙卷轴 时: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选文的作者都写到了幼年读书的情况,但有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有删改),完成10-12题。(12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子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既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删改)【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10.读完这篇文章,你对“中华传统美徳的时代价值”有哪些认识?(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表述或判断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所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传统美德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B.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弘扬“忠”。

C.第③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即心怀仁爱之心、相互为善,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D.我们只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就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徳发扬光大。

12.请概括第②段的写作思路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首先,使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论证“忠“的含义→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引出对“今天忠于国,忠于事可不可以“的思考→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2分)

战地青烟 徐军

⑴ 猛虎连奉命坚守在老山前沿阵地,已己经整整两天两夜了。

⑵这天下午,连长把炊事员大李叫到连队隐蔽部,严肃地说:“刚刚接到命令,今天傍晚六点整,部队要发起总攻!要你在五点半之前把饭烧好。怎么样,有困难吗?”

⑶大李用眼角瞅了瞅阳光心里揣摩着:现在是三点钟,离开饭时间还有两个半小时,但不管怎么说,总得让战士们吃饱了去打冲锋。他坚定地回答:“连长放心,保证按时开饭!”说完,转身就往伙房跑去。

⑷“伙房”设在阵地后面一个很浅的猫耳洞边,战地伙房只他一人担负着全连百十人的饭食、茶水。炊具只有一口锅、一把勺子、一把铲子,两个帆布桶,一个揉面桶。大李原计划今晚吃慢头,但现在能来得及吗?今晚部队要发起总攻,体力消耗大,参战连里绝大多数战士都是爱吃馒头的北方人,因此,今晚吃馒头的计划划不能改变。于是,大李决定,蒸两锅馒头,煮一桶稀饭,再炒点成菜。

⑸他将一大袋面粉倒进揉面桶里,和好了面,又将锅盖翻过来揉面,一大堆面团一到他手里,三揉两搓,三刀两切,白画头就出来了。不一会儿一锅馒头够了数,接着他又倒了小半锅水,正要烧水,发现柴禾不够了,他顺手拿起背包袋,出了“伙房”来到山坡上。这里到处是敌人炮弹打下来的断树枝,他捡了一大捆,正要往回走,忽听前面阵地上的炮声停了,随即响起了“哒哒哒!”的机枪声

⑹来到阵地后,他便摸清敌人打炮的规律,只要一听到机枪声,敌军炮弹就要向后延仲。他赶紧掩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果不其然,敌炮便打来了,坡上坡下,弹片、石石头、沙土满天乱飞,好一阵子才停下来。

⑺大李拖着柴禾回到洞河口,哪知,锅盖碎了,锅中间一个大洞,水漏得一滴不剩,灶膛上有一块碗口大的石头。原先的打算不能实现了,没有锅怎么蒸慢头呢?他看了看破锅,很快想到一个补救的办法,把蒸馒头改成烙饼不是一样吗?于是他把生面馒头用铲子柄滚了滚,很快就成了圆饼。

⑻他把锅膛搬了个“家”,拿起火柴准备生火,心里一惊惊,原来火柴被锅里漏出的水打湿了,这可咋办?他焦急地望了望天,这会儿大概四点半了,离开饭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这可不能含糊的啊!⑼突然,他闻到了一股烟味,发现刚拖回来的柴禾里,有几根树枝冒着丝丝的青烟,这是被炮弹打着过的的树枝,他猛然想到,这不是很好的火源吗?对,到坡上去找。

⑽他在山上跑了几圈,很快捡回来一把火种,烧了起来。他把坏锅侧过来架在灶上,烧热了,倒上油,放上饼,做起了油饼。洞洞口,散发出出阵阵油饼香味。饼刚煎好,但稀饭没锅烧,大李决定用揉面桶做稀饭饭,桶小就分两次做。他将揉面桶对称的地方钻了两个孔,穿上铁丝用三根树枝支撑起来,加加大火势。

⑾就在这时,敌人打炮了,这次打炮情况异常,阵地上机枪没响,几发炮弹就在伙房不远处爆炸了,紧接着一串串的排炮飞过来,伙房前后左右升起了股股烟柱,炮弹震得沙石满天乱飞。

⑿大李往外探了探身,仔细观察着炮弹的弹着点和密度,分析这炮弹是专门向伙房打来的,显然是由于烧柴冒烟引来了敌人的炮弹。炮火一阵紧似一阵,再烧下去有危险,熄火停一停,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⒀大李蹲在洞河口,心想:要是左右两侧都架起炉灶,不就可以对付敌人的炮击了吗?顿时,他心里像开了一扇天窗,立即冲出了凹部口。

⒁不一会儿,凹部口两侧都冒起了炊烟,敌人莫名其妙,急得一个劲地用炮火轰,炮火打在左边时,大李就在右边烧,炮火打在右边时,他又在左边烧。

⒂避开了敌炮轰击,很快烧好了稀饭。大李一头挑着油饼,一头挑着稀饭,准时送上了阵地。连长一看表,刚好五点半,再掀开盖一看,呦!油饼香喷喷,稀饭热腾腾!连长紧握大李的手激动地说:“大李,你辛苦了!”大李望着连长微微一笑,大声吆吆喝道:“开饭喽!”

⒃刚吃罢饭,山坳里升起了两颗信号弹,总攻开始了!猛虎连的战士们喊着惊天动地的杀声,钢刀般向敌人插去。大李呢,也不例外,操起冲锋枪跟着队伍冲了上去!

(选自《光明网》2017年11月,有改动)注解: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进行武装挑衅,蚕食我南方国土。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我国发起了惩越作战,震摄越南的嚣张气焰。老山,中国和越南交界的一座山,老山是当年自卫反击战的主阵地之一。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主要记叙了大李为部队要发起总攻前只用两个半小时准时烧好晚饭的经过。

B.敌军的机枪声只要一响,就是其炮弹要向后延伸,这是大李凭战场经验摸索出来的敌人打炮的规律。

C.大李临时把蒸馒头改成烙饼是因为他凭经验觉得烙饼比较香,北方的战士们比较喜欢吃。D.大李既是连队唯一的炊事员,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猛虎连的一名战士。14.文中的大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列举文中人物的事迹加以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1)“一大堆面团一到他手里,三揉两搓,三刀两切,白面馒头就出来了”一句中,加点 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李望着连长微微一笑,大声吆吆喝道:“开饭喽!”,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于赏 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以“战地青烟”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20题。(9分)【材料一】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其中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

【材料二】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但与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着先进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 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多思考公众需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的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内容,做到到因人而异,按莱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材料四】科普事业的持续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要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商业氛围能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要面向市场盈利。再说,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A.“科普中国”栏目上线1年来,我国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B.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合理、不均衡。

C.互联网+的科普模式已经完成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D.无利可图,是我国科普产业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19.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名著阅读(5分)21.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3分)(1)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2)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吃尽王母娘娘的金丹,喝光太上老君的仙酒,逃回花果山。玉帝派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被众天神降伏。()(3)母爱,自然、童真是《繁星・春水》的主题,“别了!我不忍离开你,但我苦忆我的母亲。”这首诗体现了母爱这一主题。()2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2分)当晚都带绳索军器,县尉骑着马,两个都头亦各乘马,各带了腰刀弓箭,手拿朴刀,前后马步弓手簇拥着,出得东门,飞奔东溪村晁家来。(《水浒传》)县尉、都头因何件大事领着一批全副武装的人马而“飞奔东溪村晁家”?晁家这帮“匪 徒”没被官府捉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刻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一一鲁藜。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确定立意;③符合文体;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 个字;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真需要请用化名;⑦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晋江市2018届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20分)1.(12分)(1)所谓伊人(2)天涯若比邻(3)直挂云帆济沧海(4)谁家新燕啄春泥(5)羌管悠悠霜满地(6)会挽雕弓如满月(7)四面歌残终破楚 英雄末路当磨折(8)峨峨兮若泰山 钟子期必得之(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2.(2分)D 3.(6分)(1)(2分)①xū ②帷(2)(2分)D(3)(2分)此次活动,能让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恩泽。(或:通过此次活动,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恩泽。)

二、(70分)(一)(5分)4.(3分)D 5.(2分)对农民淳朴的感动;对乡村美丽风光的惊喜;对山西村及村民的喜爱。【评分说明】一个“感受”1分,依点给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二)(17分)6.(4分)(1)跑(2)询问(3)就(4)经常,常常 【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7.(3分)D 8.(6分)(1)(2分)成人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道理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既”、“益”翻译正确各给1分。(2)(2分)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故”、“卒”翻译正确各给1分。

(3)(2分)这时候我才感叹借书看的人用心专一,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句式(判断句)正确给1分。

9.(4分)同:都爱读书,但因家贫,无法买书看;都有过借书的经历。

异:【甲】文段写作者能够借到书、抄录阅读、得以遍观群书、刻苦读书的状态:【乙】文段写作者很难借到书却又很想读书的心理。

【评分说明】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2分)10.(3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是:对祖国的忠诚(或: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评分说明】共3点,各1分。11,(3分)D 12.(6分)①列举屈原、张等史实作为事例论证,②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③提出弘扬“忠”的要求以及④其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评分说明】①②两点各2分,③④两两点各1分。无分析者不给分。(四)(22分)13.(3分)C 14.(4分)答案要点: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大李冒着敌人的炮火(或:冒着生命危险)准时烧好饭,完成了任务。②灵活机智。大李在炊具、火柴被敌炮破坏后,仍然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做好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大李在有限的时问和异常困难(危险)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本职工作(烧饭的活儿),仍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评分说明】答对两点即给满分,每点2分(特点1分、事迹1分)。无结合事迹分析者,该点不给分

15.(6分)答案要点:

(1)①“揉”“搓”“刀”“切”这儿个词生动地描写了大李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②做慢头的速度之快,③表现了大李的业务(技能)精洪

(2)④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⑤生动地写出了大李对自己准时完成任务 后的①自信、自豪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给分。

(3分)答案要点:⑩锅被打破、水漏光了,大李就把蒸慢头改为做烧饼。②火柴湿了

大李就到山上捡到火种。③破锅不能用了,大李就利用揉面桶煮稀饭。④由于做饭烧柴冒烟 引来了敌人的炮弹,大李就左右两側都架起炉灶轮流烧火。【评分说明】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17.(6分)答案要点:④青烟指战地的硝烟烟,②也指大李在战地烧饭的炊烟,⊙象征了中国军人痛击顽敌、水不熄灭的战斗精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一点2分。(五)(9分)18.(3分)B 19.(3分)①5年来,科普方式有了新的变化,PPP模式,互联网+已经参与科普;②5年来,传统科普方式的占有率下降,人们们逐渐通过新的方式接受科普;(③5年来,我国公民参与比例迅速提升(达到3.49%);:④5年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有提高。【评分说明】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每点1分,意对即给分。

20.(3分)示例:①转变科普方式,积极采用新的科普方式;②科普内容上注重公众的自主选择意识,适应公众的需要;③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④大力发展不科普产业,用产业推动科普工作;⑤开展科学基金资助活动,让研究成果家喻户晓。

【评分说明】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每点1分,意对即给分。与材料无关者不给分。(六)(5分)21.(3分)(1)√(2)×(3)√ 【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

22.①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辰纲被晁盖、吴用等人劫走了。②宋江冒险通风报信,这帮“匪徒”才得得以安全逃脱。【评分说明】每问1分。

3.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三

达标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附和( ) 砚( )台 羼水( ) 涨红( ) 绽出( )

哄笑( )间或( ) 着了慌( ) 打折( )腿 不屑( )置辩

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阔 chuò ( ) shì( )擦 wǎn( )惜 hūn ( ) 菜

门kǎn( ) 咸hēng( )酒店 tuí( )唐

3、解释下面词语。

(1)不屑置辩: (2)颓唐:

(3)之乎者也: (4)君子固穷:

(5)营生: (6)附和:

4、《孔乙己》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 的战斗檄文。

5、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析这一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

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文用字准确,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用词的妙处。

(1)“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对刻画孔乙己形象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意,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根据提示概括回答后面的问题。

(1) 第1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集中而概括地写出了孔乙己的特点.

(2)第2句“他身材很高大……也没有洗”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是一个 的形象。

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5.上文中不只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请就你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苗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恰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R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前形势无动于在,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达标训练

1、hè yàn chàn zhàng zhàn hong jiàn zháo shé xiè

2、绰 拭 惋 荤 槛 亨 颓

3、(1)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认为值得。

(2)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3)“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不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4) 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5) 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6)(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4、鲁迅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戏>> <<故乡>> 《狂人日记》 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

5、(1)肖像描写。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3)语言神态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能力提高

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

2、

(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

(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

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开放探究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木兰诗阅读题及答案 篇四

《木兰诗》选自 宋 (代)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 是 南北 朝时 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 《孔雀东南飞》 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 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 2不闻机杼声( 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只) 4问女何所忆( 思念) 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 )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10万里赴戎机(战争) 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 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20雄兔脚扑朔(动弹) 21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 )22双兔傍地走( 并排跑 )

三 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4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8 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 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 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4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 问答题

2 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 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3 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4 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 极言时间之短促,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5 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 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同意。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以为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

8 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不失真实,因为作者这样构思,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渴望塑造一位传奇性的女英雄,反应自己内心的`思想。

9 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 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10 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11 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12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 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14 木兰在古代被称为女英雄,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众多的女英雄。请你举出一例,同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

任长霞。以为女子出任一方公安局长,积极从事打黑斗争是新时代的女英雄。

15 结合本文请拟一幅对联。木兰代父从军 英雄扬名千古

1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1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五

(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共9小题,1~5小题每小题3分,6小题8分,7~9小题共12分)

1、B2、A3、D4、C5、B6、(8分)(凡句中有错字、漏字、增字,该句不得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7、(4分)(1)其中夹杂着(2)即使(3)说出(4)逃跑

8、(6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9、(2分)简单高超

二、(13分)

10、(3分)导语(1分)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1分)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1分)。

11、(3分)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12、(4分)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3、(3分)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

14、{3分}①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②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③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三、(27分)

(一)(14分)

14、(3分)①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②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③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15、(3分)两个“更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它强调了与生产棉布衣服相比,生产化纤衣服将带来更多的碳排放。说明了生产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选择低碳生活(语言相近即可)。

16、(4分)举例子,作比较。运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说明了生活中个人是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让人们更具体、更明确地知道哪一种烹饪方式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有效地选择低碳生活(语意相近即可)。

17、(4分)①高碳生活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视,因此写高碳生活是对前面低碳生活内容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完整。②高碳生活通过补偿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谈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强对“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这一认识的理解。(语言相近即可)

(二)(13分)

18、(4分)中心论点为静读是福,采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19、(3分)是读书人与书“双向交流”,这是对“我在书中”,“书在我中”的独到领悟。

20、(4分)没有知识的人,刻意包装也徒有其表,这样的人是潇洒不起来的。

21、(2分)略读、浏览、精读、批注等。

四、(15分)

22、(15分)(1)(3分)C(2)(3分)A(3)(3分)《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4)(4分)①鹏程万里②任重道远③沧海一粟④大智若愚

(5)(2分)《聊斋志异》、《三国演义》

6.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木兰诗 篇六

《木兰诗》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一)课文字词详解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②当:对着。③户:门。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思念。②军帖:军中的文告。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5市:买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②鞯:马鞍下的垫子。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①旦:早晨。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②度:越过。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②策勋:记功。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想要。②用:愿做。③愿:希望。④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②著:穿。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②帖:同“贴”。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①扑朔:动弹。②迷离:眯着眼。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④安: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揣摩语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四)课文分析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__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17.举出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7.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七

一、填空题

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

2.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他们居住在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5.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能力提升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汉口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2.下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汉口D.浙江河姆渡

4.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

5.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6.(2007年,山东模拟)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7.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名),教民农作。

请回答:

(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可直接摘抄原文。)

(2)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农业文明。它的起源就是水稻的起源。水稻的起源问题,成为近30年来国内外自然科学史学家、农学家研究关注的热点。以往,专家、学者对稻作的起源意见分歧较大,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认识逐渐趋于统一。即水稻起源:中国早于印度。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学会了栽培水稻,对此前有关水稻起源于印度、水稻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把目光纷纷投向中国的河姆渡。

(3)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8.读下图,请回答:

(1)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是什么?试据图说明。

(2)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探究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互补、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认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哪种文化类型?请说出理由。

思维发散点拨:

归纳综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是提高历史认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本科时建议你从地理位置、生活状况归纳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建议你从生活状况、生产状况的角度比较半坡、河姆渡聚落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认识到生产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知识链接

下面两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拓展探究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互补、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认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哪种文化类型?请说出理由。

思维发散点拨:

归纳综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是提高历史认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本科时建议你从地理位置、生活状况归纳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建议你从生活状况、生产状况的角度比较半坡、河姆渡聚落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认识到生产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七千长江耒耜水稻干栏式水井陶器乐器

2.五六千石刀粟半地穴式彩陶符号织布制衣

3.四五千石镰石锄

二、选择题

1.D2.C3.D4.D5.C

能力提升

1.B

2.D

3.D点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水稻主要是产在南方。

4.B

5.A

6.A

7.(1)“人民多,禽兽不足”,即食物不充足。(2)原始农业的出现。(3)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8.点拨:仔细观看地图中的信息——两条重要江河的位置,即能说出遗址的分布特点。由关键词“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可联想到发展原始农业所需的基本条件,归纳出即可。

答案:(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如:河姆渡文化遗址分布在长江流域的下游;大汶口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半坡遗址坐落在黄河流域的中游。

(2)提示:因为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拓展探究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时期,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成为可以持续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因此两者所反映的是农耕文化特点。

知识链接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8.初中语文木兰诗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八

第一部分: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犟龟》严文井中国当代作家德

《小溪流的歌》漆孝诗美国作家

《基因畅想》坎斯·彼勒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米切尔·恩德美国心外科专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ng龟( ) 荒m?( ) 兴致勃勃( ) 眺望( ) 磨蹭( )

3.本单元中的小乌龟和小溪流有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概括说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备选词语:危害 灾难 灾害)

6.读下边四则一句话评论,在横线上分别填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书名。

①《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③《 》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④《 》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二部分:

(一)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7.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11.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

(二)

思维联想的重要性

以前,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张生和李生去京城游玩。到了京城后,张生在客店里看书,李生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闲逛,忽然他看到路边有老妇人在卖一只玩具猫。

他好奇地走上去,那老妇人说,这只玩具猫是她们家的祖传宝物。因为家里儿子病重,无钱医治,才不得已要将此猫卖掉。李生随意的用手拿起猫,发现猫身很重,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然而,聪明的李生一眼便发现,那一对猫眼是用珍珠做成的,他为自己的发现狂喜不已,他问老妇人:“这只猫要卖多少钱。”

老妇人说,因为要为儿子医病,所以三两银子便卖。李生说,那么我就出一两银子买你的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认为也比较合适,就答应了,李生欣喜若狂地跑回旅店。笑着对正在埋头看书的张生说:我只花了一两银子竟然买下了两颗大珍珠,真是不可思议。

张生发现这两个猫眼的的确确是罕见的大珍珠,便问李生是怎么回事。李生便把他买猫眼的事情讲给他听,听见李生的话,张生眼睛亮了一下,急切地问,那位老妇人,现在在何处?

张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书,跑到街上,按照李生所讲的地址,找到了那位卖猫的老妇人。他说,我要买你这只猫。老妇人说:“猫眼已经被别人先行买去了,如果你要买,就出二两银子便可以了。”

张生付了银子,把猫买了回来。李生见后,嘲笑他道:兄弟呀,你怎么能花二两银子去买这个没眼珠的猫呢?

张生却沉默着坐下来把这只铁猫翻过来翻过去地看,最后,他向店家借了一把小刀,用小刀刮铁猫的一个脚,当黑色脱落后,露出的是金灿灿的`黄金,他高兴地大叫道:“李生兄你看,果不出我所料,这猫是纯金的啊!”

我们可以设想,当年铸这只猫的主人,一定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色漆了一遍,就如同一只铁猫一般了,此时,见此情景,李生后悔不迭。

张生笑道:“你虽然能发现猫眼是珍珠的,但你却缺乏一种思绪的联想,分析和判断事情还不全面,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眼既然是珍珠做成的,那么,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12.将文中“狂喜不已”的“已”字与“后悔不迭”的“迭”字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13.如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14.许多寓言的结尾都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等揭示寓意的字样,如果请你给本文加一个结尾,你会怎样写?

15.假如你和你的好友就如同文中的两个年轻人一样,得到了这只镶着珍珠眼的金猫,你们将会如何处置这只金猫呢?

16.很多寓言故事都有深刻的哲理,请写出下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17.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来自大胆的联想,请举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三)

智力测验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检测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 纷叫嚷起来:“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的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还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检测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18.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圆圈( ) 哄堂( ) 脾气( )

19. 解释下面两个词语

⑴哄堂大笑:

⑵规规矩矩:

20. 这篇文章的体裁应该是( )

A、散文 B、小说 C、说明文

21. 对待智力测验题,大学生们的态度怎样?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态度?

22. 对待智力测验,初中尖子回答问题的态度怎样?他的想像力有什么样缺陷?

23. 对待 智力测验小学生思维最活跃,想象最丰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4. 文章写中学生时写到一个调皮的学生,作者的意图何在?

25. 读了中学生的智力测验经过,我们深感这个班的中学生想像力受到了某些框框的限制,那么你认为这些框框有哪些?

26. 文章最后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三部分:

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往往能提出新奇的见解。模仿《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大胆想象,用“假如……”为题写一篇短文。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它们都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4.D

5.灾难、危害、灾害

6.依次填:《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既写出了小溪越来越成熟,又结合了各自的特点。

8.反衬大江永不停息,矢志不移的品质。

9.大江记得它是由小溪流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形成的,所以它现在也不能停留。

10.因为大江不停地向前奔流,不让它有安身的地方。

11.略

12.不可以,“已”是停止的意思,这里表现人物欣喜的程度;“迭”是“及”的意思,这里指人物来不及后悔。且从词语搭配的习惯考虑,也不可互换,因为两词这样的搭配比较固定。

13.不好,这里对张生的神态描写正反映了张生产生了思维顿悟,而这种顿悟正是联想的结果。

14.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联想,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仪供参考)

15.可从道义、公德等方面想象。

16.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滥竽充数: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

17.如:人们由鸟类而联想到飞行装置,终于发明了飞机。可见联想在人类进步史上的重要意义。

18、略

19、⑴好多人同时发笑。⑵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20、B

21、先冷场,后哄堂大笑、纷纷叫嚷。大学生们骄傲自满,认为问题太简单,不屑一顾。

22. 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产想象力受到了条条框框的限制。

23. 小学生人小,头脑里的框框少,思想上各种杂念少。

24、调皮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生,用“调皮”来形容这个学生,是为了说明思想活跃的人,头脑中框框少,想象力才丰富。

25、⑴对尖子生的边信。⑵对调皮学生的蔑视。⑶对老师权威的盲目服从。

26、是人们思想上诸如骄傲一类的种种杂念,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不该有的条条框框。

上一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下一篇:高二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