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评课稿(精选5篇)
1.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评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三次让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使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课文有两幅插图,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说学情
童话故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主人公小燕子与它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已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一般。这让他们读起来备感亲切,很自然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进行比较;最后把小燕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并从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事要认真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5个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能力目标:图文结合,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燕子妈妈最后笑了的原因,从而明白做事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小燕子和燕子妈妈、冬瓜和茄子贴图、实物(西红柿和黄瓜)、头饰、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真正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为此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自学、合作、探究法。
3、评价、鼓励法。
4、多媒体教学法。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为此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竞赛、游戏法。
2、自学、合作、探究法。
3、读、思、议结合法。
4、实物观察法。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结合本课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音乐入题,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上课,我首先让孩子们边听边唱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燕子》后质疑: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关于小燕子和她妈妈的故事,出示课题《一次不一次有进步》引导学生读题并质疑: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插入动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带着问题,怀着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
环节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出于导学提示:在读的时候,用圆圈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宝宝圈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2再出示“帮小燕子找家”游戏,采用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自主识字的兴趣。3最后出示词语,找出哪两个生字宝宝没有组词,由此引出“躺”和“挂”的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直接贴在黑板上理解这两个字,加深印象,帮助识记。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小燕子找家”的小游戏对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进行检测,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课文。
环节三:品读课文,读中明理。
1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想,出示自字要求屋檐下,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干什么?请同学们用横线划出燕子妈妈说的话。2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燕子妈妈说的三句话,引导学生读出妈妈温柔、亲切的语气。(可采用个别读、比赛读、表演读方法)再抓住重点词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教导和鼓励小燕子去观察。3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我设计课间律动这一环节让学生跟着钢琴曲做燕子飞翔的动作跟着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再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找出小燕子去了菜园几次?它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小燕子说的话。4指导学生学习小燕子说的三句话,读出小燕子经过自己一次有一次的仔细观察后,发现冬瓜和茄子不同的那种一次比一次高兴、快乐、惊奇的语气。5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燕子三次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一样?第一次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发现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第三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里用放大镜放冬瓜和茄子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观察得认真,连这么细微的不同都发现了。6分角色朗读,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7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想一想,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多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明白是因为小燕子观察一次比一次认真。
设计意图:通过电子白板的互动,多种形式的读和评价,老师适度点拨,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环节四:动画回顾、角色表演。
出示动画版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播放动画视频后让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链接课文视频动画和学生角色表演,让学生在快乐中加深对故事的印象,从而明白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环节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出示实物水果(黄瓜和西红柿)让学生发现这两种水果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用 “妈妈,妈妈,我发现了……”句式回答,由此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嘴尝、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发现它们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口语交际,延伸课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说板书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我采用“图文式”板书来突出重点,为学生理清思路。
板书设计:
2.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评课稿 篇二
音形义是打开识字教学的金钥匙。在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识字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地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规律的成就感, 鼓励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识字, 体验创造带给自己的快乐。
一、在夯实字音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学片段1】
1.PPT出示本课生字词:
2. 请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词语, 边读边想你发现 了什么秘密?
3. 发现字音规律。
师:谁找到了字音的秘密?
生:第一排的生字分别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第二排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第三排是轻声。
4. 齐读词语。
【反思】
(一) 设规律突出字音特点
根据字音可把生字分类为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轻声以及其他, 除此之外, 多音字、同音字、音近字也是生字字音中常见的类型。在本课的生字中, 笔者发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轻声占了多数。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这一现象和更好地掌握字音重难点, 笔者有意识地把本课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排列成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轻声以及其他四行。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将生字字音用红色字体标出, 使得引导的方向更加明确。如既是前鼻音又是翘舌音的“什”, 后鼻音“兴”和“得”“么”两个轻声是本课生字字音的难点。这样有规律又醒目的排列, 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和掌握这几个字音难点。
(二) 用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字音的规律编排在成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但在一年级学生的眼里, 能够发现这样的秘密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老师的及时肯定和夸赞能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认同, 内心的学习激情会在此刻迸发而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字音规律后,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做出及时反馈, 通过“你的眼睛真亮, 发现秘密能帮我们把生字读得更准”这样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回答, 又用“其他也发现秘密的同学请举手”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 明确目的, 提高识字效率
不少教师在执教字音环节时更多地是让学生读, 出现错误时再进行纠正, 或者是读完了后出示难读或易读错的词语让学生反复读。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时间, 而且机械式地让学生读, 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以上教学环节中, 教师只设计了两次读, 第一次是由四位小老师分别领读四行词语, 其他学生边读边发现规律。第二次是发现字音规律后再齐读词语。每一次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也减少了课堂中不必要时间的浪费。明快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激情迸发, 在兴致盎然中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在感受形美中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片段2】
1. 象形字“瓜”的教学
①出示生字卡片“瓜”。
②扩词:你们见过什么瓜呢?
生:西瓜、冬瓜、南瓜、哈密瓜……
师:你们知道的瓜类可真不少。
③识记“瓜”字。
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瓜”字里面就藏着一个圆圆的瓜, 谁能找到这个长得像瓜的笔画呢?
生:瓜字里面的一点就是一个圆圆的瓜。
师:是啊, 你真聪明, 这个点就像一个瓜。 (师画一个南瓜)
师:那这里的横撇、竖撇和捺你们觉得像什么呀?
生:像瓜藤、叶子。 (师画瓜藤和叶子)
④感受汉字的有趣。
(师出示“瓜”字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古代的人们就是看到瓜和瓜藤的样子造出了“瓜”字, 慢慢演变成现在的“瓜”, 你们觉得古人聪不聪明?
师:像这样的字还有, 你们看——
2. 象形字“燕”的教学 (略)
【反思】
(一) 追根溯源, 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笔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瓜”和“燕”字形较复杂, 是本课生字字形的重难点。而这两个字是非常典型的象形文字。“瓜”字是古人根据藤蔓和挂在藤蔓上的瓜这样的画面演变而来的, “燕”字是根据燕子身体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利用这两个象形字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的这一特点, 笔者对这两个生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巧妙设计, 使得学生能够展开联想并有根有据地猜测汉字的演变过程, 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汉字, 也加深了对这两个象形字的印象。
(二) 展开联想, 品尝发现的快乐
1. 联系生活, 认识生字
在教学“瓜”字时,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各种瓜来认识“瓜”字, 由此, 学生对“瓜”字有了初步的印象。
2. 找准切口, 展开联想
教师的启发能让汉字学习变得有趣有效。在教学中, 教师用“瓜”字的点作为切入口, 设计问题“在这个‘瓜’字里面就藏着一个圆圆的瓜, 谁能找到这个长得像瓜的笔画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思维也从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始运转。
3. 结合经验, 引导发现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马上能找到与圆圆的瓜形状相似的笔画是点。在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后, 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 教师再结合简笔画图让学生找出“瓜”中对应藤蔓的笔画。这样, 在轻松愉快的思维过程中, “瓜”字字形记忆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4. 举一反三, 实现迁移
学习完“瓜”字, 再由“瓜”字拓展延伸到同类字“燕”时, 已不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 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文字和图画相对应的基本规律, 很轻松地把学习“瓜”字时按照生字中的笔画联想相应事物的构造运用到“燕”字上, 知道了燕子的头、身体、翅膀和尾巴分别对应该字中的哪些笔画。这样的趣味记忆, 不仅更加深刻和持久, 而且这一思考的过程还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 促进了他们的形象思维的发展, 催生了他们的创造性, 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 了解内涵, 感受汉字的美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 要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本课中对“瓜”和“燕”的教学是对中国汉字来源历史的寻踪追溯, 教师用简单又不失趣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体会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汉字最原始、最真实和最本质的内涵,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和祖国文化的热爱,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学习祖国渊博文化时的快乐!
三、在趣味猜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教学片段3】
(出示四个生字:什、仔、样、细, 并认读)
师:接下来, 老师要变魔术了。我把这四个字变成图片, 看谁能看到图片就猜出是什么字。
1. 出示“木”和“羊”的图片
师:这张图片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宝宝, 谁猜到是什么字了?
生:我猜是“样”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木字旁就代表树, “木”字和“羊”字加起来就是“样”字。
师:你真聪明。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木头做的羊就是供大家看的样品。
2. 出示图片:十个人排排站 (什)
生:人就是单人旁, 十就是十个, 单人旁加十字就是“什”字。
师:在古代的军队中, 每十个人排在一起, 叫一“什”, 表示有多个人。
3. 出示图片:一个人背着儿子出去玩 (仔)
生:一个人我猜就是单人旁, “子”就表示儿子。
师:大人背着小孩子, 说明孩子还小, 需要仔细照顾。
4. 出示生字“细”
师:谁能给“细”配上一幅简单的图?
生:画一块田, 上面有一条条细线落下。
师:你为什么这样画呢, 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绞丝旁就表示丝线, 然后右边一块田。
师:我们以前学过绞丝旁, 知道了绞丝旁跟丝线有关, 你能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 真不错!
【反思】
(一) 化繁为简, 用图画优化识字, 便于学生发现
笔者发现本课生字中的“什、仔、样、细”都是由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合体字, 且偏旁和右边的独体字的意思与整个生字的意思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呈现四个生字, 让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用加一加的方法去记住它们, 这样的学习会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对识字的兴趣, 笔者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猜一猜”,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猜测中快乐学习汉字。
(二) 变变魔术, 猜猜图片意思, 引导学生发现
1. 看图猜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什、仔”是会意字, “样、细”是形声字, 但在教学中, 笔者没有把“左边表形, 右边表声”等汉字的概念灌输给学生, 而是通过合体字分解成学生熟悉的字, 通过画面的展现让学生自然地把图和字联系在一起, 在联想猜测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师“用四个生字变魔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使每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渴望大显身手。在教学“仔”时, 教师通过一张一个大人背着小孩的图片让学生猜出图片里藏着什么字。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 知道单人旁跟人有关, 猜出这幅图中的大人表示单人旁, 小孩子表示“子”字, 由此, 学生会立刻联想到“仔”字。学生如何会不喜欢这样的识字方式呢?
2. 丰富内涵, 提升识字的意义
如果识字只停留在字形层面上, 教学中就容易出现一种看似热闹却偏离汉字教学本质的现象。汉字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字, 所以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 , 要给他们讲述汉字的含义, 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在学生根据提示猜出“仔“字后, 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出“仔”含有“仔细、细心”的意思, 指明“仔”可以理解为大人背着小孩子, 说明孩子还小, 需要仔细照顾, 那学生对“仔”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这也是学习汉字的意义所在。
(三) 动手画画, 画出字形, 充分展示发现
在教学“什、仔、样”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图画猜出生字。为了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通过文字来联想对应的图画的方式来学习生字, 教师在设计学习最后一个字“细”时, 让学生画出与“细”相应的简图。通过前面三个字的学习, 学生已经明确了这一组字的共同特点是生字的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具体事物。在已有的对绞丝旁的认识的基础上, 学生知道绞丝旁与丝带有关, 于是便画出了丝带和一块田, 再由教师进行进一步把丝带引申为细雨的意思, 整个生字意思就更加完整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体验到无限的快乐。
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篇三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现律,如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两幅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的不同喜悦之情。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同来,即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可分两步进行:(一)课文内容的再现。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两段对话内容,分小组自由练习,然后选最好的一对,戴上头饰,在前台表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如开始,小燕子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看了一次又一次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去感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二)课文内容的扩展。在表演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想象燕子妈妈再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通过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
三、练,巩固提高。
1、扩展思维。
填空:
冬瓜长在( ),茄子长在( )
冬瓜( )、( )、( )、( )。
茄子( )、( )、( )、( )。
2、说的训练:
4.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作文 篇四
屋檐下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小燕子去了菜园里。
他回来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大,茄子小。”
麻麻点点头说:“小燕子你能不能再去一趟菜园里?。”
小燕子点点头就去了菜园里。
小燕子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它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是绿色的茄子呢是紫色的。”
燕子妈妈点点头它说:“小燕子你能不能再去一趟菜园里?。”
小燕子点了点头说:“妈妈我现在就去,”燕子妈妈说:“这次要好好观察哦!”小燕子说:我知道了,小燕子又去了一趟菜园里他心里想这次要好好观察了。
小燕子又高高兴兴的回来了,这次它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身上有细毛,茄子的头上有小刺。”
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 篇五
因为这是第二课时,所以在课的一开始由复习词语导入,而词语的呈现是游戏的形式――“爬楼梯”。通过有趣的课件小兔上楼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同时渗透“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复习三个词语后,用儿童化的语言“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到他们吗?”这样使得主题框架富有童趣,让学生学起来不枯燥,且使课堂程序具有条理性,激发了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
二、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根据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边学边步步呈现学习方法(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学习第三自然段就依照此方法,逐步扶着学生学习,强化学习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在总结前两段学法的基础上,自主合作学习并反馈。这一由教到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既教给了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试成功的喜悦。如,课文内容的扩展我设计了与文本的对话,“小燕子,我想对你说……”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又充分练习了说话。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另一扩展内容――“挑战小燕子”。让学生从三个不同的渠道去挑战,最终认识到:1.认真读课文会有收获。2.仔细观察图画会有收获。3.开动脑筋想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闻,用手掂,甚至切开尝等办法)也能有收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让学生自己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又如,在学生能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小学生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了语言,()明白了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四、注重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教学中,以读为住,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如分角色读,学习伙伴互相评议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等。给学生留有较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评课稿】推荐阅读: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09-1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作文700字06-19
经济进步06-16
进步感言09-09
工作进步总结10-11
喜报-进步之星10-29
探索不息进步不止06-21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06-29
民族团结进步标语07-04
虚心才能进步作文08-01